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

高州 高州市 高州历史沿革 高州行政区划 高州地理环境 高州自然资源 高州人口民族 高州经济 高州社会 高州交通 高州历史文化 高州风景名胜 高州城市荣誉 高州著名人物


高州,广东省辖 县级市,中国北部湾城市群重要中小城市,广东省山区经济强县(市),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广东省县域医疗中心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广东县域前列。高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粤西南部,东近 南海,南踞 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 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要冲,东连 阳春市、 电白区,南接 茂南区、北邻 信宜市,西南与 化州市、西北与广西 北流市接壤。高州市原称 茂名县、 高州县 ,是由元代起高州府(路)治茂名县演变而来;而“高州”这个地名则是由”高凉“演变而来。 隋朝以前, 高凉郡治所为今 恩平、 阳江一带;隋唐以来,逐渐向西部一带发展,政治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今高州境内;到元明清,道、路、府、县治所均设置在茂名县城(今高州城),茂名县成为粤西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民国时期,撤府留县。茂名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第七行政区、第十...

详情

高州市地名网_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资料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介绍

高州,广东省辖 县级市,中国北部湾城市群重要中小城市,广东省山区经济强县(市),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广东省县域医疗中心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广东县域前列。

高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粤西南部,东近 南海,南踞 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 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要冲,东连 阳春市、 电白区,南接 茂南区、北邻 信宜市,西南与 化州市、西北与广西 北流市接壤。

高州市原称 茂名县、 高州县 ,是由元代起高州府(路)治茂名县演变而来;而“高州”这个地名则是由”高凉“演变而来。 隋朝以前, 高凉郡治所为今 恩平、 阳江一带;隋唐以来,逐渐向西部一带发展,政治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今高州境内;到元明清,道、路、府、县治所均设置在茂名县城(今高州城),茂名县成为粤西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民国时期,撤府留县。茂名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第七行政区、第十三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 茂名市成立,茂名县剩下的大部分地区与 信宜县遂改为 高州县(后来分出信宜);1993年撤县设立县级市,是为高州市。

高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 高州木偶戏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盛产岭南三大名水果——香蕉、 龙眼、荔枝,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县(市)”。

(注:关于高州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指现今高州市,另一个指高州府。关于后者,详见 高州府词条。)

地名由来

高州新城区 (4张) “高州”这个地名概由“ 高凉郡”演变而来。一说高凉郡以今高州市曹江镇银塘的高凉岭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载:“ 高凉山,本名 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高州为 南朝梁代正式命名。

先秦时期

远古至秦末,高州境属 西瓯 。广东缚娄古国遗址发掘出广东最大的先秦时期的 龙窑窑址,出土大量的 青铜器、 陶器和 水晶等文物 ,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 新石器时代和 青铜时代高度文明 。

秦汉时期

公元前214年,秦军平定岭南后,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个郡,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 ,高州属 象郡(前214年-前204年)。

秦亡之际, 南海郡尉赵佗取桂林、象郡,称南越武王,及至西汉前期,今高州境属 南越国(前204-前111年)。

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 苍梧、郁林、 合浦、 交趾、九真、 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高州境属合浦郡 高凉县。

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168年(东汉, 建宁元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旋废;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分高凉县立高凉郡治思平县,吴又立高兴郡治广化县,俱属广州,今高州境属广州高兴郡地(高兴郡领广化、莫阳、 海安、 西平、化平五县;参照《 中国历史地图集》(右下见图册),广化在今 阳西境,莫阳在今阳春境,海安在今 恩平或台山境,西平、化平均未知所在;今高州不知具体属高兴郡何县)。

两晋、南北朝

280年(西晋, 太康元年)灭吴,高凉、高兴二郡仍吴制。太康中,撤高兴郡并入高凉郡。

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宋,今高州境大部属高凉郡(当时高凉郡领思平、安宁、莫阳、 罗州、西巩、平定、禽乡七县;思平在今恩平境,安宁在今阳江境,莫阳在今阳春境,罗州在今 化州境,西巩疑在今阳春境,平定、禽乡未知所在;今高州尚未知具体属何县,疑西部、西南部属罗州县);东北部属海昌郡。

齐,除西南隅属越州高兴或永宁郡外,其余同宋制。

梁大通中(公元528年),梁平俚洞置高州,州治在今 阳西县。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30年),置电白郡,郡治在今高州长坡旧城,属高州;同时在今化州升罗州县为罗州,今高州市西部、西南部属罗州高兴郡;北部属泷州 梁德郡;中部、东部属高州电白郡及海昌郡,南部属高州南巴郡。

陈永定二年(558),置务德县(隋改称良德),县治今高州东岸镇良德墟旁,辖今高州北部,隶泷州梁德郡。至此,今高州中部、东部属高州电白郡,南部属高州南巴郡,西南部、西部属罗州石龙郡,北部及东北部属泷州梁德郡务德县及高州海昌郡。

隋唐、五代十国

高州三塔 (2张) 隋开皇九年(589),废电白郡、海昌二郡置电白县,废 连江、南巴二郡置 连江县、南巴县,隶高州,高州治所仍在高凉县(今阳江西)。开皇十年(590),废高兴郡置石龙、 吴川、 茂名三县(一说开皇十八年增设茂名县),三县均隶罗州。今高州市中部、东部属电白县、南部属南巴县、西部属茂名县、北部良德县。隋大业三年(607)高州、罗州被废,复置高凉郡,治所在高凉县(今阳江西),废泷州为永熙郡。当时电白县(今高州中部、东部属之)、南巴县(今高州南部属之)、茂名县(今高州西部属之)属高凉郡,良德县(今高州北部属之)属永熙郡。

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 南潘郡。

后梁 开平元年(907)茂名县更名为越裳县,龙德三年(923)复茂名县,属南汉。

宋元明清

宋开宝五年(872年)州废,以县属高州。景德元年(1004年)属窦州。三年(1006年)还属高州。

元复属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来治(茂名县)。

清代沿明制此时高州府辖有 化州、茂名、 信宜、 电白、 吴川、 廉江(时称石城)等一州五县,属高阳雷道,府治茂名县。由于高州辖地较大,地理位置又处于战略要冲地带,因此便把高州府称为广东下四府之首府,茂名县为粤西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注:高州府不等同于今高州市。)

中华民囯

民国时期,撤府(高州府)留县(茂名县),茂名县即现今高州市的主体。茂名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第七行政区、第十三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隶属南路专区、高雷专区、粤西行政区、湛江专区。

1958年9~10月,将茂名县南部的原公馆乡和袂花乡、鳌头乡的部分地域划入茂名市;将原小良乡划入电白县;将原石鼓乡的南盛、鳌头乡的兰石和龙首乡划入 化州县。同年11月,茂名县与信宜县合并为茂信县,12月茂信县定名称高州县。

1961年4月,高州县分高州、信宜两县,高州县隶属湛江专区。

1983年,实行市带县制,高州县隶属茂名市。

1993年6月,撤县设市,高州县改为高州市,由茂名市代管。同年12月正式举行撤县建市挂牌仪式。

区划沿革

高州市地处 粤西山区,由原茂名县发展而来。这里简述茂名县(及后续高州县)的境域变化:

隋朝设茂名县,唐设潘州,宋朝并潘州入高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潘州及南巴,潘水2县入茂名县。当时的茂名县地域宽阔,南部东到麻岗镇东,西至梅菉。南频南海。后逐缩减地域。

明朝成化三年(1467)电白县从旧城迁治神电卫(今电城)时,把县治旧城的附郭及怀德等六乡划归茂名县,茂名县则把下博乡即原南巴县地(霞洞、林头、大衙、麻岗等今电白西面)划给了电白县。

1958年5月12日,(在茂南地区)成立茂名市政筹备处。23日改为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备处。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矿区市。9~10月,将茂名县南部的原公馆乡和袂 花乡、鳌头乡的部分地域(今金塘、公馆、新坡、高山、镇盛、鳌头、袂花等7个镇,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河东、河西、红旗、新华、露天矿、官渡、站前等7个街道办事处)划给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5月9日更名为茂名市);将原小 良乡(今茂名市 茂港区 小良镇)划入电白县;将原 石鼓乡的 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下同)、鳌头乡的兰石和龙首乡划入化州县;1961年化州、吴川分县后,兰石、龙首等划给吴川县,南盛划给化州县。

历史地图(前十幅摘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13张) 1958年11月茂名(茂中、茂北地区)、信宜两县合并为茂信县(未发印信),后正式定名为高州县。县治高州镇。1961年4月1日起分为高州、信宜两县。原信宜县除古丁、马贵、深镇三个公社划归高州外,全部划归信宜县;原属茂名县的其余地区和古丁、马贵、深镇为高州县 。故在此之前,上文所讨论的高州历史沿革均当不含此三镇。

1987年,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上级批准,将高州县分界公社的山阁、烧酒、霞池、黄杰、禄村、合益、金塘岭、福居等八个大队划归茂名市,成立山阁公社,现为 山阁镇。

此后至今,高州县(后改市)辖域未作变更。

区划详情

高州市政府驻潘州街道,市区现有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35万。共辖23个镇,5个街道办,辖有438个村委会、48个居委会。

片区 包括 中心镇(街道) 概况 产业定位
中心城区 潘州街道、山美街道、宝光街道、石仔岭街道、金山街道 潘州街道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 产业发展核心区
东南片区 谢鸡镇、新垌镇、云潭镇、根子镇、分界镇、泗水镇 分界镇 人口稠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农产品加工业、毛纺织业
西南片区 石鼓镇、镇江镇、沙田镇 石鼓镇 有国道207通过,区位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铸铁、乙烯后续加工业
东北片区 长坡镇、平山镇、深镇镇、古丁镇、马贵镇、大坡镇、曹江镇 长坡镇 生态作用十分显著,大多数镇地处广东省四大水库之一。 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
西北片区 荷塘镇、南塘镇、石板镇、荷花镇、潭头镇、大井镇、东岸镇 大井镇 劳保手套加工、家具制造为主的工业发展较好。 皮革加工业、家具制造业

广东省高州市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省辖茂名市代管县级市,东连 阳春市、 电白县,南接 茂南区、 茂港区,北邻 信宜市,西南与 化州市、西北与广西北流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6′46″~110°22′45″,北纬21°42′34″~22°18′49″。东西最大距离7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5公里。全市总面积3276.4平方公里。

高州市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日照年平均1945.3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109385.2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2.8℃,最高温度为37.6℃,最低温度零下1.5℃。1月平均气温为15.1℃,7月平均气温为28.4℃,年温差明显,为13.3℃左右。年积温约8176℃,无霜期361天。年均降雨量为1892.7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相对出现干湿季,雨季为4月—9月,以南风为主;旱季10月至次年3月。

高州市气候区划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区:

1、 东北部山区冷凉气候主区。本区大部分地势较高,山岭重叠,形成冬冷夏凉的小气候。1月平均温度14℃,7月平均温度27℃。夏季降雨多。气象灾害有秋季寒露风,冬季低温霜冻。

2、 西部中部丘陵温热气候主区。本区大部分为丘陵地带,亦有较开阔的小盆地、小平原和低矮群山。本区1月平均温度14.4—16.3℃,7月平均温度28—28.7℃。本区西部大多数年份有春旱和秋旱现象。

3、 南部低丘台地温热气候主区。本区除少量低丘外,大部分地势平坦,为台地平原区。1月份平均温度16℃,7月份平均温度28.2℃。阳光资源丰富,热量条件优越,但降雨不足,常有春秋旱,冬季偶有冷害。

4、 高山冷凉气候副区。本区以等高线为区划原则,海拔700米以上。区内多高山密林,终年温度较低,年平均温度15.9—20℃,有严重的低温阴雨、寒露风、霜冻。

高州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十分之一以上。高州土壤由变质砂岩、花岗岩、混合岩、凝灰岩风化物和浅海沉积物及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花岗岩、片麻岩及其风化物分布在市内的东北、西北、中部,是高州山区和丘陵区结构主体。砂页岩及其风化物分布在西南部,浅海沉积物及河流冲积物,是西南浅丘平原的结构主体。高州东近南海,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阳春、信宜、陆川、化州、茂南、电白)要冲,近代为广东下四府(高州、雷州、琼州、廉州)之首。

高州位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为种植树农作物的和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高州市地形复杂,地势大体是东北高,西南低。从高空腑瞰,南狭北宽,像展翅飞翔的彩蝶。境内东北部是连绵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台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错,山川纠结。锦山地面积占51.5%,丘陵面积占31.9%,平原面积占16.6%。地势最高点是东北部的棉被顶,海拔1627.3米,最低点是西南部祥山鉴江河床,海拔11.5米,高低相差1615.8米。

云雾大山、 云开大山和大榕山伸延入来,构成大体为东北—西南走向的7条山脉:尖峰岭—马头岭山脉,棉被顶—大细垌山脉,棉被顶—青山岭山脉,尖峰岭—崩山岭山脉,王江坑岭—蜈蚣塘大岭山脉,大近岭—那射岭山脉,鸡公岭—豆腐岭山脉。高州市地貌类型可分为如下5个区。(1)东北浅切割低山区。海拔500—1627米,相对100—1000米,包括马贵镇、古丁镇、深镇镇、大坡镇以及长坡镇、石龙镇(2005年时划归长坡镇管了)、 云潭镇、 新垌镇等4个镇交界区。(2)东北高丘陵区。海拔300—500米,相对100—200米,包括大潮镇北部,深镇镇、古丁镇西南部,平山镇东部,石龙镇东北、东南、西南部,新垌镇东部、云潭镇北部及大坡镇一部分。(3)中部中丘陵区。海拔50—300米,相对50—100米,包括东北高丘陵区以西,窦江—鉴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东地区。(4)西北部中丘陵区,海拔100—300米,相对50—200米,包括窦江—鉴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西地区。(5)西南浅丘平原区,海拔11—50米,相对5—40米,包括分界镇、泗水镇、石鼓镇、祥山镇、镇江镇大部及顿梭镇、沙田镇南部。其中石鼓小平原是高州主要的平原地区,与茂南相接。

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道为鉴江干流,鉴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粤西沿海最大最长的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该干流从北部潭头镇入境直穿中部至高州城,再拐向西南至祥 高州水系 (3张) 山镇流入化州市。境内属于鉴江干流一级支流有沙田河、南塘河、大井河、曹江河;二级支流有黄塘河、云炉河、新垌河等。鉴江最大支流陵江,在高州市西北荷花镇与广西北流接壤处入境,流经荷花、石板镇后流入化州宝墟镇,到化州城汇入鉴江。发源于市境内直接流出市辖区的河流有云潭河、泗水河,属于鉴江一级支流袂花江水系的支流。

高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50多种,矿点矿床310多处。非金属矿主要有煤、油、高岭土、 滑石、活性漂白土、稀土、花岗岩、石灰石、钾长石、辉长岩、绢云母、石英矿、磷矿石、石油、硼矿等20多种。有色金属矿主要有金、铝、银、 锡、铅、锌、钨、 镍、 铀、硫铁矿、铁矿等20多种。规模较大的矿藏有10多种,其中煤矿储量4400多万吨。磷矿石储量2亿吨。高岭土储量7000万吨,质量好,蕴藏量多。漂白土远景储量为1000万吨。花岗岩总储量21亿立方米以上,品种多,质量好,储量大。此外,还有玉石、 玛瑙、水晶、琥珀等矿产。

高州市林业用地面积286万亩。10年绿化广东大地时开展绿化达标活动,人工造林110多万亩,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市森林资源进一步发展。高州市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带,植物地理分布大体和气候带等自然环境相适应,多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由于高州地形复杂,丘陵台地、山脚和山顶的气温和水温都不同,所以森林资源分布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划分布特点。

东北部山区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南部丘陵台地有热带树木如樟树、橡胶、椎树等。全市森林资源分布大致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区划林带:东北部山地林区。属云开山脉南向伸延地带,多高山密林。林业用地200多万亩,植物繁茂。用材林以杉、松、竹、阔叶树为主。北部山地有一望无际的松林,现有松林面积150多万亩,年产松脂4000多吨。经济林有油茶、橡胶、紫胶等。大力发展多层次、立体综合开发山地林业,搞“林果药”、“林畜果”立体种养,综合开发,集约经营大林业。西北部阔叶林区。此区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及信宜县山区。属丘陵地带,林业用地较多,植物繁茂。用材林有松、桉、红椎、白椎、楠、竹等。其中石板镇和顿梭镇的楠木闻名全省,楠木种植面积近万亩,是广东省的楠木生产基地。 荷花镇的红椎、白椎优质用材林面积数千亩,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经济林有油茶、橡胶。木本水果有荔枝、龙眼、 芒果、柑橙、 菠萝蜜等。中部西南部低丘台地粮果林多种经营区。属中低丘台地、平原地带。林业以经济林和木本水果为主。用材林有松、桉、竹等。主要经济林是橡胶。至2013年为止,全市国有、民营橡胶达30多万亩,年产干胶6000多吨。成为广东省主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西南低丘台地平原地区是高州市主要粮油糖渔区。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已建成东部(根子、分界、泗水)荔枝生产基地、西部(沙田、镇江、荷塘、顿梭、荷花、南塘)优质龙眼生产基地、中部香蕉生产基地、北部黄榄生产基地等。目全市水果总面积100多万亩,总产量80万吨,产值25亿多元,成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县)”。

高州的水果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2000多年。据史载,荔枝、龙眼始于秦,世界上最古老的、有1500多年树龄的古荔枝树就生长在高州。早在唐朝,高州荔枝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汉代,龙眼成为重要的贡品,《汉书和帝记》有“旧南海(沙田)献龙眼”的记述。早在清朝高州就有将桂圆加工成桂圆肉的传统,自古深受人们喜爱,高州桂圆肉已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州香蕉栽培历史久远,最早产于曹江一带,古代民间《竹枝词》中曾有“郎君欲问曹江路,只依蕉荫绿里行”的诗句,可见此地当年种植香蕉的盛况。高州香蕉为广东四大香蕉优良品种之一,久负盛名,上世纪五十年代,高州香蕉被国家列为出口农产品出口到苏联,是解放后茂名地区最先的出口农产品。

高州盛产南亚热带优质水果,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鲜美的水果。水果品种资源丰富,质优味佳,早熟,产量高,饮誉国内外。高州出产的遁地雷香蕉、白糖罂荔枝、储良龙眼均为全国特有的优稀品种,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水果业是高州一大特色产业,是高州农业的重要支柱和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高州已成为庞大商品性集中生产的水果基地。主要盛产的传统特色水果及品种有:

荔枝(三月红、妃子笑、 白糖罂、中华红、白腊、黑叶、 桂味、鉴江红糯荔枝、糯米糍、进奉、马贵荔等);龙眼(储良广眼、双孖木龙眼、石硖龙眼、大乌圆龙眼、红核龙眼、青皮龙眼);香蕉(遁地雷香蕉、巴西蕉、泰蕉、梅花蕉)、大蕉、粉蕉、菠萝蜜、橄榄(黄榄、乌榄)、 芒果(关堂芒果、象牙芒、紫花芒、鸡蛋芒、仙桃)、黄皮果(红阳无核鸡心黄皮果)、 杨桃(中国红阳桃、刘十杨桃)、柑橙、山楂、三华李、油甘子、 柿子、桃子、地菠萝、香木瓜、番石榴、柚子、柠檬、台湾青枣 高州水果 (3张) 等等。

储良龙眼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荣获“岭南十大佳果”称号,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双孖木龙眼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遁地雷香蕉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蕉类总分第一名。

白糖罂荔枝被评为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品种第一名。

鉴江红糯荔枝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白腊荔枝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牌。

储良龙眼、双孖木龙眼、石硖龙眼、白糖罂荔枝、鉴江红糯荔枝、白腊荔枝、桂味荔枝、黑叶荔枝和桂圆干品荣获“中囯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境内河流均属 鉴江流域,分属鉴江、袂花河两大水系,其中鉴江水系面积占90%,袂花河(上游在高州市云潭河)水系面积占10%。主要河道干流鉴江1条,支流曹江、大井河2条,小河有凌江、黄塘河、南塘河、沙田河、云炉河、新垌河、云潭河、根子河、泗水河、谢鸡河等10条。全市河流长度925公里,河网密度为0.278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3.07亿立方米。境内山塘湖泊比较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新建成高州水库等一大批水库、山塘,共计600多处。水库湖泊水面面积近17万亩。 高州水库,是60年代初建成的大型水库,集雨面积1022平方公里,库区水面6万亩,库容量11.5亿立方米,是广东省四大水库之一。高州市河流具有流量大,汛期短,枯水期短,终年不冻,含沙量少,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高州水力资源的蕴藏量很丰富,利于建设水库和电站,供灌溉、发电。全市水电资源蕴藏量9万多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8万多千瓦。建成大小水电厂310多个。

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83785人,年末常住人口135.68万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24‰,自然增长率6.70‰。

高州——现代化生态都市 (8张) 1986~1993年,全县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农业方面,全县根据市场需要,抓好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建立起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创出一条具有高州特色的“三高”农业路子。199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2.81亿元,比1992年增长3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8.93亿元,增长69.2%;第三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54.8%。1993年,农业总产值为24.14亿元,比1992年增长11.37%,比1985年增长6.87倍。工业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改革,推行承包责任制,使工业生产迅速增长。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25.13亿元,比1992年增长70.14%。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681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9944万元,增长4.5%,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8.4%;第二产业增加值1411572万元,增长21.3%,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41.0%;第三产业增加值2146601万元,增长6.2%,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0.6%。三次产业结构为22.1︰30.9︰4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常住人口,现行价)33761元,增长10.0%。

1991年冬开始,全县农村执行“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西南部8个镇和北部古丁镇等9个镇实施“8+1”乡镇调整作物布局。是年,这9个镇的早稻面积从上年的2 高州夜景 (4张) 0.4万亩减为15.5万亩,减24%;而主要经济作物(花生、糖蔗、黄烟、蚕桑等)面积从上年的7.14万亩增至9.14万亩,增加了28%。水果种植从上年的15.18万亩扩至1992年的22.7万亩,增长49.4%。

到1993年,全县形成东部荔枝、中部香蕉、西部龙眼、北部杂果的区域化生产基地。是年,全县水果面积达99.27万亩,产量达44.08万吨,产值达10.45亿元,分别是1980年的19.23倍、85.53倍和229.62倍,粮经作物面积比例由1980年的8.1∶1.9调到1993年的4.5∶5.5。

2012年,高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47亿元,增长3.3%。新发展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4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在茂名市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高州工业源远流长。据出土文物考证:商周时期,高州先民已懂得陶器制作;隋唐时期,已能烧制半陶瓷及瓷器;青铜器的制作,可远溯至战国年代,南塘镇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一件具有典型的百越文化特征的青铜短剑,东岸、平山等镇出土的10多面大型铜鼓,也是汉至隋唐期间的青铜文物。东岸镇良村发现的一处开采滑石矿的坑道及附近出土的滑石量具和制作工场,经考证是西汉文物。据《唐书》载,唐代潘州剌史冯子游曾以当地开采和冶炼的黄金进贡唐高宗,可见当时高州冶炼技术已达相当水平。长坡镇白淦村遗存有宋代的炼铅、炼铁遗址。明、清时期,日用品及生产工具的制作,农副产品的加工,多数仍依附于农村家庭作坊进行,只有极少数的匠铺、作坊在集镇从事专业生产。清末,高州城及各大墟镇的手工作坊逐渐增加,但规模都很小,一般只几个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高州知府在城郊秋林开办高州瓷器厂,先后雇请江西、湖南瓷业技工来作技术指导,生产瓷器用品。同年九月,高州知府设立官纸局高州分局,专司印制契据、票据和账簿等印刷品。清宣统二年(1910年),官府又在县城北较场开办贫民习艺所,购置有织布机、印刷机,这是高州活字印刷和机械织布的近代工业之开端。

辛亥革命(1911年)后,私营工业有所发展,棉麻纺织、服装、印刷、食品、铁器锻铸、火柴和日用玻璃制品等行业纷纷兴起,经营方式逐渐由单家独户式的经营转向以师带徒、雇用工人或小股合营;由农工兼营转向专业经营,但规模仍然很小。民国后期,日寇入侵,政局动荡,赋税加重,通货恶性膨胀,私营企业处境困难,难以发展。民国32年(1943年),县城兴办了一间小型火力发电厂(由广南医院基金会及县商会出资兴办),后因亏损严重于民国38年(1949年)6月停办。1949年11月茂名县解放时,全县有私营小工业企业24户,个体手工业396户。此外,农村还有许多兼营纺纱织布的农户,一些土纸作坊以及季节性的糖寮、砖瓦窑、石灰窑。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7.28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6%(按1952年不变价计)。

新老高州 (13张) 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开始注意发展工业。刚解放不久,就把解放前停办了半年的电力厂修复投产,增添设备,提高发电供电能力。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兴办了一间制革厂。同时,发放贷款,扶持手工业生产,组织原材料供应,对其产品进行订货,统购包销,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至1952年底,工业户数(含国有、私营和个体户)由1949年的421户增至730户,工业总产值由177.28万元增至413.18万元,增长133%。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后,县先后建起了粮食加工厂、松香厂、酒厂和大井陶器厂。又对私营工业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成了秋林陶器厂、印刷厂、玻璃厂、火柴厂、机械厂、锅厂等六家公私合营厂。对广大手工业劳动者,则动员他们按自愿互利原则,组织生产合作社(组),到1956年,实现了合作化。1957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44.7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4.8%,比1952年增长152.8%(按1952年不变价计)。

1958年,在“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口号鼓动下,全县建起了小土高炉2000多座,办起了石鼓煤矿、石油厂、缫丝厂等一批国营工矿企业,将公私合营工厂和手工业社(厂)转为国营企业。1958年底,国营工业企业增至36个,职工增到9371人。一些新建单位在原材料供应、技术和管理工作上存在很多问题,难以维持。后来,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压缩,关闭了一批条件不好的企业,缩小了一些过于膨胀的企业规模,把一些转国营的集体企业退回原来体制。至1962年底止,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压缩为24个,职工人数减缩到1648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4.08万元,比1957年增长56.41%。手工业社也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条例和规定进行了整顿。1965年,全县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共有112家,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08.88万元,比1962年增长65.77%(均按1957年不变价计)。

“文化大革命”初期对高州县工业生产的冲击和破坏颇大,尤以国有工业为甚。1969年国有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32.7%。“文革”中、后期,重建生产管理秩序,生产逐步回升,全县还增建了10多间工厂,其中国有5间,二轻系统2间,街道工业5间,其产品多数都是当时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如氮肥、农机、自来水、自行车和人力车的内外胎、面粉及其制品等。同时,一些企业还把目光瞄向国际市场,开发了日用瓷器、塑胶、皮革制品、彩色灯泡和特级松香等出口产品。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共有288个,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比1970年增长193.5%(按1970年不变价计)。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工业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体制上,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发挥各种经济成份的作用,私营联合体和个体工业、外商投资企业蓬勃兴起;在产业结构上,克服了单纯为支农的狭窄思路,从本地实际出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行业、新企业和新产品纷纷出现;产品方面,有些产品已由粗加工转向精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化方向发展。橡胶制品、化肥、松脂化工、灯泡、瓷花等项目发展较快,一些产品已步入全国或全省先进行列。从1981~1985年,全县新建镇以上工业企业30家,其中经委系统企业4家,二轻、街道、乡镇和部门企业共26家。

1993年底,全县镇以上工业企业达267个,比1985年增69个。全县工业企业达到9340个,其中轻工业企业8411个,重工业企业929个,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化工、建材、采矿、橡胶制品、皮革制品。造纸、制糖、印刷、食品、饮料、五金制品、家具、服装、电器仪表、工艺美术雕刻为主体的多门类的工业湾系。全县工业总产值25.13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总产值为5.8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2%;集体工业总产值为5.1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5%;其他类型工业总产值为14.1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3%。其他类型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之和。

2012年,高州工业总产值197.2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33亿元,分别增长42.3%和74.3%。新增规模企业19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46家。

历史上高州的商业贸易比较发达。从高州的出土文物中考证,西汉时期的滑石量具制作已成规模,销往邻近各县;外地的天然玛瑙珠饰等艺术品也销往高州。唐代,高州的商业贸易扩展至境外及海外国家。在高州境内,可见到湖南长沙窑出产的贴花壶和东南亚一带国家的铜质昆仑奴人像雕塑等艺术品;高州境内出产的茶叶、香蕉、红烟等产品也大批输往邻近各省及海外国家。清代,县城及各墟镇商店林立,其中在县城开设的振大林笔铺,前店后厂,所产毛笔远销两广。民国时期,县城和墟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同期,由于工业、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被称为“小佛山”的石鼓墟,成为粤西一带商贾云集中心,当地生产的土纱、土布、蚊帐布、织带、毛笔、火石以及小五金制品等远销海南、广西一带,还出口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组建了国营商业机构,设置了商业管理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统一生产、统一调拨、统一物价、统一市场的商品流通体制。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逐步把粮、油、布、糖和主要工业用品统管起来。1955年,对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巩固国营商业和供销集体商业的主导地位,使整个商业活动完全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之中。1956年,对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减少商业网点。1958年,将公私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改为国营商店,取消个体商店;把供销社并入国营商店,关闭农贸市场,商业只由国营商店独家经营。1959年,国家对粮食、食油、副食品、棉制品和耐用消费品实行凭票供应。1961年,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分开,恢复合作商店和个体商店。

“文化大革命”初期,供销社又和商业局合并。不准农村社员做买卖,关闭农贸市场,商品网点大减。1973年,恢复商业局、供销社,增设对外贸易机构,商业渠道逐渐畅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商业体制,开放农村贸易市场,放宽商品购销限制,实行统购统销、计划收购、合同订购、选购、代销、展销、联营等多种商品流通形式,逐渐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把计划编制、选点进货、物价管理、费用开支、劳动管理和奖金分配等下放到各类专业公司,扩大商业企业的自主权。国营商业伸展到农村,农村供销社进城设店,农民进城经商,工厂、农场也经营商业。1984年,实行商店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允许租赁经营。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实行合同订购;取消生猪派购,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价格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价内按一定幅度上下浮动;基层供销社可以到外县设点经营;集体、个体商贩和农民均可长途贩运。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商业迅速发展。1986年,全面推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使各商业公司、商店成为自由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1987年以后,实行联销联利计酬的浮动工资制,经营方式和规模日趋灵活,国营、集体、个体商业企业全面发展,贸易成交活跃。1993年,全县共有各类商店1.57万个,从业3.21万人。商品购进总额15.64亿元,销售总额16亿元。

医疗卫生是高州三张名片之一,其高州模式响彻全国,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面旗帜。

目前,高州市有综合医院3间、专科医院3间、镇卫生院26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间,村卫生室438间,住院病床6511张。2014年,全市医疗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6.87%,县域内住院率达96.2%,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职工6004人(在编在岗36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0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373人,正高54人),研究生48人(博士4人,硕士44人),本科1176人,镇卫生院副高以上23人(其中正高3人)。市人民医院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中医院有国家特色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3个。

主要医院:

● 三级甲等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高州市中医院

● 二级甲等医院:茂名市农垦医院、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

● 二级丙等医院: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州市妇幼保健院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高州冼太庙 (5张) 高州素有“广东四大文教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已成为当地群众公认的品牌之一。高州良好的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全市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被誉为“广东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发展迅猛,全市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近千个,中小学在校生35万人,教师近2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市。高州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规模、作风、质量、效益全面丰收,实现了良性循环,为创建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州市省一级以上学校的数量已达到16所,茂名市一级学校37所,高州市一级学校244所,石鼓职中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优质学位(茂名市一级学校以上的学位)达10.5万个,其中高中优质学位接近90%,创建优质学位工作在广东省山区县(市)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各中小学校还精心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营建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有广东省“美丽校园”2所,茂名市“美丽校园”99所,高州市“美丽校园”118所,增幅和数量居茂名市第一。首批“安全文明校园”省级5所,茂名市级21所,高州市级37所。高考成绩连年排在全省前列,有力地巩固了全省高考大户的地位。

主要学校

高等院校: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广东省一级学校: 广东高州中学、 高州市第一中学、 高州市第二中学、高州市第三中学、 高州市第四中学、 高州市南塘中学、 高州市南塘镇第一中学、高州市石鼓中学、高州市 新垌中学、高州市新垌镇第一初级中学、高州市 分界中学、高州市大井中学、高州市第一小学、高州市师范附属第一小学、高州市石鼓镇中心小学、高州市谢鸡镇中心小学、高州市文明路小学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高州市石鼓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省高州农校、广东省高州电视广播大学

广东省一级幼儿园:高州市第一幼儿园

包茂高速公路、 汕湛高速公路、云茂高速(建设中)、中茂高速(筹建中)

洛湛铁路

207国道

S280,S291,S113,S371,S283,S284等。

粤西国际机场(在建)是 粤西地区共享的 区域性枢纽机场,其项目规模是远期按 4E规划、近期按4D级标准建设的广东四大 国际机场之一。[1]

机场的辐射包括-- 湛江、 茂名、阳江及 云浮在内的粤西地区及广西的临近地区,拓宽更广的辐射空间,提速湛江“东拓、北延”对接茂名“南扩”的“一体化”战略布局。粤西各市建立航空快线大巴线路可以快速直达该机场。按远期规划需在粤西地区的 湛江、 茂名交界处建一个扩展辐射范围的新国际机场。

2014年3月31日,高州市在市一中举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楹联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民族文化瑰宝之一。高州市积极抓好楹联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和文化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了解,该市楹联文化的群众基础良好,人才荟萃,2013年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0人、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32人、市级会员115人。在镇、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建立楹联分会16个,楹联爱好者达2000多人。开辟了高州一中、高州三中等楹联教育基地。投入大量资金,把高州冼太庙打造成为楹联文化标志工程;投资230万元在瀛州公园建起具有廉政教育功能的“尚义名区”的楹联标志工程。

年例是高州地区乃至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 游神 (3张) 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

光绪《高州府志·风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据了解,明、清时年例已记入粤西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年例逐渐恢复。

活动

1、“游神”活动

游神队伍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彩旗上面写有与保佑、赐福等有关的话语,有的还注有此旗是由谁捐赠等。彩旗队伍主要由小孩子组成,前面由一个成年人举着一面大旗带领,站在整个游神队伍的最前面。有的地方还举有“出巡”、“回避”等等的牌子。炮手沿路隔一定的时间就燃放一个炮头,冲天一响。

2、文艺汇演

文艺表演的节目有 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技、 魔术表演、醒狮表演、烟花汇演等等,其中粤剧、木偶戏、采茶戏、杂技、魔术表演、醒狮表演分场分段由白天表演到晚上;电影、歌舞、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至凌晨甚至通宵,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晚饭后七至九点或夜间“间醮”时或凌晨三四点配合着当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进行烧船活动。

3、年例宴食

高州地区将过过年例分为“睇年例”和“食年例”两个部分 高州特色——高州特色小吃饮食 (11张) ,宴食在年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菜式有:白切鸡、炒粉、扁豆炒鱿鱼、梅菜扣肉、鸡翅膀、红烧鱼、鲜虾等。有的地方年例的中午饭是吃素的,传说要等到“间醮”、拜神完后才可以开斋,晚饭才是“开大餐”的时候。

木偶戏

高州 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 高州木偶戏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2006年,高州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德国、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备受欢迎。

表演

木偶戏按人数多少可分为大中小班,十人以上的为大班,几人的为中班,一人的为小班,其中小班一人演一台戏,舞、唱、念、敲、打全都是“一脚踢”,样样皆能。

演出时,艺人舞弄木偶并以本地方言说唱,剧目古装现代兼而有之,其表演通俗易懂、亦庄亦谐、独特新颖。

艺术

高州木偶戏的艺术价值主要是保持了传统,同时能够结合很多现代的流派。高州木偶造型漂亮,故事美丽,演绎比较清楚。

祭荔枝神

这个习俗是在每年荔枝收获完毕,一般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后不久进行。祭荔枝神先定吉日,有单户,也有集体。单户的各自在自家做籺,加菜并邀亲戚朋友饮自家酿的荔枝酒,饮罢,带祭品特别是要有荔枝酒去自种的荔枝树下拜祭。拜祭完毕,燃鞭炮,锣鼓喧天,跳傩舞。集体的,人们拣一条丰产,“功劳”最大的荔枝树下作祭坛,八仙桌上摆上从各家各户送来的三牲祭品和荔枝酒,请道公喃斋。晚上在荔枝园附近做木偶戏。此俗最早出现在根子,后传至分界、泗水等地。

冼太夫人诞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高州城乡凡有冼太庙处,均于正日前后数日,演戏祭奠,良德、长坡、东岸等冯冼氏聚居地尤盛。冼姓聚居的长坡雷垌村,称冼夫人为“姑太”,过去每逢冼太诞,村民总是备办牲醴,敲锣打鼓,到良德(冯宝的故乡)迎接“姑太”回娘家欢庆佳节。而长坡旧城为冯宝后裔聚居地,那里的冼太庙则去数十里外的雷垌村把“冼太”迎接回到旧城的冼太庙来。而毗邻的化州,解放前,在冼太诞前几天,便到高州城迎接冼太到化州,一路上各村庄都有“抢拜”的习惯,抢拜完毕,当晚还演戏游行。

高州人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是工作、结婚从外地迁来的。汉族包含有 广府民系、 客家民系及 福佬民系,方言有粤语高州话、 涯话和 黎话,高州话可全境通用。客家民系大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高州东部和东南部、东北部的泗水、谢鸡、根子、分界、新垌、云潭、大坡、马贵、古丁、深镇等镇,福佬民系零星分布在与电白交界的几个镇和西部一些镇,基本上已融入 广府民系。

高州是历史悠久岭南古郡,人文底蕴深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怡人,气候温暖宜人。市区有 冼太庙、 三塔、观山、 南宫庵群、 南皋学舍等名胜古迹,北部有 长坡旧城、 高凉岭、 长坡水库、深镇仙人垌、 平云山旅游风景区,东、西部有万亩荔枝、龙眼生态果园。2004年,北京、上海、广东等七省市旅游局签署的《郑州宣言》中,高州成为七省市合力推介的“红色旅游”(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概念线路中的重要一站。另外高州城区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著名遗址:广东省最大的孔庙、广东省四大图书馆之一的秀川图书馆、粤西最大关帝庙,天后宫、高力士创建的灵惠寺、还有林立的众多书院等等。

高州 冼太庙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光明路,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庙分三进格局,进深49.96米,面阔9.5米,包括三祠( 潘仙祠、昭忠祠、冯公祠),浑成一体,统称冼太庙。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江泽民2000年春节期间曾来此参观,称冼夫人为维护中国统一的民族英雄,盛赞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潘州公园

位于文明路,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长蒋光鼐、副师长陈维远、县长黄咏台建于1929年,有人工湖、暇趣廊、九曲桥、逸雅斋、得春亭、分湖亭、榕月阁等景,市政府即将把它与冼太庙合建为冼太文化公园,冼太文化公园将由冼太庙、潘仙祠、昭忠祠、 冼夫人纪念馆、陈列馆、电教馆、冼夫人石像、将军像、文化碑廊等十五个富有岭南特色的主题建筑群组成。

高力士故宅遗址地

位于高州市区集贤街、安荣二巷一带。 高力士故居始建于唐初,后经历代修葺。公元684年, 高力士在该宅出世,为少子。10岁时父亲诬罪,籍没抄家,五年后高力士离乡进京,开始他的传奇人生。据《高州府志》记载,离家20年后,高力士寻获失散多年的母亲麦氏。帝闻召见,封越国夫人,追赠其父 冯君衡为广州大都督。随即,高力士回潘州在原故居遗址上修建住宅,面积约4000平方米,三进建筑,砖木结构,内有壁画多幅,后人都称之为高力士宅。高力士在宅前亲手种植椰树两株。唐朝时佛教盛行,高力士又在故居旁修建寺院一座,名为“灵惠寺”。高力士宅和灵惠寺在民国期间和解放后多次修葺,但在文革期间遭受较大的破坏。

缅茄树

位于国道旧广海北路旁西岸村,我国稀有树种,植于明万历年间,以其凄美的传说和精美的 缅茄雕闻名于世。据光绪重修《高州府志》史籍 高州缅茄 (5张) 记述,该树“数百年来,中土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1957年5月,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获得“国家礼品”奖,高州缅茄工艺品被定作中国国宾礼物,并由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赠送给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饮誉全球。后被编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之一。”

高州三塔

据《高州史》记载:“环城有三塔,北曰艮塔,东曰文光,西南曰宝光”。艮塔、文光乃清时建造, 宝光塔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城区沿江西路,塔高62米,塔身双层,浮图九级呈八角形,为明代全国第二高塔,省文物保护单位。宝光塔旁现已建成一个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宝光公园,宝光塔和宝光公园形成“红花绿叶”效应。

观山

位于城西鉴江大桥旁,海拔64.5米,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被誉为“岭南百景”之一。观山原是西晋时期岭南道教先驱 潘茂名的隐居地,相传人称“岭南道祖”的潘茂名在山顶掘井汲泉供丹灶,后于此坐石船白日飞升,故原称仙山,旧有升真观,因而得名。观山成为一座道佛合一的建筑群体,现存有观山寺、潘仙殿、玉泉寺、玉泉井、升真观、吕祖殿、报德祠,和山脚下北面水浒处断崖的钓鱼台、对弈台和石刻,及药树(见血封喉树,植于清代中期)。观山寺位于观山中部,明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创建,主要为纪念“岭南第一道”潘茂名在此汲泉炼丹,救百姓而建。明万历和清雍正年间都进行过重修,后合并了玉泉寺,改名 观山寺,供奉潘仙、观音。1996年再次重修,改奉佛教。在观山岗顶升真观稍下处有玉井,相传井水澄莹如镜,可照人须眉,味甘香醇,是潘茂名炼丹之水,玉井已堙,遗迹犹存,“观山玉井”为高州旧八景(鉴江秋月、茂岭晴岚、石船苍藓、笔架青峰、潘仙丹灶、观山玉井、东山樵唱、双渚渔歌)之一。观山的西侧是革命烈士陵园。高州市博物馆现所在地位于观山。“观山拂晓”是高州新八景(观山拂晓、茂岭飘虹、宝光流影、笔架凌空、陵园映日、引鉴飞龙、潘州望月、缅茄迎风)之一。

南宫庵群

位于城区 南关街的南宫岭,与城西观山遥遥相对,又称作“小观山”。南宫庵群是宗教群体建筑,有复龙庵、宝莲庵、廽水庵、潘仙祠、清虚观、雷神庙、天后宫(建于1836年)和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的文兴古桥,南宫岭临江是瀛洲岛,为高州城八景。南宫庵群建筑,包括了佛教中的基本体系,奉祀着佛教中所信仰的基本神祗,为研究佛教的分布与流传提供了依据。

高州水库

位于长坡、平山、东岸等镇,分长坡库区和良德库区。高州水库总库容11.5亿立方米,水面面积4千多公顷,是一宗以灌溉、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旅游、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因水色碧绿如玉,故称玉湖。长坡库区有石狗岭、栖龙岭、大坝、石骨冼太庙、三帝庙、绿水山庄等胜景。于2004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长坡旧城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高州北20公里,是广东省较古老的、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城池遗址,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为电白郡、县所在地,南朝肖梁时期(503—557年)置电白郡,建城于此。到成化四年(1468)迁离。有城墙和重建的西城门楼、 旧城冼太庙、 冯宝公祠、古窑址、莲花井、陈仓米遗址等景及旧城四景“宝鸡升天”、“大榭通天”、“鳌鱼吸水”、“石井生莲”景。冼太庙东门200米 田垌高突处有唐宋窑址。

大唐荔乡生态旅游景区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 柏桥荔枝贡园(被誉为“中国荔枝博物馆”)、潘茂名道家文化圣地。根子镇是“中国荔枝第一镇”、“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重点镇”以及“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国家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根子镇以荔枝“六最”盛名中外: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成熟最早、市场最广。根子荔枝品种齐全,有白糖罂、白腊、黑叶、桂味、糯米糍、妃子笑、进奉、三月红等十多个品种。

平云山旅游风景区

位于高州东北部的 大坡镇,面积达28平方公里。平云山旅游风景区分为六大区:平云山祈福冼太文化区、南国长城险峰游览区、麒麟瀑布休闲观光区、天街奇景越野区、大岩河幽谷林探险区、逍遥勇士漂流区。境内最高峰大轿顶海拔1335米,为高州第一高峰。平云山有气势宏壮的麒麟瀑布落差高达230米,宽110米,属于广东罕见的大瀑布。侏罗纪遗孀莎椤在这里茁壮成长。

高凉岭

位于高州市曹江镇银塘管理区,海拔242米,次山“本名高粱,以群峰高耸,盛夏如秋,故名高凉”(见《舆地纪胜》)。古高凉县、高凉郡亦因此山而得名。岭上古林遮天蔽日,其间众多得是红豆树(又名相思树)和栗子树构成该岭植物群落的一大特色。山涧两旁巨石累累,千奇百怪,又构成该岭地貌的另一特色。该岭自然生态保护良好,被列为南粤百景之一。

三官山 自然风景旅游区

三官山坐落在高州市新垌、云潭两镇交界处,是集道教文化、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旅游区。三官山以三峰鼎立著称,方圆数十里,主峰高1388米。三官山以“十里平河,百米飞瀑,千亩牧场,红色野蕉林和珍稀植物沙萝”等自然胜景和特色生物扬名。景区内主要景点有50多处,道教三清观始建于明朝。

佛子岭 自然保护区

佛子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高州市城西的宝光街道广潭村,距市中心8公里,是粤西著名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因其山形似坐佛而得名。佛子岭这块沃土更是“孕育”出高雷古驿道、佛子庵、杨颐故居、太史第等远近闻名的人文古迹。

城雕

“ 高凉鼓韵”位于瀛洲公园中间,高16米,主体青铜铸造,鼓面直径4米,堪称世界之最。鼓旁塑壮士击鼓,造型威武强劲, 高凉鼓韵雕 (3张) 显示了动与静的统一、力与美的和谐,极具历史感,更富有时代性。铜鼓下面四壁分别是“凤翥高凉”、“马骋南疆”、“汉俚一家”、“百粤归心”的浮雕,造型栩栩如生。基座八面浮雕展现了高州昔日蕉荔之乡,今天是“全国水果第一市(县)”的场景,内容丰富,造型逼真。

高州市内主要景点一览表
类别 景点 地点
人文景点 冼太文化公园(包括 冼太庙、 潘州公园等)、 缅茄树、 宝光塔、 观山寺群、 南宫庵群、 中山纪念堂、 南皋学舍、中山路骑楼步行街、 高州中学 高州城区
长坡旧城旅游区 长坡镇
自然景点 挂榜岭生态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平江拦河坝、佛子岭自然保护区、彭村绿道 高州城区
仙人洞自然风景旅游区 深镇镇
三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新垌镇
平云山自然风景区 大坡镇
高州水库(玉湖风景旅游区) 长坡镇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根子贡园、红荔阁) 根子镇
高凉岭自然风景区 曹江镇
浮山岭自然风景区 根子镇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冼夫人(513~602) 俚族人,南北朝高凉郡(今高州长坡)人。六世纪南方百越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潘茂名,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 潘村,治《易》明《诗》。

冯盎(566-646)隋唐著名将领。

冯媛(668-?)广东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留有《闺媛诗集》一卷名世。

高力士(684-762)唐代名宦。官拜右监门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爵封齐国公。

杨颐(1824-1899)清同治四年进士,清朝重臣。著有《观稼堂诗抄》等书。生平传载《清史稿》。

周朝勋(1837-1901)清代书法朝元。

苏三娘,太平天国女将,女军军帅。其生平事迹入载《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辞典》等书。

张锦芳(1854-1921)民国政要,原广东代省长。著有《荔园诗集》。

梁华盛(1904-1999)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吉林省政府主席。

杨永泰(1880-1936年)民国政要。政学系首脑人物,蒋介石的首席智囊,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

陈龙韬(1876-1964)同盟会员、孙中山侍从官。观音山战役功臣。

老天寿(1882-1966)戏曲改革者,组建光艺粤剧团,南派粤剧艺术代表人物之一。

谭惠泉(1887-1972)民国政要,同盟会员。

熊英(1888-1943)民主革命者、诗人。著有《水鉴楼书稿》传世。

丁颖(1888-1964)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中国稻作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等农业教育先驱,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

丁衍庸(1903-1978)画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世界名画家之一,有“东方马蒂斯”之称。

陈椿元(1928-1982)书法艺术家。作品和舒同、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沈鹏等家名作并驾齐驱。

闻山(1927-),原名沈季平,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诗人和书法家。

丁扬忠(1932-),戏剧评论家、中国著名的布莱希特戏剧专家和研究欧洲戏剧学者。

卢西林:1925年生,广东高州人,中国著名版画家、书法家,粤西版画的奠基人之一。

陈放:1954年生,祖籍高州。国画大师、美术大师,中国十大杰出画家,世界华人书画研究院院长。

刘杰夫:1952出生于高州,民营企业家。主要从事客运业务及相关的实业活动。

许智明:1964年生于高州,香港太平绅士,国际小行星(许智明星,编号5390号)永久命名获得者。

古巨基:1972年生于香港,祖籍高州。粤语流行曲歌手、演员、主持人。2005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钟嘉欣:1984出生,加拿大华裔, 祖籍高州。香港影视歌多栖女艺人。2004年国际华裔小姐竞选冠军

莫桂兰(1892—:1982) 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祖籍高州,后到香港开设香港黄飞鸿国术馆、莫桂兰健身院、 宝芝林等。

邓维龙:1950年8月生,广东省 高州市人,原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省总工会主席, 副部级。

卢炳辉:1955年9月生,广东高州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

胡朝栋:马来西亚拿督;马来西亚高州总会会长。

黄礼华: (1950—)广东高州人,清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副厅级。

郭严芳:广东高州分界镇世华五里岭村人,美国华侨,商人。现为美国茂名同乡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