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

莒南县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Junan County 莒南 莒南县历史沿革 莒南县行政区划 莒南县地理环境 莒南县自然资源 莒南县人口 莒南县经济 莒南县交通运输 莒南县社会事业 莒南县地方特产 莒南县风景名胜 莒南县著名人物


莒南县,隶属山东省 临沂市,地处 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莒南县辖12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9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85.47万,县人民政府驻 十字路街道。莒南县在秦、隋时随莒国划入琅琊郡莒县,唐时属河南道密州莒县,明代属青州府莒州,清代属沂州府莒州。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因析莒县南部置县而得名。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区,西部为平原区,平均海拔200米,境内最高点为北部的马鬐山,海拔662.2米。莒南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2018年,莒南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94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0.4%。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详情


莒南县地名网_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资料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介绍

莒南县,隶属山东省 临沂市,地处 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莒南县辖12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9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85.47万,县人民政府驻 十字路街道。

莒南县在秦、隋时随莒国划入琅琊郡莒县,唐时属河南道密州莒县,明代属青州府莒州,清代属沂州府莒州。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因析莒县南部置县而得名。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区,西部为平原区,平均海拔200米,境内最高点为北部的马鬐山,海拔662.2米。莒南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2018年,莒南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94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0.4%。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西周时莒南地域属 向国。

东周时向国为莒国所灭,莒南地域属 莒国。

秦时随同莒国划入 琅琊郡莒县。

西汉时属 高乡县,高乡县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

东汉时郡改国,属徐州刺史部 琅琊国莒县。

曹魏时莒南地域中部和东部属青州 城阳郡莒县,西部 沭河两岸狭长地段(即今 王家沟乡、石莲子乡、道口乡、 刘家庄乡、 官坊乡、相沟乡及板泉镇一带)属徐州琅琊国 开阳(今 临沂市)。

西晋时莒南地域大部属徐州 东莞郡莒县,沭河以西部分属徐州琅琊国开阳县。东晋十六国时莒南地域依时间顺序先后属 后赵、前燕、 前秦、 后燕、东晋、 南燕,均隶属于东莞郡,并以郡代县,独南燕时郡县分治,莒南地域属东莞郡莒县。

刘宋时莒南地域属徐州东莞郡莒县,明帝(465年至471年)失淮北后,莒南地域归元魏,属 南青州东莞郡莒县。高齐时莒南地域属南青州义塘郡 怀仁县。宇文周时属莒州义塘郡怀仁县。

隋时属 沂州( 琅琊郡) 莒县。

唐时属 河南道密州莒县。

五代时沿唐制,仍属河南道 密州莒县。

北宋时属 京东东路密州莒县。

金时属 山东东路莒州莒县。

元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莒县。

明代莒南地域大部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莒州。莒州区划为5乡、2镇、13店,2镇中的十字路镇属莒南现行区划,13店中的朱陈店(大店)、筵宾店、高埠店(坪上)属莒南现行区划,5乡中的沭阴乡和筵宾乡的南部属莒南现行区划。另莒南现行区划中的板泉、相沟、刘家庄、官坊等乡(镇)及岭泉乡南部、十字路镇西部、洙边乡西部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 沂州。

清代莒南地域多部属山东布政司 沂州府莒州。清初莒州割5乡为20牌,牌领社,20牌中属莒南现行区划的有望仙、泉子、朱芳3牌全部和柳沟、相娄、朱车3牌的一部分。另外,莒南现行区划中的板泉镇、官坊乡、刘家庄乡、相沟乡和岭泉乡南部、十字路镇西部、洙边乡西部属沂州府兰山县临沭乡。清末 宣统三年(1911年)兰山县临沭乡析为东潘、南河村和板泉崖3个乡区,原属兰山县临沭乡的莒南县现辖地域此时属兰山县板泉崖乡区。

民国时期,莒南地域随莒县和 临沂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 琅琊道、山东省政府。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莒南地域的大部属莒县抗日民主政府,西南部仍属临沂县第五区。5月,设莒县抗日民主政府莒南行署,在莒南地域代行莒县抗日民主政府职权。同年9月,莒南行署撤销,改设莒南视导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1日,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隶属于 滨海区各县联合办事处。8月,隶属于滨海区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6月,隶属于滨海区专署第三行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隶属于滨海区行署第三专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隶属于滨海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隶属于 鲁中南行政区第六专署。

1949年7月,隶属于滨海专署。

1950年4月,隶属于 沂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3年8月,隶属于 临沂专区。

1968年3月,隶属于 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隶属于 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临沂地区改地级 临沂市,仍属之。

民国十八年(1929年),莒县划为10个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区下设332乡镇,10区中九、十两区的全部和七、八两区中的部分乡镇属莒南县现行区划。另外,民国时原兰山县的东潘、南河村和板泉崖3个乡区合并为临沂县第五区,因而原属兰山县板泉崖乡区的莒南县现辖区域改属临沂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区下设332乡镇,10区中九、十两区的全部和七、八两区中的部分乡镇属莒南县现行区划。另外,民国时原兰山县的东潘、南河村和板泉崖3个乡区合并为临沂县第五区,因而原属兰山县板泉崖乡区的莒南县现辖区域改属临沂县第五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1日,析原莒县南部九、十两区和七、八两区部分地域建莒南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建县后,区划调整为汀水、大店、路镇、洙边、扁山、壮岗、坪上7个区,区下设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撤销原区、乡编制,并建立行政村。全县设18个区和2个镇。同年9月,沭河以西的汀水、许口两区划属莒临边办事处,莒中县的坡子、涝坡划入莒南县,这时莒南县的区划调整为12个区:路镇、涝坡、陡山、大店、沟头、筵宾、扁山、洙边、壮岗、团林、薛庆、址坊。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薛庆、址坊两区划属日照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壮岗、团林两区80余村庄划属卢山县。同年9月,卢山、莒临、沭水3县撤销,原分属3县的团林、壮岗、汀水、许口、板泉、新建、兴云等7个区划属莒南县。日照县的薛庆、址坊两区又划归莒南县。这时莒南县辖17个区和2个镇,17个区分别是:路镇、大店、沟头、洙边、许口、汀水、扁山、涝坡、址坊、薛庆、筵宾、陡山、新建、兴云、板泉、团林、壮岗,2个镇为十字路镇、大店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全县区划调整为10区60乡。

1949年3月,将全县60个乡改划为164个小乡(包括路镇、坪上、大店、板泉4个区辖镇)。

1950年11月30日,全县10个区改按序号称,路镇、涝坡、大店、汀水、岭泉、板泉、洙边、桑庄、坪上、壮岗依次改为一至十区。

1952年2月,第九区北部增划为第十一区,第二区北部增划为第十二区,第六区东南部和第七区西部增划为第十三区,全县共13个区,区领乡,共163个乡。

1955年9月30日,区名改用区政府驻地名称,唯一区、四区、八区、十二区、十三区分别称为路镇区、汀水区、桑庄区、薛庆区和三义区,十字路镇划为直辖镇。此时全县13个区,1个直辖镇。

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其青云、夏庄、蛟龙、玉山四区划属莒南县,此时全县17个区,1个直辖镇

1958年1月,区、镇制撤销,全县设置23乡:路镇乡、涝坡乡、大店乡、石莲子乡(原汀水区)、岭泉乡、板泉乡、相沟乡(原三义区)、洙边乡、 坊前乡(原桑庄区)、坪上乡、壮岗乡、 朱芦乡、文疃乡(原薛庆区)、韩村乡(原青云区)、 夏庄乡、蛟龙乡、 朱仓乡(原玉山区)、 筵宾乡(原大店区南部)、道口乡(原汀水区南部和岭泉区西部)、 相邸乡(原桑庄区西部)、 团林乡(原坪上区南部和壮岗区东部)、白旄乡(原青云区西部)、周庄乡(原夏庄区南部)。8月初,撤销周庄乡、道口乡和朱芦乡,其所属村庄分别并入夏庄乡、岭泉乡和坪上乡,这时全县共20个乡。

1958年8月23日,撤乡建立20处人民公社:灯塔社(路镇)、友谊社(相邸)、超美社(筵宾)、红旗社(板泉)、和平社(朱仓)、跃进社(壮岗)、超英社(相沟)、友好社(洙边)、建华社(坊前)、红星社(文疃)、大山社(坪上)、红光社(团林)、上游社(涝坡)、卫星社(岭泉)、旗帜社(大店)、英雄社(石莲子)、曙光社(韩村)、东方红社(白旄)、太阳升社(夏庄)、幸福社(蛟龙)。11月成立莒南人民公社,原20处人民公社改为莒南人民公社的20个生产管理区:路镇、大店、涝坡、筵宾、石莲子、岭泉、板泉、相沟、洙边、坊前、相邸、坪上、壮岗、团林、文疃、韩村、朱仓、白旄、夏庄、蛟龙。12月,莒南人民公社撤销,20处管理区恢复为人民公社。

1959年3月,路镇人民公社改称石泉湖人民公社(1960年3月又改称路镇人民公社),9月,大山人民公社南部增划为坪上人民公社。

1961年8月,临沭县建置恢复,韩村、白旄、朱仓、夏庄、蛟龙5公社和40个管理区划归临沭县,莒南县存16处人民公社、128个管理区。

1963年1月,16处人民公社改称区,管理区改称人民公社。1971年4月22日,区复称人民公社,128处人民公社仍称管理区。

1981年10月26日,许口人民公社改称石莲子人民公社。12月26日,路镇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十字路镇。

1984年4月,撤销16处人民公社,置21乡、4镇,辖934个行政村(987个自然村)。

1985年5月,文疃乡、壮岗乡、小官庄乡、狮子口乡分别改称 文疃镇、 壮岗镇、 王家沟乡、 陡山乡。

1993年全县辖19乡、6镇,935个行政村(994个自然村)。

截至2018年末,莒南县辖1街道办事处、15个镇: 十字路街道、 大店镇、 文疃镇、 坊前镇、 板泉镇、 洙边镇、 石莲子镇、 岭泉镇、 筵宾镇、 涝坡镇、 坪上镇、 壮岗镇、 团林镇、 朱芦镇、 道口镇、 相沟镇。县人民政府驻 十字路街道。

莒南县位于临沂市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3′29″—119°06′06″,北纬35°00′15″—35°23′49″之间。东邻临沂市临港产业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西与临沂市河东区毗邻,北与日照市莒县相接。东西57公里,南北42公里,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

莒南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517座山头,主要分布在涝坡、文疃、朱芦等东北部,最高峰为马鬐山,主峰海拔662米。 地势总特点是东高西低,东部是北高南低,并向东 南和西南呈脊背状倾斜。全县平均海拔高度200米,最高点是县境北部的 马山,海拔高度662.2米;最低点在壮岗镇 陈家河村前,海拔高度19.9米。县境地貌以大店、 十字路至相沟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低山丘陵区,西部 平原区。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区、剥蚀丘陵区、岭下平地和洪积--冲积平原区四种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其它类型地貌分布面积较小。低山丘陵区县境十字路至厉家寨以北,大店至十字路以东的县境北部和东北部地区,部分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 朱芦、厉家寨、文疃、柳沟、涝坡、陡山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大店、十字路、筵宾、坊前、相邸、相沟及洙边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上、坡度大于8°的低山丘陵区约为526—7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40%。其特点为北部山峻坡陡,沟深谷狭,岩石裸露,土层较薄;东及东南部山低岭缓,土层较厚。

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分布于西北部,相邸、坊前、坪上、团林、壮岗、演马、洙边、相沟、官坊、王家沟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属于剥蚀丘陵区。境内海拔高度低于100米,坡度低于3°至5°的剥蚀丘陵区约526—6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35%。该区特点为丘低坡缓,阜岗浑圆,沟宽谷阔,起伏如波,十字路至坪上间的“九岭十八坡”即为这种地貌的典型特征。该类地貌基岩的风化剥蚀程度严重。基岩类型主要以胶南群 变质岩系为主,其次为 泰山群变质岩,部分地段为燕山期花岗岩类和白垩系陆相碎屑岩、红色砂砾岩。基岩之上形成厚风化壳。地表多被残坡土覆盖,土层较厚,以白浆化棕壤为主,县内多垦为耕地。

岭下平地县境东部的山前平地、岭间平地及沿河谷地,为岭下平地区,多与低山丘陵和剥蚀丘陵相间分布。特点为谷宽而平,地块大,阶差小。 成土母质为洪积物、冲积物及残坡物。土壤类型为 潮棕壤、河潮土、水稻土,局部为白浆化棕壤,是县内粮油耕作区。

境内山脉系崂山—五莲山脉余脉,由莒县 长城岭岭脉和万松山脉延伸而来。分为六条山脉,按大小排列,依次为柱山山脉、黄山山脉、望海楼山脉、 五龙山脉、甲子山脉、石杭山脉,共有大小山头517座。

莒南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1.1%。气候总特征是: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最热月为7月和8月,平均气温为25.5℃,年际变动在28.2-23.3℃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8.9℃(1988年7月8日);常年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9℃,年际变动在-4.6-0.3℃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9.2℃(1969年2月5日)。当地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谚。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历年降水量分布中间少,东西多,由东西部向中间递减。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以5、6月份最多,分别为244.1小时和222.0小时。最少是2月和7月,分别为173.7小时和181.4小时。

莒南县有两大水系:沭河水系居县境西、北部,流域面积90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4%,主要支流有浔河、鸡龙河、武阳河、鲁沟河、汀水河。滨海水系位于县境东、南部,主要河流有龙王河、洙溪河、绣针河。三河均系单独入海水系。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6%。

莒南县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99座。

莒南县共发现矿产30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都有产出,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种,包括金属矿产:金、铁、钛3种;非金属矿产:花岗岩、白云石大理岩、重晶石、明矾石、沸石5种;水气矿产:地下水1种。已发现但无探明储量或仅有简测资料的矿产有21种。

截至2018年末,莒南县人口总户数30.44万户,总人口86.13万人。

2018年,莒南县完成生产总值30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8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2.85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1.41亿元,同比增长5.6%。三次产业比例为12.2:40.8:47.0,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8%。

2018年,莒南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0.4%。从收入项目看,实现税收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增值税(50%部分)5.6亿元,增长15%;企业所得税1.64亿元,增长47.8%。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1%,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36.75亿元,增长6.2%。其中,民生支出32.60亿元,增长6.3%,占全县财政支出的88.7%。全县实现国地税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19.4%。

2018年,莒南县新增民营企业1738家、个体户44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2家。市场主体数量36714户,注册资本(金)达到431.33亿元,分别增长12.8%、22.7%。其中企业、个体户数量分别为8612户、28102户,分别增长15.4%、12.5%。

2018年,莒南县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39.1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17.81亿元,增长3.5%;林业增加值3.91亿元,增长7.7%;牧业增加值12.22亿元,增长1.7%;渔业增加值2.73亿元,同去年持平;服务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10.9%。

2018年,莒南县提升扩建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31处,面积3.6万亩,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到62.5万亩。全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47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40.8%。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71家,全县总数达到211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19家、市级87家;新发展家庭农场31家,全县总数达到391家,其中省级示范场4家、市级26家;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全县总数达到7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65家;申报种粮大户51户。

2018年,莒南县30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76.6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去年同期1.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0%。

2018年,莒南县冶金、机械、化工、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企业达15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的49.2%,完成工业总产值31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全县有86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完成总产值292.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1.4%,拉动全县产值同比增长17.9%。

2018年,莒南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8.3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税31.6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23.9%。全县有62家企业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其中7家企业利税过5000万元,2家企业过亿元。

2018年,莒南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5亿元,同比增长8.2%。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62.94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15.51亿元,均增长8.2%。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8.83亿元,增长8.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0.07亿元,增长8.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13亿元,增长8.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42亿元,增长8.3%。

截至2018年末,莒南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85亿元,比2018年初增加50.1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5.98亿元,比2018年初增加26.0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4.67亿元,比2018年初增加32.4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96.42亿元,比2018年初增加20.68亿元;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贷款178.25亿元,比2018年初增加11.73亿元。

2018年,莒南县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家,农商行1家,城商行2家,村镇银行1家。全县有地方金融组织9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2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4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全年全社会融资总量达到50.85亿元。

2018年,莒南县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达29家。其中,财产保险16家,人寿保险13家。全年保费收入12.80亿元元,增长2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亿元,增长45.8%,人寿险保费收入8.19亿元,增长22.3%。财险赔付2.03亿元,寿险赔付1.25亿元。

莒南县境内交通便利,兖石铁路横贯东西,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经过文疃镇。境内公路覆盖全县,225省道纵贯南北,342省道横贯东西。东距岚山港30公里,日照港50公里,连云港90公里,西临沂机场40公里,海陆空运输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截至2017年末,莒南县内公路通车里程2414.8公里,其中,国、省道164.08公里,县以下道路2250.75公里。年末公交车28路,实有公交汽车227辆,出租汽车259辆。

2018年,莒南县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9项,其中,省级8项,市级21项,目前共获批15项,获科技经费562万元。从获奖情况看,全年申报市科学技术奖18项,推荐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目前已获批14项临沂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专利申请持续攀升。全年发明专利申请101件,专利授权量1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7件。积极联合高校院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年内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登记认定为6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为3.20亿元。

2018年,莒南县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211处(幼儿园81处、小学104处、初中20处、高中4处、特教中心1处、中等专业学校1处);在校学生94988人,住宿生28691人,进城随迁学生1154人,留守儿童498人;教职工7186人,专任教师6779人,代课教师373人。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8所,市级十佳幼儿园2所。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明显。资助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11名,资助困难学生7851人次,资助金额1109.52万元。留守儿童建档率达到100%。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00余人。

2018年,莒南县图书馆由国家二级图书馆成功争创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提升改造村级文化大院32个,新建农家书屋42家、乡村大舞台16个。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设立乡贤文化传播示范基地3处,扶持打造百村千乡示范点26个,极大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县239个行政村(社区)农村文化小广场达到300多个,文化长廊260余条,扶持打造百村千乡示范点26个。

截至2018年末,莒南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27处,民营医院10处,农村卫生室514处。卫生机构(含民营医院)拥有病床370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610人,其中,医生944人,助理医师231人,注册护士1687人。

2018年,莒南县组织举办了莒南县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铁人三项、门球、象棋等多个项目,其中铁人三项比赛是是全国第二个、山东省第一个县级城市举办的全国铁人三项赛事,承办了临沂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钓鱼比赛,举办了镇级赛事活动28项。

2018年,莒南县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1.4亿元,按时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基金15.8亿元。城镇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84万人、8.26万人、3.70万人、4.93万人、3.1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55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8.7万人。

莒南驴肉

莒南驴肉是用独特工艺炮制的驴肉,配以色泽澄黄汁汤,辅之浓香咸辣的佐料,色、香、味、形具佳。与临沂八宝豆豉, 蒙阴光棍鸡并列为沂蒙三大名吃。

桃花林羊肉

桃花林羊肉 县内坊前镇桃花林村的羊肉汤以肉纯、干净、味美、熟的透、够斤两为主要特点。

相邸煎饼

相邸煎饼采用当地优质小麦、玉米、小米、芝蔴、穇子米等当地杂粮,拌四季野菜、蔬菜精工制作。

莒南地瓜菜

莒南地瓜菜采用当地产红瓤大地瓜,削皮切条,佐以花生面,清水煮之,开锅加盐即可食用,是传统的民间小吃。

大店凉粉

大店凉粉的制作始于清朝中期,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店凉粉最初以豌豆为原料,将其用石磨碾磨成浆糊,再逐步过滤出淀粉,经加热烧开,然后盛放在陶盆中冷却而成为凉粉。这种用豌豆淀粉做成的凉粉色泽微绿,吃到口里滑腻筋道,透着一种甜香。后来人们对其制作原料和工艺进行改进,逐步发展到用地瓜(红薯)制作。为了适应食者的不同口味,如今多以豌豆或绿豆等精细原料磨制淀粉做凉粉,其中以豌豆又分大、小豌豆粉,小豌豆粉比大豌豆粉做成的凉粉色泽显白。以豌豆或绿豆做成的凉粉,色黄味酸,又称黄粉。无论是哪一种凉粉,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用老浆勾兑,使凉粉保持其特有的名吃风味。

马鬐山景区

马鬐山风景区位于莒南县城北10公里,海拔662.2米,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距莒南县城北10公里,涝坡镇驻地北5公里。 距日照海滨50公里,向西北行15公里通过日东高速公路与京沪高速公路相接,往南行18公里到兖石铁路与京沪路相连。马鬐山景点众多,有点将台、观星台、杨光峡、棋盘阵、甘露寺旧址、金蟾泉、金鳌献瑞、天池碧波、演武石、女娲石等。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位于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解放后,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一直被保留。1996年,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天佛风景名胜区

天佛景区位于县城北,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

厉家寨旅游区

厉家寨旅游区以厉家寨 红色旅游区为中心,形成了园林式石雕石刻城——孙镗纪念馆、铁牛庙石铁陨石—— 厉家寨展览馆——万亩 樱桃园红色观光旅游一条线。

沂蒙乡村风情园

沂蒙乡村风情园是全国著名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景区在县城南五公里处,面积18平方公里,有“小江南”之称。

王璟,字廷采,号东皋,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中进士,先任登封县知县,又任两京御史。弘治十四年(1501年)以南京鸿胪卿拜右佥都御史,处理两浙盐运,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保定巡抚,正德元年(1506年),因病致仕。

庄陔兰(1872年—1946年),字心如,春亭,原名庄阿兰。曾任山东省 民政长官公署总务厅厅长、兼任山东 图书馆馆长,山东省议会议长,国会参议院议员。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任《 重修莒志》总纂。1936年任 孔子77代孙 孔德成汉文教师,1946年在曲阜去世,葬于孔林。其代表作为颜体《重修定林寺碑》。

卢景春,1952年出生于山东莒南。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郭晓峰,1971年4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 临沂市莒南县,中国影视男演员、导演、监制。毕业于 北京电影学院04级导演进修班。

郭晓东,原名郭晓冬,男,汉族,1974年12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 莒南县。中国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