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县

那坡县 那坡 Napo County Napo 那坡县历史沿革 那坡县区划 那坡县地理环境 那坡县生态环境 那坡县人口 那坡县经济 那坡县地理气候 那坡县自然资源 那坡县教育 那坡县卫生 那坡县文化 那坡县旅游


那坡县地处桂 西南边陲、 云贵高原余脉 六韶山南缘,东南与 靖西市相连,西北面与 云南省 富宁县毗邻,南和西南面与 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 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2004年被 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 八角之乡”荣誉称号。 龙合镇是在2018年3月15月撤乡改为龙合镇2018年9月25日,获得 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那坡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古为百粤地。秦地属象郡,未有建置。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益州刺史南部牂牁郡句町县地(治今云南省 广南县)。尚无建置。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地属益州南部兴古郡,郡治在宛温(今云南省 砚山县维摩镇)。尚无建置。西晋 咸宁元年(2...

详情

那坡县地名网_广西壮族百色市那坡县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百色市那坡县介绍

那坡县地处桂 西南边陲、 云贵高原余脉 六韶山南缘,东南与 靖西市相连,西北面与 云南省 富宁县毗邻,南和西南面与 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 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

2004年被 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 八角之乡”荣誉称号。 龙合镇是在2018年3月15月撤乡改为龙合镇

2018年9月25日,获得 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那坡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古为百粤地。

秦地属象郡,未有建置。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益州刺史南部牂牁郡句町县地(治今云南省 广南县)。尚无建置。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地属益州南部兴古郡,郡治在宛温(今云南省 砚山县维摩镇)。尚无建置。西晋 咸宁元年(275年),地属宁州兴古郡,郡治在律高(今云南省 弥勒县竹圆镇)。尚无建置。

南北朝地属南朝宁州西平郡(治今广西 西林县 西平乡)。尚无建置。

隋开皇元年(581年),地属南宁州总管府辖(府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尚无建置。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岭南为东道和西道, 岭南西道包括今广西境及云南省东南部。

此时县地属岭南西道的羁縻地。尚无建置。

五代十国地属南汉邕州(今南宁)的羁縻地。尚无建置。

宋皇祜五年(1053年),始建置,称 镇安峒(治今城厢镇北侧感驮岩),属邕州。 政和元年(1111年),在镇安峒建右江军民 宣抚司。政和四年(1114年),镇安峒改为镇安羁縻州,属邕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镇安土州改为 镇安路。领安德、归顺、上映3个土州和下雷土峒,辖及今那坡、 靖西、 德保、 天等、大新等县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以镇安路住地僻远,废路,迁至废冻州(治今 德保县),改立镇安府。今那坡称为小镇安。永乐年间(1403~1424年),镇安土府岑天保,奏请以次子岑志英分管小镇安地,授职土知州。属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遥领。清乾隆八年(1743年),镇安土州改为土巡检司,属镇安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流官,置通判,称小镇安厅。光绪十二年(1886年),小镇安厅改称为镇边县,隶属归顺 直隶州(治今靖西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镇边县,直隶于省。2年(1913年),八月,隶属镇南道(道治今 龙州县)。16年(1927年),废道,改称镇南区。19年(1930年),属靖西民团区管辖。21年(1932年),属龙州民团区管辖。22年(1933年),属天保民团区管辖(区治 天保县)23年(1934年),改属天保行政监督区。29年(1940年),改属第十一区(区治靖西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2月至1951年6月,镇边县属龙州专区管辖。1951年7月,镇边县属 百色专区管辖。

1953年4月23日,经政务院批准,镇边县更名睦边县。10月3日广西省人民政府以(53)省民字第97号文批复同意。自10月27日起将镇边县改为睦边县。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1956年3月2日,睦边县改属桂西壮族 自治州百色地区。1958年1月25日,睦边县改属百色专区。

1965年1月20日,因 毛泽东一句话“还是‘那坡’好!”而改名为那坡县。这是全国所有2800多个县中唯一由毛主席亲自拟定县名的县。

1971年,那坡县改属百色地区。2002年6月2日开始属百色市至今未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那坡县总人口170158人。其中:城厢镇45551人,平盂镇13251人,坡荷乡12386人,龙合乡16481人,定业乡11649人,德隆乡16141人,百合乡13535人,百南乡8212人,下华乡6271人,百省乡7977人,百都乡11765人,那隆乡6939人。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那坡县部分乡的行政区划:撤销下华乡,整建制并入百省乡,百省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那隆乡,整建制并入百都乡,百都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定业乡,整建制并入龙合乡,龙合乡政府驻地不变。

2018年,那坡县面积2231平方千米,人口约19万人。辖2个镇、17个乡:城厢镇、平孟镇、坡荷乡、龙合乡、德隆乡、百合乡、百南乡、下华乡、百省乡、百都乡。县政府驻城厢镇。

全县现辖3个镇、6个乡:城厢镇、平孟镇、坡荷乡、龙合镇、德隆乡、百合乡、百南乡、百省乡、百都乡。县政府驻城厢镇。

龙合镇是在2018年3月15月揭牌撤乡建镇

2000年,那坡县辖3个镇、10个乡:城厢镇、平孟镇、坡荷乡、龙合乡、定业乡、德隆乡、百合乡、百南乡、下华乡、百省乡、百都乡、那隆乡。

城厢镇辖镇玉、城北、城南3个居委会;永宁、那赖、百灵、 永平、果仁、合群、弄楠、吞岭、弄力、永靖、超群、永乐、弄底、龙华、和平、洞汉、中强、那桑、念甲、念烟、者仲、百林、者兰、隆平、达腊、口角26个村委会。

平孟镇辖平孟、 孟达、弄汤、果梨、旧村、农信、北斗、那万、那珍、念井10个村委会。

坡荷乡辖坡荷、弄耀、小果腊、果杷、中山、大果腊、那池、果亮、弄约、 永安、善合、谦合、弄忙13个村委会。

龙合镇辖龙合、忠合、两合、智合、信合、德合、果力、仁合、 马元、共合、果桃、定业、明浪、 宋平、德灵、弄怀、品端、桂合、惠布19个村委会。

德隆乡辖德隆、德旺、三章、德康、那造、昂屯、德乐、念头、德孚、平达、团结、文华、德标13个村委会。

百合乡辖百合、那乐、民兴、平坛、那化、清华、振武、大华、念银、栋英10个村委会。

百南乡辖百南、规良、上隆、弄明、规迪、上盖、那岜、甲柳8个村委会。

下华乡辖上华、下华、那翁、那龙、规六5个村委会。

百省乡辖百省、那孟、百坎、坡荣、坡同、那布、面良、上荣8个村委会。

百都乡辖百都、者赖、唐昔、果庇、者欣、坡酬、弄化、弄陇、坡金9个村委会。

那隆乡辖坡芽、芭蕉坪、各门、红坭、政德、感怀6个村委会。

2005年,定业、那隆、下华3个乡分别并入龙合、百都、百省3个乡。

故自2005年起那坡县辖2个镇、7个乡:城厢镇、平孟镇、坡荷乡、龙合镇、德隆乡、百合乡、百南乡、百省乡、百都乡。

城厢镇辖镇玉、城北、城南等3个居委会;永宁、那赖、百灵、永平、果仁、合群、弄楠、吞岭、弄力、永靖、超群、永乐、弄底、龙华、和平、洞汉、中强、那桑、念甲、念烟、者仲、百林、者兰、隆平、达腊、口角等26个村委会。

平孟镇辖平孟、孟达、弄汤、果梨、旧村、农信、北斗、那万、那珍、念井等10个村委会。

坡荷乡辖坡荷、弄耀、小果腊、果把、中山、大果腊、那池、果亮、弄约、永安、善合、谦合、弄忙等13个村委会。

龙合镇辖龙合、忠合、两合、智合、信合、德合、果力、仁合、马元、共合、果桃、定业、明浪、宋平、德灵、弄怀、品端、桂合、惠布等19个村委会。

德隆乡辖德隆、德旺、三章、德康、那造、昂屯、德乐、念头、德孚、平达、团结、文华、德标等13个村委会。

百合乡辖百合、那乐、民兴、平坛、那化、清华、振武、大华、念银、栋英等10个村委会。

百南乡辖百南、规良、上隆、弄明、规迪、上盖、那岜、甲柳等8个村委会。

百省乡辖百省、那孟、百坎、坡荣、坡同、那布、面良、上荣、上华、下华、那翁、那龙、规六等13个村委会。

百都乡辖百都、者赖、唐昔、果庇、者欣、坡酬、弄化、弄陇、坡金、坡芽、芭蕉坪、各门、红坭、政德、感怀等15个村委会。

那坡县行政上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管辖。地跨东经105°31′至106°5′,北纬22°55′至23°32′。东及东北部与靖西市相连,南及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高平、 河江两省接界,西及西北部与云南省 富宁县接壤。东从 坡荷乡照阳关起,西至百都乡白云山止,横宽直线距离38公里;南自 平孟镇汤那山起,北至 城厢镇卡腊山止,纵长直线距离67公里。国界线长206.5公里,是广西陆上疆界线最长的县份之一,辖9个乡镇,全县国土面积2231.11平方公里。

县城所在地城厢镇距百色市254公里,距首府南宁405公里,距云南省昆明市700公里,平孟口岸距越南高平48公里,距越南首府 河内200多公里。

县境属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年均气温21.7℃, 日照1656.5小时,降雨量1258.4毫米,春季(2—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甚至倒春寒天气,多数年份早稻插秧期雨量不足,发生春旱,春末常有局部冰雹发生。夏季(5—8月)气温高,7月至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高达35℃以上,为一年中的最热期,雨量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月至8月中旬为暴雨和大风多发生期,历史上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在此时期。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温逐渐下降,雨量明显减少。10月份多发生寒露风天气,雨季结束,易发生秋旱。冬季(12—次年1月),雨量少,仅占年总降雨量5%,气候温和,温度多在10℃以上,偶有霜冻。

那坡县山露的地层有中、上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那坡县除一些零星河床阶梯地外,没有出露大面积第三第四系地层。

由寒武系组成的坡荷背斜、由三迭系组成的下华—那孟向斜、坡酬—百坎向斜、戈造—那布向斜、宋平—定业盆地是那坡县地层褶皱的特征。

境内地层有偶:架街—仑亭—那并—岩益—栋英—百岩大断裂;百达—念照—弄内大断裂;那桑—德隆—清华—平孟大断裂;下华弧形大断裂;戈造—那布大断裂;妖皇山飞来大断裂;弄旺—上隆大断裂;规坤压性断裂,那桑—董保大断裂。

那坡县西部地区是基性火成岩活动区,从三迭系至寒武系都有基性火成岩活动。基性火成岩属印支期安定型基性火成岩侵入体和喷发岩,成岩盆、岩墙、岩脉状,由辉长岩、辉绿岩、橄榄岩、石榴石、透闪石、阳起石、黩帘石等组成。已发现辉长、辉绿岩含有多种金属元素:铜、锌、钛、铅、锡、钒、铬、镱、锆、锶、镍、钡、钴、镉、镓、铂、钯等,其含量均为世界上同类型基性岩含量的15~40倍,铜、锌、钛、镍、、钴、镉、已达到工业开采要求。如百都接触带型热液铜锌矿床,马拔—岩林矽卡型热液铜锌矿床,百都河次生堆积钛砂矿,果巴变质型磁铁矿床,文华锑矿,还有那桑铅锌矿带和上隆汞矿点。那桑、者仲、百林、隆平、中强、坡芽、政感、百都、坡酬、那布等地是一片有找矿远景意义的地区。

那坡县沉积岩主要矿产是:龙合二迭系风化堆积型铁铝矿;龙合忠合、平孟弄汤、果梨二迭系河山煤。

那坡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麓,属中山地形。西北地势较高,向东南倾斜,以德隆坡为南北分界线。南部岩层向西南和东南倾斜,北部岩层向北倾斜。境内,北部石山层峦迭嶂,中部、南部土山连绵起伏。城厢镇北部及坡荷、定业等乡,以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岩溶为主。南部包括德隆、百合、百南、平孟、下华、百省、百都、那隆等乡(镇),以土山为主,杂有山石。

那坡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受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的影响,天气变化无常。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如按五天滑动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天,10℃至22℃为春、秋天,22℃以上为夏天,则历年平均春天有89天,夏天95天,秋天118天,冬天63天。

境内有两个不同的气候类型:南部的平孟、百合、百南等乡镇立春前后便可播种早稻和田玉米;北部的坡荷、龙合乡和城厢镇永靖、永平、合群、吞岭、弄力等则要等到惊蛰前后才能春种,农事时间相差两个节气。按海拔高度不同,全县大致可分为三个气候区:

低山气候区包括南部及北部定业一带,海拔5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6737℃至7539℃,夏长冬短,光照充足,极少霜,为炎热河谷气候。百南沿河一带,1965年7月极端最高气温达43.6℃,1974年1月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

中山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城厢镇、德隆乡的一部分地区,海拔500米至1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至20℃,如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10℃的积温为5720℃至6737℃,四季较分明,时有霜雪。1958年6月2日、1966年5月12日测得极端最高气温35.5℃,1975年12月30日,测得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4℃。

高山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坡荷、龙合乡和城厢镇的一部分地区,海拔1000以上,年平均气温低于17℃,日平均气温等于或大雨10℃的积温为5065℃至5720℃,冬寒夏温,霜雪常见。1979年7月测得极端最高气温31.6℃,1974年1月测得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6℃。

那坡县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区,植被资源丰富,代表性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常见的科有壳斗科、八角科、樟科、毛茛科、桦木科、山茶科、榆科、卫矛科、槭树科、胡桃科、防己科、杜鹃花科、木兰科、金缕梅科、龙脑香科、无患子科、肉豆蔻科、山竹子科、椴树科、桑科、安息香科、猕猴桃科、八角枫科、清风藤科、胡颓子科、山矾科、紫树科、远志科等。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德保苏铁、兰花、南方红豆杉、水杉、穗花杉、擎天树、百日青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桫椤、蚬木、格木、金丝李、海南粗榧、董棕、短叶黄杉、广西青梅、观光木、任豆、喜树、苏铁蕨等;灌木有余甘子、野牡丹、桃金娘、番石榴、圆叶乌桕、盐肤木、马甲子、杜鹃、木姜子等;人工植被有杉木、马尾松、桉树、女贞、小叶榕、玉桂、八角、油茶、油桐、板栗、龙眼、荔枝、木菠萝、柑桔等;竹类有大头竹、金竹、刺竹、苦竹、楠竹、慈竹、吊丝竹、粉单竹等;草本和蕨类植物有黄茅草、芭芒、铁芒箕、龙须草、野香茅、狗尾草、凤尾蕨、东方乌毛蕨等。

1991~2005年,共普查出土壤面积2241190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6.97%。其中普查水田65835.3亩,旱地104014亩,林荒地面积约2071341亩。全县土壤共有6个土类,14个亚类,35个土属,66个土种。其中耕地部分,水稻土有5个亚类,14个土属,29个土种;旱(耕型)有5个土类,8个亚类,12个土属,22 个土种;林荒地土壤有4个土类,7个亚类,8个土属,15个土种。土类成纬度地带性土壤分布,山地垂直地带土壤分布,区域性土壤分布,岩成性土壤分布。

境内有地面河流35条,总长255.7公里,分别属左、右江和红河三大水系。河流总集雨面积为217151公顷。很明显的地下河有5处。全县全年水总量15.5326亿立方米。正常年景12.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51亿立方米,地下水4.022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7.2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5亿立方米,地下水0.805亿立方米。全县水力理论蕴藏量6.55万千瓦,可开发量3.02万千瓦。至2000年已开发建成水电站59处,68台总装机容量8978千瓦。其中,全民所有制电站4处,12台机组,装机容量8360千瓦。全县年发电总量1900.24万千瓦小时,其中,县电网内电站年发电量1789万千瓦小时。百都河由西向东;北斗河则由东南向西;百合、下华河由北向南;劳水河(城厢河)则由南向北。分属左江、右江和红河水系。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15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厢镇45551、平盂镇13251、坡荷乡12386、龙合镇16481、 定业乡11649、德隆乡16141、百合乡13535、百南乡8212、下华乡6271、百省乡7977、百都乡11765、 那隆乡6939。

经预计核算,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7亿元,增长10.1%;财政收入完成3.06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2亿元,增长33.4%;工业总产值完成8.51亿元,增长6.12%;边境贸易总额完成17.6亿元,增长384.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8亿元,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2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5230元,增长15.0%。

我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为低纬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光照充足。

年平均温度为19.1℃,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4.8℃,最冷月(元月)平均温度11.4℃,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5~6月份,历年极端最高温度达36.0℃(2012年5月1日)。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12月或元月,历年极端最低温度达-4.4℃(1975年12月30日)。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冬季常见霜,偶尔有降雪。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353.1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1875.2毫米(1968年),最少年降雨量也有995.5毫米(1967年),年均降雨日数(日雨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为153天,年暴雨以上降雨平均场数为4场,最多年份为8场(90年),历年日最大降雨量达166.5毫米(1968年8月8日)。由于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全年旱、雨季明显,雨季在5~10月,旱季11~4月。5~6月份多受西风带系统影响造成明显降雨,7、8、9、10月多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造成大(暴)雨和连续长降雨时段。历年4~10月降雨量占年总雨量的89.7%,而11~3月总雨量只占年总雨量的10.3%。雨季局部地区常出现洪涝灾害。冬春季常出现较严重的干旱,因此我县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纬度地带性土壤分布

县内南部的平孟、百合、下华等乡、镇,赤红壤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但这种纬度地带性土壤在县内分布不很明显。其土层深厚肥沃,显酸性至微酸性反应,宜种植果树如香蕉、甘蔗、菠萝、橡胶、荔枝及茶叶。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东北部龙合乡,零星分布有第四纪红土红壤,但面积较小。

山地垂直地带土壤分布

县内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为赤红壤——黄红壤——黄壤,一般海拔500米以下为赤红壤,500~1200米为黄红壤,1200米以上为黄壤。

区域性土壤分布

区域性土壤分布,同地形、母质、人为活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县内有三种区域性土壤分布。

低山丘陵区域土壤分布

平孟、百合、下华等乡、镇,海拔500米以下土坡丘陵地带的土壤组合为地带性土壤及耕地土壤,它们的分布规律是:赤红壤分布于广大的丘陵山坡,经垦植后形成的耕作土壤赤沙土、赤壤土分布于缓丘坡地,但没有水平或水平梯地分布。在河流第一阶地或第二阶地,主要分布有河流冲积物母质水稻土,河岸往上的两边山坡,则分布有砂页岩母质水稻土。在丘陵间的冲田或梯田常分布有潜育性水稻土,该区是那坡县主要的双季稻粮食产区。

砂页岩山区土壤分布

县内除龙合乡外,其余大部分属砂页岩中山地形区,一般海拔500~1681米,土壤分布规律是:黄壤分布于规弄山、巴熊山、上劳山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坡。黄红壤分布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坡。黄红壤红垦植后形成的耕作土壤如沙质黄泥土、砾质土、黄泥土等则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坡,山峡凹地。一般坡度15~20度,没有水平或水平梯地。种植玉米、油茶、八角、茶叶、柑橙、糖梨、衫木、松树等。在劳水河、那文河、德隆河、百合河、百都河等沿河地带的第一阶地或第二阶地。主要分布有河流冲积物母质水稻土,在河流两边山坡的梯田上划分布有砂页岩母质水稻土,此外在山沟峡谷、冲弄、海拔较低的地方也分布有砂页岩母质水稻土,部分因地下水位高,冷泉活动频繁,光照不足,形成潜育性水稻土。该区除上述土壤分布状况外还有少部分为砂页岩覆盖石灰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

石灰岩山区土壤分布

县内东北部龙合乡以及坡荷乡、城厢镇部分地区属石灰岩山区,植被面积少,南部、西南部百合、平孟、下华、百都等乡、镇与越南民主共和国交界一带也是石灰岩山区,土壤分布为岩成性土壤及耕作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分布于石山的岩逢间或乱石间,连成大片无石灰岩的极少。棕色石灰土经垦植后形成的棕泥土、砾质棕泥土,砾石棕泥土分布于山坡洼地或窄长槽地或石逢间。土层浅薄,砾石多,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深,土性干燥。而与越南交界的石山去植被生长较好,县内的特种用材林就分布在这一带。在溶洞出水口及那定河沿岸分布有棕色石灰土母质水稻土河碳酸盐水稻土。但石山区水稻土面积是全县水稻土分布面积最少的区域。

县内办学始于何时无考。明代嘉靖年间成为思恩府治所驻地后,教育事业成为周围10来个县(土司)的中心。明代建有学宫、书院和社学,民间办有私学。清代沿之,并创建3所义学。清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有中学堂1所,小学堂31所。民国25年(1936年),全县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校40所、国民基础学校318所、分校2所,共361所。抗日战争时期,在学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仍先后创建3所私立初级中学,小学亦有所发展。民国38年,全县有中学5所,在校生初中1114人、高中120人;小学校620所(含教学点),在校生21000人。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全县各级学校,入学人数增多。1950年,全县小学校有639所(含教学点,下同),在校生22392人;中学5所,在校生1338人。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入学剧增。1953年,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2167人、47055人,是1950年的1.62倍、2.1倍。1958年搞“大跃进”,学校教育混乱。1959年贯彻自治区党委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整顿巩固,提高质量,适当发展”的方针,学校工作趋于正常。“文化大革命”初期,教育战线灾难深重,全面停课。70年代初复课,秩序亦极不正常,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79年以后,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拨乱反正,调整学校布局,教育事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80年代,进行处理“文化大革命”和历史遗留问题,共复查教职工的案件576件,经甄别,属于冤假错案531件(人)。其中,反“右派”斗争被错划94人,“四清”运动被错判3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判340人,其他运动被错判64人,全部给予平反。1990年,全县有公办小学820所,公办初中37所、高中(含高完中、职高)6所,民办中学17所。是年,小学、初中、高中的在校生分别为74658人、21007人、4445人,各为1949年的3.56倍、18.86倍、37.04倍。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业余教育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师公戏

师公在县内的渊源,尚未见文字记载,民间老艺人亦说法不一。锣圩镇一位84岁的老艺人说当地师公戏源流已有12代,至解放前夕他是第12代传人。马头乡一位老艺人说当地的师公活动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里建一位老艺人说师公原来并不是为丧事服务的,古代村民在每年一度的“打斋节”,即于十月或十一月举行庆丰收活动时,请师公艺人队在宗祠前面的广场上唱唱跳跳,以表喜庆,壮语称之为“斋众”。后来师公艺人也参与僧、道活动,成为民间祭神祈祷的巫师,使师公戏带上封建迷信的色彩。锣圩、灵源等地的老艺人则说师公活动历来都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解放前,县内部分村屯请师公做“斋众”之风相当盛行。解放后,做“斋众”的习俗废止,而师公的音乐、舞蹈艺术,经过吸取精华,推陈出新,逐渐搬上了舞台。50年代,县内始创作师公戏,用师公音乐作唱腔,用师公舞蹈作戏剧的表演动作,用师公打击的乐器伴奏。音乐旋律优美,鼓点节奏轻快,表演风趣幽默,活泼新颖,内容进步、健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1954年,乡宦俱乐部在全县文艺会演上演出的师公戏《抗旱在灵源》,被评为优秀节目,后在南宁地区、广西省文艺会演中,均被评为优秀节目。1955年锣圩俱乐部根据民间传说编演七场壮话师公剧《万事不求人》,在县、地区文艺会演中,获得好评。60年代初期,师公戏不时在县内的一些舞台上出现。1966年至70年代后期,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师公戏被视为“糟粕”而销声匿迹,80年代初得以恢复。1981年,县文化馆创作师公戏《你不爱我爱》,由庆乐大队业余文艺队排练演出,后以该队为主体,加上府城、灵马公社的一些演员,组成该剧演出组,参加南宁地区业余文艺会演,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后又代表地区参加自治区业余戏曲文艺会演,获音乐一等奖、表演三等奖。1983年,县文化馆根据府城燕子岩的民间传说创作八场师公歌舞剧《勒依斩龙》,由县文工团设计音乐、导演及演出,参加南宁地区专业文艺会演,获剧本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后代表地区参加自治区专业文艺调演(不评奖,给演出费500元)。此外,部分村业余文艺队亦不时自编自演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短小精悍的 师公戏,在乡、村、县的文艺晚会上受到观众的赞赏。

丝弦戏

丝弦戏为县内的老剧种,俗称武鸣老戏,因用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与南宁及桂西流行的邕剧相似,在唱腔方面稍有差异,其音乐属皮黄声腔系统,另有本地丝弦曲牌。演出的剧目有“本路剧目”(该剧种特有的剧目)和“广路剧目”(与邕剧共有剧目)。县内丝弦戏戏班的活动大约始于民国初年。民国7年(1918年),陆荣廷请外地桂剧戏班到其公馆演出,同时请“大同乐”戏班演出丝弦戏。之后,府城、旧锣圩、旧陆斡等戏班相继上演丝弦戏。至20年代末,丝弦戏一直为县内盛行的剧种。30年代初期,粤剧传入县内后丝弦戏逐渐被淘汰。

粤剧

30年代初,粤剧冲击邕剧、丝弦剧,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大同乐”、“瑞园乐”等老戏班以及后来新组建的甘圩、濑坡、庆乐、龙英等业余戏班,既唱丝弦剧又唱粤剧。50年代中期,县内开始出现用壮语来演唱粤剧。在1957年的全县业余文艺会演上,粤曲壮语剧首次在县城舞台出现,由旧陆斡俱乐部演出。此后,陆斡、覃李业余文艺队分别由老艺人执导,也运用这种方式来表演现代题材。这种“粤曲壮语剧”唱腔、伴奏和表演程式搬用粤剧,唱词、对白数板、顺口溜使用壮语,很受壮民欢迎。

壮族山歌剧

解放初期开始在县内出现。为宣传中心工作的需要,一般为群众自编,用壮族山歌的形式来表演有故事情节的小节目,除了山歌演唱,对话、道白也大都用壮族山歌快板式,语言生动形象,民族特色浓郁。50年代期间,宁武乡唐村业余文艺队曾把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成壮族山歌剧演出。80年代以来,旧陆斡、四育、合耸、腾翔、文桐、覃李等村的业余文艺队均有 山歌剧节目上演。

采茶戏

解放前,县内各地业余采茶戏活动十分活跃。各乡都有几支采茶戏队伍,均为民间组织。每年农历八月至来年春节,到村屯巡回演出,节目有故事说唱、唱十二个月农活、送花祈福、拜年祝寿等,歌舞并茂。由于地域差异,各地演唱的曲调风格有所不同,但表演形式基本相似。有茶官、茶娘(旦)、丑角等角色。所用道具因表演内容而异,一般有花扇、花篮、灯笼、花束和彩绸带等。乐器有锣鼓、小钹等。表演程序:一般先由茶官双脚一跃,然后一脚顶立,右手拿着一把纸扇左右摇摆,上场领唱采茶歌,随后茶娘(旦)接上唱十二月茶歌,边歌边舞,每唱完一个月的采茶歌,就两脚参差踏步前进,两演员互换位置。1986年县文化馆举办一期采茶戏骨干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十几支业余采茶队骨干40余名。1990年,全县业余采茶队共14支200余人。

俗称老虎跳,位于那坡县百省乡贵港新村与百南乡上盖水电站之间的那孟河畔,东兴至那坡沿边三级柏油路穿越其中,交通便利,可衔接那坡县及广西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各景区区域旅游网。

老虎跳景区属砂页岩层断裂带中山地貌类型,中间夹杂少量石灰岩石山,山峦连绵,沟谷幽深,地形复杂。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是“边陲天堑,峡谷画廊;边关风俗,苗族风情”,拥有险峻幽深的溪河峡谷,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及特色是明显的苗族风俗与动听的民间传说典故等,融“山、水、林、峡、边关民族风情”于一体,具有雄、险、奇、秀、幽、野等景观特征,是边境公路旅游带上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生存型自然山水风景区。

弄平古炮台位于那坡县平孟镇平孟村弄平屯附近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与边境线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它建在一座三面悬崖陡壁,只有一面用人工开凿的羊肠小道通向山顶。炮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兴至那坡广西沿边三级柏油路在山间盘旋。该景区与那坡县城距离78km,与平孟镇政府及平孟二级口岸距离2km,是广西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上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重要景点之一。

弄平古炮台,是清朝广西提督苏元春于光绪22年(1896)建成的边关战地防御遗迹,也是苏元春在广西边境上构筑的165个炮台中施工难度最大因而最后竣工的一个。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传统教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彻底改变吞力贫穷落后面貌,展示黑衣壮这一神秘族群悠久绚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风情,2002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吞力寨黑衣壮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挖掘,建设民族风情园。园中有杆栏式建筑、民俗服饰、山腔民调、婚丧嫁娶等传统文化,染织、酿酒、捶布等互动活动。2002年以来,吞力黑衣壮民族风情园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吞力人已经摆脱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他们学会了用普通话和游客进行交流,利用自己独特资源制作销售旅游产品。

白云山原始森林公园位于平孟镇西南部,距平孟镇府所在地23公里,东兴至那坡贴边三级柏油路紧贴林区而过,林区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25公里,境内山脉呈南北走向,山谷幽深,悬崖陡峭,海拔800-1200米。林区总面积40875亩,森林覆盖率85%以上,属喀斯特地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7°C,降水量1422毫米。1982年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林区以砚木混交林为主,是那坡县砚木的主要产地之一。常见的树种有黄牙果、朴树、石山樟、栲类、原壳桂、黄杞、短叶黄杉等,有些树龄已逾千年。药用植物以花椒蕴藏量最大。油料作物有油瓜、乌榄、蝴蝶果等。栖息的珍贵野生动物主要有蟒蛇、穿山甲、猕猴、林鹿、水鹿、大灵猫、小灵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