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区

广阳区 广阳区历史沿革 广阳区行政区划 广阳区地理环境 广阳区自然资源 广阳区人口民族 广阳区经济 广阳区社会事业 广阳区交通 广阳区文化 广阳区著名人物 广阳区驻区单位


广阳区,隶属于 河北省廊坊市,是 廊坊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廊坊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共产党廊坊市委员会、廊坊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地处河北省中北部,廊坊市区北部,下辖5个街道、3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管委会,总面积361.89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2013年)。广阳境域周代属 燕国地,西汉置 安次县,1989年成立地级廊坊市并设 安次区, 2000年划出安次区 京沪铁路以北部分及九州、万庄等乡镇,成立广阳区。广阳有炊庄高腔戏、 冀中笙管乐、 李派太极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大枣林庄古槐、北旺村遗址等文物古迹。广阳区位于 华北平原北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永定河、 龙河、 凤河、新旧 天堂河流经境内。粮食主产小麦、玉米,工业门类有机械制造、建材、电子电器、食品、调料、服装、玻璃制品、印刷、化工等,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区内。 201...

详情

广阳区地名网_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资料简介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介绍

广阳区,隶属于 河北省廊坊市,是 廊坊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廊坊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共产党廊坊市委员会、廊坊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地处河北省中北部,廊坊市区北部,下辖5个街道、3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管委会,总面积361.89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2013年)。

广阳境域周代属 燕国地,西汉置 安次县,1989年成立地级廊坊市并设 安次区, 2000年划出安次区 京沪铁路以北部分及九州、万庄等乡镇,成立广阳区。广阳有炊庄高腔戏、 冀中笙管乐、 李派太极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大枣林庄古槐、北旺村遗址等文物古迹。

广阳区位于 华北平原北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永定河、 龙河、 凤河、新旧 天堂河流经境内。粮食主产小麦、玉米,工业门类有机械制造、建材、电子电器、食品、调料、服装、玻璃制品、印刷、化工等,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区内。 2013年广阳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4亿元。

2018年12月,广阳区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17年,广阳区地区生产总值301.5亿元,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264.6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2亿元,同比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54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0元,同比增长8.5%。全部财政收入73.96亿元,同比增长2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9:24.5:71.6。

据考古发掘,7600年前广阳境内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上古时期,今广阳境域为安墟地。

西周时期,为 北戎燕地。

春秋时期,为 北燕都蓟的畿内地。

战国时期,今境域属 燕国 广阳郡。

秦朝,属 广阳郡。

西汉高祖初年置 安次县,隶属 幽州 渤海郡,县治在今古县村。

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年)复设广阳郡,安次县属之。

北魏年间改名 安城县,属幽州府。

广阳历史悠久, 详细: 商代盘庚迁都殷后,位于殷朝东北,燕京戎(今太原附近)之东陲。

西周时为北戎 燕国地。春秋时为燕都 蓟的畿内地。

战国时期,属燕国封疆 ,为广阳郡、渔阳郡、巨鹿郡分辖。

秦,廊坊中部(今安次区、广阳区、霸州市、永清县、固安县)属广阳郡,廊坊北部 (今三河市、大厂、香河县等)属渔阳郡, 廊坊南部(今文安县、大城县)属巨鹿郡。

西汉高帝年间,属幽州刺史部。 始置安次县、文安县(治今大柳河镇东)、东平舒县(今大城县,为区别于并州刺史部代郡的平舒县,加东字),为 幽州渤海郡;置方成县(今固安县)属燕国。高帝六年(前201年),置益昌县(治今霸州市策城村),为涿郡地;

置潞县(辖今三河市)、雍奴县(辖今天津 武清区、香河县),隶渔阳郡。元凤元年(前80年),方成县改属广阳郡,本始元年(前73年),改属广阳国。初元五年(前44年),封广阳王子云为临乡侯、容为西乡侯(侯景嗣免)、发为阳乡侯;永光三年(前41年),封广阳王子婴为益昌侯,各侯国均属幽州刺史部涿郡。

新朝王莽改制之后, 复古十二州,州郡交错。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方成县改为方城县,属幽州广阳国,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属上谷郡。

永元二年(90年),文安县、东平舒县改隶冀州刺史部河间国。建安末年,改隶章武郡。永元八年(96年),废阳乡侯国、临乡侯国、新昌侯国(燕刺王子封地,今高碑店境内),入方城县(辖今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属幽州刺史部涿郡;废益昌侯国(原益昌县)入安次县,安次县由渤海郡改隶幽州刺史部广阳部;

潞县(辖今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雍奴县(辖今天津市武清区、香河县),属幽州刺史部渔阳郡。

三国,属魏国。文安县、东平舒县属冀州河间郡;方城县属幽州范阳郡;安次县属幽州燕国;潞县、雍奴县属幽州渔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章武国,东平舒为国治,文安县、东平舒县属之。置长乡县(辖今固安一部),方城县、长乡县属幽州范阳国;安次县、潞县、雍奴县属幽州燕国。

东晋十六国,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辖地。

南北朝 北魏时,属幽州。改长乡县为苌乡县。方城县、苌乡县为幽州范阳郡地;东平舒县改为平舒县。文安县、平舒县为瀛州章武郡地;潞县、雍奴县为渔阳郡地。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方城县、苌乡县入涿县。安次县为燕郡地,其余不变。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渔阳郡、燕郡、章武郡。 安次县、雍奴县、潞县属幽州;文安县、平舒县属瀛州。开皇九年(589年),析涿县,废方城县旧境地置固安县(县治今固安镇)属幽州。大业三年(607年),安次县、雍奴县、潞县、固安县属涿郡;文安县、平舒县属河间郡。大业七年(611年),析安次、固安二县地置通泽县,隶涿郡。同年,析文安、平舒二县地,置丰利县(治今文安镇),隶河间郡。

唐,属 河北道 蓟、幽、莫、瀛四州。武德元年(618年),安次县、固安县、雍奴县、潞县属幽州,武德二年(619年),析潞县置临泃县(县治今三河市城区),属玄州。武德四年(621年),固安县属北义州,平舒县属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玄州并入幽州,撤临泃复入潞县,隶幽州;省丰利县入文安县,属瀛州;废北义州,固安县改隶幽州;废景州,平舒县改隶瀛州。如意元年(692年),析安次、固安二县地,置武隆县(辖今永清县、霸州市),景云元年(710年),改名会昌县。景云二年(711年),文安属鄚州。开元四年(716年),析幽州潞县东部置三河县,隶幽州,开元十八年(730年),改属蓟州。天宝元年(742年),罢州为郡。取“边境永清”之意,将会昌县更名永清县(辖今永清县、霸州市),雍奴县改名为武清县。永清县、固安县、安次县、武清县改隶范阳郡;三河县隶渔阳郡;大城县隶河间郡;文安县隶文安郡。至德二年(757年),罢郡复为州,三河县隶蓟州;安次县、武清县、永清县、固安县隶幽州;平舒县隶瀛州;文安县复隶鄚州。大历四年(769年),固安县改隶涿州。

五代十国, 三河县隶蓟州;武清县、安次县、永清县隶幽州;固安县隶涿州;文安县隶鄚州;平舒县改名大城县,隶瀛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赂契丹,境域入契丹,属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收复益津关(今霸州市)、瓦桥关(今雄县)、淤口寨(今霸州信安镇),于原永清县益津关另置永清县(今霸州市,县治在今霸州镇)。置霸州,领大城县、文安县、永清县。自是,两永清县南北并立,南属宋,北属辽,辽、宋分治。此时以拒马河为界,北仍属辽。

辽,廊坊地北部属南京道析津府。会同元年(938年),置香河县(治武清孙村,即今淑阳镇。辖今香河县和天津市宝坻区、宁河县)。

三河县、香河县、安次县、固安县、永清县属南京道幽都府。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府为析津府。

北宋,廊坊地南部属 河北东路,霸州、信安军、保定军属之。霸州领文安、大城、永清三县。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淤口寨改破虏军(军制与州同),割霸州之永清、文安、大城三县317户属之;于涿州新镇(今文安县新镇)建平戎军,析霸州之文安县、大城县500户属之。景德元年(1004年),改破虏军为信安军;次年,改平戎军为保定军。景祐二年(1035年),废永清县入文安县,徙文安县治于永清城(今霸州镇)。皇祐元年(1049年),迁回原治(今文安县文安镇)。政和三年(1113年),赐霸州名永清郡,领文安、大城二县。宣和五年(1123年),收复香河县,赐名清化县。宣和七年(1125年),降保定军为保定县;清化县复入金。

金朝天会三年(1125年),清化县复名香河县。廊坊地隶燕京路析津府。天会七年(1129年),改属 河北东路析津府。天德三年(1151年),三河隶通州(原潞县)。贞元元年(1153年),廊坊地改属中都路大兴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降信安军为信安县。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于益津关置益津县(县治今霸州镇),隶霸州。此时,中都路领通州(辖通州、三河)、 大兴府(辖香河、安次、永清、武清等县)、涿州(辖固安等县)、霸州(辖信安、益津、文安、大城县)、平州、蓟州、顺州、易州、遂州、安肃州、保州、安州、雄州、滦州。元光元年(1222年),信安县升为镇安府。 元初,废镇安府为信安镇,入霸州。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廊坊地属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中统四年(1263年),升安次县为东安州、固安县为固安州,隶属不变。至元元年(1264年),属大都大兴府。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隶中书省大都路总管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东安州为东安县、固安州为固安县,省益津县入霸州。三河县(隶通州)、香河县(隶 漷州)、东安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州(辖文安、大城、保定三县),属北平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隶北平行省北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869),因浑河为患,迁治所于常伯乡张李店(今 仇庄乡 光荣村)。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大都路为 北平府;九月,置大都督分府于此;十月,隶山东行省。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罝北平行省,东安州属北平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东安州为县。洪武十年(1377年),省香河县入漷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香河县复置,隶北平行省 北平府。 永乐元年(1403年),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行省北平府为北平行省 顺天府,东安县属之。 三河县、香河县(隶通州)、东安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州(辖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县)属北平行省顺天府。 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属北直隶省顺天府, 府治 宛平县。 清顺治, 属直隶省顺天府,仍治 宛平县。清康熙八年(1669),改明朝 通蓟道 名为通永道 , 清康熙八年(1669)置 直隶省 霸昌道,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设四路同知,三河县、香河县属西路厅;霸州(辖文安县、大城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属南路厅。

雍正帝六年(1728年),霸州由直隶州降为散州(县级)属直隶省顺天府。

时廊坊境域改隶 直隶省霸昌道和通永道顺天府,府治 宛平县,辖三河、香河、安次、永清、固安、霸州、文安、大城等县。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以 直隶省 通永道专司河务, 通州,三河等州县一并改属 直隶省 霸昌道,雍正十二,原所辖各县复归直隶省 通永道和霸昌道。

清初,东安县隶属直隶省顺天府南路同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属直隶省顺天府南路厅。民国三年(1914年),改东安县为安次县,为直隶省京兆区所辖。

民国四年(1915年),安次县属 直隶省 津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 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安次属之。

民国2年(1913年),改霸州为霸县。 民国3年(1914年),东安县改为安次县。民国4年(1915年),保定县改称新镇县。 廊坊地属中华民国直隶省京兆区(治宛平,辖三河、香河、安次、永清、霸县、固安、大兴、宛平、武清等20县)及直隶省津海道(驻天津,辖文安、大城、新镇等32县)。

民国17年(1928年),中华民国直隶省改为 河北省,直属河北省。

1935年11月25日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三河、唐山等22县两市。

民国25年(1936年),日本侵略军强占热河察北,华北危急,河北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区。次年,廊坊多数县属河北省冀中第五、第六行政督察署。 抗日战争爆发后,廊坊地域被日军占领, 1937年12月14日,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伪政权。 1937年7月底,在北平成立了以江朝宗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8月初,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系政客、高凌蔚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以王克敏、董康、汤尔和、朱深、王揖唐、齐燮元等为伪“政府筹备处”成员。 12月14日,华北伪组织和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合并,在北平成立伪“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管辖山西、河北、河南、山东4省及北平、天津两市。 9月22日, 伪“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在北平成立。“临时政府”派王克敏、王揖唐、朱深为委员,“维新政府”派梁鸿志、温宗尧、陈群为委员,以王克敏为主席。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 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政权,实际上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区域 仍为 国民政府统治区,简称 国统区。

共产党在敌后农村进行游击战争。民国27年(1938年)后,中共冀中区地方委员会成立,时地域 中共在农村相继建立了零散的乡村抗日政权。此后,境域各乡镇隶属不一,且多变。中共抗日乡村政权、日伪政权、国民政府政权并立,相互交错,变化频繁。

地域各县乡镇抗日政权隶属建置部分变化:民国28年(1939年),文安县、新镇县合并,组成文新县,属冀中第五分区。民国30年(1941年),大城县属冀中第九分区;文新县、第一联合县、第二联合县、第三联合县四县属第十一分区。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冀中第十分区。蓟(县)宝(坻)三(河)、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及香(河)武(清)宝(坻)和通(县)三(河)香(河)联合县隶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行政督察署,次年底,隶冀热辽区行署第一专署;民国34年(1945年)1月,隶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四专署;民国35年(1946年)1月,属冀东区行署第十四专署,9月属河北省通县专署。民国34年(1945年),大城县、文安县、新镇县、胜芳市属冀中第九专区,固安县、永清县、安次县、霸县等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5年(1946年),大城县、文安县、新镇县、胜芳市、青县、任邱县等15县(市)属冀中区第八专区;霸县、固安、永清、安次、大兴、宛平等12县属冀中区第十专区;三河、香河二县隶属未更。民国36年(1947年),文安县、新镇县合并为文新县,胜芳市和霸县合并为胜霸县,新城县与固安县合并为新固县,隶属不变。民国37年(1948年)11月,新固县分开,恢复新城、固安两县建制。12月,胜霸县分开,恢复胜芳市和霸县建制。时冀中行政公署隶华北人民政府,下设四个专区。1949年3月,新雄县归并文新县,复名文安县,仍隶冀中区第八专区。安次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武清县、容城县、雄县、大兴县、新城县、胜芳市属冀中第十专区。

1949年8月7日,河北省 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在河北省 永清县建立,辖安次县、永清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武清县、宁河县、宝坻县、静海县、天津县及胜芳镇、汉沽镇、杨柳青镇, 专署迁驻河北省静海县杨柳青镇。

三河、香河二县属河北省 通县专区; 固安县属河北省 保定专区。

1950年11月,河北省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

1954年4月,政务院批准,将保定专区的固安县划归通县专区。

1955年4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改为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员公署,隶属未更。各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28日,国务院决定:将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由通县专区划到 唐山专区;固安县由通县专区划到天津专区。6月,天津专区与 沧县专区 合并,称天津专区,驻沧镇。

12月20日,国务院第83次会议通过,

撤销庆云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划归盐山县;

撤销青县,划到静海县;撤销大城、文安二县,划归任邱县;

撤销安次县, 划归武清县;

撤销固安、永清二县,划归霸县;撤销肃宁县,划归河间县;

撤销泊头市和阜城县,划归交河县;

撤销东光县、南皮县,划归交河县;撤销武强、饶阳二县,划归献县;

撤销景县、故城县,划归吴桥县;

撤销沧州市,划归沧县。

1961年,国务院批准,恢复河北省天津专区建制,受河北省领导,专区驻河北省天津市。

7月9日,国务院第111次全体会议决定,恢复安次、永清(含固安)、文安(含大城)三县建制,时辖蓟县、宝坻、武清、安次、永清、霸县、文安、静海及胜芳镇。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第115次全体会议决定,恢复固安、大城二县建制;6月1日,国务院第116次全体会议决定,恢复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建制,隶属河北省天津专区。 1962年8月,原唐山专区的宁河县划归天津专区,将划归青县部分收回区域重新划归大城县。

1967年11月,河北省 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隶属河北省革命委员会,驻河北省天津市。此后至1968年,地区所辖各县陆续建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3月,河北省天津地区驻地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隶属、辖区未变。

1973年7月,将河北省天津地区的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宁河县、静海县划到天津市。12月,河北省天津地区改制为廊坊地区,驻地仍在廊坊镇。

1974年1月,正式起用廊坊地区名称。 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河北省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时辖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安次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及芦台农场、汉沽农场。

1978年,河北省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建立,隶属河北省人民政府,辖县未变。

1979年3月,廊坊地区芦台农场、汉沽农场划到唐山。廊坊地区辖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安次县、固安县、永清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

198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廊坊镇,设立廊坊市(县级),以安次县的廊坊镇及南尖塔、桐柏、北旺3个公社为廊坊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

1982年3月1日,廊坊市(县级市)正式建立。廊坊地区辖廊坊市、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安次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

1983年3月,安次县并入廊坊市(县级)。廊坊地区辖廊坊市(县级)、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

1988年9月,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地级)。廊坊市(县级)改为安次区。

1989年4月1日,廊坊市正式建立,驻地廊坊,辖安次区、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

1990年2月20日,改霸县名为霸州市(县级),辖域不变。廊坊市辖安次区、霸州市、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

1993年4月28日,改三河县名为三河市(县级),辖域不变。时廊坊市辖:安次区、三河市、霸州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

2000年10月,析安次区置广阳区。

其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安次县属冀中第十专区;8月7日,河北省 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立,安次属之。

1950年2月,因永定河水患,县治从老县城(今仇庄乡光荣村)迁到廊坊;11月,河北省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安次属之。

1955年4月5日,河北省天津区专员公署改为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员公署,安次属之。安次县人民政府改称安次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6月,河北省 天津专区与沧县专区合并,称河北省天津专区,属之;12月20日,撤销安次县,划归 武清县;12月22日,撤销河北省天津专区,划归河北省 天津市,武清属之。

1961年,恢复河北省天津专区建制,受河北省天津市、河北省双重领导,武清属之;6月1日,安次、武清分设,安次县建制恢复建立,隶属不变。

1967年11月,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河北省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属之。

1968年2月,安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负责原安次县委、安次县人委会的工作。

1969年3月,河北省天津地区机关驻地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

1974年1月,河北省天津地区更名为河北省廊坊地区,驻地仍在廊坊镇,安次属之。

1978年,河北省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建立,廊坊地区革委会撤销,安次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恢复县人民政府建制,安次县隶属关系未变。

1981年12月7日,撤销廊坊镇,设立廊坊市(县级),以安次县的廊坊镇及尖塔、桐柏、北旺3个公社为廊坊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安次县仍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

1982年3月1日,廊坊市建立,下辖北史家务(198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廊坊镇,镇内6个街道办事处体制不变,组建成立北史家务公社,原廊坊镇30个生产大队归北史家务公社管辖)、北旺、桐柏、南尖塔4个公社和镇内6个街道办事处。

1983年,析安次县建廊坊市(县级)。

1983年7月1日,将安次县行政区域并入廊坊市。

1989年2月,撤销廊坊市(县级),改称安次区;4月1日,原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地级),仍然驻地廊坊,安次属之。

隋大业初年复名安次县,属 涿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徙县治到石梁城。贞观八年(634年)徙县治至常道城(今北常道村)。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幽州为 范阳郡,安次属之,徙县治于耿就桥行市南(旧州)。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幽州。

后晋天福初年(936年后), 石敬瑭割 燕云十六州以赂契丹,安次为辽地。县治移至菘城(今 万庄镇稽査王村)。

辽会同元年(938年),以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安次属之。保大(1121—1125年)末年,安次入于金。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幽州入宋,置 燕山府路,安次属之。宣和七年(1130年), 郭药师以燕山叛没于金。

金天会七年(1129年),安次县属河东北路。天德三年(1151年),金迁都燕京,改为 中都路,以 析津府为 大兴府,安次属之。

元中统元年(1260年),改安次县为 东安县,隶属于 霸州,后改称 燕京路,又为总管大兴路,仍属之。中统二年(1261年),升东安县为东安州。至元初年改燕京为中都路,以析津府为大兴府,东安州属之。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又改大兴府为大都路总管府,直属中书省,东安州属之。

民国四年(1915年),安次县属直隶省津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 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安次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河北省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区,安次县属第五督察区。

2000年10月,从河北省 安次区划出南尖塔镇、万庄镇、旧州乡、北旺乡、白家务办事处及小廊坊、北大街、北门外、新开路街道和北史家务乡的7个村居, 成立广阳区, 区政府驻北门外大街。

截至2013年,广阳区下辖5个街道、3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管理委员会。

广阳区 广阳区位于北纬39°27′15″—39°37′30″,东经116°23′52″—116°48′18″之间。东与天津 武清区接壤, 南与 安次区、 永清县相连,西、北与北京 大兴区搭界。 辖域东西最大距离34.6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6公里,总面积361.89平方公里。城区位于京津走廊中点,距北京市、天津市各60公里。

构造

广阳区位于燕山褶皱断带南侧,太行山隆起以东,沧州隆起以西,华北冀中凹陷北端的燕山褶皱断带与新华夏构造上,在华北平原沉降带的交接部分,是受活动断带控制的断带沉降区,属二级大地构造单位河淮台向斜的一部分。

地层

广阳区属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平原分区中的冀中小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 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层从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至新生代都有分布,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以及含矿性等各方面空间变化很大。其中 第四纪(150万年前至今)地层广泛分布,最大厚度650米, 中新世、 上新世及更新世下部在域内主要为河湖相堆积;上更新世及全新世在域内为 湖相或 湖泊相沉积(华北凹陷区),在湖盆的边缘地带(隆起区)为河流冲积堆积。

广阳区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以平原和 洼地为主,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13.80米,相对高差3.80米,地势平缓。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准缓岗,小二坡地、小低平地、小浅平地以及河漫滩等,局部地区有沙丘残留。

广阳区地处中纬度,属欧亚大陆东带、华北平原北部的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寒暑交错、干湿界限明显。年平均气温11.9℃,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6.1℃,极端最高气温40.3℃;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4.5℃,极端最低气温-22.5℃。全年无霜期平均198天,年均日照2659.9小时。冬、春季受内北干冷气流控制,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集中。年均降水量555.3毫米,雨季年均降水量450.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11%。

广阳区土壤可分为 石质土、 褐土、姜砂黑土、 风沙土、 草甸盐土、 沼泽土、潮土等7个土类。潮土类因其质地的不同分为砂质潮土、砂壤质潮土、中壤质潮土、轻壤质潮土等。九州镇以砂质潮土为主,白家务办事处和九州镇交界处以中壤质潮土为主,白家务办事处与北京交界处以轻壤质潮土为主。土壤全量钙和碘较高,有效态含量除有效铁和铜中等适量外,水解钠、速效磷和钾、有效锰、硼、钼,以及有机质均缺乏。pH值大部分在8.40—8.60之间。

地上水

广阳区内共有河流5条,分别是 永定河、旧 天堂河、新天堂河、 龙河和 凤河。2000年以后干旱缺水,多年平均自产水深70毫米,年径流系数为0。极大三日暴雨和极大24小时暴雨是形成径流的主要来源,均发生在7、8月份,受其直接影响,径流量的88%发生在7、8月份。

永定河,主槽河床宽70—120米,因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日久形成“地上河”。善淤、善决、善徙,与黄河相似,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2000年之后,永定河无固定流水。

龙河,由永定河透堤水冲刷而形成,河床宽50米。2008年年底,龙河两岸河堤均在1.80米以下。龙河每年从北京引弃水500—600万立方米,用于补充地下水和两岸农田灌溉。

地下水

廊坊城区浅层水位埋深2.4米,其中浅层水位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小面积反漏斗,在九州镇一带形成埋深大于20米的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区;深层地下水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大范围水位下降漏斗,2008年年底漏斗中心水位72.60米,深层地下水以地下20米等水位线圈定漏斗面积487.52平方公里,囊括广阳大部分区域。

广阳区自然灾害以水灾、旱灾和 虫灾为主。广阳历来是永定河洪流往来冲突之地,据记载,从明成化六年(1470年)至2008年,仅永定河决口、改道造成洪水灾害有65次。广阳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受季风控制,干旱灾害常年发生,有“十年九旱”之说,春旱率73.30%,夏旱率30%,秋旱率16.70%。广阳在1949、1951、1954、1955年发生过大规模蝗灾;20世纪90年代后, 棉铃虫、 老虎虫、烟粉虱、 蚜虫灾害多发。

广阳区在春、夏季常发暴雨、 冰雹、 大风、 雷暴等气象灾害。

广阳区面积361.89平方公里,折合54.28万亩。截至2008年,耕地面积26.01万亩,林地14.70万亩;园地(果园)8万亩;牧草地1万亩;水域养殖地625.50亩;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2.10万亩;土地流转8505亩,耕地率783亩/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23.52万亩,旱地2.4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

广阳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886万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埋深3—5米,矿化度<2克/升,可开采量7102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875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909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37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可利用量386立方米。从水质上看,属于重碳酸盐型水、矿化度1—2克/升,水质较好。

广阳区内探明主要矿产资源为石油、天然气及地热、温泉等。

石油天然气

广阳区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属渤海含油气盆地西部,深埋地下1300—4300米处,厚600—1400米,建国后在广阳区及周边7个县(市、区)3600平方公里内,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069.44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11.52亿立方米。

地热资源

广阳区内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地下水分布,多为深层地下热水,分布在辖区北部的地热异常区和油气田分布区,埋深1500—3000米。储热层有孔隙型和岩溶裂隙型两种,水温60℃—90℃,多为油气田边缘水。深层地下热水适合日常使用,其中饮用矿泉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钠型水,含水层埋深100—1000米,以锶型、锶—偏硅酸复合型为主,并含有钾、溴、碘、锌、硼等十多种有益微量元素。

截至2013年,广阳区总人口4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9万人。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4.14‰,人口自然增长率7.6‰。

截至2008年,广阳区有少数民族33个,人口1436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77%。其中回族常住人口8176人,主要分布在5个回族村内。人口较多的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等,主要分布在管道局、万庄石油矿区等中省直单位。

2012年,广阳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41:52。

2013年,广阳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5.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名义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3.8%,其中区本级可用财力完成7.0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761元、11263元,同比2012年分别增长10.5%、11.8%。

2017年,广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1.5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6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1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2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654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850元,同比增长8.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3.96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年计划的11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1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年计划的100%。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9:24.5:71.6。

广阳区内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 农业产业化方面,广阳形成了以蔬菜、畜牧、林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展以千亩蔬菜园为代表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以金丰农科园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截至2013年,广阳区培育省廊坊市级龙头企业29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建成部级标准化养殖企业1个、省级标准化养殖企业5 个、市级标准化养殖企业15个,新建千亩蔬菜标准园4个。

畜牧业方面,截至2013年,广阳区猪存栏5.5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922万头,猪出栏8.286万头;牛存栏0.8672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7349万头,牛出栏0.2241万头;羊存栏4.191万只,出栏3.4182万只;禽存栏66.74万只,出栏82.426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289吨、3573吨、15536吨。

截至2008年,广阳区工业门类有机械制造、建材、电子电器、食品、调料、服装、玻璃制品、印刷、化工等。名优产品有电表、 滴灌设备、 玻璃微珠、 粉末涂料、调料等。辖区建筑企业90家,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40家、安装装修企业46家、与建筑相关企业4家。2008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348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3679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9669人。

2013年,广阳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6.6%。

主要商场 (7张) 截至2012年,广阳区内大型购物商场有 万达广场、 明珠大厦、 沃尔玛、家乐福、 乐购、新朝阳购物中心、丽都鑫潮家居生活广场、新福家生活城等;高端商贸写字楼有 浙商广场、凯创大厦、 建业大厦、天利得益、圣泰财富中心等; 城市综合体有香港新世界商务中心、新朝阳广场二期、 大中广场等;此外还有 希尔顿酒店等大型酒店、汽贸一条街等商贸批发城。第三产业税收占全区税收近2/3的比重。

2013年,广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

截至2008年,广阳区有区直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11所,农村幼儿园58所,驻区幼儿园5所;有小学55所(国办小学11所,农村小学44所),在校生22434人,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有中学13所(国办4所,农村5所,驻区4所),在校生9683人,中学入学率99.30%,巩固率99.12%;有职业及成人教育学校7所;有高等院校3所;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00年至2008年,广阳区申报科技支撑项目61个,科技推广计划项目34个,课题研究计划16个;全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为943件和685件,连续9年居全廊坊市第一。广阳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河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等荣誉,辖区4个乡镇、1个乡级办事处被评为“市级科技创先乡镇”。至2008年年底,全区专业技术人员20210人。

截至2008年,广阳区有区属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评剧团1个,影剧院2处。

截至2014年,广阳区有文体活动队伍200多支,3万多人参与,其中规模较大、具备较大影响力的队伍50余支,主要包括花会、戏曲、歌曲演唱、器乐合奏等门类;154个行政村街基本达到了村村有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并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近2000名业余文体骨干不定期地深入各种文艺队伍做业务培训和辅导。

截至2008年,广阳区有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二级30名、三级954名;各类体育活动室80个、健身场地70处、台球厅20个、乒乓球馆17个、学校体育场地150个、老年体育场所137个、秧歌队110支、门球队140支、太极拳活动站40个。

截至2008年,广阳区卫生系统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65人(包括社会办医、村卫生室),其中西医1130人。个体诊所医疗技术人员390人,乡村医生199人,区属各院(站)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76人,在职人员495人;农村有11.2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3%;婴儿死亡率5.85‰,孕妇死亡率为0,人均期望寿命75岁。

廊涿高速公路经过广阳区西南部,为规划建设的涿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京沪高速公路( G2)经过区境东北部,境内长6.84公里。 104国道(北京—福州)境内长9.5公里,自麻营村入境,经南尖塔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旺乡,向东南进入武清界。 省道廊涿线境内长11.6公里。 县道有采留线(采育—留各庄)、廊万线(廊坊—北京界)、武榆线(武清—榆垡)等。

京沪铁路自西北向东南斜穿广阳区境,境内长25公里,设有 廊坊北站、 万庄站两个车站。 京沪高铁平行于京沪铁路,广阳区境内长32公里,与 安次区边界南侧设有 廊坊站。

2014年, 北京新机场项目获批并兴建,机场航站楼在北京境内,跑道延伸至广阳区白家务办事处,2018年首航。

公共汽车

截至2013年,廊坊公交有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25路共22条线路,均经过广阳区境域。

此外, 北京公交926路(永定门—采四小区)有5个站点在广阳区内;北京公交938路支线5慢车线、938路支线5快车线( 北京站东—廊坊)终点站亦在广阳区。

出租车

截至2008年,廊坊城区有出租车1827辆,由鹏通、安通、广运、瑞通、兴运、华昊、通轩等7家出租车公司运营。

非遗项目 非遗类别
炊庄高腔戏 传统戏剧
东尖塔音乐会 民间音乐
冀中笙管乐(南汉村音乐会) 民间音乐
李派太极拳 杂技与竞技
南王力村高跷会 民间舞蹈

炊庄高腔戏

炊庄村高腔戏是外地传入的一种声腔与本地语音相结合而形成,被奉为正宗,不演“赌戏”,不参与婚礼和丧葬。高腔戏剧目以成本大套的历史题材袍带戏为主;表演时注重特技的运用,如火彩和血彩等;唱腔属于板腔体,板头比较齐全;化妆保持许多古朴风格,各种脸谱与京剧、梆子相比有所不同;词句雅俗相兼,既通俗易懂,又讲究音韵;唱腔声调高锐,以锣鼓伴奏,一唱众和,既古朴喧闹,又委婉抒情,其声之悲怆令人动容。

民间音乐

东尖塔音乐会和南汉村音乐会均属佛教音乐,清朝、民国时期由北京寺庙高僧传授,主要用于民间丧事。主乐器为管子,伴奏乐器有笙、笛、云锣等,打击乐器有钹、铙、鼓、镲等。曲调古朴典雅,一直沿用旧曲谱,从不演奏乡曲小调。

王力村 高跷会

广阳区南王力登云老会俗称“高跷会”,集歌、舞、戏、杂技、武术之精髓自成体系,表演风格豪放而诙谐,可观性强。所用高跷总长一米二,表演时双脚离地八十公分。高跷戏具有体系完备的唱腔唱词,无曲谱,口传心授;角色有十二种,各有表演套路和工整唱词,文跷注重唱功,武跷强调动作技巧,有“劈叉”“蹲桩”“蹿桌子”等绝活。有锣鼓四件套伴奏。集体演出时还配以小车会、秧歌会、龙灯等活动。

李派太极拳

李派太极拳由李瑞东(1851—1917)创始,曾任清宫武术总教师兼全军武术总教长,在武当悟修金蟾派太极功基础上衍发创新,形成周密的拳功新体系,旧时称“武清派太极”,即“李派太极拳”。李派太极将中国道家思想与拳法相结合,有天盘拳、地盘拳、人盘拳三大体系,修炼按三环九转以合三才之数。

大枣林庄古槐

大枣林庄村里原有五座庙宇,其中关帝庙院内有一棵古槐,后庙全被拆。古槐高20米,胸径1.50米,树冠直径20米,一干五枝,枝叶相蔽。树干中空,干周坚实,树龄难以详考。

北旺村遗址

2007年3月在北旺乡一砖厂内发现,出土文物有陶器残片、角骨器、石器,另有烧灼过的木柴和动物骨骼、鹿角、螺壳、蚌壳、朽木等。是 渤海湾西岸距海岸线最近、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阳方言属于廊坊市北部方言区,又属 北方官话区,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广阳区方言中有许多普通话中没有的方言词语,如“早晨”一词,广阳方言中就有“大早儿、大早晨、大清早儿、清早儿”等多种说法。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差别极小。

廊坊城区是基础方言中心,方言与普通话差异不大,特点是四声分明,元、辅音相同,抑扬有致,节奏感强。加之上声变调、儿化和轻声等音变现象和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声音富于音乐感。九州镇南部和北旺乡的村居其方言语音和声调与普通话相比有一定出入。

韩延徽(882—959),字藏明,幽州安次(今属廊坊市广阳区)人,辽代开国功臣。初属幽州藩镇 刘守光,出使契丹,被 辽太祖留为谋士,历仕太宗、世宗、穆宗等朝,任崇文馆大学士、左仆射、政事令、南府宰相等职,创制了辽的各项法度。

吕端(935—1000),宋朝名相,为官四十年,为相四年,是宋太宗、真宗两朝重臣。待人谦逊,处事宽厚,清正廉洁、聪明过人、团结实干,人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宰相肚里能撑船”。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