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

盐湖区 盐湖 盐湖区建制沿革 盐湖区行政区划 盐湖区地理环境 盐湖区人口民族 盐湖区交通运输 盐湖区经济概况 盐湖区社会事业 盐湖区风景名胜 盐湖区名优特产


运城市盐湖区古为盐贩之泽,曾称“ 盐氏”、“盐邑”、“苦城”、“潞村”等,是运城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 黄河中游秦、晋、豫三省交接地带,东连 夏县,西临 永济、 临猗,南依 中条山与 平陆、 芮城为界,北傍 稷王山同 万荣、 稷山、 闻喜相接。辖区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国土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盐湖区战国时期属魏,汉魏皆属 安邑县地,唐另置 解县。1958年,安邑、解县等合并为运城县;1983年运城县改为运城市(县级市);2000年原运城市(县级市)改为盐湖区。至2015年,盐湖区下辖7个镇、6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常住人口70.60万(2017年)。秦置郡县,安邑为 河东郡治所,解梁属之。西汉安邑为河东郡首县,始置解县。魏、晋因之。北魏 太和十一年,安邑南北分设,是境为北安邑。隋开皇...

详情

盐湖区地名网_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资料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介绍

运城市盐湖区古为盐贩之泽,曾称“ 盐氏”、“盐邑”、“苦城”、“潞村”等,是运城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 黄河中游秦、晋、豫三省交接地带,东连 夏县,西临 永济、 临猗,南依 中条山与 平陆、 芮城为界,北傍 稷王山同 万荣、 稷山、 闻喜相接。辖区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国土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

盐湖区战国时期属魏,汉魏皆属 安邑县地,唐另置 解县。1958年,安邑、解县等合并为运城县;1983年运城县改为运城市(县级市);2000年原运城市(县级市)改为盐湖区。至2015年,盐湖区下辖7个镇、6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常住人口70.60万(2017年)。

秦置郡县,安邑为 河东郡治所,解梁属之。

西汉安邑为河东郡首县,始置解县。

魏、晋因之。北魏 太和十一年,安邑南北分设,是境为北安邑。

隋开皇十六年(569年),安邑县兼置 虞州,隋大业初(605年),罢州为县。义宁元年(617年),置 安邑郡,领安邑、虞乡、夏县。

唐 武德元年(618年),罢郡复置虞州,解县复名而属。唐武德三年(620年),析安邑县地置兴乐县,故治今北相镇西北,属 秦州。 贞观元年(627年),复入安邑。贞观十七年(643年),解县并入虞乡县,同属蒲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复置解县,属 河中府。唐乾元元年(758年),更安邑名为虞邑,属陕州。唐大历四年(769年),复名安邑县,隶河中府。

后汉乾元年(948年)九月,始置解州,治解县,辖安邑、解县、闻喜。

宋,安邑县属解州,隶 陕西路河中府。

金初置解梁郡军,隶河东南路。贞裕二年(1214年),为节镇 宝昌军,安邑属之。

元复名解州,安邑仍属之,隶 平阳路。元贞初(1295年),改隶 晋宁路总管府。

明,安邑县隶 平阳府解州。清依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解州升为直隶州,隶平阳府,领安邑、夏县、平陆、芮城、 垣曲五县。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河东道移驻安邑县运城,辖平阳府、蒲州府及解州、绛州、隰州、霍州二府四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1月2日,运城建立河东晋军政分府,改解州为解县。

民国2年(1913年)3月,复置河东道,辖安邑、解县等35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安邑为第七行政主任公署治所。

民国28年(1939年)4月,日军在运城置河东道,领安邑、解县等23县。

民国31年(1942年)5月,抗日政权 稷麓县政府在上王乡牛庄成立。

民国33年(1944年)6月安邑成立抗日县政府,政权属太岳第五专署。

民国34年(1945年)8月20日,阎锡山设第七专员公署于解州,辖芮城、永济等六县,同年9月建立安北县民主县政府,隶太岳五专署,同年12月改隶太岳三专署。

民国35年(1946年)3月,更名安夏行政联合办事处。

民国36年(1947年)3月,撤销安北民主县政府、安夏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安邑县民主政府。

民国36年(1947年)4月26日解县解放,同年12月29日安邑解放,成立安邑县政府。

1950年运城专区治运城,辖运城、安邑、解县等1镇17县。

1954年7月解县与虞乡合并为解虞县,县政府驻解州。

1958年11月21日,安邑、解虞、永济、 临猗合并为运城县,县治运城。

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分别析出临猗、 永济县,原解县、安邑仍称运城县。

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改运城县为县级运城市。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2000〕68号)批复同意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

盐湖区辖8个街道、7个镇、6个乡: 东城街道、 西城街道、 南城街道、 北城街道、 中城街道、 安邑街道、 大渠街道、 姚孟街道、 解州镇、 龙居镇、 北相镇、 泓芝驿镇、 三路里镇、 陶村镇、 东郭镇、 席张乡、 金井乡、 王范乡、 冯村乡、 上郭乡、 上王乡。

盐湖区位于北纬34°48′-35°30′,东经110°12′-111°41′,地处运城盆地中部,东连夏县,西临永济、临猗,南依中条山与平陆、芮城为界,北傍稷王山,同万荣、稷山、闻喜相接。盐湖区境域东西距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1237平方千米。 盐湖区

辖区地势呈东北向西南倾斜,南靠 中条山,最高海拔1357米;北依 稷王山,最高海拔1279米,两山横亘市南市北。中部地势开阔平坦,海拔300至400米,是 运城盆地腹地。沿中条山北麓,地势低凹,为 盐池地带。地势除南(中条)北(稷王)两山外,呈东北至西南倾斜,海拔300至600米。中条山西连 华岳,东接 太行,连绵300余里,最高点刀山海拔高达1494.7 米,由于居中若带,故名;稷王山由 棒槌山、柏王山及余支 峨嵋岭组成,海拔600至1000米。

境内自南向北,有中条山、四十里岗、七里岗、 鸣条岗,峨嵋岭、稷王山等东西走向的条带高地与平原相间。由于境内山地、平原、岗岭、阶地交替,形成了多样化的土质,可分为4个 土类、10个 亚类、22个 土属,82个 土种。

境内有硝池、汤里滩、鸭子池、北门滩等天然湖泊,此外还有上马水库和苦池水池,库容分别为4485万立方米和1310万立方米。主要河流有 涑水河和 姚暹渠,均为 季节性河流。中部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地盐渍化较为严重。

盐湖区地处华北高原,属大陆 温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集中,年平均降雨量559.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247.4小时,年平均气温13.6°C,全年无霜期208天左右,历年 总积温平均为513.8°C。

截至2011年年底,盐湖区常住人口为684220人,比上年增长3611人;人口出生率为9.95‰,死亡率为5.03‰,自然增长率为4.92‰;城镇人口444639人,比重为64.98%;男性人口为342060人,女性人口为342160人,总人口性别比为99.97。 盐湖区居住着汉、回、满、苗、朝鲜等14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7%,回族占总人口的0.27%,其它少数民族人口数均不足百人。

盐湖区交通运输方便,南同蒲铁路横贯区境;公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70.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全区有七条主干线公路;运风、运三、侯运、大运、运临等高速交错辖区;城区道路建设形成了五纵五横道路骨架,开辟了20多条公交线路;位于辖区内的 关公机场已开通22条航线。

截至2013年年末,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21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盐湖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商品粮棉生产基地,豆类、油料、蔬菜、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广泛,生产效益高。苹果、 酥梨、红枣、 百合、 柿饼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 201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2.7万亩,粮食总产2.56亿公斤,其中 夏粮42.7万亩,总产1.08亿公斤, 秋粮50.0万亩,总产1.48亿公斤;棉花播种面积15.9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总产829万公斤;油料播种面积0.48万亩,比上年减少0.22万亩,总产55.3万公斤; 水浇地27万亩,旱地15万亩,推广旱地地膜覆盖面积3.98万亩。

盐湖区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化工、轻纺、食品、机械、冶金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元明粉、硫化碱、电解铝、电解铜、电器、化肥、拖拉机、水泵、水泥、矿用防爆风机等。至2011年,全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96.30亿元,较上年增长59.4%; 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完成90.4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54.8%;省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34.7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完成33.95亿元;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61.5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完成56.53亿元。

盐湖区不断推进“ 万村千乡”工程,至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8亿元,营业面积5000平米以上的商业网点共有32家,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大型综合商场和专业市场共有13家;完成了舜帝陵景区自然湿地、博物馆展馆、护城河等工程建设;推出三省四地一证游,全区旅游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

盐湖区2011年民生投入超过15亿元,占 一般预算支出的84.89%;实现了同城同酬;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6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51元,农民人均收入2535.3元;全区 单位从业人员3237人,其中在岗职工数71482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78791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076元。城乡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全区城镇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7平方米。

至2014年,盐湖区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社会 劳动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在 职业介绍工作方面,抓用工信息,通过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广泛开辟劳务渠道,共开发就业岗位5000多个; 再就业率达到80%以上。积极筹措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已全部兑现,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率100%。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359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2011年盐湖区年高考两大类达线1806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全面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免除 学杂费3757万元,为农村 寄宿生发放乘车补助和午餐补助604万元;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被省政府授予文化建设先进县称号, 蒲剧现代戏《祝你幸福》获得第二届 全国戏剧文化奖,成功举办第二届德孝文化节;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推进 蓝天碧水工程,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和南山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推动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运城盐湖位于中国山西晋南盆地,形成于 新生纪第四代,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封建社会,运城盐湖的盐税曾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运城盐湖同闻名于世的以色列死海相媲美,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所以运城盐湖被誉为—— 中国死海。

九龙山自然风景区位于盐湖区东郭镇中条山腹地,盐湖南畔,运三高速与南环城高速交汇处,距市区十五公里。原名九黎山,为苗黎族先祖蚩尤故里而命名,山前有“磨河村新石器遗址”石碑,记载此地为七千年前人类集居地;被称为天下第一路的“ 虞坂古盐道”,被列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蚩尤墓冢 ,北魏摩崖石刻、宋代城墙、古烽火台、元、明、清古庙等遗迹遍布景区。

在蜿蜒百里的 鸣条岗西端,座落着 舜帝陵庙。明人相宗皋曾写道:“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献于前。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舜是传说中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以 孝悌而闻名天下。舜举荐“ 八恺”、“ 八元”著称的 苍舒等十六人辅佐 尧帝,除去鲧、共工、颧兜、 三苗等恶人,使天下大治。

据有关碑刻记载,解州关帝庙于 陈隋之际开始修建,宋 元到明清之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清朝末叶时曾数次失火,民国年间予以修复和重建。2003年时的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庙宇内的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 桃园结义而建;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 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的西侧建有“ 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

福同惠糕点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始创于1795年,名称寓意“同福同惠”,曾获“ 中华老字号”、“中国特色糕点”、“中当代名商”、“山西省历史名产”等称号。主要糕点有八大系列(538个品种)、食品馅料加工(3000余种)。

北相羊肉胡卜的诞生,与著名的戏剧“二进宫”有关: 明穆宗朱载厚死后李良企图篡位,皇后密召徐、杨二人把太子带出宫,杨派人去 蒲州搬兵却不幸走漏风声。当时 北相镇的路老汉在泓芝驿卖炊饼,一位年轻后生冲进他的席棚连喊救命。路老汉见后生病倒了,心急无招,顺手抓起一块羊油放进锅中,趁热放进大料,投入一把潞盐,把炊饼加入烹好,趁热喂下。后生食后高烧渐退,慌忙赶往蒲州搬兵救驾。事后,这位后生找见路老汉,见面就拜,唱道:“你让我吃的真是护国良肴啊!”路老汉听不清后生的南方话,把“护国”听为“胡卜”了。

相枣因分布于北相镇一带,故名,已有3000余年栽培历史,远在二千多年前已为朝廷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