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

恩施 湖北省恩施 恩施市 湖北省恩施市 恩施建置沿革 恩施行政区划 恩施地理环境 恩施自然资源 恩施人口 恩施经济 恩施政治 恩施社会事业 恩施交通运输 恩施历史文化 恩施地方特产 恩施风景名胜 恩施著名人物 恩施城市荣誉


恩施市是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武陵山北部。东邻 建始、 鹤峰,西界 利川、 咸丰县,南连 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千米,南北长90.2千米,总面积3972平方千米。2016年常住人口87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约占38.49%。辖16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 小渡船街道。恩施市是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九大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1月10日首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恩施举行。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恩施市喜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

详情

恩施市地名网_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资料简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介绍

恩施市是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武陵山北部。东邻 建始、 鹤峰,西界 利川、 咸丰县,南连 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千米,南北长90.2千米,总面积3972平方千米。2016年常住人口87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约占38.49%。辖16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 小渡船街道。恩施市是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九大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1月10日首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恩施举行。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恩施市喜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恩施古为荆、梁二州的交界地区。

周春秋时期为 巴国界,战国时期属 楚 巫郡地。

秦,属 黔中郡。

汉属 南郡 巫县南境,隶荆州。

恩施建县始于吴永安三年(260),为沙渠县,隶 荆州。

太康元年(280),沙渠县改属晋之 建平郡。南北朝时,宋、齐沿袭。

北周建德二年(573),沙渠县境内置 施州及 清江郡治所,分沙渠部分地为乌飞、盐水二县,乌飞属施州,盐水置亭州及资田郡。

隋开皇初,废清江、资田二郡,改乌飞县为开夷县。开皇五年(585),改沙渠县为清江县,隶荆州总管。义宁二年(618),废清江郡,复置施州,领清江、开夷二县。

唐武德初置 江州,盐水县属之。武德四年(621),废盐水县,入 清江县。唐贞观元年(627),清江县属 江南道。麟德一年(664),废开夷县入清江县,清江县为施州治所所在地。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清江县属 黔中道。天宝元年(742),改施州为 清化郡。

五代属蜀,宋属 施州,隶 夔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并清江入州,属四川行省。

明洪武初裁施州。洪武十四年(1381),恩施县隶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后改湖广都司。

清朝初年,依循明制,属湖北 荆州府。

雍正六年(1728)裁施州卫,改为 恩施县,隶属 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恩施县隶属 施南府。

乾隆元年(1736),以原境设恩施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恩施县属 湖北省直管。

民国四年(1915),恩施县属 荆南道。民国十五年(1926),恩施县归 施鹤道,为施鹤道治所。

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存县。

民国十七年(1928),设鄂西行政区,恩施县为行政区治所。

民国二十一年(1932),恩施县归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第十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恩施县为附郭县。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湖北省政府迁恩施近8年,恩施成为湖北省临时省会。

1949年11月7日,县人民政府成立,为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县级)。

1982年4月30日,恩施市正式成立。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

1984年1月4日,市、县合并。

1983年12月1日,恩施地区改名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3年4月,易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1949年,成立恩施县人民政府,为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县级)。

1982年4月30日,恩施市正式成立。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

1984年1月4日,市、县合并。

1983年12月1日,恩施地区改名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3年4月,易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1950年3月,增设桅杆、红土、杉木、茅坝区。

1951年5月,建立第一区(七里)和第二区(红庙),城关区改为城关镇。

1952年3月,撤销茅坝区和第二区(红庙),新建三岔、济安、沙地、太阳、木贡、白果区,全县设16个区和1个镇。

1953年4月,撤销济安区、七里区,新建白杨区,区人民政府易名为区公所。

1954年12月,撤销杉木区。

1956年,撤销沙地区和太阳区。

1957年8月,复设沙地和太阳区。

1966年9月,撤销龙凤区,成建制并入灯塔区,

1976年10月,全县辖龙凤、红庙、七里、三岔、新塘、双河、红土、石窑、沙地、鸦鹊、白杨、熊家、太阳、屯堡、罗针、龙马、沐抚、板桥、大山顶、白果、干溪、芭蕉、大集23个公社和城关镇。1981年9月,鸦鹊公社更名为崔坝公社,白杨公社更名为白杨坪公社,大集公社更名为盛家坝公社,城关镇更名为施南镇。

1982年4月,恩施市划恩施县施南镇、红庙公社和七里公社的七里、猫儿槽、鸭子塘、洗爵溪4个大队区域,置舞阳坝、六角亭、小渡船3个街道和红庙人民公社,总面积168平方千米。恩施县保留熊家、大山顶、板桥、龙凤、三岔、白杨坪、七里、龙马、红庙、沙地、崔家坝、红土、石窑、双河、新塘、太阳、沐抚、屯堡、罗针、白果、芭蕉、干溪和盛家坝22个公社,总面积3804平方千米。

1984年6月,废人民公社,恢复区、乡建制,全市设红庙、七里、三岔、新塘、双河、红土、沙地、鸦鹊、白杨坪、太阳、屯堡、龙马、沐抚、板桥、白果、芭蕉、盛家坝17个区,崔家坝、龙凤2个市辖镇,六角亭、小渡船、舞阳坝3个城区街道。

1985年10月,鸦鹊区并入崔家坝镇。

1989年3月,划出红土区石灰窑、漆树坪、龙角坝和大河沟4乡,设置石灰窑区。

1992年11月,成立恩施红庙经济开发区,划红庙区红庙镇、金子乡及州农科所下官田为开发区,直属恩施自治州管理。红庙区撤销,所属旗峰乡划入小渡船街道,高桥坝和头道水乡划入六角亭街道。

1996年11月19日,恩施市划出芭蕉区干溪、米田、天桥3乡,设置黄泥塘侗族乡。1997年1月,撤区建乡,区公所更名为乡政府。

2001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22个乡、镇、街道并为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双河乡成建制合并到新塘乡,石灰窑乡成建制合并到红土乡,七里坪乡茅坝管理区合并到三岔乡,鸭子塘、核桃坝管理区合并到舞阳坝街道,龙马乡茶山管理区合并到太阳河乡,龙马、佐家坝、碾盘、青堡、猫子山管理区合并到龙凤镇,沐抚乡前山管理区合并到板桥镇,大庙、沐抚、木贡、高台管理区合并到屯堡乡。黄泥塘侗族乡成建制合并到芭蕉乡,更名为芭蕉侗族乡。

截至2018年,恩施市下辖3个街道、5个镇、8个乡和1个管理处: 舞阳坝街道、 小渡船街道、 六角亭街道、 崔家坝镇、 龙凤镇、 板桥镇、 白杨坪镇、三岔镇、 新塘乡、 红土乡、 沙地乡、 屯堡乡、 太阳河乡、 白果乡、 芭蕉侗族乡、 盛家坝乡、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 共172个行政村、36个社区。

恩施 恩施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由于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减了南侵冷空气势力,气候随着地形的垂直变化,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热同季,夏多冬少。雨量充沛,山体宏大,河谷深切,境内主要干流清江,发源于利川齐岳山。

恩施市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域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 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 河谷阶地。呈现明显 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 碳酸盐岩类( 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等也很多。

恩施市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年空气优良天数300天以上。

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主要有煤 、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珍贵树种有 穗花杉、 珙桐、 水杉等,产党参、 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土特产有玉露茶、 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

恩施市境内的硒矿和含硒石煤资源,富集在 二叠纪含硅碳质页岩中,且富含硒、钒、钼等元素组合。双河渔塘坝硒矿区位于恩施市东南73km处,是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于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期间勘查的一个规模可观的独立硒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填补了全世界无独立硒矿床的空白。

恩施市蕴藏着丰富的硒资源,富硒碳质页岩出露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储量高达25亿吨,最高含硒超过8000毫克/千克。受富硒岩层影响形成的大片富硒区域内,粮食、油料、中草药、饲草饲料、畜禽产品及矿泉水中,硒含量为世界之最。这为世界上70%以上缺硒区的人们带了福音,也为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有 香獐、 猴面鹰、 红腹锦鸡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有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美称,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为世界独有。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人均林地面积近5亩。

恩施市居“华中药库”的中心,属湖北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境内药用植物种类多、品质优。据统计,全市有药用植物186科,854属,2088种,常年收购品种达300种以上,在全省批量生产的80种主要药材中,有30多种产于该市。主要品种有党参、当归、黄连、 贝母、 厚朴、杜仲、 黄柏、川乌、 丹皮、大力籽、白附子、竹节人参、鱼腥草、 九香虫、 贯叶连翘等,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鸡爪黄连、杜仲、天麻、贝母等品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倍受中外药商青睐。如:红车轴草,可提取大豆异黄酮和鹰嘴豆芽素,是治疗妇科病的良药;贯叶连翘可提取金丝桃素;利用红豆杉提取的紫油杉醇,是治疗癌症的首选药物;厚朴皮可提取厚朴油,厚朴叶可开发成为食品包装;窑归使用范围广,它提取的“当归油”是药品生产厂家不可用其他原料代替的原材料之一;竹节参是中药材,其使用很广。

截止2003年,恩施市有各类中药材生产总面积27.4万亩,其中党参3万亩,紫油厚朴5万亩,杜仲8万亩,窑归2000亩,鸡爪黄连3000亩,贝母2000亩,银杏3万亩。投产面积18万亩,占66%。全市涌现了板桥、新塘、红土等一批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专业乡镇。2005年,紫油厚朴、板桥党参分别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境内河流纵横, 水能资源富集,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仅利用13%,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2条。河床高程由830m降到262m,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达62万KW。

2015年末,恩施市户籍总人口80.5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1.47万人,女性人口39.0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00(女性为100)。常住人口76.87万人,按城乡划分口径分:城镇人口(含城区及城郊区和乡镇集镇辖区)39.76万人,乡村人口37.11万人,城镇化率51.72%,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当年出生人口8648人,当年死亡人口4446人,人口出生率10.01‰,人口死亡率5.16‰,人口自然增长率4.85‰。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22万人,占总人口的18.9%。(注:户籍人口以公安人口统计口径,出生和死亡人口以计生部门统计口径)。全市人口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93.5人/平方公里。按农业口径分:全市乡村人口为60.96万人,乡村户数17.52万户。

截至2018年,恩施市共有户籍总人口80.9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1.53万人,女性人口39.3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43:100(女性为100)。常住人口78.09万人,按城乡划分口径分:城镇人口(含城区及城郊区和乡镇集镇辖区)43.75万人,乡村人口34.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02%,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当年出生人口8499人,当年死亡人口4580人,人口出生率9.66‰,人口死亡率5.22‰,人口自然增长率4.44‰。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75万人,占总人口的19.46%。

恩施市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4个,主要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1.12%,其中土家族31.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38.98%、苗族5812人,占0.72%、侗族1.09万人,占1.35%,回族530人,占0.07%。其它少数民族都在500人以下,有的只一人或几人,多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新增加的人口,来源有婚嫁、经商、就学,就学的多半是湖北民族大学的学生,大多是短期在恩施居住。

土家族遍布全市各个乡镇。苗族主要分布在石窑、白果等乡村;侗族主要分布在芭蕉、白果和盛家坝;白族主要分布在太阳河乡;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红土乡石窑村;回族多数分布在城内,其他各族则杂居在城镇。

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7亿元,同比增长12.3%(可比增长,下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14%。一产业增长4.5%,二产业增长13.2%,三产业增长10.7%。产业结构比由18.5:38.5:43.0调整为18.0:38.8:4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达到1.1亿美元,增长1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3亿元,增长4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12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92元,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25.4%。城镇化率达到48.4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增长32.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4.8%。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1.3万人。

2017年,恩施市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同比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7亿元,同比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20%。

2017年,恩施市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5元,同比增长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7元,同比增长8.5%。

2018年,恩施市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10.4%(恩施市21.2亿元,州高新区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7%;旅游综合收入179.6亿元,同比增长29.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3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5元,分别增长7.9%、9.7%。

农业农村经济方面,烟、茶、药、菜、林、畜牧等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具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恩施市120个农产品获得产品认证。

2013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40.8亿元,增长7%。落实粮食直补资金80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656万元;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20万元,补贴农机具22775台(套),受益农户6139户。全年粮油作物种植总面积114.9万亩,总产量34.9万吨,增收8.5%。烟叶、茶叶、商品蔬菜、畜牧养殖、林药、果园等农业特色板块基地规模扩大。“两烟”种植面积达到11.2万亩,收购值2.9亿元;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新增茶叶加工企业7家,达到257家;商品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量45万吨,产值5.8亿元;生猪出栏105万头,增长5%,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国生猪良种补贴县市”;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果园面积达到6万亩,水果产量达1.7万吨;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达到6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2家,达到476家。

2017年,恩施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4.8%。特色产业基地常年达120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64家。种植“两烟”5.32万亩。

2018年,恩施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1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烟叶、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常年达128万亩,建成有机茶基地5000亩、“恩施硒土豆”标准化基地10万亩。38家市场主体办理“楚农贷”,获担保贷款2765万元。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83家,“三品一标”(7)认证企业达25家、认证产品52个。

恩施市年产值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0家。化工、轻工、机械、建材、能源、烟草、纺织、药品等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富硒食品产业方兴未艾,富硒小麦草片、富硒甜玉米爽、富硒魔芋精粉等多种产品远销欧美日等国和港澳台地区。

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4亿元,落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8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2个,完成技改投资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总数达到54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家,实现总产值2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3.9%。

2017年,恩施市全市“新三板”企业累计达到4家。投资8.6亿元完成工业技改。全市“规上”企业达9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2.8%。新注册商标519件。

2018年,恩施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总数达82家。实施亿元工业项目16个、技改项目26个,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1%、20%。

对外开方面,举办了“央视激情广场———恩施篇”等大型推介宣传活动,成功承办了“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2013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2家,达到127家;新增星级宾馆4家,星级农家乐83家;新增宾馆床位2300张,达到2.2万张

旅游产业方面,201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10万人次,增长40.3%。完成了旅游宣传性质的大型纪录片《茶》的拍摄工作。

2017年,恩施市共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电子商务企业达6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29个,年交易额达8.3亿元。

2018年,恩施市农产品加工园进驻企业10家,完成投资1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

副市长:孙继为、姚洪华。

截止2009年,恩施市有小学141所,教学点44个,在校学生46331人,教职工2513人;初中25所,在校学生30449人,教职工1773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8457人,教职工53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8人,教职工33人;幼儿园64所,在园(班)幼儿数18757人,教职工1023人。

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学生5225人,教职工189人;有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湖北民族大学,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近4万人;有独立学院——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11000余人。

2018年,恩施市市一中、市二中学生宿舍,沐抚中心小学改扩建等项目竣工。

通过多年建设,恩施市城区道路总面积达152万平方米,总长度81.25公里。其中主次干道有32条,总长度60公里,小街小巷67条,总长度21.25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0.4%;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171.8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74%;城区路灯有14381盏,供电线路总长度138.87公里;城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每日10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209.2公里;城市公交车辆达196辆,已开辟公交线路26条,营运线路长达371.7公里;城市燃气用户近4万户,日供气能力达到6万立方米/日,城区铺设天然气管道571.50公里,城市气化率达到78%;清扫保洁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城市固体垃圾日处理能力达204吨,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013年,新增城市公交车辆42台,城市出租车240台。实施农村通畅工程230公里,安保工程200公里。新增小型农田水利管灌和喷灌面积各1万亩。新建成3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9个,总数达到48个;完成农村特色民居改造4331户。完成5000户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完成扶贫搬迁537户。

2011年实施了道路、桥梁、隧道、供水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红旗大桥建成通车,叶挺路改造完成,航空路人行天桥建成,亲水走廊第五期工程、州城应急水源工程和许家坪机场隧道等工程已建成。

2013年实施项目83个,完成投资4.8亿元,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80套,经济适用住房190套。完成棚户区1200套房屋及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4.1万亩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15.4万亩天保林二期管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平方公里。完成清洁能源入户工程5000户。

2018年,恩施市市中心医院与17个乡镇卫生院组建医共体,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2018年,恩施市新建村文体广场53个、村文化活动室66个。

2018年,恩施市举办湖北省自行车联赛恩施望城坡爬坡赛、老甲A足球联赛等赛事。

2018年,恩施市城镇新增就业75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银联网”(20)试点工作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7%以上。分配公租房3487套。发放救助资金2亿元。

“318”、“209”国道在恩施市境内交汇,国道、省道与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总长达3000多公里,宜万铁路和 沪渝高速纵贯恩施市全境。扩建后的许家坪机场,可起降 波音737客机,已开通武汉、北京、广州、海口、上海等航线。清江流域 梯级开发将使万吨级船舶驶进山城。沪渝高速公路经过5年时间建设,于2009年12月19日正式投入运营,与之配套的七里坪互通、谭家坝互通两段17公里一级公路,2010年12月23日,宜万铁路全线贯通。

“十一五”期完成国省道大中修145公里,改扩建二级公路70公里,实施安保设施362公里,适宜路段绿化537公里。

到2010年底,恩施市在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62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其中新建三四级通乡油路196公里;新建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90公里;建成农村通达公路384公里,通畅工程324公里;完成县乡公路大修20公里;新建便民桥25座。实现了所有乡镇办通油(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86%的行政村通沥青路或者水泥路。

施州城门、城墙遗址、柳州城遗址、南宋引种西瓜摩崖石刻、通天洞石刻、连珠塔、文昌祠、叶挺将军纪念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囚禁、就义旧址、武圣宫、沙地天主教堂及向燮堂墓、滚龙坝向氏古民居、大日如来佛像、虎钮錞于、大吉铭铜壶、甬钟、清华鹭莲纹螭耳洗口瓶。

恩施耍耍《担水》,该节目曾荣获全国文艺四进社区金奖,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汇演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三套等多个频道多次热播。

舞蹈《同跳土家摆手舞》,该节目以土家摆手舞、毛古斯舞、吹木叶、咚咚奎创编而成,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跳摆手舞过程中,可现场邀请观众同跳土家摆手舞,整个气氛热烈、喜庆、祥和、温馨。该节目曾于2009年春节代表中国文化部赴澳门进行内地文化交流演出。

舞蹈《耍亲亲》,根据恩施土家族 民间舞蹈“耍耍”的表演形式创作而成的。“恩施耍耍”的表演形式多为一男一女共同表演,男的拿伞,女的拿扇和手巾,表演诙谐风趣。《耍亲亲》运用了“耍耍”中诙谐风趣的舞蹈语言,表现出土家族男女青年开朗,豁达的民族性格。他们大胆的追求着自己的心上人,追求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快乐的欢跳着。该节目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楚天群星奖金奖、首届龙船调艺术节表演金奖。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族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人民的花铺盖,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尤为土家族女儿喜爱,被称为“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俗,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必须在织布时挑花刺绣,制作图案美丽的“西兰卡普”。西兰卡普的图案特点是:纹样丰富饱满,色彩鲜明,或者取材于日常生活,或者取材于自然风光,斑驳陆离,栩栩如生,具有明显的土家族风格。

高山云雾茶因其滋味浓烈回甘爽口,香气浓郁持久,饮之口郏留芳,且耐冲泡,口感也好,自古以来 云雾茶深受消费者表睐。

宜红茶也叫“宜红功夫茶”。这里生产的宜红茶远在明代就以“皇后茶”著称于英国,17世纪,宜红茶即远销俄国、英国等地。宜红茶条索紧结秀丽,色泽乌润调和,香气纯正持久,滋味浓厚醇和,是红茶中的佳品。

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也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

张关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以合渣火锅为典型特征,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

土家腊肉独具特色,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

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

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凤头姜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又名“来凤姜”,是来凤县民间经过长期选育稳定下来的地方优良生姜品种。其姜柄如指,尖端鲜红,略带紫色,块茎雪白。

福宝山莼菜又称马蹄草、荨草、水葵。是一种高等多年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正面绿色,背面暗红色,叶柄细长。

恩施市旅游资源具有民族特色,被誉为“休闲胜地”。有29首世界民歌之一的《 龙船调》。“清江漂流”被誉为“神州第一漂”;“ 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 女儿会”被称为“ 东方情人节”;“ 撒尔嗬”、“ 傩戏”等被学术界视为民族文化奇珍。

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北接重庆天坑地缝、恩施梭布垭,南连利川腾龙洞,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大小峡谷沿线总长108公里,主要景观有: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大河碥绝壁、后山绝壁、前山绝壁、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等。五大奇观是: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地缝配天坑。

清江闯滩

清江闯滩漂流以其独特品质被评为“中国特色旅游三十佳”。 漂流全程约为13公里,自恩施城区舞阳坝水厂斜对面清江闯滩码头启程,沿途闯卡门、洑三跳等等险滩,落差2—4米。

龙麟宫风景区

龙麟宫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恩施市西郊,距市中心8公里。属5.5亿年前寒武纪形成的洞穴,全长2300米,其中水洞长480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分为一坛、两府、三峡、九龙、十三厅、二十八珍奇共200余景点。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恩施市土司路138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被誉为“中华土家第一城”,被授予“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主要景点有:墨冲楼、施州土司春秋、素素卡斜车、廪君祠、九进堂、土司简介碑、捞此罗又、爽心园、钟楼、鼓楼等。

梭布垭风景区

梭布垭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距城区50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石林形成于远古奥陶纪,距今已有4.6亿年,最高石林达20米以上。 八个景区共100多景点。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