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区

丹徒区 丹徒县 丹徒 丹徒区历史沿革 丹徒区行政区划 丹徒区地理环境 丹徒区自然资源 丹徒区交通 丹徒区人口 丹徒区经济 丹徒区社会 丹徒区特产 丹徒区旅游 丹徒区城市荣誉


丹徒区,江苏省 镇江市辖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市区周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5′-119°45′,北纬31°15′-32°16′。东、北分别与 扬中、扬州、 仪征隔江相望,东南邻 丹阳,南连 金坛,西接 句容。面积611平方千米。2011年末,户籍总人口28.6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延茅山余脉,中为宁镇山脉,岗峦起伏,多级阶地;东、北沿圩区坦荡,地貌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阶地、丘间谷地和冲积平原四大类型。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丹徒建县前的隶属,据现存最早的宋、元镇江志考诸传记,春秋时属吴,名朱方。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废分封,置郡县。三十七年,有观天象者说谷阳地...

详情

丹徒区地名网_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资料简介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介绍

丹徒区,江苏省 镇江市辖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市区周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5′-119°45′,北纬31°15′-32°16′。东、北分别与 扬中、扬州、 仪征隔江相望,东南邻 丹阳,南连 金坛,西接 句容。面积611平方千米。2011年末,户籍总人口28.6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延茅山余脉,中为宁镇山脉,岗峦起伏,多级阶地;东、北沿圩区坦荡,地貌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阶地、丘间谷地和冲积平原四大类型。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丹徒建县前的隶属,据现存最早的宋、元镇江志考诸传记,春秋时属吴,名朱方。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废分封,置郡县。三十七年,有观天象者说谷阳地方有天子气,始皇命赭衣徒三千凿京岘山东南垄,以败其气,遂改谷阳为丹徒。

汉高祖六年(前201),封其从兄刘贾为荆王,号荆国,丹徒为其属县。十二年,英布叛乱杀刘贾,高祖平乱后,将原刘贾封地改封兄子刘濞,更名吴国,丹徒县属吴。景帝三年(前154),刘濞反,兵败国除,丹徒县属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除,属会稽郡。顺帝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十三县置吴郡,丹徒为十三县之一。

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234),改丹徒为武进,属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昆陵郡,改其属县武进为丹徒。

怀帝永嘉五年(311),昆陵郡改称晋陵郡,县仍属之。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丹徒县划属南东海郡。梁改南东海郡为兰陵郡,陈复改为南东海郡,皆领丹徒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丹徒县并入延陵县,移治京口,属蒋州。十五年置润州,延陵县属润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润州,属江都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置润州、丹徒县,丹徒属润州,均治京口。太宗贞观元年(627),润州属江南道,领丹徒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两道,润州属江南东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置浙江西道,改丹阳郡为润州,丹徒县属浙江西道润州。德宗建中元年(780),合浙江东西两道为浙江东西道。次年赐号镇海军,领润州,丹徒为润州属县。

五代时,润州及丹徒县先属吴国,后属南唐。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丹徒县归两浙路润州管辖。此后两浙路几经分合,丹徒县属两浙西路润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升润州为镇江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镇江府升为路,丹徒县属江浙行中书省镇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即元至正十六年),镇江路改江淮府,不久改镇江府,辖丹徒县不变。

清初,改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丹徒县属江苏省镇江府。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镇江。至咸丰七年(1857),丹徒县隶属太平天国天京省镇江郡。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建道,丹徒县直属省辖。3年,改属金陵道。17年废道,直属省辖。改丹徒县为镇江县,仍属省辖。次年,江苏省会迁于镇江。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降日,于南京建伪国民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还都南京,镇江县一直属省辖。

1938年,新四军挺进江南后,于镇江县境成立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代行政权职责。此后,于镇江县及与邻县毗连地区建立了山北、山南、茅东、镇句、江镇(办事处)、镇丹等县。

1949年4月,镇江解放,分镇江县为镇江市、丹徒县。县人民政府驻辛丰镇,仅月余即迁镇江。市区划归市管,市郊及农村入丹徒县,属苏南行政区镇江专区管辖。

1953年,苏南、苏北两行政区撤销,置江苏省。1958年镇江专区改称常州专区,丹徒县并入镇江市。次年,常州专区复称镇江专区。1962年,恢复丹徒县,属镇江专区。1968年丹徒县革命委员会移驻谏壁王家花园,1971年复迁镇江。是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仍辖丹徒县。1983年3月,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撤销镇江地区,镇江市改为省辖市,丹徒县归镇江市管辖。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24号):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以原丹徒县的行政区域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原丹徒县人民政府驻镇江市润州区。

丹徒区辖6个镇( 高桥镇、 辛丰镇、 谷阳镇、 上党镇、 宝堰镇、 世业镇)2个园区(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荣炳盐资源区)和2个街道( 宜城街道、高资街道),计89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居委会和13个集镇居民委员会,共1884个村民小组。另设有江苏省 丹徒经济开发区、农林场圃7个。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行政区划
  
街道/乡镇 直辖
高资街道 正东村、勤丰村、高资村、唐驾庄村、营春村、巢凰村、陈丰村、西斛村、巫岗村、厚固村、石马村、水台村
宜城街道 缪家甸居委会、姚庄居委会、诈输居委会、驸马庄居委会、光明居委会、丹徒新城社区、长山村、西麓村、镇南村、陆村村、张巷村
高桥镇 高桥村、镇扬村、康泰村、京江村、安丰村、四方桥村、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五套村、益平村、五墩村)
辛丰镇 于南村、辛丰村、辛桥村、南岗村、黄泥村、下方村、东街村、石城村、黄墟村、德胜村、山北村、龙山村、中心村、北於村、星棋村
谷阳镇 谷阳村、湖滨村、黄序村、东湖村、千里村、湖马村、庄泉村、华村村、金河村、莱村村、槐荫村
上党镇 上党村、东贪村、东沛村、古洞村、墅山村、五塘村、枫庄村、东方村、敖毅村、合偶村、其益村、上会村、丰城村、盘荣村、薛村村
宝堰镇 鲁溪村、徐巷村、南宫村、团结村、宝堰村、前隍村、荣炳盐资源区(高庄村、蒲圩村、胜利村、曲阳村、曙光村)
世业镇 兴隆村、东大坝村、世业村、卫星村、先锋村

丹徒区 丹徒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邻 镇江市大港新区,西接 句容,南连 丹阳、 金坛,西北、东北两端长江中有3座洲岛,分别与扬州市 仪征市和 邗江区隔江相望。整个区域呈火炬状,环绕镇江市 京口区、 润州区。丹徒区西距省会南京60公里,东距上海230余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1°49'~32°16'、东经119°15'~119°45'。总面积610.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430.3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0.5平方公里。

丹徒区全境西南高,东北低。南有 茅山余脉,丘陵岗地较多;中为 宁镇山脉,横贯东西,岗峦向两侧延伸,将地面切割成山、谷、岗、塝、冲各级阶地;北枕长江,沿江圩区坦荡低平;江中还有洲地3块。京杭大运河入县境而南去,长江经北侧而东流。形成有山有谷,有丘有圩,有洲有湖的复杂地貌。地面海拔高程2.5—349.7米(黄海零点),面积130.2万亩,其中低山丘陵区80.48万亩,占61.81%;平原圩区39.94万亩,占30.68%;水面9.78万亩,占7.51%。

丹徒区属北亚热带南部气候区,具有季风性较明显,过渡突出,变异性显著,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裕,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丹徒境内年平均温度为15.6℃,月均最高气温为7月27.4℃、最低为1月2.7℃,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4.6℃,年极端最高气温38.2℃。年均总日照约2001小时,年日照率47%。年均降雨量1088.3毫米,年均降雨日118天。年均无霜期220天。2007年,丹徒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4℃。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比常年低2.7℃,高温(≥35℃)天数17天,比常年多5.7天;极端最低气温-4.6℃,比常年最低气温高7.4℃,最低气温天数27天,比常年少17.7天。

全年总降水量1019.2毫米,比常年少69.1毫米。全年日照1960.1小时,比常年少94.9小时。全区6月19日入梅,7月24日出梅,历时35天。梅雨量416.9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多166毫米。

丹徒区境内树木有松、柏、桑、樟、楸、柳、榆、栎、橹、 冬青、 香椿、桷栎、棕榈、杨骨、 乌柏、 枫杨等60余个品种。20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林业部评定为全国宜林荒山和平原绿化双达标县。野生药材有 丹桂、桂梗、夏枯草、 丹参、益草等700余种。野生动物陆地主要有 野兔、 水獭、野鸡等,江河湖塘盛产鲢、鳊、鳙、鲫等鱼类和虾、蟹、鳖等水产品近百种。特别是境内长江还产有 刀鱼、鲥鱼、 河豚等珍贵鱼类和 中华鲟、白鳍豚等珍稀物种。

丹徒区境内矿产以非金属和建材矿产为主,已发现的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方解石、沸石、钾长石、珍珠岩、膨润土、耐火粘土,金、铜、铁、磷宕盐等矿产20多种,探明储量3.716亿吨,其中石灰石2.116亿吨、白云石1.032亿吨、煤2543万吨、铁1710万吨、膨润土220万吨,盐矿11亿多吨。主要分布在香山、巢凰山、十里长山、马迹山及上党、荣炳、高资等地区。全区现有矿山企业60多个,年产各类矿石700余万吨。

丹徒是江苏省连接苏南和苏北的重要枢纽。

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 京沪铁路横贯境内,距西边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东边的常州机场不足1小时路程,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相联,港航衔接的多层次、立体式运输交通格局。

水运方面,长江和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此交汇,形成中国最大的“十字黄金水道”。丹徒境内的两大深水良港是发展大运输量、大用水量、大用气量港口产业的极好资源。 大港港口是中国沿海十大开放港口之一,拥有8个万吨级深水泊位,开通了日本、美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运输航线,港口年吞吐量达5000万吨,另外有天然深水良港—丹徒高资港。

丹徒区境内高资出土古人类化石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沿江一带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的踪迹。商周时期,已大批定居,生息繁衍。后,北方人口大量流入,至宋理宗时(1225—1264),有27000户、169600人。明正德六年(1511),有30290户、102600人。清顺治初年(1644),有丁39811(16至60岁男性人口);至乾隆六十年(1795),人口发展到256130人;咸丰八年(1858),人口331624人;后因战乱,人口锐减,同治六年(1867),人口仅为107611人;光绪元年(1875),发展到123653人。清末,除城厢外,有72205户,355959人。1949年,有89082户,336219人。从1912一1949年,户数虽有增加,人口变化不大。1949一1985年,户数增加到125715户,人口增加到459629人,36年间,户增41%,人增36%。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丹徒区常住人口为30227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8418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095人,增长6.37%。年平均增长率为6.2‰。丹徒区常住人口中,家庭户90110户,家庭户人口为28793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人,户均人口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持平。

2015年末,全区总户数103361户,总人口289965人,其中男142034人、女147931人。全年出生人口2516人,人口出生率8.68‰,死亡人口2122人,人口死亡率7.32‰。人口自然增长率1.36‰。

2015年,丹徒区地区生产总值342.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80.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53.2∶41.8调整为5.2∶52.8∶42.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按常住人口计算)111150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1.6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5.93亿元,比上年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5亿元,其中教育、文化教育和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分别比上年增长16.2%、35.3%、49.3%、41.5%。年末就业人口20.1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48万人,第二产业11.75万人,第三产业4.95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由上年的17.6∶57.1∶25.3调整至17.2∶58.2∶24.6。

丹徒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长,适宜发展种植业。三千多年前,原始农业就已开创,以后各代,农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到近代,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天灾人祸的影响,农业发展缓慢,到解放时,丹徒粮食产量每亩不足150公斤,棉花亩产不足10公斤。

建国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中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带他去农业走了一段弯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丹徒农业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1985年与解放初期相比,丹徒在耕地减少23.5%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增加2倍,油料总产增加3倍,棉花总产增加13倍半。

2015年,丹徒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3.51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唐宋时代,丹徒手工业就地取材,分散零星制作一些生活日用品。金山有制作铜器者铸制江心镜,按古铸镜必于江海之上的传统,在镜背作波浪水藻鱼鸟之纹,时为佳品。南宋时,酿酒有名,第一江山北府兵厨酿造之锦波春、浮玉春、金山法豉皆为名酒。

1952年底,丹徒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3个增加到13个,年总产值由80万元增加到240万元。1956年对私营工业实行公私合营,并将分散的手工业者组织成45个生产合作社(组)。1957年工业企业发展到351个,年总产值818万元。

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仓促办起韦岗、高资、龙王庙等6个铁矿,不久即下马。1961年贯彻调整方针,到1963年,工业企业紧缩到73个,年总产值为1016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机械工业、服装制鞋工业、建材工业和矿山开采发展较快。到1985年,丹徒有工业企业1345个(不含个体工业4546个),职工人数达85848人(不含联户、个体户)。全民、县属集体、乡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37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4884亿元(不含联户工业、个体工业产值3759万元),税利总额1423万元。

2015年,丹徒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077.83亿元,比上年增长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56.98亿元,比上年增长0.4%;重工业产值92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产值0.51亿元,比上年下降82.62%;集体工业产值21.13亿元,比上年下降17.72%;股份制工业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8%;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产值29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12%;其他经济类型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5%。非公有制工业产值105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民营工业产值6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按企业类型分,64家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68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3%,大中型企业比上年减少6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55.7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利税总额11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利润总额1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6%,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61亿元,与上年持平。两项资金占用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1985年,丹徒营业网点共3473个,从业人员9477人,其中私营和个体商业2813个,从业人员4139人,分别占商业网点和商业人员总数的80.99%和43.69%。全年商品零售总额1.6939亿元,比1949年增长11.29倍;外贸收购总值1843.91万元,比1972年初建外贸小组时增长15倍。

2015年,丹徒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按行业分:批发业6.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零售业4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住宿业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餐饮业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9.8%;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4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2教育现代化加快进程,荣炳中心幼儿园、恒大绿洲幼儿园等项目顺利推进,丹徒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正式挂牌运行,完成校安工程6万平方米,创成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镇5个、先进学校23个。年末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724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8754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13853人;全区公办幼儿园实行独立建制,年末拥有幼儿园22所,在园儿童7458人。

1978年3月,丹徒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恢复办公:1979年4月,丹徒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县科协)建立。

2011年,丹徒区科技投入4030万元,较2010年增长18.5%,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5.97%,科技投入增幅高于区本级财政一般性支出增幅近4个百分点。

刀鱼

刀鱼又称鲚鱼,学名刀鲚。全身银白色,体型狭长而薄,颇似尖刀,故称刀鱼。每年3月中旬春暖花开的时候,刀鱼便从大海溯江而上到淡水中来产卵,这就是农谚所说“刀鱼来踏青”。

镇江膏药

镇江膏药的前身是唐老一正膏,创始于1662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具有祛风止痛、化痞除瘀、舒筋活血、消肿顺气等功效,用它治疗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关节炎等症有显著疗效,并有软化点适宜、布皮经久不霉,药黏经久不老化等特点,可以一用再用,被群众誉为“万能膏”。

镇江酱菜

镇江酱菜以新鲜果蔬为原料,采用传统生产工艺,用优质面酱浸渍而成。

丹徒区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 圌山风景区, 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冷御秋故居纪念馆等文物古迹。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