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
化州 广东化州 广东省化州市 化州市 化州历史沿革 化州行政区划 化州地理环境 化州自然资源 化州人口民族 化州政治 化州经济 化州社会事业 化州交通运输 化州历史文化 化州名优特产 化州风景名胜 化州城市荣誉 化州历史名人
化州市, 广东省 茂名市代管的 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鉴江中游,介于东经110°21′至 110°45′、北纬21°29′至22°13′之间,北与广西 北流县交界,南与广东省 吴川市接壤,东与 高州市和茂名市 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 陆川县及广东省 廉江市毗邻。境内主要语言有 粤语化州话和 客家语 涯话两种。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 基地之一,有“ 中国化 橘红之乡”的美誉。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 龙王山,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 陵水,源出 广西 北流,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 陆水入,合称 罗江,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 鉴江,又东南流,入 吴川至南海。2016年,化州市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436.51亿元。化州市(或与之相关)古称 罗州县、 高兴郡、高兴县、 石龙郡、 石龙县 、罗州、 南石州、辩...
详情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有7个农场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有6个街道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有1个开发区
化州市, 广东省 茂名市代管的 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鉴江中游,介于东经110°21′至 110°45′、北纬21°29′至22°13′之间,北与广西 北流县交界,南与广东省 吴川市接壤,东与 高州市和茂名市 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 陆川县及广东省 廉江市毗邻。境内主要语言有 粤语化州话和 客家语 涯话两种。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 基地之一,有“ 中国化 橘红之乡”的美誉。
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 龙王山,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 陵水,源出 广西 北流,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 陆水入,合称 罗江,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 鉴江,又东南流,入 吴川至南海。
2016年,化州市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436.51亿元。
化州市(或与之相关)古称 罗州县、 高兴郡、高兴县、 石龙郡、 石龙县 、罗州、 南石州、辩州、化州、 陵水郡、勋州、 化州路、化州府、化县、化州县。因盛产橘红,橘红明清时列为贡品,又称 橘州。
先秦,(远古、唐尧、虞舜、夏、商、周至秦,约公元前26世纪初至公元前214年)今化州境域属南越。
秦朝,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 南越,置 南海郡、 桂林郡、象郡,今化州境属 象郡。
化州 (3张) 秦亡后, 南海郡尉赵佗取桂林、象郡,称南越武王,及至 西汉前期,今化州境属 南越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 苍梧、郁林、 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化州境属合浦郡 高凉县。
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今化州境属 交趾刺史部高兴郡。 建宁元年(168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旋废,今化州境属交趾刺史部高凉县。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 交州,今化州境属交州高凉县。建安十五年(210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今化州境属广州高凉县。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分高凉县立 高凉郡,吴又立高兴郡,俱属广州,今化州境属高凉、高兴二郡地。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高凉、高兴二郡仍吴制。太康中,撤高兴郡并入高凉郡,今化州境属高凉郡。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檀道济筑石城于陵罗江口(今合江圩陵江与罗江汇合处),置罗州县(县治所陵罗江口,今化州市合江镇合江墟),今化州属广州高凉郡罗州县地,此为化州建县之始 。宋,于今化州境复置高兴郡,旋废。齐再置高兴郡(一说治所高兴县,在今化州城;一说治所宋和县,今化州南境),属越州,辖地为今化州南部、吴川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及廉江全境。梁大通二年(528年)置石龙郡、石龙县,又升罗州县为罗州,州、郡治所均在今化州城东北旧城岭,置刺史,领石龙、高兴二郡。罗州辖境包括今化州、廉江两市全境、吴川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和高州西部、西南部,及至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陈,沿梁制不变。
化州历史地图册(据《中国历史地图册》) (8张)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高兴、石龙二郡,以州统县。罗州领石龙、吴川、茂名三县;大业三年(607年)废高州、罗州,立高凉郡(郡治今阳江市区西三十里)。石龙县属高凉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高凉郡;武德五年复置罗州(治所石龙县,今化州城),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十一县,辖今化州、廉江两市全境、吴川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及至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属岭南西道邕管经略使。武德六年,罗州徙治石城,另置南石州(治所石龙县,今化州城),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六县,辖今化州全境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
贞观元年(627年),省慈廉、罗肥2县(此两县在今化州境)入石龙县。唐贞观九年(635年)南石州更名辩州,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4县。乾封二年(667年)罗辩县(此县即前文之“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中的部分地域)属禺州(今广西境)。
天宝元年(742年)辩州更名陵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辩州。大历八年(773年),龙化县(此县即前文之“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中的部分地域)属顺州(今广西境),辩州只领石龙、陵罗(陵罗县治在今化州西北境)2县。天佑元年(904年)更名勋州,后复名辩州。五代,后汉沿唐制,辩州领石龙、陵罗二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罗州入辩州,以吴川来属,省陵罗入石龙,辩州领石龙、吴川两县。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辩州改称化州,此乃化州命名之始。因州治西南三里石龙岗有石龙胜迹,以龙能变化,故名化州。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州守李丹从河东徙城于河西,筑化州城,州署建于石龙岗南(今化州市公安局驻地)。乾道三年(1167年)析吴川西乡为石城县,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日丙即位于硇洲,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属化州。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翔龙四县。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化州路,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化州路为化州府,隶属广东行省。洪武七年(1374年)降化州府为州,并附郭县石龙入化州,石龙县从此撤销。化州领吴川、石城二县。洪武九年(1376年)化州降为化县,属高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县复改为州,化州仍领吴川、石城二县,仍属高州府。
清朝,沿明制,化州领吴川、石城二县,属高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撤 高州府,化州改化县,广东省派出高州绥靖处,化县属高州绥靖处。民国三年(1914年)撤高州绥靖处,设高雷道,化县属高雷道。民国九年(1920年)撤高雷道,派出高雷善后处,化县属高雷善后处。民国十四年(1925年)撤善后处,派出南路 行政公署,化县属南路行政公署。民国十五年改设南路绥靖 专员公署,化县属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广东派第七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化县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八专署 行政督察区后,化县属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
化州 (8张) 1950年2月,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化县属南路专区。
1950年9月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设设钦廉区专员公署并改为高雷区专员公署,化县属高雷专区。
1952年5月,撤高雷专区,化县归广东省粤西办事处辖。
1952年9月,粤西行政公署成立,化县属粤西 行政区。
1956年2月,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化县属湛江专区。
1958年11月,继原吴川县的 坡头(包括今湛江市 坡头区 坡头镇、 乾塘镇、南调街道)、龙头(包括今湛江市坡头区 龙头镇、 官渡镇)割归湛江市郊区后,按地理、经济、生产等条件小县并大县,化县与吴川县其余部分合并,改称化州县。原 茂名县(今高州市)的 南盛(今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所以在此之前除南朝梁大通二年(即公元528年)至隋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外,历史沿革中凡涉及的“化州”辖境,今南盛街道局部地域均当不包括在内)、 兰石(今有吴川市 兰石镇)、 龙首(今有吴川市浅水镇龙首村)、高栈(今有吴川市 浅水镇 高栈村)划归化州县;
1961年,分县后兰石、龙首、高栈划归吴川县,南盛划归化州县。化州县政府驻化州城原化县政府驻地。
1961年4月,吴川县析出,化州县称谓不变。
1968年4月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9月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化州县属湛江地区。
1983年9月,撤销湛江地区 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县体制,化州县从湛江地方行政区析出,归 茂名市管辖。
1994年7月4日,经 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撤销化州县,设立化州市(县级),以原化州县的行政区域为化州市的行政区域。同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化州市委托茂名市代管。同年8月18日,化州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启用新印章,使用化州市称谓。自此,化州为市(县级)建制。
2002年,化州市辖东山、河西、下郭3个街道和丽岗、宝圩、南盛、同庆、长岐、杨梅、良光、笪桥、新安、官桥、兰山、中垌、平定、文楼、林尘、合江、江湖、那务、播扬、石湾20个镇。
截至2017年,化州市下辖5街道17镇开发区7农场,河西街道、东山街道、下郭街道、南盛街道、石湾街道、长岐镇、同庆镇、杨梅镇、良光镇、笪桥镇、丽岗镇、新安镇、官桥镇、林尘镇、合江镇、那务镇、 播扬镇、宝圩镇、平定镇、文楼镇、江湖镇、中垌镇、鉴江开发区、新时代农场、新华农场、和平农场、红阳农场、红峰农场、建设农场、石滩农场。
另外, 化州市也有两块飞地。东南侧的在 吴川市境内,属 长岐镇。西南侧的属 良光镇。
广东省化州市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鉴江中游,介于东经110°21′至 110°45′、北纬21°29′至22°13′之间,北与广西 北流县交界,南与广东省 吴川市接壤,东与 高州市和 茂名市 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 陆川县及广东省 廉江市毗邻。
化州市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以丘陵地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5.5%。北部为高丘区,属 云开大山支脉,占全市总面积的38.4%,包括平定、文楼、播扬、宝圩、那务、合江6镇。海拔200~400米,铁屎嶂为最高点。地貌为不规则山岭,属震旦系地层变质岩、混合岩风化剥蚀地形。
化州较高的山岭有:铁屎嶂海拔579.8米,斑瓜嶂海拔577.5米,五星顶海拔463.7米,三嶂海拔448.7米,飞鹅岭海拔446.8米,大氹顶海拔421米,天堂岭海拔407.6米,亚姨岭海拔388米,磨刀岗海拔372.7米,天堂顶海拔350米,塔岭海拔332米,岐坡嶂海拔330.1米,宝岭海拔249米。中部为低丘,占全市总面积的36.8%。包括中垌、林尘、江湖、官桥、兰山、新安、丽岗7镇。海拔50~200米。
山脉走向大多为北东向,山顶地形多似猪背脊状,少数为桌状山、单面山形。原基底岩石属泥盆系及寒武系八村群等地层,剥蚀而成。化州较高的山岭有:中火障海拔344.4米,官山嶂海拔280.7米,谢半嶂海拔242米,广东岭海拔156.1米,尖岗岭海拔215米。西南部为台地,占全市面积的15.5%,包括笪桥、良光、杨梅3镇及东山、河西、下郭3街道部分地带。海拔100米以下,山形为馒头状。东南部为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9.3%,包括长岐、同庆、南盛3镇及东山、河西、下郭3街道部分地带。海拔10~50米。原基底岩石,在南盛一带为沉陷盆地,是火山喷发沉积岩石(地层为白垩系)。另外,尚有古老的地层震旦系变质岩层。
陵、罗、鉴三江及其支流汇归鉴江河系,象叶脉一样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全长349.8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5.6%。全市有中型水库2宗,小(一)型水库19宗,小(二)型水库59宗,山塘1345宗,库、塘水面1585公顷,总库容10904.6万立方米,引水工程共有291宗。鉴、罗江自北至南纵贯化州全境,上游集雨面积6142平方公里。北部高丘地区山多田少、水面少,中部中丘和西南低丘地区山多田少,东南平原山少田多。全市森林覆盖率48.1%。
化州市属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870.1小时,日照百分率42%。年平均温度在22.2℃~23.9℃之间,历年平均温度为22.9℃。冬季寒潮入侵,偶有严寒。日平均温度大于0℃的活动积温,年平均为8358.5℃。以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5℃作为喜温作物的越冬期,绝大部分地区没有越冬期,仅北部个别地方少数年份有1~2天的越冬期,越冬作物可持续生长。化州市虽然无明显的越冬期,但遇上霜冻年份,喜温作物往往毁于一旦,出现霜冻年份的机率为17%,北部个别地区出现的机率大些。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保证率在80%的初日作为早稻的安全播种期,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22℃,保证率在80%的终日作为晚稻安全齐穗期,加上晚造齐穗期至完熟需35天计,化州市南部水稻的安全期为270天,北部是255天左右。秋季昼夜温差每天平均为8.6℃左右,对晚稻、秋薯等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及甘蔗水果的糖份转化均十分有利。
化州市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90毫米。但降雨在时空上分布的极度不均,一年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9月,此期间的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75%,月降雨日数平均达17天。夏秋期间,台风暴雨频繁,再加上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中南部两江沿岸地势平缓低洼,往往导致北部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中南部洪水泛滥,内涝渍水,酿成水灾,有的还比较严重;春、秋、冬季雨量较少,常有春、秋、冬旱发生,有的年份也会发生夏旱。
化州市季风气候极为明显。3~9月盛行东南风,10月至次年2月盛行偏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一般风力不大,年平均风力只有2.6级左右,但夏季台风影响时,最大风力可达11~12级,阵风12级以上,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
2008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235644公顷,实际利用情况是:农业用地20277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8788公顷,园地面积4297 公顷,林地面积79036公顷,牧草地5公顷,其他农业用地11915公顷。建设用地24116公顷,其中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面积2076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9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256公顷;未利用土地8841公顷。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特点是:农业用地量多,占土地总面积的86.1%,但人均耕地少,只有0.855亩;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各类用地分布不够平衡,尤以耕地、林地和园地比较明显。南部的长岐、同庆、南盛、东山等镇(街道办事处)耕地较多,而园地和林地相对较少;北部的文楼、平定、播扬等镇则林地和园地面积较大,是林业和水果生产基地;由于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利用率比较高,达96.2%,后备资源缺乏,只有不到土地总面积的3.8%。全市耕地总面积69055公顷,其中水田占72.2%,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丘陵谷地及缓坡地上。水稻田耕作层大多小于30厘米,土壤呈酸性反应。水田除大多数种植早晚稻冬薯等粮食作物或冬种蔬菜等经济作物外,有部分早造种花生等经济作物,晚造种蔬菜及冬种番薯。旱地主要种植花生、甘蔗、红麻、蚕桑、黄豆等经济作物,秋种番薯、黄豆等作物。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全市自然土土壤12.17万公顷,水稻土面积3.98万公顷,旱坡地土壤5776公顷。自然土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热带和亚热带果树、林木都生长良好,但西南部和东南部属热带气候,橡胶、蔬菜、胡椒生长比化北好,松树在化北、化中生长较为茁壮,在化南和东南生长则较幼弱,由南到北局部地区都种有速生丰产桉、橡胶、胡椒等。耕地复种指数242.4%,且单产高,冬种面积大。稻谷产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水稻土面积为64.9%。这些水稻土除粘土田外,土壤质地都在中壤至重壤,保水保肥性能好,水热状况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而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
化州市平均年降雨深1833.8毫米,折合水量43.1亿立方米。全市平均年径流深777毫米,折合径流量18.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深1138毫米,折合径流量26.8亿立方米。最少年径流深621毫米,折合径流量14.6亿立方米。按平均年径流量计,境内地表水资源为18.3亿立方米。若加过境37.3亿立方米客水,化州市地表水资源为55.6亿立方米。
化州市境内河流基本上属 鉴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9.9%。主要河流有9条,即 鉴江、 罗江、 陵江、清湖河、中垌河、 官桥河、石湾河、三丫江、塘 河。鉴江在市内的最大支流罗江,自北向南至化州城区汇入鉴江,罗江在市境内的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5.8%。根据化州市境内河川径流分布和河流天然落差,对全市各河流分段计算,全市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为2.2万千瓦。至2008年止,全市已开发利用水能尚不足万千瓦。此外,化州市地下30米以上浅层地下水蕴藏总量为4.01亿立方米。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适宜人畜饮用。化州市已发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塘岗岭、石湾区等地。塘岗岭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广东省矿泉水出露范围较大的矿泉水产地之一,经多次取样分析其化学成分稳定,有益元素含量齐全,完全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际标准,单井日开采量可达440吨以上。地热水出露的温泉位于那务镇新时代陵江江畔,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温度在40~60℃之间,PH值8.8~9.12,水中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矿物含量高除含有与一般地下水相同的常量化学成分外,还有硫化氢、偏硅酸、氟、溴、碘、铜、铅、锌、锶、钾、镍、砷、钦、铬等微量元素及特殊成分,其中硫化氢、偏硅酸、氟含量均达到医疗热矿水命名标准。
化州市已初步探明的矿种有31种,矿点280多处。 金矿、 银矿、 钛铁矿、 磁铁矿、 褐铁矿、 硫铁矿、 铅锌矿、 石灰石、 花岗岩、大理石岩、 钾长石、 云母、 锆英石、石英石、 叶腊石、绿柱石、铌钽石、滑石、水晶石、冰洲石、砖用粘土、瓷土、高岭土、河砂、矿泉水等储量较丰富,钼矿、铜矿、锰矿、独居石、辉长石、石膏矿、泥炭土、锡砂矿等也有一定的储量。
2016年,化州市户籍人口174.75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93.93万人,占53.8%;女性人口80.82万人,占46.2%。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18‰,死亡率5.12‰,自然增长率8.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75万人。
全市汉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0.5%。少数民族有 蒙古族、 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维吾尔族、白族、畲族、高山族、景颇族、土族、布朗族、撒拉族、门巴族、仡佬族、怒族、俄罗斯族、保安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38个。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中,以壮族居大多数,其次是瑶族。主要分布在平定、文楼和合江镇。
市委书记 | 邓永明 | |||||||
市委副书记 | 谭剑锋、王土瑞 | |||||||
市人大主任 | 陈坦 | |||||||
市委常委 | 朱金生、周太强、刘冬、邱锋、冯浪、杨国勇、梁金福 | |||||||
市长 | 谭剑锋 | |||||||
常务副市长 | 梁亚河 | |||||||
副市长 | 莫燕、吴校、何林国、巫卫国、李秋儒、郑大鹏 |
资料来源:2017年3月化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2016年,化州市完成生产总值436.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2.0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6.02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8.43亿元,增长8.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1、31.2%和47.7%。人均生产总值34864元,增长6.1%。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33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36亿元,增长4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6.19亿元,下降4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9.79亿元,增长41.5%。民间投资122.28亿元,下降24.2%。房地产开发投资13.77亿元,增长19.7%。
2016年,化州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3.79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55.12亿元,增长3.9%;林业7.97亿元,增长8.7%;畜牧业24.0亿元,增长4.1%;渔业4.97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1.73亿元,增长4.2%。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9.83万亩,增长0.5%,粮食总产量47.95万吨,增长3.1%。其中稻谷种植面积72.2万亩,下降0.7%,产量27.98万吨,下降1.0%;玉米种植面积3.57万亩,增长0.7%,产量1.06万吨,增长4.5%。全年油料种植面积17.49万亩,增长0.6%,产量3.60万吨,增长2.2%。甘蔗种植面积6.67万亩,增长2.6%,产量33.73万吨,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37.62万亩,增长2.8%,产量59.08万吨,增长4.2%。水果总产量58.86万吨,增长5.9%,其中荔枝产量6.96万吨,下降1.3%;龙眼产量10.16万吨,增长2.8%;香(大)蕉产量34.27万吨,增长7.3%。
家禽出栏1594.43万只,下降2.0%;肉猪出栏137.72万头,下降5.8%;肉牛出栏1.17万头,下降2.5%;肉类总产量12.66万吨,下降5.1%。其中猪肉产量10.33万吨,下降5.8%,禽肉产量2.12万吨,下降2.0%。蚕茧产量2.40万吨,增长8.2%。
全年淡水养殖面积12.81万亩,增长1.2%,淡水产品产量10.98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优质罗非鱼8.5万吨,增长4.9%。
2016年,化州市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08.25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完成产值283.2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1.85亿元,增长7.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09.5%,下降12.7%;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提高0.6%。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增长7.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24.89万平方米,增长21.3%。
2016年,化州市完成公路货运量1445万吨,增长9.1%,公路货物周转量22.06亿吨公里,增长13.5%;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181万人,增长6.6%,旅客周转量11.3亿人公里,增长8.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33万户,下降3.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6.93万户,增长1.8%。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45亿元,增长10.7%。其中,批发业23.38亿元,增长10.4%;零售业146.9亿元,增长10.4%;住宿业0.9亿元,增长12.0%;餐饮业17.27亿元,增长13.5%。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41亿元,增长10.5%;农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化州已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128个,淘宝特约服务分站72个,全职服务站56个,服务站站点数排名广东第2。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0492万元,增长19.8%。其中完成出口总额149703万元,增长19.9%,完成进口总额789万元,增长5.1%。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完成149703万元,增长19.9%。从出口企业类型看,个体私营企业出口完成134613万元,增长19.8%,三资企业出口15090万元,增长20.5%。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3宗,合同利用外资2845万美元,下降34.7%;实际利用外资615万美元,下降76.6%。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4.94亿元,下降7.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7亿元,下降0.9%。在财政本级收入中,税收收入6.6亿元,增长4.9%;非税收入4.67亿元,下降8.0%。财政总支出54.94亿元,下降7.1%。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3.08亿元,下降3.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7.92亿元,比年初增长11.6%。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9.85亿元,增长23.6%;个人存款余额252.85亿元,增长10.2%;财政性存款余额5.56亿元,下降30.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0.96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其中短期贷款26.45亿元,增长43.2%;中长期贷款104.47亿元,增长8.2%。
2016年,化州市一至六年级应入学141657人,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五年保留率97.7%。七至九年级在校学生数66595人;初中三年保留率98.2%。“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1%。高考成绩连创新高。2016年高考全市上重点线1276人,上本科线以上6673人。上重点线、本科线人数在茂名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二,是茂名市唯一实现上重点及本科两项人数正增长的县(市、区)。
2016年,化州市专利申请为513件,比2015年增加94件,增长22.4%,其中发明专利为165件,比2015年增加23件,增长79.3%。2016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培育5家,新增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9家,通过网审公示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8家。
2016年,化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市、镇(区、街道)、村、自然村四级联动,全市23个镇级文化站全部达标,行政村文化室建设全面推开,共建有村级文化室367间,农家书屋398间,所有村级文化室配有电脑、音响和乐器等器材。市、镇(区、街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100%的村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全市所有文化设施都实行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我市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跳花棚’代表茂名市参加由省文化厅举办的“2016广东(佛山)非遗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指导协调举办化橘红文化节暨全域旅游峰会并承办了“化州化橘红文化节暨全域旅游峰会文艺晚会”。以“橘红飘香”为主题,打造“送图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品牌。送戏下乡230多场,送书下乡10万多册。
2016年,化州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情况:市直医疗卫生机构6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和市茶根医院),乡镇卫生院1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间,农场医院6间,私立医院7间,此外还有村卫生站589间。医院床位2846张,增长36.6%,卫生院床位1581张,增长6.1%。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44人,其中执业医师2088人(包括执业助理医师),增长61.0%,注册护士1902人,增长1.3%。全面深化和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实行复合式付费、定点定额结算方式。职工在一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0%提高到90%,城乡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75%提高到90%,最高可报销18万元,大病保险赔付额达到20万元。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全市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量占总用药量达60%以上,监管覆盖率达100%。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6年,化州市共举办或承办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2016年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化州市第二届“先锋杯”男子篮球赛;化州市第九届“体彩杯”大中学生男子篮球赛;化州市首届“郭羽杯”羽毛球赛;球迷杯足球赛;粤西地区篮球邀请赛;广东省第二届百街千镇乒乓球赛(茂名市化州赛区)。培训三级、二级、省级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取得成效。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000个样本采集。参加2016年茂名市少年锦标赛共获得38枚金牌、42枚银牌、32枚铜牌。
化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下游,地处两广(广东、 广西)三地市( 湛江、 茂名、 玉林)的交汇中心,处在 粤西地区中心位置,扼粤西走廊的咽喉,是粤西对外经济的重道。 黎湛铁路、 207国道和 广湛高速公路横贯化州,成为连结大西南、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 海南省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是各类物资的大型 集散地。属中国沿海开放区范围,所辖19个镇均是广东省重点工业 卫星镇。
国家公路G15沈海线广(州)湛(江)高速公路分别横贯南部, 国道G207线、省道S284线、S285线、S372线纵贯横穿全境,与县道、乡道连结成网。公路客运交通是化州最主要的客运交通方式,化州市区有河东、河西、北岸三个客运站,客运班车每天数百班车往返省内外各大城市、市县。市内新建有化州市 物流配送中心,能及时高效地将 货物配送发至全国各地。
黎(塘)湛(江) 铁路河(唇)茂(名)段横贯化州南部,境内路段全长39.5公里,有 化州站、山底岭站、米山站、新安圩四个铁路站,路线经新安、笪桥、良光等镇和城区、鉴江开发区,年客运吞吐量30万人次。东接 三茂铁路可通穗(广州)、(北)京、深(圳)、(香)港、汕(头)、厦(门)等, 西连湘桂线接通西南各省(区),南达 湛江港。
化州距离最近的 湛江机场约60公里,可提供国内中近距离支线飞行服务;距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约470公里、距 香港赤腊角约620公里,可提供国内支线及国际航线服务。
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明清时地方志已有记载,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年例头尾三天,俗称“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各地年例的时间不同,基本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的时段内。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做大戏(粤剧)、演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般在农村举行,当天外出打工的人都会返回,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充满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化州年例是茂名年例的组成部分,又称“年宵”,源于明代而盛于清初,沿袭至今。年例第一天(正月十一日)出灯,第二天接神,第三、四日游神,第五日押舟(烧船赶鬼)。年例期间,亲戚朋友几天饮宴,请各式戏班连续演出。年例结束当晚游灯,结束时抢花炮。化州年例从正月初二起,各地陆续举行,带有中国古代家族祭祀的原始宗教意味。
2010年,广东省化州市的“跳花棚”,入选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编号Ⅲ-100。
木偶戏
南宋以后,由中州迁至 福建的移民有不少迁来化州, 木偶戏(俗称鬼仔戏)便同中州文化一道传入,历元、明、清三朝,日趋发展繁荣。至清末民初,木偶班发展为不同类型。就其舞傀形式分,有提线木偶,有仗头 木偶,仗头木偶又有小傀、大傀之别;就其规模大小分,有单台戏(1人)、中班(3~6人)、大班(10多人);就其唱腔分,有唱鬼仔戏者,有唱 粤曲者。另外一种“阴阳班”,白天(下午开始)舞傀儡唱粤曲,夜晚由化装 演员演唱,与一般粤剧无异。境内各种类型之木偶班,以唱鬼仔戏者为主体,化北多为单台戏,化南多为中班、大班。由于鬼仔戏用本地话演唱,声韵修扬,妇孺皆懂,为群众喜闻乐观,历久不衰。每当 民间节日、农闲或其他庆典,群众多请木偶班演唱助兴,台期一般三五天,也有连演上个月者。因而化州素有“森偶之乡”之称。
粤剧
俗称“大戏”,为化州传统的剧种,历来城、乡人民所喜爱。清代中叶开始传入本市。清末和民国,市区及南安、杨梅、南盛等 大圩镇都组建有业余或职业 粤剧班,每于民间节日、庆典活动或农闲进演出。除本地粤剧班上演外,城、乡还不时集资聘请省、港的专业粤剧名班到来演出。当省港粤剧名班上演时,往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其时演粤剧名班在广场搭戏楼公演,分日戏和夜戏,日戏约从下午2时演至晚上8时,夜戏人晚上8时演至第二天黎明。除官绅、富户在戏楼前广场两旁搭“子楼”坐着看戏外,众多观众均是站着观看。演出多为传统的剧目。如《六月飞霜》( 窦娥冤)、《 白蛇传》、《 陈世美不认妻》等。
话剧
化州市 话剧兴起于 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之后。其时, 县城学校多有师生演出话剧,民众称之为“文明戏”。民国27年,在 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该市话剧日趋兴盛。其时学校师生纷纷组织话剧团或宣传队排练演出话剧。每当各 圩镇的圩期,不时有学生街头演出队及广东省第十一 游击队区属下的乡村工作团,演出以哥哥歌颂抗日将士英勇杀敌、揭露控诉日本侵略军暴行为内容的短剧、活报剧,其中较为活跃的剧团有街头演出队,职业中学话剧团、县立第一中学话剧团、县立第二中学演出队、醒民剧团、驻军 高钦师管区第四补充团剧团等,上演话剧剧目有《 松花江上》、《 台儿庄》、《游击队母亲》《 八百壮士》、《夜之歌》、《 放下你的鞭子》、《牛头岭》、《抗日保家》等。学生街头演出队、职中话剧团巡演期间,兼募捐大衣、粮食、散发宣传资料,慰劳抗战将士。民国30年5月,七区专员 张炎发起在县立第一中学运动场子举行了为期7天的“抗日救国宣传周”,白天举行体育运动比赛,晚上组织演出《 黄河大合唱》、《打回老家去》、《 雷雨》、《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对鼓舞民众抗日起到积极作用。
化州市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为化州粤语和化州涯话两种汉语方言。化州粤语属高雷系 粤语,是市内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0%,主要分布在市内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各镇村。化州涯话属 客家语系统,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集中分布在市内西部的 兰山镇、 中垌镇和西南部的 新安镇。 平定镇、 文楼镇、 合江镇、 官桥镇等部分镇的居民则同时使用化州粤语、化州涯话两种语言。
粤语
化州 粤语,也称 化州话或化州土话,是全国 七大方言区中 粤语的其中一部分,亦是在化州本土通行的方言,属粤语中的吴化片,和 吴川话一样是吴化片粤语的代表音。化州话分两种:上江话,有8个声调,以市区为中心,分布在市区,东山、 南盛两街和良光、笪桥、 丽岗、 林尘、 江湖、那务、 播扬、宝圩等镇; 下江话,有浊塞音[b]、[d],以南部 长岐镇南安圩为中心,分布在 同庆、长歧、杨梅等镇。
化州话,为现今全国最 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150多万。化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 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
客家语
客家语在当地被称作 涯话(Ngaiva),正确写法为ʎ话(亻厓话),即 粤西、桂南客家语,是中国七大方言区中 客家语的其中一部分,主要分布在西部新安、中垌、兰山3镇和合江、平定、文楼、官桥等镇部分地区,面积600平方公里,1999年使用人口约30万,主要是梅州和广西迁居来的。涯话,也深受化州话的影响,例如在发音上,存在常见的边擦音,如三、四、细、生、晒等字;在词汇上,引入不少粤语词,如劏等,还有耐(音nǒi,久的意思)、睇等。
涯话在粤西地区大部分县市均有分布,化州地区涯话使用人口为40多万。在粤西地区,涯话相对 粤语是弱势,这使得相当多的外地人认为粤西地区只有“ 粤语”和“ 黎话”。
化橘红
化橘红:化州古时荒凉的地方,瘴气多,民众多患痰饮。相传有 罗仙翁,怜悯民众苦困,种橘于“石龙”城内,所产 橘红,消痰化饮有神效。明、清间,州人在州城建“华严庵”纪念罗仙翁,庵门 楹联云:“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明万历年间(约于1600)编纂的《高州府志》“药物”目中已有 化州橘红的记载。清乾隆、道光版《化州志》对化州橘红的记述,除有传说、药效、价值、辨伪、土壤、 气候、种护、采集、加工、上贡、产地及标图外,还有大量歌颂化州橘红的诗文。
榕树茶
榕树茶又名琉璃茶,因产于古官道榕树圩附近而得名。有说榕树茶条细嫩,叶色绿翠,形态酷似古榕,故名。又榕树茶产地琉璃茶(明 崇祯年间州守赵仕锦建),庵旁有口井名琉璃井,井水清澈见甘甜,用琉璃井水泡榕树茶,其味特别清香甘醇,故又名琉璃茶。
榕树茶入口甘润,饮之不仅生津止渴、且能驱风化痰,消滞开胃。此茶始种于明末。名士谢桂垣茶罢乘兴作诗云:“峰回路转得茶庵,来试名泉一勺甘;绝似惠山 风味好,岭南真不减江南。”名人饮名茶,相得益彰,榕树茶由蜚声。
南盛沙姜
南盛种沙姜有200多年历史,始种地蒲山,当时仅数十亩。以后,沙姜的应用日广。不仅可作 调味品,还可作药汉病,种植面积遂不断扩大,清末发展到500多亩。民国期间。南盛沙姜的种植面积由蒲山扩展到谢村、山尾和乐塘一带,年种姜千余亩。每逢沙姜(干姜片)上市季节,南盛圩不少商号一秤收购,运往广西、 云南和华中、 华北等地销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沙姜生产,总结交流种姜经验,推广沙姜良种。同时,商业部门设点收购,促进了沙姜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公社年种植沙姜3000亩左右,亩产高达2吨。以后,随着南盛引鉴水利工程的兴修和配套完善,夏季积水田多,不利沙姜的生产,再加上当时出现“重粮轻钱”的倾向,以致 沙姜种植面积下降。1988年全区(镇)种姜在200亩左右,总产300多吨。
笪桥黄瓜
笪桥农民种植黄瓜历史悠久,量制成瓜干,则是百多年前的事,笪桥 黄瓜(又称化州黄金瓜),以产地得名,始种地是中村、留村,以后陆续发展至附近的山埇、下垌、英笔、禾仓角、尘塘、良埇、低坡、西埇和瑶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笪桥黄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旧产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外,相邻的良光区(镇)豺岭、龙秀、落底、斋塘坡和出拔等地也有种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笪桥每年种植黄瓜100多亩,制成瓜干15吨左右。
笪桥黄瓜有甜瓜、黄瓜、米瓜和蛇瓜4个品种。这些瓜经过细致加工腌制成的瓜干,色泽金黄,淡甜,鲜脆可口,久贮不坏。黄瓜干与瘦肉加上冬茹、蚝豉,剁成肉饼,美味可口,饶有风味;将陈年瓜干合老米熬成稀饭,可治慢性腹泻及痢疾;以酸醋、生姜作佐料,把瓜干同猪蹄或生鸡一起熬汤,是产妇的精良食品,既消食开胃,又去淤生新。故此,笪桥黄瓜干远销 广州、 深圳、 珠海、 海口、 三亚、湛江、 南宁、 北海和 香港、 澳门等大中城市。
尖岗粘米
尖岗粘米是晚造品种,因产于丽岗镇尖岗岭(又名丽山)周围的尖岗、 赤坎、丽岗、丽册和低坑等一带而得名。相传尖岗粘米始于清初。清末, 民国期间种植在2000亩左右,亩产0.14吨。尖岗粘稻产地山清水秀,耕地属沙泥田,过去当地农民惯用骨(猪、牛骨)粉培育身苗,因此所产的粘稻,米粒细长,米质透明,无白肚,煮熟时无粘合,耐煮,味道清香,爽口滑喉,为富豪之家所喜。民国期间,尖岗粘米多销往广州、 广州湾(今湛江市)、香港、澳门和 东南亚等地。
中垌猪
中垌猪以产于中垌而得名,它是省内良种猪之一,是本县农家养猪的主要品种。相传中垌猪始养于明末。中垌猪具有早熟、肚兜大、粗食、快长、易肥、皮薄、肉嫩、矮脚易圈和母猪产仔多等特点。据1985年编印的《化州县农业生产规划报告集》记述:中垌猪在通常的馒头和管理下,猪苗65天脱奶,重为10公斤。肉猪增重高峰期为7~9月龄,育肥至11~12月龄,体重可达100~120公斤。中垌母猪平均每胎产10.8头,与高州黄塘猪、 徐闻细骨猪、海南文昌猪、 粤北梅花猪、 普宁流沙猪种比较,24月龄母猪产仔数多1~2头,仔猪平均日增重0.1~0.2公斤。中垌圩猪行是中垌猪苗的集散地,每逢圩期,四乡养猪户前往购买猪苗者络绎不绝。中垌猪全市多数地方也有养殖。此外,相邻的高州、茂南、廉江以及广西的陆川等县(区)亦有饲养。1988年县畜牧局下属猪场,以中垌种猪与外地黑白良种猪杂交,繁殖新一代品种,供各地农民饲养。
平定沙司鸡
平定沙司鸡又名屋角鸡,以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迁建于平定屋角面得名。此鸡是本地的名优鸡种,在粤桂边境素享盛名。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所管辖的地方,山高森密,河溪交错,虫蚁鱼虾多,野鸡特别多。野鸡经过人工饲养,逐渐驯化为家鸡,取名为沙司鸡。
沙司鸡始养于平定,后陆续发展到兰山、文楼等地。此鸡具有“五黄”(毛、皮、肉、脚、嘴均黄)健脾胃,强筋骨和活血络。据传说,道光年间,巡检司段玉成重修衙城,落成时举行“百鸡宴”,四方食客云集。宴罢,有位雅士留下“百珍皆作贱,贪箸沙司鸡”的名句。从此,平定沙司鸡便名噪两广。 改革开放后,1988年平定镇有些养鸡专业户和县水产畜牧局属下的南盛畜牧场对平定沙司鸡不断进行提纯推优工作,进一步提高沙司鸡的质量,沙司鸡随着人民生活的需要也远销省内外市场。
桂圆肉
桂圆,又称 龙眼,是广东化州和高州特产之一,素有“南国人参”之美誉。
化州蚕丝
化州是广东省4个 蚕桑基地之一,有悠久的养蚕及丝绸加工历史,丝绸加工业水平亦位于广东省前列。化州市出产的双宫丝(A级丝)是属于优质的丝绸原料,是加工高级丝绸的优质原料。
荔枝
唐朝时,茂名荔枝已成为朝廷贡品。化州市荔枝生产大镇中垌镇的 荔枝根村和荔枝塘村、兰山镇等是化州市出产优质荔枝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中兰山镇是荔枝用于出口的主要基地,已顺利出口到日本、 新加坡、美国等国,这也是标志着化州市水果 产业已朝着国际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方向迈进,创出了绿色水果品牌,也为荔枝的种植生产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方向。
化州市大力发展以荔枝、龙眼、红 杨桃为主的水果生产,在兰山、文楼、林尘、那务等镇建设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确保符合国际生产要求。化州市成功引进 华南农业大学最新科技成果———中国有机荔枝高新技术,在化州 笪桥镇吴木胜果场建立了粤西首个有机荔枝生产示范基地:中国有机荔枝———广东春江生态果园化州第一分场,采用有机荔枝全套生产技术,生产“蝉鸣”牌中国有机荔枝,全部供出口国外。
化州红杨桃
红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 岭南佳果之一。在岭南各地都有红杨桃的,然而最著名的还是化州新安红杨桃,这里的红杨桃果实硕大 ,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 甜酸可口。红杨桃鲜果含 糖量在各种鲜果中居首位。内含蔗糖、果糖、 葡萄糖。尚含 苹果酸、 柠檬酸、草酸及维他命B1、B2、C,微量脂肪、蛋白质等,其含各种营养成分,对於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对於疟虫有抗生作用。其主要品种有“崛督(平顶)甜杨桃”、“尖督(尖顶)甜杨桃”、“酸杨桃”三种。
化州红杨桃又分为酸红杨桃和甜红杨挑两大类。酸红杨桃果实大而酸,俗称“三稔”,较少生吃,多作烹调配料或加工 蜜饯。甜杨桃可分为“大花”、 “中花”、“白壳仔”三个品系,其中以化州新安产的红杨桃品味最佳,它清甜无渣,味道特别可口。 新安红杨桃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浆果 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但品质以7月开花,秋分果熟的为最佳,产量也最高。中秋前后为杨桃的旺产期。
化州橙
化州市种植甜 橙历史悠久,品种也很多,橙类主要有化州橙、 红江橙、 新会甜橙、柳橙和暗柳橙等,柑类主要有蕉柑、桠柑、蜜柑等。其中,化州橙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本市柑橙的主要品种,具有果大、汁多、果汁含高糖高酸,符合甜中带酸的国际口味。化州橙的果肉细嫩,汁多化渣,种子10粒左右或更多。果实在11月中、下旬成熟。果实耐贮运,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果汁等。
化州红阳番石榴
化州红阳番石榴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自 台湾,具有早结、丰产、稳产的特性,果实清甜爽脆、口感良好,是化州市各类水果中最俏销的果品之一。特别是通过具有化州特色的吃法:去皮切片番石榴经配料(沙姜糠、陈皮等)调配后食用,更是别具一番风味。种植番石榴投产快、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
化州糖水
化州作为 粤西一个小城,是盛产甘蔗的地方,有丰富的糖资源,加上气候燥热,非常需要滋润一下。 化州糖水配有地道药材或各种副食,可以清心火,降燥热。
到2008年止,化州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 化州孔庙为茂名市级和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安 曲径封诰楼、长岐李氏大宗祠、南安佛子神祠、那务冼太庙、杨梅陈氏大宗祠为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生态旅游及度假胜地有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丽山胜景、 南山寺、 中火嶂、 龙王山(六皇山)、名教倒流湾自然风景旅游区、那务时代温泉、星河国际假日酒店、橘州生态公园、下郭游乐园等 。
化州古八景:宝山积翠、立石中流、鉴水飞帆、骊珠波光、千秋夜月、龙岗盘石、凤井鸣泉、登高野色为化州古八景。八景有的因景物变迁。已非昔日景点;有的则因建设被毁,不复存在。
铁屎嶂、斑瓜嶂、尖岗岭
其中播扬镇有丰富的药材、 香蕉、蚕桑、丰产林、水竹、优质水果等农产品资源,有化州第一、第二高峰铁屎嶂( 海拔579.8米)、斑瓜嶂(海拔577.5米)和扶荫地生态 风景区。
尖岗岭古称为“化州之镇山”。地处广东化州市中部的 丽岗镇。因其方圆数百里之中属一峰独秀,秀丽 卓立,故又称丽山。主峰海拔186米,方圆4.8平方公里。登高远望,西北群山连绵,像大海碧波起伏;东南 平原无垠,村落与 田畴交错。丽山有一奇,每当天寒霜冻,此山左右无霜,农作物不枯萎。尖岗岭以石景称奇,石室位于山顶之东南侧,深12米,宽15米,可容数十人席坐,为游客憩息之所;石井位于山顶西面,井探45厘米,长50厘米,宽33厘米,井壁及井底均为花岗岩石,此井终年不枯,水清如镜; 石洞位于南侧山坳,洞深不可测,当地群众称为“仙人洞”; 石溪在仙人洞下,长20米,只闻水声,不见流水,称为“石底流泉”。此外,还有 石台、石塔、 石林、石床、石碟、石砚等,酷似物状。山上还有玉皇宫、罗辨仙庙、载弄之璋、望月坟、 蝴蝶谷、仙人台、仙人洞、 罗仙翁、玄帝庙等景点。
中火嶂
俗称大嶂或中火岭,位于 广东省化州城西10公里的石湾区境内,连绵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48米,山石壮观,景色幽野,风光殊绝,如天上人间,被誉为粤西形胜, 南国名山。 在化州河西铁路旁,有下郭至中火岭班车,直达中火岭山脚,山脚下有一圩。中火嶂在中国历史、军事、文化上有着显赫的地位。 南朝宋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 巾帼英雄的冼英曾在这里行兵布阵,对抗分裂势力,有力的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宋代文人 苏辙、 范祖禹,明末才子 陈鉴、民国 李宗仁等都曾经登临此地,留下壮丽诗篇 。
文笔塔: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州治西南四里的羊屎岭,塔高五层。塔身虽不算高,但由于它屹立于山巅,因此像一支指向 苍天的巨笔,几十里外也能见到其风貌。乡人附会说,正因为有了此文笔塔,州地才能代代出文人。往昔,骚人墨客常常结队塔畔游玩、谒拜。解放初期该塔被废。
文光宝塔位于南津之东的千秋岭上,为清 道光年间 州牧张邦泰墓建。塔高七层,层层八面,面面有门。塔心室上下由木梯连接,四面回廊,可顺层攀登,登上塔顶可眺望州城全貌。“鉴水飞帆”、“骊珠波光”等化州八景可尽收眼内。该塔毁于“文革”,州人为之惋惜。
珠光宝塔在州北的北津 渡口,塔高九层,始建于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仲春。该塔碑文为礼部 尚书王弘海所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经州人集资重修。该塔高耸秀丽,八面银花,任凭风雨侵蚀也不锈变。清江 白塔,与文光宝塔遥遥相对,实在令人神驰。此塔废于清末。
天木塔在州南三十里杨梅的火石岭上,建筑年代已无从考究。此塔高五层,八面呈楼阁形,其外观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从底层到顶层,均用密集的木斗拱承托,结构精巧,独具一格。因该塔是层水结构建筑,又偏于一隅,早年已废。
江湖塔屹立于江湖墟边。
宝山公园
位于今化州城区中心的宝山上,古为八景之一的“宝山积翠”。1964年辟为 烈士陵园,1984年改建为宝山 公园。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公园正门在东面的陵园路口,有石阶登山顶。山顶有 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山四周有景仰、橘香、积翠。龙吟等亭;环山路两条,旁设石台、石凳,供游人憩息。
清风楼
位于旧市府大院后背最高点的古城墙上。始建于 唐代,数易楼址及楼名。唐名观风台,宋名清风楼,元名观风楼,明复称清风楼,清 同治年间重建,改名 魁星楼,后通称清风楼。1992年重建,一座两层,高1l米。登楼眺望,古时能饱览“枫林树色依天外,茅屋鸡声隔水东”的荒郊景色,而今则是“三江六岸桥相接,车似流水人如龙”的繁华景象了。
化州孔庙
化州孔庙,又叫 文庙、 学宫,位于化州市的宝山南侧,面向南 合并图册 (3张) 兰,宏伟壮丽,是当代有名的古建筑。孔庙原为化州 古镇的文教中心,它包括 崇圣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体分布于宝山之南,重楼叠阁,它与海南的 文昌孔庙并雄于南粤。
化州孔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宋代 嘉定2年(1209年),州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阙,这为孔庙的雏体。元、明二朝迁移重修,到 清朝乾隆13年(1748年)复迁旧址, 嘉庆5年秋至次年,最后确定孔庙规模和布局。楼内藏有国学《 十三经》、《 廿一史》、《史鉴纲目》等。大殿西有甬道通联始建于崇祯年间的石龙书院,有长廊环回。自科举废止后,祀孔之风渐淡,孔庙渐改为学校,解放后为化州第一中学校址。现在主要建筑“ 大成殿”“尊经阁”尚存。
南安冼太庙
位于 长岐镇南安圩,占地面积234平方米高5.6米。明弘治元年(1488年)始建,重修于清末。
博金畴山岗遣址位于东山区博 金村南。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 石环,陶片有素面夹砂红陶、黑陶和印纹硬陶等,为 新石器时代古人生活遗址。
江口岭遗址位于 那务镇京堂小学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壶,两耳、四耳罐等 陶器,铁剑, 石臼、石棒及夹砂陶、印纹硬陶碎片等。为 秦汉时代人类生活遗址。
独木舟工场遗址位于长岐镇石宁村西侧 鉴江河边。先后出土一批 东汉至魏晋间制造的独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此处为古独木舟工场。
冼太夫人庙遗址在州署(今旧市委、市府)前面右侧。始建于宋代,一座两进。1953年建县委 办公楼时拆毁。
范公墓址位于城西二里石牛岭南麓(今人民医院留医部后背)。北宋名臣、著名史学家 范祖禹,元符元年(1098年)被贬至化州,未几卒,葬于此。墓前建有玉光亭一座。1958年因建 体育场被毁,至今尚未修复。
化州红杨桃和无核黄皮果分别获得 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橘红痰咳液、橘红咳煎膏获国际优质产品最高金奖,获准在 美国上市。化州市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企业先进县、全国水果 百强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国家无烟草广告城市和省卫生先进城市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南盛地税所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职工之家,化州人民医院、电信局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名教村被评为省文明示范村。
冼夫人,唤冼英, 谯国夫人,陈隋时期岭南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公元551年,冼太夫人协助 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很多地方都供奉有冼夫人的,化州最大的属 中垌仙娘庙(冼太纪念馆)。
陈鉴(1594~1676年),字子明。明末清初 化州乐岭村人,其祖父乃有“藩臬清风”之美誉的名宦陈珪。以其道德才华先后被荐举为江夏县(今武昌县)教谕、南京兵部司务、松江府华亭县知县,所在有政声。后来的《江夏县志》、《松江府志》都把陈鉴列为名宦之一。 陈鉴流落于南京、苏州、松江一带40多年,以诗文与江南诸名士交游。江南名士 毛西河( 毛奇龄)、尤展成、徐而庵等称他为“岭南才子陈子明先生”。1984年春,中国科学院在湖北召开的“全国机智人物讨论会”,陈鉴被列为“阿凡提式机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