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
修武县 修武 修武县历史沿革 修武县行政区划 修武县地理环境 修武县资源 修武县人口民族 修武县交通 修武县社会 修武县经济 修武县教育 修武县旅游 修武县文化艺术 修武县著名人物 修武县城市荣誉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 焦作市。东与 辉县、 获嘉县相连,西与博爱县、焦作市衔接,南至武陟县。北界 东大河,分别与 晋城泽州县 柳树口镇、晋城 陵川县夺火乡接壤,是 海河流域的源头之一。修武县总面积632.9平方公里,辖5镇、3乡、1个工贸区和1个办事处,187个村,28.2万人,耕地面积32万亩。修武县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从开始设县至今,已有2227年。三千多年来,“修武”之名历代传承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县名之一。修武县已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正式列入中国地名...
详情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有1个区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有5个镇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 焦作市。东与 辉县、 获嘉县相连,西与博爱县、焦作市衔接,南至武陟县。北界 东大河,分别与 晋城泽州县 柳树口镇、晋城 陵川县夺火乡接壤,是 海河流域的源头之一。修武县总面积632.9平方公里,辖5镇、3乡、1个工贸区和1个办事处,187个村,28.2万人,耕地面积32万亩。
修武县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从开始设县至今,已有2227年。三千多年来,“修武”之名历代传承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县名之一。修武县已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正式列入中国地名遗产保护行列。
城市名片: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千年古县中国优秀旅游名县、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中国长寿之乡、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国家园林县城、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修武县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问礼之地、东汉末代皇帝 刘协的谪居之地、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唐代药王 孙思邈的行医之地、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
夏代隶属 冀州 覃怀之地,殷商始筑宁城,名宁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途中勒兵宁邑,修兵练武,遂易名修武邑,隶雍国。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改为南阳邑,隶晋国。
秦始置县治,隶三川郡。
西汉,高祖三年(前205年)将修武分为山阳、修武两县。隶河内郡。
三国时期隶魏,司州 河内郡,黄初三年(222年)改隶冀州 朝歌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隶司州 汲郡。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分为南修武、北修武。南修武城置于今获嘉县宣阳驿村,北修武城置于今修武县李固村西南。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年)又置西修武,即今修武城址。
北齐天保七年,改为修武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将古修武县治(今获嘉县城北崇兴寺东)迁至西修武城址,将南、北修武及 山阳县并入,统称修武县,隶司州汲郡,后历代沿袭。
唐武德二年(619年),在浊鹿城(又名北修武)设陟州,隶河北道,修武属之。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修武为镇,并入 武陟县。元祐元年(1086年)废镇复县,隶河北西路怀州。
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隶河东南路 怀州沁南军。
元 延祐二年(1315年)隶中书省怀庆路。
明代隶河南布政司怀庆府。
清代隶河南省 怀庆府。
民国时隶属河南省河北道。1927年改为豫北道。1928年废道,改隶河南省第四行政区。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修武隶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太行第四专署。1949年5月太行四专署撤销,改隶新乡专署。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改隶平原省新乡专署。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隶属河南省新乡专署。1958年10月10日撤销修武县,并入焦作市。1961年9月1日恢复修武县,隶新乡专署。1987年9月1日修武县隶属焦作市。
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岸上乡更名为云台山镇,周庄乡更名为周庄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14年1月18日,修武县举行云台山镇、周庄镇挂牌仪式。
2014年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以豫民行批(2014)1号文件批复了高村乡更名为王屯乡。2014年4月2日上午,王屯乡举行揭牌仪式。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属焦作市管辖。县域总面积632.9平方公里,北山南川,辖5个镇(城关镇、七贤镇、郇封镇、周庄镇、云台山镇)、3个乡(王屯乡、西村乡、五里源乡),一个工贸区(小营工贸区)和1个办事处(城镇办事处),187个村,全县总人口28.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为民路118号。邮编:454350;区号:0391
城关镇地处修武县城内,是修武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胜果寺塔。全镇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7.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总人口8.29万人,其中镇区人口5.59万人,农业人口2.7万人,城郊人口4471人。辖29个村(东门村、东关村、刘庄村、秦厂村、侯庄村、北门村、北关村、王庄村、顺城关村、新街村、赵厂村、南门村、刘桥村、西门村、西关村、王官庄村、尚楼村、辛庄村、杨厂村、红旗村、三里屯村、江旁庄村、小韩村、小梁庄村、南台村、郭屯村、大韩村、大梁庄村、闫庄村),其中城中村21个。镇政府驻刘庄村。
郇封镇位于修武县东南部,北接辉县、东临获嘉、南与武陟接壤。济东高速、郑云高速、新焦公路、云台大道、焦郑轻轨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镇域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总人口6.5万人,辖36个村(京里村、千仓村、庞屯村、东新庄村、东王庄村、常庄村、常桥村、官司村、官司桥村、李庄村、二十里铺村、万箱铺村、王里长屯村、十里铺村、葛庄村、大纸坊村、裕国庄村、大位村、小位村、大文案村、小纸坊村、小文案村、郇封村、焦庄村、东常村、中常村、前雁门村、后雁门村、军庄村、南柳村、兰封村、古庄村、西常村、田庄村、陈村、雪庄村)。镇政府驻郇封村。
七贤镇原名 方庄镇七贤镇原名方庄镇,位于修武县北部,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脚下,属浅山丘陵乡镇,总面积89.6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5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辖27个村,38个自然村,6679户,4.06万人。下辖27个村:平窑村(东、西平窑)、崔庄村、孙窑村、赵窑村、王窑村、蔡坡村、西涧村、佐眼村、外窑村、里窑村、宰湾村(宰湾、新庄沟)、坡前村、方庄村(方庄、北碑)、东下庄、西下庄、孟村、沿山、白庄、官庄(官庄、小凤洼、小张村)、古汉、韩庄(韩庄、小庄、桑湾)、王庄、申国、丁村(东丁村、西丁村、彦口)、赤庄(赤庄、小赤庄)、沙墙、铁匠庄(下铁匠庄、安庄)。
王屯乡原名 高村乡位于修武县城西南5公里,东与郇封镇接壤,南与武陟县龙源镇毗邻,西连焦作新区,北靠城关镇。全乡总面积22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耕地面积2.7万亩,下辖16个村(前董村、后董村、前南孟村、后南孟村、范庄村、习村、周流村、东黄村、西黄村、付屯村、王屯村、段屯村、新庄村、王村、郜延陵村、东延陵村)。乡政府驻周流村。
周庄镇原名 周庄乡,位于修武县城西7公里,全镇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耕地面积1.81万亩,下辖11个村(周庄村、刘庄村、五里堡村、张弓铺村、郜屯村、孔村、洼村、孟村、曹村、李村、东长位村)。镇政府驻周庄村。
五里源乡位于修武县东北部,乡政府距县城8公里。全乡总面积57.6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耕地面积5.3万亩,下辖22个村(五里源村、南庄村、马坊村、李固村、焦庄村、东水寨村 、西水寨村、东板桥村、西板桥村、朱营村、大堤屯村、葛寺村、碑桥村、烈杠营村、北辛庄村、钓台营村、小泊村、河湾村、磨台营村、卧龙岗村、张庄村、马道河村)。乡政府驻五里源村。
云台山镇原名 岸上乡,位于修武县北部山区,东接新乡辉县市,西临西村乡,南与七贤镇交界,北与山西省陵川县毗邻,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就位于该镇境内。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辖10个村(岸上村、古洞窑村、西沟村、纸坊沟村、一斗水村、片马村、横河村、龙门村、东岭后村、兵盘村),48个自然村,总人口2869口人,耕地面积2541亩,林地面积14.41万亩,省道修陵公路穿境而过。
西村乡位于修武县西北部太行山区,全乡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耕地面积1.28万亩,辖35个村(西村、小南坡村、磨石坡村、柿元村、甲板创村、六股涧村、洞湾村、田坪村、小东村村、大东村村、大南坡村、孟泉村、虎路峪村、东大掌村、黑岩村、宋营村、圪料返村、洼村、当阳峪村、艾曲村、西大掌村、西岭后村、东交口村、西交口村、双庙村、长岭村、后河村、影寺村、平顶爻村、孤山村、裴庄村、桃园村、金陵坡村、小东沟村、葡萄峪村),108个自然村。属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乡政府驻西村。
小营工贸区属乡镇建制,成立于1997年6月,位于修武县城南,距县城3公里,南、北、东与郇封镇接壤,西与王屯乡毗邻,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6000余人。工贸区辖小营一个村,内设党政办公室、财政所、民政所、劳保所、工业办、统计站、计生办等工作机构。
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 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5°07'39"-35°28'32",东经113°08'17"-113°32'03"之间,东邻新乡市获嘉县、辉县市,南接焦作市武陟县,西连焦作市区,北靠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市和陵川县,修武县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36公里,最窄处4公里,版图为不规则哑铃状。
修武县北部为山区和丘陵,南部为冲积平原,县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海拔1308米,最低点海拔77.4米,修武县平均海拔为692.7米。
修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5℃,春季平均气温14.8℃,夏季平均气温26.4℃,秋季平均气温15.0℃,冬季平均气温1.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0.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2℃,气温年较差27.1℃。年平均降水量560.4毫米。按照降水分布情况,一年又可分为干、湿两季,冬半年少,夏半年多,降水主要出现在汛期6-8月。全年降水量1月份最少,只有5.2MM,7月份最多,可达154.9MM。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62.4小时,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高产区之一。
修武县水资源丰富,河流泉瀑众多。平原河流主要有 大沙河、大狮涝河、 新河、蒋沟等,山区主要有山门河、纸坊沟河、 清水河等季节性自然河流,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此外,还有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三道河、引黄一干渠等人工渠道和河流。
位于北部山区的世界地质公园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瀑布遍布,比较著名的有落差314米的华夏第一高瀑“云台天瀑”、落差180米的天门瀑布和落差60米的黑龙潭瀑布。另外景区内还有总库容1038万立方米的马鞍石水库(又名子房湖)。修武县现存较大泉源主要有:马坊泉、大泊泉、小泊泉、明月泉等。据勘查,修武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937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540万立方米。
修武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铝土矿、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硫铁矿、石灰岩(含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建筑石料)、 方解石、水晶、 白云岩、水泥配料粘土、矿泉水、煤层气、地热等20余种,储量大,品质好,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境内有多个国家大中型统配煤矿,原煤产量年均300万吨;国家大型重点企业 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就建在该县境内,年产氧化铝达260万吨。
修武县土地总面积6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为49.8万亩,占修武县总面积的49.08%;丘陵面积7.9万亩,占修武县总面积的7.79%;平原面积39.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9.21%;岗地面积4万亩,占修武县总面积的3.94%。修武县现有耕地面积36.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33亩。修武县土壤主要有褐土、棕壤土、潮土、盐碱土4个土类,下分10个亚类、25个土属。其中以褐土、棕壤土面积较大,而且质量较好,是修武县农业产量较高的土壤类。
修武县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440余种,隶属于159科685属,占河南省植物总数的50%。乔木树种主要有:杨、柳、榆、槐、椿、泡桐、侧柏、油松等;灌木树种主要有山皂角、荆、紫穗槐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李、葡萄、核桃、山楂等。修武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已经形成了“深山20万亩生态防护林、浅山5万亩杂果经济林、平原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城区乡镇5万亩绿地”的生态绿化发展格局。
修武县有林地面积达11545公顷,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5.2%,县城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1%。修武县有各种野生动物697种,其中兽类34种,鸟类140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动物8种,软体动物30种,昆虫资源485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 金钱豹,二级保护动物有 猕猴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5种,其中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21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稻子、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大豆、油菜、芝麻、西瓜等;蔬菜作物主要有白菜、萝卜、菠菜、芹菜、茄子、西红柿、南瓜、黄瓜、辣椒、韭菜、葱等,其中“延陵大葱”古为贡品,久享盛誉。
国家森林公园 云台山原始森林、次生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是修武县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林木苍翠,山花烂漫,植物种类达100多科、12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种类有红豆杉、灵芝、太行花等数十种。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栓皮栎、五角枫、榔榆、漆树、臭椿、牛筋树、白皮松、合欢、野核桃、青檀、红豆杉、山楂、山桃、柿树等; 主要灌木有:黄栌、黄荆、连翘、胡枝子、蝟实、杜鹃、绣线菊、野皂角、槐蓝等; 草本主要有羊胡子草、黄背草、白茅草、野菊花、太行花、蒿类等。
古树奇木繁多:药王洞红豆杉、凤凰岭古枫、陪嫁妆村榔榆林、交粮河古槐、返头岭寄生树、后河白皮松、平顶窑国槐等,树龄均在千年左右,至今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云台山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及茱萸、连翘、天麻、当归、黄精、黄莲、五灵子等二百多种中药材。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金钱豹、猕猴、野猪、黑山羊、猪獾、狐、松鼠、野兔、灰鼠、豺、刺猬等。鸟类主要有:野鸡、猫头鹰、灰喜鹊、苍鹰、雨燕、凤头百灵、杜鹃、红嘴山鸦、乌鸦、啄木鸟等。2002年6月,在云台山子房湖内还发现了享有“水中大熊猫”称号的国家濒危野生动物——桃花水母。
截至2013年末,修武县总人口为282664人,常住人口261552人,出生率为11.13 ‰,死亡率为5.93 ‰,自然增长率为5.2 ‰, 城镇化率为43.02%。
修武县有13个少数民族,共计1433人,占修武县总人口的0.47%。其中:回族1212人,土家族84人,蒙古族69人,苗族19人,满族19人,藏族10人,彝族10人,维吾尔族3人,瑶族2人,哈尼族2人,壮族1人,侗族1人,高山族1人。城关镇西关村是修武县惟一的回族聚居村,有468户,2500余人,其中回族占50%,耕地面积 63.7 公顷。
修武县处于郑州、 新乡、 焦作三个城市的中心地带,位于 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济东高速、郑焦高速、新月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境内有焦枝铁路以及正在规划设计中的郑州到焦作轻轨铁路、新乡到月山的新月二线三条铁路(郑焦城际铁路正在实施,新月二线即将实施),郑云高速.焦辉公路、武陵公路、济焦新高速、晋焦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东、南两个方向,与京珠高速、连霍高速两条大动脉紧密相连,距离新郑国际机场仅有一个小时车程,郑州至云台山的直达高速公路也正在筹建中。国家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工程均从修武通过并设有开口。
修武县有道教、佛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共有正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1处,遍及各乡镇。其中,道教的活动场所有1处(玄帝行宫),佛教的活动场所有3处(圆融寺、万善寺、崇明寺),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有2处(清真男寺、清真女寺),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有14处,天主教的活动场所有1处。修武县的宗教团体有4个,分别是:修武县佛教协会、修武县道教协会、修武县基督教协会、修武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十一五”期间,修武县高水准建设了文化艺术中心、社会福利中心、体育中心、广电大厦等一批重点工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实施了12个住房保障项目,新建保障房2293套。实施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建成19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发展有线电视终端3000户,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对群众免费开放,成功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实施了宁城公园二期续建和人民路、青云大道绿化以及亮化、供水、供气、供电等一批民生工程。
修武县实施了县医院搬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补偿提标、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计生村室“温暖工程”,医改工作使群众看病负担下降30%。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企业退休人员增资、高龄老人津贴扩面提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人均增长220.45元。完成了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0.2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程,改造农村卫生厕所6000户。成功创建了焦作市第一个国家卫生县城。
修武县积极开展太行山绿化、生态廊道建设、农业林网完善和村镇绿化等工程,在城区外围形成了以丰收路、云台大道、幸福路、青龙大道高标准绿化带为主线的绿色环城公园,在城区内部形成了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绿化和高密度游园绿地为点缀的绿化格局。至2009年6月,修武县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64.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
修武县森林覆盖率26.85%, 城市美景 (10张) 高出中国平均水平6.49个百分点。云台山景区空气 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0万个,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尤其是修武城区,有白音潭公园、七贤公园、幸福公园、宁城公园等公园绿地26个,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5.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4%,绿地率38.1%,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初步形成了公园环绕、游园绿地点缀、绿色林带相连的生态园林格局。
2012年,修武县新增绿地79.58公顷,绿地率达到37.7%,高出国家园林县城标准2.7个百分点。
2012年修武县完成了9条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完成了21条背街小巷和7条新修道路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了4条道路14公里供气管线铺设和7条背街小巷亮化工程,新增改建公路92.1公里。
2013年,修武县完成生产总值99.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1.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全年一般预算收入8023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56179万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68元。
建国初期,修武县是一个贫穷单一的农业县。由于兵、荒、虫、旱、水灾频繁,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建国以来,为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历届县委、县政府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多年夺得“红旗渠精神杯”,并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等荣誉,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国家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实现了小麦千斤县、高产吨粮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种养殖,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
2013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2289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3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26848吨。其中,夏粮产量114540吨;秋粮产量112308吨。全年棉花产量64吨;油料产量2635吨。全年肉类总产量32622吨。其中,猪肉产量21084吨;牛肉产量2052吨;羊肉产量311吨。年末生猪存栏23.51万头;生猪出栏28.88万头。禽蛋产量39624吨;牛奶产量9436吨。
上世纪80年代,小造纸、小煤炭、小水泥、小炼铁、小砖瓦窑等“五小企业”是修武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修武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大举措,在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企业后,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引进培育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铝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了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战略地位。
2013年,修武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1521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6833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8199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329352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431万元。轻工业完成186550万元;重工业17028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纺织业增加值增长9.4%,装备制造业增长93.6%,铝工业增长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041万元,比上年增长 207.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8256万元。
投资
2013年,修武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2281万元。其中,工业投资74688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03625万元,其中,住宅投资 89158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673万元。
贸易
2013年,修武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811万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7291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19万元。按行业分类统计,批发业28818元;零售业225020万元;住宿业30318万元;餐饮业46653万元。个体消费品零售额170817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6%。
金融
20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6393万元,比年初增加87144 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 475224 万元,比年初增加5461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26084万元,比年初增加101349 万元。
修武县教育局通过促进机关人员全员下乡听课、评课的制度化。 修武一中 (5张) 制定了班子成员听课制度,每周下乡听课不少于2节,重点听高三、初三及小学高年级课,并随机发放“学生评教、评校意见表”,及时收集信息、反馈指导,带动和促进基层学校校长、教师始终关注课堂、坚持研究课堂教学,务求将课堂教学抓实、抓细、抓活、抓出成效。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被河南省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集体。
修武县有 修武县第一中学、修武一中分校及高村乡第一中学等三所高中,修武一中新校区于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有修武县实验中学、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周庄中学及在建的新区中学等多所初级中学。
河南省修武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28年,坐落于豫北焦作市修武县,城关镇为民路校区占地面积10.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三个年级56个教学班,学生4200余名,教职工230名。
修武一中分校于2003年投入使用,位于县城丰收路以南、云台大道以东,占地450亩,设计规模为36轨108个教学班,包括教学楼、图书科技楼、综合办公楼、宿舍楼、餐厅、运动场和附属设施等建筑。
云台揽胜 (20张) 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景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拥有1个世界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9个国家级品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姐妹公园,荣获河南省首届省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自然山水景区中唯一的驰名商标。
修武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奇峰70多处,景区众多。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 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 泉瀑峡、 潭瀑峡、 红石峡、 子房湖、 万善寺、 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 青龙峡、 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采药炼丹的“ 药王洞”、汉献帝的 避暑台、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隐居的百家岩等古迹,更有绝妙之处。2000年发现的集峡谷、溶洞景观为一体的青龙峡景区,已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100余处,极具开发价值。
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中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中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修武县大力开展旅游“创优环境、提升服务”活动和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被焦作市评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试点县,云台山旅游服务标准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云台山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云台山上市进入轨道,成功举办中国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第四届竹林七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设立了云台山驻韩国首尔办事处,与美国大峡谷成功续约,中美地质公园发展论坛达成初步协议。
1、万善寺
万善寺位于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主峰之下,又名沟坡寺。坐北朝南,背靠围屏山。原有山门、中佛殿、大佛殿、僧舍等古代建筑群体。寺前有明代嘉靖六年的望亲台,寺东有临济正宗二十五世禅师石塔,寺南有临济正宗三十七、三十八世禅师墓碑两座。云台山风景管理局将万善寺的山门、大殿进行了重修,使万善寺成为颇具规模的佛教活动场所。
2、圆融寺
圆融寺座落在云台山西部的吕涧山上,创建迄今有1650多年,是河南省境内仅晚于洛阳白马寺的第二座古老佛寺。到北齐高僧稠禅法师重新整修后,常住僧人达千余之众。千余年来,由于战火不断,该寺屡毁屡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云台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投入四千多万元巨资重建圆融寺,重现了“深山藏古寺,梵音绕塔林”的盛景。寺内现有国家一级文物白玉佛一座,明碑一通,还有龙泉、圣姑泉、古佛洞、伽蓝井、阴阳井、佛图澄卓钖处等名胜。
3、崇明寺
崇明寺,位于原方庄镇桑湾自然村(现划入云台山景区),占地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唐代咸通年间重修,宋元佑2年改名崇明寺,清初增建,后废。1995年重建,1999年正式开放。历史记载崇明寺建筑群有汉献帝避暑台、稠禅师庵、王烈泉、孝女塔及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遗迹。崇明寺的古迹孝女塔仍保存完好,其斗拱式建筑独具特色,2006年,孝女塔被评为国家级文物。
4、胜果寺和胜果寺塔
胜果寺位于县城老城大街中段,系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所建,原寺规模宏大,为黄河之北著名寺院。后屡毁屡建,现存主殿及侧房二十余间,该寺佛塔 胜果寺塔为修武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修寺之初,为古砖木混合结构,呈八角形九级楼阁式,塔高26.15米。塔身外轮呈抛物线形,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使塔身优美玲珑。塔心室为六角形,攀登梯道可达塔顶,顶端耸立一铁铸形塔尖,登顶可环眺全城。
5、百家岩寺与孝女塔
百家岩寺又名 崇明寺,始建于北齐,为北齐高僧、一代佛学大师稠禅师所创建。后经历代屡次复修、扩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现仍为云台山 百家岩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其寺塔又称孝女塔,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686年),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唐塔之一。该塔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总高26.15米,此塔为当时民间孝女朱四娘,因其母久卧病床,遍请名医不治,有僧侣劝她以死救母,到阴间乞求阎君为其母增添阳寿,即可救其母性命。该女则来到百家岩寺,祈佛之后而投崖,后其母果然久病痊愈。其母感其至孝而建塔於此,遂命为“ 孝女塔”。
6、玄帝宫与云台观
玄帝宫位于云台山1314米的主峰 茱萸峰顶,被道教信徒称为“北顶”,和武当山称为“南顶”相对应。道教传说真武大帝在云台山修成神仙,成仙后被封镇守武当山,而云台山的玄帝宫则成为其行宫,每年都要回云台山驻锡、显灵,所以此宫历来香火极盛。该宫初建于唐代,时称“玄元庙”,经历代扩修复建,形成今天玄帝宫的恢宏气势。宫内的真武大帝铜像身高3.45米,是中国最高大的真武大帝铜像。云台观座落在茱萸峰下的凤凰岭上,除供奉道教诸神外,特侍奉生于修武、终于云台山的道教神仙宁封子,观外建有30多米高的重阳阁。
7、海蟾宫
海蟾宫位于修武县城东北五里源乡马坊村。原名“真清观”,相传五代燕王宰相刘海蟾看破红尘,弃官修道,马坊村的马坊泉即为刘海蟾的洗丹潭,因有金代邱处机所书“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现存的大殿座南朝北,当地人又叫“背南宫”,重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造型奇特,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宫北曾有马坊泉,泉中有大量的石壳虫,鸭子吃后生的蛋,经过加工做成的松花蛋,去壳后呈现清晰的松柏枝、竹叶纹理,食之味道异常鲜美,被称之为“ 海蟾宫松花蛋”,元末以后,历代皇家都视其为皇宫御宴之美味。
8、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修武县城关镇北关村内,座北朝南,面阔三间。相传很久以前,北关村有一吕姓恶霸,横行乡里,祖师爷化作一位道人,将吕氏坟地的荆根、枣根刨出,使吕家破败衰落。为了报答祖师,人们用荆根、枣根做梁,建起祖师庙,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祖师庙现存各种碑刻二十余块,碑文主要记述了每年三月三“金顶圣会”的盛况,以及历次到武当山朝圣的经过。
1、怀梆
光绪九年(1883年)冬, 孟县怀梆艺人牛三堂因生活所迫,到修武县山区大东村落户,即在村上传授技艺。光绪十九年(1893年),该村张春来组织起有40余人参加的大东村戏班,很快怀梆风靡全县。至民国时期,怀梆最为著名的演员是崔福令(外号“拐来孩”),他嗓音优美,身架利落,扮相俊俏,闻名远近数县。崔福令下台拄双拐,上台不拄拐,拿手戏为《桃花庵》中饰陈妙常,《刀劈杨凡》中饰樊梨花。
2、京剧
光绪十五年(1889年),修武城内南门富家子弟李尧组织起京剧班,收纳数名贫困幼童学戏,数年后名声大振。民国13年(1924年),由郭相五等京剧爱好者发起,组成了“乐天社”京剧班。他们自筹经费,自购行头,免费为群众演出,有《九江口》、《四郎探母》、《状元谱》、《女起解》等传统剧目。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修武县城,“乐天社”自行解散。
3、二夹弦
民国9年(1920年)冬,原武县 二夹弦艺人 葛玉堂因生活所迫来修武传艺,南关村周文德等人均向葛拜师学艺,演出《小姑贤》、《三疑计》等传统剧目。
4、豫剧
民国35年(1946年)有一“血花剧团”在修武演出豫剧,曾风靡一时。1950年,北门村侯同勋春节时组织村内戏剧爱好者演出折子戏《断桥》、《劈山救母》、《卷席筒》等剧目,在当地大受欢迎。因豫剧充满地方特色,念白好学,韵调易唱,故至今仍十分风行。
5、上党梆子
1954年,斗水村戏曲爱好者郭麦旺等人组织起有30余人参加的上党梆子戏班,逢年过节演出《五凤楼》、《雁门关》、《海桃关》等剧目。文革期间,戏班解散。
修武县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有十多种,主要有:
1、 花船,也称旱船。三个人物分坐(实为站立)在插满花的布制船上,由老公和丫环持桨划船,皆着戏剧古装,表演时三船穿梭跑动,停时只摇桨,开始唱词,并有乐队伴奏。
2、 狮子:用麻和布制作成狮皮,两人驾驭,一人撑头,一人作身和尾,表演时可登山(上桌子),可直立,也可滚球和舞蹈,由训狮人指挥。
3、 老虎:和“狮子”类似。
4、 高跷:为传统节目。表演者双脚绑在两各50厘米高的木棒上,以代替双脚行走、跳跃,有古装,也有时装,扑蝶节目最为精彩。
5、 腰鼓:为建国后新兴的文艺节目。表演者于腰际背一长圆形红鼓,双手持木棰击鼓,发出不同节奏,全队由拍镲者一人指挥队形和鼓点变换。为增加气势,另有大鼓重击。
6、 秧歌:为革命根据地的传统文艺节目,人数不限,表演者按乐器节奏扭动,时而变化队形。
7、 推花车:也叫小火车,建国初最为盛行。一俊妇坐(实为立)在一方形花车内,车后有两扶手,一老翁手握扶手作推车状,车两边少男少女各一人,手摇扇子扭动,一小丑担一软质杠子扭在车前,乐器伴奏,表演者扭动数圈后停在原地扭唱,唱腔为民间小调。
8、 背妆:一个大人身上背一铁架,架上立一儿童,上下固定为一体,称为“一妆”,表演者可据故事人物多少,决定妆数多少(一般不超过八妆)。妆上儿童扮作故事人物在上表演,背妆人在下走场套花,有乐队伴奏,只行走,不演唱。
9、 张公背张婆:由一人上身扮张婆,下身扮张公,另做一张公假头和双肩,置张婆身前作背状,再做一张婆假下身,于张公身后,使其共成一体。无唱,只需乐器伴奏,表演者按节奏扭动,作些嬉戏动作,别有风趣。
10、 骑毛驴:表演者足踩高跷,用纸或布做一毛驴,固定在表演者身上,按乐器节奏跑动舞蹈。
11、 霸王鞭:表演者人手一鞭,上系铜铃和花,谐和鼓点节奏击臂、腰、腿、脚等处,或与别人互击,使其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人数不限,有歌有舞。
1、武王伐纣途经“宁邑”修兵练武,“修武”从此诞生。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姬发兴兵伐纣,从陕西东进渡孟津会合八百诸侯后,大军向商都朝歌一路猛进,到达宁邑后天降大雨,三日不止,经姜子牙问卜后,乃勒兵于宁,修整武器,休养军队,遂将宁邑改名为“修武”。从此,修武不但获得了沿用三千多年的县名,还诞生了一大批与武王伐纣相关的村名、地名。武王大军将修武作为伐纣之战的最后出发地和后勤基地,从修武出发后在修武之东二十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包举行了最后的“会盟”仪式,宣布了“战场纪律”,宰牲宣誓,然后才揭开了牧野之战的序幕,夺取了朝歌,推翻了殷商王朝。武王最后一次会盟的小山包后来被改名为“同盟山”,当时也在修武境内(现属获嘉县)。
2、魏曹丕逼汉“禅位”,汉献帝贬居修武。延康元年十月,魏王 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刘协被封山阳公,居修武县浊鹿城共14年,死后葬于古汉山下,墓冢称“禅陵”。
3、“竹林七贤”隐居修武。魏正始至景元年间(约公元241—262年),魏著名文学家 嵇康、诗人 阮籍,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与礼教束缚,隐居于修武县的云台山百家岩一带,达20年之久,以纵酒佯狂的消极方式表示反抗,与当时的名士 阮咸、 山涛、 向秀、 王戎、 刘伶常游会于百家岩竹林之中,饮酒赋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
4、刘阿知率族东渡,日本三姓源修武。汉献帝刘协死后,其后代一直居于修武。西晋王朝统治之时,刘协玄孙 刘阿知恐为当朝所害,遂率其家族东渡日本避难。上岸后,他们最初居住在今日本的 奈良县,后迁至冈山县。他们同当地人一同披荆斩棘,创家立业,赢得人们的尊敬,此后,这支家族就在日本生息繁衍。在今日奈良县的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仍有“阿知宫”,它们如今成为当地的神社。在此后的岁月里,这支迁居于异邦的刘氏后裔,为创建和保卫日本民族做出过杰出贡献。日本古代一般民众是没有姓的,只有上层贵族、大官和有大功绩者才有姓氏。在日本落根的这支中国刘氏后裔,因对日本人民有突出贡献,先后都得到了封姓。如今日本姓氏为“坂上”、“大藏”、“原田”的,均为刘氏后裔。
5、孙思邈云台采药,“药王洞”千古留芳。唐贞观二十九年(公元658年),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药王”孙思邈从京都长安来到修武,在云台山区采药炼丹,为民医病。他住在被今人呼之为“药王洞”的一个大型山洞内,一住就是八年。他一方面采药医病,一方面收集民间秘方验方,撰写《千金方》巨著,流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在他居住过的“药王洞”内,修武人民刻制了他的石雕塑像,树起了石碑,以志纪念。
1、李固龙山文化遗址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文化层厚3—4米。由于历史原因,一条南北大道将遗址分成东、西两块,东、西、南三面形成2—3米高的断崖,大量的遗迹、遗物暴露在外。经常看到的有石刀、石铲、石斧、石镞,大量的陶片标本和汉代的空心砖,以及少量的骨器和陶文符号。根据出土的器物和地层关系来分析,此遗址经历了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等历史时代。
2、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西村乡当阳峪村,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当阳峪瓷窑是宋代北方一处重要的制瓷生产场地,规模可观,工艺精湛,产品丰富,种类齐全,尤以剔花瓷和刻花填彩著称,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河南省博物馆、以及英国、日本等著名博物馆都有不少藏品。
3、运粮河流经修武的 运粮河是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永济渠的一条重要分支。历史上有豫河、小丹河等不同的称谓,因其下游入卫河直达天津,且以漕运为主,故最终得名为运粮河。道光年间,运粮河在修武境内全长62里,过水量4立方米/秒。建国以后的1953年,新乡专区曾在修武成立运河管理局,负责博爱、武陟、修武、获嘉4县的运河治理与灌溉农田工作。据资料记载,当时4个县共可灌溉农田4万亩,其中修武可灌溉农田2万亩。运粮河还具有排泄洪水功能,最大过水断面可达30立方米/秒。1959年冬,修武县开始实施引黄工程和开发治理大沙河工程,使具有千年历史的运粮河失去灌溉与排洪能力。修武县委、县政府对运粮河道进行整修拓宽,并在沿岸建起了滨河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商冢
商冢位于修武县城东城关镇秦厂村东部,云台大道的东侧。据道光十九年《修武县志》记载:“商冢在县东二里,武王伐商,其子孙有来归而死者,葬于此”。据近代考证,所谓“其子孙来归而死者”,就是跟随武王伐纣作战中负伤牺牲的周军将士,他们在牧野之战中战死后,被运至“大后方”修武集中埋葬,牧野之战中受伤牺牲的周军将士也被运回修武抢救,其牺牲将士就埋在修武,成为一个一个百余亩大的墓冢。又因此冢成于商末,所以叫“商冢”。当地群众相传,黄飞虎所骑五色神牛埋于此,所以又称“牛王冢”。可以说是周初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烈士陵园。该冢原有面积一百余亩,现存面积东西长约290米,南北宽约110米,封土最高处约7米。
2、汉献帝陵
汉献帝陵位于修武县七贤镇(原方庄镇)古汉村南。现存陵墓为半圆形,高约7米,周长250余米。汉献帝刘协(181—234年),东汉末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刘协被废,封为山阳公,居于浊鹿城(今修武县李固村南)。汉献帝在浊鹿城生活了十四年,经常携夫人到百家岩游乐避暑,并走乡串村为民医疾治病,因此,在当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可凭吊的遗迹。古汉村、古汉山即由汉献帝禅陵的所在而得名。
3、韩愈墓
韩愈墓位于修武县方庄村西之韩坡,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的墓地。韩愈乃修武人氏,其上六代已从常山迁来修武,至韩愈时已七代了。韩愈死后葬此,墓高八尺,墓前竖有丈二高碑曰:“韩文公之墓”。墓道旁原有石人、石马、石兽等八对。
4、韩昶冢
韩昶冢位于修武县前雁门村北,高3米多,周长50多米,乃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长子 韩昶之墓。
5、金代杂剧砖雕墓
金代杂剧砖雕墓位于 郇封镇大位村。墓葬坐北面南,全用小砖砌成仿木结构。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的西北壁、北壁、东北壁镶嵌十四块砖雕。砖雕分男、女侍和杂剧两大类。杂剧砖雕为“吹笛童子”、“拍板童子”、“伞舞童子”、“拍鼓童子”、“拱手者”、“持物者”、“吹口哨者”、“戴卷幞者”、“摇手鼓者”等形象。
在修武县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历史名人在此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近300人,其中皇帝、君王39人,宰相和相当宰相的三司(三公)48人,将军、元帅40人。著名文人学士、三教九流名人159人。中华始祖、炎黄二帝都曾在此活动,留下了传说和遗址;大禹治水也曾长驻此地;世界级文化名人孔子曾在此问礼游学;乐圣朱载育曾在此教学研习;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维、钱起等人都到修武游山玩水,王维更是在此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
宁封子
宁封子,黄帝时期,宁邑(今修武)人。是中华陶瓷业的首创人物,被黄帝封为“陶正”,负责在推广制陶技术,管理制陶业的生产与发展,其被推崇为中国制陶业的祖师爷。宁封子死后,埋于宁北山中(今修武云台山)。
张良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最重要的谋臣。他出巨资雇一大力士刺杀秦始皇未成,后隐姓埋名,逃到南阳(今河南省修武县北一个古城邑)之北的山里躲避。他在目睹了西汉一些功臣、名将陆续被杀的事例后,隐居于云台山,直至病逝。修武云台山仍有“子房沟村”、“子房钓鱼台”、“子房湖”、“张良峰”等与张良相关的人文景点。
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 刘协(181—234年),东汉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延康元年(220年)十月,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被封为山阳公。刘协为山阳公后,居于浊鹿城(今修武县李固村南)。常到百家岩避暑纳凉。魏青龙元年,刘协病逝,以汉天子礼仪葬于浊鹿城与百家岩之间,墓号禅陵,谥孝献皇帝。
“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向秀、阮咸 竹林七贤 (7张) 、刘伶、山涛、王戎等隐居名士。嵇康于公元242年把家从銍县搬到山阳(今河南修武),山阳便成了“竹林七贤” 的聚集交往之地。修武境内所保存的“竹林七贤”遗迹、遗址有:嵇山、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王烈泉石刻,阮籍竹林等。
孙思邈
孙思邈(581年—682年),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孙思邈曾在药材遍地的修武云台山研究医药、医病救人十余年,住在云台山主峰茱萸峰的一个山洞里。在修武,除流传有孙思邈的大量传说外,还留有他居住的山洞即药王洞,以及他在洞口亲手栽植的千年红豆杉一棵。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号昌黎,唐代河南府怀州修武南阳城人。韩愈是河南修武人,为不少历史典籍所记载,更有大量物证。县城东关韩文公故里处,有宋、元、明、清历朝所立的“韩文公故里”碑。修武县历朝《修武县志》都有记载:韩愈“乃修武人也”。
乔叶
乔叶,女,汉族,生于1972,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省文学院最年轻的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员,河南作协副主席。作品:处女作《别同情我》《愁嫁》《不做情人》《一个女孩的自知之明》《迎着灰尘跳舞》《爱情底片》等散文;中篇小说《我承认我最怕天黑》、《紫蔷薇影楼》;长篇处女作《守口如瓶》。
2006年11月8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修武县“ 千年古县”称号。修武县已被正式列入中国地名遗产保护行列,河南省独此一家。
修武县先后收获多项荣誉,如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省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河南省饮水安全示范县、焦作市旅游工作先进县、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县城等多项荣誉。
修武县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园林县城、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