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

祁门县 红茶之乡 祁门 祁门县历史沿革 祁门县行政区划 祁门县地理环境 祁门县自然资源 祁门县人口 祁门县经济 祁门县交通运输 祁门县社会事业 祁门县风景名胜 祁门县著名人物 祁门县荣誉称号


祁门县,隶属于 安徽省 黄山市。地处黄山西麓,东北与 黟县接壤,东南与 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总面积2257平方千米。祁门县是安徽的南大门,属 古徽州“一府六县”,建县于唐 永泰二年(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 阊门而得名,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国红茶之乡”。2018年,祁门县辖10个镇、8个乡 ,常住人口16.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3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90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865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88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9.6:33.5:56.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546元。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建县于唐代宗 永泰二年(766年),划黟...

详情

祁门县地名网_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资料简介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介绍

祁门县,隶属于 安徽省 黄山市。地处黄山西麓,东北与 黟县接壤,东南与 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总面积2257平方千米。

祁门县是安徽的南大门,属 古徽州“一府六县”,建县于唐 永泰二年(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 阊门而得名,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国红茶之乡”。

2018年,祁门县辖10个镇、8个乡 ,常住人口16.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3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90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865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88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9.6:33.5:56.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546元。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建县于唐代宗 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 阊门而得名。

唐,建县后属歙州。 美丽祁门 (11张)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属徽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徽州为路,属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属兴安府。

明太祖吴元年(1364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属徽州府。

清因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直属省辖。民国三年(1914年),本县属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复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施行首席县长制,徽州首席县长驻歙县,兼管祁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本县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销皖南行署,本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祁门县 (11张)

1949年4月26日祁门解放,5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徽州专区撤销,本县改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重设徽州专区,本县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本县属徽州地区。1988年元月,徽州地区撤销,新置黄山市,隶属 黄山市。

截至2018年,祁门县辖10个镇、8个乡 。祁门县人民政府驻 祁山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41024100000 祁山镇
341024101000 小路口镇
341024102000 金字牌镇
341024103000 平里镇
341024104000 历口镇
341024105000 闪里镇
341024106000 安凌镇
341024107000 凫峰镇
341024108000 塔坊镇
341024109000 新安镇
341024200000 大坦乡
341024202000 柏溪乡
341024204000 祁红乡
341024205000 溶口乡
341024206000 芦溪乡
341024207000 渚口乡
341024208000 古溪乡
341024210000 箬坑乡

祁门县位于安徽南端。介于北纬29°35′—30°08′与东经117°12′—117°57′之间。东北与 黟县接壤,东南与 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南北长74.8千米,东西宽59.9千米,呈枫叶形状,总面积为2257平方千米。

祁门县属皖南山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互交织,呈网状分布。地势北高南低,黄山山脉自东北入境,主脉西至赤岭口。黄山支脉古牛大岗横亘于本县与石台县之间,主蜂古牛降海拔1728米。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最低点倒湖仅海拔79米,相对高差达1649米。纵观本县地貌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中山地貌

面积9.3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8%。主要包括县境北部的大坦、古溪、彭龙、新安、箬坑等乡的全部或大部,山体均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脊谷相间,雁行斜列,山体陡峻,坡度一般为30°至45°不等。并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灌丛草被和人工林,黄壤、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此。

低山地貌

面积70.0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1.3%。主要分布中山区外围,遍及全县各乡。山体较缓,坡度一般为20°至35°不等。有较为稀疏的次生林及人工林分布,水土流失严重,本县地带性土壤红壤主要分布于此。

丘陵及山间盆地

面积249.9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5.9%。主要包括金字牌区、祁山区、双平区的大部及闪里区、安凌区、历口区的一部。植被以人工植被、经济林和农作物为主,为本县农业区。部分植被破坏严重,覆被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本县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及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此。

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地多雨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通常是春季冷暖变化大,光照不足阴雨多;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易成洪灾;秋季偶有夹秋旱,白天气温高,早晚凉;冬季寒冷湿度小,多晴少雨易干旱。

果类:猕猴桃、杨梅、草莓、山楂、柿、金钱梨、桃、茅栗、板栗。

淀粉类:橡子、 葛根、蕨根。

纤维类:三桠、构树、棕榈、黄荆条、芭茅杆、芦皮、笋、蕨。

菌类:香菇、木耳。

油脂类:油桐、油茶、乌桕、 山苍子、漆树。

药类:1985年县中药资源普查,植物药计173科、756种。其中木本231种,草本517种,菌类8种。统计671个品种的藐藏量1.43万吨,在所查出的895个品种中,属国家一类品种4个,祁门县有两个;属国家二类品种24个,祁门县有10个;安徽省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7个;地区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5个。名贵中药材有白术、黄连、天麻、杜仲、厚朴、辛夷花、石斛等。

祁门县已发现野生动物253种,其中兽类48种、禽类137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鸳鸯、白颈长尾雉、黑麂、短尾猴、猕猴;三类保护动物有白鹇、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云豹、毛冠鹿、穿山甲、红嘴相思鸟、画眉、棕眉、水獭、麂、黄鼬13种。此外,珍贵动物有蕲蛇、乌梢蛇、眼镜蛇、大鲵( 娃娃鱼)等。

祁门县金属矿产有铜、多金属矿、辉锑矿、钒、锰等矿化点。铜矿点有宕里、壁坑、湘东等地。湘东铜、毒砂矿化点无工业价值。壁坑因矿贫而停钻。三堡为多金属矿,成份有:闪锌矿、方铅矿、 黄铜矿。其中,铜总储量5388.6吨,铅1.31万吨,锌4.03万吨。箬坑多金属矿,成份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品位:铜0.91%,锌1.75%,铅0.17%。祁山镇西门有辉锑矿,储量2610吨,主要矿脉已于1959年采完。非金属矿有瓷石、石煤、石灰石、石棉矿。瓷石矿蕴藏量大,分布广,质地优良。石煤、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柏溪乡、赤岭乡,石棉矿在宕里。

截至2018年末,祁门县总户数60005户,总人口18.7007万人,其中男性96373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以女性人口为10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9815人,乡村人口137192人。常住人口16.3万人。城镇化率为52.8%,比2017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84‰,比2017年下降1.2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79‰,下降1.4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05‰,上升0.2个千分点。

2018年,祁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90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865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888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比重由2017年的9.9:35.7:54.4调整为9.6:33.5:56.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546元,比2017年增加了3930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祁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552亿元,增长15.0%,比2017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65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投资8.0715亿元,增长9.4%,全部为工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33.2185亿元,增长17.2%。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77.6%,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3%,民间投资增长1.5%。房地产开发投资70564万元,增长28.1%。商品房销售面积21.36万平方米,增长47.8%,商品房销售额81918万元,增长52.2%,商品房销售套数1629套,同比增加546套。全年3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13.6%。全年共谋划储备重点项目307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编报县域“六大板块”重大项目40个,其中25个亿元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

财税收支

2018年,祁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206亿元,增长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07亿元,下降6.6%;上划中央收入1.9882亿元,增长30.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8462亿元,增长22.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339亿元,增支6033万元,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下降0.1%,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增长7.0%,城乡社区事务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7.2%,节能环保增长16.0%,文化体育和传媒下降19.9%。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4.8158亿元,增支6027万元,增长4.2%,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1%。

人民生活

2018年,祁门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7元,增长9.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02元,增长9.2%,比2017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2元,增长9.7%,比2017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8年,祁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0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增长8.1%,林业产值下降3.5%,牧业产值增长2.4%,渔业产值下降5.4%。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328亩,年末共流转土地9.42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土地面积37%,其中:耕地6.2万亩,园地3.2万亩。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6家(联合社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12家;家庭农场145家,其中,省示范农场9家,市级示范农场3家;专业大户330家。

种植业

2018年,祁门县实现茶叶总产量6263吨,比2017年增长8.8%;粮食总产量26791吨,比2017年下降10.6%;油料总产2939吨,比2017年下降3%;水果产量1619吨,比2017年增长71.7%。

林业

2018年,祁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8.64%。全年完成林业行业总产值79.26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6.69亿元,占全部林业产值的34%,增长31.2%;第二产业产值31.73亿元,占全部林业产值的40%,增长10.8%;第三产业产值20.84亿元,占全部林业产值的32%。全年共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2343.4亩。新建“三线三边”建设点5个,创建森林城镇1个(凫峰镇省级森林城镇),创建省级森林村庄3个(祁山镇的星光村,历口镇的正冲村,安凌镇的琅丰村),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退化林修复3万亩、森林抚育11.92万亩。年末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新增林业示范亮点5个,扶持发展林业复合型经营主体10个;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

畜牧业

2018年,祁门县生猪存栏15700头,比2017年增长9.3%;出栏35085头,比2017年增长3.2%。

渔业

2018年,祁门县水产品产量684吨,比2017年下降8.5%。

工业

2018年,祁门县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7.8553亿元,增长8.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1%,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26.1%,比2017年下降2.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9.4%;工业用电量7837万千瓦时,增长13.1%。全县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154万元,增长9.8%,入库税收9615万元、增长11.4%,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3家。实施技改项目16个,技改投入下降2.2%。祁门经济开发区“去筹转正”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新建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新进落户企业8家。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1.2203亿元,增长8.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4.9%。

建筑业

2018年,祁门县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01亿元,增长11.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6615亿元,增长33.6%,实现利润总额724.4万元,下降31.0%。资质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77万平方米,比2017年增加10.4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66万平方米,比2017年增加9.17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18年,祁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86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837亿元,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032亿元,增长11.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648亿元,增长13.9%。从结构看:批发业完成9234万元,零售业完成21.6449亿元,住宿业完成5083万元,餐饮业完成6.1103亿元,分别增长10.6%、11.0%、10.1%和11.0%。新增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56个(其中贫困村新建31个网点),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61人。全县网销额超1000万元农村电商经营主体2个。

对外经济

2018年,祁门县对外贸易经营企业13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37万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额4336万美元,增长11.3%。外商直接投资1317万美元,同比增长10.7%。

招商引资

2018年,祁门县新签内资项目53个,协议投资额48.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07亿元,比2017年增长15.0%,新签项目开工率79.2%;新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3个。祁红古城及世界红茶文化公园、祁红大峡谷一期项目、祁红小镇科技园、胡公馆及祁大龙袍生产等一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旅游业

2018年,祁门县旅游接待总量达到298.9万人,同比增长12.8%,其中入境游客达到0.79万人,同比增长9.7%;旅游总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创汇118.1万美元,同比增长12.5。南山客栈被评为“全省二十个不得不去的客栈”、“黄山市50佳民宿”。冯家顶民宿以当地农家“土墙房”特色为基础,打造具有地方风情年代感的民俗民宿聚集区。举办2018祁门全域旅游宣传片发布会暨祁门风景道自驾游活动,印制《茶红天下·门迎四方》,发布祁门旅游手绘地图,将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接入“祁门微旅游”公众号。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祁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9.367亿元,比年初增加9.2804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18.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45亿元,比年初增加6.7179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6.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1.3177亿元,比年初增加5.8934亿元,增长7.9%。

2018年,祁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0887亿元,比2017年增长4.1%。年末公路总里程1502千米,其中,省道224千米,高速公路68千米。公路密度67.8千米/百平方千米。昌景黄高铁、德上高速测量、调查及征地勘界有序开展。G237交警大队至灯塔段路面改造提升工程、G237路段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全面完工。

皖赣铁路和省道慈张线、大青线横贯祁门县全境,直通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厦门、广东等大中城市,距 黄山机场仅60千米。

2018年,祁门县拥有一级客运站1个。

2018年,祁门县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国家星创天地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引导企业与各类高校院所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份,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4件,5家企业获省市研发设备购置项目补助,3家企业获批承担实施黄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培育本土高级职称科技人才2名;获批创建省二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年末全县有效高企数为11家,占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91.67%;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家42件,比2017年增加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5件,比2017年增长0.245件。2家公司入选国家科技部第三批“星创天地”名单。1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4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截至2018年末,祁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0所,教职工1805人,其中专任教师1484人,在校学生19667人,毕业生数5135人,招生5933人。全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20262万元,比2017年增长1.8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11.1%。“两免一补”配套资金安排3053.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使用教科书。全县高考考生914人,录取762人,录取率83.4%,其中:一本录取137人,二本录取235人,艺术类本科录取28人,体育类本科录取15人,分类招生本科录取0人,专科录取347人。中考考生1205人,录取978人,录取率为81.2%。

截至2018年末,祁门县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电子阅览室)18个,农家书屋160个。广播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村级广播电视通播率为100%。全县县级以上文保单位55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2处,市级22处,县级19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传统村落25个。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7项、市级6项、县级5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5名,省级9名,市级50名。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18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本堂、敦化堂、聚福堂、和顺堂、顺本堂5个古戏台修缮工程,陈氏宗祠、敬敷堂、聚庆堂、永安堂、中和堂、叙伦堂、胡氏宗祠、“敦本堂”等世行贷款项目,芦溪“一本堂”灾后修复主体工程、查湾“报本祠”抢救性维修工程、安凌曾氏宗祠修缮工程全面完工。文堂村、桃源村、磻村、环砂村、奇口村5个古村落,文堂村奎光牌坊等28幢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稳步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完成投资285.2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完成投资184万元,共送戏进村140场,送电影到村1332场。更新农家书屋图书6660册。

截至2018年末,祁门县共有公共体育馆1个,公共体育场1个,在建全民健身中心1个。新增12个全民体育健身工程、8个健身气功晨练点、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各类性质的体育社团、俱乐部12家。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666人,其中国家级1人;一级21人;二级142人;三级503人。以“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为主,2个运动基地共同发展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全年开展大中型体育活动21场,参与人数达万人。举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暨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彩票网点16家,体彩销售量2117万元,同比增长100%。

2018年,祁门县共有10391人次(含参照住院补偿的门诊)贫困人口享受贫困综合医保住院补偿政策,8478人次贫困人口门诊享受“180”政策补偿。全县家庭医生完成签约4.88万人,签约覆盖面30.4%,其中有偿签约1.75万人,有偿签约率10.9%,重点人群签约2.85万人,覆盖面为68.3%,贫困人口履约率达到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4.1万人,参合率100.4%,新农合资金实际筹集9659万元。全年新农合基金补偿27.5万人次,基金补偿支出9263万元,占当年新农合基金使用进度为98.1%,累计基金使用进度为66.4%。其中:住院补偿4824人次,基金补偿支出6264万元;门诊统筹补偿252173人次,基金补偿支出567万元;慢特病补偿19851人次,基金补偿支出1088.9万元;意外伤害补偿2288人次,基金补偿支出683万元;住院分娩补偿1170人,基金补偿近91.9万元;大病再保险补偿2387人次,基金补偿支出490.6万元;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2760人、269.6万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268人、135.2万元;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年共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110件,受理医疗机构许可校验133户,办理护士首次注册11件、变更注册27件、延续注册252件,医师首次注册26件、变更注册14件。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总政策符合率95.79%,出生婴儿性别比102.33,综合避孕率88.7%。

2018年,祁门县城镇新增就业2809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3%。开发公益性岗位250个,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136个,技能培训446人,创业培训145人,考录公务员53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0人。

2018年,祁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4253人、17653人、7837人、10698人、9107人,累计征收五项社会保险费1.629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4170人(征收费1829.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4228人。按时足额为802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2.1568亿元,老农保7588人次发放待遇37.7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14126人次,271.3万元;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发放849人次,21.7万元。共发放老字号生活补助33435人次,549.5万元。支付医疗、工伤待遇5830万元。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持卡人数为14.5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为90.38%;社会保障卡缴费和领取待遇应用目录平均开通率为85%。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8起,结案103起,涉及人数216人,结案率达80%。案外调解54起,调解率为100%,涉及劳动者167人。共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案件57件,结案55件,涉及农民工804名,清欠农民工工资675.7万元,年度全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位于A级。

2018年,祁门县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807人(其中城镇低保1967人,农村低保4840人),发放低保金2617.8万元;享受五保待遇人员919人,发放五保供养及运行维护资金565.6万元;救助生活无着人员191人,支出救助资金65.3万元;临时救助279户次,临时救助资金53.2万元;孤儿保障对象36人,孤儿供养保障金43.1万元;发放高龄(80岁以上)津贴260万元;发放6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居家养老补贴28.7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370.5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恤定补款938.8万元,享受优待优抚对象291人,优待款253.5万元,接收退役士兵及复员转业士官76人,发放退役金157.7万元。

2018年,祁门县持续开展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季攻势,立行立改各类问题6946个。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统筹推进“十大工程”,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44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00个,994户2475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2018年,祁门县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0千米,建成城区污水管网4千米,完成城区自来水价格阶梯式提价;完成50套棚户区、4个老旧小区、7个“三小”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7.22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8%。完成579户农村危房改造、2830户(市下达任务2500户)改厕目标,全面实施2个乡镇集镇风貌整治工作,完成建制镇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全年共实施33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4.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8645万元。投入“十件惠民实事”资金2800万元。

2018年,祁门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城区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达100%,倒湖断面出境水水质达Ⅱ类标准,凫峰断面水质达Ⅰ类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1天,PM10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确定纳入普查工业源32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7个,入河排污口3个,生活源锅炉1台,移动源(加油站)16家。实施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1个,重点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农村污水治理,争取资金731.5万元;申报实施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1个,争取资金25万元;实现农村环境整治,争取中央节能减排资金81万元;申报大气污染防治项目2个,争取资金140万元。

2018年,祁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56起,死亡15人,伤57人,直接经济损失83.3万元,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与2017年同期比较,事故起数减少6起,下降9.83%;死亡人数增加4人,上升27.27%;受伤人数增长7人,上升14.0%。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工矿商贸领域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共排查安全隐患910处,整改878处,整改率96.48%。

牯牛降 距市中心屯溪126千米,距县城约55千米,总面积达6700多公顷,主峰海拔1728米。这里不仅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绿色自然博物馆”之称,自然景观古朴原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成为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又被国土资源部录入国家地质公园名录。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绿色自然博物馆”、“华东地区物种基因库”的称号。
坑口 位于祁于西闪里镇,距县城约45千米。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村中的“会源堂古戏台”和 “敦典堂古戏台”为第六批国保单位。“会源堂古戏台”座落于县西闪里镇坑口村。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后由陈枝山兄弟重建,享堂为民国11年(1922年)重建。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平方米。古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44平方米,两厢看台及天井206.56平方米。 “敦典堂古戏台”地处坑口的潘村陈氏宗祠的“敦典堂”内。敦典堂古戏台坐南朝北,由门楼、戏台、廊庑和祠堂内享堂、寝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戏台、天井及廊庑面积170平方米。
七彩玉谷 地处祁门县箬坑乡的仙寓山,距县城约70千米.七彩玉谷位于仙寓山腰,全长4000余米,在彩色玉谷中,两旁石头色彩以棕红、纯白为主色调,间以青、蓝、黑、灰等多种颜色。这条河谷美就美在河床上,河床上铺满天然形成各种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玉石。川流不息的泉水从玉石中流过,一路有众多水潭,透过潭水可见到水底晃动的彩色石纹。据专家考证,七彩玉谷大约形成于三亿四千万年以前,是由地震冲击、地壳运动、岩浆喷射、风雨侵蚀等因素形成。
冯家顶 地处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73千米,冯家顶一脚跨三县,与牯牛降一山之隔。冯家顶与仙寓山同属一脉,森林植被为原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灌丛、山地草甸和黄山松纯林构成。
伦坑 地处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68千米,伦坑古名为“南源”亦称“南溪”,系千年古村,为汪姓聚居地。距箬坑乡政府约15华里,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南溪河绕村而过,河两岸堤坝上古木参天。村庄布局规范,房屋相连弄横巷直,粉墙黛瓦,门罩砖雕精巧细腻,尽显徽派建筑神韵。村内现存古建筑有明万历年间重修的汪氏宗祠“敬敷堂”和“敬敷月池”,有“南源石桥”老茶号以及部分古民居。还有保护完好的青龙塍千年古树群,有明清时期留下的古碑刻和青石古道。
降上 在祁门县箬坑乡境内,距县城约80千米,座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南坡,海拔600—650米,降上有棋盘石、白云庵遗址、上马石、下马石以及当年红军藏粮洞等景点。降上村民组有农户16户,全村依山而居,梯田层层,民风古朴,摄影景点为梯田、油菜花,依山而建古民居及层层起伏的山峦。旅游的最佳时间为春夏以及深秋。
芦溪 芦溪村有正衍堂、聚庆堂2座祠堂,聚庆堂系村中郑氏宗祠,建于清代年间,占地面积707平方米,徽派砖木三进五开间,大门前青石抱鼓石一对,门额原有“柱国名家”匾额,祠堂主体架构风貌较好,雕刻工艺精湛,整体保存较好。芦溪傩舞历史悠久,又叫“平安舞”或“地戏”,演出多在正月或大喜之日,演出地点以祠堂为主,也在户外场地或人家厅堂。先行请神仪式,然后表演傩舞,沿村行傩,整个演出锣鼓铿锵,节奏鲜明,加之炮竹烘托,气氛非常热闹,为全村盛会。芦溪傩舞特点鲜明,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以芦溪傩舞为代表的祁门傩舞2008年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潭 松潭村属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乡,为皖赣两省交境、休(休宁县)祁(祁门县)两县交界处距县城30千米。海拔近1000米,村南有本乡最高峰栗树尖,海拔912米。全村戴姓居多。松潭,古称拜堂石,因村东南山中有奇石天成, 自上而下,三阶次第错落,传戴氏祖先曾在此以石为媒,拜堂成亲,是有此名。松潭村前的水口防风林,是祁门现存面积最大的古水口树林,面积达140多亩。整个风水林浓荫密闭,古木参天。松潭有十景,即“拜堂奇石、清雅砚潭、西岭日落、东山月阑、古木通幽、笔松擎天、田园叠翠、山茶向晚、秋枫流金、冬桦银衫”。

汪机: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

徐春甫:明代医学家。(1520—1596年),字汝元(或作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

郑之珍:(1518—1595年),字汝席,号 高石,西乡清幽(今渚口乡 清溪村)人,明代戏曲家。

方岳:(1199—1262年),字巨山,号秋崖,居城北何家坞。南宋文学家、诗人。

胡元龙:(1836—1924年),字仰儒,祁门南乡 贵溪人。

马曰琯:(1687—1755年),字秋玉,一字嶰谷。 马曰璐,曰琯弟,字佩兮,一字半槎。

2019年3月,祁门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