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区

阳东区 阳东 阳东县 阳东区建制沿革 阳东区行政区划 阳东区地理环境 阳东区自然资源 阳东区人口民族 阳东区经济 阳东区社会事业 阳东区交通运输 阳东区历史文化 阳东区风景名胜 阳东区荣誉


阳东区隶属广东省阳江市,东、西、北分别与 阳春市、 江城区、 恩平市接壤,南临 南海,海岸线长达130多公里,陆地面积1830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1°42′-112°21′,北纬21°42′-22°15′之间。2013年,阳东区下辖11个镇(含6个农林场),共171个村、1688个村(居民)小组、1488条自然村。 2014年末,常住人口49.88万人,户籍人口50.27万人。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8.08亿元,同比2013年同期增长11.5%。阳东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阳东区古为高凉县属地,历史悠久。据1959年和1983年等多次文物考察表明,在4000多年前便有人类在阳东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汉武帝 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冬平定南越,置9郡。当时阳东属合浦郡高凉县所辖,县治在今阳东区大...

详情

阳东区地名网_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资料简介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介绍

阳东区隶属广东省阳江市,东、西、北分别与 阳春市、 江城区、 恩平市接壤,南临 南海,海岸线长达130多公里,陆地面积1830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1°42′-112°21′,北纬21°42′-22°15′之间。

2013年,阳东区下辖11个镇(含6个农林场),共171个村、1688个村(居民)小组、1488条自然村。 2014年末,常住人口49.88万人,户籍人口50.27万人。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8.08亿元,同比2013年同期增长11.5%。

阳东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阳东区古为高凉县属地,历史悠久。据1959年和1983年等多次文物考察表明,在4000多年前便有人类在阳东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

汉武帝 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冬平定南越,置9郡。当时阳东属合浦郡高凉县所辖,县治在今阳东区大八镇古城村。

曹魏 黄初元年(220年),吴析高凉县置高凉郡,领安宁、高凉、酉平3县。

南朝 刘宋初年(420年至423年),高凉郡徙治西平县(在今县境内白沙镇旧洲城)。

梁武帝大通中(527年至538年)以高凉郡为中心置高州,改安宁县为高凉县,为高州府治,高凉郡治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

隋末置阳江县。

唐 武德五年(622年)冯盎归唐,废高凉县为西平县。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废高州都督府,以原属高州府之阳江、西平、杜陵、齐安为域置恩平,洲治阳江。西平并入阳江,今阳东区为恩州区域。

北宋 庆历八年(1048年)改恩州为南恩州。

洪武元年(1368年)废南恩州,阳江为县,阳东区为阳江县区域。

清 同治六年(1867年),阳江县为阳江直属州。

辛亥革命后, 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录州为阳江县。此后,阳东属阳江县区域。

1949年10月,阳江解放,属粤中专区所辖。

1953年改属粤西行政公署,后改属湛江专员公署。

1983年9月改为江门市辖。1988年1月7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国务院批准,撤销阳江县,设立 阳西县、 阳江市(地级)和阳江市江城、阳东两个市辖区。

1991年6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阳东区设立阳东县。县城所在地为东城镇,阳东县隶属阳江市管辖。

2014年10月20日,撤销阳东县,设立阳江市阳东区,以原阳东县的行政区域为阳东区的行政区域,阳东区人民政府驻东城镇德政路1号。

1988年1月7日,设立阳东县。阳江市阳东区下辖14个镇、两个乡和七个农(林、茶)场,区域总面积2332.8平方公里。

1989年3月,增设东城镇建制,管辖原北惯镇的丹载、石仑、端陶、那味、金村和原阳江市江城区岗列乡的报头、报平等七个管理区,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

1990年10月,调整阳东区和江城区的行政区划,把阳东区的 闸坡、 海陵、 平冈、埠场等四个镇(乡)和平冈农场的行政区域划归阳江市江城区管辖,把江城区岗列乡的报头、报平两个管理区划归阳东区管辖。

1991年11月,将东城镇的英村、屋芳村从报头管理区划出,设立东城镇英村管理区,下辖上敖、下敖、上林、下林四条自然村;屋芳村划归东城镇居民委员会管辖。

1993年11月,三山乡改为 三山镇,管辖原三山乡的行政区域。

1994年7月, 双捷镇分设麻汕镇,合山镇分设 那龙镇。

1996年8月,那龙镇那龙管理区分设和平、龙胜管理区和那龙居民委员会。

1999年4月,全县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撤销196个管理区(居民委员会)办事处,设立村(居)民委员会,原管理区改称行政村,简称“村”。

2000年11月,设立东城镇始兴居民委员会。

2000年底,全县共有15个镇,设197个村(渔、居)民委员会,共辖1675条自然村。

2014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阳东县设立阳江市阳东区。

2014年,阳东区辖11个镇( 东城镇、 北惯镇、 合山镇、 大沟镇、 东平镇、 雅韶镇、 塘坪镇、 大八镇、 红丰镇、 那龙镇、 新洲镇)。 区政府位于阳东区东城镇德政路1号。

阳东区人民政府 阳东区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缘,地处东经111゜42ˊ-112゜21ˊ,北纬21゜42ˊ-22゜15ˊ。东连广东省 台山市、 恩平市,西邻江城区,北接阳春市,背山面海,南临 南海,海岸线长达130多公里。辖区面积183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阳东区属 滨海丘陵地区,整个地貌由 山区、 丘陵区、河谷 平原和海脊平原区等多种地貌单元组成。其中山区面积占26%,丘陵区占42%,河谷平原和海脊平原占13%。三面环山、南面临海,中部为漠阳江流域。地势从北向南倾斜,河谷交错。

东部山地属紫罗山,主要在 新洲、 东平等镇,最高峰在新洲镇的紫罗山,海拔793米;北部山地为珠环山,位于大八镇,绵延至阳东、阳春及恩平三地,是阳东县北部的天然屏障,最高峰烂头岭,海拔1014.6米,为县内最高峰;在中部的塘坪、合山至北惯镇一带,分布有东岸山,最高峰海拔574米。

丘陵台地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及南部各镇。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漠阳江及那龙河中下游两岸的各镇,包括北惯、雅韶等镇。滨海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

河流水文

阳东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漠阳江及寿长河,其中漠阳江有干流及那龙河、大八河两条支流,全流域跨越 阳春、 云浮、新兴、 恩平、 台山、 阳东等市县。

漠阳江干流发源于 云雾山脉阳春市境内,流经阳东区的塘坪、 雅韶等镇,从 雅韶镇北津港出南海。干流全长199公里,集雨面积4241平方公里,河面宽300~800米,坡降为万分之一。

那龙河为一级支流,发源于恩平市那吉镇狗头岭,全流域集雨面积945平方公里,全长67公里,河面宽150~300米,在阳江市岗列村与漠阳江干流汇合。那龙河上游有3条支流,分别是车田河(又名那吉河)、倒流河、周亨河。

大八河为二级支流,发源于大八镇珠环山烂头岭,集雨面积278平方公里,全长42公里,在塘坪镇大朗洞汇入漠阳江干流。

寿长河(又名三合河)为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紫罗山沙帽顶,流经新洲、东平、 大沟3镇,在三丫港出南海。寿长河全长29.5公里,集雨面积271平方公里。

阳东地处热带北缘,是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日光充足、无霜期长。春冬偶有寒潮,夏秋偶遇台风。年平均气温23.3℃,1月均温14.6℃,7月均温28℃,极端高温37.5℃,(1990年7月12日前),极端低温-1.4℃(1953年1月12日),年总积温为7700-8400℃,无霜期350天,年平均日照2011.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2136毫米,年平均最大降雨量2136毫米,年最大降雨量3604毫米(1973),年最小降雨量1276毫米(1977年)。暴雨每年5.1次,是广东省暴雨区之一。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北东及东北,次为南南东。每年6~11月是台风季节,8级以上台风平均每年有1.3次,1974年一次达12级水平。

从土地资源来看,阳东全区东西长61.4公里,南北长62.5公里,陆地面积1830平方公里,水域2286平方公里。同时,拥有浅海滩涂4500公顷,淡水可养殖水面6000公顷,海水可养殖水面20600公顷。

地表水

阳东区为广东省3个多雨区之一(广东3个多雨区即清远-佛冈-龙门;海丰-陆丰;阳江-恩平),雨量充沛,河流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136毫米。汛期长、枯水期短、时空分配不均是主要特点。江河水源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汛期雨量(4~9月)占一年雨量的88.7%,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785毫米。

地下水

根据《 阳江县志》记载,阳东属高温多雨地区,湿度大,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均1912毫米),河流和水库等渗漏水补给和水交替条件强烈,对地下水储存积累容易,因而地下水也很丰富。

阳东区地势北高南低,地下径流排泄和富集容易,便于利用。但在台地地区,因地势平坦,地下径流活动慢,露头少,因而利用极少。漠阳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埋藏浅,地下水非常丰富,可充分利用。但地下水铁质较多,一般每升含铁量大于一毫克,需经除铁等处理措施后方可饮用。

阳东区拥有水力资源5.46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2.17万千瓦。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八、那龙、新洲等山区镇,其余很分散,开发价值不大。

新洲沸矿泉:位于新洲镇北约5公里处,有公路可达,日产水达3000万立方以上,平均水温达95.5℃,最高达101℃,地表以下则更高,是目前广东省已探明的最大的高温热水田。热水含氡量达到医疗矿水标准,并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 医疗价值可与从化温泉相媲美,而水温之高、水量之大则是从化温泉所不及。

合山热矿泉:位于合山镇东约5公里,广湛公路南侧100多米处,泉眼20多个,自流量6.032升/每秒。最高水温达72℃,属中高温热水。矿泉出露范围长约35密、宽15密。该矿泉可作医疗用途,也可作 冬季育秧、 热带鱼逼寒越冬繁殖之用。

阳东区为半山区县,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植物资源主要包括 木、 竹、 花、 药四大类,动物资源主要有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等。

此外,阳东面临南海,海岸线长,海洋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水库面积大,淡水水产资源也不少,经济价值较高和产量较多的海洋水产资源有208种,淡水资源有64种。

阳东区矿藏多与 燕山运动(距今约1.9~0.7亿年),尤其是晚期岩浆频繁活动有关,形成了多种内生矿床,后来又经风化、搬运等外力作用,使一部分矿藏迁移和重新富集,形成了多种次生矿床,使其种类较多、分布较广。

阳东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 金、 钨、 锡、 铅、 锌、 稀土、 石英、 花岗岩、 高岭土等。其中金矿含金品位最高的每吨70克,石英沙 二氧化硅的含量达98%,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花岗岩以白色和杂色两类居多,分布较广。

2014年,常住人口49.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4万人。常住人口45.5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46万人,城镇化率47.1%。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26‰,比2013年减少1.79%;人口自然增长率6.15‰,比2013年减少3%。

从民族构成来看,阳东区现有 汉族、 壮族、 苗族、 瑶族、 黎族、 土家族、 藏族、 布依族、 回族、 侗族、 仫佬族、 毛南族、 白族、 蒙古族、 布依族、 阿昌族、 满族、 彝族、 朝鲜族等18个少数民族。

初步核算,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8.08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1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49.34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65.58亿元,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870元,增长10.9%。总计中,民营经济增加值175.58亿元,增长11.6%,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8%。

大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17.3:57.4:25.3调整为16.7:57.9:25.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0.6%,第二产业上升0.5%,第三产业上升0.1%.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8%、71.1%和22.1%,分别拉动GDP增长0.8%、8.2%和2.5%。

2014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1.84亿元,增长17%,比2013年回落1.6%.其中,税收收入7.36亿元,增长7.1%;非税收入4.48亿元,增长38.1%.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13亿元,增长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4亿元,增长34%;教育支出4.2亿元,减少1.4%;农林水事务支出2.92亿元,减少19.9%。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1.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76.61亿元,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46元,增长5.9%。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2:58.4:25.4调整为16.7:56.7:26.6,其中第一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3%、44.8 %和46.9%,分别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2014年农业总产值69.81亿元,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9.27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1.54亿元,增长4.9%;牧业产值9.17亿元,增长5.6%;渔业产值38.61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2亿元,增长4.9%。

201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4.46万亩,比2013年增加0.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9.43万亩,减少0.1%;花生种植面积10.58万亩,与2013年基本持平;其他作物面积20.20万亩,减少0.3%;水果年末实有面积36.75万亩,减少0.2%.水产养殖面积13.25万亩,与2013年持平。

2014年粮食产量16.08万吨,同比增长3.6%;蔬菜产量20.45万吨,增长1.1%;花生产量1.52万吨,增长1.0%;水果产量7.23万吨,增长1.9%;水产品产量28.62万吨,增长4.3%;肉类总产量3.77万吨,增长1.2%。

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6.94亿元,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5.42亿元,增长17.2%,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89.1%。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轻重工看,轻工业产值344.59亿元,增长9.5%,重工业产值160.83亿元,增长38.2%。从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产值83.53亿元,增长9.7%;中型企业产值206.56亿元,增长11.5%;小型企业产值216.25亿元,增长31.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4%,集体企业增长43.9%,股份制企业增长2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0.1%。

201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4亿元,增长19.8%。资质内建筑企业2014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35万平方米,增长31.2%,其中新开工面积56.04万平方米,增长4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45万平方米,减少3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5.9万平方米,增长134%。

201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9亿元,增长11.2%。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48.48亿元,增长11.6%;乡村零售额14.71亿元,增长9。9%。按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44亿元,增长11.2%;零售业51.01亿元,增长11%;住宿业0.74亿元,增长17.6%;餐饮业7亿元,增长11.8%。

2014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98.68亿元,增长13.7%。其中,批发业销售额42.49亿元,增长14.8%;零售业销售额56.19亿元,增长13%。

2014年,全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21万人,比上年增加0.32万人;教职工0.79万人,增加0.09万人;专任教师0.64万人,增加0.0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8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3.16%。

1988年4月,成立阳江市阳东区卫生局,设秘书、人事、业务和计财股,编制12人,管理合山、北惯、大沟、白沙、 东平、 雅韶、 新洲、三山、大八、塘坪、双捷、田畔、埠场、平冈、海陵、闸坡等16所乡镇卫生院,负责组建阳东区直属医疗卫生单位。1990年10月,平冈、海陵、闸坡、埠场及其卫生院划归阳江市江城区管理。1991年7月,阳东区卫生局改称为阳东县卫生局,设办公室和防保、业务、计财股,编制人员增加到16人,辖县防疫站、县人民医院、镇卫生院。至2000年,阳东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有县人民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各1所,乡镇卫生院12所,乡村卫生站202所。

2014年,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210个。各类机构实有床位125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15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35人,其中执业医生(含助理)590人,注册护士578人,药剂和检验人员207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有效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44‰,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2014年城乡合作医疗参保41.8万人。领取医疗保险金7.84万人,发放保险金额12837万元,增长25.3%。

1988年前,阳东境内只有少部分中小学校建有体育场地,总面积不足32万平方米,且设施简陋。从1989年起,重点抓了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建设,新设立的政府机关部门大多都建有体育活动场所,县政府大院、 财政、 公安、 建设、教育等单位建有水泥灯光球场。据1996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阳东县有400米田径场5个,200米运动场56个,灯光篮球场7个,其它篮球场347个,排球场55个,室外游泳池1个,室内轮滑场1个,总面积54万平方米。

1997年后,阳东继续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至2000年,新建灯光篮球场11个,水泥 篮球场19个,400米 田径场1个, 足球场1个, 小足球场1个, 网球场2个, 乒乓球室8间,健身房1间,总面积增至58万平方米。

2014年各类体育项目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3枚,银牌43枚,铜牌46枚。

2014年年末,拥有省、市级科技园1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年专利申请量480件,比上年增加12件;专利授权量39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件。

2014年,全年参加失业保险4.48万人,比2013年增长13.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95万人,增长7.3%;工伤保险6.37万人,增长11.6%;参加城乡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1.8万人,增长3.2%。全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0.6万人,增长6.3%。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总额4.46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余额8亿元。

2014年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家,床位172张,在院人数72人,与2013年持平。敬老院11家,床位523张,在院人数363人,比2013年减少34人。全年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59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4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员3258人。

阳东区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毗邻 阳江市区江城区, 东城镇接壤阳江市区6公里,是联结珠三角与粤西的黄金通道。 开阳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 325国道贯穿全境,春闸公路、阳阳铁路经过,在县内交织成网;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57公里,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7公里。火车站和飞机场建在县内。境内的 东平渔港是国家一类渔港、二类口岸,直接通航港澳地区;邻近的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直接通航世界各地。阳东县距香港120海里,境内北津港出海,政府计划2017年内修建高铁站,阳东区内设一个站点。

2014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2302.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87公里,国道32.12公里,省道50.16公里,县道及以下2145.37公里。年末民用机动车辆拥有量15.96万辆,比上年增加0.96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2万辆,增加0.38万辆;载货汽车0.59万辆,增加0.04万辆;摩托车13.15万辆,增加0.55万辆。

2014年完成货物运输量4001万吨,增长35.4%;货物周转量217223万吨公里,增长38.3%。旅客运输量456万人次,增长6.8%;旅客周转量56621万人公里,增长27.2%。

阳东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主要有 民歌、 讲故事、 猜谜语、 舞龙、 舞狮子、 曲艺等。改革开放后,阳东民间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新的表现形式,如创作山歌剧、阳江白榄等。90年代,在街边出现摆音响演出民歌、曲艺,称“马路卡拉OK”是新兴起的民间文化。

阳东民歌活动很早流行,种类有 山歌、 牛歌、花笺调、 儿歌、 禾楼歌、堂梅歌、 渔歌等。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山歌剧,内容多以男女 爱情、 名人轶事、反封建 礼教、反对 侵略、劝训 守法等为主。其中禾楼歌侧重盼风调雨顺、祈丰收;堂梅歌是结婚仪式上新郎坐堂(打堂梅)时,设置“堂梅十友”(主宰人物“水淀鸠”),与外围观众进行斗歌;渔歌是沿海一带渔民流行的山歌,有渔民生活和语言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前,东平渔民有斗歌抢亲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但渔歌曲调仍保留。民歌有口头和文字创作两种,前者随口唱出,称“急才”,后者是经文人加工过的,或者是文人直接写出来的。

阳东很早有人 创作民歌。据《阳江县志》(2000年版)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阳江雅韶廿六乡发生一次贼劫,枪杀村民100多人,掳去男女200多人。欧村谭听之写了11首民歌,反映军阀统治时期兵匪一家、民不聊生的惨状。如:“这场被劫人何众,唯有平岚数最多”,“掳去鸥村半百人,就中惨杀不堪闻”等。新中国成立后,流行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生活的有《解放歌》、《人民幸福赖党恩》;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 秦香莲》、《珍珍姐》、《周嫂返嫁》等传统民歌。

改革开放后,东城、北惯、合山、东平、大沟、雅韶、大八等镇新开辟和保持了原有的民歌专栏。山歌擂台活动较为活跃的有北惯、东平、东城、雅韶等镇,并成立了民歌组、山歌协会,定期进行活动或比赛。县文化馆、镇文化站配合县各时期的工作,举办民歌榜。北惯镇农民林宗均,集山歌创作、演唱、刻印于一身,他唱山歌50年,创作山歌200多首,50年代创作的《歌唱台村何秀琼》,唱了催人泪下。林宗均被群众誉为“山歌王”。

阳东群众喜欢讲故事、听故事和创作故事,称讲故事为“讲古仔”。70年代前,讲故事的内容多为古典名著,或武侠小说。如《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岳飞》、《 方世玉打擂台》等,也有讲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的。农村的树头、地堂(晒场)、记工分室,是讲、听故事的场所。田畔镇的邓公修讲古仔生动、风趣,远近闻名。

80年代后,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娱乐业兴起,在公众场所讲故事的人渐少。

阳东民间把猜谜语称作“打令”,农民在干农活小憩时,互问互猜,也有群众在家庭中,长者问幼者,开发小孩的智力。机关单位、村镇、学校在“ 五一”、“国庆”、“ 元旦”、“ 春节”等节日期间,把猜谜语作为游园活动的一个项目。如儿童谜语:“一粒谷,装满屋”,谜底是“火”;“一兜树仔婆婆娑,一合合回无几多”,谜底是“伞”。还有字谜,如:“十八子”,谜底是“李”;“禁止通行”,谜底是“赵”;“牛角上边来一刀”,谜底是“解”。

舞狮、 舞龙,历史悠久,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春节期间,舞龙狮队穿村挨户 拜年(拜门),还在村边空地作专场表演,耍拳术及 舞棍、 刀、 枪、 剑、 戟、 盾牌等。90年代后,舞狮大多挨家挨户拜年,不作专场表演,舞龙队也不多见。还有舞鲤鱼拜年的,在各家门口边舞边念:“ 鲤鱼来,鲤鱼来,新年大发财”等吉利话。

中国最大的核电基地、全球最大的果冻布丁生产基地、中国双肩玉荷包荔枝之乡、中国果用益智之乡、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脚轮中心、中国脚手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