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
磴口县 蹬口县 磴口 磴口县历史沿革 磴口县行政区划 磴口县地理环境 磴口县自然资源 磴口县通行语言 磴口县人口 磴口县经济 磴口县社会事业 磴口县名胜古迹 磴口县特产
磴口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县,地处东经107'05",北纬40'13"。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连杭锦后旗,北与 乌拉特后旗接壤,西靠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南隔黄河与 鄂尔多斯市 杭锦旗相望。面积4166.6平方公里。辖4个镇、1个苏木: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渡口镇、补隆淖镇、沙金套海苏木。2017年,磴口县户籍总人口为11.44万。2017年,磴口县地区生产总值46.07亿元。2018年7月27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 渡口,故而得名。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属新...
详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有6个农场
磴口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县,地处东经107'05",北纬40'13"。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连杭锦后旗,北与 乌拉特后旗接壤,西靠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南隔黄河与 鄂尔多斯市 杭锦旗相望。面积4166.6平方公里。辖4个镇、1个苏木: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渡口镇、补隆淖镇、沙金套海苏木。
2017年,磴口县户籍总人口为11.44万。
2017年,磴口县地区生产总值46.07亿元。2018年7月27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
“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 渡口,故而得名。
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属新秦地。
汉武帝时设朔方郡,下设十个县,其中窳浑、临戎、三封三个县的古城遗址都在磴口境内,曾是汉朝在朔方的繁荣垦区,当时三县人口已达7万余人。
北魏时,磴口地区属夏州;唐朝归夏州节度使。
宋时、党项族渐强,建立西夏王朝,此地归天德军。
元归甘肃路;清属 宁夏道。
清初、磴口地区即属阿拉善王爷封地。
乾隆年间,选定磴口为吉兰泰食盐外运码头,并设衙署,驻扎司员,促进了蹬口地方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1926年, 冯玉祥将军 五原誓师后,向西挺进,路经磴口,为军需供应方便和与绥甘廊衔接,遂决定设“磴口兵站”,并于1929年1月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设县,归属宁夏。解放后,磴口县仍属宁夏管辖。
1954年,甘肃、宁夏合并,磴口县直属甘肃省阿拉善自治州,至1956年,自治州改为巴彦淖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属其辖。
1958年,巴彦淖尔盟与 河套行政区合并,仍称 巴彦淖尔盟,盟府设在磴口县 巴彦高勒镇。
1960年,撤销磴口县成立巴彦高勒市。
1964年,撤销巴彦高勒市恢复磴口县。
1971年盟府迁驻临河,磴口县为其所辖。
磴口县辖4个镇、1个苏木:
镇: 巴彦高勒镇、 补隆淖尔镇、 隆盛合镇 、渡口镇
苏木: 沙金套海苏木
农场: 乌兰布和农场、 巴彦套海农场、 哈腾套海农场、 纳林套海农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西部 河套平原源头, 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地处东经106°9′~107°10′,北纬40°9′~40°57′之间,东北与 杭锦后旗接壤,西北同 乌拉特后旗相连,西南与 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 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全县东西长约92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总面积4167平方公里。
磴口县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北部是高耸巍峨的狼山山脉,为土石山区,面积145.3万亩,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部是广袤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地表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盖,面积426.9万亩;东部为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平原区45.6万亩,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南面是奔腾咆哮的古老黄河,黄河水域7.3万亩,整个地形除山区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逐步向西北倾斜,从东南总干渠引水闸到西北乌兰布和沙区,坡降23米。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
磴口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春秋短暂,夏季炎热,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短。2013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2013年无霜期在136-205天之间,年平均气温为7.6℃,植物生长期的5-9月份光合有效辐射40.19千卡/cm2,植物生长期的积温约为3100℃,生长期昼夜温差14.5℃。年平均降雨量144.5mm,年均蒸发量2397.6mm。
磴口县洪羊洞风景 (2张) 磴口县土地总面积416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65.3万亩, 盐碱地20万亩,乌兰布和沙漠延伸到磴口境内426.9万亩,有近200万亩沙地适宜开发治理。
磴口县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年径流量310亿立方米,黄河年均流量在580-1600m/s之间,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磴口县水利资源总量达11.05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27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即引黄水量)为6.0448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为7.131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2.11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面积达3452.11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储量为5.258亿立方米,黄河水年侧渗量4.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11亿立方米。大小湖泊有46处,共有水域面积3.61万亩。地下水资源分布状态较为稳定,埋深浅、极易开采。
磴口县地处河套黄溉上游,拦河闸控制着整个河套的灌溉。因此引黄灌溉较其他旗县条件优越。黄河自2012年闸上平均水位、灌溉行水期一般在1053.6米以上,最高水位1055米。磴口县绝大多数耕地可引黄灌溉。
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河套灌区水利大动脉总干渠及乌审干渠横穿县境而过,黄河水侧渗丰富,同时由于 古地理环境及 黄河改道,使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埋深2-9米,单井出水量80-120m/h。
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具有丰富区面积大,有效风时多、风能品位高、稳定度较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磴口县北部地处在 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达4.5米/秒,年≥3米/秒的时间达6800小时以上,大于或等于6m/s风速的时间每年有2200-2500小时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加之磴口土地面积大,地形开阔,地热平坦,距电网较近,交通便利,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为把风能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我县与工菱公司等五家公司积极洽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磴口地区历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3m/s,瞬间最大风速28m/s。
磴口县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是自治区规划的发展太阳能发电的重点区域。太阳的年总辐射量为200-204瓦/平方米之间,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4月、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此时云量少、晴天多、 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磴口县2013年日照时数在3100~3300小时以上。其中乌兰布和沙区,2013年在3380小时以上,属全市最高地区。磴口县多年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2 ℃, 极端最低气温-34.2 ℃。磴口县4—9月份平均日照1807.2小时,占年值的55.9%,春季为27.2%,夏季为28.4 %,秋季为27.5%,与总辐射一致,全市日照5月份达到最大,日照百分率为:71%—75%之间。
磴口县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但磴口县日常生活中最多使用的语言为 晋语,磴口话属于晋语的五台片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后套话”或“巴盟话”。
2017年,磴口县总人口11.44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419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11163人(蒙古族5102人,回族5347人);非农业人口5.08万人,农业人口5.64万人,城乡人口比例为50.7:49.3。全年出生人口708人,出生率6.91‰;死亡人口416人,死亡率4.06‰;自然增长率2.85‰
2017年,磴口县地区生产总值46.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注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2.29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12.3%。一、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17.1:58.3:24.6调整为21.0:48.4:30.6。人均生产总值3954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5857美元。
全县就业人员67638人,增长0.6%。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人;共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7039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95%,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6641万元,同比增收1741万元,增长7%。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5797万元,下降4.3%;地税部门完成12332万元,下降7.4%;财政部门完成8512万元,增长54.2%。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2973万元,下降2.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60万元,增长5.4%;教育支出12729万元,下降10.1%;医疗卫生支出12499万元,增长6.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0920万元,增长8.0%;农林水事务支出35289万。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500万元,比上年下降4.35%。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3801万元,下降2.76%;农村限下固定资产投资1419万元,下降83.72%。按投资控股类型划分:国有控股2744878万元;私人控股148594万元。
在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7695万元,增长138.4%;第二产业投资112903万元,下降37.8%;第三产业投资252483万元,增长10.12%。按主要行业划分:制造业32678万元,下降3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80225万元,下降39%;水利管理业135269万元,增长3.77%;农林牧渔业60438万元,增长87.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8525万元,增长1.08%。全部建成投产项目83个,投产率达87.1%;新增固定资产440140万元,交付使用率57.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万平方米,增长73.8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0.92万平方米,下降7.26%。竣工房屋面积3.2万平方米,增长93.4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0.92万平方米,下降1.07%。
2017年,磴口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65053.34万元,同比增长17.6%,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例为47.36:5.35:41.7:4.44:1.15。
农作物总播面积118.85万亩,比上年增长2.9%。粮食作物面积54.04万亩,增长33.3%,其中:小麦面积3.57万亩,增长35.7%;玉米面积50.14万亩,增长32.6%。经济作物面积55.44万亩,下降2.1%。其中:油料面积39.23万亩,下降8.7%;番茄面积1.23万亩,增长7.0%。饲草作物面积9.37万亩,下降48.8%。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47.1:39.2:13.7调整为45.5:46.6:7.9。主要大宗农作物良种率达到100%。设施农业成效显著,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52万亩,塑料大棚1.71万亩,初步形成了反季节甜瓜、蔬菜生产及育苗的规模化种植。
全年畜牧业产值67584.06万元,增长41.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1.7%。牧业年度(6月末)牲畜存栏总数62.59万头(只),同比下降1.1%;牲畜总增68.17万头(只),总增率107.76%;良种及改良种比率97.6%;能繁母畜38.08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0.5%。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县规模化养殖总户数达436户。
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总数44.61万头(只),同比增长11.8%。其中:大牲畜8.34万头,比上年增长37.4%(其中奶牛7.31万头,当年购进1.36万头);羊32.59万只,增长5.1%;猪3.69万口,增长30.9%。牲畜出栏总数为49.1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2.32%;出栏率123.31%,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全年肉类总产量15898.47吨,同比增长10.86%。其中:猪肉产量达到2934.7吨,增长48.1%;牛肉产量达到3071.6吨,增长20.1%;羊肉产量达到9509.6吨,增长0.9%。牛奶产量333879.7吨,增长1.6%;禽蛋产量451吨,下降4.7%;水产品产量1819吨,增长65.97%;山羊绒产量42吨,下降2.3%。
化肥施用量54478吨,同比增长0.61%;农村非生产用电量1308.92万千瓦时,增长14.2%;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7.36万千瓦,下降2.3%。
2017年,磴口县全部工业总产值522074.6万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3137.6万元[注4],下降7.1%;全部工业增加值183000万元,增长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608.9万元,下降0.6%;产品销售率79.4%,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72.8:27.2演变为71.9:2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71157.1万元,下降19.2%;利润总额为-38415万元,下降435.7%;实际上缴税金11761万元,下降17.2%;亏损企业亏损额52600.5万元,增长382.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99亿元,比上年下降5.2%。
2017年,磴口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687.4万元,同比增长7.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148000.3万元,增长7.8%;农村零售额19687.1万元,增长7.1%。按行业统计,批发零售贸易业136593.6万元,增长7.5%;住宿餐饮业31093.8万元,增长8.9%。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出口总额达到12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出口的主要产品有番茄制品。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0.056亿元,增长7.3%。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09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89公里,等级公路率80.5%,在等级公路中有铺装路面937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254.96万吨,下降35.9%,货物周转量59234.84万吨/公里,增长53.4%;客运量26.42万人,下降15.9%,旅客周转量2139.99万人/公里,下降13.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589万元,增长3.4%。其中邮政业务1020万元,增长2.0%;电信业务8569万元,增长3.6%。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0600户;移动电话用户11.8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2.17万户。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1674万元,增长8.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04563万元,增长11.2%;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8595万元;广义政府存款余额68365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7844万元,增长15.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95437万元;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112407万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4551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财产险收入5724万元,增长12.1%;人寿险收入8827万元,增长23.6%。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7563万元,增长1.07倍,其中:财产险3490万元,增长11.8%;人寿险4073万元,增长6.8倍。
2017年,磴口县共有幼儿园18所(公办园2所,农牧区校办园8所,镇区民办园4所,校办园4所),入园人数514人;在园人数1654人,下降19.1%;离园人数831人。普通中学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高中招收学生382人,下降19.4%;在校生1326人,下降12.5%;毕业生474人,下降15.2%。初中招收学生589人,增长8.1%;在校生1654人,下降4.3%,其中少数民族223人;毕业生626人,下降1.1%;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57%。小学校11所(镇区3所、乡村8所),招收学生600人,增长1.7%;在校生3706人,下降3.7%,其中少数民族521人,下降2.6%;毕业生688人,下降0.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3%。中小学校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5442人。
2017年,磴口县共有卫生机构12个,其中医院3个,苏木镇卫生院7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3个,诊所48个,村卫生室40个;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137张,其中医院54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04人(医院631人),其中执业医师172人,助理医师47人,注册护士273人。
2017年,磴口县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个,科技经费支出244万元,下降35.8%。
2017年,磴口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0人,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1个,农村牧区文化站5个,博物馆1个;拥有差转台1座,电视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机12部,有线电视居民用户11000户(全部为数字电视),《磴口时事》全年发行45期9万份。
2017年,磴口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326人;离退休1228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000人,退休人员1167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60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281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集基金5275.76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医保参保27953人,原新农合参保5486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442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19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510人。
城市居民低保对象3211户4291人,月人均补助水平432元;农村低保对象5806户7439人,月人均补助水平239元。
为老年人与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3个,拥有床位数580个。其他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个,床位数10个。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5个,社会散居孤儿47名。为老年人与残疾人提供服务的人数179人。
全县五保供养309人,其中集中供养90人,分散供养219人;“三无”人员分散供养59人。全年累计致支付大病医疗救助583.9万元,缴纳参合参保1161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1人,社区服务机构6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0张。
阴山壁画
阴山壁画 (2张) 位于磴口县阴山格尔敖包沟和默里赫图沟的近万幅岩画组成了绵延千里的艺术画廊,镌刻着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珍品。早在公元六世纪初,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所发现,并记录在著名的《水经注》中。
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蒙语为保尔浩特,汉语也称土城子,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西南约三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该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最长250米,南北最长200米,北与西北被沙漠覆盖,墙宽9~13米,南墙中部有一缺口宽约20米,约为城门。该城东墙北墙,残高1~2.5米。城中部略偏东处有一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台,探得文化层有1~3米深。文化层下层为汉代文物,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汉代建筑材料;中层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残片数种;上层为明、清文化层,较厚,有大量钧窑瓷残片,如青花瓷残片。在断垣残壁的表面也可拣到铁链、三梭铜合金箭镞等。
临戎古城遗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磴口县补隆淖办事处河拐子村西。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是汉武帝建立的朔方郡郡址所在。该城呈长方形,城墙由黄土夯实筑成。南北墙长约450米,东墙长637.5米,西墙长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东北部还残留着0.5~2米高的土垣。城内出土文物有:绳纹砖、瓦、罐、壶、瓮、盆等灰陶片,上面都带有绳纹、波浪、方格、斜方格等纹饰,此为汉代陶器的明显特征。城中央偏西北方,有一座铁制作坊遗址,距遗址近千米的地段上布满铁器残片。还有极少灰陶片和红陶片,类似辽至西夏遗物。古城垣外的东南部,也有制铁作坊遗址,出土文物有箭头、戟、刀等残存物。
三封古城遗址
亦称陶升井古城,位于磴口县原哈腾套海苏木约5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古城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土垣长约118米。外城在北部及西南部有残存的土垣。内城西南角有一坍塌的土丘。内城内外,砖、瓦、陶片俯首可得,箭挺、箭簇数量不少,均为东汉遗物。内城东南角和外城相近处0.5米深的土中,发现有文化层。遗址范围内有武帝和 王莽时期的五株、大泉钱币等文物。
阿贵庙
阿贵庙属“红教”,即宁玛教派,尊莲花生为师祖,公元774年莲花生就在此开始了传教活动。庙宇始建于 阿贵庙 (2张) 公元1798年,占地100多公顷,海拔1500米,定藏名为“拉西布仁·嘎定林阿贵”,阿贵即山洞,因此处奇洞攀岩,仙境妙笔,故得名阿贵庙。整座庙宇雄伟壮丽,结构紧凑,属典型的藏式建筑。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2公里处,黄河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平原闸坝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同时兼有发电、交通、旅游等多项功能。该工程是巴彦淖尔市唯一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 国家水利风景区”。
纳林湖
纳林湖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境内,距离磴口县县城40公里,交通便利。该湖地处阴山山脉南部,三盛公水利枢纽风景区北部,哈腾套海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她位于黄河水利枢纽、阿贵庙、 鸡鹿塞、汉代古墓群、生态园区等景点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大的旅游区域的驻足休憩的理想场所。
哈腾套海保护区
于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185.4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52.25万亩。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主要生长有甘草、花棒、麻黄、肉苁蓉、锁阳、沙棘、梭梭等多种名贵药材和稀有植物,并有大小湖泊200多处。
冬青湖
冬青湖景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距磴口县城55公里。湖水面积5000亩,由主湖、东湖和南湖组成。丰水时水深5米,枯水时水深3米,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草鱼、鲤鱼等鱼类,有芦苇、水草等植物。
梦幻峡谷
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与阿拉善左旗交界处的敖伦布拉格镇境内的阴山余脉中,距磴口县城90公里,被当地牧人誉为“七彩神山”。 在地理学上“梦幻峡谷”属丹霞地貌。
王爷地甘草
华莱士 (4张) 产自于蒙古族王爷地而得名,外皮呈橙红色、内部金黄、久存不变质。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之佳品。
华莱士 瓜
华莱士蜜瓜外形美观,色泽金黄,软脆适度,香甜味美,集香蕉、苹果、鸭梨、蜜桃、玫瑰味于一体,瓜肉似翡翠、风味独特、醇香浓郁、入口绵甜,营养成份极其丰富,属瓜中之王。1998年磴口县被国务院特产办命名为“中国华来士蜜瓜之乡。
番茄
磴口番茄以无污染、果肉厚、着色好、红色素、a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而著称,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加工番茄系列,磴口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
磴口 西瓜
磴口西瓜生长于光热丰富的沙质沃土中,具有含糖量高,肉脆多汁、味甜爽口的特点,历来为区内外瓜商所青睐。
肉苁蓉
肉苁蓉,又名大芸,为列当科二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的沙质土壤和半沙质的草原地带。有“沙漠人参”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