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

澧县 澧州 澧县建制沿革 澧县行政区划 澧县地理环境 澧县自然资源 澧县人口 澧县交通 澧县政治 澧县经济 澧县社会事业 澧县教育概况 澧县地方名人 澧县风景名胜


澧县,隶属于 湖南省 常德市,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 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 澧州。 隋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 天门郡,置澧州,新置 澧阳县。2015年,全县辖4个街道、15个镇 ,境内气候适宜,地貌多样,水面广大。澧县拥有澧阳平原(湖南省最大的平原)绝大部分,面积2107.3平方公里。粮、棉、油、猪、鱼是澧县五大农业支柱产品。澧县先后被定为全国 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以 城头山、 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 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 联合国申请 世界文化遗产,其中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距今6000年的古城址、古 祭坛和古 稻田。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

详情

澧县地名网_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资料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介绍

澧县,隶属于 湖南省 常德市,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 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 澧州。 隋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 天门郡,置澧州,新置 澧阳县。2015年,全县辖4个街道、15个镇 ,境内气候适宜,地貌多样,水面广大。澧县拥有澧阳平原(湖南省最大的平原)绝大部分,面积2107.3平方公里。粮、棉、油、猪、鱼是澧县五大农业支柱产品。

澧县先后被定为全国 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以 城头山、 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 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 联合国申请 世界文化遗产,其中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距今6000年的古城址、古 祭坛和古 稻田。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澧县因 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 岷山导江,东别为 沱,又东至于澧。”

春秋、战国属 楚, 秦属 黔中郡, 汉属 武陵郡 零阳县,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朝属天门郡,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 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澧州置 澧阳郡。澧阳郡治澧阳(今石门),辖 澧阳、 石门、孱陵、 安乡、 崇义、 慈利6县。

唐高祖 武德四年(621)改 澧阳郡为澧州,隶属 江南西道。 玄宗 天宝元年(742)复改澧阳郡。 肃宗 乾元元年 澧县建筑 (13张) (758)又改为澧州,受 武贞军节度。澧州治澧阳,唐初辖6县,同隋。高宗麟德后辖4县:澧阳、安乡(废孱陵县并入,今安乡、 南县地)、石门、慈利(崇义县并入,今慈利、 永定区、 桑植、 临澧县地)。

宋代澧州治澧阳,隶属 荆湖北路。辖澧阳、安乡、石门、慈利4县。

元代在澧水流域置 澧州路,隶属 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治 澧阳。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澧州 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澧州路总管府。辖澧阳县、 石门县、 安乡县、 慈利州(宋 慈利县升,今慈利县、永定区、临澧县地)、柿溪州(析宋慈利县置,今桑植县地)。

1364年, 朱元璋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澧州府降为澧州,并裁澧阳县入州治,属 常德府。太祖洪武三十年,澧州改属 岳州府。辖安乡、石门、慈利。常德府、岳州府隶属 湖广布政使司上荆南道(驻澧州)。

清 康熙九年(1670年),澧州隶岳常道(上荆南道改为岳常道,驻澧州)。 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 直隶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 岳常澧道(岳常道更名为岳常澧道,驻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安福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辖永定县(今张家界永定区)。

民国元年(1912年),改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9月,废州为县,始称澧县,隶岳常澧道。民国3年(1914),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治常德(武陵县),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民国5年,湖南省将武陵道裁撤,澧县划归湘江道管辖;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民国24年,隶属湘西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2月,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辖常德、 华容、南县、安乡、 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公署设常德县城)。民国29年4月,原第二区划出沅江、 汉寿县改称第四区。民国37年11月,第四专署由常德迁往澧县(此时亦称常澧区专员公署)。1949年7月27日澧县解放。1949年8月4日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8月28日,隶属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隶属常德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隶属常德专员公署。1988年6月,常德地改市,澧县仍隶属常德市。

1996年,澧县面积2107.3平方千米,人口约87万人。辖14个镇、18个乡:澧阳镇、小渡口镇、大堰垱镇、方石坪镇、火连坡镇、王家厂镇、甘溪滩镇、张公庙镇、码头铺镇、金罗镇、复兴厂镇、盐井镇、梦溪镇、雷公塔镇、九垸乡、大坪乡、双龙乡、太青乡、中武乡、车溪乡、永丰乡、如东乡、杨家坊乡、闸口乡、宜万乡、官垸乡、洞市乡、涔南乡、道河乡、澧东乡、澧南乡、澧澹乡。县政府驻澧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澧县常住总人口824902人,其中,澧阳镇130344人,张公庙镇27716人,小渡口镇33753人,梦溪镇28801人,复兴厂镇18540人,盐井镇16667人,雷公塔镇21484人,大堰当镇35391人,王家厂镇23983人,金罗镇27932人,码头铺镇14439人,方石坪镇13478人,甘溪滩镇20312人,火连坡镇16499人,九垸乡21903人,官垸乡26490人,永丰乡24538人,如东乡21910人,澧澹乡35210人,澧南乡25432人,澧东乡29618人,涔南乡23671人,大坪乡18344人,道河乡15767人,双龙乡15544人,宜万乡18598人,车溪乡25269人,中武乡20618人,闸口乡23278人,洞市乡12685人,杨家坊乡11158人,太青乡18428人,嘉山原种场2862人,七里湖4240人。

2002年,澧县辖14个镇、18个乡,50个居委会、583个村委会。

2004年末,澧县辖14个镇、18个乡:澧阳镇、张公庙镇、小渡口镇、梦溪镇、复兴厂镇、盐井镇、雷公塔镇、大堰垱镇、王家厂镇、金罗镇、码头铺镇、方石坪镇、甘溪滩镇、火连坡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澧澹乡、澧南乡、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双龙乡、宜万乡、车溪乡、中武乡、闸口乡、洞市乡、杨家坊乡、太青乡。全县总人口8800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971人;澧阳镇人口138039人。

澧县治所亦因建置变异和战祸水患迁徙无常,至明洪武五年(1372),定治今 城关镇未 澧县行政部门 (10张) 变。境内区划,也随建置不断演变。民国以前,州辖数县不等。民国初置县后,全县设20个区,区辖团;民国23年(1934),实行区、乡(镇)体制,编制 保、 甲。至民国38年(1949),全县设22个乡镇。新中国成立初,承袭民国建制,设区、乡(镇)保、甲,1950年5月设小乡、村,废保、甲)。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乡,实行区、乡(镇)、村、组体制。至1989年,全县设6区、28乡、9镇、637村(居委会)。

2012年,澧县辖15个镇、17个乡: 澧阳镇、 张公庙镇、 小渡口镇、 梦溪镇、 复兴厂镇、 盐井镇、 雷公塔镇、 大堰垱镇、 王家厂镇、 金罗镇、 码头铺镇、 方石坪镇、 甘溪滩镇、 火连坡镇、 九垸乡、 官垸乡、 永丰乡、 如东乡、 澧澹乡、 澧南镇、 澧东乡、 涔南乡、 大坪乡、 道河乡、 双龙乡、 宜万乡、 车溪乡、 中武乡、 闸口乡、 洞市乡、 杨家坊乡、 太青乡。县人民政府驻澧阳镇。

2014年,澧县辖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6个乡:澧阳街道办事处、澧西街道办事处、澧浦街道办事处、澧澹街道办事处、张公庙镇、澧南镇、小渡口镇、梦溪镇、复兴厂镇、盐井镇、雷公塔镇、大堰垱镇、王家厂镇、金罗镇、码头铺镇、方石坪镇、甘溪滩镇、火连坡镇、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双龙乡、宜万乡、车溪乡、中武乡、闸口乡、洞市乡、杨家坊乡、太青乡。县人民政府驻澧阳城区。

2015年,根据 澧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下辖15镇4街道,辖甘溪滩镇、火连坡镇、码头铺镇、王家厂镇、金罗镇、盐井镇、大堰垱镇、梦溪镇、 复兴镇、 城头山镇、 涔南镇、 如东镇、小渡口镇、 官垸镇、澧南镇15个镇, 澧西街道、 澧阳街道、 澧浦街道、 澧澹街道4个街道。

2015年底,澧县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全县辖澧阳、澧浦、澧西、澧澹4个街道和澧南、城头山、涔南、小渡口、官垸、如东、梦溪、复兴、盐井、大堰当、金罗、王家厂、甘溪滩、火连坡、码头铺等15个镇。

澧县介于东经111°12′30〞至112°0′5〞与北纬29°16′至29°57′之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澧县北连长江,南通潇湘,西控九澧,东出洞庭,自古就有“九澧门户”之称,总面积2107.3平方公里。

澧县地域呈弯月形,东西极度长约83公里,南北极度宽约46公里,呈现东西距离相对狭长,南北距离相对较短的状况。地势西北部偏高,属山区;南部与北部属丘陵区,起伏不平;东部和西南部为湖垸区,水网纵横;中部系省内著名的澧阳平原。

澧县地貌复杂,山、丘、平、湖均有。西北部以山丘为主,北部和南部以岗地为主,中部和东部是广阔的平原。澧县地处 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呈以平原和岗地为主体的地貌特征。地貌轮廓略似向东南开口的“撮箕”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区,海拔高程一般为500~700米,地势最高点在西北部的太青山,海拔1019.5米;中部为低缓丘陵区,海拔高程为100~200米;东部为洞庭湖平原,平均高程在50米以下,最低点在东南部的九垸乡永和村,海拔28.6米。在全县总面积中,平原1047.87平方公里,占50.5%;岗地503.69平方公里,占24.27%;丘陵235平方公里,占11.33%;山地156.17平方公里,占7. 53%;湖、河、水库堰塘等水面132.28平方公里,占6.37%。

澧县全境成土母质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湖沉积物、灰岩分化物、紫色砂岩、页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7种。土壤共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7个土类,其中以水稻土、红壤、潮土为主要土类。

澧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澧县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县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西部山区,太青年平均气温9.2℃,而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8℃。平原区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澧县有大小河流47条,可划分澧水、四口两条水系。其中一级支流9条,二级支流22条,三级支流15条,四级支流1条。澧水水系在县境内有6条,包括澹水、道水、涔水3条一级支流,县境内流域面积781.75平方公里,干流境内长32公里。四口水系有界溪桥、顺林桥、危水河和松滋所属的11条大小溪河,其中一级支流5条,二、三级各3条,总流域面积570.8平方公里。

澧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西北山丘区属三峡、武陵山地、栲类、润楠林区,滨湖地带属两湖平原、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县境植被分为 马尾松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类型,其中马尾松林是全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

澧县已发现和探明各类矿产资源共三大类二十余种。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煤、铁矿、芒硝、盐、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其中煤、芒硝、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储藏量大、品位高、矿床潜在价值大。

煤炭烟煤保有资源储量2700万吨,石煤1.97亿吨。

芒硝、岩盐无水芒硝储量1.85亿吨,岩盐储量5800多万吨。

石膏矿石品位70-82.4%,矿层平均厚度12米,矿体埋深80-120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累计探明石膏资源储量2.5亿吨,远景资源储量9亿吨以上。

水泥灰岩县境山区乡镇均有分布,氧化钙平均含量7.53%,预测资源储量百亿吨以上。

2004年末,澧县人口总户数308289户,总人口92万人,比上年净增1469人。其中:男性人口448069人,女性人口431933人;农业人口736028人,非农业人口143971人。澧阳镇人口138039人。2004年全县出生人口7455人,死亡人口3922人,自然增长3533人,自然增长率4.0‰。

2007年底,澧县总人口90余万人。

2012年末,澧县总人口93.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3万人,农业人口75.83万人;总人口中,男性47万人,女性46.1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1万人,人口出生率10.84‰;死亡人口0.47万人,人口死亡率5.05‰,人口自然增长率5.79‰。全年常住人口83.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28万人,乡村人口51.97万人。

2013年末,澧县总户籍人口91.03万人,比上年减少2.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9万人,减少0.43万人;农业人口74.13万人,减少1.7万人。总人口总中,男性46.11万人,女性44.92万人。年末总户数33.08万户,比上年减少0.33万户。全年出生1.03万人,人口出生率11.35‰;死亡0.31万人,人口死亡率3.35‰,人口自然增长率8.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9.95万人,比上年减少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46万人,农村人口49.49万人,城镇化率38.1%,比上年提高2.93个百分点。

截止到2015年统计数据,澧县全县总人口91.95万人。其中县城人口23.02万人。

澧县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水路经洞庭湖入长江,可北上南下,通江达海。

纵贯县境的 枝柳铁路(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跨越长江,过境15公里,设澧县客货运站。经过澧县腹地的国家重点线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国道207线、省道302线、省道304线贯穿县境大部地区。

2012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55.5公里,其中国道41.95公里,省道397.82公里,县道442.64公里,乡道715.35公里,村道1057.74公里。

县委书记:廖可元

2012年,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80.8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75.30亿元,增长13.7%。从动态看,经济增速呈现逐季加快态势。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上半年增长10.3%,前三季度增长10.9%,全年增长11.6%。按常住人口(预计83.25万人)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411元,增长11.7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3884美元,比上年增加417美元。澧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3.1:39.8:37.1。

2013年,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7.1亿元,增长13.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293元,增长15.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562美元,比上年增加678美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1.6:39.9:38.5。

2015年,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5亿元,增长10.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2亿元,增长1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1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5亿元,增长22.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亿元,增长12.1%;完成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万元、1.2万元,增长8.2%和9.6%。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7年的13.6﹕32.9﹕53.5调整为12.6﹕32.3﹕55.1。

2012年,澧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2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1%。

2012年,澧县粮食播种面积130.05万亩,比上年增长6.47%;棉花种植面积26.89万亩,增长6.03%;油料种植面积67.60万亩,减少1.51%;蔬菜种植面积13.62万亩,减少12.3%。

2012年,澧县粮食总产量50.65万吨,增长3%;棉花总产量3.34万吨,增长16.66%;油料总产量9.04万吨,减少0.85%;蔬菜总产量21.36万吨,减少12.09%;水果产量10.40万吨,减少2.66%;茶叶产量276吨,增长68.29%。

2012年,澧县造林面积4.94万亩,成林抚育面积4.69万亩,零星植树263.42万株,森林覆盖率29.9%,绿化率32.8%。

2012年,澧县肉类总产量10.29万吨,同比增长6.1%;生猪出栏106.91万头,同比增长10.8%;肉牛2.35万头,增长1.29%;肉羊24.09万只,增长2.55%;家禽出笼1804.75万羽,同比增长2.15%;禽蛋产量7.09万吨,同比增长1.42%。

2012年,澧县淡水养殖面积21.2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55万吨,同比增长16.1%。

2017年10月,澧县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2年,澧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0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94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9亿元,增长18.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6.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1.69亿元,同比增长14.6%,重工业增加值27.62亿元,同比增长2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5%,集体企业增长34.6%,股份制企业增长2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6.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7.9%。1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71亿元,增长18.5%,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14.5%。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181.06亿元,产销率98.47%,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

2012年,澧县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05亿元,增长19.0%,实现利税总额19.96亿元,增长119.3%;其中利润总额6.32亿元,增长113.5%,从业人员1.87万人,增长9.0%;8家企业发生亏损,比上年增加4家。列入统计的19种主要产品产量,有12种产品增产。

2012年,澧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4.4%。其中,15家资质建筑企业(13家)和劳务分包企业(2家)共完成建安施工产值13.93亿元,增长5.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61万平方米,下降21.8%;竣工房屋面积63.1万平方米,下降25.8%;从业人员6943人,下降9.4%。

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97亿元,比2017年增长7.5%。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

2012年,澧县邮政、通讯业务总量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61万户,比上年减少0.27万户,下降2.7%;移动电话用户43.47万户,比上年净增4.73万户,增长12.2%;互联网宽带用户5.05万户,比上年净增1.07万户,增长27.0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7亿元,增长15.8%,订销报纸、杂志累计份数分别达709.7万份和27.8万份;集邮邮票17.8万枚,邮政储蓄期末余额23.57亿元。电信业务收入0.77亿元,增长9.8%;移动公司业务收入1.73亿元,增长4.85%;联通公司业务收入0.44亿元,增长32.6%。

2012年,澧县共有宾馆酒店391家,其中三星级酒店3家,五星级酒店1家,旅行社2家,旅行社营业部5家;国家A级景区2处,省级特级旅游名村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3家,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家。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接待游客316.85万人次,增长22.3%。

2012年,澧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其中二甲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3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5个,卫生防疫机构2个;卫生工作人员33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95人;拥有病床位数2038张,全年诊疗病人147.64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9.17万人,参合率97.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2.14亿元,累计受益149.81万人次。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2年,澧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增3家;院士工作站1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新增1家);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8项,市级1项,县级33项。项目总投入2167万元,专利申请量149件,专利授权量121件。全县技贸机构1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300人,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

澧县曾是屈原行吟之地,范仲淹求学治学之所;南宋杨幺、 钟相、明末李自成、清代洪秀全等均曾鏖战澧州;作为贡献了两千英雄儿女的革命老区,这里还曾是红军征战驻守的重镇,贺龙曾任澧州镇守使,周恩来、任弼时、王震、 廖汉生、郭沫若等也曾辗转于此,从事革命活动。

2012年,澧县拥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32个。全年放映电影7452场次,观众223万人次;剧团演出118场,观众5.2万人次;图书馆藏书11.9万册,总流通人数6.5万人次;馆藏文物2458件,一级品28件;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春节联欢晚会、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法制文艺进“五场”、群众文艺“百团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演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大型现代荆河戏《蒋翊武》参加了全省艺术节的演出,并获得“田汉新剧目奖”和多个单项奖。

1955年,澧县一中高考成绩列全省第一。1955年9月,澧县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单位。1988年,澧县被评为全国百个先进无盲县之一。1984年,澧县在全省率先普及初等教育。1991年,澧县被评为湖南省“基础教育先进县”。1992年经省教委验收为实验教学“普及合格县”。1 澧县学校 (4张) 994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8个电教综合实验县之一。1997年,澧县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两基”评估。1998年,澧县被评为湖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1998年被省教委验收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合格县,被确定为省素质教育实验县。2002年初,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课程教材改革试点县。

2011年全县参考4897人,本、专科上线4747人,上线率98.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在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澧县获得第二名。2011年,澧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3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初级中学3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145所,中职学校6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技工学校1所。全县教职工总数9159人,其中在职教职工6690人,离退休教职工2469人。全县学生总数82417人,其中高中生14155人,初中生23029人,小学生39113人,中职学生6120人。全县共有幼儿园257所,其中省市县示范性幼儿园16所,合格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1076名。

澧县名人众多,有周代将军 白善、楚国丞相申鸣、汉代将军马伏波、晋朝尚书车胤、唐代诗人 李群玉、元朝状元郝希贤、明朝户部尚书李如圭和工部尚书李充嗣、民国开国元勋 蒋翊武等。

白善

春秋时期澧阳人,任楚将军,楚白公胜的族人。楚惠王初即位,白公胜密谋叛乱,一面筑城练兵,联络白善同反。白善知悉白公图谋后,辞职离去,不参与叛乱,回到家乡澧阳,筑圃灌园,种植药草为生。当地百姓称的园圃为“白善将军药圃”。(事见《东周列国传》)

申鸣

春秋时期楚惠王相。白公胜作乱, 申鸣辞别父亲,率军围攻白公胜,白公胜劫持申鸣的父亲威胁申鸣。申鸣说:“过去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我是国君的忠臣。”挥军进攻,杀死了白公胜,申鸣的父亲也死了。楚王要奖赏申鸣,申鸣说:“享用国王的奉禄而回避危险的不是忠臣,安定国家却杀死父亲的不是孝子。”就自杀了。(事见《直隶澧州志》)

车浚

三国时 吴南平人,车胤的曾祖父,任会稽郡太守。因郡内饥荒请求赈济百姓,为吴主孙皓所杀。

车胤

字武子,西晋南平人(当时澧县境属南平郡辖)。允幼时勤学,家贫少油,夏天夜晚收集萤火虫用来照明,攻读不误,成为后来历史上传诵久远的“囊萤夜读”的佳话。

李群玉

李群玉(807~858) ,字文山。生于澧州车溪七里庄,23岁时迁居澧州治所附近的仙眠洲。太和二年(828)正月,李群玉制举考试落第,从此不再参考。李群玉向唐宣宗献诗三百首,诏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职南归。光化三年(900),唐昭宗诏准著名诗人韦庄的奏请,承认李群玉为“遗贤”,追赐进士及第。《全唐诗》录李群玉诗260余首。

澧州三苏

指北宋澧州澧阳人苏坚和他的长子 苏庠、次子苏序。苏坚,字伯固,北宋澧州澧阳人。曾官杭州通判,助苏轼修西湖。二人交厚,彼此唱和颇多。据《澧州志》记载,苏轼从儋耳递归的路上,就曾寄赠苏坚诗词四首。苏庠(1065-1147),字养直,澧州澧阳人,苏坚长子。据传,庠父苏伯固为钱塘丞,督载西湖时,与苏轼交厚,庠虽年少,工诗,尝作《清江曲》,受到苏轼称赞。其弟苏序亦为宋佛坛名诗僧,与父伯固并称为“澧州三苏”。

范浚

字茂明,澧州澧阳人,南宋初学者。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国,抗节不起,隐于香溪,闭门讲学,笃志著书明道。

易英

易英,字以和,明澧州人,洪武甲子辟荐擢虞衡司主事,转郎中;永乐时,为河南参议;丁内艰,起浙江布政司参议,入为礼部左侍郎。卒于杭。英为政宽平,持大体,宏奖清流,载《浙江名宦志》。侍郎易英墓在新河桥,即今澧阳镇新河村境内。

张廷兰

字彦芳,明代澧州人,洪武乙丑(1385)丁显榜进士,授大理寺审刑司详议,历升 左都御史,以勤敏称。曾因为澧州百姓“疏免州鱼课盐策”而名列州志《人物志·宦业》。

李充嗣

李充嗣,(1465~1528),字士修,号梧山,明澧州人,祖籍四川内江。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后累疏乞归,荐举王守仁代行己职。嘉靖七年(1528)正月二十一日致仕,帝赐乘传(即赐车马和批准官费使用沿途驿站)将其送归澧州。九月二十三日卒,年六十七,葬于澧州城西罗湖挡观音岩(今为临澧官亭水库淹没),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入祀澧州乡贤祠。著有《梧山集》。

李如圭

李如圭(1479-1547),字国宝,明朝澧州澧阳人。明弘治乙未(1498)年进士,先后任县令、兵备、佥都御史、巡抚等职,嘉靖十九年(1539)升工部尚书,改户部尚书。虽然做官时间长,止富图书。著有《怀古集》。

鲁勋

鲁勋,字应山,一作印山,明代澧州人。嘉靖时由贡生官鸿胪。万历初年,晋少卿。善诗,曾在涔水河边(今澧县梦溪镇)筑“仍园”,当年花木亭沼甚盛。常与公安“三袁”兄弟及江盈科等唱酬燕邸,结葡萄诗社。

胡澥

胡澥(1579-1655),字练海,明澧州人。熹宗天启二年(1622)会魁,授行人司奉使,遍历名邦。崇祯庚 澧县风光 (17张) 午(1630)京考。授御史,改礼部议制司主事精膳司员外、主客司郎中等职,至崇祯七年(1634)升副都御史,督学中州。胡性刚正大,为官清正,因此得罪上司(周藩),后归隐澧州“刻木山庄”,从此“屡辟不出”。自号“松石小隐”。《直隶澧州志》载其文二篇,诗十一首,多为咏叹澧州山水景物及忆旧感慨之作。

戴君恩

戴君恩,字忠甫,明澧州澧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先后任四川西充、巴县等地县令,因平定地方叛乱有功,升任两浙水利参议兼盐法,代理两浙督学,受人中伤免职,返回家乡太青山,隐居读书。不久,被朝迁起用为山东参政,晋升陕西靖边观察。崇祯甲戌年(1634),任山西巡抚。生平著书甚多。

张宜尊

清湖南澧州人(1760- ),字少白,自号少白山人,又号小癫居士。读书嗜古,通大义,尤工山水,临古不求形似,在黄公望、沈周间,以枯淡胜。初为安徽巢县巡检,陶文毅抚皖特重之。荐升凤阳县,摄全椒、含山、休宁等县事,非其好也,种松十万株于巢湖之上,诛茅为屋,将以终老,卒年七十外。陶文毅尝赠以句云:‘市隐庐江称小吏,画师摩诘是前身’今盖纪实也。

蒋翊武

蒋翊武(1885~1913),澧县澧阳镇人,1903年卒业于澧州官立中学堂。1911年为首策划并组织武昌起义,两度担任起义总司令,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授予其陆军上将军衔。1912年参与筹组 中国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本部参议。1913年,积极参与反袁(世凯)讨袁事业,在广西桂林丽泽门外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8岁。1921年9月,孙中山令于丽泽门外立碑,亲题:“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

杨载雄

杨载雄(1881-1952),澧县澧阳镇人,与蒋翊武从小是同窗好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天津,19岁的杨载雄加入湘军劲字营北上抗敌。后改投湖北新军,与蒋翊武同队。1911年1月文学社在武昌成立,蒋翊武任社长,杨任本部参谋,共谋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授予杨陆军少将军衔,并授“陆军三等龙虎章少将”横扁牌一块,编入北伐第一军,任黄陂、孝感镇守使。著有《陆军上将蒋翊武事略》。

游端轩

游端轩(1903~1934),澧县甘溪滩镇人,毕业于澧县县立中学,后入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春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随军上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军初级指挥员、团长、师长、军长、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福建军区参谋长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游端轩奉命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于江西瑞金,年仅31岁。

毕磊

毕磊(1902—1927),号安石,笔名有三石、坚如等,澧县人。1922年,以官费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广东大学、中山大学)英语部,同年底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起反反动政变后,广东形势日趋慌张。4月14日晚,毕磊执行任务时,在中山大学校舍二楼一间房子里不幸被捕,后于4月23日清晨被杀害。

澧县县城自南北朝建州以来,屡为府、州、路治所,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有多处省级文物单位,13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余家牌坊、鸡叫城、鸡公垱、丁家岗、十里岗、三元宫、孙家岗、花瓦寺塔、澧州文庙、澧州古城墙。

2013年末,澧县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澧州古城、彭山庄园)、省红色旅游区1个(毛泽东红色文物纪念馆)、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张公庙镇黄河村、双龙乡曾家村、车溪乡城头山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城头山葡萄庄园、大美生态家园、华诚百果园)、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点2家(华诚百果园、大美生态家园)、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家(皇山渔父)、省旅游购物示范点1家(澧县太青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 古遗址位于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 南岳村,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 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距今约 4800至 6000年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 古城遗址。

1992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5年3月25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澧县时,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2001年该遗址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头山古遗址

彭头山古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中部大坪乡孟坪村,东南距县城约 12 公里,是一处高出四周地面约 4 米的圆形丘冈,面积约 1 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良好。该遗址最早于 1986 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被认作一种新的文化,称之为“彭头山文化”,其年代距今约 9000 —— 7500 年。彭头山古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垱古遗址

位于澧阳平原东北梦溪镇 五福村境内,海拔高度31米,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与湖泊、沼泽三者边缘的中介地带,濒临右河道,属新石器时代,距今9000-8000年。其考古发掘成果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已有记载。1997年该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首位提名奖。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家牌坊

余家牌坊又名余家节孝坊,位于澧县车溪乡牌楼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833~1842年竣工),坊高12.7米,东西长7.5米,南北宽5米,全部用祁阳白石建成,计3层。所有柱、坊及博风板上遍饰立体浮雕,有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全坊为镂空雕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澧州古城墙

明洪武初总督肖杰垒土为城。永乐二年更土城为砖城。因水患,明、清多次修补。城墙均用条石青砖和石灰桐油材料叠砌而成。墙体两侧砌砖,中间填土夯实,设有东门、北门、金牛门、西门、南门、小南门六门道为单圆拱,建有门楼,门楼护城河上架有吊桥。今东、南城墙保持较好,长约2000米,高3-5米,是湖南保护较好的一座明、清砖石结构古城墙,2013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安桥

位于县城东侧澹水河上.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澧州绅士彭宗亮等倡修石桥,不久毁于洪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守道多赉,州牧安佩莲依原址建石拱桥,次年竣工.桥长175米,宽8米,12墩11孔。现为省级文物单位。

澧浦楼

又名遇仙楼,八方楼,位于县城东南隅城垣上,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系三层木架结构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全高20米,底径14.17米,由24根圆柱支撑。粱枋雕龙、凤、花草图案。楼顶为三重檐攒顶式,布绿色琉璃瓦,顶端置葫芦瓶宝顶,每层檐转折处翼角高翘。

澧州文庙

澧州文庙位于澧县城关镇,始建于宋代,明初迁于今址,现存建筑系1843年重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由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门、大成殿、崇圣祠组成,由南往北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厢房、钟鼓二楼、碑廊和外廊等以对称格局配置与两侧。周绕高大红色围墙,甚为壮观。以大成殿规模最大,面阔30米、进深20米,重檐歇山式屋顶,门前砌有祭台,殿中立孔子像。1955年被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蜚云塔

位于澧县县城东南角黄沙湾,矗立在澧水北岸边二神滩上。明 天启初年始修,清嘉庆十六年(1811),州牧谢攀云续建,二十二年,州牧安佩莲接修竣工。塔平面呈等边八角形,塔身七层、高33米。蜚云塔旁建有三贤祠,三贤祠内供奉屈原、车胤、范仲淹而得名。现为省级文物单位。

彭山思王庙

彭山原名虎山,位于澧县县城西南,因纪念唐朝彭王李元则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彭王李元则是唐高祖的第十二子,分封于蜀,因错被削爵,任澧州刺史。死后民间建祠纪念他,因谥称“思王”,故这座纪念建筑便称“思王庙”。

花瓦塔

花瓦塔位于澧县城北30公里的宜万乡花瓦村,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该塔建于宋代,系砖结构实心塔,平面作八边形,高七级计22米。从塔体结构风格。均保持了五代的特征,是湖南省唯一的一座宋代砖塔。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祝桥

位于湘鄂边界的火连坡镇松祝村,全长37米,为单孔石拱桥,横跨涔水。清 乾隆年间,该村孙氏兄弟孙承松,孙承祝为成人之美,恩泽乡民,共同捐资修建了这座石拱桥。后人为了感激并纪念孙氏兄弟,便称石拱桥为松祝桥。

钦山寺

钦山寺原名乾明寺,自《易经》中“大战乾元”、“大明始终”二句各取一字,全名为 “钦山乾明寺”。位于澧县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彭山西五里,澧水南岸之群山环抱的钦山脚下,为曹洞宗创始人 洞山良价禅师嗣弟子高僧 文邃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衔钦命在澧州钦山始创道场。古钦山乾明寺曾史记当年鉴真大师东渡扶桑,弘法利生,曾来钦山寺研习佛教典籍。在东渡日本弘法的僧团中,就有钦山寺僧人扶桑护法,并留居东洋传教。故1983-1987年,日本佛教参观团曾4次来钦山寺寻根访祖。

嘉山与孟姜女庙

钦山寺与嘉山孟姜女庙 (14张) 嘉山禅寺前身即 孟姜女庙,位于澧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嘉山之颠。唐代的尉迟恭在此建有澧阳楼、万寿宫,唐景泰修大德寺、关帝庙,“画圣”吴道子为此赠画十八罗汉图。后来,更由于一代高僧药山惟严来此驻锡。嘉山禅寺历代供奉的有一代贞烈孟姜女、关帝、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韦陀菩萨、财神菩萨、弥勒佛、十八罗汉等。2005年初,县政府先后四次派人赴南岳衡山礼请怀泉大和尚担任澧县嘉山禅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