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区
曲江区 曲江 曲江县 曲江区建置沿革 曲江区行政区划 曲江区地理环境 曲江区自然资源 曲江区人口 曲江区经济 曲江区社会 曲江区交通 曲江区历史文化 曲江区名胜古迹 曲江区特产 曲江区名人 曲江区城市荣誉
曲江区, 韶关市市辖区,位于 广东省 韶关市区南部,地处粤北中部、 北江上游。曲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曲江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 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是4000多年前“ 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曲江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钟灵毓秀的曲江,曾孕育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功臣 张九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北宋名臣 余靖,以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清代文学家 廖燕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曲江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 珠三角资本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连绵区,是 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连接 长三角经济圈和 珠三角经济圈。韶关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而曲江则是枢纽城市的枢纽点。曲江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和“ 中国温泉之乡”曲江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
详情曲江区, 韶关市市辖区,位于 广东省 韶关市区南部,地处粤北中部、 北江上游。曲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曲江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 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是4000多年前“ 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曲江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钟灵毓秀的曲江,曾孕育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功臣 张九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北宋名臣 余靖,以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清代文学家 廖燕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曲江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 珠三角资本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连绵区,是 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连接 长三角经济圈和 珠三角经济圈。韶关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而曲江则是枢纽城市的枢纽点。
曲江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和“ 中国温泉之乡”
曲江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 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 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
建县之初称曲江县(《汉书·地理志》),后人释以境内“江流回曲,因以为名”(唐《元和郡县志》)。王莽新朝时(公元9—23年)一度改称“除虏县”(《汉书·地理志》)。东汉末期曾因境内有曲红山(即今韶石山)而一度改称“曲红县”(据东汉灵帝熹平年间所立《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勋碑》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说古字江红通用,“曲红县”当读作“曲江县”)。1952年3月,曲江县与乳源县合并成立曲江乳源县(习惯上简称曲乳县);1953年5月,撤销曲乳县,恢复曲江县县名。
建县之前,曲江地域春秋时期为百越属地,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秦朝为 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市)属地;赵佗立南越国后,又为南越国属地。
曲江 (5张) 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设置曲江县,隶属 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省郴州市)管辖。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亦称州,时为监察区),桂阳郡曲江县受荆州刺史部监察。西汉末年王莽 新朝时,桂阳郡改称 南平郡,东汉初复称桂阳郡。东汉后期在桂阳郡南部地区设始兴都尉,以加强对 曲江县的管辖。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在桂阳郡南部分设 始兴郡(郡治设于曲江县城),曲江县隶属荆州始兴郡管辖(时荆州演变为行政区)。
西晋武帝太康(280—289)中期,改隶广州始兴郡管辖;怀帝永嘉元年(307)分荆州地置湘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长沙市),曲江县改隶湘州始兴郡管辖。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废 湘州,曲江县复归 荆州始兴郡。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又改隶广州始兴郡,三十年(453)复归湘州始兴郡。宋明帝泰豫元年(472)改始兴郡称广兴郡。南齐(479—502)复为湘州始兴郡。梁承圣(552—555)中置东衡州,曲江县隶东衡州始兴郡管辖。梁末陈初,一度废东衡州,始兴郡改属衡州(州治在今 英德)。陈天嘉元年(560)复置东衡州,曲江县仍以隶始兴郡属之。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全国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制,废始兴郡,曲江县隶属东衡州管辖。开皇九年(589)改隶广州,后广州改称番州,曲江县仍属之。隋炀帝大业(605—618)年间,将州改为郡,曲江县改隶 南海郡管辖。
唐初改郡为州,曲江县隶属广州管辖。唐武德四年(621)置番州,曲江县隶番州,未久番州改称东衡州。贞观元年(627)改东衡州称 韶州,又置岭南道,曲江县隶属韶州管辖,受岭南道监察。唐天宝元年(742)改韶州称始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始兴郡为韶州。天宝(742—756)间,道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曲江县隶岭南道韶州管辖。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曲江县隶属岭南东道韶州管辖。五代十国时期,先属后梁,后属南汉,仍以韶州辖曲江县。
宋初仍以岭南东道韶州辖曲江县。未久废道留州,曲江县隶属韶州。至道三年(997年),又于州上置路( 半行政半监察性质),曲江县隶属广南东路韶州管辖。
元朝以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下设道( 省派出机构)、路、县三级。至元十五年(1278)岭南平定后,曲江县隶属海北广东道韶州路( 此间又在韶州路置录事司以管理城厢居民;一说至元二十三年置,又称新民官司)。至顺元年(1330)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管辖。
明洪武元年(1368)改韶州路为韶州府(同年罢新民官司)。洪武二年升广东道为广东行中书省;洪武八年又改称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广东布政司,习惯上称广东省),曲江县均以韶州府附郭县隶属之。
清初仍称广东布政司,未久定称广东省,省下设道( 省的派出机构)、府、县,曲江县隶属广东省南韶连道韶州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废道、府,曲江县直隶广东省。民国3年复设道,曲江县隶广东省南韶连道( 未久改称岭南道)。民国9年复废道,未久设北区善后督办,性质与道同。此后屡设屡废,民国14年设北江行政区,民国15年又废行政区。民国17年设北江善后委员会,民国21年改为北江绥靖区,曲江县均属之。民国25年改设第二行政督察区,性质与善后委、行政区、绥靖区同,均为省派出机构,曲江县仍属之。民国29年改称北江行政区,民国30年复称第二行政督察区,曲江县仍属之。民国36年再次调整全省政区,曲江县隶属第三专署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曲江县城;10月10日宣告成立曲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广东省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领导( 谨按:曲江县人民政府成立日期尚有10月14日一说,不确。应以1949年10月9日曲江县人民政府布告为准)。1950年1月,撤销北江临委改设北江专区,专署( 亦称行署,为省的派出机关)驻曲江县城(韶关),辖曲江等16县。1952年9月撤销北江专区,改设粤北行政区,辖曲江等19县1市。1956年3月撤销行政区,改设韶关专区,辖曲江等17县(含2民族自治县)1市。1959年1月,曲江县、仁化县和乳源县一部并入韶关市(时称三县一市合并),撤销曲江县建制;1961年3月恢复曲江县建制,仍隶韶关专区。1970年韶关专区改称韶关地区,辖曲江等15县(含3个民族自治县)1市。1977年1月,韶关市改由省府直辖,曲江县划归韶关市领导。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原韶关地区大部与韶关市合并成立韶关市,曲江等12县(含3个自治县)属之。
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分 曲江县东境及 南野县地置 始兴县[一说晋太康二年(281)析曲江立始兴县]。
南北朝南齐(479—557)时,分曲江县北境置 仁化县。梁(502—557)时废仁化县,辖地复归曲江县。唐垂拱四年(688)又划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阳4乡复置仁化县。
梁天监七年(508),分曲江县西北境置 梁化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梁化县改称 乐昌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 浈阳县一部并入曲江县。
唐武德四年(621),分曲江县地置临泷、良化2县;贞观八年(634)废2县,其地复归曲江县。
北宋宣和三年(1121),划出曲江县之廉平、福建2乡及翁源县太平乡置 建福县;南宋初年废建福县,辖地各归原县。
南宋乾道二年(1166)分曲江县西境崇信乡、乐昌县南境依化乡置 乳源县(一说乾道三年置乳源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并翁源县于曲江县。大德五年(1301)复置 翁源县。元延祐六年(1319),复并翁源县于曲江县。明洪武元年(1368),复置翁源县(上半年称岑水县)。此后至民国,未见变更之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49年11月25日成立韶关市,县城城关区划归韶关市管辖。1952年3月,曲江县、乳源县合并成立曲江乳源县(简称曲乳县)。1953年5月,撤销曲乳县,各自恢复原建制。
1957年7月,韶边瑶族自治县成立,曲江县将犁市区、重阳区及樟市区的7个汉族小乡(桂头、棉围、阳陂、中心、团结、大坝、酒岭)、1个汉族自然村(列村)、5个瑶族小乡(上瑶、下瑶、初溪、竹梅、营坑)划归韶边县管辖。1958年10月,撤销韶边瑶族自治县,上瑶、下瑶回归曲江县。
1959年1月,曲江、乳源、仁化三县与韶关市合并为韶关市,撤销曲江县建制,原曲江县6个公社划归韶关市;并将原曲江县犁市公社的黄塱、下坑及龙归公社的白芒、坝厂划给韶关市。1961年3月,恢复曲江县建制,并将原乳源县的乳源公社、古母水公社划归曲江县管辖。1963年10月,乳源瑶族自治县成立,乳源、古母水两公社回归乳源县,曲江县江湾公社红山、白石、梁屋三个大队划归乳源县。
1965年8月,乳源县侯公渡公社的红山、白石、梁屋3个大队划归曲江县。
1965年,曲江县龙归公社的阳山、沐溪2个大队划归韶关市。
1973年12月,曲江县重阳公社的一六、罗屋、乐群、东七、东粉5个大队划归乳源县管辖。
1975年6月,曲江县大塘公社的石山、陈江大队,长坝公社的黄浪、湾头大队,犁市公社的腊石大队,龙归公社的甘棠大队划归韶关市管辖。
民国以前
曲江区 (8张) 民国以前,曲江县行政区划历代相沿,基本推行乡里制度,乡、里之下又设保、甲,因史料欠缺,无法将保甲系统记述之。据清代3部县志记载:元代于县城设4厢,乡村设14乡51里。明代于县城内设4坊,城郊设3厢,乡村设33都,合称40里。清代由康熙至光绪,均沿袭明代旧制,今据光绪《曲江县志》抄录于下:4坊:文教坊、化成坊、九成坊、皇华坊。 3厢:外厢、中厢、下厢。33都:长桂一都、长桂二都、长桂三都、绵普一都、绵普二都、绵普三都、墨石一都、墨石二都、大林都、布恩上都、布恩下都、平夏一都、平夏二都、上车都、泷夏都、洪义都、亲贤一都、亲贤二都、氵算溪都、张村都、龙塘都、玉田都、凤冲都、凤田都、太平都、莅俗都、贤相一都、贤相二都、仁务都、甘竹都、韶社都、上礼都、下礼都。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体制变更频繁,史料欠缺,难以系统记述。概言之,其时基本为区、乡制度,区为县的派出机构,乡(镇)为区的派出机构,办公机关各称区公所、乡公所。乡(镇)之下,时有里、保、甲之设置与废除。民国17年(1928),全县设16区:
一区治所在县城,辖城厢以内。
二区治所在附城,辖附城东河坝、西河坝、沙井、黄竹水、湾头、府管、莲花岭、乐村坪、东白芒、西白芒、车头、若合坝、芙蓉山背等乡(镇)。
三区治所在犁市,辖犁市、安正、行平、和安、联保、永安、联安等乡。
四区治所在桂头,辖桂头、桂山、大岔洞、梅塘、仁和、阳春、大坝等乡。
五区治所在重阳,辖重阳、一六等乡。
六区治所在龙归,辖龙归、凤田、江湾等乡。
七区治所在白土,辖白土、由矢田、四乡、白沙、龙皇洞、界滩等乡。
八区治所在樟市,辖樟市、罗坑、太和墩等乡。
九区治所在乌石,辖乌石、杨梅、鹅鼻、氵蒙氵里、大坑口、石角等乡。
十区治所在沙溪,辖沙溪、木坪、内洞、八甲、凡洞、外洞等乡。
十一区治所在马坝,辖马坝、安山、石堡、小坑、南华、氵算溪、汤村、山子背、演山、小江、陶马墩等乡。
十二区治所在大塘,辖大塘等乡。
十三区治所在枫湾,辖枫湾、五社、小坑、火山等乡。
十四区治所在周田,辖周田、平甫、上道、大桥、古洋、柳周陂、较坑等乡。
十五区治所在新庄水,辖新庄水、鸡笼、灵溪等乡。
十六区治所在黄坑,辖黄坑、苦竹、租浆等乡。
民国18年(1929)于乡(镇)之下设保、甲。民国21年实行地方自治,废除保、甲。民国22年又恢复保、甲,时保、甲规模未作统一规定。民国26年,规定10户为1甲,10甲为1保,每乡(镇)设10保,特殊地区最多不得多于15保,最少不得少于6保。民国30年,全县设6区2镇23乡265保3214甲。民国35年,全县设6区2镇22乡241保3383甲。民国36年,全县为6区2镇21乡238保3180甲。未久又作调整,全县行政区划为6区2镇21乡237保3180甲:
一区辖马坝、乌石、沙溪3乡;二区辖龙归、白土、白沙、樟市、罗坑5乡;三区辖大田、丽水、新溪、协安4乡;四区辖大塘、枫湾、火山3乡;五区辖犁市、仁和、安和、一六4乡;城关区辖东厢、西厢2乡和太平、武城2镇。
建国后
1949年10月成立曲江县人民政府后,即行废除保甲制,行政区划行使区、乡制度,但均由派出机构转为基层政权机构(区政府、乡政府),全县设6区、62乡。
1949年11月25日,城关区升格为韶关市,不属曲江县管辖。
1950年2月,从一区划出樟市、流坑、太和、南约、白沙、界滩、罗坑7个乡成立第六区;3月,韶关市降格为韶关镇,回归曲江县。
1951年5月,从第五区划出重阳、一六、东粉、上阳陂、黄陂坝、桂头6乡成立第七区。此间,各区普遍将乡划小,建立村级人民政府,全县共有7个区政府和102个村政府。
1951年6月,再升韶关镇为韶关市,从此不再属曲江县管辖。
1952年3月,曲江、乳源二县合并成立曲乳县,原曲江县7个区建制不变,原乳源县的一区(侯公渡)、二区(芦村坪)划归曲乳县改称第八、第九区。1952年12月,村政府又统一改称乡政府。1953年5月,撤销曲乳县建制,各自恢复曲江县、乳源县建制,曲江县仍辖合并前的7个区。
1954年1月,7个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转为县的派出机构。区下设乡,仍称乡政府。全县时有7个区120个乡,时称大区小乡制。
1955年6月,各区取消数字排列,改以区公所驻地地名为区名,即一区称马坝区、二区称龙归区、三区称周田区、四区称大塘区、五区称犁市区、六区称樟市区、七区称重阳区,此间全县有7区102乡9街(墟)。
1957年2月,又将7个大区划分为14个小区,即马坝区分为马坝、沙溪、大坑口3区,龙归区分为龙归、白土2区;周田区分为周田、大桥、黄坑3区,大塘区分为大塘、枫湾2区,犁市区分为犁市、大村2区,樟市区和重阳区保持不变。时称小区大乡制。
1957年12月,撤销区建制,原14个区改称乡,原42个乡合并到14个新乡中,时称撤区并乡。此间由14个乡管理27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3月,龙归乡分为龙归、凤田、水上3乡,全县时有16乡;同年5月,沙溪乡并于坑口乡,白土、凤田2乡并于龙归乡,黄坑乡并于周田乡,枫湾乡并于大塘乡,大村乡并于犁市乡,全县由16乡减为10乡。
1958年10月,撤销乡建制,实行政权组织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联为一体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县共成立6个人民公社。即马坝乡、坑口乡合并为马坝公社,龙归乡、水上乡合并为龙归公社,周田乡、大桥乡合并为周田公社,重阳乡、犁市乡合并为韶北公社,樟市乡和大塘乡直接转为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曲江、乳源、仁化3县和韶关市合并成立韶关市(时称三县一市合并),撤销曲江县建制,原曲江县6个公社划归韶关市管辖;3月,马坝公社分为马坝、乌石2公社;7月,撤销韶北公社,分设犁市、重阳2公社。
1961年3月,恢复曲江县建制,并将原乳源县辖地划给曲江县,此间,曲江县共辖马坝、龙归、周田、大塘、犁市、樟市、重阳、乌石和乳源、古母水10个公社;6月,从乌石公社分出沙溪公社,从龙归公社分出白土、江湾2公社,从周田公社分出黄坑、长坝2公社,从大塘公社分出枫湾公社,从犁市公社分出仙人庙公社,原乳源县境新增洛阳、龙南2公社;年底,全县共辖19个公社,其中原曲江辖地共15个公社248个大队。
1962年6月,乳源公社分为附城、侯公渡2公社(撤销乳源公社),全县时有20个公社。1963年7月,乳源瑶族自治县成立,附城、侯公渡、龙南、古母水、洛阳5公社划归乳源瑶族自治县管辖。
1964年6月,从乌石公社分出大坑口镇、从犁市公社分出花坪镇。1966年8月,仙人庙公社易名梅村公社;9月,龙归公社易名红卫公社,花坪镇易名红工镇。1967年4月,从樟市公社分出消雪岭公社,从红工镇分出花坪公社。1969年7月撤销花坪公社;9月撤销消雪岭公社。
1970年10月,从马坝公社分出马坝镇。1973年6月,红卫公社复名龙归公社。
1974年4月,从樟市公社分出罗坑公社;6月从大塘公社分出小坑林木场(公社级),此间全县共有16个公社,3个镇、1个林木场。1975年12月,小坑林木场增挂公社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77年11月,从白土公社分出白沙公社、从龙归公社分出凤田公社、从周田公社分出灵溪公社、从大塘公社分出火山公社。此间,全县共有21个公社、3个镇、228个大队、2044个生产队。
1981年1月,长坝公社易名大桥公社;红工镇复名为花坪镇。
1983年11月,实行撤公社建区、乡的体制改革,将21个公社改称区公所,3个镇建制不变,全县共设21区3镇138乡、5个乡级镇和7个乡级管理区。
1986年12月再次实行撤区建乡(镇)的行政体制改革。凡有3000以上非农业人口的区改设镇,不满3000非农业人口的区改设乡,实行以乡镇领导村的体制。全县撤销原21个区公所,设15镇8乡(马坝区合并于马坝镇)原来的乡和乡级管理区改称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之下设村民小组。除乌石镇大坑口村委会、石角村委会划归大坑口镇以外,其余各镇、乡辖区未作变动。全县共有15个镇、8个乡、170个村委会、28个居民委员会、1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韶关市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曲江区辖原曲江县的马坝镇、罗坑镇、樟市镇、大坑口镇、乌石镇、沙溪镇、大塘镇、小坑镇、枫湾镇、白土镇,区人民政府驻马坝镇;将原曲江县的花坪镇、犁市镇划归韶关市浈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归镇、江湾镇划归韶关市武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管辖。曲江区于8月3日挂牌成立。
2004年5月29日,曲江区辖原曲江县的马坝镇、罗坑镇、樟市镇、大坑口镇(后划入乌石镇)、乌石镇、沙溪镇、大塘镇、小坑镇、枫湾镇、白土镇,区人民政府驻马坝镇;将原曲江县的花坪镇、犁市镇划归韶关市 浈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归镇、江湾镇划归韶关市 武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 仁化县管辖。
2004年5月,撤销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同年8月3日,举行建区挂牌仪式 。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曲江区辖9个镇( 马坝镇、 罗坑镇、 樟市镇、 乌石镇、 沙溪镇、 大塘镇、 小坑镇、 枫湾镇、 白土镇),区人民政府驻马坝镇 。
曲江区 曲江区境内山地属南岭山脉南支,由于地质构造关系,使该区山川纠结,地形复杂,海拔500米以下山地丘陵面积的17.8%,山坡地约占25%,地势较平缓。大部分表土、土层较深厚,面积约50多万亩,多为砂页岩,红色砂页岩,石灰岩类型,是丘陵红壤土分布区。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使植物生长繁茂,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但多雨则带来对土壤的强烈冲刷、淋溶,致使土壤侵蚀较严重,瘦脊、酸性、养分较缺。大部分未开垦的山坡地被残次林和幼林覆盖,经开垦的山坡地大部分耕地,部分为 梯田或茶园、果园。此类山坡地主要分布在该区马坝、白土、龙归、乌石、樟市、枫湾等镇。
曲江区境内山地属南岭山脉南支,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 船底顶山(1586米),罗矿山(1059米, 大宝山(1068米), 枫岭头(1110米),金竹茛(1373米), 大东山(1390米),梅花顶(1384米)。 船底顶山:位于曲江区罗坑镇的船底顶山海拨1586米,是本地区的最高峰。船底顶山有草地,石坡,溪谷,湿地,悬崖,丛林,山脊等等,风光特别。
广东省的内陆沼泽湿地,仅存有两处,一处是曲江区的罗坑镇船底顶山峡谷地带的草本沼泽,另一处是吴川县兰石东南面的草本沼泽。罗坑草本沼泽位于曲江罗坑镇的峡洞,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湿地面积约524hm2,原为山下的一片缓坡,早年曾开垦为稻田地,但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且山高气候寒凉,水稻产量低,故又荒废成草本沼泽,该处常年积水,最低处水深约0.8m,平均水深0.2m左右。
曲江区所有河流均发源于山区,向中部汇合后注入 北江,呈辐合状分布。县内河网密布,河道总长459公里,水面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5%。全县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共9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除北江之外,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经由曲江区流入北江的支流有 浈江、 武江、 南水和 锦江,其流域面积绝大部份不在曲江区。
曲江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南岭山间盆地,南离海洋较远,北被南岭山脉阻隔,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有明显的湿热和干冷的大陆性气候。全年盛行南北气流,春秋季风吹偏南风与偏北风互为交替,夏季偏南风为主,冬季偏北风为主,冷暖交替明显,夏季长、冬季短,春秋不长,形成温暖、热量足,雨量丰富、湿度大,无霜期长的特点。据县气象局记载资料,年均温度20.1℃,最热为7月份,平均28.9℃,极端最高气温39.5℃,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9.6℃,极端最低零下5.3℃,年活动积温7300℃。马坝地区月平均气温≥10℃,稳定持续期284天(3月2日至11月26日),积温6555℃。以水稻安全生长期所需的温度界限,马坝地区日均温度稳定通过12℃,历年平均日3月11日,历年22℃平均终日10月5日,此间共为209天,累积温度5233度。≥20℃,80%保证率,稳定持续期155天,初日5月8日,终日10月9日,积温4147.7℃;冷空气影响下,最低气温降至≤3℃出现低温,地表面最低温≤0℃出现霜冻天气。全年无霜期306天;偶有冰雹,霜期较长,历年平均初霜日12月3日,终霜2月9日,霜日14天,但年际间相差大,有时16天霜日,有时1-2天霜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58.9小时,1-6月阴雨天气多,日照较少,尤其2-4月,阴雨特多,月均日照仅70-80小时,日照率仅20-22%,7-12月多晴,占全年日照的65%,日照时数高达180-230小时。 由于本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的高角度较大,地面所获太阳辐射热量丰富,多年平均,年总辐射量111.4千卡/平方厘米,但分布不均,7-8月最强,月辐射量高达1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分布不均,春季(3-5月)干旱频繁,雨量仅占10.5%,冬季(12-1月)干旱,雨量仅占12%。年蒸发量1530毫米,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72,属湿润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倒春寒、 龙舟水、八月旱和寒露风。
曲江区煤炭储量2.3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区)之一。曲江还是全省重要的矿产基地,已探明境内矿产48种,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
曲江区水资源丰富,河川经流均由降水产生,属雨洪补给型,年平均降总量为53.29亿立方米,但年内分配不均。据测定该县范围,北江干流及武水各河段的水质含有机物等毒物平均值等级为一级,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渔业和农用水质标准。但主要河流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曲江的水利资源蕴藏量25.6万千瓦,可开发量达18.6万千瓦。全区小水电总装机容量97300千瓦,年发电量为36882万千瓦时;建有110KV 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8座,总容量1258KVA。建有大型水厂,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充足。
曲江区林业资源丰富,全区有林地面积为31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8.4%,山上有松、杉、樟等常见树种120多种,活立木储量80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是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如木质优良的北江杉,木质精致的沙樟,木质轻滑的梧桐和鸭脚木,木质坚硬的红、白椽、绸木和世界稀有珍贵树种 水松等。还有发展快,效益大的竹类,如 毛竹、篙竹、箫竹、 水竹等十多种。生物资源中的野生动物亦很丰富,其中受国家保护的有穿山甲、 白鹤、 白鹇、蟒蛇等。
2016年末,曲江区常住人口为31.68万人,其中城镇18.42万人,比重58.14%(城镇化率)。按公安户籍登记,全区总户数10.12万户、人口31.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4万人,占53.8%,农业人口14.62万人,占46.2%;户籍人口中,当年迁入1941人,迁出3767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6.29万人,女性人口15.37万人,性别比为106:100。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显示,全年政策生育率91.83%,出生人口3439人,出生率为10.55‰;死亡人口1413人,死亡率为4.33‰;全区净增人口2026人(不计算迁入迁出),人口自然增长率6.22‰。
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31.97万人,其中城镇18.91万人,比重59.14%(城镇化率)。按公安户籍登记,全区总户数8.21万户、人口31.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52万人,占52.6%,农业人口14.87万人,占47.4%;户籍人口中,当年迁入2389人,迁出5318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6.11万人,女性人口15.27万人,性别比为106:100。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显示,全年政策生育率97.41%,出生人口4771人,出生率为14.47‰;死亡人口1966人,死亡率为7.07‰;全区净增人口2057人(不计算迁入迁出),人口自然增长率7.4‰。
2016年末,曲江区生产总值(GDP)133.95亿元,增长3.6%(注:增加值总量为当年价计算,增速按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1.6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54.11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7:47.8:39.5调整为13.6:46.0:40.4。人均GDP 43043元,增长2.8%(按可比价计算)。
区属生产总值完成107.8亿元,下降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5.49亿元,下降12.1%;第三产业增加值54.11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37.8:47.1调整为15.9:33.5:50.6(三产结构为现价构成比)。
曲江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主要行业 | 本年快报 | 上年年报 | 增长 (可比价) |
生产总值(现价) | 1339521 | 1282231 | 3.6% |
第一产业 | 182084 | 162771 | 4.1% |
第二产业 | 616357 | 613152 | 1.2% |
工业 | 567935 | 526312 | 5.2% |
#规模以上 | 521516 | 482845 | 5.5% |
建筑业 | 48422 | 86840 | -44.2% |
第三产业 | 541080 | 506308 | 6.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0668 | 74273 | 8.1% |
批发和零售业 | 94074 | 93617 | 0.2% |
住宿和餐饮业 | 51763 | 48918 | 5.2% |
金融业 | 38420 | 358800 | 6.0% |
房地产业 | 61545 | 63964 | -0.8%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 87957 | 73466 | 18.4%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26653 | 116190 | 7.0% |
说明:绝对数为当年价,增速用2015年价计算可比增长。
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1.33亿元,增长0.7%,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3.3%,民营比重比上年低2.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6.17亿元,下降39.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0.37亿元,下降96.9%;第二产业完成26.77亿元,下降33.7%,其中制造业完成11.72亿元,下降58.5%;第三产业完成25.53亿元,下降35.7%。分投资主体看,中省项目完成投资14.87亿元,下降9.4%;区属项目完成投资37.8亿元,下降50.1%,其中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9.88亿元,增长74.3%。全区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共110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共有94个,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6个。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3亿元,增长7.3%(与上年同期相比,数据为预测数,下同),第一产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3︰46.5︰4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5.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亿元,增长3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7亿元,增长8.1%。
2016年末,曲江区第一产业总产值达29.43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19.93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1.5亿元,增长0.6%;畜牧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1.95亿元,增长3.2%。完成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4.1%。
与上年对比,全年各项农作物种植基本保持稳定,产量增减幅度不大。粮食播种面积22.5万亩,增长0.5%,产量8.73万吨,增长0.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0.39万亩,增长0.5%,产量8.24万吨,下降0.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9万亩,增长3%;蔬菜种植面积14.97万亩,增长0.9%,产量27.9万吨,增长5.3%。
生猪饲养量41.3万头,增长0.1%,生猪出栏量23.98万头,下降2.3%;三鸟饲养量为309.71万羽、增长0.7%,出栏量为194.33万羽、增长0.3%。
2016 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
项目 | 计算单位 | 产量 | 增长(%) |
粮食 | 万吨 | 8.73 | 0.1 |
#稻谷 | 万吨 | 8.24 | -0.2 |
蔬菜 | 万吨 | 27.91 | 5.3 |
花生 | 万吨 | 1.9 | 1.5 |
水果 | 万吨 | 4.2 | 3.3 |
茶叶 | 吨 | 485 | 0.6 |
肉类 | 万吨 | 2.05 | -2.6 |
其中:猪肉 | 万吨 | 1.76 | -3.1 |
鲜鱼 | 万吨 | 1.73 | 3.5 |
农村用电量5668万千瓦时,增长2.5%;化肥施用量(折纯)1.15万吨,增长0.2%。
2016年末,曲江区工业完成增加值56.79亿元、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15亿元、增长5.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46.42亿元,增长3.3%;国有工业24.1亿元,下降9.9%;股份制工业23.62亿元,增长22.5%;民营工业17.9亿元,下降5.3%。高新技术制造业1.48亿元,增长1.8%。
分企业管辖归属:区内7家省、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0.67亿元,增长10.5%;区属67家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1.8亿元,下降3.8%。
钢铁、电力、化工、矿产、纺织、饮料、木材加工、电子制造业等主导产业除化工、矿产略有下降以外,其他行业均有增长。主导产业合计工业增加值42.89亿元,增长23.0%,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4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工业17.63亿元,增长46.7%;电力生产与供应11.9亿元,增长5.8%;电子制造1.48亿元,增长1.8%;纺织工业3.44亿元,增长8.2%;饮料生产1.64亿元,增长25.9%;金属矿采(选)3.77亿元,下降3.3%;化工工业3.07亿元,下降13.7%。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6亿元,下降1.6%(产值总量及增速为现价计算,下同)。其中轻工业24.8亿元,增长15.4%;重工业268.8亿元,下降2.9%。分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167.3亿元,下降8.1%,股份制企业102亿元,增长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8.9亿元,增长14.1%。分管理归属看,中省工业193.1亿元,增长6.4%;区属100.5亿元,下降13.9%。全区工业销售产值总计290.6亿元,下降1.8%,其中出口交货值11.16亿元,增长10.0%。
截止到年末,全区产值超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有31家,其中百亿以上的1家,10亿以上的4家,5亿以上的4家。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减来看,能源类产品表现增长,矿产及建材类表现下降。各项产品产量如下表:
2016 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区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数量 | 增长% |
粗钢 | 万吨 | 647.63 | 3.7 |
成品钢材 | 万吨 | 541.56 | -4.2 |
铁矿石原矿 | 万吨 | 118.66 | -5.7 |
硫铁矿(折含硫35%) | 万吨 | 34.44 | -0.5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77.51 | 8.6 |
其中:火力发电 | 亿千瓦时 | 74.34 | 7.9 |
水力发电 | 亿千瓦时 | 2.91 | 28.8 |
焦炭 | 万吨 | 265.89 | 8.9 |
软饮料 | 万吨 | 3.59 | -58.9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33.11 | -18.2 |
水泥 | 万吨 | 40.36 | -81.1 |
布匹 | 万米 | 6520 | 22.4 |
硫酸 | 万吨 | 70.89 | 38.2 |
印制电路板 | 万平方米 | 71.61 | 5.0 |
受投资规模收缩影响,建筑业表现大幅下降。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84亿元,下降44.2%。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21.48亿元,下降18.0%;营业收入18.6亿元,实现利润0.5亿元,均不同程度下降。
2017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7.5%。中省属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增加值增长20.2%。
2016年末,曲江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90.88亿元,下降6.0%,其中批发业39.59亿元,下降21.3%,零售业51.3亿元,增长10.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8.7亿元,增长9.7%,其中住宿业2.06亿元,增长14.4%,餐饮业6.63亿元,增长8.1%。消费品零售总额62.72亿元,增长9.9%,分地区其中城镇57.16亿元,增长10.5%;分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完成56.32亿元、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完成6.28亿元、增长8.1%。新建商品房网签交易登记2588套、面积29.85万平方米,成交均价4107元每平方米。
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3.3%。外贸出口总额166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434.11万人次,增长9.9%,其中过夜游客人数173.69万人次,增长9.9%。旅游总收入30.6亿元,增长21.7%。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7亿元,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4亿元,增长4.4%,非税收入完成3.43亿元,增长9.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54亿元,下降17.2%。具体各项支出情况:教育支出3.45亿元,下降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6亿元,增长8.3%,医疗卫生支出2.4亿元,增长14.5%;节能环保支出0.82亿元,增长11.1%;科学技术支出0.13亿元,下降51.4%;城乡事务支出0.22亿元,下降69.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1亿元,增长1.8%;公共安全支出0.81亿元,下降9.6%。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3.1亿元,比年初增长11.0%。其中,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97亿元,比年初增长10.4%;企业等单位存款36.1亿元,比年初增长19.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6亿元,比年初增长18.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4亿元,比年初增长10.9%;中长期贷款余额51.8亿元,比年初下降18.6%,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达1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
2016年末,曲江区现有小学共19所,按地域分城区10所、镇区7所、乡村2所;初中12所,按地域分城区4所、镇区8所,按教学分普通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区各类幼儿园4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9所,按地域分城区23所、镇区19所、乡村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各类学校校舍建设情况:幼儿园学校占地面积10.96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小学校区面积7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包括教学点),小学运动场地面积达25.3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及体育设备达标的学校18所,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18所,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18所,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17所,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17所;初级中学区面积35.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5万平方米。
全区现有在校学生49456人:3所高级中学在校学生5796人,12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8750人;1所中级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367人;16所小学在校学生23920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0928人;全区3-5岁儿童毛入园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升学率、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等都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8%。
各类升学成绩及普通高考再创佳绩,2016年全区初中毕业生2782人,毕业升学2752人,升学率达到98.9%,其中普通高中1463人,中职学校696人,技工学校585人;高中毕业生2288人,毕业升学2015人,升学率达到88.0%,其中:本科710人,占升学人数的35.2%;专科1305人,占升学人数的64.8%。
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共3266人,分别为:学前教育604人;小学1453人;初级中学623人;高中429人;特殊教育13人。高级职称以上1552人,分别为:幼儿园小教高级68人;小学小教高级1203人;初中中教高级101人;高中中教高级153人。中职专任教师123人,其中高级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3个班级,在校学生62人。
广宝化工、起重机厂及星河生物等三家企业的自主研以项目分别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韶钢集团继续入选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全区2011年申请专利131件,增长15.9%,成功授权88件,增长12.8%。
2016年末,曲江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采茶剧团1个,影剧院1间,调频广播转播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全区设立文物保护单位27个。有线电视用户5.8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86万户,农村乡镇1.6万户;有线广播890个,广播覆盖、有线电视通达全区所有村小组;下乡播放电影1074场次,采茶戏演出93场次,观众合计达5.5多万人次;区图书馆藏书量17万册,镇级10个文化站拥有图书10万册。
2011年末,曲江区医疗卫生机构19个(不包韶钢、大宝山),其中医疗机构14个,分别为区级医院4个,镇级卫生院10间。
全区卫生部门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06人,其中执业医师552人,注册护士746人;病床1470张。全区设乡村医疗点91个,医生80人,行政村卫生站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4万人,覆盖率达80.2%。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6年末,曲江区拥有体育场馆4个,全民健身场地657个,面积75.65万平方米,较大型的公用全民健身点有沿堤路河边公园、江畔花园、人民公园及源河豪苑等大型小区内的场地;全年举行区级运动会6次,参赛运动员1700人次;镇级运动会4次,参赛运动员530人次;运动员参加市以上运动会获冠军64人次。
2016年末,曲江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9223元,增长10.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0元,增长10.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845元,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95。
2016年末,曲江区城镇职工参加社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共15.24万人(一人投两种险以上按不同险种重复计算)。其中,养老保险5.72万人、失业保险1.65万人、工伤保险2.4万人、医疗保险4.27万人,生育保险1.2万人。以上五类保险全年实收基金3.70亿元,增长16.4%,支付费用3.42亿元,增长2.8%。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共8.27万人,增长1.5%,实收基金807万元,下降11.0%,发放支付3858万元,增长8.5%。
加大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五保”生活补贴标准,全区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0所,其中敬老院9所、福利院1所,收养人数353人,比上年增加28人,其中区福利院收养老人150人、累计收养弃婴14人。核定低保对象2334户4799人,比上年减少740户,减少2113人,发放低保资金1833万元,减少9.3%;核定五保对象599人,发放供养经费386万元,减少14.9%,实现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给全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津贴。
2016年末,曲江区邮电通信业务总收入完成2.02亿元,比上年下降15.5%。固定电话用户3.1万户,比上年下降8.4%;移动电话用户25.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4.82万户;手机上网用户17.99万户。(注:电信数据不包括联通用户)邮政支局12个,邮路单程长度159公里,全年发行报刊360万份、杂志14.4万份,特快专递3.81万件(不包民营快递)。
2016年末,曲江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8.2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827.53公顷;城区开放性公园2个,公园面积达135.94公顷。城区给排水系统及供气系统良好,城区供水管道长度848公里,全年供水量达到2022万方,城市排污管道建设总长约58公里,供气管道长度达140公里。新建了一批亮化、绿化、净化和美化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承载力明显增强。
曲江地处韶关市郊,京广铁路、 京珠高速公路、 国道106线、 北江航道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武广客运快线、韶赣铁路、 韶赣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也经过曲江,曲江已成为粤北交通枢纽 。
客运站
大坑口客运站位于曲江区乌石镇大坑口胜利路88号。可通往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等十几个城市及地区。
韶关汽车客运南站位于曲江环城路与府前西路交接处,占地面积19487.5㎡,总建筑面积13500㎡,是韶关市规模最大,等级为一级A类汽车客运站。作为韶关市客运枢纽,已经与京港澳高速、广乐高速、赣韶高速相连。客运站经营的线路遍达邻近市县和省内多个地区,现已开通了韶关、广州、深圳等多条直达快车班线。
火车站
马坝火车站位于在广东省曲江区马坝镇,建于1915年,为三等站。马坝站年货运吞吐量200多万吨。火车提速后,2小时可到达广州。北京西、上海至香港九龙的客车、韶关有上落站,当天可来回。
大坑口火车站在广东省曲江区乌石镇大坑口,建于1914年。为四等站。
码头
浈江、武江汇成北江在区境内顺流而下,北江河流经白土、白沙、乌石等9个镇,沿江有航运码头18个,可通航100至300吨船舶,距县城5公里的韶关新港集装箱码头,可办理封关手续,直抵香港等地。
2016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657.2公里,其中,国道(包括高速公路)133.4公里,省道93.2公里,县道130.3公里,乡(镇)道882.5公里,村道496.9公里,总公路密度为102.2/ 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86.1公里,一级公路43.94公里,二级公路75.2公里,三级公路49.0公里,四级公路1402.9公里。全年客运量达987.32万人(不包马坝至韶关),客运周转量10975.1万人公里。公交运营车辆101辆,客运出租车100辆。全区登记普通载货汽车3362辆,其中货运公司登记载货汽车1919辆。
曲江区地处山区,民国初年,省、港、澳粤剧名家马师曾、红线女、薛觉先、少达子、关德兴等先后到四战区、七战区的军剧及省动员委员会粤剧宣传团服务,时常在县城韶关大同戏院、醒群戏院、复兴剧场义演。喜演《岳飞》、《戚继光》、《神鞭侠》等民族意识极强的剧目,深为观众仰慕。民国30年(1941年)春,抗宣七队来韶长驻。其间频频举办民歌演唱会、音乐会及歌剧、舞剧、话剧等文艺演出活动。话剧《刑》、《秋收》,歌剧《农村曲》、《军民进行曲》,歌舞剧《生产三部曲》、《新年大合唱》等剧目对宣传团结抗战起了极大推动作用。此间,《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救亡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在曲江县城乡广为传唱。
建国后,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1950年始,全县农村先后成立了30多个业余剧团,演出粤剧、采茶及春牛、纸马等传统民间艺术。1953年12月,县文化馆在马坝首次举办全县性大型总路线教育展览,各区都组织农民前往参观。此后,每年都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展览会。
韶关方言以 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 粤方言( 广州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少量农村地区使用 湘方言、 闽南方言、北江船话和 粤北土话。韶关瑶族群众使用瑶语,畲族群众则已放弃本民族语言转用汉语。
曲江旅游资源丰富,有“南宗祖庭”之称的千年古刹 南华禅寺,有史前期古人类 马坝人遗址,有小坑 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曹溪假日温矿泉度假村、小坑温泉、枫湾温泉等多个温泉度假基地。
2017年接待游客人数达440.68万人次,增长1.4%,其中过夜游客人数173.94万人次,增长0.14%。旅游总收入31.8亿元,增长3.8%。
罗坑自然保护区
罗坑自然保护区位于曲江区西南端,包括整个罗坑镇,面积29424公顷,是1998年成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动植物,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鳄蜥、穿山甲、白鹇、短尾猴、四川 苏铁、 桫椤、南方 铁杉、长苞铁杉、 福建柏、广东 五针松等。区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最高峰海拔1587米。区内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库容6710立方米的 罗坑水库。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有16万公顷山林,森林覆盖率达85%,其中原始森林3万多亩。森林中野生植物16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贵稀有品种33种。名稀罕见的品种有鹿子三尖杉、 水松、铁杉、水莲等;森林中有许多走兽飞禽,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黄腹角,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 水鹿、 毛冠鹿、 小灵猫、 水獭、白鹇及 山瑞、蟒蛇、 虎纹蛙等。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北距粤北工商贸易中心韶关市城区30多公里,西离闻名东南亚的古刹南华寺、“马坝人”遗址狮子岩旅游区20多公里,并与韶关市几个著名旅游景点丹霞山、九龙十八滩、车入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等紧密相连。
狮子岩
狮子岩位于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皆因酷似一只巨狮而名,这座在马坝盆地中拔地而起的 石山,千万年来一直没有人知道它的内在奥妙。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岩洞曾做过广东省农民银行的金库办公地点。随着“马坝人”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掘,原来这座由“狮头”与“狮尾”组成的狮子岩,不但两山相通,岩洞一个接一个,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纵横交错,简直就像一座庞大的地下迷宫。更奇妙的是两山底部竟然有一条可驶游艇的暗河相连。 狮子岩后山区洞中层叠交错,洞中有洞如同迷宫。千奇百怪的 石幔、 石笋、 石盘、 石鼓,有如珊瑚,有如吊钟,有如飞禽,有如走兽,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在彩灯映衬下蔚为壮观。该山有洞可通山顶。洞底暗河与前山相连,形成一条深幽迂回的地下河。
马坝油粘米
马坝油粘米是曲江区传统的优质水稻品种。以其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称,一直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编纂的《曲江乡土志》中就有马坝油粘米曾作朝庭贡米的记载。建国初期作为地方土特产销售到东南亚国家,20世纪50年代曾跻身于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优质米”的殊荣。
大塘扣肉
大塘扣肉为曲江区大塘人创制,20世纪80年代初始闻名粤北。
水棉胎
水棉胎是一种流行于本区坝地地区的传统食品。香港曲江同乡会编辑的刊物把它列为岭南驰名食品。
白土月饼
白土月饼创于明朝末,为曲江区白土镇独创。有莲蓉、豆蓉、椰蓉三个品种8个规格。
由坪腐竹
由坪腐竹为曲江区 白土镇由坪管理区农户自制,选用本地优质黄豆经精细加工而成。
华子山酸笋
华子山酸笋为曲江区沙溪镇颇具特色的食品。是选用上好麻竹笋经华子山山溪水浸泡而成。
张九龄(678-740) 韶州曲江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余靖(1000-1064),曲江人,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著有《武溪集》二十卷,见《四库总目》。
候安都(520-563)曲江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曲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县(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全国体育先进县(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区)”,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