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
忻城县 忻城 忻城县建置沿革 忻城县行政区划 忻城县地理环境 忻城县自然资源 忻城县人口 忻城县经济 忻城县交通运输 忻城县政治 忻城县社会事业 忻城县历史文化 忻城县风景名胜 忻城县地方特产 忻城县著名人物
忻城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市,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红水河下游,介于东经108°24‘—109°7’,北纬23°40‘—24°23’之间,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 忻城县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县境中南地区夏长,秋春相连,雨季长, 霜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截至2017年,忻城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地 城关镇。 忻城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壮、汉、瑶等15个民族,其中 壮族占总人口89.98%。 截至2017年末,忻城县总人口为43.09万人。唐朝, 贞观初置忻城县(得今县名之始),为芝州治。1950年3月前,忻城县属武鸣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宜山专员公署辖。1958年8月又改属柳州专区、地区(1971年专区更名为地区)管辖。 2002年9月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 兴宾区,忻城县属来宾市管辖。 忻城县有 32...
详情忻城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市,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红水河下游,介于东经108°24‘—109°7’,北纬23°40‘—24°23’之间,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 忻城县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县境中南地区夏长,秋春相连,雨季长, 霜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截至2017年,忻城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地 城关镇。 忻城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壮、汉、瑶等15个民族,其中 壮族占总人口89.98%。 截至2017年末,忻城县总人口为43.09万人。
唐朝, 贞观初置忻城县(得今县名之始),为芝州治。1950年3月前,忻城县属武鸣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宜山专员公署辖。1958年8月又改属柳州专区、地区(1971年专区更名为地区)管辖。 2002年9月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 兴宾区,忻城县属来宾市管辖。 忻城县有 322线国道、 323线国道和省道209线贯穿全境。忻城县是“广西园林城市”, 有“壮乡故宫”美称的 莫土司衙署、国家4A级景区薰衣草庄园、“小三峡”—— 红水河、遂意神秘湖、周安八寨起义古战场、北更壮族栏杆建筑群等景点。享有“桑蚕之乡”、“佛手瓜之乡”、“金银花之乡”、“珍珠糯玉米之乡”等美誉。
2017年,忻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6年增长5.9%,增速比2016年提高2.4%。
忻城图册 (25张) 忻城县,秦属桂林郡地。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 西汉 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南越国地。
三国, 吴 孙皓凤凰三年(274年)分郁林郡置桂林郡,县境属桂林郡所辖。 晋朝因之。
南北朝时期,齐朝改置为腾溪县,属桂林郡管辖;梁、陈二朝这里都没有置县,属龙州马平郡地。
隋朝,仍没有置县,属始安郡地。
唐朝, 贞观初置忻城县(得今县名之始),为芝州治。芝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忻城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芝州,属桂州都督府。五代因之。
宋朝 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忻、归思、纡州地合并置忻城县,属广南西路右江道宜州管辖, 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 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
元朝, 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庆远路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属庆远路总管府, 大德元年(1297年)又改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朝, 洪武元年 (1368年)属庆远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年)又改属庆远府, 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仍属庆远府。
清朝,隶属关系因之,土县由宜山县承审。 宣统二年(1910年),其地归入宜山县,划分为宜山县第十一区(即外堡,包括今县属大塘、思练镇和安东、果遂乡地域) 和第十三区(即内堡, 包括今城关镇、宁江、新圩乡和红渡镇的渡江、六纳、六铁3个行政村以及宜山县属的福龙乡大部分地域在内),但仍称忻城土县。
民国元年(1912年),忻城土县属庆远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柳庆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土县复称忻城县,属柳江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柳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柳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庆远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即柳州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第二区,治柳州,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属第十三区,治柳州。
1949年11月27日,忻城县解放。
1950年3月前,忻城县属武鸣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宜山专员公署辖。
1958年8月又改属柳州专区、地区(1971年专区更名为地区)管辖。
2002年9月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 兴宾区,忻城县属来宾市管辖。
宋朝庆历三年前, 忻城县基层行政单位有3个里。其后,境内置有罗目镇和来苏镇,前者在县南,后者在县西。元朝因之。
明朝 正统十年(1445)之后,全县置有3个乡和16个里。
清朝全县先置有9个里和12个堡, 其里是:永康、纯孝、归仁、广胜、大宁、江信、 张帽、功德、窑灰;堡是:古尚、龙归、定南、思练、思里、古平、同其、板梨、板罗、板 黄、三寨、石牛。后撤销张帽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县有11个里14个堡。即:修文、古尚、永康、广胜、归仁、大宁、 纯孝、龙归、罗墨、江信、定南里;思练、思里、板黄、板罗、古平、同其、黄山、木罗、 三寨、石麟、古万、滴水、屯塘、毛洞堡。十七年(1928年)后,全县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第五、第六民团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广西省政府颁布各县区、乡镇、村街和甲的编制大纲后,全县设有喇营、 思练2个区17个乡。 喇营区公所驻喇营街,管辖黄泥、板河、宁江、板六、喇能、烽火、隆 光、新圩8个乡,76个行政村(街)和720个甲。思练区公所驻思练下街,管辖卜佑、石龙、岜 直、北荡、大塘、三寨、木罗、古万、果遂9个乡,90个行政村(街)和829个甲。全县共有 166个行政村(街)和1549个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有14个乡,148个保,1565个甲。
解放初期,沿袭民国后期的14个乡和148个行政村(街)。
1950年2月,全县设置3个行政区:第一区人民政府驻思练街,辖思练、石龙、 安东、 大塘、三寨、木罗6个乡;第二区人民政府驻范团街,辖忻义、宁江、隆光、加仁、 歧山5个乡;第三区人民政府驻新圩街,辖新圩、古万、果遂3个乡。
1950年4月,分第一区置第二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三区;原第二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三 区改称第四区。同年11月,又分第三区置第五区。1951年10月,析第一区置第六区。
1952年9月1日, 宜山县的欧洞、马泗、高僚、永合、五龙、龙图6个乡划归忻城县,增设为第七区。区人民政府先驻欧洞街,后迁驻马泗街。同年12月2日,上林县的古蓬、思吉、 蓝甲、 安良、北更、马蹄6个乡划归忻城县,设为第八区和第九区。第八区人民政府驻古蓬街,第九区人民政府驻板桐乡。是时,全县有9个区和65个乡。
1953年11月2日,析第八区置第十区,析第九区置第十一区,全县有11个区和111 个乡。
1955年8月, 改第一区称板河区,第二区改称大塘区,第三区改称思练区,第四区改称 古万区,撤销第五区,改第六区称加仁区,改第七区称马泗区,改第八区称古蓬区,改第九区称遂意区, 改第十区称渡口区,改第十一区称北更区。原第五区的新圩、龙琴、丹零3个乡划归古万区; 龙田、 龙洪2乡划归板河区;马蹄、古房、马安、龙塘4个乡划归渡口区。 1956年1月,改板河区称城关区,改渡口区称红渡区。1956年2月撤销加仁区。
1959年1月, 全县改置为10个大公社。其名称是:城厢、马泗、大塘、思练、古万、新 圩、红渡、古蓬、遂意、北更公社。同年8月,全县析10个大公社置27个(小) 公社。各名称 是:城厢:范团、加仁、隆光、猫洞、马泗、欧洞、木罗、大塘、三寨、安东、思练、石龙、 毛洞、古万、果遂、新圩、马蹄、红渡、六蝶、古蓬、遂意、蓝甲、弄容、北更、加福、弄兰公社。
1960年4月,全县改置为19个公社,共辖155个生产大队。
1961年6月,增设毛洞、安东、弄兰3个公社和1个公社级的镇 即城关镇。同时设置大塘、思练、古蓬3个大队一级的镇。
1962年9月,恢复区乡建制, 全县置有城关、马泗、大塘、思练、果遂、红渡、古蓬、遂意、北更9个区,共 辖105个乡(又称公社) 。1968年11月,恢复社队建制,即把区改为公社,乡(或小公社)改为生产大队。
1980年5月26日,复置城关镇。此后,全县有121个生产大队和3条街道。
1984年8月,全县恢复乡(镇)村(街)建制至今,即把原公社改建乡(或镇),大队改为行政村(街)。行政村设村公所,下辖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基本是原生产队),街道设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小组。
1996年,忻城县面积2534平方千米,人口约39万人。辖5个镇、8个乡: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古蓬镇、红渡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北更乡、遂意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忻城县辖5个镇、8个乡,即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古蓬镇、红渡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北更乡、遂意乡。
2003年,忻城县辖5个镇、8个乡: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红渡镇、古蓬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遂意乡、北更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撤销宁江乡,整建制并入城关镇,城关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7个乡。
截至2017年,忻城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地城关镇。
镇 | 乡 | ||
城关镇 | 果遂镇 | 马泗乡 | 欧洞乡 |
思练镇 | 红渡镇 | 北更乡 | 安东乡 |
大塘镇 | 古蓬镇 | 遂意乡 | 新圩乡 |
忻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红水河下游,介于东经108°24‘—109°7’,北纬23°40‘—24°23’之间,东西最大横距7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9公里;东临 兴宾区,西依河池市 都安瑶族自治县,南接南宁市 上林县,北连河池市 宜州区;东北与柳州市 柳江区交界,东南与兴宾区、 合山市接壤,西北与河池市 都安瑶族自治县相连,西南与南宁市 马山县接靠。全县行政辖区面积2541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1.08%。 忻城县地理位置
忻城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多高山,南部多丘陵。境内以石山峰林为主,多呈并列倒锥状。西部的弄霞山主峰海拔895米,为全县最高峰。
忻城县属 岩溶地貌,以峰丛石山为主,间有土山丘陵交错分布。地貌类型分为平原、低阶地、低丘、中丘、高丘、浅切割低山五种,全县总面积为2541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1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低阶地1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2%;低丘47平方 公里,占总面积1.8%;中丘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4%;高丘4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7.5%; 浅切割低山1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6%。峰丛石山主要分布在县南部和西南部的果遂、红渡、北更、遂意等乡镇,海拔406—800 米之间,相对高度200—300米,其中西部弄霞山海拔895米,是县境最高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思练、大塘和古蓬三镇及欧洞林场和宁江乡的一部分。这些地区丘陵土岭比较集中连片。海拔200米左右,相对高度100—200米,坡度较缓,山冲和阴坡土质较肥沃;相对较大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的大塘和思练二镇,为该县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山地遍及全境,主要又集中在北更、遂意、马泗、欧洞,宁江等乡。
忻城县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县境中南地区夏长,秋春相连,雨季长, 霜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春多阴雨低温,夏多暴雨高温,春秋易旱,夏季易涝,春季有低温寒害和偶受大风冰雹灾害,秋禾常受寒露风影响。
忻城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3.2小时。最多为1963年1906.5小时,最少为1970年1309.8小时。月平均最多为8月份209.3小时,月平均最少为2月份55.5小时。日照百分率最高为9月份 55%, 最小为3月份17%。全县历年日照时数为夏秋日照多春季少,平原多山区少,旱年多, 雨年少。
忻城县境内河流属 西江水系。 红水河斜贯西南, 自西北向东南流去。其他主要河流有 奇庚河(又名清水河、彩江)、 古蓬河(又名滂江)、 平安河和思练河。总流域面积1760平方公里,全长105.9公里,年径流量11.74亿立方米。
忻城县境内地下水,除古蓬以南的桥贤向斜有砂页岩裂隙水外,其余地方均为灰岩溶地下水, 据初步勘察,全县有30多条地下河, 枯水期径流量每秒9.6—11.25立方米。
忻城县已知的主要矿产有煤、 铁、 锰、 磷、 铝、 水晶、大理石——黑色泥质灰岩、 石灰岩、白云岩、 滑石、 萤石等11种矿产。共计矿床(点)26 处,其中小型矿床6处,矿点18处,硫化点2处。并有化探异常区6处,重砂异常3处。 其中煤、锰藏量较多,煤藏量3802万吨,锰为184万吨。
忻城县有树木种类达90多种,其中适应性较强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有 马尾松、砍头树、牛尾树、 香椿树、 翻白叶树、 泡桐树、 吊丝竹、大头竹等20多种。经济林有 油桐、 板栗、 油茶、 核桃等。
忻城县野生动物有 麝、 果子狸、 獭、 穿山甲、 蛇、 蛤蚧、黄獠、 猴等。
忻城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43.7毫米,年径流深728毫米,年径流量18.32亿立方米,占 柳州地区年径流量285亿立方米的6.4%, 单位面积产水量72.8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水 量497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化为0.25—0.35。全县4条主要河流(不包括红水河) 年径流量11.74亿立方米,占全县总径流量74%。年径流深728毫米,多年平均可用水7.56亿立方米。
截至2017年末,忻城县总人口为43.09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0.98万人。在总人口中,男22.41万人,女20.69万人。全县常住人口为32.8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6.3%,城镇人口10.48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31.86%。全年出生人口0.64万人,出生率为11.35‰;死亡人口0.74万人,死亡率为 7.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2‰。
忻城县居住的民族有 壮族、 汉族、 瑶族、 仫佬族、 苗族、 回族、 侗族、 满族、 彝族、 蒙古族、 水族、 毛南族、 土家族、 布依族、 黎族等15个民族。其中以壮族为主,汉族次之、瑶族、仫佬族又次之。
2017年,忻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6年增长5.9%,增速比2016年提高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5.3%,比2016年提高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14亿元,下降0.1%,比2016年回落3.2%,其中工业增加值14.01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24.74亿元,增长11.8%,比2016年提高6.6%。三次产业结构为32.9:28.4:3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8%、-0.4%、72.6%,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2017年,忻城县私营企业数250个,从业人员1860人;个体工商户1863个,从业人员2910人。
2017年,忻城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76亿元,比2016年增长16.7%,增速比2016年提高26.1%。其中,项目投资36.19亿元,比2016年增长7.8%;房地产开发投资4.58亿元,比2016年增长232.8%。在项目投资中,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47亿元,5000万以下项目完成投资29.71亿元,5000万项目投资所占比重为17.9%。
2017年,忻城县财政收入2.89亿元,比2016年下降8.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亿元,下降12.1%。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0.94亿元,下降9.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20亿元,增长1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3亿元,下降19.0%,八项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及城乡社区支出等)15.91亿元,增长15.1%。
2017年,忻城县第一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5.3%,比2016年提高3.4%。
2017年,忻城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6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14.61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1.82亿元,增长32.9%;牧业产值17.67亿元,增长4.7%;渔业产值0.64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1亿元,增长5.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44千公顷,减少0.28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5.61千公顷,减少0.0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30千公顷,增加0.29千公顷;果园面积4.75千公顷,增加0.75千公顷;桑园面积17.02千公顷,增加0.28千公顷。
2017年,忻城县粮食产量10.83万吨,下降0.7%。其中,稻谷产量5.66万吨,下降0.5%;玉米产量4.37万吨,下降0.6%。油料产量0.32万吨,增长6.1%;甘蔗产量42.11万吨,下降8.8%;蔬菜产量(含食用菌)22.33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5.81万吨,增长43.0%。
截至2017年末,忻城县生猪存栏10.50万头,比2016年末增长2.1%。全年肉猪出栏13.13万头,增长1.6%。全年肉类总产量1.87万吨,比2016年增长1.5%。其中,猪肉产量0.98万吨,增长1.6%;牛肉产量0.32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0.17万吨,增长2.8%。蚕茧产量2.80万吨,增长6.6%。水产品产量0.63万吨,增长4.6%。
2017年,忻城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8.14亿元,下降0.1%,比2016年回落3.2%,其中工业增加值14.01亿元,增长0.6%。
2017年末,忻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比2016年减少1户。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34亿元,比2016年增长14.6%,分别比1季度、1—2季度、1—3季度提高33.7%、18%、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分别比1季度、1—2季度、1—3季度提高12.4%、15%、4.9%。
2017年末,忻城县工业企业在主要行业中,缫丝加工业工业产值比2016年增长32.8%;建筑用石加工业增长10.9%;水泥制造业增长63.3%;制糖业下降26.6%;中成药生产业下降11.7%;水力发电下降4.7%。
2017年末,忻城县工业企业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 蚕丝、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水泥、成品糖、 电解锰、 中成药等分别增长25.6%、-18.4%、64.3%、-55.7%、55.0%、11.8%。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6年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比2016年下降8.9%。
2017年,忻城县建筑业增加值4.13亿元,同比下降2.4%。商品房销售面积6.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7.2%。
2017年,忻城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4.74亿元,增长11.8%,比2016年提高6.6%。
2017年,忻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5亿元,比2016年增长12.9%,增速比2016年提高4.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55亿元,增长13.1%,增速比2016年提高4.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39亿元,增长12.6%,增速比2016年提高4.5%。
2017年,忻城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8亿元,比2016年增长20.2%。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1.1%,比2016年提高13.7%,电信业务总量增长65.1%,比2016年提高4.1%。
2017年,忻城县累计接待游客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6.4%。其中,入境旅游人数2560人次,增长-7.5%;国内游客392.88万人次,增长26.5%。实现旅游总收入31.7亿元,增长35.2%。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4处,与2016年持平。星级饭店4家,比2016年少1家。
截至2017年末,忻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07亿元,比2016年增长15.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8.29亿元,增长14.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3.63亿元,增长16.5%。
2017年,忻城县保险业保费收入1.01亿元,比2016年增长18.8%。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38亿元,增长5.6%;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63亿元,增长28.6%。赔偿和给付0.46亿元,比2016年增长82.5%。其中,财产保险业务赔款支出0.11亿元,比2016年增长7.5%;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0.35元,比2016年增长0.15%。
忻城县有 322线国道、 323线国道和省道209线贯穿全境;12个乡镇全部通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公路密度21.5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6公里,沿红水河南下可直达梧州、广州、香港等地。
2017年,忻城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7.8%;水路运输周总转量增320.0%。
截至2017年末,忻城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54.6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68公里,二级公路232.35公里,三级公路74.09公里,四级公路734.16公里,等外公路12.4公里。水路通航量程53.6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23个。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19年3月,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17年,忻城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74.27千册;剧场、影剧院数1个,乡镇文化站12个,村级文化卫生综合楼86座,村级文艺舞台143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1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56%。
2017年,忻城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471人,普通高考上线率38.2%,同比下降25.1%。
2017年,忻城县全年抢修中小学危房投入经费1310万元, 新建校舍3546平方米。
截至2017年,忻城县拥有普通中学7所,专任教师883人,招生学生数5607人,在校学生14852人,毕业生4028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218人,高中阶段招生数1494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007人,毕业生1093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50人,招生学生数840人,在校生2209人,毕业生1287人;小学23所,专任教师1489人,招生4449人,在校生26778人,毕业生3828人。幼儿园115所,在园儿童数11454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37623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5%。
2017年,忻城县专利申请受理量131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4项。全县科技系统内科研推广机构1个,在职职工人数3人。
截至2017年,忻城县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和计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医院15个,等级医院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人员数81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31人。医生数38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22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共有777张,其中:等级医院298张。
截至2017年,忻城县有体育馆1个,村级灯光篮球场68个。
2017年,忻城县城镇新增就业1763人;比2016年增加307人,增长2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比2016年末减少0.4%。农村新增富余劳动力输出人次6515人。
2017年,忻城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68965人,参合率99.87%。
2017年末,忻城县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数9272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数2814人,比2016年末增加8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7152人,比2016年末增加752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6883人,其中:职工12205人,离退休人员5174人,城镇居民37950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3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225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448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
2017年,忻城县养老保险基金征缴7658万元,比2016年增长24.9%,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19.06万元,增长176.2%,医疗保险基金征缴5850万元,增长19.3%。
截至2017年,忻城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3个,床位数总和为450张;各类福利院收养人数235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8024人。全年共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为3.08万元。
莫土司衙署 (5张) 莫土司衙署由莫氏第七任土司莫镇威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的莫土司衙署,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忻城县明清时期 世袭莫氏土司的衙署兼住宅,主要由土司衙门、土司祠堂、代理土司官邸、练兵场和 三界庙等建筑群组成,形成一个庞大的土司建筑群,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壮族地区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衙署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具有宫庭侯门气派的古代建筑群。深幽的殿堂、屋脊翘角、镂空花窗、浮雕图案,具浓郁的壮民族建筑艺术特色,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土司制度、壮族民俗、宗教、文化及建筑艺术等难得的实物例证。
壮锦 (3张) 壮锦又称“ 僮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瑰宝。忻城是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起源于宋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莫氏土司统治忻城期间,重视壮锦生产,要求土司家眷“锦可学制,琴也须弹”,鼓励民众纺织壮锦,忻城壮族妇女人人会织锦。举人莫欺在他的《竹枝词》写有“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邻鸡乍唱停梭后,又听砧声杂臼声”。这就是忻城土县土民三更织锦的写照。
乳鸽酒 | 乳鸽系高级营养品,素有“动物人参”之美称和“一鸽胜九鸡”的美誉,忻城县生产的乳鸽酒是参照明朝末年壮族土司古方“雏凤汤”的配方制成的高级营养补酒,它以25日龄全乳鸽为主料,以杞子、千斤拔等名贵中药,取小锅熬大米酒,经过8个月的特定工艺浸泡制成。 | |
织锦 | 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后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 | |
佛手瓜 | 佛手瓜苗是忻城县开发的一种无公害蔬菜,到2013年,全县佛手瓜种植积面积达1.01万亩,为广西佛手瓜苗产量最多之县。佛手瓜是藤蔓植物,秋冬均可育苗种植。生长周期长,种植时需搭棚架,一年结两次瓜果,七月份第一次,九月份第二次,成熟时,一般亩产7000斤,高的可达万斤。除冬天和炎热三伏天外,其他时间均可采摘瓜苗,以春末夏初产苗最为旺盛。忻城县把佛手瓜作为一项主要产业来抓,已在大塘、思练两镇,沿柳邕公路两旁建立万亩佛手瓜长廊。 | |
金银花 | 金银花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含木犀草素、异绿原酸、绿原酸、肌醇、挥发油等成分。用于感冒风热,发热咽痛,或温病初起,温热病热毒未解;暑热烦渴,或痱子瘙痒、灼热;痈肿、疖、疔,红肿热痛;热毒泻痢。现代又用于高血脂症。泡茶,煎汤,制成露等。 |
蓝海朝,壮族。明朝 正德十四年(1519年)生于忻城县遂意乡敢妹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岁担任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明朝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已成为八寨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明朝 万历初年,蓝海朝率领农民起义军1万多人和强大的官军开展了5至6年的血战。万历七年(1579年)冬,两广提督刘尧诲、抚臣张任请朝廷委任总兵王尚文调集官兵10万余人分四路围攻八寨,蓝海朝领导起义军奋力抗击,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失败。
莫江白,忻城县人,民国七年(1918年)6月出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任中共马泗支部和加马武工队支部书记和武工队指导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任“凤凰山革命斗争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3日,莫江白率领部分战士在反“围剿”战斗中不幸被俘。9月4日在宜山县北山乡皇山英勇就义,时年31岁。
潘扬周,壮族。民国八年(1919年)6月生于忻城县思吉乡雷洞村那康屯的一个农民家庭。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考入广西桂林地方建设干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调到思吉乡公所任户籍干事,并担任抗日自卫队副大队长兼敢死队中队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16日,参加“古思”起义。胜利后,起义队伍命名为上林人民自卫军“八二”支队,潘扬周任中队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中旬,被国民党南宁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钟福标部杀害于古蓬街上,年仅28岁。
蓝延春,1958年生于新圩乡丹灵村古眼屯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1976年3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三二一七部队服役,担任连队卫生员。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在战斗中,为了救护战友,壮烈牺牲,年仅21岁。战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给蓝延春授予“战场救护模范”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