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
叶集区 叶集 叶集区历史沿革 叶集区行政区划 叶集区地理环境 叶集区自然资源 叶集区人口民族 叶集区经济概况 叶集区社会事业 叶集区交通 叶集区风景名胜 叶集区名优特产 叶集区著名人物
叶集区隶属安徽省六安市,中心位置东经115°93′15″、北纬31°86′92″,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南依 大别山、与 金寨县相连;北与 江淮平原、与 霍邱县相邻;东连 六安市、 合肥市;西与 河南省 信阳市接壤,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六安市叶集区于2015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平岗街道、史河街道共6个乡镇街,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叶集区有 312国道、 宁西铁路、 沪陕高速穿境而过,合武高速、 沪汉蓉高速铁路与之紧邻,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叶集区自建制以来,就是商家云集之地,商品集散之都,鼎盛时期,湖北、江西、河南、山陕(山西、陕西)、河北、安徽...
详情叶集区隶属安徽省六安市,中心位置东经115°93′15″、北纬31°86′92″,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南依 大别山、与 金寨县相连;北与 江淮平原、与 霍邱县相邻;东连 六安市、 合肥市;西与 河南省 信阳市接壤,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六安市叶集区于2015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平岗街道、史河街道共6个乡镇街,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
叶集区有 312国道、 宁西铁路、 沪陕高速穿境而过,合武高速、 沪汉蓉高速铁路与之紧邻,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
叶集区自建制以来,就是商家云集之地,商品集散之都,鼎盛时期,湖北、江西、河南、山陕(山西、陕西)、河北、安徽六省在此设立商务会馆;曾诞生过与鲁迅先生一起创办“未名社”的 李霁野、 韦素园、韦从芜、 台静农等“未名四杰”;一代将军、开国重臣— 陶勇等。
叶集为古蓼国地,春秋时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灭蓼,置楚蓼邑。后增置鸡父邑,叶集附近为鸡父邑治。
隋以降,叶集属霍邱县。
明弘治至万历年间,始有叶姓商贾定居形成集镇,初名叶家店。
清乾隆二年,叶家店已逐步兴盛,遂取代开顺街(今金寨县城)为巡检司治,定名为叶家集。同时寿州镇标右哨辖下的开顺汛亦迁至叶集,改为叶集汛(营汛)。叶家集亦曾设税卡机构。
民国元年(1912年),霍邱县辖十一区,其中南四区区公所驻叶家集,辖11保,即叶家集、郑家畈、顾家畈、傅家河、开顺街、白塔畈、八里滩、大顾店、尧岭、戚家畈、张家店等保。保下闾、邻二级,后改为旗一级。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霍邱县十一区并为九区,其中六区区公所驻叶家集,辖5保,即太平寺、三元店、顾家畈、叶家集等5保。保下设旗,每旗10-15户。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区公所改为区署,区下设联保,划大保为小保,改旗为甲。六区辖6联保。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区并为三区,叶集镇联保划入二区(驻西皋店)。二区共辖21联保:长塘梢、岔路口、张家集、白莲塔、河口镇、扈胡集、陡岗集、众兴集、西皋店、洪集、吴阳集、乌龙庙、鲁家店、叶集镇、孙岗、大顾店、太平寺、三元店、姚李庙、柳树店、尧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联保为乡,二区增设永绥、马陈、牛角河3乡,计24乡。其后,二区区署先后由西皋迁至河口、乌龙,最后至叶集。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二区改称叶集区。原一区马子涧乡划归叶集区,原二区岔路口、张集、河口3乡镇划归直属区(无区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销叶集区,设立乡镇,其中包括叶集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霍邱县组织8个联防区,其中叶集联防区辖1镇8乡,即叶集镇和姚李庙、大顾店、永绥、三元店、太平寺、孙家岗、尧岭、柳树店等乡。
1949年2月,霍邱县解放,辖3县属镇和7县辖区。其中叶集为县属镇,三元为县辖区。是年9月,叶集镇降为区属镇,三元区改为叶集区。10月,叶集区辖9乡。
1950年3月,划小乡镇,叶集区辖1镇31乡。是年9月,9区划为13区,其中增设三元区。叶集区辖1镇13乡,即叶集镇和桥店、尧岭、竹园、太平桥、孙戚、叶南、齐王、柳树、孙岗、新桥、武昌、玉皇阁、长岗等乡。三元区辖15乡,即西皋、新华,糖坊、粉坊,双塘、王店、大桥、长塔寺、慈善、安全、大顾店、下骆山、四祖庙、三元、姚店等乡。
1952年11月至1955年3月,叶集区增设9乡,共辖1镇22乡,增设的9乡为花园、新街、东郢、下楼、荷栅、石河、万佛、熊店、转盘等乡。三元区增唐家畈、朱家畈2乡,共辖17乡。
1955年4月,叶集区撤销孙戚、花园、转盘、东郢4乡,增设老店、新楼2乡,共辖1镇20乡。三元区撤销朱家畈乡,增设林店乡,仍辖17乡。
1956年,乡镇合并,叶集区共辖1镇6乡,即叶集镇和石龙河、熊店、孙岗、新楼、桥店、武昌等乡。三元区共辖10乡,即三元、洪集、姚李、大顾店、下骆山、唐家畈、安全、西皋、王店、乌龙庙等乡。
1957年1月,叶集镇为县属镇。三元区并入叶集区,并调整为10乡,即撤销撤武昌、熊店、石龙河、孙岗、安全、王店、下骆山7乡,重建尧岭乡共10乡。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设立17个人民公社。其中红星公社为叶集地区,红卫公社为三元地区。
1959年11月,红星公社改为叶集公社,红卫公社改为三元公社。
1961年7月,公社划小。11月,霍邱县复设11个区,其中包括叶集区、三元区,叶集镇由县属改为区管理。叶集区辖:叶集(镇公社)、新楼、孙岗、柳树、长岗、平岗共6个公社。三元区辖三元、王店、林店、乌龙、西皋共5个公社。
1962年11月,三元区并入叶集区,叶集区辖11公社(含叶集镇)。
1964年4月,叶集区乌龙公社划归扈胡区。叶集镇降为区辖。
1966年1月,西皋公社划出改属长集区,原姚李区大顾桥、大桥公社划入。6月,叶集区平岗公社分划为平岗、尧岭2公社。8月,叶集镇改为县属。
1969年4月,林店、王店、三元公社并为三元公社;平岗、尧岭、柳树公社并为平岗公社;孙岗、长岗、新楼公社并为孙岗公社。
1972年1月,叶集区增设桥店公社。12月,叶集区复设王店、柳树公社。叶集区辖6个公社,即平岗、三元、孙岗、桥店、王店、柳树等6公社。
1983年,叶集区所辖平岗、三元、孙岗、桥店、王店、柳树等6公社改设为乡。
1984年8月,叶集区、叶集镇合并为叶集镇,为副县级镇,平岗、三元、孙岗、桥店、王店、柳树等6乡属叶集镇,并设立南街、北街2个办事处。
1992年,桥店乡并入孙岗乡,王店乡并入三元乡,柳树乡、平岗乡并入叶集镇,叶集镇撤销南街、北街办事处。叶集镇兼辖孙岗乡、三元乡。
1993年,叶集镇为六安地区计划单列镇,副县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4年,叶集镇设立平岗、柳树2办事处。
1995年,叶集镇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
1998年12月,叶集镇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正县级建制,范围扩至孙岗乡、三元乡。翌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辖平岗办事处、柳树办事处、孙岗乡、三元乡。
2000年10月,柳树办事处改设为镇区办事处。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辖镇区办事处、平岗办事处、孙岗乡、三元乡。
2002年8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叶集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辖镇区办事处、平岗办事处、孙岗乡、三元乡和叶集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6月,撤销三元乡,设立三元镇。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叶集区。
2015年12月,析 霍邱县叶集镇、三元镇、孙岗乡正式设立六安市叶集区。
2016年2月28日,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8月,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六安市叶集区与霍邱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函》及六安市政府《关于霍邱县姚李镇、洪集镇划归叶集区管辖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意将霍邱县姚李镇、洪集镇划归叶集区管辖。
2014年,叶集区辖2街道、1镇、1乡和叶集经济开发区。
2016年,六安市政府同意将霍邱县姚李镇、洪集镇划归叶集区管辖。
2016年12月,经省市批准,撤销叶集镇,设立史河、平岗两个街道 。
截止2016年,叶集区辖2街道、3镇、1乡和叶集经济开发区,分别为:史河街道 、平岗街道、 三元镇、 姚李镇、 洪集镇、 孙岗乡;共有71个行政村、5个社区。政府驻史河街道民强路。
叶集区中心位置东经115°93′15″、北纬31°86′92″,地处豫皖两省 金寨县、 霍邱县、 固始县交界部,南依大别山、与金寨县相连;北连 江淮平原、与 霍邱县相邻;东向连省市中心城市六安市、 合肥市;西向接 河南省信阳市,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幅员面积568平方千米。
叶集区地貌类型可分 丘陵、沉积台地、沙湾地三种。丘陵主要分布于东北部,面积131.32平方千米,海拔一般在38.5—110米之间,丘陵周围常常剥蚀堆积台地存在,两丘之间的冲地大部分为梯形水田;沉积台地主要分布于北部,面积约为102.54平方千米,台地土层深厚,由洪水冲积形成,地表由于受流水的冲刷影响,成高差为10—40米的岗地;沙湾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总面积27.855平方千米,土壤系史河上游冲泻下来的泥沙和东部丘陵地带崩泻而来泥土长期淤积而成,肥沃松软,被称为“夜潮土”。
叶集区属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暖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15.43℃,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1170毫米。
叶集区境内河流属 淮河水系,主要有 史河、马道河、石龙河、油坊河、 沣河等自然河流,有人工开挖的沿岗河,史河总干渠、沣西干渠、沣东干渠穿境而过。
据2016年1月官网信息显示 ,全区林木覆盖率27%,城区森林覆盖率43%,基本消除荒山荒坡。
据2016年1月官网信息显示,叶集区有 梅山水库、 响洪甸水库2座水库,共蓄水50亿立方米,确保了叶集区群众的淡水供用。
叶集区境内 汉族为主体民族。
户籍人口
2010年,全区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16253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5202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16人,比2000年增长6.92%,年平均增长0.67%。
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63434人,比2013年增加234人。2014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3‰,比2013年下降0.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3‰,比2013年提高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0‰,下降0.6个千分点;总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85。
201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6.8万人,比2014年增长2.8%;常住人口13.6万人,比2014年增长1.5%;城镇化率37.8%。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5‰,比2014年下降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比2014年下降0.5个千分点。
201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4万人,比上年增长1.8%;常住人口23.2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72‰,比上年增长0.2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5‰,比上年增长0.45个千分点。
常住人口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3423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4715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2912人,比2000年下降8.77%,年平均下降0.91%。
性别构成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9582人,占51.83%;女性人口为64657人,占48.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88下降为107.62。
年龄构成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536人,占19.02%;15-64岁人口为95673人,占71.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030人,占9.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04个百分点。
201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93730.4万元,比2013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158.0万元,比2013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29870.2万元,比2013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96702.2万元,增比2013年长5.3%。三次产业结构为17.0:58.4:24.6。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78.9%和13.4%,分别拉动GDP增长0.8、7.8和1.3个百分点。按年末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4091元,比2013年增加2193元。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12%。第一产业比重为17.1%,比2014年上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57.1%,比2014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25.8%,比2014年提升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2.5%,比2014年下降1.2个百分点,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029元。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16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8.85亿元,增长9.9%。第一产业比重为19.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45.3%,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34.8%,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6%,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45元。
2016年,全区财政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地方级收入完成2.57亿元,增长14.1%。财政支出8.5亿元,增长22.7%。
叶集区境内以水稻、油菜、蔬菜、山羊、 白鹅、麻黄鸡、 鲢鱼等为主。
201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亿元,增长3.3%。粮食播种面积28987公顷,油料播种面积3623公顷。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8.4万吨,比上年下降9.0%;油料产量7285吨,下降2.6%。
2016年,全区生猪出栏22.0万头,比上年下降1.1%;家禽出栏312万只,增长0.5%;肉类总产达24722吨,下降9.3%;蛋类总产量2279吨2279吨,增长5.1%;水产品产量1981吨,增长7.3%。
叶集工业 (4张)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9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4.2%。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07亿元,同比下降72.2%;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4.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35亿元,同比增长1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15.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增长0.7%。按行业大类分,19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实现了增长。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5亿元,增长24.2%;纺织、服务服饰业实现产值2.6亿元,增长27.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实现产值86.4亿元,增长18.3%;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6.2亿元,增长51.3%。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6亿元,比上年下降65.9%。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6亿元,比上年下降3.6%,实现利税4.57亿元,增长4.7%,其中实现利润3.62亿元,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84.9%,比上年下降17.7个百分点。
2016年末,全区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1亿元,比上年增长55.3%;施工面积39.2万平方米,增长16.7%,竣工面积38.0万平方米,增长16.4%。
叶集商贸 (3张)
201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29亿元,增长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0亿元,增长11.1%。从消费形态看,餐费收入实现零售额2.61亿元,同比增长18.2%;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12.28万元,增长8.2%。
2016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931.5万美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出口额2565.7万美元,同比增长8.9%。
2016年,全区新引进合同项目数7个,到位境内资金20.5亿元,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47280万元,同比回落31.5%。全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46万美元,同比增长314.5%;新批外资项目1个,新批合同外资1816万美元。
201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4亿元,较上年增长36.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3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较上年增长23.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0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较上年增长34.9%;金融存贷比58.2%。
2016年,全区各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574.7万元,比上年增长31.0%;保险理赔1621.8万元,增长45.1%。
2016年实现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6亿元,增长2.6%。房地产销售面积22.0万平方米,比上年153.8%;商品房屋销售额6.9亿元,增长142.0%。
2016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04所,在校学生44134人。其中:中职教育2所,在校学生3409人;普通教育102所,在校学生40725人。在普通教育中:小学52所,在校学生20322人;普通中学13所,在校学生11832人;幼儿园36所,在校学生853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7人。全年招生13519人,毕业10749人。全区共有1487名考生参加高考,本科达线605人,本科达线率40.7%。
2016年,全区申请专利93件,授权专利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件。2016年底全区共有高新企业2家,市级农业科技园1家,专家大院1家。
2014年,叶集区在省以上重大比赛中,叶集区运动健儿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其中获得亚运会铜牌一枚,国家级比赛金牌2枚、银牌一枚、铜牌一枚,省级比赛获得金牌6枚。
2016年末,叶集区有县(区)级综合档案室1个,室藏档案资料37671卷(件、册),室藏建筑面积100平方米。2016年全区文化社会团体14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广播电视台1个,有线、无线数字电视用户4.2万户。全年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
2016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单位95个,卫生技术人员65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2名,注册护士277名,床位890张。全年诊疗64.62万人次。
叶集区内的广场 (6张) 2016年,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6001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789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139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4.0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621人;工伤保险参保9914人、生育保险参保517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9.77万人。
2016年,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1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7元,同比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3元,同比增长8.4%。
叶集区交通 (3张) 叶集区境内有 312国道、 105国道、 沪陕高速、合武高速、宁西铁路、 沪汉蓉铁路等快速通道形成了“米”字形交汇,距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宁西铁路在叶集设市级站。
2016年末,全区道路通车里程1029.6公里,其中:国道28.2公里、省道44.5公里、县道77.3公里、乡道133.7公里、村道745.8公里。全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86万人,客运周转量10091.7万人公里。全社会公路货运量590万吨,货运周转量2307.8万吨公里。
据2016年1月官网信息显示,全长4.3千米的沪陕高速连接线一期工程竣工通车,金叶连接线一期可望年前通车,全长23.28千米的S417一级公路改建完成规划设计,全长12.5千米的S366合六叶南通道叶集段开始做前期工作。叶集区东距上海500千米、距合肥骆岗机场130千米,西距武汉300千米。
叶集江西会馆 (2张) 江西会馆旧址位于六安市叶集区北街。叶集是皖豫边界重要的商贸中心,有600多年历史。自明清以来,商业贸易尤为繁荣,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六省在此建有会馆,现存的明代晚期建造的江西会馆就是其中之一。
江西会馆位于叶集百货公司仓库院内,原建筑有前进戏楼,中有大殿一栋,后殿两旁各有厢房1幢。现存后殿1栋,面阔3间,进深3间,五架梁,抬梁式建筑,硬山、青砖、灰瓦、木结构建筑。正殿为明万历年间建造,清代重修;厢房为清代中后期仿明代建造。占地75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叶集江西会馆是皖西地区建造时间早、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建筑。2004年10月28日被确定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集老街 (2张) 叶集区在春秋时称鸡父邑,至明永乐年间开始立埠兴商,当时,叶集镇上有会馆、庙宇多达20多处,商贸街一条长为五里,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叶集老街。
叶集老街,分 南街和 北街两条街,宽约10米,两边建筑多为灰砖青瓦木结构,门多为铺板木门、沿街房屋为阁楼式样,下层经营,上层堆货。后面建成厢房和客厅,老商铺门牌字号还依稀可见。建筑上多见一些青砖雕刻。当年由鲁迅先生创办的未名社,共有6名成员,其中叶集籍的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均出生于这条老街。
叶集区有叶集窖酒、叶集醇香麻油、叶集手工挂面、叶集羊肉、柳编工艺等特产。
王春(1911- ) 孙岗乡朱新楼村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长征。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任中南军区荣军休养院院长。
桂绍忠(1915- )镇区街道观山村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陶勇(1911-1967)原名张道庸。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台静农(1903- )原名台传严,字伯简,教授、作家、书法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红灯》、《新坟》、《蚯蚓们》等。1973年,于台湾大学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