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

绛县 绛县建制沿革 绛县行政区划 绛县地理环境 绛县自然资源 绛县人口民族 绛县交通运输 绛县经济概况 绛县社会事业 绛县旅游名胜


绛县史称 故绛,隶属于山西省 运城市。地处太行之末、中条之首,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东部与 翼城县毗连,西部和 闻喜县接壤,南跨 中条山与 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向西由翼城、 曲沃两县和 侯马市环绕。绛县是 尧王故里, 晋之故都, 周勃封地。因公元前541年 晋平公设置“绛县”,绛县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县”。绛县是龙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绛县下辖8个镇、2个乡、205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31万(2014年),国土面积993.49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绛县,史称古绛,因“县北绛山为名也”。据清乾隆《绛县志》:“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一名紫金山。草木不生,土色俱赤,且以此取名焉。”唐尧、 ...

详情

绛县地名网_山西省运城市绛县资料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介绍

绛县史称 故绛,隶属于山西省 运城市。地处太行之末、中条之首,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东部与 翼城县毗连,西部和 闻喜县接壤,南跨 中条山与 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向西由翼城、 曲沃两县和 侯马市环绕。

绛县是 尧王故里, 晋之故都, 周勃封地。因公元前541年 晋平公设置“绛县”,绛县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县”。绛县是龙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绛县下辖8个镇、2个乡、205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31万(2014年),国土面积993.49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绛县,史称古绛,因“县北绛山为名也”。据清乾隆《绛县志》:“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一名紫金山。草木不生,土色俱赤,且以此取名焉。”

唐尧、 虞、 夏、 商时属 冀州。春秋属 晋,周惠王八年(前669年), 晋献公派大夫建都城聚(县城南5公里 南城村,名车厢城),始将此地命为绛,定 晋都于绛,命 大司空修筑绛城。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 晋景公迁晋都于 新田(今侯马市一带),命新田为绛。

周安王二十五年(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三分其地,晋亡。绛属魏曲阳地。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绛县,属 河东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县境东北为 翼城县,西南为 闻喜县。属河东郡。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改绛县为绛邑县,属河东郡。

魏正始八年(247年),属平阳郡。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绛县(今翼城县),属 正平郡。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南绛县(今 浍河以南),北绛县(今浍河以北),南绛县治所车厢城。仍属正平郡。北魏建议元年(528年),置 南绛郡,治所浍交川(今大郡村),属正平郡。辖南绛、小乡二县。西魏大统五年(539年),侨置建州于郡。二十年(554年),去南宇,为绛郡绛县。北周 建德六年(577年),改绛郡绛县为绛县,属正平郡。

隋开皇元年(581年),属绛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郡废,绛县属 绛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州废,绛县属绛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绛县治所由车厢城迁至今治,属浍州。四年(621年)浍州废,属绛州。五代时期,绛县属 河东道绛州。

宋乾德元年(963年),绛县为中等县,属 河东路绛州。金天会五年(1127年),绛县属河东南路绛州。元中统三年(1262年),绛县为下(小)县,隶属同上。明 洪武二年(1369年),绛县属平阳府绛州。清顺治元年(1644年),绛县属平阳府直隶绛州。

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3年(1914年),绛县属河东道。

民国26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民国32年(1943年)春,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公署。

民国34年(1945年)12月,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二行政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专署。

1949年3月22日,属翼城临时专属。

1949年9月13日,属运城专署。

1950年,属运城专属。

1954年,属 晋南专署。

1958年11月,绛县建制撤销,东部归翼城县,西部归闻喜县,县境隶属同上。

1961年5月,县建制恢复,隶属晋南专署。

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后改为行政公署),绛县属 运城行政公署。

至2014年,绛县辖8个镇、2个乡,分别是: 古绛镇、 横水镇、 南樊镇、 安峪镇、 大交镇、 么里镇、 陈村镇、 卫庄镇、 郝庄乡、 冷口乡。

绛县

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县境东部和南部由 中条山环抱,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构成,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 垣曲相邻,北部自东向西由翼城、曲沃两县和侯马市环绕。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4′—110°48′,北纬35°20′—35°38′。辖区东西长49.1公里,南北宽35.4公里,总面积993.49平方公里。

绛县东南高峻,西北平缓,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辖区处于 中条山东段西北坡倾斜部分,中条山横亘县境东南部。境内海拔在550—750米之间,最高海拔2047米( 么里镇 垣址坪村),最低481米( 南樊镇 尧都村)。山区面积670.61平方公里,占67.5%; 丘陵、台塬面积178.83平方公里,占18%; 平川面积144.06平方公里,占14.5%。

境内按 浍河水系和 涑水河水系分为塬上和塬下两大部分:塬上有卫庄、陈村、古绛、冷口、横水、郝庄6个乡镇,面积619.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2.38%;塬下有南樊、大交、安峪、么里4个乡镇,面积373.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7.62%。

绛县属 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高温,日照充足;秋季凉爽,雨量充沛;冬季寒冷,雨量稀小。年平均气温11.4度,最冷一月,均温-4度;最热七月,均温25度,年均降雨量630毫米。霜冻期十月至次年三月,无霜期190天。

绛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花岗岩等;石灰石、 石英石、 云母片岩储量较大; 原煤有一定储量。金属铜矿资源丰富,已取得 探矿权的约20万 金属吨,未开采的区域蕴藏有70到80万金属吨,主要分布于冷口乡横岭关、小峪村及里册峪一带;金属铁矿主要为 磁铁矿, 矿石品位低,分布于冷口乡小峪村、横岭关、陈村镇紫家东峪、卫庄镇里册峪、么里回马岭一带;石灰岩矿主要分布于绛、闻交界 焦山,以及古绛镇东山、北牛,卫庄镇里册、任村,么里峪、续鲁峪、大交镇与翼城交界山梁一带。

绛县境内有涑水河系、浍水河系两大水系,河流总长度160余公里,年均径流量0.7立方米/秒,地下水总储量约12.65亿立方米。“引黄入绛”工程每年可为绛县供水6400万方,其中农业用水3500万方,城市及工业用水2900万方。辖区共有水利设施1704处(眼),其中万亩以上 灌区5处, 小型水库14座,小型机电灌站31处,小型水利工程344处,水井1132眼,农村饮水工程248处。有效灌溉面积20.5万亩,保浇面积13万亩,节水面积12.96万亩。渠道总长度1190公里,防渗732公里。管灌总长度585公里,水利设施利用率达85%。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7278.7万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361万立方米,地下水5917.7万立方米。

2012年 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辖区共有36429户,户籍总人口为284669人,其中,城镇人口136979人,乡村人口147690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数为145268人,女性人数为139401人。从业人员有16516人,在岗职工有16470人。

绛县已融入太原、西安、郑州三大省会城市“3小时经济圈”。 航空运输方面,辖区周边300公里内有运城、西安、长治、洛阳、郑州五个机场,距最近的 运城关公机场仅40分钟车程; 铁路运输方面,西有 同蒲铁路,北有 侯月铁路,两条铁路在绛县均有支线和货运车站, 大西高铁通车后,可1小时通达西安、太原;高速公路方面, 闻垣高速公路贯穿辖区南部,东接 二广高速公路,北端有晋侯高速公路,西部有 大运高速公路;横贯绛县南北并连接晋侯高速与闻垣高速的 一级公路已建成。

2013年,绛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4亿元,同比增长10.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1亿元,同比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同比增长14.8%;外贸 进出口总额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3%; 财政总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9.9%; 一般预算收入9754万元,同比增长3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5元,同比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6652元,同比增长13.9%。9项主要 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绛县以建设“农业特色县”为目标,立足本地优势,培育了以牛、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为主的 林果业、以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等三大特色产业,是农业综合开发县、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山楂基地县、 商品粮基地县,是华北最大的 梅花鹿养殖、 大樱桃种植县,是山西省的药物培植基地。绛县拥有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山楂种植面积10万亩、大樱桃种植面积1.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各类苗木种植面积4.5万亩、梅花鹿8900余头。 维之王、金绛、金甲等 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2012年,粮食总产量完成1.57亿公斤;大力发展“ 一村一品”,新增“一村一品”示范专业村16个,总数达到33个;新增经济林(作物)近4万亩,总面积突破22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8个;农林水事务支出1.84亿元,同比增长24.08%。2013年,粮食总产量完成1.665亿公斤,超出任务30.08%。

绛县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立足传统优势,以“一增三优”为主攻,实施了 炭黑湿法造粒、重型汽车离合器、前车桥、钢铁冶炼、 煤焦油深加工、水泥增容改造、硅铁炉改造等一批技改项目,培育了宇进、飞鹰、晋星、金甲、志信、远征、飞龙、明迈特第一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了 焦油化工、机械制造、 精密铸造、冶炼冶金、 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境内有大型企业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和 山西华信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引进项目34个,总投资83.5亿元,到位资金32.5亿元。2013年,引进了通用航空制造项目;建设了安峪工业园区;德生公司二期、天润风电、中国风电、亚博商贸洗煤等一批项目落地。

2012年绛县三产发展势头强劲,起草了《绛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启动明清民居城项目;完成 绛北大峡谷风景区漂流项目;太阴寺、紫云寺纳入运城“ 一卡通”景点;旅游接待23.37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农村便民 连锁商店实现全覆盖。 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达到66家,销售额2.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77亿元,同比增长10.3%。

至2012年,辖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列入国家级试点县,60岁以上老人均领上了 养老金;全年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7亿元;新农合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08元、148元;优抚对象待遇全部落实;城镇新增就业6654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12300人;完成了 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发放任务;建成 保障性住房200套,改造农村 危房70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29户,完成“暖房子”工程120万平米。

2012年辖区申报科技项目13项, 专利申请21项。县医院住院大楼基本建成;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药价同比下降15%; 公共卫生服务特殊人群管理6.9万人、特殊病种患者管理2.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实现了全覆盖。 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获得“山西省老年书法先进县”称号。 柔力球荣获全国邀请赛集体银奖、山西省第四届老运会交流赛金奖;完成了九龙庙修缮和太阴寺元碑碑亭保护工程。

2012年,卫庄至翼城 一级公路完成投资1亿元,路基工程完成90%;农村巷道硬化完成1410公里,实现了全覆盖;完成34个村、10所学校的26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2000名群众和4000名师生的饮水困难问题;安峪220KV 变电站土建工程完成90%,开发区110KV 智能变电站投入使用;投资515万元对城市主街道进行了整体加铺;浍水环城路完成规划设计;天然气管网铺设40公里;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城西 生态公园的主干道路建设和80%的园区绿化。 陈村镇成为首批“百镇建设”重点镇,完成农民公园、山区移民区等工程。

绛县是尧文化、龙舞文化、 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春秋五霸之一的 晋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车厢城、 晋文公墓、 晋献公墓、 晋灵公墓等诸多遗迹。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阴寺和 释迦牟尼独木雕像等人文景观,有沸泉龙岩洞、东华山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绛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2004年西周墓群的发掘揭开古 倗国地理谜团,获得 国家文物局“ 田野考古奖”一等奖。辖区另有 周家庄、 韩庄等72处 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254处 明清古民居,其中 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评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周家庄遗址位于 横水镇 周家庄村北,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总面积500余万平方米,包含 仰韶中晚期、 庙底沟二期、二里头期和二里岗期等多个时期的遗存,以龙山期聚落面积最大。发现的遗存、遗迹有 灰坑、墓葬和壕沟等。遗物主要是陶器。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阴寺位于 卫庄镇 张上村,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以及明清基都曾进行过大修。太阴寺坐南向北,因原上寺建于 太阴山(也称东华山)上,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最大的独木雕卧佛,是金 大定二十年重修太阴寺、雕印《 赵城金藏》时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太阴寺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云宫位于 横水镇 灌底堡村景云初中院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23平方米。据《闻喜县志》记载,创建于唐 贞观八年(634年),明 嘉靖年间进行过大修,清 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进行修葺。1984年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进行抢救性维修,2009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重点修缮。原建筑规模宏大,有一门六殿,布局紧密,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献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民国二十二年(1933)宫内建筑毁于火,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殿内现存唐贞观八年 元始天尊像碑一通。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封戏台又称泰山庙戏台,位于 安峪镇 董封村中部,坐南向北,东西长32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1216平方米,属原黄飞虎庙(又叫泰山庙)中的一单体建筑, 元代建筑风格,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修葺。2001年山西省古建所曾 落架大修。2010年山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再次维修。砖构台基,高0.9米,台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北倗国墓地位于 横水镇 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县文庙位于绛县县城,据清乾隆版《绛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原庙自南向北连续五进,分别建有棂星门、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过厅、戏台、献殿、大成殿、明伦堂、麟经楼、敬一亭、崇圣祠、射圃亭、文昌阁等。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庙宇南北长95米,东西宽44米,占地面积4180平方米。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风格,明伦堂为清代遗构。

长春观位于 陈村镇 东荆下村,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占地面积大约1739.5平方米,建筑面积347平方米。坐北向南,现存献殿、混元宝殿、配殿、东廊房。献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构架。混元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长春观曾被改建成村办学校。2009年,山西省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维修。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樊石牌坊位于 南樊镇 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 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奉旨 旌表为其祖母 诰封 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 恭人所建的 节孝牌坊。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阔8.50米。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寺碑楼位于 横水镇 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 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坐西朝东,单体建筑,平面长方形,碑楼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保存完整。

南柳泰山庙位于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000米处,坐北朝南,分布面积为7342.8平方米。具体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庙、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正殿脊刹1996年曾失盗,后被追回。南柳泰山庙是保存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1985年被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