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
夏县 安邑 历史古都夏县 运城夏县 夏县建制沿革 夏县行政区划 夏县地理环境 夏县自然资源 夏县人口 夏县经济 夏县社会事业 夏县旅游 夏县荣誉 夏县名人
夏县古称 安邑,是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 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 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地处华北、 西北、 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 中条山西麓,南接 平陆县,北邻 闻喜县、 垣曲县,西连 盐湖区,东隔 黄河与河南 渑池县相望。 夏县国土总面积1352.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59万亩,地貌为“七山二川一丘陵”,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和北纬34°55′-35°19′, 南同蒲铁路、候风线、 临夏线、大运、运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至2012年,夏县下辖6镇5乡、256个村委会、812个自然村,总人口36.57万,荣获“国家 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蔬菜基地县”等称号。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夏县,古称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
详情夏县古称 安邑,是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 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 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地处华北、 西北、 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 中条山西麓,南接 平陆县,北邻 闻喜县、 垣曲县,西连 盐湖区,东隔 黄河与河南 渑池县相望。 夏县国土总面积1352.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59万亩,地貌为“七山二川一丘陵”,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和北纬34°55′-35°19′, 南同蒲铁路、候风线、 临夏线、大运、运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至2012年,夏县下辖6镇5乡、256个村委会、812个自然村,总人口36.57万,荣获“国家 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蔬菜基地县”等称号。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夏县,古称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
夏 禹分中国为 九州。安邑属 冀州,为侯国地。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之子 启建都于此。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载:"启放弃 阳翟,西迁到大夏,建安邑"。
周属 晋国地, 周成王封叔虞于此。
战国时期称安邑。
韩、 赵、魏三分晋地后,魏斯治魏,都安邑。
秦称 安邑县,属 河东郡,为 郡治所在地。
汉设安邑县,县治在今 禹王城。
三国(魏)、 晋,因袭旧制,称安邑县。
北魏神元年(428年)为北安邑,在安邑南20公里处设南安邑。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县城迁至北安邑县城东7.5公里处,更名为夏,为夏县得名之始,属 秦州 河北郡。
北周改属 安邑郡,郡治在今禹王城。隋开皇十六年(496年)置 虞州,大业初年废州,县隶河东郡。
唐废河东郡改虞州县属。 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 绛州。 大足元年(701年)改属 陕州,不久复属绛州。至德之载(756年),更名虞邑。 乾元二年(759年)复属陕州。
宋属陕州。
金贞祐三年(1215年)属解州。
元仍袭旧制。
明属 平阳府 解州。
清属 直隶解州。
民国初,废解州,属河东道;
民国19年(1930年)撤销道建制,直属山西省;
民国26年(1937年)属运城第七行政区;
民国31年(1942年)成立夏县抗日民主县政府;
民国32年(1943年)底,夏县同蒲铁路以北地区划为稷麓抗日民主县政府;
民国33年(1944年)春,在中条山南河村成立康杰抗日民主县政府(简称 康杰县), 姚暹渠以南划为安夏办事处,翌年冬撤销康杰县、安夏办事处;
民国35年(1946年)撤销 稷麓县恢复原建置;属太岳行政区第三专署管辖;
民国36年(1947年)7月14日解放,建立民主政府;
民国37年(1948年)12月改属 晋绥边区吕梁区管辖;
民国38年(1949年)夏属运城专区,同年6月属晋南专区。
1950年属运城专区;
1954年属晋南专署;
1958年10月,夏县、闻喜及绛县大部分地区合并为闻喜县,县治设在闻喜县城;
1961年5月复置夏县;
1970年5月21日属运城专署。
2000年10月31日,运城撤地建市,夏县属运城市。
至2014年,夏县下辖: 瑶峰镇、 裴介镇、 庙前镇、 泗交镇、 埝掌镇、 水头镇、 禹王乡、 胡张乡、 尉郭乡、 南大里乡、 祁家河乡等6镇5乡。
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偏东南部,南接 平陆县,北邻 闻喜县、 垣曲县,西连 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 渑池县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和北纬34°55′-35°19′,东有中条山,西有 稷王山,鸣条岗横卧其中,山区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70%。夏县县城位于 中条山 瑶台脚下西2.5公里处,距运城市30公里,距太原市398公里,距北京市917公里。
夏县
夏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由老至新有太古界、下元古界、 中上元古界、 中生界。上第三系和第四系遍及辖区,但厚度不大,厚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山下 平川地区及 边山台地。夏县处于运城裂陷边沿,主要的地质构造为中条山山前大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位于中条山西北坡山脚下,呈向南东凸出的弧形,全长约120km,其演化到 新生代时,相对 中生代应力方向而反向活动,形成运城新裂陷,晚新生代断裂活动较为强烈,表现为中条山强烈抬升, 运城盆地的强烈下降,沿断裂还有热水分布。辖区海拔在250—1583米之间。
辖区地貌可分为三大部分:东部山地、中部边山台地和西部裂陷盆地。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区、丘陵、平川三个区域。东部山地分布于县境内东南部,以中条山为主,呈北东—南西走向,地势高峻,石多土少,面积为91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4%;中部边山台地分布于县境内山地和裂陷盆地之间,多是黄土丘陵,称峨眉岭,从南到北,鸣条岗横贯其中的丘陵面积为1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西部裂陷盆地分布于县境内北西方向,属运城盆地。涑水河和青龙河从县境穿过,流经地带为平川区,面积为2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8%。
夏县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紧缺。地表水资源约为1.2亿方/年,可利用地表水约为4931.7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8670万立方米,实际开采量10300.5万立方米。 地表水:境内河流众多,总长209公里,总流量1.2亿方。其中涑水河流域3294.9万立方,黄河流域8845万立方。受地形限制,可分为黄河支流水系、 姚暹渠水系和涑水河水系三大水系,共有较大河流27条,其中直接入黄河支流的5条,通过姚暹渠入涑水河的22条。 地下水:总储量1.0027亿立方/年,分5个区:低山层基岩 裂隙水区、基岩裂隙 岩溶水区、黄河丘陵 孔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区和浅埋中等富水区。
夏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为205天左右,年日照时长为2293.4小时。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5℃;夏季呈现高温高湿,平均气温25.1℃;秋季往往出现阴雨天气,平均气温13.3℃;春季气温极不稳定,空气较干燥,平均气温12.9℃。夏季降水占45%,秋季降水占30%,冬季降水占5%。
夏县总耕地面积6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其中 水浇地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2%;山区耕地面积1307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8%;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2亩。辖区有 褐土、 草甸土2个 土类,7个 亚类,22个 土属,61个 土种。其中褐土面积占总面积76.4%,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丘陵区及前山倾斜平原区,地势较高,起伏不平,耕层浅,肥力低,土壤熟化度差;草甸土主要分布在鸣条岗西侧的青龙河、涑水河冲积平原区,土壤条件好。
夏县地层出露较全,从中部到东南部依次由老到新而分布,断裂构造,成矿条件较为良好。已探明20多种矿产,在中部主要有金、铜、铝、锌、硅、 水晶、磷灰石、大理石等;东南部主要有煤、铁、 铝矾土、 硫铁及 石灰岩、 白云岩等。
动物资源主要有禽类、兽类、两栖爬行鱼类、昆虫类等。其中禽类共9目21种62个品种;兽类共有6目14科29种:食虫目、 猬科1种, 鼬科5种,偶蹄目、 猪科1种, 鹿科3种, 兔形目、 兔科1种,啮科1种, 啮齿目、 松鼠科4种, 鼯鼠科1种, 仓鼠科3种, 鼠科4种;两栖、爬行、鱼类主要有赛丽须鳅、 草鱼、 青蛙、 蟾蜍、蟹、 鳖、 泥鳅、 无蹼壁虎、蛇等;昆虫类主要有蜜蜂、赤眼蜂、蝗虫、蚂蚱、 金龟子、蟋蟀等。
植物资源有药用植物、纤维植物、单宁植物、淀粉及糖料植物、油脂植物、 芳香植物、观赏植物等7大类300多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150多种,主要有 连翘、 酸枣、黄苓、 远志、 山茱萸、 五味子、血倍子等;纤维植物主要有 芦苇、荆条、 葛藤、荻等;单宁植物主要有 油松、 白桦、 栓皮栎、 辽东栎等;淀粉及糖料植物主要有栎贵、 板栗、 槲树等;果实类主要有梨类、海棠类、山楂类、山桃、 黑枣、 山葡萄、 弥猴桃、沙棘等;油脂植物蕴藏量较大的有核桃、化榛、花椒、 苍耳、 臭椿、 山杏、银杏、 香椿、漆树等;芳香植物主要有 侧柏、藿香、 香薷、 百里香、薄荷、柴丁香、 荆公、苍太等;观赏植物主要有 白皮松、 圆柏、 线柏、 桧柏、 龙柏、雪松、 水杉、 梧桐、 黄栌、 五角枫、 合欢、山杏、柴丁香、 黄连木、 黄刺梅、 金银花等;牧草主要有 草木樨状黄芪、达乌里黄芪、白羊草等。
辖区水资源总量为13046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9331万立方米,可开采每年仅有4945万立方米。地表水分布于泗交、祁家河山区及庙前、埝掌、南大里部分山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在山前洪积扇区、青龙河谷平原区、鸣条岗地区和涑水河谷平原一带;地热水处于中条山前大断裂斜切热田东南部,现有8眼水井,常用4眼,日开采量约1400立方米,属高温弱碱性 氯化钠温泉。
至2012年底夏县户籍人口365670人,常住人口3568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129人,农业人口328541人。出生人口4827人,死亡人口1315人,人口性别比为107.4(以女为100)。其中,城镇人口93737人,乡村人口2631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6‰,城镇化率为26.27%。
2013年,夏县生产总值完成413363万元,按 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57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9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0∶26.1∶30.9;完成投资419872万元,同比增长22.6%; 财政总收入完成19037万元,同比增长12.6%,其中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05万元,同比增长22.2%。主要产业是加工制造、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镁、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养殖业等。
至2013年,夏县农村总人口32.4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7%以上,劳动力18.8万人,耕地总面积64万亩。农业主要 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特色农产品梅禹杏、 红提葡萄、 油桃、梨枣等。
2013年,夏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90698万元,同比增长19.6%。其中 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实现163455万元,同比下降3.1%; 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50089万元,同比增长15.7%。
2013年,夏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02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96359万元,同比增长22.2%;零售业销售额232094万元,同比增长15.6%;住宿业营业额17268万元,同比增长6.5%;餐饮业营业额17931万元,同比增长14.9%。
2012年夏县投资20余万元对辖区主要干线进行更换,架设电视“村村通”工程器材设备1335套,移杆架线8.7公里,保证有线光缆电视信号的畅通,数字电视已发展6800余户。
2012年高考夏县六大类 二本以上达线611人,达线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考全县600分以上348人,合格率、总均分及各学科统计指标都比历年有大幅度的攀升。完成了投资320万元的裴介初中学生宿舍楼、餐厅新建工程,完成了投资400万元的中留、南大里、墙下、西村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投资230余万元的学校“ 天眼”工程和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完成了投资560余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硬化、绿化工程。
夏县古称 安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较多,有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201处,其中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主要有: 司马光祖墓、 禹王城遗址、 堆云洞等。一代名相司马光所著《 资治通鉴》为政治通史,治国安邦,警诫后世; 黄帝 元妃 嫘祖植桑养蚕,始于夏县西阴;东晋书法大师 卫夫人,传技授道 王羲之;唐代威震边关的名将 薛嵩、谏官 阳城,元朝教育家归阳、明代诗人 王翰等长留史册。夏县完成了堆云洞的景点修复、司马温公祠涑水书院和余庆禅院牌楼的重建、瑶池温泉山庄星级宾馆的建设等,形成了以泗交、温泉为主的生态旅游线,以 司马温公祠、宇达工艺雕塑园、堆云洞为主的人文旅游线 。
瑶池温泉度假村风景区位于春燕山下. 白沙河畔,依山傍水,群峰掩映,温泉水温达48℃,被 中国旅游协会列入《中国景区景点名录》,在国内旅游业享有盛名,已接待国外游客30万人次。
泗交 自然生态旅游区群峰耸立,古木成林,环境清幽,最为著名的景观有瑶台夜月、 黑龙潭、飞壁崖、黄河 小三峡等。盛产天然水晶石的佳 宝山,现代 狩猎场,秦王李世民安营扎寨的 秦王寨,明嘉庆年间朝廷开发的银矿沟,康熙治罪矿监的斩公槐,佛祖 释加牟尼打座悟佛的菩提树等的开发使景区步步是景点,处处是传说。
人文景旅游区以嫘祖和禹王青台的 根祖文化、司马光的治国文化,介子推的忠义文化、堆云洞的道教文化、古建筑艺术和河东特委旧址为根基,以艺术雕塑园为点缀,让游人在人文景观旅游热线中体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兴衰沧桑的浩瀚历史,透视禹都大地从古至今的文化遗产。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夏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夏县名列其中。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卫夫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夫人师承 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司马光,主要著作是《 资治通鉴》,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 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革命战争年代以 嘉康杰为代表的1290名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女摄影家 侯波、电影导演 李俊、音乐家 樊步义、美术家 张映雪、 邵仲节、劳模 刘清泉等都从禹都大地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