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

镜湖区 Jing Hu District 镜湖区历史沿革 镜湖区行政区划 镜湖区地理环境 镜湖区人口民族 镜湖区交通 镜湖区政治 镜湖区经济 镜湖区社会 镜湖区历史文化 镜湖区风景名胜 镜湖区荣誉


镜湖区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东经118°20'6"--118°29'37",北纬31°8'51"--31°23'25"之间,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全区由中心城区和荆方地区两部分组成。其中,中心城区位于长江东岸,青弋江北岸,东起海南渡社区边界经神山路--鸠江北路与鸠江区比邻,西至长江芜湖段,南至青弋江与弋江区相望,北至港一路,临鸠江区。荆方地区位于青弋江南岸,东起青弋江与芜湖县相邻,南隔荆山河与南陵县相邻,西至荆山河与芜湖县相望,北至青弋江与鸠江区相邻。镜湖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梅雨显著、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镜湖区是芜湖的古城区,历史悠久。自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将芜湖县城由鸠兹迁此,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

详情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介绍

镜湖区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东经118°20'6"--118°29'37",北纬31°8'51"--31°23'25"之间,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全区由中心城区和荆方地区两部分组成。其中,中心城区位于长江东岸,青弋江北岸,东起海南渡社区边界经神山路--鸠江北路与鸠江区比邻,西至长江芜湖段,南至青弋江与弋江区相望,北至港一路,临鸠江区。荆方地区位于青弋江南岸,东起青弋江与芜湖县相邻,南隔荆山河与南陵县相邻,西至荆山河与芜湖县相望,北至青弋江与鸠江区相邻。

镜湖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梅雨显著、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镜湖区是芜湖的古城区,历史悠久。自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将芜湖县城由鸠兹迁此,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清光绪二年(1876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列为通商口岸之一。

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首先在范罗山上建起了领事馆。同年四月,又同清政府官员议定了芜湖《租界》约,设立芜湖租界。

镜湖区 (7张) 1949年4月24日, 芜湖解放。1949年5月3日,芜湖市人民政府将全市划为4个行政区。

1952年7月,一区更名为环城区,二区更名为长街区。

1960年,环城区、长街区合并成立镜湖人民公社。

1961年2月,镜湖人民公社改为镜湖区人民委员会。

1968年,成立镜湖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恢复镜湖区人民政府,机关设在环城西路17号。

2000年12月,迁往北京东路97号新建的区机关办公大楼。

2006年2月撤销新芜区,和原镜湖区合并,设立新的镜湖区。

2000年,镜湖区辖6个街道。

2003年,镜湖区位于市区中心。区境东、北与鸠江区接壤,西和新芜区毗邻,南与马塘区隔青弋江相望。镜湖区辖境湖、 中江、 东门、北门、 赭山、赭麓6个街道,43个社区、1个村。

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芜湖市 新芜区、镜湖区,设立新的芜湖市镜湖区。将原新芜区、镜湖区的行政区域和鸠江区的荆山街道以及湾里镇的广福、莲塘2个社区划归镜湖区管辖。镜湖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2006年2月9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新芜区、镜湖区,设立新的镜湖区。将原新芜区、镜湖区的行政区域、芜湖县原荆山镇区域、 鸠江区广福、莲塘2个居委会划归镜湖区管辖,区政府驻北京东路。

2006年4月,镜湖区将14个街道调整为11个( 镜湖、吉和、 赭山、 弋矶山、 天门山、汀棠、赭麓、 北京路、东门、北门、荆山)。

2010年8月,原芜湖县方村镇划归镜湖区管辖,同时撤销方村镇,在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方村街道,为镜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驻方塘。

2011年,镜湖区下辖镜湖、东门、北门、赭山、赭麓、吉和、北京路、弋矶山、天门山、汀棠、荆山、方村12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委会。738个居民小组,60个村民小组。

2012年9月,镜湖区作为安徽省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撤销11个街道办事处,设立10个公共服务中心之后,全区现辖滨江、天门山、弋矶山、赭山、赭麓、张家山、镜湖新城、大砻坊、汀棠、荆山10个公共服务中心和方村街道办事处,55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委会。

截止到2016年5月,镜湖区共辖10个公共服务中心和1个街道办事处,如下表:

序号 公共服务中心、街道 社区
1 滨江公共服务中心 滨江社区、淳良里社区、健康路社区、七更点社区、青山街社区、狮子山社区、体育场社区、新芜路社区、殷家山社区
2 天门山公共服务中心 香格里拉社区、广福社区、光华星城社区
3 弋矶山公共服务中心 陡门口社区、花园社区、王家巷社区、绿影社区、红星社区、荷塘社区、杏园社区、香苑社区、小赭山社区
4 赭山公共服务中心 凤凰山社区、黄果山社区、官山社区、新园社区、周家山社区
5 赭麓公共服务中心 建杨社区、车站社区、汀苑社区、旭日天都社区
6 张家山公共服务中心 团结东路社区、扬子新村社区、邢家山社区、洗布山社区、张家山社区、文化路社区、西洋里社区、三山里社区
7 镜湖新城公共服务中心 海南渡社区
8 大砻坊公共服务中心 金马门社区、北门口社区、教场东村社区、古城社区、大砻坊社区
9 汀棠公共服务中心 红梅社区、园丁二区社区、藕香园社区、芜宁路社区、大富社区、莲塘社区
10 荆山公共服务中心 荆山社区、荆西社区、荆东社区
11 方村街道 旗杆村、王梗村、方塘社区、行春村、花园村、合心村、五星村、利民村、埭南社区、马厂村、方家村、天城村、腰梗村、土斗 村

镜湖区

镜湖区是芜湖市中心区,位于青弋江北岸,东起棠梅村村界,西至中山路、九华山路与新芜区交界,南以青弋江与马塘区相邻,北临鸠江区五里汀。地处东经117°58'—118°43',北纬30°38'—31°31',总面积16.2平方千米。

镜湖区境地貌属平原地带,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为9米。境内有邢家山、曹家山、营盘山、神山、赤铸山、马鞍山、大小火炉山等。湖塘有镜湖、九莲塘、西洋湖等。

镜湖区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60.6小时。

常住人口

2010年镜湖区常住人口53333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809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5231人,增长13.94%,年平均增长1.31%。

家庭户人口

2010年镜湖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79259户,家庭户人口49296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7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8人减少0.23人。

性别构成

2010年镜湖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73561人,占51.29%;女性人口259769人,占48.7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41上升为105.31。

年龄构成

2010年镜湖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51620人,占9.68%;15-64岁人口416317人,占78.06%;65岁及以上人口65393人,占12.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2010年镜湖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10983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13094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16338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902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2253人上升为20593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4344人上升为2455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0045人上升为3063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1207人下降为16926人。

2010年镜湖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1717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8908人,减少52.41%;文盲率由7.71%下降为3.22%,下降4.49个百分点。

人口分布

镜湖区人口分布表
街道 常住人口 (人) 比重 %
镜湖区 533330 100.00
北京路 51446 9.65
锗麓 56292 10.55
镜湖 34427 6.46
吉和 43990 8.25
赭山 67693 12.69
弋矶山 52004 9.75
汀棠 40348 7.57
天门山 65892 12.35
北门 40185 7.53
东门 40515 7.60
荆山 9450 1.77
方村 31088 5.83

2016年,镜湖区有22个少数民族,共6042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镜湖区少数民族比重为1.03%。

镜湖区得黄金水道之便,水陆交通发达,历史上就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路:宁安城际铁路、皖赣扩能、商合杭客运专线、宁芜线、芜铜线、皖赣线、淮南线相汇。

公路:G4211宁芜高速G5011芜合高速、G50沪渝高速和205、308、329、347、236国道相通。

水路:芜湖长江大桥从境内穿过 黄金水道长江和青弋江在这里相汇, 芜湖港被誉为“皖南门户”“深水良港”。

区委副书记、区长: 李声启

从2011年至2015年,镜湖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16.7亿元增加到402亿元,增长0.8倍。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090.87亿元,是“十一五”累计投资的2.36倍。财政收入由24.5亿元增加到44.4亿元,增长0.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7.4亿元增加到239亿元,增长0.7倍。累计利用外资6.5亿美元。居民人均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0.8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个。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亿元,增长1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亿元,增长1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14.2%;实现财政收入44.4亿元,增长1.1%。

古代芜湖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南唐时,就有“楼台森列”,“烟火成家”之称;明清时,资本主义率先萌芽,成为当时长江流域工商业重要发祥地之一。1978年,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鼎盛时期出口货物占全国外贸总额3.5%,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称雄中国商界300余年的徽商大部分经由青弋江顺势而下,以芜湖为前沿阵地,走向全国各地。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的芜湖,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2015年全区旅游总收入约231亿元,旅游人数约2100万人次。2015年五星级标准旅游饭店万达嘉华酒店正式开业后为镜湖区酒店业锦上添花。A级景区9个,其中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4个,2A级景区1个;旅行社40家,其中国际社3家,星级旅游饭店7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3家;高星级饭店6家;星级旅游餐馆17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芜湖铁山宾馆获评五叶级“国家级绿色餐饮企业”,侨鸿皇冠假日酒店获“省十佳旅游星级饭店”称号,芜湖国际旅行社获得全省“十佳”旅行社和安徽省4A级旅行社称号。

近年来,镜湖区始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抓手,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了服务业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超85%,占全市三产比重达43%。

解放初期,区境工业以手工作坊为主,私营主自行组织生产。主要有棉织业、藤竹器业、饴糖酱色业等。当时工厂不多,各有归属,无专业管理部门。益新面粉厂因资方无主,由军代表组织生产,供应军需民食,火柴厂则属皖南行署企业公司。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7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21%;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6%。

芜湖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砻坊20余家,紧靠青弋江通往长江出口处,方便水上运输。光绪二年(1876年),芜湖辟为通商口岸。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为了家族利益,将镇江米市迁芜,是以舟樯环江,八方咸来贸易,芜湖米市呈现出“堆则如山、销则如江”景象。各地商客纷纷同乡相约,捐款购地,争建会馆。洋行、商店、工厂随地而起,改造街道、开辟马路,市区迅速扩展。洋务飙起,欧风美雨,促机器制造之兴起,皆为米市新辟地。

1919年后的连续两年丰收,增至800余万石。输出米量激增,各业获利颇丰。芜湖米市出现了“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景象。

1945到1949年,米市处于低落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限价收购政策,给米粮业带来深重灾难。解放后,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米市因而取消。

2010年侨鸿皇冠假日酒店被评为五星级旅游饭店,奥顿酒店等3家企业获评省5A优秀诚信旅游饭店,格林豪泰、莫泰168等品牌快捷酒店入驻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5亿元。

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5.7%。努力成为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被评为皖江示范区考核一类区先进单位,总部经济和金融产业集聚区被批准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试点区、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

2013年,镜湖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实行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1所。解放西路小学等校园工程建设加快,二十九中学扩建工程完工。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截至2015年底,镜湖区区属中小学34所,小学分校区3所,公办幼儿园10所,民办教育机构59个,在校(园)学生3万余人,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建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了区境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教育。多年来,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始终保持100%。

镜湖区高等院校一览
安徽省师范大学 芜湖市教育学院 芜湖电大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芜湖地区卫生学校

镜湖区地区中心城区,医疗资源丰富。2015年,区境内拥有二级以上医院11家,其中,三级甲等3家、三级乙等 1家、三级专科2家、二级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服务站28家,村卫生室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全区。镜湖区创新举办的“公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自2012年起试点以来,逐步扩展到镜湖新城、弋矶山、张家山、天门山四家,激发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015年度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与收入大幅度提升,较上一年度均同比增长200-300%。

镜湖区文体活动中心坐落于绿地世纪城,内含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图书馆(国家一级馆)、体育馆和室内恒温游泳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全省唯一的四馆合一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13年,镜湖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参保13.4万人、16.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 镜湖区 (2张) 保2.5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20.2万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615户,租赁补贴发放502万元,惠及3625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累计发放低保金4699万元,人均月补差408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2317户,发放救助金472万元。医疗救助3022人次,发放救助金1364万元。发放高龄补贴523万元。继续为65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建成绿影、张家山等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17件,为贫困群体挽回经济损失638万元。

2015年,镜湖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参保13.14万人、17.2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32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9.2万人。公共租赁住房配租3784户,租赁补贴发放529户121万,惠及4313户住房困难家庭。累计发放低保金4686.68万元,人均月补差455.57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740户,发放救助金366.91万元。医疗救助4500人次,发放救助金1442.32万元。发放高龄补贴617.9元。继续为65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5件,为贫困群体挽回经济损失800万元。

镜湖区作为芜湖市的母城和发祥地,“三刀”、“铁画”享誉世界, 张孝祥、 肖云从等历史名人辈出,吴敬梓名作《儒林外史》和汤显祖的《 牡丹亭》均创作于此,自清末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逐步形成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文化,是皖江流域唯一五大宗教齐全的城区。镜湖区自然风景秀丽,长江、青弋江两江环抱,赭山、镜湖山水相依,“两江、三山、五湖”星罗棋布,干将、莫邪传说远古至今,天主教堂、圣雅阁楼等33幢百年历史的近代西洋建筑珍珠般散落其中,素有“江南三分秀,两分在镜湖”的美誉。镜湖区第三产业发达,自古为长江流域重要商埠,水陆交通便利,清末享誉全国的芜湖米市就坐落在境内十里长街,改革开放后更涌现出“傻子”年广久等商界风云人物。

芜湖凤凰美食文化节:由安徽省旅游局和芜湖市人民政府主办,芜湖市旅游局、芜湖市商务局协办,镜湖区人民政府承办。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主要是以美食文化为中心,以宣传造势和旅游产品为重点,深度挖掘长江之滨、古城商埠的传统美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江鲜美食和小吃名城的优势,举办系列主题活动,为旅客呈献多姿多彩的美食节礼遇,达到吸引人气的目标。2008年被评为“全国节庆活动百强暨2008年度中国十大优秀旅游节庆”。

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 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艺人以锤代笔,锻织成画,风格独特。自它诞生,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为安徽省芜湖市的一绝。

铁画有国画黑白相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铁画的种类很多:有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草虫,总之凡能在纸上画出来的,铁画均可一展其风韵。至今人民大会堂还悬有巨幅铁画《迎客松》。

中江塔

中江塔位于青弋江、长江汇合处江堤上的中江塔,建于明朝万历46年(公元1618年),被古人誉为“江上芙蓉”,是芜湖旧八景之一。

广济寺

广济寺旧时为佛教圣地,位于赭山南麓,与普济寺、吉祥寺、能仁寺并称为芜湖四大佛寺;位于东内街的城隍庙,建于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城隍庙;坐落于雨耕山麓的天主教堂由法国传教士创建于1903年。广济寺是首批国家批准的重点开放寺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芜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圣雅阁中学

圣雅阁中学(现十一中学),建于清光绪25年(1899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曾经在这里领导过反对教会学校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的爱国学生运动,建有王稼祥纪念园,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镜湖之畔的柳春园建有“步文亭”,供后人纪念王步文烈士。

汀棠公园

汀棠公园是全国第一家农民公园,占地42.83万平方米,其中水面32.93万平方米,由原西江公社棠桥大队于1983年集资兴建。建于公园内的玩鞭亭是仿二十里铺己毁的古玩鞭亭,以冀恢复原芜湖八景之一的“玩鞭春色”。园内主要景点有:长堤、拱桥、曲桥、钟亭水榭、园艺馆等。

镜湖细柳

" 镜湖细柳"是古"芜湖八景"之一,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镜湖原名陶塘,位于市区中心,分东西两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 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镜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名人题咏者不可胜计"。春和日丽,千株绿柳,万条柔丝,低垂摇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画卷。泛舟湖上,如诗如画。蒙蒙春雨中漫步烟雨墩,但见一湖烟雨,满堤烟柳,确有"鸠兹烟水地"、"人在小蓬莱"之感;

城隍庙

城隍庙座落在东内街62号—1,位于衙署前左侧。《 辞海》载:“芜湖城隍庙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是我国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城隍建筑。旧县志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增建两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大殿前添建卷帘蓬三楹,殿廊塑像完美。-164-第八章工业清咸丰年间毁。光绪六年重建,三十二年(1907)重修。芜湖城隍庙平时香火不断,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日和春节,更是香烟缭绕,灯火辉煌。很多善男信女烧香祈祷,意在消灾求福,忏悔自新。解放初期,解放军驻跸于此,后部分建筑被毁,驻军撤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城隍庙被改造为皖南电影院,1995年,建为美丽华大舞台。现今,城隍庙仅有8平方米,供奉着部分菩萨。

点将台

古城中央十字街北,耸立一座古石台,因周瑜在此点将,又名周瑜点将台。台高3.2米,宽7米,长18.4米。台系青色花岗岩砌成,台顶筑有台廊,台北侧有石阶,长八米,可供四人并肩拾级而上。传说三国东吴时期,中军帐、阅报处(阅战报的地方)均设此。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封孙高为牙门将守丹阳,命周瑜统率六郡水陆兵马坐镇芜湖,并在芜湖设坛,登坛拜帅。“周瑜点将台”的故事世传不绝,石台遗址实实在在地屹立在古城中央,教场东村即周瑜操练兵马之处。赤壁之战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回江陵时,途中病死于巴丘(今岳阳)。鲁肃周瑜灵柩回芜湖,孙权接谋哭祭于前,命厚葬本乡。墓在芜湖传说不一:有云在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有云在今鱼市街28号院内;有云在小邢山圆墓山周村。

夫子庙

芜湖学宫亦称县学,建有 夫子庙。学宫系元符末年(公元1100年)始建,当时学宫范围很大,南至金马门,有长河绕流于前,北至东内街,东有围墙,环绕于环城东路,西界察院(今正大巷一带),占地72亩。至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金兵南侵,毁于兵火,以后虽有维修,范围已不如以前。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建城比宋城范围缩小很多,学宫东部被东城墙占用隔在城外,使学宫面积缩小了30%。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旧址上重建学宫,虽然面积缩小,倒也十分壮观,相当完备。从南向北有大成坊、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这是夫子庙的四大组成部分,其中又以大成殿为主。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正殿。夫子庙的四大组成部分历遭破坏,后经市人民政府修复,巍然矗立,雄伟壮观座落在校园优美的十二中内,内壁上有唐代书法家李阳冰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五块碑刻,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昔日的潘池(因开荷花,群众叫它“荷花塘”)和大成坊所在地现在是十二中学的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