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区

杏花岭区 杏花岭 杏花岭区建制沿革 杏花岭区行政区划 杏花岭区地理环境 杏花岭区自然资源 杏花岭区经济 杏花岭区社会事业 杏花岭区交通 杏花岭区民俗风情 杏花岭区风景名胜


杏花岭区是中国山西省 太原市市辖区,与 迎泽区同为太原市的中心城区,宋建太原古城部分处于杏花岭区之中。杏花岭区是在1998年原北城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2.2平方公里,农村面积138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5月,有人口53.88万人,占太原市人口的17.1%,其中非农业人口50.4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93.53%。原先是明朝太原城内晋王王府的私家花园,栽有大量杏树,且地势较高,故得名杏花岭。杏花岭区在1927年太原置市之前属北城区,北城区境属阳曲县地,县署即设在今府西街(旧县前街)北侧。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建市后地属太原市、阳曲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市划为16个行政区,统称“内八区,外八区”,当时内八区的四、五、六、七区和外八区的六、七...

详情

杏花岭区地名网_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资料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介绍

杏花岭区是中国山西省 太原市市辖区,与 迎泽区同为太原市的中心城区,宋建太原古城部分处于杏花岭区之中。杏花岭区是在1998年原北城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2.2平方公里,农村面积138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5月,有人口53.88万人,占太原市人口的17.1%,其中非农业人口50.4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93.53%。

原先是明朝太原城内晋王王府的私家花园,栽有大量杏树,且地势较高,故得名杏花岭。

杏花岭区在1927年太原置市之前属北城区,北城区境属阳曲县地,县署即设在今府西街(旧县前街)北侧。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建市后地属太原市、阳曲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市划为16个行政区,统称“内八区,外八区”,当时内八区的四、五、六、七区和外八区的六、七、八3个区大部为北城境域。

太原解放后,太原市人民政府将16个区合并为8个区,内三区(区政府驻五福庵)、内四区(区政府驻精营东边街)和外四区(区政府驻上北关)部分境域属北城区管辖范围。

1950年2月,8个区又合并为4个区,第二区(区政府驻典膳所)及第三区(区政府驻上北关)部分境域属北城区管辖范围。

1954年6月,第二区更名为北城区。

1956年,区政府改为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8月,撤区改置人民公社,北城区划分为向阳、尖草坪、巨轮三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销三个人民公社恢复北城区人民委员会建置。

1969年9月易名为北城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终止北城区革命委员会职权,成立北城区人民政府。

1976年,区政府机关由五一路迁至解放路358号今址。

1996年,北城区辖巨轮、三桥、鼓楼、杏花岭、坝陵桥、大东关、尖草坪、敦化坊、职工新街、光社、古城、南寨、涧河、上兰、迎新街等15个街道,461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 南城区、北城区、 河西区、 南郊区、 北郊区,设立太原市 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 晋源区。杏花岭区辖原北城区的涧河、 三桥、 鼓楼、坝陵桥、大东关、职工新村、敦化坊、巨轮9个街道,原南郊区的杨家峪乡及原北郊区的中涧河、小返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 解放路。

1998年底,杏花岭区辖9个街道、3个乡,364个社区,51个行政村。

2001年,杨家峪乡改设为杨家峪街道。

截至2018年底,杏花岭区下辖10个街道、2个乡,共计120个社区、28个行政村。

巨轮街道
大北门东社区┃大北门西社区┃胜利西街社区┃北大街东社区┃北大街西社区┃北大街中社区┃沙河堡社区┃上北关社区┃小北关社区┃营坊街社区┃程家村东社区┃程家村西社区┃胜利桥东社区┃西苑社区┃富力华庭社区
三桥街道
胜利街社区┃柳溪街社区┃金刚堰东社区┃金刚堰西社区┃桃园北路东社区┃桃园北路西社区┃新建北路社区┃金刚里社区┃黑龙潭社区┃三桥街社区┃旱西关东社区┃旱西关西社区┃桃园二巷南社区┃桃园二巷北社区┃桃园二巷西社区
鼓楼街道
西羊市社区┃东仓巷社区┃东缉虎营社区┃西缉虎营社区┃府东街社区┃半坡东街社区┃半坡西街社区┃奶生堂社区
杏花岭街道
东华门 社区┃杏花岭社区┃精营东边街社区┃天地坛社区┃西华门社区┃山医大二院社区┃省军区社区┃国师街社区
坝陵桥街道
新开巷社区┃小东门社区┃教场巷社区┃五一路北社区┃坝陵南街社区┃坝陵北街社区┃新民北街社区┃绿苑社区
大东关街道
新源里南社区┃新源里北社区┃建设北路南社区┃建设北路北社区┃大东关街南社区┃大东关街北社区┃白龙花园社区┃白龙庙社区┃五龙口社区┃红沟路社区
职工新街街道
响水湾社区┃洋灰桥社区┃剪子湾社区┃新村社区┃北沙河社区┃赛马场西社区┃赛马场社区┃迎春社区┃小东关社区
敦化坊街道
机车社区┃矿机社区┃背圪洞街社区┃太铁一社区┃太铁二社区┃河北里社区┃机床东社区┃机床西社区┃卧虎山社区┃七一社区┃敦化坊社区┃晋安西街社区┃胜利东街社区┃富力城社区
涧河街道
涧河社区┃长沟社区┃七府园社区┃东岗社区┃柏杨树社区┃锦绣苑社区┃同煦苑社区┃同乐苑社区┃迎春苑社区┃柏桦苑社区┃新店社区┃花南社区┃东山社区┃耐火西巷社区
杨家峪街道
东华苑社区┃ 城东社区┃小枣沟社区┃ 剪子湾社区┃ 道场沟社区┃ 享堂社区┃ 五龙湾社区┃杨家峪社区┃淖马社区┃伞儿树社区┃耙儿沟社区┃长江社区┃敦化坊社区┃ 东沟村┃ 大窑头村┃ 小窑头村┃ 石柱沟村┃ 河里头村┃ 山庄头村
中涧河乡
柏杨树社区┃ 中涧河社区┃ 七府坟社区┃东涧河社区┃南窊社区┃谷旦社区┃ 瓦窑头村┃ 牛驼村┃ 瓜地沟村┃ 王家山村┃ 下岭村┃ 西岭村┃ 长沟村┃ 耿家庄村┃ 枣沟村┃ 丈子头村
小返乡
小返村┃ 后沟村┃ 东坪村┃ 麦坪村┃ 南坪梁村┃ 窑头村┃ 水沟村┃ 前李家山村┃ 后李家山村┃凤凰岭村┃ 榆林坪村┃ 庄子上村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太原市民政局网站

杏花岭区位于太原市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8'~112°47',北纬37°52'~37°59',西北部与 尖草坪区 新城街道、 阳曲镇、 尖草坪街道为邻,北部与 阳曲县的 侯村乡交界,东部与 寿阳县 平头镇毗邻,南部与 迎泽区的 郝庄镇以及市内的 柳巷街道、 庙前街道相毗,西部以 汾河为界与 万柏林区隔河相望。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 杏花岭区位置

杏花岭区地形北、东部高,西南部低,海拔在800米--1670米之间。东部丘陵较多,属 太行山支脉系舟山延续,山势缓和,基本属于黄土丘陵,山坡和山间谷地被黄土层覆盖,构成黄土沟谷、洪积盆地、冲积扇等多种地貌特征。区内有东山前的城关断裂和汾河西侧的新城断裂。

杏花岭区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全年日照2808小时,无霜期120-180天,结冰期年均155天,年平均气温9.8℃。春冬季风日较多,多为西北风和偏北风,风力一般为5-6级,有时可达8级,6级以上大风年均47天,由于气候干燥,大风出现往往伴着风沙。秋季风日很少。

杏花岭区辖区矿产资源有煤炭、石膏、耐火粘土、 铝钒土等多种矿产。 煤炭资源瓦斯含量低,含煤地层及煤层稳定,埋藏较浅。耐火粘土已探明储量1058.8万吨。其中上表产地4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3处),保有储量1044.9万吨,工业储量649.4万吨。

2010年杏花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71218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9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03万元,比2009年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2423万元,比2009年增长2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95758万元, 比2009年增长9.0%。三次产业的比重是0.1:22.6:77.3。

截至2010年,杏花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477万元,同比增长48.9%。全年粮食总产量642吨,同上年持平;蔬菜产量1509吨,同比下降5.6%。肉类总产量1547吨,比上年增长21.4%;禽蛋产量582吨,比上年增长8.8%;牛奶产量54吨,比上年下降46.5%。农村用电量3192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为(折纯)27.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87元,同比增长10.1%。

2010年,杏花岭区工业总产值735297万元,比2009年增长37.4%。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182180万元,比2009年增长2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39782万元,比2009年增长38.2%,销售率为98.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建筑业完成产值2010420万元,比2009年增长35.0%。

2010年,杏花岭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共完成552.5亿元,比2009年增长42.0%,餐饮业完成20.2亿元,比2009年增长9.4%,服务业营业额完成38.6亿元,比2009年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亿元,比2009年增长18.3%。

杏花岭区风貌 (8张) 截至2010年6月,杏花岭区柳溪花园、机床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已完工,下达杨淖线等11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671万元的开行资金。进行了府东街东延、胜利街东延等道路建设。国师街片区小街巷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展开。推进龙潭片区拆迁工作,胜利广场项目完成了规划设计方案,并组织了规划专家评审会。

2010年,杏花岭区投入教育经费31366万元,比2009年增长45%。41所学校50栋校舍加固项目全部完工,6所新建项目积极推进。实施了中小学生安全饮水工程和全区中小学生免费体检。

2010年,杏花岭区投入科技研发经费1436万元,比2009年增长30%,其中,农业科技项目2项经费500万元;社会发展科技项目18项经费800万元。专利申请量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51件。研发投入75320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

2010年,杏花岭区在春节、元宵节开展了“创宜居环境 建和谐城区”系列文化活动、举办2010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活动、第七届全民健身体育节。

截至2010年,杏花岭区区属医疗机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站59个,农村卫生所40个。全区区属医疗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8人。其中:高级医卫人员38人、中级医卫人员173人、初级医卫人员267人。投入卫生经费6482万元,比2009年增长15%。

杏花岭区境内贯穿南北的干道有建设北路、五一路、解放路、解放北路、恒山路、新建路、桃园北路、金刚堰路、大同路;沟通东西的干道有府东街、府西街、北大街、胜利街。东部边缘有东山过境高速公路。108国道经解放路、恒山路接208国道。

杏花岭区有同蒲铁路穿境而过。 太原东站、 太原北站、 汾河站均设在区内。

公共汽车线路有2路、3路、4路、9路、10路、14路、15路、19路、25路、26路、27路、36路、37路、38路,无轨电车线路有1路、2路、4路、5路,通往市区东南西北。

寒衣节

寒衣节为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意为死去的亲属亡灵送冬天的衣物的日子。至时家人用五色纸(常用的黄、蓝、绿、白、青)剪成象征性的衣物,中间夹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天穿用,有的还用各色纸做成阴宅院舍,到墓地烧祭。如不去墓地烧祭,也有当日入夜时分在街巷十字路口烧化的。

冬至

冬至俗称“过冬”。冬至阳生,开始日长。从这天起开始数九,严寒开始。按习俗这一天要改善生活,有的人家吃饺子,有的吃油炸糕。

添仓节

添仓节又称“天仓节”,其时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农历正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如果说腊八节是春节的序幕,那么,添仓节则可算作春节的尾声了。

筵席

逢婚丧大事或贵客临门,均摆筵席待客。传统筵席分浇头席、整菜席两类。浇头席以白菜、粉条、豆腐作为铺垫,上面加一层肉食,诸如红烧肉、小稣肉、丸子等。整菜席是表里如一,不加铺垫。

明太原城垣遗迹

明扩太原城后,直到太原解放时,城池基本未变。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垣陆续拆除,至1996年尚存有位于新建路与北大街交界处、动物园围墙处的西北角城垣遗迹和数百米北城垣基,位于五一路与北大街交汇处西南侧的拱极门。拱极门,俗称“小北门”。门为拱形券门,石基砖砌,高4.5米~5.5米,宽7米,过门深22米,上设城楼已毁,1995年北大街扩建时予以保留,并辟作街心公园。

督军府

督军府位于府东街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占地4万余平方米。自省堂即今会议厅,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西式结构,中式装饰。日军入侵太原之前,周恩来曾多次在此与阎锡山洽谈抗日事宜。1987年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唱经楼

唱经楼位于鼓楼街与北司街交汇处,始建于唐。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清康熙年间续建春秋阁。有楼阁和殿宇14间,占地500平方米。现存殿堂9间,清碑一通。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山

梅山位于山西省人民政府后院。据碑石记载,清初积土垒石为山,名“梅山”。民国八年(1919年)改成园林建筑,占地1.7万平方米。梅山高20米,东西宽约35米,南北宽100余米。属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傅公祠

傅公祠位于东缉虎营街山西省政协院内。民国七年(1918年)为纪念傅山先生而建。园林式建筑,由楼阁、祠堂、园林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6 500平方米。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5日,九世班禅曾下榻于此。1937年9月周恩来曾下榻于此。现为山西省政协文化活动中心,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师范旧址

国民师范旧址位于五一路原245号。国民师范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原校占地20余万平方米,有校舍890间,为当时太原最大的学校。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师范为中共山西省地方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地,中共许多领导人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太原沦陷后被迫停办。1986年,投资200万元恢复部分建筑并辟为纪念馆,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