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区

武江区 武江区建制沿革 武江区行政区划 武江区地理环境 武江区自然资源 武江区人口民族 武江区政治 武江区经济 武江区文化 武江区交通


武江区, 韶关市市辖区,位于 广东省韶关市区西部,因 珠江水系 北江上游 武江流经境内得名,俗称“河西”。东以武江、北江为界,南与 曲江区接壤,西、北与 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境内可通航为Ⅶ级航道,河段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可直达 珠江三角洲及连接 西江水道。区域交通便捷,南通 广州,西连瑶山,北上京湘,东至梅汕。随着韶关市行政中心西移以及芙蓉新城的启动建设,武江区已成为韶关市发展的新城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武江区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街道惠民南路。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1.63万人,辖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武江地区春秋时期,为百越地,称“ 扬越”。战国时期,为 楚国属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在番禺,武江属 ...

详情

武江区地名网_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资料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介绍

武江区, 韶关市市辖区,位于 广东省韶关市区西部,因 珠江水系 北江上游 武江流经境内得名,俗称“河西”。东以武江、北江为界,南与 曲江区接壤,西、北与 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境内可通航为Ⅶ级航道,河段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可直达 珠江三角洲及连接 西江水道。区域交通便捷,南通 广州,西连瑶山,北上京湘,东至梅汕。随着韶关市行政中心西移以及芙蓉新城的启动建设,武江区已成为韶关市发展的新城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武江区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街道惠民南路。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1.63万人,辖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

武江地区春秋时期,为百越地,称“ 扬越”。战国时期,为 楚国属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在番禺,武江属 番禺管辖。赵佗立南越国后,又为南越国属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本境设曲江县,属 桂阳郡,郡治在郴州,录于 荆州。西汉末年,桂阳郡改称南平郡,东汉初复称桂阳郡。

三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年),始设始兴郡,属 荆州。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三月,武帝平吴,始兴郡移属 广州。曲江县治从莲花山迁往(安聂邑)西河。

东晋末年(419年),曲江县治迁往官滩(今韶关市南郊)。

南北朝梁承圣(552~555年)中,于始兴郡置东衡州,州治在曲江,州县治所迁 西河。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东衡州为韶关州,州县治所回迁莲花山。开皇十一年,韶州入 广州。

唐武德初年(618年),曲江县治再迁西河。武德四年析广州之曲江置番州,不久更名东衡州。

唐贞观(627~633年)中,改东衡州为 韶州。五代时期,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刘岩发兵破韶州,州县治所迁往中洲(今韶关市区小岛),本境仍一直是韶州(今韶关)、 曲江县的城区部分。

建国初期,本境仍为曲江县管辖。1951年6月,恢复韶关市建制后,归属韶关市管辖,设置韶关市郊区和武江区。

经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江区于1984年9月28日正式成立,为韶关市辖县级行政区之一。

1996年,武江区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约14万人。辖1个街道、2个镇:新华街道(武江区街道)、西联镇、西河镇。2000年,武江区辖2个街道、2个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江区常住总人口191655人,其中:新华街道83628人、惠民街道79114人、西联镇17271人、西河镇11642人。2002年,武江区辖新华、惠民2个街道和西联、西河2个镇,22个村委会、38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归镇、江湾镇划归武江区管辖(8月实施)。调整前,武江区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调整后,武江区辖新华、惠民2个街道和西联、西河、江湾、龙归、重阳5个镇。

2008年末,武江区户籍总人口2474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8386人。2009年末,武江区辖2个街道、5个镇,28个社区、51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惠民南路128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江区常住总人口294708人,其中:新华街道119737人,惠民街道86514人,西联镇30451人,西河镇12766人,龙归镇29883人,江湾镇4678人,重阳镇10679人。

2011年末,武江区面积68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6.19万人。常住人口29.8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12万人。人口密度437人/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江区辖2个

街道( 新华街道、 惠民街道)、5个镇( 西联镇、 西河镇、 龙归镇、 江湾镇、 重阳镇)区政府驻市区新华街道惠民南路。

武江区地理位置 武江区地处南岭山脉南麓的盆地之中,位于 韶关市区武江、北江河的西面,俗称河西,东与 浈江区隔河相望,南与 曲江区接壤,西与 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北与浈江区的 犁市镇相邻。地理坐标东经113°06′00″~113°34′00″。北纬24°42′00″~24°48′00″。辖新华、惠民2街道办事处和西河、西联、龙归、重阳、江湾5镇,共28个居委会、51个行政村;总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74.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54%,森林蓄积量398.73万立方米;区政府驻市区惠民南路。

区境内的地质属于沉积岩石地区。以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系岩层分布最广。岩浆侵入活动微弱,受粤北山字型地质构造的影响,区内褶皱和断裂极其发育,褶皱主要由古生段地层形成紧密式之间背斜核部,以北东向构造为主。

地处南岭山脉南辳的盆地之中。区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的黄茂堂山海拨+941米,大岗山海拨+406米,芙蓉山顶海拨+281米。最低武江床处海拨+85米。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带和冲积小平原。

辖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候。年平均气温20.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11.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雨量为1537.4毫米,无霜冻期305天,年平均最高气温是25.4℃,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8℃,年积温平均为7436.0℃。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四季宜耕,春末夏初多雨,秋多干旱,能基本满足喜温作物和双季稻生长的需求,作物终年可生长。入汛期平均在每年的四月中旬。

武江区处于中国以四川盆地西部为中心的太阳辐射低值区的东南边缘。区境内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太阳辐射量大,阳光充足,一年中太阳照射地面角度大,辐射量也较均匀,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值在185小时,一年内6~11月日照时数较多,2~4月最少。日照时数长,带来太阳辐射量大,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11.5千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的太阳辐射量约305卡,每年的1~3月阴雨季节太阳辐射量仅为7.14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为79卡。

辖区内热量资源丰富而集中,累年无霜期较长,具有四季宜耕的热量条件。年平均温度为20.3℃,每年的1月份最冷,历年平均温度为6.3℃,极端最低温度为负1.2℃。7月份最热,历年平均温度为34.3℃,极端最高温度为38.4℃。11月份气温显著下降,全年无霜期平均为305天,全区日平均温度在25℃有355天,总积温为7366.2℃,温度稳定通过10℃有290天,总积温为6647.5℃。

武江地区土资源的分布,按自然形态划分为石灰岩土区和河流冲积土土区。石炭岩土区主分布在西河镇以北的重阳、西联镇以西的龙归、江湾等地区。河流冲积土土区主要分布在武江河、北江河、南水河(流入龙归地段)沿岸一带。按种植习惯及地理位置可划为沿河冲积土区,主产蔬菜水产品的以西河、西联两镇为主,主产水稻、花生、果等经济作物的以龙归、重阳、江湾等地区为多。由于长期的人工耕作而改变了土质,成为水稻土、菜园土等土壤类型。区境内土地面积以荒山荒地面积为多。是我区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主要后备资源。我区的荒山荒地类型,按照地貌特征,土壤组合利用特点可分为宜农荒地、宜林荒山、宜牧荒山荒地和难利用的荒山。

辖区内地形复杂,丘陵、平原交错,山峦叠起,山间多封闭洼地、暗河、溶洞较多。属亚热带、中热带季风性气候,高温、多雨,水资源较为丰沛。河川径流主要以降雨形式产生,属雨洪补给型的地区。据韶关市水文站提供资料显示,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37.4毫米,径流量为59.42亿立方米,丰水年(10%)的总径流量为91.53亿立方米,平水年(50%)为56.44亿立方米,枯水年(90%)为31.53亿立方米,最枯水年(95%)为26.74亿立方米。区内建有中小型水库及塘坝工程101宗。蓄水总库容量为2639万m3;其中,中型水库(沐溪水库)1宗,库容量1086万m3;小(一)型水库2宗,库空量495万m3;小(二)型水库25宗,总库容量2405万m3;塘坝工程73宗,总库容量为237万m3。

辖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2004年前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煤矿、铁矿、铅锌矿、锡矿、钨矿、金矿、银矿、石灰石、高岭土、莹石矿等20多种。

辖区内西北部远郊山丘密林有较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近郊河涌水网有较丰富的鱼类资源。但是,随着韶关城区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和周边环境污染的影响,动物资源已越来越少。2004年,全区主要动物资源有:(一)哺乳类动物 山猪、豪猪、黄猄、狐狸、果子狸,玟琳狸、穿山甲、野兔、芒鼠、赤腹松鼠、红颊长吻松鼠、陷纹花松鼠、黄胸鼠、黄毛鼠、杜鼠、小家鼠、褐家鼠、田鼠、水鹿、梅花鹿、蝙蝠等。(二)鸟类动物 竹鸡、鹌鹑、鹧鸪、麻鹇、班鸠、喜鹊、鹩哥、乌鸦、画眉、红嘴相思鸟、白头翁、黄鹂、麻雀、大雁、大杜鹃、中杜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红翅杜鹃、绿嘴地鹃、黄雀、燕子、啄木鸟、猫头鹰、白喉斑秧鸡、栗侯斑秧鸟、普通秧鸟、蓝胸秧鸟、白胸苦恶鸟、普遍翠鸟、白胸翡鸟、班头大翠鸟、戴胜、全翅雀、黄雀鹀、黄胸鹀、黄喉鹀等。(三)爬行类动物 盲蛇、蟒蛇、过村蛇、钝尾两头蛇、铅色水蛇、赤链蛇、斑锦蛇、白花锦蛇、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百步蛇、青竹蛇、小头蛇、消鼠蛇(水律)、蝰蛇、晰蜴、壁虎、巨晰、蹼趾壁虎、黄斑晰虎(盐蛇仔)、平胸龟(鹰嘴龟、大头龟、长尾龟)、三线闭壳龟(金钱龟、红边龟、金头龟)、地龟、黄喉水龟、乌龟、四眼龟(石龟)、草龟、牛屎龟、中华蟹(水鱼、甲鱼、团鱼、园鱼)等。(四)鱼类 草鱼、青鱼、赤眼鳟、翘嘴红鲌、大眼红鲌、团头鲂、三角鲂、长青鳊、鲮鱼、鲤鱼、黄尾鲴、倒刺鲃、鳤鱼、南方白甲鱼、桂华鲮、卷口鱼、长体薄鳅、沙鳅、泥鳅、鳗鲡、胡子鲶、鲶鱼、黄鳝、大眼鳜、石鳜、班鳜、班鳢、月鳢、南鳢、链鱼等。(五)其他水生动物 据韶关市志记载辖区江河、水库中已知的浮游动物有120多种,水生昆虫类20多种,底栖类动物40多种,甲壳类5种。

2004年,全区森林面积为779914.5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13647亩,约占61.4%。主要分布在全区5个镇的低山丘陵区,以龙归、江湾两镇森林面积为多,约占全区森林面积的78%。林木年生长量7.7万立方米,年消耗量4.3万立方米,活力木总蓄积量为225.2万立米。全区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增长。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群植物品种,主要有松树,马尾松、杉树、桉树、木荷、台湾相思、樟树、山茶树、竹、苦楝树等品种。在珍稀古树方面,据区林业部门1997年和2002年两次对全区范围的古树进行普查,核定百年以上的古树共55株,其中属国家一级古树1株,估测树龄为550年,树种为小叶榕,位于西河镇什石园村;属国家二级的古树17株;属国家三级古树37株,区内古树主要树种有樟树、雅榕(小叶榕树)枫香树、朴树等四种。

常住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为29462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的2378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6781人,增长23.87%。年平均增长率为2.16%。

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88035户,家庭户人口为2702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7人,相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2人减少0.15人。

人口密度

全区人口密度为435人/平方公里,相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平方公里增加84人。

武江境内的有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高山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水族、纳西族、土族、仫佬族、羌族、锡伯族、鄂温克族、京族等28个民族。比1991年增加11个民族,增加民族种类的原因是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28个民族当中,其中汉族为19023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26%,27个小数民族为141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74%;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8072人,所占比重下降0.25个百分点;各小数民族人口增加719人,所占比重增长0.25个百分点。

区委

王德雄(区委书记):主持区委全面工作;

黄建华(区委副书记):协助王德雄同志负责区委全面工作,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

张 雯(区委副书记):协助王德雄同志负责区委日常工作,分管社会建设、维稳、工青妇、关工委、老促会、统战、对台、创文和创平工作;联系区人大、区政协、扶贫开发、卫计工作;

曹 镅(区委常委):分管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

曾清兰(区委常委):协助黄建华同志负责政府日常工作,参与政府分工;

彭 波(区委常委):分管建设、规划、交通、公路、国土、环保、芙蓉新城建设工作;

曾文辉(区委常委):分管政法、综治、信访、司法、民政、残联工作,协管社会建设、创平工作;

周小明(区委常委):分管组织、干部、党校、直属工委、老干工作;

孙理鸣(区委常委):分管区委办、区政府办、法制、外事侨务、亿兆公司,负责区委综合协调工作;

郑伟平(区委常委):分管宣传、精神文明、文化、新闻出版、旅游、体育、城管,协管创文工作;

李 刚(区委常委):分管人民武装工作。

人大

王德雄(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主持区人大全面工作;

王敏(区人大常务副主任):协助王德雄同志负责区人大日常工作,分管选联任工作委员会,联系人大代表工作;

戴兴辉(区人大副主任):分管工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联系街道工作;

杨乐华(区人大副主任):分管依法治区办工作,联系公、检、法、司、民工作;

李学源(区人大副主任):分管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陈雪(区人大副主任):分管人大信访维稳、经济工作委员会工作;

王韶林(区人大副主任):分管人大办公室、人大法制宣传工作,联系农业、农村和产业。

政府

黄建华(区长):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

曾清兰(常务副区长):协助黄建华同志处理政府日常工作,分管编制、审计、财税、金融、安全生产、监察、发改(粮食、物价)、统计、应急管理、行政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联系政协工作;

游加慧(副区长):分管公安、消防、信访维稳、人民防空工作,联系人民武装工作;

(副区长):分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产品质量监督、“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工作,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

邹有胜(副区长):分管工业信息化、外经贸、产业转移园区开发建设;

刘拥军(副区长):分管农业农村、林业、水务、扶贫开发、卫生和计划生育、爱卫、粮食、生态建设、气象、老区建设工作;

王敏雯(副区长):分管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科技、知识产权、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工作。

政协

陈坤明(区政协主席):主持区政协全面工作,联系凯旋华府用地拆迁安置工作;

李松发(区政协副主席):分管统战、工商联、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专委会,负责港澳台对外联系工作;

何岚(区政协副主席):分管社会事务和法制专委会、组织联络科工作,联系公、检、法、司、民、街道工作;

刘素云(区政协副主席):分管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工作;

罗元月(区政协副主席):分管经济专委会工作;

谭浩托(区政协副主席):分管提案专委会、政协办公室财务、宣传教育、提案科工作,协助陈坤明同志抓好政协党务工作及政协机关的学习教育活动,联系芙蓉新城建设及政府有关工作;

吴广英(区政协副主席):分管农业专委会工作,联系农业农村、侨联工作;

潘来养(区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农业专委、政协挂钩村(居)的“双联双进”工作。

纪委

曹镅: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林卫国: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负责区纪委机关党支部、工会、扶贫工作。主管党风政风监督室、宣教室、案审室。

朱冬生: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协助书记工作,主持监察局全面工作。主管办公室、信访室、案件监督管理室、第一纪检监察室、第二纪检监察室,第一、第二、第三中心纪检监察组。

黄碧贞:常委、第二中心纪检监察组组长,分管办公室、案件监督管理室、第二中心纪检监察组。

陈国承:常委、第三中心纪检监察组组长,分管宣教室、审理室、第三中心纪检监察组。

张耀雄: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第一中心纪检监察组组长,分管信访室、第一纪检监察室、第二纪检监察室、第一中心纪检监察组,协助监察局局长工作。

黄韶娟:常委,分管党风政风监督室,具体负责党风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协助副书记做好机关支部、工会、扶贫等工作。

邱韶东:监察局副局长,协助监察局局长工作,协助分管党风政风监督室,具体负责行政监察、纠风、电子监察、治理公路“三乱”等工作。

2014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8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下同)增长9.9%;完成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以上。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5项,完成投资53.1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60.6%。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87.6亿元,增长44.5%,增速位居全市首位。

税收保持平稳增长,完成国税收入5466万元,增长13.7 %;地税收入2.4亿元,增长29.9%;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下降4.5 %。加大税收征管工作清理整顿,重点加强了房屋租赁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全年实现房屋租赁税收1476万元,增长41.9%,完成新增耕地占用税3420万元。坚持依法理财,规范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提高了资产使用和经营效益。在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的基础上,强化财政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7.9亿元,增长3.2%。

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248.84亿元;完成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亿元;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3086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99:1。

2014年全年农业实现产值5.8亿元,增长3.9%。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养牛、石斛、食用菌等特色种养初具规模。全区专业合作社达55家,新建科技示范生产基地1个,新增农业生产基地3个,新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新培育家庭农场5家。

2017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7亿元。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6650亩;蔬菜播种面积64153亩。粮食总产量28103吨;蔬菜总产量135593吨;水果总产量13147吨;生猪出栏量85477头;家禽出栏量766623只;水产品起水量3853吨。

2014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8.6%。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8亿元,增长8.6%。加大民营企业服务力度,全年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9.2%。积极打造园区工业经济,武江科技园完成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26.1%;甘棠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将为我区工业提供新的支撑。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已达5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家。全年建安企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增长13%。

2017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2.28亿元,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04亿元。积极打造园区工业经济,武江科技园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0.58亿元;甘棠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将为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已达5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家。拥有旭日玩具、韶瑞重工、韶关市烟草机械配件厂、海力德、铁友机械、全力发电、天工电气等一批实力型的工业企业。

2014年全年实现增加值100.3亿元,增长11.2%。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完成41.8亿元。全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5亿元,增长11.1%。重点抓了专业市场和星级酒店的培育。光华五金机电城顺利开业,前进建材城等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建成汇展酒店、碧桂园太阳城酒店。“西河商圈”呈现专业市场、酒店商务、商贸金融、大型商场集聚发展态势。

2014年各类民生支出达5亿多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4.3%。区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1065万元,支出五保供养金73.4万元。狠抓社保扩面征缴,顺利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全区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科技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新成立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示范试点区。“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升初入读率均达到100%。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三下乡”和文物普查活动深入开展。大力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龙归全民健身广场建成使用,龙归和江湾卫生院业务大楼顺利完工,农村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严格落实各项计生奖扶政策,计划生育率达91.0%。

武江区方言复杂,有 粤语、 客家话、 虱婆声、连滩话、船民话、瑶族勉语等方言。还有潮汕、清远、河源、梅州、湖南、四川、河南等地方言。粤语区域面积、人口均占全区的绝大部分,城乡流行。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龙归等5个镇的大部分地区。虱婆声主要分布在重阳、西联镇大部分农村、龙归镇后坪村和西河镇向阳、村头、大村等。连滩话主要分布在西河镇什石园下坝村、黄塱中坝村。江湾镇瑶族村村民讲瑶族 勉语。

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岁时节令。群众婚姻礼仪形式多样化。本区殡葬改革制度自1990年始在全区城镇和近郊全面推行,至2004年,全区城乡基本实行火葬。群众服饰习俗以汉族服饰、瑶族服饰、宗教服饰为主;饮食上有日常饮食、节日饮食、礼仪饮食、宗教饮食等习俗;在住宅上主要有农村的姓族大屋、 围龙屋、“ 四点金”住宅、 骑楼式住宅、单家独院式楼房、 围楼、船民居室和城镇居民框架式楼房等居住习俗。

武江区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主要有座落在西河芙蓉山上的蓉山古刹,及境内的居士林等佛教活动场所,区内有佛教信徒100多人。道教在建国后,道士已远离区内或还修从韦其他职业。但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俗家道士(师爷)又重操旧业,为一些农民主持丧葬仪式,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一些新建的土地庙、伯公庙。至2004年,本区有基督教徒约100人,区内已无礼拜堂,礼拜活动均在韶关市基督教礼拜堂举行。

武江区地处韶关市西出口交通枢纽,是韶关市正在开发建设的芙蓉新城所在地。 京珠高速公路、 323国道和在建的 武汉至 广州的铁路客运快速列车专线纵横贯穿辖区。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出入口(韶关北站)设在辖区的龙归社主村,在建的武汉至广州的铁路客运快速列车韶关站设在辖区的西联赤水村。

境内东面的 武江河、 北江河水路运输直达佛山市三水区汇入 西江流入 珠江,水陆交通方便。

韶关丹霞机场(建设中)韶关丹霞机将是广东省第9个民用机场,计划2017年10月底前开工建设,2019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