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
赫山区 赫山 赫山区历史沿革 赫山区行政区划 赫山区地理环境 赫山区自然资源 赫山区人口民族 赫山区交通 赫山区经济 赫山区社会事业 赫山区地方曲艺 赫山区旅游资源 赫山区地方名人
赫山区,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地处洞庭湖畔,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水。区境西南为雪峰山余脉,最高点碧云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区域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区),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及1个工业园。2015年,赫山区现辖笔架山乡,欧江岔、新市渡、泉交河、八字哨、兰溪、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沧水铺、谢林港10个镇,赫山、桃花仑、金银山、会龙山、鱼形山、朝阳6个街道。赫山区是 益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在此交汇;资水经洞庭湖口与长沙直接相通,内河四季通航。赫山名人有晚清中兴名臣 胡林翼、人民作家 周立波等。2013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标...
详情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有9个镇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有6个街道
赫山区,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地处洞庭湖畔,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水。区境西南为雪峰山余脉,最高点碧云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区域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区),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及1个工业园。
2015年,赫山区现辖笔架山乡,欧江岔、新市渡、泉交河、八字哨、兰溪、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沧水铺、谢林港10个镇,赫山、桃花仑、金银山、会龙山、鱼形山、朝阳6个街道。
赫山区是 益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在此交汇;资水经洞庭湖口与长沙直接相通,内河四季通航。赫山名人有晚清中兴名臣 胡林翼、人民作家 周立波等。2013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
赫山区因区内有闻名的“ 赫山庙”而得名,成立于1994年4月7日。
益阳县(赫山区前身)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在此生活。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洞庭湖滨、资水沿岸依岗面水,聚群而居。青铜器时代,村落渐趋密集,先民用石、木器具农耕,农牧业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益阳属楚,为楚国屯兵储粮据点。
秦统一六国后,置益阳县。因地处益水(今资水)之北而得名。建县初,行政区域面积约2.18万平方公里。县治设于资水北岸白马山。
西汉初年,农业生产逐渐开发,贯通东西的古驿道开始形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大中大夫陆贾从京都长安出使南越,途经益阳,住资水南岸铁铺岭南山(为纪念陆贾,此山后名陆贾山)。“文景之治”出现繁荣景象。
三国时期,益阳为兵家所必争,先后为蜀、吴属地,今有诸葛井、鲁肃堤、马良湖、甘宁垒等遗址。孙权欲取荆州,派鲁肃领兵拒关羽于益阳,两军对峙资水,关羽单刀赴会于大渡口。
西晋、南北朝时期,巴蜀流民徙入荆湘,县境人口日增。东晋宁康元年(373),佛教传入,南派领袖惠远禅师分别在青秀山、会龙山修建清修寺和宝泉寺(明代更名栖霞寺)。道教始传,道徒驻浮邱山修道。
唐朝推行均田令,县境经济逐渐恢复。“贞观之治”时,经济繁荣,稻谷、麻、茶叶及竹木生产闻名海内。佛教盛行,朝廷派大将尉迟敬德来县修建龙牙寺和龙安寺,寺庙发展到24处,有佛教徒1600余人,清修寺、白鹿寺、广法寺、西峰寺为益阳“四大丛林”。荆南节度使裴休(后为宰相)曾讲学于白鹿寺。邑人高僧齐己,为晚唐著名诗人,有822首诗作传世。
宋代,今羊舞岭、珠波塘、石笋一带瓷窑业兴起,县治成为湘西北竹木及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文化繁荣,始建学宫于县治,创南轩讲塾于青秀山,理学大师 朱熹、宰相 李纲、名士苏轼等,或来讲塾讲学,广授生徒;或来清修寺、白鹿寺等地揽胜,吟诗作赋。南宋时,封建压迫加剧, 洞庭湖区以钟相为首举行农民起义。建炎三年(1129),起义军攻克益阳县治,杀守令袁显。
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挽围河皮、油麻等12个小垸,湖区筑堤围垸自此开始。元贞元年(1295),益阳县民有万户,升格为州。元末,连年征战杀戮,水灾为患,州境人口剧减,土地荒芜。
明洪武十四年(1368),益阳降州为县。洪武至永乐年间,江西吉安、吉水等地来县移民落户的达271族,时称“洪武落业”。明代中叶,城镇分布和行政区划大体定型,全县分设23厢里。嘉靖三十年(1551),知县刘激创建龙洲书院于县治南岸龟台山,兴办兰溪等20多所社学,并拓县治故址修筑城墙,县城初具规模。万历十年(1582),兰溪、泉交河、沧水铺发展为农村工商集市。明代末期,县境连遭水、旱、疫灾,人口减少,社会衰退。
清代,全县行政区域面积约3180平方公里,仍设23厢里。“康乾盛世”,朝廷奖励农耕,耕地扩大到84万多亩。湖区始种双季稻,稻谷产量迅速增长。嘉庆年间,县境已为“生齿滋盛”、“地辟人稠”之区,稻谷、鱼、猪、竹木自给有余,正常年景外销稻谷10—20万石。嘉庆以后,清廷腐败,地主阶级趁机兼并土地,佃农受到极其苛重的剥削,阶级和民族矛盾激化。
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流入,社会衰退。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克县城,将益阳县改名“得胜县”。后“红巾军”、“红黑会”、“哥老会”,等相继起事,但均遭官府镇压。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覆灭,县内拥戴共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民国元年(1912),国民党益阳分支部成立,次年,被湖南督军汤芗铭下令解散。之后军阀混战,县境成为拉据地带,政局不稳,经济衰退。
1924年6月,夏曦、欧阳笛渔、欧阳泽等地下党员在兰溪全家堤建立湖南省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1926年10月,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
民国中期,先后修建长(沙)常(德)公路益阳段和益(阳)沅(江)简易公路。民国19年,湖南省政府列益阳为一等县。
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9军146师进驻县城,益阳和平解放,8月18日,中共益阳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撤销乡、保行政建制,设12个区,315个乡,成立区、乡人民政府。
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县建立13个人民公社。
1968年3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9年,设立县人大和县政协,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和人民公社,设县、乡(镇)人民政府。
1994年,随着益阳地区改建为益阳市,文明古老的益阳县改设为益阳市赫山区。1994年4月7日,国务院批准:(1)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和益阳县,设立益阳市(地级)。(2)益阳市新设资阳区和赫山区。资阳区辖原益阳市的汽车路、大码头、城内、大水坪4个街道办事处和新桥河、迎丰桥两个镇及长春、香铺仑、李昌港、过鹿坪、杨林坳5个乡,原益阳县的沙头镇、茈湖口镇、张家塞乡,区人民政府驻原益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大码头街道办事处。赫山区辖原益阳市的黄泥湖、金花湖两个乡和桃花仑、会龙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原益阳县的赫山、衡龙桥、沧水铺、欧江岔、泉交河、兰溪、八字哨、泥江口、新市渡、谢林港10个镇和提卡子、岳家桥、大泉、樊家庙、白石塘、槐奇岭、珠波塘、上湖、牌口、张家塘、羊舞岭、羊角、石笋、笔架山、泞湖、烂泥湖、千家洲、天成垸、邓石桥19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原益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赫山镇。
1994年4月7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4]17号)同意撤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和益阳县,设立地级益阳市和资阳区、赫山区。赫山区辖原县级益阳市的黄泥湖、金花湖两个乡和桃花仑、会龙山两个街道,原益阳县的赫山、衡龙桥、沧水铺、欧江岔、泉交河、兰溪、八字哨、泥江口、新市渡、谢林港10个镇和提卡子、岳家桥、大泉、樊家庙、白石塘、槐奇岭、珠波塘、上湖、牌口、张家塘、羊舞岭、羊角、石笋、笔架山、泞湖、烂泥湖、千家洲、天成垸、邓石桥19个乡,区政府驻原益阳县政府所在地赫山镇。原益阳县的沙头镇、茈湖口镇、张家塞乡划归资阳区管辖。
1995年,撤销赫山镇设立赫山街道,撤销金花湖乡设立金银山街道,以邓石桥乡、黄泥湖乡、羊舞岭乡、赫山镇部分区域设立朝阳街道;槐奇岭乡并入衡龙桥镇,凤凰湖农场并入八字哨镇,烂泥湖乡、泞湖乡并入泉交河镇,上湖乡并入欧江岔镇,珠波塘乡并入沧水铺镇,邓石桥乡并入谢林港镇,张家塘乡并入笔架山乡;堤卡子、岳家桥、大泉三乡合并设立岳家桥镇,羊舞岭、天成岭两乡合并设立龙光桥镇。
1996年,赫山区面积1303.2平方千米,人口约87.4万人。辖5个街道、11个镇、8个乡:会龙山街道、金银山街道、桃花仑街道、朝阳街道、赫山街道、龙光桥镇、兰溪镇、八字哨镇、沧水铺镇、岳家桥镇、泥江口镇、欧江岔镇、泉交河镇、谢林港镇、新市渡镇、衡龙桥镇、千家洲乡、白石塘乡、石笋乡、羊角乡、笔架山乡、黄泥湖乡、牌口乡、樊家庙乡。区府驻赫山庙。
2000年,赫山区辖5个街道、11个镇、8个乡。
2004年,赫山区辖5个街道、11个镇、9个乡。
2005年,赫山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将羊角乡、千家洲乡和兰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兰溪镇,镇人民政府驻河边路;将石笋乡和龙光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龙光桥镇,镇人民政府驻龙光桥(原龙光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将白石塘乡和衡龙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衡龙桥镇,并将岳家桥镇的青竹塘村划归新的衡龙桥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衡龙桥(原衡龙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将樊家庙乡和泥江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泥江口镇,镇人民政府驻泥江口(原泥江口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凤凰湖乡和笔架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笔架山乡,乡人民政府驻张家塘;将黄泥湖乡与会龙桥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新的会龙山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会龙山(原会龙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
2015年,根据益阳市赫山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 牌口乡、欧江岔镇成建制合并设立 欧江岔镇。 龙光桥镇、 赫山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赫山街道。笔架山乡,泉交河、八字哨、兰溪、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沧水铺、谢林港、新市渡9个镇的行政区域和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不作调整。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赫山区在其中 。
2005年后,赫山区辖共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和一个工业园:
桃花仑街道、 金银山街道、 赫山街道、 会龙山街道;
八字哨镇、 岳家桥镇、 兰溪镇、 欧江岔镇、 衡龙桥镇、 龙光桥镇、 沧水铺镇、 泥江口镇、 泉交河镇、新市渡镇、 牌口乡、 笔架山乡;
龙岭工业园。
2015年,根据 益阳市赫山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益阳市赫山区共减少2个乡级建制,现辖笔架山乡,欧江岔、新市渡、泉交河、八字哨、兰溪、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沧水铺、谢林港10个镇,赫山、桃花仑、金银山、会龙山、鱼形山、朝阳6个街道,总面积1278平方千米,总人口9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洪家村社区)。
赫山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地居洞庭湖西缘和资水尾闾,地理坐标为:北纬28°16′至28°53′,东经112°11′至112°43′。东邻湘阴、 望城两县,南界 宁乡县,西接 桃江县,北望 资阳区。
赫山区
赫山区位于雪峰山隆起与洞庭湖凹陷交接处,西南山丘起伏,东北江湖交错。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三级阶梯状倾斜递降,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区境以平原为主,山、丘、岗地貌齐全,具有“一分丘山两分岗,五分平原两水乡”的特点。最高点为沧水铺镇南部之碧云峰,海拔502米,赫山区地势比降为1.3%。雪峰山余脉在区境西南部402平方公里范围内呈钳形集结,突起为高埠,地势起伏较大,切割深度50—150米,有18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并列,地表切割微弱;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河湖广布。
赫山区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量充沛,盛夏较热,冬季较冷,春暖迟,秋季短,夏季多偏南风,其它季节偏北为主导风向,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地区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气温年较差24.5℃,高于同纬度地区;日较差年平均7.3℃,低于同纬度地区,尤以夏季昼夜温差小。年无霜期272天。年日照1553.7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03.73千卡/小时。年雨量1432.8毫米(mm),降水时空分布于4—8月,这段时间雨水集中,年平均雨量844.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58.9%。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干燥度0.71,2—5月为湿季,7—9月为干季,10—1月及6月为过渡季节。
区境水系发达,有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40条。多数自南或西南流向北及东北,呈树枝状分布,分属于资水、湘水及洞庭湖三大水系。区内流域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
区内湖泊主要是17个内湖,即防洪大堤垸内呈封闭状态的湖泊。 东烂泥湖,原名来仪湖,为区内第一大内湖。 鹿角湖。又名陆家湖、六甲湖,是当时围垦凤凰湖后益阳县内第二大内湖。
土地总面积120321.66公顷。其中耕地占37%,园地占3.4%,林地占25%,城镇用地占8.6%,交通用地占2%,水域面积占18%,未利用地占6%。
赫山区水资源总量333.28亿立方米,由大气降水、过境客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赫山区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7.5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过境客水总量228.6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87.12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15346千瓦,可开发量5722千瓦。
赫山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共有1530种,其中木本植物858种,竹类植物44种,藤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46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29种),主要包括各种食用、药用、单宁、淀粉、油料、芳香油料、观赏类等植物。赫山区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栎类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次生混交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针叶林,以毛竹、水竹、黄杆竹、桂竹、苦竹为主的竹林,以水杉、枫杨为主的防护林,以油茶、果园为主的经济林,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十个类型。当中属竹林资源最丰富,总面积19万亩,立竹蓄积2580万根,资源蓄积量位居全省第五。
赫山区可利用水面93880亩,赫山区水产品年产量达16000吨,主要的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鳜、工程鲫、鲶、乌鳢、鳝、鳅、蟹、蛙、鳖、珍珠等。
区内主要矿产有十多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砂金、钒、石煤、石灰岩等。
黑色金属矿产
赤铁矿 分布于樊家庙乡牛轭湾、七里村至四方山等地,属宁乡武鲕状赤铁矿,赋存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地层中,一般见矿2层,地质远景储量922万吨。
褐铁矿 属淋滤型低硫低磷酸性富矿石,系黄铁矿矿床经风化淋滤所形成。矿石含Tfe52.46%,地质远景储量150万吨。
锰矿 为海相沉积型,属下震旦统湘潭式锰矿。主要分布于泥江口镇等地。矿石类型有碳酸锰和氧化锰两种。地质远景储量13万吨。
钒矿 集中矿区在石笋、新市渡等地,赋存于下赛武统底部牛蹄塘组。
固体可燃性矿产
烟煤 呈长条状分布于鸾凤山、岳家桥、翠波港至衡龙桥一带。衡龙桥煤矿区远景储量416.7万吨,煤质含硫量较高,灰溶浓度高,含焦油率低。
柴煤 分布于樊家庙牛轭湾一带,远景储量235.8万吨。
石煤(石墨化煤) 分布于区西部及西南部石笋、新市渡、泥江口、樊家庙等乡镇。泥江口现为集中开采区,办有省属石煤综合利用试验厂。远景储量9亿吨。
贵重金属矿产
金 分布于谢林港、赫山镇、龙光桥、石笋、沧水铺、新市渡、樊家庙等地。
铜 沧水铺镇百羊庄为已知铜矿点,以黄铜矿为主。
光学及化工原料
黄铁矿 分布于石笋栗山,新市渡南坝、杨家村等地,地质远景储量800万吨。
石灰岩 于石笋、新市渡南坝、泥江口、鸾凤山等地呈弧形带状分布。远景储量为2.5亿吨。
非金属矿产
有水泥、玻璃、陶瓷原料,建筑材料,大理岩、褚石(西土)等大量非金属矿产。
2000年,赫山区总人口831114人,各乡镇人口: 赫山街道60148、 桃花仑街道 50132 、金银山街道 41652 、会龙山街道 31316、朝阳街道31042、兰溪镇33309、 八字哨镇28319、 龙光桥镇 63900 、泉交河镇 44518、 欧江岔 镇 37724 、沧水铺镇 46009、 衡龙桥镇 44480 、 岳家桥镇47318 、 泥江口镇31053 、谢林港镇 32022 、新市渡镇 21356 、 千家洲乡27361 、 羊角乡19934、 牌口乡 23002 、笔架山乡 27427 、 白石塘乡23908、 樊家庙乡24696、 石笋乡21293、 黄泥湖乡19195。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13年,赫山区总人口82.4万,其中农业人口56.6万。
国道319线和省道308线穿境而过,石(门)长(沙)铁路与洛(阳)湛(江)铁路在此交汇。长(沙)常(德)高速公路将赫山与长沙黄花机场连为一体,相距仅1小时车程。水路沿资江达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沅、澧水,可航运1000吨级货轮。
2010年,赫山区生产总值142.3亿元,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3.0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9.9%。在赫山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0:40.4:40.6调整为18.0:44.3:37.7。
2011年,赫山区完成生产总值172.7亿元,增长13.5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6亿元、78.5亿元和65.6亿元,增长4%、21.5%和10%,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8:44.2:37.8调整为16.6:45.4:38。
2012年赫山区生产总值206.4亿元,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3.2%。按年平均常住人口75.25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7433元,增长16.0%。在赫山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6.6:48.5:34.9调整为15.0:50.0:35.0。
赫山素有“鱼米之乡”、“竹乡”之称,松花皮蛋、西湖咸蛋、水竹凉席、小郁竹器等曾为朝廷贡品。年粮食播种面积100多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多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茶、竹生产基地,是全国产粮大县,先后五次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七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0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之殊荣。
2010年,赫山区耕地面积59.68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1.24万亩。赫山区粮食播种面积110.91万亩,增长2.47%。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18%。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52%。
2012年,赫山区耕地面积 68.06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0.21万亩。赫山区粮食播种面积110.3万亩,增长3.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3.09万亩。
赫山已形成了电子、医药、机械、建材、大米、包装、食品、纺织、竹器、商贸等10大支柱产业。构建以龙岭工业园为核心,以沧水铺、衡龙桥、泉交河塑编包装工业小区,龙光桥、新市渡机械制造和兰溪粮食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园带多区”工业布局。
2010年,赫山区工业增加值554464增长2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11026万元,增长24.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82272万元,增长41.6%,其中集体工业总产值124274万元,增长35.1%,股份制工业总产值1259010万元,增长45.5%。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645418万元,增长32.2%,重工业产值1336854万元,同比增长46.7%。大中型工业产值268150万元,同比增长19.5%。赫山区建筑业总产值229096万元,增长21.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5214万元,增长17.5%。
2012年,赫山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占GDP比重为4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8894万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558646万元,增长18.2%,其中集体工业总产值178391万元,增长5.8%,股份制工业总产值2466942万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558682万元,增长18.2%;产品销售率为100%。赫山区建筑业总产值312762万元,增长22.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1018万元,增长14.8%。
2010年,赫山区消费品零售总额493442万元,增长18.7%。其中城市零售额408492万元,增长18.5%;农村零售额84950万元,增长19.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5835万元,增长19.1%;住宿餐饮业57606万元,增长15.6%。赫山区共接待各类游客205.3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8.1亿元。
2012年,赫山区消费品零售总额675965万元, 增长15.9%。其中城镇零售额579336万元,增长16.5%;乡村零售额96629万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3705万元,增长16.4%;住宿餐饮业72260万元,增长11.6%。全年接待游客292.6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8.6 %。
2010年,赫山区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2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10个,市级项目10个。高新技术产值逐年增加,已由上年的29.4亿元上升至40.0亿元。积极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专基核心实验区”项目,核心试验区早稻平均亩产494.25公斤,亩增稻谷94.45公斤,增产稻谷973.5吨。全年专利申请230件,增长35%以上。
2012年,成功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个,成功申报省级项目8个,市级项目11个。完成专利申请350件,职务发明专利增长22%。高新技术产值逐年增加,今年已由上年的42.2亿元上升至45.9亿元。
2010年,赫山区共有中小学校127所,在职教职工6925人,专任教师6055人。赫山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1311人,约占赫山区总人口的14%。赫山区小学阶段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小学辍学率0,初中辍学率1.5%。
2012年,全国普通高考赫山区考生4343人,录取4076人,录取率为93.9%。其中一本录取504人,占参考考生的11.6%;二本录取955人,占参考考生的21.99%;三本录取为563人,占参考考生的12.96%;高职专科录取2054人,占参考考生的47.3%。全国成人高考,赫山区报考1879人,其中,专科起点升本科793人,上线681人;高中起点升专科1017人,上线841人;高中起点升本科69人、上线50人。
2010年,赫山区花鼓戏剧团全年共演出226场,下乡演出63场,其他社会演出163场。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湖南超戏文化传播公司发行花鼓戏碟片100多万张,演出场次近100场,继续引领赫山文化产业发展潮流。全年创作大型现代及古装花鼓戏剧本5个,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2期。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资料档案室。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作品、摄影作品、音乐艺术作品、书法美术作品、群文作品。全年组织开展了7次大型文化活动。
2012年,赫山区完成送戏下乡演出60场,社会演出230场,公益电影放映5400场。建立服务“三农”的文艺节目库,把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通过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送到农民群众中去。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地花鼓比赛,益阳市花鼓演艺有限公司、湖南省公共频道超级戏乐班和兰溪花鼓剧团三支队伍获得全省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2010年,赫山区共有551649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96.08%, 全年住院补偿5.6万人次,补偿金额6000万元,人均补偿1070元/次,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达65.73%。
2012年,赫山区累计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3000余万元。赫山区新农合参加率达100%,个人资金提高到290元。单次补助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全年补助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全年住院补助8万余人次,补偿11000余万元,次均补偿1200余元,其中对重大疾病补助1万余人次,补偿400余万元。累计住院补助6万元以上289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3.8%。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弹词俗称“道情”或“月琴戏”。清嘉庆年间自长沙传入。艺人演唱时,一般以茶社为基地;有时也为婚寿喜庆之
家演出助兴。内容以劝善方面的居多,杂以旧的礼教,谓之“怀抱月琴,口吐圣贤”。1926年,益阳王典山等发起成立“湘子会”,参加的艺人遍及赫山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均于益阳县城聚会,用以纪念韩湘子诞辰。
地花鼓又称“对子花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益阳流行。多于春节或重大喜庆节日演出。分一旦一丑单花鼓,二旦一丑双花鼓和多且一丑或多旦多丑群花鼓几种。当地人称丑为“小花脸”或“三花脸”,头戴无边草帽,系白裙,执青折扇,演出时多走矮子步。1980年,益阳市举办地花鼓专业人员培训班,通过广泛征集和整理,编成《益阳地花鼓》专辑,收有《十杯酒》、《拖地板》、《红灯歌》等26个曲目。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 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间红白喜事,亦有逢节日临时定点演唱者。新中国成立后,围鼓演唱活动继续流行,且注人新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姚度山、李健军等创作的《按小华》,《献图》等,便是具有全新内容的围鼓戏。1976年,孙文辉、杨运镇等在围鼓基础上创作花鼓坐唱《硪歌嘹亮》,演唱者加进表情动作,唱演兼有,场面热闹。不久成为赫山区一个新的地方曲种。
新市渡竹林风景区北部有桃益公路,西抵八方山,南连蛇山,东临高村。竹林面积近26.67平方米,是益阳有名的竹旅游景观。景区内的金猫山,满山楠竹,根根粗壮,成竹平均胸径在22cm以上。
会龙山佛教文化公园位于益阳市西南区的会龙山上,占地1.86万平方米,四周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集名古迹和现代园林建筑为一体。内有白鹿寺、栖霞寺、广济寺、何凤山墓地、何凤山感言碑廊等相关景点。
白鹿寺位于益阳市城区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邻会龙山。寺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距今约1200年。白鹿寺建在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它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古寺鼎盛时期有四进,第一进为弥勒佛殿,左右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观音殿,左右为佛学堂;第三进为大雄宝殿,左右为十八罗汉,左厢房为禅堂,右厢房为斋房,第四进为药师殿、藏经楼。
周立波故居座落在谢林港镇邓石桥村的清溪冲,距益阳市区仅8公里,是一座具有益阳山乡特色的典型农舍,六缝五间,砖木结构,上盖小青瓦,为祖父在清代末年修建。两厢为住房,中间为公共堂屋,房前有一口水塘,房后是一片竹林和茶树山。周立波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他一直同父母亲生活在周家老屋。
碧云峰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的碧云峰,古称熊湘山,又称清修山、青秀山,是衡岳72峰之一,峰高海拔502米,周围100余公里。观其全山外貌,形似九江匡庐,故自古有“小庐山”之称。
赫山区的名人有 夏曦、欧阳笛渔、晚清中兴名臣 胡林翼、抗日名将肖山令、华侨教育家 张国基、历史学家周谷城、何凤山、红军师长曾士峨、唐铎、革命活动家高文华、原中顾委委员曾三、文艺评论家周扬、人民作家周立波、左翼作家 叶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