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县

木兰县 木兰 木兰县历史沿革 木兰县行政区划 木兰县地理环境 木兰县自然资源 木兰县人口民族 木兰县现任领导 木兰县经济概况 木兰县交通运输 木兰县社会事业 木兰县历史文化 木兰县地方特产 木兰县风景名胜 木兰县荣誉


木兰县是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的一个县,地处 松花江中游北岸,取名于境内 木兰达河,木兰原于满语“ 围场”之意。北以青峰岭与 庆安县分界,东与 通河县为邻,南与 宾县隔江相望,西与 巴彦县毗连。木兰县总面积为3179平方公里, 2010年木兰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8.8亿元,财政预算为2.18亿元。 2012年辖6镇2乡,84个村,总人口26.55万人。木兰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 、全国文化先进县 、全国 50 个农业生态县之一、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国家商品粮生产基础县 、国家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有香磨山、 骆驼峰、 鸡冠山、白杨木水库等景区。木兰县建制前,隶属呼兰厅管辖。粗分为大木兰达、小木兰达两段,无明确行政区划。先秦时,木兰县境内为 濊貊族活动区域。秦汉年间,境内为北夫余属地。汉末,...

详情

木兰县地名网_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介绍

木兰县是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的一个县,地处 松花江中游北岸,取名于境内 木兰达河,木兰原于满语“ 围场”之意。北以青峰岭与 庆安县分界,东与 通河县为邻,南与 宾县隔江相望,西与 巴彦县毗连。

木兰县总面积为3179平方公里, 2010年木兰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8.8亿元,财政预算为2.18亿元。 2012年辖6镇2乡,84个村,总人口26.55万人。

木兰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 、全国文化先进县 、全国 50 个农业生态县之一、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国家商品粮生产基础县 、国家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有香磨山、 骆驼峰、 鸡冠山、白杨木水库等景区。

木兰县建制前,隶属呼兰厅管辖。粗分为大木兰达、小木兰达两段,无明确行政区划。

先秦时,木兰县境内为 濊貊族活动区域。

秦汉年间,境内为北夫余属地。

汉末,挹娄族兴起,境内属挹娄西境。

魏晋时期,北夫 余之裔在夫余国故地建寇漫汗国,境内遂属其辖。

南北朝,勿吉族建国,境内受勿吉黑水部辖。

隋代,勿吉演变为 靺鞨,境内遂为靺鞨黑水部辖。

唐代,黑龙江地区纳入唐朝版图,改治 黑水都督府,境内遂为其辖地。

五代,耶律阿保机于建立辽朝,原黑水鞨靺归辽,境内归东京道术甲部所辖。

宋代, 完颜阿骨打建金灭辽,境内属金国上京会宁府( 阿城)所辖。金辖地被鞑靼占领后,境内便成为成吉思汗幼弟帖木格斡赤斤的封地。

元代,改行省制,境内初属 辽阳行中书省 开元路,后为合兰府 水达达路所辖。

明代,东北实行 都司卫所制,境内属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辖。

永乐五年(1408年),设置木兰河卫,亦称哈夫卫。

清代,初为 盛京将军( 昂邦章京)管辖。

顺治十年(1653年)为 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

康熙元年(1662年)改为 宁古塔将军统领境内军政事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曾设黑龙江将军衙门,境内遂属其辖。

雍正十二年(1734年)归呼兰城守尉直辖。

同治元年(1862年)呼兰城守尉下设呼兰厅( 巴彦县),境内遂为其属地。

光绪五年(1879年)改呼兰城守尉为呼兰副都统,境内仍归其辖治。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东兴镇。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巴彦苏苏旗营协领迁至东兴镇,置协领公署,归呼兰副都统管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副都统升呼兰厅为 呼兰府,移治呼兰,而于原呼兰厅治设巴彦州,隶属呼兰府,将蒙古尔山(蒙古山)以东大、小木兰达、白杨木河一带从巴彦州划出,置木兰县,与 东兴镇均隶属巴彦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东兴镇协领公署,属旗营制,分镶红,镶白两旗,下辖6佐42屯。区域含现在的东兴镇和满天、建国、东风3个乡全部,新民乡、大贵镇的东半部地方。同年木兰建制。初,简划为西、东、北3乡,共有村屯258个。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将军,改行省制,木兰为黑龙江辖境。

宣统元年(1909年),县城由小石头河迁至现址,全县划分为5个行政区

民国元年(1912年),撤东兴镇协领公署,划归木兰县管辖,行政区划仍沿清制。

民国二年(1913年),成立木兰县公署,归黑龙江省绥兰道管辖。

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东兴设治局,脱离木兰县,归绥兰道直辖,东兴镇设立东兴设治局,废除旗、佐制,改为区、村制,划为5个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木兰县、东兴设治局直属黑龙江辖治。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9月,日军占领木兰,建立伪县公署,为伪黑龙江省公署管辖,伪县公署为强化法西斯统治,推行保甲制,其行政区划。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撤东兴设治局,建 东兴县(丁等县)。实行保甲行政区划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木兰、东兴两县均划归 滨江省辖治。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伪满康德6年),废保甲制,实行街村制,各保甲改为村、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9月6日, 李兆麟将军派抗联将士 陈德山、赵连升、何有才抵木兰,进行建党、建军、建政工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木兰、东兴两县相继解放,分别建立民主政府。两县归 松江省哈北专区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东兴县并入木兰县,归松江省哈北专区管辖。

1949年,成立木兰县人民政府,为松江省政府直辖;1954年8月,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木兰由黑龙江省直辖;1955年,为木兰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木兰县划归 绥化地区管辖;1958年8月,木兰县改属 松花江地区管辖;1960年5月,木兰县划归哈尔滨市辖;1965年6月归松花江地区管辖;1967年7月,成立木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为松花江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11月,木兰县改属松花江地区 行政公署管辖;1980年9月,恢复木兰县人民政府;1997年,松花江地区行政公署与哈尔滨市合并,划归 哈尔滨市管辖。

1946年1月,木兰解放,县民运工作委员会将全县划为街市、城垣、利东、柳石、大贵5个行政区。1946年2月,东兴解放,县民运工作委员会将东兴也划为一区(城区)、二区(新民)、三区(姜家岗)、四区(满天)、五区(大营)5个行政区。

1947年11月,东兴县并入木兰县后,全县划为9个区:街市区(木兰镇全部)、东兴区(东兴镇全部)、城西区(吉兴乡全部)、城东区(五站乡全部、建国乡南部)、柳石区(柳河镇、石河乡全部)、利东区(利东镇、东风乡全部、建国乡北部)、大贵区(大贵镇、龙江乡全部)、新民区(新民、新胜乡全部)、满天区(满天乡全部)。

1950年10月,按松江省政府规定,将9个区按顺序称呼:一区(街市区)辖4个街道,二区(东兴区)辖7个村、4个街道,三区(城西区)辖12个村,四区(城东区)辖15个村,五区(柳石区)辖21个村,六区(利东区)辖17个村,七区(大贵区)辖14个村,八区(新民区)辖12个村,九区(满天区)辖9个村。

1956年,实行小乡制,将9个区划分为21个乡,1个镇。

1958年3月,将21乡1镇,又重新划归8乡1镇(即原9个区)。同年8月,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将8乡1镇改为9个人民公社。

1961年,将柳石公社分为柳河、石河两个公社,全县共10个公社。

1962年,新民公社划分为新民、新胜两个公社,将兴隆公社分为五站、建国两个公社,全县共12公社。

1972年,将利东公社分为利东、东风两个公社,全县共13个公社。

1975年,将大贵公社分为宏大、龙江两个公社,全县共14个公社。

1980年,东兴公社改称东兴镇人民政府,其余13个公社改称经济管理委员会。至1981年末下辖164个大队,814个生产队。其区划名称。

1982年开始,先后将12个公社改为12个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衬、屯。

1984年,木兰镇改称木兰镇人民政府,柳河乡、利东乡、火贵乡改为镇建制。至此,全县有5个镇、9个乡、169村、400屯、11个街道办事处。

截至2005年末,木兰县辖6个镇、2个乡:木兰镇、东兴镇、大贵镇、利东镇、柳河镇、新民镇、建国乡、吉兴乡。86个行政村(少数民族村3个),400个自然屯。木兰镇是县政府所在地。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自东经127°3′至128°18′,自北纬45°54′至46°36′,大体呈长方形,西以大黄泥河为界,与巴彦县毗连,东以二道河子为界,与通河县为邻,南以松花江为界与宾县相望,北以青峰岭与庆安县接壤。辖域南北长77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为3 600平方公里。

木兰县全境三面环山,大体呈北高南低的地势走向。北、东、西三面被低山及丘陵围绕着;中西部为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向西延伸到巴彦县境内。东北部盆地的低山区,是境内最高地势区,南部的沿江地带地势最低,地处五站乡王家屯附近的松花江滩地,海拔高程仅107米。境内有大小山峰50座,小 兴安岭余脉从东北入境,蒙古山脉从西入境,最高峰摩云顶子海拔961米。

木兰县地处 小兴安岭南麓,为半山区。境内地层复杂,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受小兴安岭褶皱山带及松嫩凹陷带的东部边缘断裂作用影响,火成岩侵入活动有多次。地层分为二迭、朱罗、白垩系、第三、第四纪等结构。木兰县境内各类地貌,明显地反映地貌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内外力的互相作用。

木兰境内天然水资源储量和可利用水资源储量充足,为丰水区。松花江流经木兰县全境74.4公里。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均属 松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流长110公里的木兰达河和流长58公里的 白杨木河。水域面积6.5万亩,水资源总量为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6.6亿立方米,地下水为3.09亿立方米。可利用资源为2.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1.22亿立方米,地下水为1.16亿立方米。

木兰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度大,日照长。春秋两季是冬、夏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天气多变,春风大,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气温急降,常有寒潮出现,霜冻发生。木兰县气候具有冬寒、春旱、夏雨多、秋霜早的特点。加之县境呈带形,受复杂的自然环境制约,南北气候有所差异。

全县年平均无霜期12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42小时。年平均气温1~3℃之间,南北相差2~3℃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2.3℃,极端最低气温-4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5.5℃。全县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600℃,属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北部山区雨量较多,南部平原雨量较少。全年平均降水量596.2毫米,南北部年平均相差87.9毫米。

木兰县有国有、集体林场6个,有林面积6.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09万立方米,年林木采伐量2万立方米。国有森工系统双丰、兴隆两个林业局4个林场在木兰县境内,林业总面积252万亩(非县属部分136万亩),有林地面积186万亩(其中天然林169.3万亩,人工林17.3万亩),森林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年林木采伐量2万立方米。

木兰县属半山区县,人参种植和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其品种主要有: 人参、 五味子、 刺五加、 黄柏、 柴胡、 龙胆草、 穿地龙、 北豆根、 黄芹、 党参、 平贝等。其中刺五加和五味子贮量大,分布广。五味子年采集量为500多吨,刺五加年采集量近万吨。

木兰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 铁矿、 煤炭、石黑、 硅石、 珍珠岩、 黑耀岩、 膨润土、 泥炭、 矿泉水、 红柱石、 莹石、各种花岗岩饰面石材、金、铜、铁、钼等,尤以花岗岩饰面石材较为丰富,花色品种达12种以上。其中角闪辉长岩:1994年经省地质一大队详查,C+D级矿石储量411万立方米,C+D级荒料储量88万立方米,荒料率21%;灰白色花岗岩:矿石储量320万立方米,荒料储量60万立方米,荒料率30%,并有三级砂石公路直达矿山。

蒙古山位于木兰县境内中心位置,太平洋暖风和西伯利亚寒风交替穿越此处,一年四季风速较高,年平均风速为7.62米/秒,风力资源充沛。自2003年起开发风力资源,在蒙古山山脊上安了20台风力发电机机组,到2008年8月末累计发电9800万千瓦时,年创产值1500万元。

1993年10月省地质勘察设计院对泉水进行调查评价,1994年11月,省矿泉水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1994年12月30日, 国家饮用天然泉水技术评审组复审通过。该矿泉水色度<3°,混浊度<3°,无嗅无味,清澈透明,口感清凉纯正。水中含偏硅酸50.73—54.60毫克/升,含锶0.418—0.640毫克/升,各种限量指标、污染指标、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87)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限量标准。泉水日涌出量79.2-85.44立方米。枯水期最小涌水量79.2立方米/日。

2004年木兰县总人口为26.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83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为27.81%。与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地区的城镇化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县域平均人口密度较低,全县人口密度为83人/km²。

2007年据木兰县公安局统计全县总户数为81348户,共267263人。

2010年11月1日木兰县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共277685人。

2012年为98280户共276982人。

2010年,木兰县主要民族有 汉族、 满族、 回族、 壮族、 苗族、 蒙古族、 朝鲜族、 土家族、 鄂伦春族、 锡伯族、 达斡尔族10个少数民族。

县委书记: 宋泽刚

代县长:王忠勋

2010年,木兰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12.9亿元、8.1亿元、17.8亿元,年均增长8.6%、16.8%、16.6%;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到2.18亿元,年均增长2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2.7亿元,年均增长3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8亿元,年均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81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77元,年均增长13.7%。

2016年,木兰县地区生产总值为813797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260694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1%,第二产业实现88453万元,同比上年负增长-8.5%,第三产业实现46465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9%。

1984年,木兰县农业总产值934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1.1%,比1949年增长了3.24倍。由于注重发展水田,兴办了"五小"工程,整顿了以 香磨山水库为主的13座中、小型水库灌溉配套工程,采用了旱育稀植和抛秧新技术,使水田面积不断扩大,至1985年已发展到23.12万亩,占木兰县总耕地面积的23.17%,水稻总产量达1.25亿斤,平均亩产525斤。

2007年,木兰县内耕地面积14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30%。大豆面积49万亩,产量3.8万吨;水稻面积49万亩,产量20万吨;玉米面积34万亩,产量11万吨。80%水田靠天然水自流灌溉。

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实现21.3亿元,年均增长8.3%;农业增加值实现12.9亿元,年均增长8.6%。战胜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由7.4亿斤增加到9.9亿斤,连续5年实现增产增收。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3个土地整理项目和10项水利工程建设,田间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5.1亿元,比2006年增长40.9%。

2016年,木兰县农业实现303162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1%。

1985年,木兰县工业产值达4592万元,按不变价折算,比1949年增长67.7倍。在此期间,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949年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2%,1985年工业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36%。

1985年,木兰县有18种工业门类,企业,达424家。其中,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136家(重工业占43%,轻工业占57%),个体工业288家(重工业占1.4%,轻工业占98.6%)。

2010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7.97亿元,年均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6亿元,年均增长11%。积极向省、市申报新型工业化、科技产业化项目67个,帮助企业协调资金9300万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8亿元。现代农业园区2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实现“五通一平”。

2010年,跟踪洽谈核电、风电等大项目21个,协议签约资金11.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03亿元。

2016年,木兰县工业总产值实现89815万元,同比上年负增长16.6%。

2010年木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8亿元,年均增长16.9%。

2015年,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35万元完成了香磨山景区水冲式厕所项目建设;香磨山景区扩道工程推进顺利,一期投资50万元,加宽水泥路面2248平方米,维修破损路面1135米;对三门徐屯至鸡冠山景区路面实施勘察测量工作,预计硬化13.5公里,10月完工。

木兰县城距省会城市哈尔滨128公里,已融入哈尔滨1小时经济圈。南有 松花江水路运输线,过境74.4公里;北有森林铁路,过境46公里;哈(尔滨)—萝(北)省级公路横穿东西,过境59.8公里;木(兰)庆(安)县级公路纵贯南北,过境90公里;木兰县有乡级公路159公里。

哈肇公路硬化升级工程2011年10月竣工通车,东西贯穿全境,西接哈尔滨,东连俄罗斯;已硬化升级竣工通车的木庆公路和504公路,纵贯南北,北连庆安县,南接哈同公路。

1985年,全县幼儿班4 720个,儿童13 748人;有小学315所,学生33 538人,中学有20所(初高中),学生13 280人。

2005年全县共有各类普通中学17所、职业技术中学1所、小学校113所、幼儿园25所, 如幼教中心、进修学校、木兰一中、木兰二中、木兰高级中学、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兆麟小学、建设小学、人民小学、民主小学等教育机构。

2010年新建和维修校舍5万平方米,招聘教师100名。

2016年,十二五”期间,新建校舍26944平方米,维修校舍52707平方米,共15所学校完成了标准化学校建设。

2005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个,其中各类医院三个,共有医疗床位467张,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进一步完善。 2010年投入1278万元新建和维修县人民医院等医疗基础设施。

2010年完成木兰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投入2965万元完成振兴大街、中心路等7条街路改造升级工程,镇内主次干路、中心广场、县标广场、金兰公园全面更新升级。投资420万元完成北城壕治理一期工程,成为镇内又一靓丽景观。全县新建住宅小区40万平方米。万吨东水源工程投入使用,完成供热管网改造和设备更新,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成县公路客运站升级改造。东兴、柳河等中心镇改造成效明显,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木兰县取名于木兰境内之木兰达河。对于木兰之涵义,《黑龙江志稿·地理志》云:木兰,蒙古语,江也;答,满语源也。《呼兰府志》卷一载:木兰达为索伦语“阿穆塔哈”之译音,谓打牲也。另说:木兰,满语围场也,或哨鹿之意。“索伦”是黑龙江少数民族的总称,不是一个民族,而黑龙江又是 女真人的发祥地。所以索伦语亦应理解为满语。即满语谓哨鹿日木兰,围场为哨鹿之所,故以得名。

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寺院有龙泉寺、香集寺、慈航寺、地藏寺等。1985年,木兰镇内有1名老尼姑设置了观音堂,发展20余名信徒进行佛教活动。

民国14年(1925年),伊斯兰教传入东兴县。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伊斯兰教随着回民的迁入传入木兰县。无教务组织,亦无礼拜堂,只在宰杀牲礼时请主持参加。木兰县伊斯兰教民以东兴滇为最多。

居民喜吃菠菜、韭菜、小白菜、生菜,夏秋吃黄瓜、豆角、西红柿、茄子、辣椒、角瓜、窝瓜等。冬储大白菜、萝卜、土豆,腌制酸菜、大酱、糖面酱。葱、蒜则常年不断。此外,还有鸡,鱼、肉、蛋和豆制品。汉、满族喜食猪、羊、牛肉,回族只食牛、羊肉。朝鲜族则喜食狗肉。

兰县野生可食植物资源丰富,山野菜类有猴腿、柳蒿芽、剌嫩芽、蕨菜等30种;食用菌类有黑木耳、榛蘑、松树蘑、猴头等十余种;坚果类有山核桃、松籽、榛子等。

其他特产香磨山鲢鱼、白松大马哈鱼、 三鲜鹿茸羹、木兰大豆、香磨山大米 、哈埠龙菜、木兰刺五加、木兰五味子、达河柳制品 、蓝艺地毯 。

木兰县有“六点一线”(六点:香磨山景区、鸡冠山景区、蒙古山景区、骆驼峰景区、白杨木景区、木兰镇休闲游;一线:金兰公园沿江景观带)旅游发展格局。其中香磨山景区在2001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骆驼砬子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

鸡冠山

鸡冠山(又称佛期享山)景区,位于木兰县建国乡境内,距县城35公里,景区由大鸡冠砬子、小鸡冠砬子、片砬子、转山子四座主要山峰组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

白杨木水库

白杨木水库位于木兰县建国乡北兴隆林业局施业区内,距县城26公里,林地面积2000公顷,流域面积442平方公里,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1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63.5%。水库规模为中型水库,大坝高15.8米,坝长800米,坝顶宽6米,设路灯柱20个,坝顶有通车功能,起闭塔为仿古建筑风格。

慈航寺

慈航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于2000年8月12日开光,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山门殿、天王殿、 观音殿、地藏殿,供奉着 如来佛祖、弥勒佛、 四大天王、两大金刚、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和十八罗汉等 铜佛像。此外,寺院建筑还有钟楼、 鼓楼、斋堂、寮房、 东西配殿等。

禅净寺

禅净寺前身为慈航古寺,始建于1919年,1993年6月更名为禅净寺。寺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 钟鼓楼、寮房和山门等。

骆驼峰

骆驼峰景区位于木兰县龙江乡西部、石河乡北部,西与巴彦龙泉镇毗邻,距县城55公里。主峰海拔540米,东西两峰相距1000余米,因远望如骆驼背上的驼峰而得名。山中风景四季各异,其古朴典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黑龙江省林业厅1993年正式立项,在此建立森林公园。

蒙古尔王山寨

该 古城遗址位于蒙古山南部一个较孤立而又平坦的山丘之上。古城因所处山峰而得名,又称“蒙古尔山寨”。古城呈不规则圆形,周长1180米,城内有半地穴式房址100余座,另有一处寮址。此城应建于1092年前,为辽代至明代的四朝古城。蒙古尔山寨于1999年1月10日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冰湖

老冰湖位于蒙古山的北坡,面积约100平方米,由山中的 清溪汇聚而成,冬季冰层重叠,下面流水潺潺。

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

全国文化先进县

全国农业生态县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国家商品粮生产基础县

国家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