运河区

运河区 运河区建制沿革 运河区行政区划 运河区地理环境 运河区自然资源 运河区人口民族 运河区经济概况 运河区交通 运河区社会事业 运河区历史文化 运河区风景名胜 运河区著名人物


运河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也是沧州市政府所在地,因 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而命名。运河区位于沧州市区西部,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30.9万(2013年),辖1乡1镇、6个街道办事处,63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运河区东以清池大道为界与 新华区毗邻,南、西两面与 沧县接壤,北面与 青县相连。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 石家庄和济南220公里。2011年,运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73.4亿元。运河区是沧州市交通的重要枢纽, 京沪高铁 沧州西站在此设站;京沪高速、黄石高速、 307国道穿境而过。1958年,现辖区域属沧县城关公社城关管理区和南关管理区。 运河区风光 (6张)1961年6月1日,以沧县城关公社为基础建立沧州市。该区南部由南大街公社管辖,北部由新华路公社管辖。19...

详情

运河区地名网_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资料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介绍

运河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也是沧州市政府所在地,因 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而命名。运河区位于沧州市区西部,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30.9万(2013年),辖1乡1镇、6个街道办事处,63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

运河区东以清池大道为界与 新华区毗邻,南、西两面与 沧县接壤,北面与 青县相连。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 石家庄和济南220公里。

2011年,运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73.4亿元。

运河区是沧州市交通的重要枢纽, 京沪高铁 沧州西站在此设站;京沪高速、黄石高速、 307国道穿境而过。

1958年,现辖区域属沧县城关公社城关管理区和南关管理区。 运河区风光 (6张)

1961年6月1日,以沧县城关公社为基础建立沧州市。该区南部由南大街公社管辖,北部由新华路公社管辖。

1980年3月6日,沧州市设立新华、运河、郊区三区,因境内由著名的运河蜿延而过,故名“运河区”。

1980年5月7日,运河区筹备组成立,党群部门在南大街公社原址办公,政府及后来的人大部门在市招待处南院办公,旋即组建六个街道办事处。

1981年,规范地名,办事处名称定为:西环中街街道办事处、南环中路街道办事处、水月寺街街道办事处、市场街道办事处、公署街道办事处和南湖街道办事处。

1985年10月,区政府办公楼于顺河小学南侧建成启用,1989年1月迁至水月寺街225号。

1997年11月7日,撤销沧州市郊区,南陈屯乡(不含王希鲁村)和小王庄镇(不含三里、北赵家坟村)两个乡镇,83个村并入运河区。

2000年,调整区划,运河区辖水月寺、市场、公园、南湖、西环、南环共6个街道及小王庄镇、南陈屯乡。

2002年3月20日,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原53个居(家)委会,撤并为39个社区居委会,原城区18个非农业村成立小区管委会同时并入相应的社区居委会。

区政府2008年因沧州城市建设进行拆迁,办公地址更改为光荣路26号。

1980年3月6日,沧州市设立运河区,辖西环中街街道、南环中路街道、水月寺街街道、市场街道、公署街道和南湖街道6个街道。

2000年进行区划调整。截至2013年,运河区全区辖6个街道1镇1乡,63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分别为: 水月寺街道、 市场街道、 公园街道、 南湖街道、西环街道、 南环街道,以及 南陈屯乡、 小王庄镇。

街道名称 驻地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水月寺街道 水月寺大街 9.4 2.85
市场街道 清池大道 1.0 0.9867
公园街道 浮阳大道 35 4.978
南湖街道 清池南大道 1.8 1.3
西环街道 光荣路 8.7 5.2552
南环街道 浮阳南大道 23 8.9
南陈屯乡 黄河西路 34.764 3.81
小王庄镇 浮阳北大道 3.836 3.02

运河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位于沧州市区西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8°13′00〞-38°24′51〞、东经116°47′-116°57′14〞之间。截至2013年,运河区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运河区东以清池大道为界与新华区毗邻,南、西、北两面与沧县接壤,北面与青县相连。 运河区

沧州市运河区地处 冀中平原东部,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南北长,东西窄,海拔平均10米。

运河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概况是: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春旱、夏涝、秋爽、冬干。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4℃,一月份平均气温零下3.9℃,最低气温零下20.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6.6℃,有时最高气温可达42.9℃。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00-700毫米左右。各月降水很不平均,七、八两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京杭大运河南运河南北穿过运河区,运河区因此而得名。南运河全长509公里,在运河区辖区内长3700米。

运河区属海河低平原区、 黑龙港河、南运河流域,借此建立了沧州市首个万亩喷灌区,面积达1.1万亩。

沧州拥有129.7公里海岸线,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已具规模,海洋生物1000余种,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其中“ 渤海对虾”、“梭子蟹”享誉海内外。

截至2014年,沧州境内有 华北油田、 大港油田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5亿吨,天然气储量达282亿立方米。

沧州是著名的“鸭梨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冬枣、鸭梨等土特产以其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全市2013年年产红枣近43.5万吨,鸭梨46.5万吨。

截至2013年,运河区人口30.9万,约占沧州市市区总人口的60%。

运河区是沧州市十个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全区现有27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2.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77%。

2011年,运河区生产总值(GDP)173.4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5.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沧州市第一,全部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在沧州市名列前茅。

农业占运河区GDP的比重很小,2013年底运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812万元,与2012年持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346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0.2%。2013年播面6104公顷,总产量25627吨,单产4198公斤/公顷,全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大豆、甘薯、花生、棉花也有一定的种植。蔬菜以叶菜类为主,白菜、甘蓝、白萝卜、胡萝卜、黄瓜、南瓜、西胡、豇豆、四季豆、茄子、辣椒、西红柿、大葱、蒜头、韭菜也有一定的种植。为了促进土地流转,政府租用村民土地种树,一方面增加绿化面积,一方面能为村民增收。2013年政府共租种土地2万余亩,租用10年,种树约600万株。2013年花卉种植业受修路影响产值有所下降。2013年运河区特色农业有一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有特色的农业技术合作社。

2013年,运河区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推进“菜篮子”工程。全区集中财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以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为代表的新兴农业。突出抓好现有园区、基地的提升、扩规、增效工作,年内力争使全区原有的沿河大棚菜、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苗木基地、畜禽养殖小区等整体规模扩大30%。按照“优先发展大群体,兼顾发展小群体”的模式,重点抓好占地100亩的大和庄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和经济合作组织,年内争取再建立二三个蔬菜种植、农产品运销等协会组织;实施国家匹配林工程,年内计划发展林果面积5000亩以上;启动沧州民俗植物园建设,投资3000万元,发展游乐休闲观光农业;实行强强联合,建立全国知名的兽药饲料园区;同时,建好区级农业综合网和专业网站,年内实现部分乡村入网。

2013年运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3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与2010年的33.29亿元相比增长15.2%,年均递增3.59%,总量占GDP的19%。由此可见,增加值总量呈曲线增长态势,增速逐年放缓,总量占GDP比重上下细微波动相对稳定。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比2010年的138.6亿元增长33.6%,年均递增7.52%;实现利税13.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1%,比2010年的11.5亿元增长16.5%,年均递增3.9%。自201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呈曲线上涨态势,增速上下浮动明显。运河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呈现生产速度逐年放缓,效益增速波动明显的态势。

2014年1-3月份运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比2010年增加1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完成增加值10.1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1%,增速低于2013年同期的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26%;实现利税3.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2.28%;实现利润2.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1.8%。

重工业继续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0.61亿元和9.5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和8.4%。重工业总量和增速都远高于轻工业,其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94%,比2010年的93.6%提高了0.4%,工业结构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方面,应收账款净额为12.1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3.17%;产成品为3.6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56%。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3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258.8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7.9%。其中,资产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同比2012年增加了2家,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成本为41.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47%,增速快于营业收入增速2.21%;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0.1%。

2013年,运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89913.6万元,批发业销售额为1153373.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为709777.9万元,住宿业营业额为31168.3万元,餐饮业营业额为71838.1万元。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期间,全区限上商贸企业个数由16家增加至66家,增长了4.1倍。限上商贸业的就业人数由6289人增加到10800人,年均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9年的20.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9亿元,年均增长23.8%。到2013年商贸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占第三产业的1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5%;对GDP的贡献率为6.7;拉动增长为0.3%。

随着运河区对环境保护的加强,全区商贸整体行业不断增长,限额以下法人及个体经营户自2009年来以每年500多家递增。民营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运河区60多家限上商贸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7.6%。住宿、餐饮类不断增长。从限上企业的销售统计数据来看,运河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日趋强劲,企业经营加快加大,对消费市场稳步拉升。2009年以来,限额以上商贸业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分别:71%、72.3%、75.8%、81.4%、77.7%。至2014年一季度,限上商贸业销售额达41.3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8.2%,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达77.6%,拉动全部销售额增长3.2%。限额以上企业规模优势突出,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

运河区作为全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京沪高铁、 朔黄铁路两条干线铁路绕区设站,其中京沪高铁沧州西站位于运河区境内,东联西拓,南通北达;大运河南运河绕区而过;京沪、石黄、沧京三条高速公路环城交汇,307国道在运河区南部纵贯;运河区区内道路纵横交错,迎宾大道、永安大道、开元大道、新华路、解放路等沧州市重要的“五纵六横”路网贯穿全区。

2014年,运河区着力推进道路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黄河路提升工程、署西街打通工程房屋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育红路打通工程全面竣工,双金路已经开工。运河区深入实施中心城区环境提升行动,取缔露天烧烤131家,规范主干道两侧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有烟烧烤1800余处;圆满完成海河路、渤海路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万余平方米,清除沟渠淤积4万余方。运河区还开展“万人百株树”活动。2014年春季植树2.45万余亩、200多余万株,果岭湾、大运河两个森林公园规模均已超过5000亩,环城景观带建设全部按期完成。2014年秋冬季植树已全面铺开,已流转土地4200余亩。

河北省重点中学 沧州市第一中学、 沧州市第二中学位于运河区,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沧州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也位于运河区。

2013年初,运河区抽调十余名专业医务人员,前往南陈屯乡姚庄子村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开设咨询台,免费测血压,免费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到家。运河区还围绕“健康服务年”做文章,为辖区百姓送健康知识、送健康理念。以“树健康理念→调生活方式→送健康服务→促健康恢复→提健康指数”为目标,全力打造10条健康主题宣传街道,10个健康主题公园,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现社区同址办公,为打造“繁华、靓丽、和谐、宜居”新运河奠定基础。2013年3月份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与运河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合作协议。组织妇幼保健站医务人员对辖区50多家幼儿园2000余名在园儿童进行体检,并对卫生保健制度、安全防护、消毒隔离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督导和检查。同时,继续做好常规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坚持每月例会,定期通报各防保所免疫规划工作完成和进展情况。

运河区是全省唯一一个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区,具有独特的运河文化。古老的大运河承载着 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五大水系的灵气。古老的文庙、水月寺、清真西寺,现代的胜利公园、南湖公园、狮城公园、名人植物园,体现运河区的独特文化。

沧州金丝小枣

沧州红枣又称金丝小枣, 沧县、 献县、 泊头交界处及其周围是金丝小枣生产地。其中泊头市和位于产区中心的沧县崔尔庄是沧州红枣的正宗代表。 无棣县金丝小枣栽植历史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其品质、产量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

沧州枣树栽培始于 春秋战国时代。 大城、沧县、 河间、献县、泊头、 盐山、海兴等县都是小枣盛产之地。

沧州蜜枣

沧州蜜枣产于河北沧州运河以西的产枣区。八月中下旬,选果型饱满,个大、无病虫害无伤疤、七八成熟、果皮由青绿变黄白色而有光泽的金丝小枣摘下,严格按操作要求加工。成品扁方形,琥珀色,半透明,果面有竖向丝纹,肉质香甜如蜜,口感柔韧,富弹性,含果糖及蔗糖60%以上,有益脾、养胃、补血、健肝、壮气等功效,还可为中西式糕点的馅料及其他食品的添加料。

运河区景点风光 (5张) 沧州市的清真西寺位于运河区民主街西寺胡同内,始建于公元1740年,占地面积144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内有大殿一座,折房13间,平房20间,共计房屋33间,属于伊斯兰教哲赫仁耶派唯一一座清真寺。清真西寺文革时被拆除,仅存留四间房,此处先后被红旗塑料厂、市轧钢厂、运河区红旗服装厂占用。1990年9月,由市政府拨款25万元,区政府拨款5万元作为红旗服装厂搬迁费,全部搬出清真西寺,双方订立了交接协议书。现修复的清真西寺可供60—70人做礼拜之用,基本满足了哲派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其余房屋由清真西寺租赁给沧州市民族幼儿园使用。

沧州文庙主体建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其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文庙即 孔庙,位于沧州市晓市街北端,南北长1105米,东西宽37.2米,坐北朝南,共三进院,门前原有7米长的照壁,东为礼厅,西为义路。

孔庙始建年月已无可考。1993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文庙很好的诠释了沧州文化。沧州文庙从2009年启动了沧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古建修缮工程,力争延续这传承了600年的历史脉搏。

水月寺,始建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期间各朝各代多次修复重建,清光绪二十一年,僧性真(恒修)断腕募化三年修葺水月寺,被沧州人誉为“一文和尚”。据民国二十二年《沧州志》记载,“琳宫梵宇焕然一新”,其势宏伟壮观,占地5000多平方米。据 沧县志记载:“水月寺原在城外西南角,观灯桥东西,后周广顺年公元953年始建。明 宣德十年僧人泽安移建于城北盐场东侧。明正统十七年僧人泽一重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州人 宋成文、董宝仁等继而重修,光绪二十一年驻防乐军 梅东益等又重修……可谓吾邑之冠。”由于历史原因,水月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于一旦。

运河名人 (5张)

佟忠义(1879~1963),字良臣,男,满族,武术名家。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上海市体委委员。著有《武术之道》、《中国摔角法》等书。

谢清洁,女,1940年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北环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