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

吴中区 吴县 吴中 苏州吴中 苏州吴中区 吴中区历史沿革 吴中区行政区划 吴中区地理环境 吴中区人口 吴中区经济 吴中区交通 吴中区社会 吴中区旅游 吴中区特产 吴中区名人 吴中区城市荣誉


吴中区,是江苏省苏州市辖区,位于苏州南城,于2001年由原吴县市撤市分设成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孙子兵法》的诞生地,故宫设计营造者、“香山帮”鼻祖蒯祥的故乡。吴中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吴中区辖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吴中经济开发区、穹窿山风景管理区和7个镇、8个街道及6个国家4A级景区,户籍人口60万。吴中区占太湖1459平方公里、约3/5碧波水域、180余公里亲水岸线,苏州近80%丘陵山体。区内盛产洞庭山 碧螺春茶、 太湖大闸蟹、 枇杷、 杨梅及“太湖三白”等名特优农副产品。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

详情

吴中区地名网_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资料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介绍

吴中区,是江苏省苏州市辖区,位于苏州南城,于2001年由原吴县市撤市分设成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孙子兵法》的诞生地,故宫设计营造者、“香山帮”鼻祖蒯祥的故乡。

吴中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吴中区辖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吴中经济开发区、穹窿山风景管理区和7个镇、8个街道及6个国家4A级景区,户籍人口60万。

吴中区占太湖1459平方公里、约3/5碧波水域、180余公里亲水岸线,苏州近80%丘陵山体。区内盛产洞庭山 碧螺春茶、 太湖大闸蟹、 枇杷、 杨梅及“太湖三白”等名特优农副产品。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

约一万年前的 旧石器时代,吴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创造了当时很先进的“ 良渚文化”。

从 三山岛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来推断,大概有一万多年历史;如果从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2世纪) 泰伯、 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吴”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此后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被称为吴、越、楚);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 郡县制,建立 吴县算起,则有二千多年历史。隋唐时代,吴地平息战乱后区辖有所变化。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苏州。十一年(591年)吴县县治迁徙至 横山(今横山镇)。 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部地置 长洲县,两县分境合城而治。 隋唐时代,吴县的农田水利和漕运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开凿了 大运河,吴县不仅成为 江南运河航运的要地,也使大片 的农田灌溉得到了改善。“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这些诗咏真实反映了当时吴县物阜民丰的繁华景象。交通的改善,使吴县的手工业和多种经营也同时得到发展。丝织和刺绣等开始盛誉天下,产品逐渐运销海内外。

洞庭山的橘子、枇杷等花果成为“贡品”。“洞庭橘熟万株金”、“树树烟笼疑带火”即为洞庭山区果林的生动写照。北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长洲两县均属浙江西路。

从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 吴县算起,则 古镇风情 (18张) 有二千多年历史。秦初,吴县地域广大,包括常熟、 吴江、 嘉兴等地在内。秦之后,吴县的地域、辖属屡有变化。至东汉末年,吴地属 孙权割据地。 晋武帝灭孙皓,分天下为十九州,吴属扬州。晋 太康四年(283年)县境北部析置 海虞县(今常熟市)。宋、齐、梁、陈四代吴县均为吴郡。梁代侯景之乱时,吴郡一度还曾被称为吴州,后吴州、吴郡、吴县治所同驻一城。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长洲两县均属浙江西路。清雍正二年(1724年),划长洲县东南部建立元和县,与吴县、长洲县合城而治。后又划吴县 东山、 西山建太湖、靖湖两厅。至1912年,复并三县两厅为吴县。1928年,划吴县城区设苏州市,1930年撤销市建置,辖区复归吴县。

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市、县分设,析城区和郊区置苏州市,周围乡村为吴县,东山、西山及太湖湖区划建太湖行政办事处。1953年5月, 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改建 震泽县。1959年撤销震泽县,复并入吴县,隶属苏州专员公署(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解放后的吴县,没有另建县城,全县的党政机关驻于苏州市区。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84年开始,吴县在离苏州市中心约3千米的城南开辟总面积为20平方千米的 新城区。1989年8月,吴县机关迁入新城区。

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以原吴县行政区域为吴县市区域,市人民政府驻长桥镇。

2000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 相城区。

水乡古镇 (20张) 截至2016年,吴中区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园区、7个镇、8个街道和穹窿山风景管理区。

吴中区

吴中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南部,东接 昆山市,南与 吴江区相连,北与 苏州古城、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虎丘区接壤,西衔太湖,与 无锡市、浙江省 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5´~120°54´,北纬30°56´~31°21´。全境东西长92.95公里,南北宽48.1公里。

吴中人文风光 (3张) 吴中区是典型的东部水网地区,地处长江下游,为太湖水网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水网稠密,江河湖泊众多。东部以平原为主,由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等构成。全境东西宽92.95千米,南北长48.1千米。土质:吴中区平原地面组成大部分属河流冲积、湖积相物质,浅层内以灰色变形较小、强度较高的粘性土为主,质地紧实,一般承载力为20T/M2左右。吴中区地面平均海拨约5M,地势平坦,坡度平缓,地势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标高。

吴中区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成“岛”状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镇内。境内山脉最高峰为 穹窿山,主峰 笠帽峰海拔341.7米。

吴中区最高水位平均值3.38M( 吴淞标高,下同),最低水位平均值2.43M,常年水位平均值2.83M。

吴中区年平均温度15.8℃(最高35℃,最低-3℃),无霜期长达230天左右。

2012年末,吴中区户籍人口605000人。常住人口1158410人,2000到 吴中风光 (14张) 2010年检年均增长率为4.92%。2011年底,吴中区总人口60.33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11.59万人,占总人口19.21%。预计到“十二五” 未,吴中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2.8万人,占总人口的21.21%。60岁以上老年人中,70~79岁为3.39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9.24%;80~89岁的1.4万人,占老年人总12.7%;90~99岁的1285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1%;百岁以上老年人1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0.01%。80岁以上高龄总人数为15301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3.2%,比2006年底80岁以上老人12034人增长27%。

2010年,吴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602亿元,增长13.6%,高于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亿元,增长20%,高于预期目标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增长20.3%,高于预期目标4.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27元,分别增长11.3%和12%,高于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左右,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72亿元,较上年增长7.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17.6亿元,增长10.6%(按可比价计算)。三次产业的比例为由上年的2.3∶48.7∶49.0调整为2.3∶46.5∶51.2,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055元,较上年增加6822元。 财政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43亿元,较上年增长11.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90.9%,高于苏州全市平均税比3.9个百分点。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0亿元,增长7%,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0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2.5亿元。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6亿元,增长10%。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三产业收入占比近50%。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99元,增长8%,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1%和8%。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34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左右。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分列第11位和26位。

吴中区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产地,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稻米、枇杷、杨梅、银杏、板栗、 桂花、席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菇、荸荠、莼菜、红菱、花卉、苗木、太湖大闸蟹、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青虾、鳜鱼、 鳗鱼、 河蚬、鳖和藏书山羊、东山湖羊、生态草鸡等。

2010年,吴中区全力推进沿太湖高效综合区、西部丘陵生态林茶果区、东部平原传统农业区等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六个一”工程实现产值30.5亿元。粮食储备保供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一批区级示范库。

2010年,吴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4亿元,分别增长21.1%和21.8%;完成技改投入62亿元,占工业性投入的72.9%。

2010年,吴中区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到62家,全年完成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7200万美元、离岸执行额3200万美元。中国工艺文化城、光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5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35%。

吴中区是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水利和交通枢纽。截至2014年,吴中区基本形成了以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苏沪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为快速通道,以227省道、343省道、230省道为主骨架,以吴中大道、东方大道、东山大道、环太湖公路、苏同黎一级公路、东太湖大道、福湖路、甪锦线等区内主干道为次骨架和以纵横交错的镇村道路为补充的便捷、高效的公路网络,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连接顺畅,所有乡镇15分钟内可上高速公路。

至2012年末,吴中区公路总里程达1185公里(不含市政道路),公路密度达159.7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内河道纵横交错,航道总里程达330.33公里,其中有京杭大运河、苏申内、外港线、苏西线等7条等级航道。苏州轻轨一号线在木渎已实现了地面衔接,与建设中的苏州轻轨二、三、四号线,分别将太湖度假区、吴中城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苏州城区紧密连接,形成了吴中区与苏州各城区无缝对接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

2010年,吴中区公益性文化阵地面积增加到11.1万平 吴中风光 (5张) 方米。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首届兵圣杯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

2010年,吴中区获评省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实施,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吴中电大跻身“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

2010年,吴中区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改造,区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和一批乡镇卫生院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扎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区红十字会常设机构。

2010年,吴中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3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545个,实现城镇困难人员就业2709名、失业人员再就业3773名,吴中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城镇五大社会保险净增参保2.9万余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42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提高到400元,城乡低保实现历史性并轨,保障标准提高到420元。

2010年,吴中区矿山整治完成复绿86.5万平方米,环保重点项目和太湖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年度计划,东太湖综合整治完成退垦还湖、围堰及排水工程。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关停并转一批化工企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吴中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9.1%,国家生态区建设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

吴中区的古镇是游人纷至沓来的好去处,如 甪直、东山、 西山、 木渎、 光福等地。

甪直镇

甪直镇内古有“72顶半桥”,今存各式石桥41座,是我国桥梁最多的市镇,有“古桥博物馆”之称。

宝带桥

境内还有依傍京杭大运河的 宝带桥,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连拱桥。

旺山生态农庄

“旺山生态农庄—田园梦乡”位于苏州城西南8公里处,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度假观光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竞技游乐于一体。

淞南生态农庄

淞南生态农庄,坐落于千年古镇甪直之北,东临上海、西靠苏州,服务设施及项目涵括了农业观光、农家乐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拓展训练、乡村美食、文化娱乐等。

东村

东村位于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东村建村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太湖白虾

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 托里解毒之功能。 太湖白虾 (4张)

太湖白鱼

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

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菜肴。日本人常把银鱼与 鲱鱼籽、 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

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朱买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西汉吴郡吴县人。汉武帝大臣、辞赋家。

练埙,字声伯,后更名则成,明初人。祖籍福建 浦城,父练士章(字文达)曾任苏州某海道万户府的总管,因之迁居郭巷镇尹山,宅址在今尹山街8号一带。练埙幼时即以气节自负,与众少合,

练纲(1402—1477)字从道,南直隶 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郭巷镇尹山街8号一带)人。明 宣德十年(1435)乡试第二名举人,入太学,以谙熟《 春秋》著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子畏,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等,吴县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名绍钧,字秉臣,吴县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王大珩(1915年─2011年),吴县人,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是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权威和组织领导者。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号天随子,长洲县人,居甫里(今甪直),别号甫里先生、江湖散人等,晚唐文学家、诗人。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气字致笼、号石湖居士,吴县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