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

马山县 马山 马山县历史沿革 马山县行政区划 马山县地理环境 马山县自然资源 马山县人口民族 马山县经济概况 马山县社会事业 马山县交通 马山县地方文化 马山县名优特产 马山县旅游景点


马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位于 广西中部略偏西位置,居 红水河中段南岸、 大明山北麓,东与 上林县、来宾市 忻城县交界,南与 武鸣区相邻,西与河池市 大化瑶族自治县、百色市 平果县接壤,北与河池市 都安瑶族自治县隔红水河相望。马山县版图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下辖7个镇、4个乡,总人口55.5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89万。2014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775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4.50 %。马山县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东西部为大石山区,中部和西南部为土岭丘陵;地处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主要农土特产有 黑山羊、 金银花、 旱藕粉等,是“中国黑山羊之乡” 。马山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壮族三声部民歌发源于该县,另有壮族 ...

详情

马山县地名网_广西壮族南宁市马山县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南宁市马山县介绍

马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位于 广西中部略偏西位置,居 红水河中段南岸、 大明山北麓,东与 上林县、来宾市 忻城县交界,南与 武鸣区相邻,西与河池市 大化瑶族自治县、百色市 平果县接壤,北与河池市 都安瑶族自治县隔红水河相望。

马山县版图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下辖7个镇、4个乡,总人口55.5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89万。2014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775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4.50 %。

马山县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东西部为大石山区,中部和西南部为土岭丘陵;地处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

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主要农土特产有 黑山羊、 金银花、 旱藕粉等,是“中国黑山羊之乡” 。马山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壮族三声部民歌发源于该县,另有壮族 扁担舞、 会鼓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 马山县获得国家“攀岩小镇”、“中国最美自行车赛道”等荣誉。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马山县古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统一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马山属桂林郡辖地。 马山县自然风光 (18张)

汉高祖元年至元鼎元年(前206年~前116年),为南越国地。

元鼎六年(前111年),属交州郁林郡领方县地和增食县地。

三国蜀章武一年至吴天纪四年(221年~280年),属广州郁林郡临浦县和增食县地。

西晋泰始元年至东晋元熙元年(265年~419年)东部属广州郁林郡新林县地,西部属晋兴郡增诩县地。

南北朝宋武帝永初一年至南齐和帝中兴一年(420年~501年),属新林县地和增诩县地;梁武帝天监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02年~589年),东部属南定州领方郡地,西部属晋兴郡地。

隋文帝开皇一年至恭帝义宁一年(581年~617年),属郁林郡领方县地及宣化县地。

唐高祖武德一年至天佑四年(618年~907年),属岭南西道邕州都督府羁縻思恩州地。

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西路邕州右江道羁縻思恩州。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广西行中书省田州路思恩土州地。

明洪熙元年(1425年),思恩土州知州岑瑛将州辖地分设13个堡,县境内设有白山、兴隆、乔利、古零、那马、定罗6个堡,是马山县最早的基层政区设置;正统四年(1439年)思恩土州晋升为思恩府;正统六年(1441年)改为思恩军民府,同时知州岑瑛也晋升为该府知府,县境属府辖地;嘉靖七年(1528年),左都御使王守仁奏清朝廷获准,将思恩府治从县境内的乔利拉旧迁到武缘县荒田(今武鸣区府城镇)。将思恩府辖地分置9个土巡检司,县境内设有白山、那马、兴隆、定罗、古零等5个土巡检司,仍属思恩军民府。

清同治六年(1867年),那马土司改那马厅,同治九年(1870年)始委流官,仍属思恩管辖,其他定罗、兴隆、白山、古零土司依旧。

民国元年(1912年),将那马厅改那马县,并撤销罗定土司,将其辖地并入那马县,县治设在石塘,隶属邕南道(后改为南宁道);民国四年(1915年)八月,将兴隆、白山、古零等3个土司及下旺土司的部分城头、那马的王耿城头、安定土司的奇零地合并成立隆山县,县治设在白山圩,隶属南宁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两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宾阳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南宁、宾阳民团区,合并为南宁民团区,两县隶属南宁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以8个民团区辖域划分8个行政监督区,两县均隶属南宁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二月,南宁监督区一分为二,两县均改隶武鸣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38年)四月,广西行政监督区排列名次,武鸣区排第八区,两县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八、九区合并为第四区,两县隶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将原属第四区的隆山、那马等8个县划出设置第十一区。

解放后,两县均属武鸣专区。

1951年2月,撤销武鸣专区,改隶南宁专区(后改称宾阳专区)。

1951年6月,隆山、那马两县合并为马山县,取那马的“马”和隆山的“山”两字合为县名,县治设在隆山县城厢镇(今白山镇),于7月1日正式办公,隶属宾阳专区。

1952年7月,宾阳与崇左两专区合并为邕宁专区,属邕宁专区。

1952年12月6日,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属桂西区邕宁专区。

1956年3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马山县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管辖。

1958年1月撤销桂西壮族自治州,设立邕宁专署,马山县属邕宁专署领导,同年11月改为南宁专员公署。

1971年11月,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后,马山县隶属南宁地区。

2002年1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南宁地区,2003年6月,马山县正式划归南宁市管辖。

截至2014年,马山县下辖 白山镇、 百龙滩镇、 林圩镇、 古零镇、 金钗镇、 周鹿镇、 永州镇等7个镇和 乔利乡、 加方乡、 古寨瑶族乡、 里当瑶族乡等4个乡,县政府驻白山镇西华街。

马山县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略偏西部, 南宁市北部,居 红水河中段南岸、 大明山北麓,东与 上林县、来宾市 忻城县交界,南与 武鸣区相邻,西与河池市 大化瑶族自治县、百色市 平果县接壤,北与河池市 都安瑶族自治县隔红水河相望;全县版图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07°41′-108°29′,北纬23°24′-24°2′之间。

马山县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东西部为大石山区,中部和西南部为土岭丘陵。石山区山体连绵,石峰林立,悬崖陡壁,嵯峨指天,一般海拔在500米至600米左右。土岭地势平缓,为馒头山体状,一般海拔300至400米。境内西北部和东北部较高,地面标高450米左右。县境自西部片联高德村——林圩乡黄幡村——古零乡——加方乡一线,直线约55公里,地势较高,形成一条分水岭,两侧总体地势各自向北,向南倾斜,北至红水河,高度降至150米左右,南至武鸣交界,高度降至200米左右。

马山县内各种地貌类型的分布面积如下:中山43.96平方公里;低山392.7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地11.41平方公里,喀斯特峰丛和峰林(俗称石山)1449.42平方公里,其中洼地和谷地219.85平方公里;丘陵277.94平方公里,其中台地68.28平方公里;大的河谷和盆地401.99平方公里,水面30.33平方公里。按地貌类型的分布情况,该县可以分为三大地貌区:东部 喀斯特峰丛峰林区,中部及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和西北部喀斯特峰林区。

马山县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大区 闽南—— 珠江气候区,属低纬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常处于 副热带高压西南边缘,盛吹东南风,降雨量充沛。冬季,由于该县地处广西中部弧形山脉西南侧 都阳山与 大明山缺口处,东北风往往较强,降水量少。县境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

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马山县年平均气温21.50℃,年均降水量1457.20毫米,年日照时数1182.70小时。

马山县境内除了流经县北的 红水河外,仅有一些细小的河流。地表河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地下河大部分分布在石山地区,埋深在35米左右。地下水点203处,这些地下水点都与地下河相通,或是地下河的露头处。主要河流,有的自南向北注入红水河,有的向南流入 武鸣区境水系。

马山县境内有12条地表河,集雨面积2170平方千米,最大流量每秒92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12.85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40.60立方米,能开发利用水力资源蕴藏量8199千瓦;有地下水203处,可利用92处。

截至2012年,马山县土地总面积23.45万公顷,其中:石山区土地面积13.20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56.30%;丘陵土地面积为10.25万公顷,占43.70%。耕地面积4.62万公顷,林地面积14.98万公顷,园地面积1158公顷,水域4480万公顷,其他用地面积8335公顷。

截至2012年,马山县境内发现野生动物有65种,常见有 野猫、 山猪、 果子狸、 猴子、 松鼠、 黄京、 穿山甲、 竹鼠、 蛤蚧、 龟、 鳖、蛇类及 山鸡、 鹧鸪等。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 蟒蛇,二类保护动物有 蛤蚧、 虎纹蛙、 褐翅鸦鹃。

马山县属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植被区,原生植被比较少,次生植被占多数,多为稀树灌丛、 灌丛、 草丛和 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和农作物栽培群落)。自然植被主要有 香椿林、 菜豆树林、 任豆树林、 枫树林、 红荷木林、灌木林、灌丛(含藤本刺灌丛)、草丛。全县列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有 苏铁、 樟树、 蝴蝶果、 顶果木、任豆树、 青檀、 喜树等7种,分属7科7属。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有苏铁,二级保护有樟树、喜树,三级保护有蝴蝶果、顶果木、任豆树、青檀。

截至2012年,马山县勘查发现矿产资源23种。黑色金属矿产有 铁、 锰;有色金属矿产有 铅、 锌、 铜、 锑、 钨、 铝(含铝土);贵重金属矿产有 金、 银;非金属矿产有 水晶、 滑石、 叶蜡石、 重晶石、 高岭土、 方解石、 白云石、 硅土、 大理石、 花岗岩、 黏土、 石灰石、 砂、 磷;燃料矿产有 煤、 泥炭等。主要矿产有重晶石、滑石、白云石、花岗岩、水泥灰岩、黏土、煤炭等,批准列入全区矿产储量的矿产有煤炭、铁矿、锰矿、水晶矿等。煤炭主要分布在金钗镇和百龙滩镇;铁矿主要分布在白山镇、古零镇;锰矿主要分布在林圩镇、周鹿镇;重晶石主要分布在周鹿镇;滑石主要分布在古零镇;石灰石主要分布在东西部石山地区。

2014年,马山县户籍总户数15.90万,总人口55.58万(农业人口46.69万、非农业人口8.89万);;流动人口9.9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15.30‰。

截至2012年,马山县有 壮族、 汉族、 瑶族、 苗族、 仫佬族、 毛南族、 水族、 彝族、 白族、 黎族、 土家族等11个民族。

2014年,马山县生产总值完成46.7751亿元,同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4.50%,增速比上年下降2.7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3446万元,增长4.3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4569万元,增长2.2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9736万元,增长6.6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3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1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51%。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20737万元,下降3.51%;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2945万元,增长0.91%,人均财政收入821元(按常住人口40.11万人计算),增长0.24%。 2014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2.81:26.63:40.56。

2014年,马山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20亿元,林业产值1.71亿元,牧业产值10.36亿元,渔业产值1.1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2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5.34亿元。

2014年,马山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89万公顷,总产量18.33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59万公顷,产量8.36万吨;玉米种植面积1.94万公顷,产量9.22万吨;黄豆(大豆)种植面积3240公顷,产量4000吨;红薯种植面积760公顷,产量1600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750公顷。其中:甘蔗种植面积3715公顷,产量22.05万吨;木薯种植面积1880公顷,产量1.88万吨;花生种植面积1189公顷,产量2848吨。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面积3666.67公顷,产量399吨,产值3200万元。桑园面积2066.67公顷,桑蚕饲养量6.35万张,产鲜茧3170吨,产值1.30亿元。旱藕种植面积733.3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260)公顷,产量19.35万吨。果园面积2021公顷,水果产量1.44万吨。 农业生产 (3张)

2014年,马山县黑山羊出栏5.78万只,年末存栏5.92万只;肉牛出栏2.48万头,存栏9.91万头;生猪出栏38.55万头,生猪存栏42.85万头;家禽出栏424.92万羽,家禽存栏231.85万羽。肉类总产量4.05万吨,水产品产量1.18万吨。完成荒山造林533.33公顷,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1329.33公顷,迹地更新1333.33公顷,义务植树90万株。发展林下经济面积6666.67公顷,建成林下经济示范点3个。

2014年,马山县有工业企业144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45亿元,利税总额1.61亿元(利润95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47亿元(工业增加值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机制糖2.48万吨;纸浆2.09万吨;水泥26.37万吨;酒精2537.50万升;发电量500.30万千瓦时(小型水电站),供电量3.09亿千瓦时。投入7440万元建设苏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新建成标准厂房2.27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4家,新增竣工投产企业3家,完成工业投资2.70亿元,实现产值1.60亿元。工业基础设施投人13.95亿元,投人6.45亿元,完成传统企业技改井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新发展小微型企业82家。

2014年,马山县有个体工商户1.39万户,资金数额4.68亿元,从业人员2.12万人,有市场(含农贸市场)16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4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4492万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2591亿元,同比增长17.7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0731亿元,同比增长29.58%。

2014年,马山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7.60亿元。在建房地产项目9个,总建筑面积66.62万平方米,总投资9.26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6.82亿元,商住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面积22.4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1.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6.22万平方米,销售额520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0亿元。

2014年,马山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展演队)1个,演出46场,观众5.2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3个,共放映1740场,观众24.3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119.41千册(件),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站11个。

2014年,马山县有幼儿园249所(公办幼儿园157所,民办幼儿园92所),在园幼儿2.08万人;小学140所(另有教学点78个),在校生3.66万人;初中17所,在校生1.64万人;高中3所,在校生644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67人。有教职工4279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8.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8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6%,辍学率0.16%。

2014年,马山县继续实行“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下拨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294.01万元。其中:春季学期下拨1378.40万元,受益学生5.11万人;秋季学期下拨1915.61万元,受益学生5.19万人。投入1907.50万元,建成义务教育学生食堂30个,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小学、初中生生活费1428人次、78.93万元,资助高中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生活费5557人次、416.65万元,中职学生生活费42人次、3.15万元,大学新生生活费795人次、83.65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50万人次、1453.58万元。免除高中学生学费1.25万人次、574.90万元,中职学生学费56人次、4.31万元。

2014年,马山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2个,其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14个(县属4个、乡镇11个),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4个,村卫生室145个(含诊点),个体医疗诊所85个。卫生技术人员2099人(县属卫生技术人员1388人)。医院病床1429张(县级医院728张、乡镇卫生院544张、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127张)。投资225万元(含个人投资),完成农村卫生户厕建造1000座,累计建成9.54万座,卫生户厕普及率85.4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50.03万人,参合率98.70%,个人缴费3502.60万元。

2014年,马山县审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救助申请2.33万人次,发放低保金585.91万元;审批农村低保对象救助申请30.39万人次,发放低保金3220.73万元。发放“三属”(烈上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抚恤金59人101.26万元;老复退军人生活补助定补金156人172.79万元;残疾军人优待金96人129.06万元;退伍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46人147.34万元;带病回乡军人定补金21人12.2万元;参战民兵生活补助1558人206.30万元;安置退役上兵138人,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152.97万元。发放应急救灾物资折款180万元,救助受灾群众3.36万人;发放冬春救济粮200吨、棉被4000床、夏凉被2000床、衣物1万件套、蚊帐2000顶(折款239.11万元),解决8000户、2.26万人冬春期间缺粮缺衣困难。投人118.8万元,重建水毁民房73户、2101间。确定五保老人2463名(集中供养对象472人,分散供养1991人),发放五保供养定补金735.82万元;有养老机构123个(敬老院13个,五保村110个),人住五保老人478人。城乡医疗救助2268人、776.01万元;免费为4702对婚检对象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发放贫困家庭大学生补助金38人、1.72万元。

2014年,马山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0万人,征缴保险费4590万元,支出1.7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8541人,征缴保险费778.11万元,支出418.37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29万人,征缴保险费4581.38万元,支出4366.07万元;参加工伤保险1.04万人,征缴保险费395万元,支出343.43万元;参加生育保险5501人,征缴保险费77万元,支出87.91万元。

马山县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 都南高速公路、 210国道、马山—大化、马山—上林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另有红水河由南向北流经境内80公里,水运可达 柳州、 梧州等地。

截至2014年,马山县境内公路里程1167.40公里,比2013年增长9.21%,其中,等级公路1013.39公里,等外路154.01公里。

贵南高铁经过马山,设马山站

马山县境内居住有壮、汉、瑶、苗等民族,其中壮、汉、瑶3个主要民族为世居民族,以壮族人口居多。各族有自己的语言,本族交谈以母语为主。但因周围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故汉族、瑶族中多数成年人亦会壮语,族际间以壮语或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交际工具。公众集会或政府出面举办的各种重大活动,多用 西南官话。文字以汉字为最通用。部分壮族人也通晓自己的民族文字。境内语言有 壮语、西南官话、 平话、 客家语(新民话)等。

戏剧

传入马山县最早的戏剧是 师公戏,为清初传入,接着传入的是丝弦戏、采茶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才出现山歌剧、 壮剧、 话剧、 活报剧、 歌剧。

师公戏:前身是唱尸,是师(道)公围着死尸跳神的演唱;由于舞蹈动作简单、音乐单调,内容陈腐,不能拥有观众,师公便将其音乐唱法加以改造,编成有故事情节的演唱,遂发展成为师公戏。

丝弦戏:它是在吸收马山本地民歌、小调以及桂剧、邕剧、彩调剧等某些唱腔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约有200年历史;其演唱形式多为清唱,或近似一种说唱;马山县县唱腔属南路,主要有慢板、首板、七板,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大三弦等,打击乐有板鼓、梆鼓等。

采茶戏:又叫唱采茶,属民间歌舞类,形成每年春节唱采茶之传统习俗;唱采茶大都有脚本,乔利乡长屯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抄本的《采茶故事书》,该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采茶歌,即歌舞中的唱词,共17个唱段。第二部分为采茶小调,即歌舞间歇的插戏杂耍,有说有唱,有对白有动作。

彩调戏:原叫“调子”或“采茶”,与采茶戏有紧密联系,是在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约有200年历史。多流行于乔利、林圩、周鹿、片联、眼圩等地。马山县的“荷嘿”调别具一格,它吸收了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云南花灯戏的一些音乐,表演时载歌载舞,富有地方色彩。

邕剧:又名老广戏与老戏。唱念用邕州官话,即像马山话的“普通话”,有时也插进一些白话。唱腔属板腔体,有基本唱腔与杂腔小调两种。

壮剧:抗日战争时期,各文化团体要向群众进行宣传,便用壮语说唱,这种戏剧便由此产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为了配合中心任务进行宣传,不少文艺团体用壮语编演戏剧,如民间文艺会演,各地方剧团都可以用壮语上演自己的剧目。壮剧的音乐,大都是本地的民歌曲调。

山歌剧:抗日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剧本的唱词是一首首连起来的山歌,有唱有对白。歌词文字有壮文方块土俗字,也有汉字。曲调全是本地的山歌调。

文学

道场唱本:即师公唱本,绝大多数都是师公在做道场时唱的,从头到尾都是唱词。该类文学本子在马山县数量原来很多,但由于“左”的影响和文革十年浩劫中,往往被当作迷信品焚烧,故还能看到的本子已不多。最常见的还有《二十四孝》、《毛红与张玉音》、《布伯》、《唐王》、《白皆》、《金伦》、《银伦》、《舜觅》、《庄半仙》等尚在民间流传。

长歌:分抒情长歌和叙事长歌,还有独特的对唱长歌。抒情长歌以《达配之歌》为代表,流传在马山县东部的加方一带,五言勒脚体,约五、六百行。主要内容是达配通过诵唱来倾诉自己遭受封建婚姻迫害并对其不满的感情。此外,还有《传扬歌》,它是一首历史叙事长歌,宣扬了在世为人的道理。该类抒情长歌,在马山县可以找到很多篇,尤以县西部为多,如《百岁歌》、《老表歌》等。其内容多以爱情为主,也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抒情长歌,大部分都是五言勒脚体壮歌。歌的主要特点是男女对唱。它既是歌又是诗,其表现方法既叙事又抒情,但往往多以一事而抒发感情。其代表作品有“嘹歌”、“ 排歌”和“ 信歌”。

音乐舞蹈

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曲调,大致可分为东部民歌与西部民歌。东部民歌旋律奔放、粗犷,歌调有蛮歌、三顿欢、卜列欢、呼吁欢、得儿欢、了麻竹、大环调、加方调、杨圩调、县城的哭腔调等。西部民歌则多平稳流畅,主要歌调有雪欢、嘹欢、高腔调、排歌、恩国罗等。

民间舞蹈:马山县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保存在壮、汉、瑶三个民族之中。根据普查发现有:壮族的《 扁担舞》、《金鸡舞》,瑶族的《蚩尤舞》、《长筒舞》、《 芦笙舞》、《 铜鼓舞》、《 猴鼓舞》,壮、汉族都有的《唱采茶》、《 舞龙》、《 舞狮》(瑶族也有《舞狮》),壮、汉、瑶三族都有的《踩花灯》、《踩九地》。

达努节

达努节又称祝著节、祖娘节、瑶年、二九节。是广西马山、隆安、平果、巴马、都安等地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达努”在瑶语中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当天,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举行各类文娱活动。后逐渐演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达努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打铜鼓、跳铜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