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
禅城区 禅城 禅城区建制沿革 禅城区行政区划 禅城区地理环境 禅城区人口 禅城区交通运输 禅城区经济 禅城区社会 禅城区旅游景点 禅城区地方风俗 禅城区城市荣誉
禅城区,广东省 佛山市市区。是 佛山市的 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位于 广东省中南部。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也是由禅城,桂城以及佛山新城组成的佛山市中心区“禅桂新”成员之一。位于广东省中部, 珠江三角洲西北端;邻近广州市、深圳市等珠江三角州多个著名城市,是广东第三城佛山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教文卫的“中心”。禅城区的祖庙街道原名 佛山镇,是中国古代 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大聚, 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禅城是佛山市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驻地,第三产业在佛山高度发达。佛山禅城,明清时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禅城区是 粤剧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 祖庙”...
详情禅城区,广东省 佛山市市区。是 佛山市的 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位于 广东省中南部。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也是由禅城,桂城以及佛山新城组成的佛山市中心区“禅桂新”成员之一。位于广东省中部, 珠江三角洲西北端;邻近广州市、深圳市等珠江三角州多个著名城市,是广东第三城佛山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教文卫的“中心”。
禅城区的祖庙街道原名 佛山镇,是中国古代 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大聚, 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禅城是佛山市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驻地,第三产业在佛山高度发达。
佛山禅城,明清时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禅城区是 粤剧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 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 梁园”和凝聚中华武术精髓的“黄飞鸿博物馆”。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16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镇”。
先秦时期属 百越。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 。禅城属 南海郡。
晋代,禅城称“季华乡”。 唐贞观二年(628年),季华乡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
五代十国时佛山禅城、顺德属咸宁县,宋初重新并入南海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敕封佛山为“忠义乡”,属南海县。
民国时期,佛山曾先后设佛山镇、佛山市、佛山镇。
1949年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1日,佛山改市为镇,归南海县管辖。
1951年6月26日,佛山镇改镇为市。
1954年6月,中共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由江门市迁入佛山市大福路10号。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专区
1958年佛山、江门改县级市,由佛山专区领导。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领导。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4年6月,佛山市辖汾江区(1986年易名为城区)、石湾区、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县,代管中山市。2000年,城区辖6个街道,石湾区辖2个街道、4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城区总人口296706人,其中:升平街道 48879人、祖庙街道 46746人、永安街道 43575人、普君街道 62221人、城门头街道 36775人、同济街道 49530人、迳口华侨经济区虚拟镇 8980 人; 石湾区总人口471950人,其中:江湾街道 40277人、城南街道 27530人、石湾镇 42017人、 张槎镇 149982人、 澜石镇 101033人、 环市镇 111111人。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
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以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南海市南庄镇的行政区域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2003年1月8日禅城区正式挂牌。行政区划调整前:城区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28000;石湾区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528031。
2002年,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 祖庙 永安 普君 同济 城门头 江湾 城南)、5个镇(澜石 石湾 张槎 环市 南庄)。
2003年9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禅城区张槎、环市、澜石镇建制,分别设立张槎、环市、澜石街道办事处;撤销石湾镇、江湾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合并设立石湾街道办事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门头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撤销永安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升平街道办事处;撤销同济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普君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辖8个街道、1个镇:张槎街道、环市街道、澜石街道、城南街道、石湾镇街道、升平街道、祖庙街道、普君街道,南庄镇。
2002年12月8日,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以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 南海市南庄镇的行政区域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
2003年1月8日禅城区正式挂牌。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 永安、普君、同济、城门头、江湾、城南)、5个镇(澜石、石湾、张槎、环市、南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普君、石湾、城南、张槎、澜石、环市)、1个镇(南庄)
2006年6月29日,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后,禅城区辖3个街道(祖庙、石湾、张槎)、1个镇(南庄)。
2007年4月,祖庙街道撤销永进、红强、燎原等8个社区,其行政区划分别并入永安、市东、妈庙等8个社区。
禅城区辖3个街道、1个镇: 祖庙街道、 石湾街道、张槎街道、 南庄镇。区人民政府驻祖庙街道大福南路。
街道/镇 | 面积 | 人口 |
---|---|---|
祖庙街道 | 31.65平方千米 | 307333人 |
石湾街道 | 24.4平方千米 | 137376人 |
张槎街道 | 24.5平方千米 | 77131人 |
南庄镇 | 77平方千米 | 78550人 |
禅城区 禅城区地处东经113°0′41″~113°05′40″,北纬22°35′01″~23°02′24″。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州市西南,佛山市中部。辖区东、西、北面与南海区接壤,东南、南面与顺德区毗邻,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9公里。辖域面积154.09平方公里。
禅城区地质属第四纪地层,以粘土为主,其他归粒径不等的沙层,属七度地震区。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石膏石分布广,层厚床宽,质量好,储量丰富,属于与断陷盆地有关的湖相蒸发膏盐矿床。
禅城区为平坦的冲积平原,绝大部分海拔1.3~4.6米,有零星的小山丘,海拔在50米以下。地貌以堆积地系列为主,类型单一,属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组成物质是亚砂土和淤泥层,属珠江三角洲沉积的顶积层。地表大部分被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厚约15~25米。
禅城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春秋季短,夏季长,日照较长,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冬季多和暖,霜期短,极少结冰。2012年,平均降水量2036毫米,比上年增加759毫米;平均气温22.4℃,下降0.7℃。4月,禅城区出现3次较为明显的强降水过程,最大雨量分别在石湾(32.8毫米)、南庄(77毫米)、南庄(69毫米)。市气象台共发布禅城区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次、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1次、冰雹橙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3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次。7月24日凌晨起,受台风“韦森特”影响,禅城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出现8~11级阵风。禅城平均降雨量154毫米,累积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11个站点。
2010年末,禅城区常住人口为110107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234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7638人,增长19.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7%。
禅城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299147户,家庭户人口为82363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24人。
禅城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74103人,占52.14%;女性人口为526974人,占47.8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69下降为108.94。
禅城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5479人,占11.40%;15-64岁人口为909229人,占82.57%;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369人,占6.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4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6个百分点。
禅城区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
水运方面,禅城依西江和北江干流展开,西江干流和北江干流在境内长达133公里和108公里。以西江、北江为主干,形成潭洲水道、顺德水道、陈村水道、东平河水道、容桂水道、佛山水道、东海水道和西南涌、芦苞涌以及高明河、杨梅河等支流。有对外口岸l7个,其中直通香港客运港3个(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集装箱码头11个(澜石港、佛山新港、容奇港、北滘港、勒流港、三山港、九江港、三水港、西南港和高明港)。
2012年禅城生产总值(GDP)1208.2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3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476.1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31.45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为0.1:39.4:60.5。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6.29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31.55亿元,增长7.8%。民营经济增加值463.44亿元,增长8.8%。人均GDP109481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7418美元,增长7.5%。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0.56亿元,按可比价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2亿元,下降32.0%;第二产业增加值771.1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979.01亿元,增长9.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8%,金融业增长3.7%,房地产业增长8.3%,其他服务业增长12.9%。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2.13亿元,增长1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18.09亿元,增长13.2%,比重为31.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70.50亿元,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6%,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8.3%;民营经济增加值1027.98亿元,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528元,增长6.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2591美元,增长4.3%。
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6%。禅城农作物播种面积1.25万亩,下降1.6%。其中,蔬菜种植面积0.55万亩,下降3.5%;青饲料种植面积0.70万亩,基本持平。
禅城区已形成了陶瓷、纺织、不锈钢、童服、铝型材、机械制造、电工器材、电子、激光音像制品、制药、新材料、造纸、塑料和食品等支柱行业,拥有建陶、照相机、显像管、照明材料、制冷、针织品、不锈钢、铝型材、摩托车、电缆、激光储存盘、冷柜、人造革、中成药等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禅城区拥有一批著名企业和产品品牌,如佛山照明、海天味业、兴发铝材、东鹏、鹰牌、新中源、蒙娜丽莎、金舵陶瓷、兴发铝材、星星冷柜、中宝光缆、佛斯弟摩托车等。禅城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4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8 件,入选“ 中国企业500强” 企业2家。
2012年工业总产值209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工业增加值446.76亿元,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48.49亿元,增长12.5%;工业传统产业产值566.16亿元,增长16.7%;先进制造业产值422.54亿元,增长8.2%;高技术制造业产值107.26亿元,增长28.7%。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23个大类行业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为重点支柱行业继续强势支撑和引领了禅城工业的稳步发展,完成产值162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6%,增长13.1%,增速快于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
2012年禅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440.26亿元,增长9.3%;住宿餐饮业40.55亿元,增长11.2%。从销售类别看,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主要商品零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日用品类(增长40.4%)、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25.2%)等刚性需求增长较快。五金电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5.4倍、2.5倍、1.8倍和1.2倍。
2012年末共有区级以上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35个。其中,省级21个;市级76个;区级38个。累计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8家;累计建立院士工作室11个;累计建立公共创新平台18个。2012年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3项、区科学技术奖45项。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2012年新增一家。2012年专利申请总量0.2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0.06万件,增长19.2%。专利授权量0.2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0.02万件。2012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0项,合同金额达到1.05亿元,增长16.9%。2012年投入研究试验发展(R&D)经费22.23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36.5亿元。
禅城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2个,市级研发中心2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 南庄镇和张槎、澜石、 石湾街道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禅城区拥有“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童装设计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是广东省首批知识产权区域示范试点。区内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130多项技术研发合作。张槎和 石湾已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2012年禅城域各类教育学校(不含高校、技工学校)234个,比上年增长1.7%;招生3.72万人,下降4.1%;在校学生15.64万人,下降0.4%;毕业生3.88万人,增长2.6%;教职工1.26万人,增长5.0%。其中特殊教育学校2个,招生60人,在校生372人,教职工117人。幼儿入园率99.9%,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4%,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5%。
2012年末禅城文化系统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7个,社区文艺团队298个,新增群众性活动点48个。公共图书馆2个,共有藏书量164.98万册,比上年增加33.42万册,增长25.4%。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个,禅城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2.03万台,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至2012年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5项。其中,国家级的8项、省级18项、市级29项。禅城共有75名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增长44.0%。政府购买文化公共服务的投入增长48.0%,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增长69.0%,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场次增长7.2倍,吸引近4万人次参与,增长4.3倍。
2012年末禅城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1家。其中,医院18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门诊部(所)、医务室、卫生所136个;农村卫生站30个;专科防治所4个;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中心和健康教育所各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4个;妇糼保健院 (所、站)2个和其他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0.75万张,比上年增长1.2%。卫生技术人员0.90万人,增长0.5%;其中医生0.31万人,护士0.37万人。2012年医疗机构诊疗量达到1816.13万人次,每诊疗人次平均费用139.98元,增长4.3%。免费婚检人数为0.64万人,婚检率达到57.7%。
东华里 禅城美景 (9张)
东华里始建于清初,原名“杨伍街”,至清代乾隆年间改为今名。因历来都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室内装修,均极为讲究,其古建筑群保留有清代各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建筑史及居住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范围北至石巷,东至石巷,西至福贤路东侧,南至福庆巷。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石巷、锦荣里,西至福贤路,东至禄丰大街和禄丰新巷,南至居仁里。
佛山市中山公园
佛山市中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汾江河畔,是一个集宣传、展览、科普、娱乐、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该园始建于1928年,当初仅0.5公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成的纪念性公园。1958年,公园扩建,在其西北部挖湖堆山,形成秀丽湖及骆驼山景观。80年代,公园再沿周边扩建,在北边及南入口扩大面积。现公园占地面积31.2公顷。其中水面12.5公顷,占整个公园面积的40%。
南风古灶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
禅城区博物馆
禅城区博物馆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于2008年3月21日正式挂牌,下辖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武术馆等文物旅游景点,馆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地方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玉器、木雕等民间风俗文物。
梁园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佛山孔庙
佛山孔庙在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未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园等计置,占地红2000平方米。
通济桥
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
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分别于嘉靖38年(1559年)、隆庆2年(1568年)、万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启六年(1626)户部尚书李侍问再次发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之意。
北帝诞
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它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的修建密切相关。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著名庙宇,华南著名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
行通济
“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 南海、 三水、 高明、 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与“通济行”。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至今已延续400多年。
传统秋色
著名的佛山传统秋色,早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佛山秋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以民间生活、爱好、风情为依据,是表演艺术与工艺美术结合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色”:车色、马色、飘色、水色、地色和灯色;“品”:扎作工艺品、仿古工艺品、花卉工艺品、果品工艺品、鳞蚧工艺品五个门类。两广地区盛行的民间花灯巡游活动,就是出自佛山秋色。
剪纸艺术
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融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有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粤剧粤曲
粤剧粤曲是广东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
石湾陶艺
石湾陶艺一直是石湾窑赖以维持的经济来源的一脉支流。假如昔日石湾没有大宗日用陶器的制作,陶艺根本没有依存的余地,充其量不过是石湾窑的锦上之花而已。从来没有人去记录石湾窑每年生产若干万个瓦煲的数字,但石湾陶艺的每一件佳作都被人们珍藏起来。它的"瘦骨仙""弥勒佛"以至离奇古怪的"金蟾"、"福狮"都令人念念不忘。"石湾公仔"成了口碑,成了文化的积淀。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7中国工业百强区 。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禅城区位列第20名。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16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