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区

霞山区 Xiashan Qu 霞山 霞山区历史沿革 霞山区行政区划 霞山区地理环境 霞山区自然资源 霞山区人口民族 霞山区经济 霞山区交通通讯 霞山区社会事业 霞山区特色美食 霞山区文物古迹 霞山区著名人物


霞山区,隶属于广东省 湛江市,湛江市中心城区。面积116.97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西南 雷州半岛,濒临 南海。东隔 麻斜海与 坡头区相望,北与赤坎区接壤,西与 麻章区毗邻,南拥 湛江港与 东海岛相连。霞山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基本无霜期。隋至唐初,遂溪县域曾先后设置扇沙、椹川、铁杷三县。唐贞观元二年(628年),省扇沙、椹川并入铁杷县。唐天宝二年(743年),改铁杷县为遂溪县,霞山区自唐至清,一直为遂溪县所辖,属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二都。19世纪末,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麻斜海与周边原属吴川、遂溪的部分陆地划为租借地,称“ 广州湾”,租与法国。清 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西营市,即霞山区前身。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20日,日本侵占...

详情

霞山区地名网_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资料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介绍

霞山区,隶属于广东省 湛江市,湛江市中心城区。面积116.97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西南 雷州半岛,濒临 南海。东隔 麻斜海与 坡头区相望,北与赤坎区接壤,西与 麻章区毗邻,南拥 湛江港与 东海岛相连。

霞山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基本无霜期。

隋至唐初,遂溪县域曾先后设置扇沙、椹川、铁杷三县。唐贞观元二年(628年),省扇沙、椹川并入铁杷县。唐天宝二年(743年),改铁杷县为遂溪县,霞山区自唐至清,一直为遂溪县所辖,属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二都。

19世纪末,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麻斜海与周边原属吴川、遂溪的部分陆地划为租借地,称“ 广州湾”,租与法国。清 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西营市,即霞山区前身。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20日,日本侵占广州湾,西营沦为日本殖民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日在西营设立“广州湾自治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6日,湛江市政府在西营正式成立。

1949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营。1950年成立了 湛江市西营区人民政府。1957年,撤销西营区人民政府,改设西营街道。1958年,西营街道改为霞山街道。1960年成立霞山人民公社。1967年,成立霞山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撤销霞山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霞山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撤销霞山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政府。1984年6月,霞山区成为市辖区。 霞山区城市风光 (3张)

1996年,霞山区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辖6个街道、1个镇:爱国街道、工农街道、解放街道、友谊街道、海滨街道、新兴街道、海头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霞山区(辖8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383643人,其中:解放街道74226人,爱国街道28858人,工农街道61211人,友谊街道36030人,新兴街道48176人,海滨街道15846人,泉庄街道17540人,乐华街道24854人,海头镇51457人,湛江港务局25445人。

2002年,霞山区辖解放、爱国、工农、友谊、新兴、海滨、泉庄、乐华8个街道和海头1个镇,32个村委会、54个居委会。

2005年末,霞山区辖解放、爱国、工农、友谊、新兴、海滨、乐华、新园、建设、东新、海头11个街道。

2009年末,霞山区面积128.9平方千米,辖12个街道:解放街道、爱国街道、工农街道、友谊街道、新兴街道、海滨街道、建设街道、东新街道、新园街道、海头街道、泉庄街道、乐华街道,共有47个社区、34个行政村。区政府驻解放西路。其中,泉庄、乐华2个街道委托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霞山区 (4张) 2000年,霞山区辖8个街道、1个镇 ,分别是: 解放街道、 爱国街道、 工农街道、 友谊街道 、 新兴街道、 海滨街道、 泉庄街道 、 乐华街道、 海头镇。

到2005年12月31日,霞山区辖11个街道:解放街道、爱国街道、工农街道、友谊街道、新兴街道、海滨街道、乐华街道、 新园街道、 建设街道、 东新街道、 海头街道。

截止到2011年,霞山区辖12个街道:解放街道、爱国街道、工农街道、友谊街道、新兴街道、海滨街道、建设街道、东新街道、新园街道、海头街道、泉庄街道、乐华街道。

霞山区是湛江市中心城区,位于雷州半岛 霞山区 东北部,濒临湛江港湾。地理坐标东经110°18′~110°30′,北纬21°01′-21°17′。

东隔麻斜海与 坡头区相望,东北以菉塘河为界与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接,北至楼下村与赤坎区文保、草苏村交界,西北至陈铁、西厅、东纯村与麻章区白水坡、厚礼、沙沟尾、江门坡村交界,西至三岭山森林公园与麻章区祝美村交界,西南至北月、木兰村与麻章区鹿绪、客路村交界,东南拥湛江港与东海岛经济试验区相连。全区由一块大陆和 特呈岛组成,土地总面积116.97平方公里。

地质

霞山区地层属于新生界第四系的下更新统。主要岩性为一套杂色粘土,粉土质砂、粉质粘土、粘土、砾石和砂互层,其厚度为13.58-254.14米不等。地层产状近乎水平,交错层理发育,与下伏上第三系下洋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霞山区地表层的第四系松散至半固结积层产状近于水平,其下的基底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基底构造格架主要由北东向及北西向基底断裂组成,次为东西向及南北向基底断裂,均为隐伏基底断裂,控制基底形成局部断陷和断隆。

霞山区域由于物理、化学、人力、物力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地面沉降、滑坡、崩塌、地裂缝、膨胀土地变形、软土地基变形、环境水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砂化、水库山塘和港口淤积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

地貌

霞山区由陆地和一个海岛构成,东西宽10.5公里,南北长12公里,除去海峡,陆地总面积116.97平方公里,其中特呈岛面积3.6平方公里。

霞山区地势北部、西北部较高,逐渐向沿海倾斜,以滨海平原为主,局部为台地,间有丘陵,三者比例约为5:3:2。滨海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台地、丘陵处于西北部。海拔高度:滨海平原在2-20米之间,台地在30~50米之间,最高点是三岭山,海拔高度108-165米。本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10度以内。

霞山区位于 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 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日照长,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分布不均,台风、干旱、海潮、雷电威胁较大。

光热

霞山区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间长。7—10月份日照时数量长,分别为215.2小时和194.2小时。 2、3月日照时间短,分别为77.6小时和79小时。光能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0.28千卡/平方厘米。

气温

霞山属热带季风气候,热季时间较长,寒季时间短,7月气温最高,月均28.9℃。1月气温最低,月均15.8℃。年极端高温38.1℃(1958年5月9日),年极端低温2.8℃(1967年1月17日)。从热量条件看,无气象意义上的冬天。

河流

霞山区只有2条小河: 南柳河,菉塘河。

南柳河 属于浅短河,全长13.5公里。发源于三岭山,流经霞山区海头镇,于霞山区宝满村东注入湛江港湾。该河上中游常年枯水,下游成为城市排污河。

菉塘河属于浅短河,全长6.2公里,发源于霞山区海头镇屋山村后塘岭。下游已成为城市排污沟。

潮汐

霞山区沿海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湛江港湾平均潮差2.18米,最大潮差4.52米。自湾口上朔到湾顶潮差增大,涨潮历时长于落潮。潮流受地形控制为往复流,最大涨潮流速2节,落潮流速3节。台风暴潮水位高达6米。

霞山区两面环海,地势较低,土壤成带状分布。土壤的成土母质以滨海冲积物和浅海沉积物为主。滨海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分布在沿海地带,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遍及全区,分别占霞山区陆地面积116.97平方公里的51.93%和33.75%。玄武岩土壤和沙质岩土壤这两类土壤约占霞山区陆地面积的14.32%。霞山区的土壤类型有水稻土、 砖红壤、菜园土、滨海沙土、 滨海盐土和滨海盐渍沼泽土等6个土类。

霞山区土地面积116.97平方公里,173322.7亩。其中耕地49496.7亩,园地163.6亩,林地19406.2亩,牧草地15.4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9312.8亩,交通用地3776亩,水域45486.4亩,其他未利用土地5665.6亩。

霞山区50%以上为沿海平原,地势平坦,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10度以下,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壤养分含量:滨海沙土田有机质0.21%,全氮0.01%,全磷0.02%,全钾0.48%,pH值6.1。黄砖红壤有机质0.66~1.75%,全氮0.03~0.06%,全磷0.02~0.04%,全钾多在0.29%以下,pH值5.0~5.5。水稻土的低泥炭土田有机质6.90%,全氮0.18%,咸解氮168.5PPM(即百万分之一),速效磷17.6PPM(即百万分之一),速效钾56.7PPM(即百万分之一),pH值6.0。

海岸线

霞山区两面濒临湛江港湾,海岸线总长28.5公里,其中特呈岛海岸线长7.5公里。

红树林

霞山区特呈岛东至东南海滩1000亩原始红树林, 1998年被定为国家级海洋植物保护区。

水产

霞山区水产资源丰富。2000年,霞山区海滩涂面积512.4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约4000多公顷,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渔场约1400平方公里。离市区10公里之内的渔场有广州湾渔场、雷州湾渔场和湛江港渔场。渔场汛期长、产量高。主要海洋生物:鱼类有 鳘鱼、马鲅、马鲛、鰽鱼、石斑、黑鲳、白鲳、大黄鱼、鱿鱼、墨鱼(乌贼)、章鱼、鲦鱼等。虾类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狗虾、虾姑等。蟹类有锯缘青蟹、梭子蟹、乳斑虎头蟹等。贝类有牡蛎、花螺、青口螺、角螺、红口螺、东风螺、指甲螺、海胆等。腔肠类有沙虫、泥丁等。海兽类有海豚、鲎等。藻类有江蓠、马尾藻等。此外还有海蛇等。

植物

霞山区只有少量丘陵、台地,野生植物少,科属少。霞山区约有药用植物460种,油脂植物6种,纤维植物600多种,野果20种,食用药用真菌4种,蔬菜280种。

人工栽培植物种类:树木有木麻黄、榕树、松、桉、云杉、樟树、棕榈、台湾相思树等。农作物有水稻、蕃薯、木薯、小麦、玉米、粟、大豆、花生、甘蔗等。果树有荔枝、龙眼、香蕉、芭蕉、木波罗、木瓜、火龙果等。蔬菜主要品种是白菜、青菜、芥菜、椰菜、萝卜、芹菜、葱、蒜、通心菜、青瓜、西红柿、丝瓜等280多个品种。食用菌有草菇、冬菇、木耳等。花卉常见的有紫荆花、杜鹃花、茉莉、大砺花、月季花、玫瑰花、兰花、各类菊花、桃花等;药用植物有霍香、淮山、胡椒、薏米等。 野生药用植物有金银花、田基黄、鸭瓜草、夏枯草、岗芝麻、地胆头、布渣叶、牛大力木、野菊花等300多种。

动物

霞山区野生动物少,人工饲养生物和海洋生物丰富。野生动物兽类有: 狐狸、 野狗、 黄猄、 水獭、 野兔、 野猫、穿山甲等7种。两栖爬行动物有: 金环蛇、 银环蛇、 青竹蛇、索蛇、 眼镜蛇、 草花蛇、 蜥蜴等7种。鸟类有 白鸽、 鹌鹑、 画眉、毛鸡、 鹧鸪、 百灵鸟、 麻雀、 猫头鹰、鹦鹉、 八哥、鹤、 乌鸦、 喜鹊、 燕子和 海鸥等30种。海洋鱼类有17目、73科、131属、170种。经济鱼类有32种,有: 大黄鱼、斑点马蛟、 石斑鱼、 白鲳、 金丝鱼、 海鳗等。虾蟹类主要有对虾科中的6属16种,有 墨吉对虾、 斑节对虾、 中华管鞭虾、 锯缘青蟹、 中国龙虾和 波纹龙虾等。螺类常见的有 杂色鲍、爪螺等。此外,还有 章鱼、鱿鱼、 乌贼,以及 海胆、 海参、 海蜇、 海马、 泥丁、 海龙、 海龟等。

人工饲养的有:猪、鸪、金钱龟、野鸭、竹丝鸡、珍珠鸡、毛鸡等。海水养殖的有海鲡鱼、石斑鱼、黄花鱼、红鱼、腊鱼等。淡水养殖的有 鲢鱼、 鳙鱼、鲤鱼、胡子鲶鱼等。

地表水:地表水全靠下雨,丰水年径流深1017毫米,径流量13.88亿立方米,平水年径流深623毫米,径流量8.5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4.7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656毫米,径流量8.95亿立方米。平均每人1534.6立方米,每亩土地490.24立方米。

地下水:霞山区地下水源地面积约107.7平方公里,可开采资源:浅层水16.0万立方米/日,中层水11.59万立方米/日,深层水4.75万立方米/日,总计32.33万立方米/日。

1953年,西营人口普查总人口66611人,其中城区36897人,农村29714人。1964年,霞山区人口普查总人口110724人, 其中城区79396人,农村31328人。1982年,霞山区人口普查数224645人, 其中城区人口173081人,农村人口51564人。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霞山区总人口280720人,其中城区人口227779人,农村人口5294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霞山区总人口341249人,其中城区人口289792人,农村人口51457人。到2010年,霞山区人口数达41.6万人。

霞山区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据三次人口普查统计(1982、1990、2000年人口普查)1982年居住民族20个,汉族172347人,占城区人口的99.6%,其他民族人口734人,占城区人口的0.4%。1990年居住民族28个,汉族279523人,其他民族人口1197人。2000年居住民族32个,总人口341249人。其中汉族339375人,占全区普查人口的99.46%,少数民族人口1874人,占全区普查人口的0.54%。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1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60%,其次是满族、土家族、回族、苗族、蒙古族、布衣族和瑶族。

2010年霞山区完成生产总值230.92亿元,比2009年增15.3%。第一产业增加值4.66亿元,比2009年增1.3%。第二产业增加值118.39亿元,比2009年增2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6亿元,比2009年增9%。三次产业比例由1.9:45.2:52.9调整为2.0:51.3:4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02亿元,比2009年增15.5%。外贸出口总额1.59亿美元,比2009年增14.6%。实际利用外资810万美元,比2009年增15.4%。财政总收入57.4亿元,比2009年增52.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比2009年增31.4%,比2009年纯增9681万元,首破4亿元大关。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均比2009年增12%。

2011年霞山区实现生产总值286.74亿元,比2010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亿元,比2010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0.08亿元,比2010年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34.5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5%。三次产业比重由2.0:51.3:46.7调整为0.7:52.3:47。

2012年,霞山区完成生产总值288.87亿元,比2011年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80.17亿元,比2011年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3.8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4.7%。霞山的财政总收入73.5亿元,比2011年增长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亿元,比2011年增长15.4%。

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389.1亿元,增长7.4%;规上工业总产值578.6亿元,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103.1亿元,增长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6亿元,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35.1亿元,其中出口13.1亿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2116万美元,增长1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亿元,增长3.4%。

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445.5亿元,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186.8亿元,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4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0.49∶46.06∶53.45。

2010年,霞山区农业总产值7.99亿元,比2009年增1.76%。完成种粮面积2.6万亩、产量8600吨,发放直补资金133.23万元,受益农户6645户。海产养殖产量7955吨、产值9546万元,均比2009年增10%。霞山区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228亩,比2009年增45.8%。土地流转率11.4%。完成市下达耕地保护指标136%。完成1500亩农田排渠改造和6个堤坝涵闸维修,加固特呈岛海堤1000米,完成21条自然村安全饮水工程。

2011年,霞山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92亿元,比2010年增长3%。发放各类农业补贴2721万元。 2012年霞山区农业完成农业总产值3.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8%。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参保率100%。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建成大型万村千乡农家店配送中心1个,改造镇级万村千乡农家店42家。

霞山区2010年工业经济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1.77亿元,比2009年增3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13亿元,比2009年增28.1%。其中临港工业增加值70.2亿元,比2009年增4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9.8%,比2009年增长110.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13%。

霞山区2011年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0.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117.5亿元,比2010年增长5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64亿元,比2010年增长13.2%。临港工业实现年产值40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6.5%。新增超亿元工业企业11家。炼油厂年产量500万吨,湛化公司过磷酸钙年生产规模达120万吨。

2012年霞山区工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6.3亿元,比2011年增长0.3%。其中属地工业总产值104.9亿元,比2011年增长5.8%。工业投资完成11.13亿元,比2011年增长39.3%。

2010年霞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亿元,比2009年增20.7%。。完成家电下乡销售额5000多万元,以旧换新家电销售额1.58亿元。完成投资8.77亿元,接待游客225万人次,比2009年增11.9%,旅游业总收入10.5 亿元,比2009年增12.8%。

2011年霞山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75亿元,比2010年增长21%。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67.84亿元,比2010年增长27.7%。家电下乡销售额6133万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1.51亿元。2011年接待游客282.7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22%,旅游业总收入12.98亿元,比2010年增长12%。特呈岛被命名为“国家级海洋公园”,接待游客81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8%,旅游收入69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7%。

2011年霞山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8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4.2%,其中出口总额2.8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7.5%。进口总额1.94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75.1%。实际利用外资1324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63.5%。

完成投资32.2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9亿元,比2010年增长29.3%。城镇建设投资36.61亿元,比2010年增长52.2%。房地产开发投资34.98亿元,比2010年增长11.7%。

2012年霞山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9亿元,比2011年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43.1万平方米,比2011年增长44.3%,销售额28.8亿元,比2011年增长36.4%。接待游客409.6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10%。旅游总收入20.6亿元,比2011年增长19.8%。

投资234.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631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30倍。实际吸收外资1001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1倍。

霞山区位于湛江市区中部,濒临湛江港,陆路有三条市区大道与赤坎区、麻章区相连,并与207、325国道沟通,还有省道黄海线贯通吴川、雷州。2000年,茂湛高速公路建成,广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霞山区货运服务中心下设28个服务代办站,有客运汽车222辆,座位2803个,年客运量965万人次。货运汽车662辆,吨位3254吨,年货运量703万吨。2000年,区属交通运输单位共有客运汽车110辆,座位640个。货运汽车1733辆,吨位5780吨。客运量15193万人次,货运量1184万吨,运输业增加值5806万元。

2000年,湛江港务局已建成5个作业区,有码头泊位42个,码头岸线长7005米,年设计通过能力3482万吨。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通航,年进港船舶达2000多艘次。2000年,旅客进出港量为29.61万人次。货物吞吐量为2038.26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15.33万吨,占59.6%。集装箱吞吐量为7.48万标箱。全年营交收入4.93亿元,利润总额1213万元。

1996年霞山区新建站房面积19167平方米,铁路客运量215万人次,货运量597万吨。1997年客运量222万人次,货运量603万吨。1998年客运量222万人次,货运量553万吨。1999年客运量下降至212万人次,货运量下降至492万吨。2000年客运量227万人次,货运量591万吨。

黎湛铁路通车后,2000年,霞山区有铁路专线16条,总长16858米。

2000年,湛江机场占地200公顷。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30万人次,为4D级机场,具备24小时运行的保障能力。2000年,湛江机场通航航线18条,起降飞机7965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0.97万人次,其中旅客发送量17万人次;货物吞吐量2985吨;机场保障各类航机安全航行73492架次。

2000年霞山区快递通达点发展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所有城市。移动通信于1991年开始建设,1992年1月28日正式开通。1993年霞山区放号3569户,业务收入超2000万元。1996年放号1.1万户,收入增到2.08亿元。1999年放号3.9万户,收入达4.43亿元。2000年,放号20万户,收入8.06万元。

2000年,霞山区小学57所,在校学生43077人,教职工2049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24936人,教职工1357人。幼儿园70所,在园儿童12822人,教职工1250人。其他各类学校3所,在校学生1463人,教职工13人。另外,省、市管的中学1所、大学3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0%。霞山区学校占地面积6211.5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81458平方米,其中课室面积111689平方米。

达标的实验室31个,图书馆31个,理科教学仪器配备室19个,音乐教学仪器配备室8个,美术室8个,体育器材室37个,理科实验教学分组19个,图书达标学校58个,学校藏书405769册,新增游泳池1个,田径场30个。语音室2个。

2000年,霞山区各类学校144所,教职工4953人(其中专职教师3103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1357人(其中专职教师1289人),被评聘为高级职称的129人、中教一级职称的526人、特级教师2人李。7位全国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小学教职工1923人(其中大专学历677人,占总数的40.5%,学历达标率为100%),被评聘为小教二级职称251人,小教一级职称641人,小学高级职称580人,特级教师2人。

1985年,成立湛江市霞山区广播电视局,下辖区广播电视音像发行站和区内12个录像放映点。1987年,增设广播共用天线服务站。1991年,改为广播电视局工程公司。1990年,海头乡(今海头镇)建立广播电视站。1991年至2000年,海头乡(镇)调频接收广播入户600户,安装有线电视700户,基本普及了广播宣传工作。

区文联有8个专业协会,会员有200多人,其中有参加省协会会员17人,全国协会会员2人。

霞山工人文化宫建立于1956年,占地面积17020平方米。宫内有文化活动楼和退休工人之家、露天舞台等,建筑面积20535平方米。设录像、电子游戏、阅览、美术展览等室。1984年,增设天鹅湖宾馆及舞场,并兼营乐园酒家。2000年,在职员工83人。

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1957年7月1日馆舍落成开馆,位于霞山区延安路,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编制7人。是湛江市第一所公共图书馆。1983年,改为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199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新馆开放。新馆为八层大楼,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2000年,在职人员22人。

2000年,霞山区属卫生系统医务人员有776人,私营诊所、药店有从业人员1430人。在区卫生系统医务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62人,医师375人,医士161人,其他人员156人。到2010年,霞山区有医院9所。

2010年霞山区城区改造面积约2200公顷。完成小街小巷改造19条,整治违法违规用地271宗,拆除各类违章建筑7万多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250多个。

2011年霞山区拆除水产综合厂等项目建筑物46.86万平方米。整治违法违规用地386宗,复耕复绿土地155.3亩,耕地保有量为市政府下达指标的173.17%。依法拆除各类违章建筑48935平方米。

2012年霞山区完成23条村庄整治规划修编、椹塘路等7个项目650亩土地征收、拆除违法建筑27300平方米。完成城区13条小街小巷、18个农贸市场、38座公厕、6530米道路硬底化、6600米明渠暗化改造和1座垃圾中转站建设。查处乱摆乱卖55000多档。拆除乱搭乱建18600平方米。

2010年霞山区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3.85亿元,比2009年增21.8%,新增就业岗位7103个,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45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52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66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9205人,城乡居民医疗参保175088人。发放低保金1095.7万元、医疗救助金53.3万元。落实申购经济适用房241户、申请廉租房250户。完成残疾人代步车置换66辆,发放助残金8.5万元。

2011年霞山区用于民生的财政资金4.75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2.77%,比2010年增长23.61%。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4元,比2010年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9023元,比2010年增长16.2%。增资2000多万元提高全区财政供养人员的福利待遇。建成平价商店23家。新增城镇就业71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9人、创业带动就业72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5152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3861人。发放低保金1322.12万元、医疗救助金42.78万元。审核申报经济适用房241户、申请廉租房252户。募集扶贫济困捐款638万元。帮扶区内贫困户完成脱贫85户、危房改造83户。

2012年霞山区投入民生财政资金5.99亿元,比2011年增长26%,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0.4%。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7元,比2011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10330元,比2011年增长14.5%。新建平价商店27家。建成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10个。城镇新增就业70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0人,创业带动就业26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185100人、社会养老参保30947人。发放医疗救助和低保金、临时价格补贴1087万元。

霞山区特色美食数不胜数,主要有 湛江炭烧生蚝, 对虾、炒粉、鱼头汤、 白切鸡、清煮花蟹、沙虫汤、沙螺汤、油炸虾饼、 蛤蒌饭、 田艾米籺等等。

霞山区文物古迹
湛江市人民抗法斗争上林寺旧址 湛江南柳人民抗法誓师旧址 菉塘北洋岭宋代窑址
菉塘交通站(世基小学)旧址 菉塘革命烈士陵园 新村革命烈士陵园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湛江天主教堂 湛江福音堂
特呈岛冼太庙

林才连(1924~1948),湛江市霞山区新村人。革命烈士。

林成(1940~1964),湛江市霞山区石头村人。优秀的人民警察,革命烈士。

陈学谈(1882~1966),字天焕,霞山区北月村人。广东高雷地区知名人士,清宣统三年(1911)任广州湾(湛江市旧称,曾为法国殖民地)赤坎公局局长兼赤坎西营商团团长。

陈玉燕(1916~1984),祖籍霞山区北月村,赤坎区出世。教育界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