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

平城区 平城区建置沿革 平城区行政区划 平城区地理环境 平城区人口民族 平城区政治 平城区经济 平城区交通运输 平城区社会事业 平城区历史文化 平城区名优特产 平城区风景名胜 平城区著名人物


平城区,隶属于 山西省 大同市,位于大同市中部, 大同盆地中心。北与 新荣区古店镇接壤,东临 云州区与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至十里河,南至 云冈区西韩岭乡。是晋冀蒙三省(区)的商贸交汇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区,是中共大同市委、市政府、驻同部队首脑机关所在地。大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城区总面积约为246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辖13个街道、3个乡,125个社区、60个行政村。2016年,平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85亿元。原始社会,从城西青磁窑村获得大量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足以证明,大同城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地。夏商周及 春秋,为北狄和楼烦所居。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00年置云中、雁门、代郡,派名将李牧守卫,为赵国北部重地,大同城始建制。秦朝,...

详情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介绍

平城区,隶属于 山西省 大同市,位于大同市中部, 大同盆地中心。北与 新荣区古店镇接壤,东临 云州区与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至十里河,南至 云冈区西韩岭乡。是晋冀蒙三省(区)的商贸交汇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区,是中共大同市委、市政府、驻同部队首脑机关所在地。大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平城区总面积约为246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辖13个街道、3个乡,125个社区、60个行政村。

2016年,平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85亿元。

原始社会,从城西青磁窑村获得大量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足以证明,大同城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地。

夏商周及 春秋,为北狄和楼烦所居。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00年置云中、雁门、代郡,派名将李牧守卫,为赵国北部重地,大同城始建制。

秦朝,属雁门郡,秦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征集民众在城西十里河谷筑城以备胡。

西汉,置平城县,属雁门郡。汉高祖元年(前201年)封此为代国,先后派兄弟和儿子镇守。王莽时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东汉,称平城县,属雁门郡。汉灵帝末年,匈奴入侵,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代地,安集民众,平城县易地为今代县东。

晋朝,鲜卑人拓跋猗卢封为代公,建兴元年(313年)修平城为南都,平城复还故治,属代国。

北魏,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迁都 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置司州,治平城。北魏在大同城建都97年,历经六变七世,平城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和十八年 (494年) 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平城。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恒州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太平县。

北周,公元577年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恒安镇隶属云中县。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隶属云内县。

唐朝,咸通一年(869年)置大同军节度使。

五代,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将 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州在内。

辽朝,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 西京道,置大同府,大同始得其名。重熙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县。

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置云中府路,治 云中府。

金朝,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占大同,改西京为 西京路,府治、县治不变。

元朝,金贞佑三年(1215年)元攻占大同,初为 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始属山西管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攻占大同,洪武五年(1372年)建大同城池。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驻军达13万之多。

清朝,设大同府,治大同县,隶属山西省。顺治六年(1649年)因 姜瓖之变,大同府移治阳高卫,名阳和府,顺治九年(1652年)还故治。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废府留县,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置 雁门道,治大同,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后,属山西省。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3日,日军入侵大同,10月15日成立“ 晋北自治政府”,属伪蒙疆联合委员会,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晋北政厅”,属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为“大同省公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以同蒲铁路和平绥铁路分为东西大同县,大同城隶属无定向。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大同城为国民党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理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大同城为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理。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大同解放后,改县为市,属 察哈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2年10月,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大同市隶属山西省管辖。

1979年12月,恢复城区人民政府。

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大同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根据批复,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同意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以原城区的南关街道、北关街道、东街街道、西街街道、南街街道、北街街道、新建南路街道、新建北路街道、大庆路街道、新华街街道、向阳里街道、振华南街街道,原南郊区的水泊寺乡、新旺乡、马军营乡的行政区域为平城区的行政区域。

1949年5月,城内设一区 (现北街街道一带,含北关),二区(现西街街道一带),三区(现东街街道一带,含东关),四区(现南街街道一带,含南关),并成立区政府,后改为区公所。同年7月 28日,大同市部分农村归城内一、二区(划归一区的有白马城、卧虎湾,划归二区的有宋庄、下皇庄、五里店、西水磨、十里店、十里铺、马军营、房子村、瓦窑村)。同年8月19日又将周家店划归四区。

1950年3月,城内四个区改为三个区。一区管城内东北隅和北关地区,二区管城内西北隅、西南隅地区,三区管东南隅、东关和南关地区。

1952年,撤销三区,城内只设两个区:一区辖东北隅、北关、西北隅;二区东南隅、西南隅、东关、南关。区公所改为区人民政府。

1954年2月,城内一、二区合并成立大同市市区,随后改为城区。

1955年,设8个街道。

1960年,成立人民公社,下设8个街道改为分社。

1967年3月,成立革命委员会,设10个街道。

1985年12月,辖区街道10个,社区206个,街巷 417条。

1986年,南关街道分出部分辖地,成立向阳里街道。

1989年,新建路街道分成新建南路街道和新建北路街道,北关街道分为北关街道和新华街街道。至此,城区有13个街道,268个社区,567条街巷。

1992年3月14日,社区调整112个,新建26个。

1997年,新建南路街道分出部分街巷成立振华南街街道,全区有社区309个,街巷839条。

2000年,调整后有社区108个。

2012年9月,正式组建开源街街道。

2014年,社区调整为136个。

2015年,全区有街道15个,社区138个。

2018年6月,城区更名为平城区,在原有区划基础上划出老平旺街道、西花园街道,增加水泊寺乡、新旺乡、马军营乡。

截至2018年5月,平城区下辖13个街道、3个乡。

下辖: 东街街道、 西街街道、 南街街道、 北街街道、 南关街道、 北关街道、 新建南路街道、 新建北路街道、 新华街街道、 振华南街街道、 大庆路街道、 向阳里街道、 开源街街道、 水泊寺乡、 新旺乡、 马军营乡。

区政府驻南关街道迎宾街118号。

平城区,位于大同市中部, 大同盆地中心。它北邻内蒙,东望河北,距北京380公里,离太原市352公里,实为首都之屏障,三晋之门户,且扼晋、冀、蒙咽喉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平城区东邻 云州区,西毗十里河、平旺乡,南濒东河河、时庄,北抵白马城、安家小村,是京包、同蒲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和大秦铁路的起始站,居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心点,是晋冀蒙三省(区)的商贸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一1l 3°1 9',北纬4 0°01'一4 0°0 8'。海拔平均1060米。

平城区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区内无高山丘陵,座落在大同盆地腹部。基本为平原地带,西北东三面环山。御河(又称“浑水”)、十里河,分别由北向南,自西转东南,流经境内。

大同平城区周围北部是阴山山脉,东南部是恒山山脉,西部是洪涛山山脉,北、东、西三面为群山环绕,御河、十里河汇穿东南流走,流域内土地肥美。

平城区周围主要的河流是桑干河、御河、十里河。

桑干河从应县,经由郑家庄,流入城南,再通过浑河转入大汤头、五渐疃,向东过佛堂寺、吉家庄,再转兼场、左马村、东册田等村落流入广灵县,浇灌了大片良田,其册田水库存水数亿立方米,为北京供水之储水库之一。

御河的上游称得胜河。得胜河亦名三台道河,发源於内蒙,向东南流入丰镇,经得胜堡,由东北方过堡子湾,宏赐堡,在榆涧村附近与由北面来的镇川水汇合,过孤店,白马城,经城东流过艾庄,周家堡,注入桑干河。

十里河本名武周河,发源于内蒙的菱角海,经左云县,向东流经高山、云冈、小站,过城南流入御河。明清时代到解放初期,有护城河流经大同城四周,经水泉湾流入御河,八十年代初期因城建而填埋。

截至2017年末,平城区常住人口80.7万,流动人口18万。

平城区有20个民族,以 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有19个,共有3736人,分别为:回族2755人、满族619人、蒙古族221人、藏族3人、维吾尔族9人、苗族16人、彝族9人、壮族14人、朝鲜族20人、侗族3人、瑶族3人、土家族24人、傣族2人、黎族15人、畲族3人、土族3人、锡伯族7人、布依族3人、东乡族7人。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 张韬

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 李继忠

区委副书记: 王玺

区委常委: 郭云峰、 梁介、 李文清、 郭雁明、高宁、李文瑞、徐文俊

2016年,平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4.85亿元,增速为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93亿元,增速为1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200元,增速为7.1%,全市排名第一。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11亿元,平城区筹划、引进、落地项目126个、总投资596亿元,已落地项目45个、总投资121.8亿元。

2016年,平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41.97亿元,增速为7.8%;区新登记市场主体4074户,其中:企业 220户、个体工商户3854户。民营经济税收完成7亿元,增速为2.0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61%,同比增长0.87%;三公经费支出248万元,同比下降60.82%,减支385万元。

平城区东承首都、西接丝路、南贯三晋、北通蒙俄。京包、同蒲铁路,京大、二广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并贯穿于本区,大西、大张高铁正在建设。大同云冈机场已开通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国内20多条线路的航班,航空运输已具规模。便利的交通条件带来了繁荣的市场景象,已成为晋、冀、蒙商贸圈的辐射中心。

铁路

京包线(北京-包头)、 同蒲线(大同-风陵渡)、 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等线路以及通往二连浩特、莫斯科等地的国际铁路线均在大同交汇。

大同站位于市内魏都大道,乘坐4、15、30、42、70、601、603、古城旅游专线等公交车均可到达。 火车站每日有多趟列车开往太原、北京、杭州、包头、沈阳等国内大、中城市,方便快捷。

公路

大同公路网络发达,有大运、大塘、大准、大张等10多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

公路客运站提供了大同与周边地区快速联系的通道;便利的交通条件带来了繁荣的市场景象,已成为晋、冀、蒙商贸圈的辐射中心。

截至2016年,平城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验收。投资1.6亿元,完成5所学校(校区)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投资380万元,加强2所幼儿园建设。招聘小学教师118人,招收一年级新生9225名。对无证幼儿园进行清理整治,取缔10所,备案45所。

截至2016年,平城区开展文体惠民直通车社区行,进社区演出100余场,组织体育活动20余次。文化体育产业经营场所达305家,从业人员近1万人。

截至2016年,平城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48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1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6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2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22万人,失业保险缴费人数达1.12万人。城市低保对象有1.58万户、2.95万人,发放低保金1.3亿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新出生人口3538人,人口出生率4.68‰。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45元。

平城区集中了大同市丰富的医疗资源,布局有四所 三甲医院。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 大同市中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

宗教

平城区现有宗教教别五大类,分别为: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和 伊斯兰教。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20处,分别为:佛教7处,有上华严寺、圆通寺、东关华严寺、云龙禅寺、法华寺、华严精舍、净觉寺;道教4处,有玄真观、朝阳宫、纯阳宫、帝君庙;基督教6处,有基督教东堂、基督教西堂、西花园基督教堂、一电厂基督教堂、机车厂基督教堂、东花园基督教堂;天主教1处,为天主教教堂;伊斯兰教2处,有清真大寺、站东清真寺。其中有几处为市管场所,信教群众据不完全统计约15000余人。

戏剧

晋剧源起清代,由山陕梆子北上晋中演变而成,是山西最具群众基础的戏曲剧种;在演变过程中,艺人为适应当地群众的欣赏习惯,吸收、融合了祁(县)太(谷)秧歌、汾(阳)孝(义)秧歌的腔调、音韵及打击器乐,逐渐成型,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其最佳发展时期。

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大致可分为“乱弹”、“腔儿”、“曲子”,主要板式有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七种;唱词是以上下句为主的结构形式,唱词工整,多以“七字”或“十字”句为主;演唱形式有对唱、轮唱、独唱等,道白属晋中方言与普通话结合;行当丰富,主要有青衣、须生、花脸三大脚色;特技善用翎子功 、帽翅功、马鞭功、手绢功、水袖功、髯口功、甩发功等多种表演技巧;文武场编制为九人,称九手场面,武场为鼓板(指挥)、铙钹马锣、小锣、梆子,文场有晋胡、三弦、二弦、四弦;弦乐曲牌有[小开门]、[剪剪花]、[雁过南]、[走马令]等,这些曲牌可单独或联辍使用,也可由若干曲牌组成联奏曲;代表剧目有《打金枝》、《醉陈桥》、《双蝴蝶》、《血手印》、《明公断》、《杨八姐游春》、《齐王拉马》、《六月雪》、《黄鹤楼》、《许策跑城》、《清风亭》、《孔雀东南飞》、《金水桥》、《下河东》、《空城计》等。

晋剧从清代初步形成以来流传到今,已经成为山西的最大戏曲剧种,它在板式唱腔、音乐构建、表演风格等方面,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舞蹈

大同踢鼓秧歌,也称大同秧歌,流行于大同县的杜庄、吉家庄、峰峪、麻峪口等地。清道光版《大同县志·风土》载:“上元,俗名灯节,乡下多扮灯官,唱插秧歌,来城内相徽逐。”所谓“插秧歌”,疑即今之“秧歌”,属边舞边唱或舞中夹唱之歌舞形式。大同秧歌以舞为主,由十七人组成:“秧歌头”一人,“踢鼓”四人,“棒子”四人,“风公”、“大脚婆”、“络毛”、“看书先生”各一人,有时没有秧歌头,由十六个人表演。秧歌表演形式主要有“大场子”、“过街场子”和“对耍”等。大场子是一种广场表演,把乐队安置在场中的一个角落,秧歌队以“东、南、西、北”为正,按“角—正—角”,或者“角—正—角—正”方向进行。表演中摆“天地牌子”、“大十字”、“西门斗”等队形图案,演出结束时摆“天下太平”、“文明村”等字形,摆一字,唱一段,唱罢起舞。过街场子就是在街上边舞边走。乐队在前,秧歌队排成两个竖行列后。秧歌头独立队前边舞边指挥,风公、大脚婆排头,头趟鼓子、头趟花子等角色顺次排列。每个角色以自己的个性动作进行表演,以秧歌为主,队形一般是“蒜瓣子”。对耍即两个村或几个村秧歌队的一种联欢活动,是耍秧歌中比较隆重的一种表演形式。两队演员献艺竞技,各显其能,场面壮观,令人大饱眼福。踢鼓秧歌以打击乐(锣、鼓、镲)伴奏。鼓点有[乱鼓]、[起鼓]、[行进鼓]、[切鼓]四种。行进时,伴奏在秧歌队前面,鼓居中,小镲和大镲分别在其左、右,小锣和大锣分别在其左、右后。定场表演时按上述基本队形站于场地一角。

大同沙棘

大同沙棘,俗称酸溜溜,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落叶灌木。果实呈椭圆形,成熟后为橙黄色或红色,味酸可口。每到农历九月,在百草枯槁的百里煤田上,惟独沙棘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像一串串红色珍珠。

沙棘含糖2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开发出多种饮料、食品,无菌无毒,甜酸味美,清暑解渴,沁人心脾。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林业工程的实施,沙棘已成为大同市一种常见的乡土树种。

大同黄花

大同黄花,具有苗大苔繁、肉厚角长、七蕊色黄、营养价值极高等特点,可称“国内一绝”。黄花菜不仅可作为一道高档菜肴加以品尝,更主要的是它营养成份可制成多种健脑、降压、利尿、安神、防癌等补品。大同的黄花有三大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一色金光灿烂,绝少黑斑霉货;二是角长肉厚,线条粗壮,肥颀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

平城区留下了上下华严寺、善华寺、九龙壁、明代古城墙、法华寺、鼓楼、朝阳寺、清真寺等许多名胜古迹。与浑源悬空寺、北岳恒山遥相呼应,形成了别具一格、雄浑质朴的塞外胜景,与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相隔15公里,形成了大同古城、云冈石窟、恒山为核心的中心旅游圈。

纯阳宫

纯阳宫,俗称吕祖庙。位于大同市平城区鼓楼西街14号。坐北朝南,东西长18.52米,南北宽23.9米,占地面积44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为清代遗构。当时寺观规模宏大,供奉纯阳吕祖,每年正月初八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场面空前。民国时成为民主人士祁乐天的家庙。1981年归还宗教部门。现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房及东西垛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带前廊四椽袱硬山顶。正殿前存清代功德碑2通。1981年2月24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观保存一般,现存建筑经整修后,基础稳定,梁架结构保持原样,殿内塑像为现代所塑。

华严寺

华严寺,亦名大华严寺,位于大同城内清远街中段西侧。南北长207.6米,东西宽298米,占地面积61865平方米。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寺址坐西朝东,始建于辽,现存最早建筑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清宁八年(1062)重建,是年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兼具皇室宗庙性质。保大二年(1122)寺因兵火受损。大雄宝殿于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元至大年间(1308-1311)补葺,明成化、万历年间(1465-1620)寺院一分为二,上寺居于西北侧,下寺偏东南,自成格局。清代屡有修葺,2008年进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及华严寺辽金文化博物馆修建工程。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主,清代增建山门、享殿、观音阁、地藏阁,布局严谨。上寺前隅原有辽建海会殿一座,毁于20世纪50年代,台基尚存。下寺中轴线建有山门、薄伽教藏殿,两厢明清建配殿、厢房。薄伽教藏殿内现存辽代壁藏楼阁、彩塑、琉璃以及经幢、碑刻和明清时期木雕、彩塑、壁画等,荟萃了历代佛教文物精华。寺内现存薄伽教藏殿和大雄宝殿为辽金建筑,其余均为明清时期建筑。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文献与地面遗迹难以对应,城垣四至尚未确定。据历年来的考古调查推测,平城遗址大致位于今大同市老城区、操场城至火车站一带以及御河东岸南北一线。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位于操场城至站东一带。南部为郭城,据《魏书·太宗纪》记载:“绕宫城南,悉筑为坊”。泰常七年(422)“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经近年来的考古钻探与调查,发现北魏平城大致叠压在明清府城之下,只是北魏城略大而已。据《水经注》记载,平城有诸多宫殿、衙属、里坊等建筑。在今御河东西两岸,采集有砂岩覆盆柱础、磨光黑瓦、瓦当、暗纹陶片等北魏遗物。城北安家小村至白马城一线的夯土墙,东西长约4000米,基宽3~5米,残高3~5米,夯层厚约0.10米,为北苑南墙遗迹。1995~1996年在大同市东南发现北魏明堂遗址。

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城区和阳街南侧。坐南朝北,南北长38.6米,东西宽64.5米,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据《大同县志》记载,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府邸于明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清代、民国曾予修缮。壁长45.5米,高8米,厚2米,下部为琉璃贴面须弥基座,束腰部分雕刻狮、象、麒麟、鹿、飞马等动物图案,壁身正面雕刻九条巨龙翻腾于云海中。全部壁面用426块黄、绿、白、赭、紫、蓝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龙壁顶部为仿木构庑殿顶,檐上勾滴、瓦垄、脊兽、戗兽俱全,正脊上雕刻行龙、莲花等图案。九龙壁前池沼长35米,宽4.75米,中有双孔石桥,四周设石栏杆,望柱上石雕石榴、动物等。1954年,因城市建设,依九龙壁原状向南迁移28米。现存历代重修碑5通。2001年7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鼓楼,位于大同市城区永泰街上,又名“更鼓楼”。东西长17.7米。南北宽14.3米,占地面积253平方米。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年间重修。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琉璃宝刹装饰,周出勾栏平座。斗栱不出跳,二层横拱为异型栱,三层耍头为卷云头,额枋施旋子彩画。一层内西北隅置木楼梯通达中层。一二层明间辟门,三层各面均装格扇门窗。一层廊下存清代碑刻9通。鼓楼已成为大同市中心一座地标性古建筑。1996年1月12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文静,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