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

鄢陵县 Yanling County 许昌鄢陵 鄢陵 鄢陵县历史沿革 鄢陵县行政区划 鄢陵县地理环境 鄢陵县自然资源 鄢陵县人口 鄢陵县经济概况 鄢陵县社会事业 鄢陵县政治 鄢陵县交通运输 鄢陵县风景名胜 鄢陵县历史名人


鄢陵县隶属 河南省 许昌市,现辖12个镇,386个 行政村(社区),总人口66.7万人,总面积866 平方公里(耕地99.6万亩)。近年来,鄢陵县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生态鄢陵、富强鄢陵、文明鄢陵、幸福鄢陵,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鄢陵县处在中原 高速公路网核心区,毗邻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北距 新郑机场50公里,西距 京广铁路、京广客专、 京港澳高速20公里, 兰南高速、 永登高速、 机西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郑合铁路、 三洋铁路贯穿全境,形成了 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鄢陵是全国 商品粮基地和 优质棉生产基地县。鄢陵县花卉苗木种植种植面积达60万亩。2011年被 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8年,全...

详情

鄢陵县地名网_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资料简介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介绍

鄢陵县隶属 河南省 许昌市,现辖12个镇,386个 行政村(社区),总人口66.7万人,总面积866 平方公里(耕地99.6万亩)。近年来,鄢陵县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生态鄢陵、富强鄢陵、文明鄢陵、幸福鄢陵,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鄢陵县处在中原 高速公路网核心区,毗邻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北距 新郑机场50公里,西距 京广铁路、京广客专、 京港澳高速20公里, 兰南高速、 永登高速、 机西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郑合铁路、 三洋铁路贯穿全境,形成了 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

鄢陵是全国 商品粮基地和 优质棉生产基地县。鄢陵县花卉苗木种植种植面积达60万亩。2011年被 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018年,全县实现 生产总值324806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961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01888万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210216万元,增长10.1%。

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 陆终第四子 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

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

公元前575年( 周简王十一年) 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鄢陵之战是 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战国时期,鄢陵属韩又属魏。公元前375年, 韩哀侯灭郑,鄢并入韩。公元前365年, 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魏强韩弱,鄢陵遂属于魏。公元前318年, 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鄢仍属魏。

秦鄢陵属颍川郡。

西汉始置鄢陵县(治所今城北古城村),属豫州颍川郡;汉武帝时,鄢陵改属陈留郡;王莽实行“新政”(公元8年)后,废鄢陵县,更鄢陵为 左亭,属豫州颍川郡 许县。

东汉属豫州刺史部 颍川郡。三国魏属颍川郡。西晋属豫州颍川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 后赵、 前燕属豫州 颍川郡,前秦属 东豫州颍川郡,后秦属豫州颍川郡区域,均无鄢陵县建置。

南北朝时期,宋仍无鄢陵县建置,境域属豫州颍太守管辖,北魏置鄢陵县属司州颍川郡。东魏属郑州许昌郡。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鄢陵县,其地入 许昌县。

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复置鄢陵县(治所今 安陵镇),属 许州。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属 洧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属颍川郡。

唐初属颍川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鄢陵属洧州。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属河南道许州,为上县。

五代十国梁时鄢陵属东京开封府。

后唐改属许州忠武军。

后晋、后汉、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

宋鄢陵属京畿路开封府,为畿县。

金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

元鄢陵属 河南江北行省 汴梁路开封府,为中县。

明鄢陵属河南省开封府。

清沿袭明制,鄢陵仍属 河南省 开封府。

民国元年(1912年)3月,鄢陵直属河南省。

民国五年(1916年),鄢陵改属豫东道。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复属河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许昌)。

1947年4月,建立中共鄢扶县委、县人民政府(治所扶沟),属 豫皖苏边区一专署。同年10月1日,鄢陵县城解放。12月,建立中共鄢陵县委、县人民政府,隶属豫皖苏边区五专署。

1949年3月,划属河南省许昌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鄢陵属许昌专员公署。

1970年,改属许昌地区。

1986年,改属许昌市至今。

2013年,鄢陵县辖8个镇、4个乡: 安陵镇、 马栏镇、 柏梁镇、 陈化店镇、 望田镇、 张桥镇、南坞镇、 陶城镇、 只乐镇、 大马镇、彭店镇、 马坊镇。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人民路中段。

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东邻周口市扶沟县,南接周口市西华县,北毗开封市尉氏县,西南与漯河市临颍县相连,西北及西与本市的长葛市、 建安区接壤。南北长57.5公里,东西宽20.87公里,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

县城安陵镇西北距省会郑州市11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北距开封市80公里,西距许昌市、京广铁路36公里、京珠高速公路30公里,西南距漯河市70公里,东南距周口市70公里。

鄢陵县属亚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晴朗清爽,冬季寒冷干燥。

鄢陵县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黄河泛滥和双洎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面坡度1/30000~1/80000,海拔高度50米~65米(个别岗陵74米),相对高度15米。

平原

鄢陵县境内双洎河以北地区为黄河、双洎河冲积而成的黄土岗及黄泛沙土区,偏东北方向,黄泛后风积而成的带状沙丘,多呈南北条状,相对高差5米~15米,面积66.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6%,主要分布在彭店、马坊、柏梁等乡镇;县中部地区,地形起伏,以缓平高地、平地为主。缓平高地为河流冲积而成的相对较高的地形,多呈西北东南条状,相对高差3米~8米,顶宽1公里~7公里,由顶向两侧微倾斜。平地是河流冲积的缓平地区,相对高差不大,带状岗地和零星岗冢分布其间,走向不一,分割形成一些封闭或半封闭的局部洼地。面积448.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1.7%,主要分布在彭店、马坊、安陵、柏梁、陈化店、马栏、大马、只乐、张桥等乡镇。

洼地

鄢陵县东南和南中部,为缓坡洼地,地上、地下径流排泄都较困难,面积316.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36.3%,主要分布在只乐、望田、南坞、陶城等乡镇。

岗陵

鄢陵县境内有龙形岗、郜村岗、大胜岗、半截岗、杨河岗、凤凰岗、孝子岗、屈岗、碱岗、乐陵岗、彭祖岗、左家岗、文家岗、太平岗、三岗、追岗、野岗、河岗等。部分岗陵经黄水淤塞、群众挖土,已失去脉络痕迹,或成为孤立的土丘。

鄢陵县河流有:双洎河、康沟河、清流河、二道河、大浪沟等大小20余条,河流多为季节河,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

双洎河:双洎河发源于新密市翟沟,流经新密市、新郑市、长葛市、尉氏县,于鄢陵县范家村西入境,流经李家、古城、彭店、孙村、朱家至扶沟县大李庄入贾鲁河,全长179公里,流域面积1693平方公里,境内长14.8公里,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

清流河:系颍河左岸一支流,发源于县域屯沟西,系下游段。黄泛以后,红旗桥以下,全部淤塞。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治理,得到疏通。流经屯沟、关庄、周桥至西华县李湾入颍河,境内长13.1公里,堤坝长26公里,先后汇入的河流有:汶河、大浪沟、没底沟、二道河、玉带河、一道沟及一道河故道、洪淤沟、马栏新沟、汨罗江等12条河道,下游易受颍河水顶托,洪涝灾害较为频繁。

康沟河:康沟河发源于中牟县,经尉氏县境,于鄢陵县戴岗村北入境,流经孙庄、官庄、刘庄、栗园、殷坡、洪沟入贾鲁河,全长53.8公里,流域面积595.3平方公里,境内长7.5公里,流域面积21.6平方公里,该河在鄢陵境内地势较高,土质松散,含沙量大,河床淤积,入境处和出境处急转弯,汛期洪峰高,来势猛,堤身单薄,是鄢陵县历代主要防洪河道。

贾鲁河: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山区,全长246公里,流域面积5896平方公里,由彭店乡的王铁东入境,流经范庄、油坊东出境,流经鄢陵3公里,流域面积仅有7.6平方公里。

汶河:汶河发源于长葛市董村乡大柳树王村,属于沙颍河水系,流经柏梁镇、安陵镇汇入境内的大浪沟。该河全长37.65公里,流域面积251平方公里,在县境内长12.2公里,流域面积有80平方公里。

二道河:二道河发源于长葛市东南,在县境经陈化店镇、大马乡汇入清流河,全长23.5公里,流域面积66.4平方公里,境内长12.7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

三道河:三道河发源于许昌县陈曹北,在鄢陵县境内经陈化店镇在大马乡汇入二道河。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66.4平方公里,境内长12.7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

玉带河: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流向西北东南,两个源头分别源于陈化店镇的乔庄西北和只乐乡的崔庄西北方,流经庄刘、吕屯东入二道河。该河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39.8平方公里。

鄢陵县主要是由古黄河泛滥和双洎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区。境内被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构成现代成土母质的基础。全县耕地99.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4%,人均耕地1.62亩。耕地中有水浇地7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3%;有旱地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4%;有菜地26706亩,占耕地面积的0.3%。

县境地表为第四纪地层复盖,下覆地层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其中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分布尤为广泛,新生界第三系遍布全区,厚度可观。据此地质特征,一些沉积矿产,尤其是煤、铝土矿、耐火黏土、石灰岩,还有石油、盐、碱等,具有成矿的条件和前景。尚未有重要矿床发现。

鄢陵县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自然植被以盐生和沙生植物为主,草甸植被次之。人工植被以小麦、杂粮两年三熟植被为主,一年两熟小麦、玉米类杂粮植被次之。境内分布有大面积木本与草本植物间作的植被,鄢陵县是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绝大多数为落叶阔叶林树种,夏绿的特征较为突出。

境内动物区系为干旱平原类型。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过渡地带,南北方动物种类均有分布。境内动物有脊椎、节肢、软体、环节、线形、扁形、腔肠、原生等种类。脊椎动物又有哺乳、鸟、爬行、鱼等类别,节肢动物有昆虫、甲壳、蛛形、多足等类别。

鄢陵县地表水多年平均过(入)境水量25371万立方米,为年均自产地表水8359万立方米的3倍,河水资源数量可观,但时程分配不均,过(入)境河流多受上游制约,开发困难大,拦蓄能力差,利用率低。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河闸拦蓄和机电灌站提灌两项。

地下水境内地表岩性松散,降水容易渗入,地层储水条件好,且补给周期短,易于富集,形成地下水。浅层水为含水层底板埋深30米~50米,能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潜水,它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岩和地貌条件的控制,县域内自陈化店镇向南经只乐乡到陶城乡一带,为黄泛主流向,地下水资源补给以降雨入渗为主,此外为各种水体的补给,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困难,实际全为消耗性开采。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14亿立方米,为地表水资源0.71亿立方米的1.6倍。水质境内浅层地下水98.1%符合饮用和灌溉标准,矿化度在2克/升以下。

2018年末,鄢陵县总人口67.62万人,常住人口57.15万人。城镇化率42.87%,比上年增长1.74个百分点。出生率12.17‰;死亡率6.82‰;自然增长率5.35‰。

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46.03元,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86.11元,增长8.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3.08元,增长8.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62.40元,同比增长4.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66.62元,同比增长4.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71.30元,同比增长3.65%。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277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4430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25538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78377人,参加失业保险19154人,参加工伤保险38016人,参加生育保险21152人。

201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4806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961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01888万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210216万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4.36:50.31:35.33调整为13.42:49.32:37.26。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6.58 %,较上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0971万元,增长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2177万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9.27万亩,比上年增加0.42万亩,增长0.4%。夏粮66.36万亩,与上年增加0.28万亩,增长0.4%;秋粮52.91万亩,比上年增加0.15万亩,增长0.3%。

全年粮食总产量564553吨,比上年增加15033吨,增长2.7%。其中夏粮329641吨,比上年减少2340吨,下降0.7%。秋粮234912吨,比上年增加17373吨,增长8.0%。油料5888吨,下降0.2%。棉花85吨,下降1.1%。

花木种植面积平稳发展。全年花木种植面积达53.84万亩。花木总产值335401万元。花木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4%。

全县全部工业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22.2%;重工业增长4.4%。轻工业高于重工业17.8个百分点。

2018年,鄢陵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41亿元,增长9.3%;产品销售率99.2%,较上年低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02亿元,增长15.6%。

工业用电量25040.81万千瓦时,增长7.84%。工业增值税10636万元,下降2.6%。

建筑业保持持续发展。2018年实现增加值204537万元,增长4.1%。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增长9.0%。工业投资增速15.1%。服务业投资增速下降30.4%。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53.2%;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2.5%;房屋竣工面积增长159.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下降13.9%。

201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053万元,增长10.1%。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零售额92233万元,增长8.6%;零售业426109万元,增长10.4%;住宿业17724万元,增长8.6%;餐饮业171988万元,增长10.6%。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8719万元,增长9.5%。其中,增值税完成24042万元,下降3.8%;营业税完成70万元,增长305.8%;企业所得税完成10903万元,下降22.0%;个人所得税完成1243万元,增长28.1%;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868万元,增长49.0%。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31228万元,增长10.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6300万元,增长15.0%;公共安全支出15333万元,增长35.6%;教育支出67142万元,增长1.5%;科学技术支出3620万元,增长9.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318万元,增长0.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0470万元,增长5.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7704万元,增长25.4%。

201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55485 万元,比年初增加280434万元,较年初增长15.8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67755万元,比年初增加212200万元,比年初增长14.62%。各项贷款余额1320655万元,比年初增加35561万元,比年初增长2.77%。

2011年,鄢陵县参加中招的考生有3418人,优秀率达6.73%;参加高招的考生有4389人,本科(三本)上线人数1751人(其中:普通类一本上线166人,二本上线650人,三本上线1477人,体育、艺术类本科上线274人),上线率41.76%,比2010年提高了11.45%。

2012年,鄢陵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完成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成功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强县”。截至2013年鄢陵县改造学校危房9.1万平方米,落实在校困难生补助资金1136万元。

2011年,鄢陵县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其中马坊、马栏、彭店、安陵、大马、只乐、望田7个文化站已投入使用,2011年新建的陈化店、张桥、南坞、陶城、柏梁5个文化站主体已经完工,配套设施正在陆续购置中。

2012年,鄢陵县完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累计建成386个农家书屋,“送文化进企业”荣获国家“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2011年,全县医疗保险参合农民564531人,参合率达98.19%。人口计生工作被评为国家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县。

截至2011年,鄢陵县隶属事业单位有鄢陵县人民医院、鄢陵县中心医院、鄢陵县中医院、鄢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鄢陵县妇幼保健院、鄢陵县卫生学校、鄢陵县卫生执法监督所、鄢陵县精神病医院和12个乡镇卫生院。卫生系统共有在职职工2358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中级职称332人。2011年,鄢陵县建成2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县386个行政村基本全覆盖。

县图书馆年均新购277教育科技文化图书4000余册、发展读者500人、借阅达2万余人次。

2011年,鄢陵县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实现参保总人数分别为21000人、3537人、23500人、31258人、14090人、18940人,基金征缴额分别为5522万元、781万元、674万元、3251万元、101万元、75万元

2012年,鄢陵县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60%以上。

中共鄢陵县委副书记、鄢陵县人民政府县长:李东岭

中共鄢陵 县委常委、鄢陵县人民政府 常务副县长:韩宏涛

鄢陵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张国志、赵峰、靳喜民、苏喜玲、王林

截至2018年

鄢陵县境内,311国道和许(昌)郸(城)铁路贯穿东西;许尉高速、省道237、325、219从境内穿过。

(1) 三洋铁路:长约26公里,在鄢陵城区西南部、大马镇境内设 鄢陵站。

(2) 郑合高铁:长约24公里,在鄢陵城区西南部、大马镇境内设鄢陵南站。

(3)许鄢城际轻轨:规划建设许鄢城际轻轨,衔接至郑合高铁鄢陵南站,加强许昌与鄢陵的快速交通联系。

郑合高铁 (郑阜高铁,郑州—周口—阜阳—合肥): 鄢陵南站

郑阜高铁 2016年12月将正式开工,建设总工期为4年, 2020年12月完工,全线共投资约431亿元。

郑阜铁路贯穿 河南省东南部、 安徽省西北部,线路起自 郑州南站,经由 郑州市、 开封市( 尉氏县)、 许昌市、 周口市后,抵达 阜阳市,新建线路长度约276公里。

根据公示方案,全线计划设车站11座,河南省境内车站8座,分别为 郑州南站、 许昌北站、 鄢陵南站、 扶沟南站、 西华站、 周口东站、 项城北站和 沈丘北站;安徽省境内有车站3座,分别为 界首南站、 临泉站和 阜阳西站。

(1) 高速公路:规划形成 兰南高速、 机西高速、 永登高速和许昌北绕城高速围合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打造中心城区外围高速交通环,构筑对外联系的快捷 立体交通网络。

(2)干线公路:鄢陵县 干线公路建设措施为:以一级和二级道路构建“六横、两纵”的公路主骨架,并以一般县道和 乡村道路为补充,构建网络化的城乡路网体系。

鄢陵县境内有 许由隐耕处、 许由墓、 尹宙碑、醉翁亭碑、 乾明寺塔、 兴国寺塔、 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 曹彰墓等。

许由墓

许由墓在中原腹地的许昌市鄢陵县,至今尚存四千五百余年前的上古贤人许由墓冢一座。据史学家考证,许由系上古高士,是海内外许氏之先祖。后人敬称其墓冢为许由墓。海内外许氏华人纷纷到箕山寻根问祖,成立许氏联谊会,并决定联合世界各地许氏后裔于每年9月4日祭祖。许由墓的确切位置在登封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箕山之巅东北端,呈圆形,直径约20、高约6米,用杂石沙土堆垒而成。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乾明寺旧址,始建于隋 仁寿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从塔的结构和形制看,为北宋中晚期建筑。六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下为青砖塔基,塔每层檐下均砌砖斗拱,并辟有券门,假窗和佛龛,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第二层塔身嵌塔铭,第三层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砖8块。塔顶为铜质宝珠塔刹。塔前有明 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尹宙碑

尹宙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 豫州从事尹君之铭”。刊于东汉熹平六年(177),碑额篆书,已断裂,仅存“从”“铭”2字,碑高2米,宽0.93米。元代皇庆元年(1312),鄢陵县达鲁花赤修孔庙时在洧川发现,移置孔庙内,不久又没入土中。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洧水泛涨岸崩而石复出,重置于孔庙。碑文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文中记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历仕官职,其后附有赞颂铭词。碑文字体方劲古拙,结体疏阔清朗,笔姿秀逸雄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损的明拓本传世。

鄢陵腊梅

腊梅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句。《姚氏残语》又称蜡梅为寒客。 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 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 雪梅。又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

蜡梅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各地均有栽培,秦岭地区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种较多,据赵天榜《中国蜡梅》一书所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165个品种。它们中间有纯黄色、金黄色、淡黄色、墨黄色、紫黄色,也有银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黄白色,花蕊有红、紫、洁白筹。其中最佳者为河南鄢陵县所产的鄢陵蜡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誉。代表品种有‘ 素心蜡梅’:《鄢陵文献志》称‘鄢陵素心蜡梅’,其心洁白,浓香馥郁。因其花开时不全张开且张口向下,似“金钟吊挂”,故又名金钟梅。

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南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兴国寺塔为砖石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周长20米,高1米,厚宽1米,经加固后宽为3米。塔身每层均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一层塔身南、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内筑有台阶,由此门登台阶可上至第二层南门(龛)出,绕塔檐半周至第二层北门(龛),登台阶可上至第三层。可从第三层塔内用双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层。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该塔对研究宋代古建筑和佛教活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花都温泉度假区

花都温泉度假区位于河南省鄢陵县 陈化店镇西,占地1036亩,建筑面积57792平方米,南依 311国道,西邻 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京广铁路25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65公里。

度假区以陈化店镇丰富优质的矿泉水为依托,度假区的深井矿泉水不仅水温达到63度以上,且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的含量均超过天然矿泉水水质的国际标准,长期饮用和沐浴,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并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多种疾病。

区内主要景点有豪华泡汤别墅、大型林中露天汤池群,水上乐园、成人玩具坊、 华佗百草园、奇花异卉园、蜡梅园、饮食文化园、茶酒楼、会议中心、独立式度假别墅等。

花博园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鄢陵花博园)建成于2002年9月,占地面积1500亩,整个园区分为博览会展区、蜡梅文化展示区、生态科普展示区、热带植物盆景展示区、休闲度假区、游乐区、系列景观区等十三大功能区域。主要区域有主会场、会展中心、热带植物盆景展示厅、怡园、名优花木展示区、水生植物展示区、旅游接待服务区、百年紫薇园、春夏秋冬园、科普示范园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设等。整个园区共开发建设景点200余个,绿化种植苏铁类、银杏类、 松柏类、紫薇类、花草类、水生花卉等2800个品种。

鄢陵花博园2004年被国家评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 国家旅游局评定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2002年在此举办了八届 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

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 晋元帝、 明帝、 成帝三朝。庾亮是东晋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庾亮曾参与讨平 王敦之乱,为明帝所亲信。明帝去世,受遗诏与王导共辅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后历任 平西将军、 豫州刺史、江荆豫三州 刺史等职,握重兵。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 嗣宗,《 晋书》称其为“ 陈留 尉氏人”,实为鄢陵县 彭店乡阮寨村人。阮籍曾为 步兵校尉,世称“ 阮步兵”,与 嵇康齐名,为“ 竹林七贤”之一。他素怀政治抱负,因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矛盾,为朝廷所不容,便采取避世态度,佯狂处世,退居乡间,对酒当歌。他平生崇尚竹子的空灵高洁,在阮寨村的自己家中遍种绿竹,邀请诗友,狂饮后赋诗抒志,追求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等,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尹宙,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博通经传,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亳县)从事。尹宙是东平相的玄孙,会稽太守的曾孙,富波侯相的孙子,守长社令的长子。尹宙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椽、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事等官职。官场生涯中,尹宙始终不以官职的显赫卑微为荣辱,以一颗平常之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他因病逝世,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