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

上犹县 江西省上犹县 Shangyou County 上犹 上犹县历史沿革 上犹县行政区划 上犹县地理环境 上犹县自然资源 上犹县人口民族 上犹县经济 上犹县社会事业 上犹县交通 上犹县地方文化 上犹县旅游景点 上犹县城市荣誉 上犹县著名人物


上犹县隶属于江西省 赣州市,位于 赣江上游,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市西部;东邻 南康区,南连 崇义县,西接湖南省 桂东县,北毗 遂川县,介于东经114°-114°40′,北纬25°42′-26°01′之间。 上犹县版图总面积1543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末,下辖6个镇、8个乡,户籍总人口32.22万人。2015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84亿元,比2014年增长10.0%。上犹县地形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西和西南多高山,东南为丘陵、河谷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上犹于 南唐始建县,因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孕育了“九狮拜象”、“客家门匾”、“ 客家山歌”等客家文萃,有西晋摩崖石刻、宋代东山寺、明代文兴塔、登龙塔等古文化遗址,是赣南乡贤 阳孝本的故里 。上犹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曾获“中国低碳...

详情

上犹县地名网_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资料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介绍

上犹县隶属于江西省 赣州市,位于 赣江上游,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市西部;东邻 南康区,南连 崇义县,西接湖南省 桂东县,北毗 遂川县,介于东经114°-114°40′,北纬25°42′-26°01′之间。 上犹县版图总面积1543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末,下辖6个镇、8个乡,户籍总人口32.22万人。2015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84亿元,比2014年增长10.0%。上犹县地形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西和西南多高山,东南为丘陵、河谷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上犹于 南唐始建县,因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孕育了“九狮拜象”、“客家门匾”、“ 客家山歌”等客家文萃,有西晋摩崖石刻、宋代东山寺、明代文兴塔、登龙塔等古文化遗址,是赣南乡贤 阳孝本的故里 。上犹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曾获“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 、“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等荣誉称号。2017年9月,荣获 “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2019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上犹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春秋属吴、越。

战国时期属楚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创郡县制,上犹县地域为南野县地,属九江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高祖六年,分淮南地置豫章郡。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上犹属庐陵郡南野县。

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分南野县置南安县,上犹为南部都尉南安县域。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南安县为南康县。太康三年废南部都尉立南康郡,上犹属南康郡南康县地。

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上犹属南康国南康县地。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南康国为南康郡,永明八年(公元490年)又改南康郡为南康国。梁武帝元年(公元502年)再改南康国为南康郡。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改南康县为赣县,上犹属南康郡赣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南康郡置洪州总管府虔州,上犹仍属赣县。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复置南康郡,赣县复称南康县,上犹属南康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道,上犹为江南道虔州南康县地。昭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邑人卢光稠知虔州,议建上犹场。

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析南康县西南地置上犹场。因境内有大山,状似犹蹲,高耸于场治北面,古称大犹(猷)山(即今油石嶂),山下有犹水(即今油石河)。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上犹。南康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改场置县,沿用场名。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上犹县属江西南路虔州。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于大余置南安军,上犹县属之。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2年),改上犹县为南安县。《南安府志》载:“己已匹袍洞陈癸反,西路通判孙,咎犹字有反义,至壬申改上犹县为南安县”。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辖大余、南康、南安。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南安县为永清县。次年,复名上犹县,属南安路总管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上犹属南安府,隶江西中书行省。

清承明制,上犹仍居南安府,隶江西布政使司。

民国元年(1912年)冬废府,上犹县直隶江西省政府。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分四道,分领81个县,上犹属赣南道。十五年(1926年)废道,省直辖各县。二十年(1931年),隶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划分为13个行政属赣南专区。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缩为8个行政区,上犹属第四行政区。

1949年8月16日上犹解放,成立上犹县人民政府,隶属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

1951年,属赣州专署。

1954年,属赣南行政公署。

1964年,属赣州地区。

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上犹县属之。

截至2014年末,上犹县下辖 东山镇、 陡水镇、 社溪镇、 营前镇、 黄埠镇、 寺下镇6个镇, 梅水乡、 油石乡、 安和乡、 双溪乡、 水岩乡、 平富乡、 五指峰乡、 紫阳乡8个乡,县政府驻东山镇犹江大道16号。

上犹县位于 赣江上游, 江西省西南边陲, 赣州市西部;东邻 南康区,南连 崇义县,西接湖南省 桂东县,北毗 遂川县;全县版图总面积1543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4°-114°40′,北纬25°42′-26°01′之间。 上犹县

上犹县地处 罗霄山脉中段的丘陵山区,县内地貌,东北、西北、西南为山地,东南部为丘陵、河谷盆地。山地: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的,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五指峰、平富、双溪、寺下、紫阳等乡;低山海拔200-500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陡水镇、东山镇的边缘。西边和北边沿县界线,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峰14座,与湖南、崇义交界的齐云山第三峰(鼎锅寨)海拔1920米,为全县最高点。岩石多为花岗岩、高质岩。丘陵:高丘陵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100-200米;中丘陵200-3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低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50米。主要分布在黄埠、东山、梅水、油石、社溪、安和等乡镇,地势低平缓和,中间贯穿河流。山间盆地:丘陵或山地间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多为陕长带状,地势低平。以营前、水岩、社溪、油石、东山、黄埠盆地为最大,其境内均有河流贯穿,坡缓谷宽,为第四纪新沉积物堆积而成。

上犹县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8℃。

上犹县地表水年每平均径流量35.2亿立方米,丰年径流量达43.2亿立方米,特枯年份径流总量也有16.5亿立方米,每亩耕地可分摊年径流量8620立方米。地下水主要为松散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地下热水。截至2013年2月,地下热水已发现较大的有3处:一处是平富乡下寨村暖塘的温泉,在海拔420米的山岭下面,温泉处海拔300米,水温39.5℃,流量2.81升/秒。另一处是五指峰乡热水村的温泉,在海拔500米的山岭下,温泉处海拔415米,水温44℃,流量1.627升/秒。

上犹县境内可供开发的植物资源主要有: 毛竹、 杉、 松、 苦槠、 红楠等用材植物; 深山含笑、 木莲、 春兰等芳香植物; 山苍子、 山胡椒、 大叶樟、 小叶樟、 肉桂等樟科植物; 桅子、 枳壳、 七叶一支花、 厚朴、 八角莲、 玉竹等药材和观赏植物及油茶等经济植物。

上犹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 钨、 铅、 锌、 铜、 钼、 银、 镉、 铋、 锡、 铁、 金、 稀土、 瓷土、 莹石、 石灰石、 水晶石、 钾长石、 煤等。

2015年末,上犹县户籍总人口32.2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80万人,城镇人口5.42万人;男16.80万人,女15.42万人,人口性别比109.1:100(以女为100)。年末常住人口26.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09万人,城镇化率38.42%。全县计划生育率为68.81%,节育率为84.92%。上犹境内主要民族为 汉族,少数民族有 畲族、 回族、 苗族等。

2015年,上犹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0.84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0.82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为19.9:39.2:40.9,其中一产和二产分别降低0.7和1.4个百分点,三产提高2.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9387元,增长9.6%。非公有制增加值30.22亿元,增长10.1%,占GDP的比重为59.4%。

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50.84亿元,增长10.0%;财政总收入8.03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7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亿元,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6186万美元,增长12.6%;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9.6%。

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65.5亿元,增长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43亿元,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实现财政总收入9.52亿元,增长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亿元,同口径增长3.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7502.6万美元,增长10%;完成出口总额1.21亿美元,增长65.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9%和12.7%。8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半数指标增速排位进入全市前十。

2015年,上犹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4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5.55亿元,增长7.7%;林业产值2.43亿元,增长9.3%;牧业产值4.05亿元,下降1.8%;渔业产值3.12亿元,增长3.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5.84万亩,比上年下降1.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70万亩,下降0.3%。经济 农业生产 (3张) 作物播种面积12.14万亩,下降4.3%。粮食总产量9.31万吨,下降0.4%。年末生猪存栏8.41万头,下降2.4%。全年肉类总产量1.68万吨,下降0.9%,其中,猪肉产量1.28万吨,下降2.0%。年末水产养殖面积4.77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1.65万吨,增长2.7%。 年末茶业面积10.06万亩,比上年增长8.6%;茶叶产量1889吨,增长12.4%。年末油茶面积31.75万亩;油茶籽产量8936吨,增长4.1%。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万亩,比上年下降1.3%;农业化肥施用量1.84万吨,下降1.2%;农村用电量4887万度,增长34.1%;农业机械总动力11.27万千瓦,增长4.2%。

2015年,上犹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6.16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2%;主营业务收入66.21亿元,增长5.4%;利润总额4.27亿元,下降5.1%;税金总额2.73亿元,下降24.6%。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35.92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总产值16.02亿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总产值1.57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3.0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4.18亿元;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总产值3.4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0.29亿元。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实现总产值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重工业实现总产值52.33亿元,增长3.3%。 从主导产业看,全县规上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和数控机床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8.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4亿元,占规模企业比重的33.8%;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4亿元,增长15.3%,占规模企业比重的24.8%。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家,全年签订合同金额7.86亿元,增长3.1%。

2015年,上犹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9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160.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78亿元,增长209.2%。商品房施工面积85.11万平方米,增长25.7%,其中住宅47.53万平方米,增长18.0%;商品房销售面积16.77万平方米,下降9.6%,其中住宅12.70万平方米,增长3.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6.71亿元,下降29.1%,其中住宅5.44亿元,增长7.9%。

2015年,上犹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亿元,增长30.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4亿元,增长10.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73亿元,增长12.1%;餐饮收入2.59亿元,增长15.3%。

2015年,上犹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02万元,比上年增长7.7%。 陡水湖京明度假村 (2张)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36万元,增长27.1%。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6亿元,增长40.0%。

2015年末,上犹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3.66亿元,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59.60亿元,增长26.1%。其中短期贷款23.18亿元,增长8.1%;中长期贷款35.41亿元,增长37.1%。全县存贷比为70.9%,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2015年末,上犹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博物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1个。演出211场,图书馆藏书21万册。全县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电视差转台2座,调频广播发射台3个。年末全县数字电视用户2.23万户,增长40.3%。全年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8次,培训了50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承办了第六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参加江西省百县运动会,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36名;参加赣州市第四届运动会青少部比赛,获得9枚金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11个,总投资382.5万元,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34万平方米。

2015年末,上犹县拥有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9所,幼儿园68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998人,比2014年下降5.7%。全县高中在校学生5664人,下降4.6%;初中11124人,增长3.6%;小学30472人,增长3.5%;幼儿园11669人,下降9.4%。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7.6%。当年录取高校人数1788人,增长15.5%。

2015年末,上犹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1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019张,比上年增长17.4%。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82人,增长5.6%;其中医生373人,增长7.5%。

2015年末,上犹县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35万人,全年领取养老金3.56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6.38万人,占全县乡村人口的98.4%。年末全县拥有社会敬老院9所,床位726张,收养人员583人。全县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0万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9万人。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上犹县属于原中央苏区片区、湘赣片区。

上犹县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公路干线有 厦蓉高速公路和省道S324线。其中厦蓉高速在上犹段有上犹东、西2个出入口,20分钟内可达赣州中心城区。 2015年末,上犹县公路通车里程2173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194公里,县内高速公路22.75公里。

上犹县始于南唐保泰十年(公元952年)。“上犹”之名由来,传说有二。
  一说上古时候,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帝,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禅让给大禹。而大禹后来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建立了夏朝,历史上称为夏启。夏朝铸造九鼎,象征九州。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夏禹帝为打开九州南蛮内路通道,命占卜高人相地,择赣江源上水向阳处营建城邑。城邑建成后,占卜高人曰:城邑西北处缺一镇水山,日后城邑难保平安。夏禹帝于是降旨氏巫从昆仑山移山镇水。氏巫午夜设台作法。三更时分,当镇水山移至犹江上游时,因法力不敌落入水中,使河水改向南流。夏禹帝闻知大怒灭其九族。从此夏王朝内战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逐渐走向灭亡。由于此镇水山形似一种猿类动物犹,古人把“犹”兽比作镇妖护法的天兽,故叫大犹山,把改道南流的河水称犹水。唐朝年间,虔州刺史卢光稠始建上犹场,故请风水先生相地,因择犹水口之上建场设城,所以取名为上犹。
  二说孙悟空为使火焰山的火熄灭,请龙王降雨,火没熄灭。孙悟空又变身为牛魔王向铁扇公主骗来芭蕉扇。但牛魔王技高一筹,又变成猪八戒把芭蕉扇子给骗回来。观音出哪吒太子前来收服,经过一番争斗,牛魔王皈依佛门。但龙王降雨灭火,使得天下恶龙肆虐,洪水泛滥成灾。牛魔王见状让坐骑辟水金睛兽下凡降龙治水。辟水金睛兽大战恶龙,直到驯服最后的赣江二龙。此时的辟水金睛兽因降龙治水已筋疲力尽,便坐在赣江的源头西南上游闭目打盹,也就是这一坐,星移斗转,直到今世也未醒过来。从此,迁徙来这里的人,见到辟水金睛兽都叫它“犹山”,把旁边流淌的河叫“犹水”,以祈神兽保佑平安。后来人们在附近建场修邑,取名上犹。
  据记载,唐昭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上犹人卢光稠任虔州刺史,倡议建上犹场。后梁干化元年(公元911年),判官李照将南安县西北之地划出,设上犹场。因境内有座状似一种猿类动物“犹”蹲,古称大犹山(今油石嶂),高耸于场治北面,山下有犹水(今犹江),而场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之北,故名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上犹场置县,使用上犹场名。此后,几经历代王朝撤场建县,都沿用“上犹”作地名。

酒令猜拳

上犹客家人过年过节,办婚事,做生日,乔迁新居,迎神赛会等宴席上,亲朋在饮酒时,喜欢猜拳行令,相互吆喝。客家人的酒令由一至十排列:一帆风顺,二度梅开,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禄大顺,七星伴月,八仙过海,九九重阳,十全十美。另有酒令是:一品高升,双生贵子,三星高照,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顺心,七巧成图,八仙庆寿,九九长长,十分幸福。酒令每个数都以祥和吉利的话表示对主人的祝贺,猜拳时只准出右手,手指上二下三,如猜错或指头出错者,则罚佢饮酒。

哭嫁

上犹客家新娘在过门的前一天晚上,于娘家伤伤心心大哭一场,谓之“ 哭嫁”。父母焚香祭祖,禀告女儿即将出嫁的消息。女儿哭述亲爹亲娘、哥嫂弟兄以往的好处,对过门以后的陌生生涯感到惶悚和惊恐。客家哭嫁的歌词哀婉凄绝,自成体系,表达出旧时代女子婚姻不能自主的悲伤心情,听者也随之泪眼婆娑。客家哭嫁还喻示着女子的贞洁,因此哭得越是长久和动容,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好感。

门匾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最先起源于客家先民南迁后方便“同宗认祖”。其内容或展示客家人迁徙发展的历史,或叙述先辈的嘉德懿行,或表达房屋主人的行为处事准则,意在褒扬先辈功绩,垂训后人创业,起着“姓氏标徽”的作用。

上犹客家门匾从本质上属于匾额文化,在自身生产生活中经过长期的演变,用它为自己的生存和繁衍服务。在以后的几次迁徙中,又把这种文化形式带往各客家人聚居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姓氏结构,上犹客家人有幸把这种文化形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有形地发展。当家居匾额在其他地方已经当做历史文物的时候,在上犹却仍然是时尚的精神文化和装饰文化。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谢肇,字景初,上犹振德里人,唐代名将。

黄延玉,字德符,上犹备田人,五代时期上犹场主事。

阳孝本,字行先,号玉岩,上犹县小逻团人(今上犹县安和乡联合村),南宋贤士。

黄文杰,字显明,上犹备田人,元代创修邑志者。

黄甲,上犹县城兴贤里人,字首卿,明代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

蔡家轩,字基美,号玉山,上犹县城人。清嘉庆已卯(1819年)科进士,钦点瀚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升员外郎,累迁江南道监察御史。
   李临驯,字友春,好葆斋,有号芷仙。清道光戊戌年(1838年)登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援职检讨,改河南道监察御史,加按察使衔,封二品军功,赏戴花翎。
   田克明,字启东,1907年出生子紫阳乡秀罗村下境,民国官员、学者。

廖昌金,平富乡上寨村人,1964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黄振棠,平富乡人,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是全国政协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钟元辉,营前蛛岭人,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何家产,营前蛛岭乌子村人,1961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李伯勇,上犹县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专业作家。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