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区

仁和区 仁和区建制沿革 仁和区行政区划 仁和区地理环境 仁和区自然资源 仁和区人口民族 仁和区经济 仁和区社会事业 仁和区交通 仁和区名优特产 仁和区特色小吃 仁和区风景名胜 蔡君当选攀枝花市仁和区政府区长


仁和区为四川省 攀枝花市下辖区,1973年建区,寓意为“仁义道德,和衷共济”。仁和区位于攀枝花市南部,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华坪县,北连盐边县。2017年,仁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5亿元。至2018年,仁和区总面积1727.07平方千米,辖8个镇、6乡和1个街道,总人口27万。仁和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仁和区境域,秦汉时由中央政权所设郡县管辖。两晋、隋唐、五代十国到宋、除属中央政权所设州县治理外,曾长期为 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割据。元朝,属 云南行省黎溪、柏兴、北胜各州所辖。明朝,分属四川省会川卫、盐井卫和云南省姚州、 北胜州。 详情


仁和区地名网_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资料简介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介绍

仁和区为四川省 攀枝花市下辖区,1973年建区,寓意为“仁义道德,和衷共济”。

仁和区位于攀枝花市南部,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华坪县,北连盐边县。

2017年,仁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5亿元。

至2018年,仁和区总面积1727.07平方千米,辖8个镇、6乡和1个街道,总人口27万。

仁和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仁和区境域,秦汉时由中央政权所设郡县管辖。

两晋、隋唐、五代十国到宋、除属中央政权所设州县治理外,曾长期为 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割据。

元朝,属 云南行省黎溪、柏兴、北胜各州所辖。

明朝,分属四川省会川卫、盐井卫和云南省姚州、 北胜州。

清朝,仍跨四川和云南两省,分属四川 宁远府、云南 楚雄府所辖州县。

民国废州、府,属四川省会理、盐边县和云南省 大姚县(后析出永仁县)、华坏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域仍跨两省4县;会理县第八区(红格);盐边县第五区(同德)、第六区(务本);永仁县第三区(大田)、第四区(仁和);华坪县三阳区。1965年12月31日,将云南、四川两省4县划人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行政区;1973年2月,将四个行政区组建成东区、西区、郊区3个县级市辖区;1981年8月7日,郊区更名为仁和区。

平地镇迤沙拉村 (4张) 至2018年,仁和区下辖8个镇、6乡和1个街道。

乡镇级行政单位分别为: 大河中路街道、 仁和镇、 同德镇、 大田镇、 平地镇、 福田镇、 金江镇、 前进镇、 布德镇、 总发乡、 太平乡、 务本乡、 中坝乡、 啊喇彝族乡、 大龙潭彝族乡。

仁和区地理位置图 仁和区地处攀西大裂谷,位于川滇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东临 会理县,南接云南省 永仁县,西靠云南省 华坪县,北连 盐边县。 幅员面积为1727.0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 451万平方米。

地质

仁和区位于康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西侧,出露的地层较全,以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发育,新生界分布少而零星。其中,中生界的沉积岩分布在务本、宝鼎山和保安营一带。自晋宁期到燕山期,有花岗岩岩浆的入侵,形成各个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岩体,主要分布在仁和区的攀枝花、巴斯箐、红格及米易的白石岩、撒莲等地。

地貌

仁和区地势总体呈西北-东南倾斜,以山地为主,境内的平地乡师庄(海拔937米)为攀枝花市海拔最低点。

仁和区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小气候呈复杂多样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全区分为三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为干热河谷性气候,海拔1500米至2200米为暖润低中山气候,海拔2200米以上的中山顶部为冷湿中山气候。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850毫米左右,四季不分明而干雨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全年2300-2700小时),太阳辐射强(578-628千焦/平方厘米),蒸发旺盛。一般最热月出现在5月,最冷月出现在12月或1月。一般6月上旬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无霜期为300天以上。

仁和区境内河流属 长江水系,河流主要有金沙江、宁河等。

金沙江从仁和区太平乡干箐沟口进入攀枝花市境,东流再向南流至平地乡的师庄出市境; 安宁河在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交界处的河口(在弯滩以下2.5公里)汇入雅砻江。

至2012年,仁和区境内共发现矿产20余种,主要有铁、钛、钡、铜、铅、锌、镍、锡、金、铂、钯、铍、黄铁矿、花岗石、大理石灰岩、粘土、石墨、磷、蛭石、煤、砚石、油岩等。矿产共有63处,属大中型矿床17处。

仁和区自然环境 (6张) 至2012年,仁和区境内有野生动物近百种。主要有 猕猴、穿山甲、麝、 红腹角雉、水獭、猫头鹰、老鹰、松鼠、兔、野猪、黄鸳、黄鹂、喜鹊、鹧鸪、野鸭、翠鸟、画眉等。

有 野生植物资源130科,372属,546种。主要有苏铁、椴树、银杏、梓树、肉桂、杜仲、天麻、厚朴、何首乌、续断、黄苓、胆草、牛膝、紫草皮、天冬等。

(资料来自攀枝花市情网等网站,从中挑选分布在仁和区的物种,归纳而成的)

至2012年末,仁和区户籍人口为2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万人。常住人口为26.35万人。2012年出生人口2021人,死亡人口11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1‰。

至2012年,仁和区境内有28个少数民族,分别为彝族、 傈僳族、傣族、回族、苗族、白族、土家族、苗族、壮族、 纳西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瑶族、 布依族、侗族、 土族、朝鲜族、 维吾尔族、 水族、 普米族、 黎族、 羌族、 哈萨克族、 佤族、 拉祜族、 仡佬族、 鄂伦春族。

2017年,仁和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250.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4亿元,同比增长21.6%。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同比增长11.7%。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亿元,增长19%。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5.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38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2元,同比增长9.3%。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完成市下达目标。

2017年,仁和区实现烤烟种植1.67万亩,收购烟叶4.13万担;实施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建成粮食生产基地8万亩,蔬菜基地5万亩,水果基地16万亩,标准化养殖场10个。农田、果园、农房、水利设施等“9.19”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12条重点河流实行县级河长制管理。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渠系工程100处、高效节水面积达0.81万亩,新建堤防6.8公里。栗树湾水库纳入国家“十三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

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6.6万吨,同比增长0.5%;蔬菜总产量26.4万吨,同比增长4.6%;肉类总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2.3%;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4.1%。

2017年,仁和区 工业总产值完成483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8.5亿元,同比增长13.3%;钒钛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67.3亿元,同比增长22.7%;钢城(集团)仁和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8.2亿元,同比增长93.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其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6%;钒钛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7.1%。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完成全区技术更新改造投资42.564亿元。完成全区工业投资44.9645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8.32%。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0.3%。改造、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3个。开展地条钢集中整治20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5份。实施年度重大工业项目3个:年产10万吨石墨资源综合利用中高碳石墨生产线;润莹齿轮20万台/年汽车变速箱生产线;中国重汽攀枝花重型矿用车生产线。

仁和区城区建设 (4张) 2017年,仁和区完成 服务业增加值55.45亿元,增速8.3%,完成统计入库企业12家。完成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约103.8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下项目1个;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项目5个。成功申报四川省现代传统商贸流通转型升级重点示范区,获得省商务厅500万元资金支持。

2017年成功举办仁和庙会、普达灯光节、务本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吸引20万余人参与,实现经济收入1750余万元,接待游客408 万人次、同比增长21.16% ,实现 旅游总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5.7% ;同时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长春站”、“川货2018川货新春大拜年北京站”、2017年中国西部博览会进出口展览等大型活动11次,仁和参展企业总成交额约3800万元,其中现场成交约300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3500万元。

2017年,仁和区有义务教育 学校23所(其中:小学14所,初级中学7所,省二级示范性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村小教学点38个。有独立建制幼儿园3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企业办园1所,民办28所),乡镇中心学校附设幼儿园13所,村小教学点学前班26个。

2017年,仁和区推进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总分管制建设,完成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区政务服务中心、武警攀枝花市支队一中队、武警攀枝花市森林大队4个馆外阅读点建设,配备图书8600册,电子借阅机2台。创作优秀文化作品,开展“歌唱仁和”词、曲创作,先后面向社会征集《仁和姑娘》、《请到美丽仁和来》等10首词作品。编创《走在山水间》、《龙行甘露》、《当时只道是寻常》等群众性舞蹈。完成《看见迤沙拉》旅游剧8个节目的创作、编排、排练、服装制作。举办“畅享幸福 这里仁和”系列节目文化活动,开展苴却砚文化艺术节、“四方论砚”、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等44场次,其中大型活动7场次,小型活动37场次。组织书法、美术展览2次,累计展出作品300余幅。组织区级媒体,联合市文艺创评室对仁和区十个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进行专访,深入挖掘故事,选塑典型,在仁和区电视台推出《第一书记扶贫记》大型系列专题报道,并创作同名小品和快板舞。

2017年,仁和区获省、市立项支持科技项目12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9个,筛选和包装省、市级科技申报项目22个。全年申请专利254件,其中发明专利101件。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0项,新增产值5.1亿元。市级科技成果登记15项。

2017年,仁和区有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241个,医疗保健机构共有病床668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5张。卫生技术人员94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7人。

2017年,仁和区实施在建改善提升工程项目共计7个,已完成2个项目,完成里程26.6公里,完成投资4190万元。中坝至啊喇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完成一期工程混凝土路面6.5公里,完成投资600万元,二期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岔官路后段6.3公里完工,完成投资390万元;布德至格里坪镇改善提升工程13.8公里全部完成,完成投资900万元;啊龙路(大田至大龙潭段)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00万元;岔官路(S214至乡镇府段)改善提升工程,开始施工图设计;太平至福田改善提升工程太平段(金沙电站库周交通工程),完成投资1900万元。2016年至2017年下达撤并建制村项目共有10个(2017年计划下达6个),完成项目7个,完成里程44.7公里,完成投资930万元。安保工程共完成县、乡道安保工程建设35.47公里,完成投资900万元。

火车南站站前枢纽、站前环线、站前排洪设施项目全面完成征拆工作并交地;火车南站周边项目建设(总源路、总乐路、迎宾大道)征拆协议全部签完。

苴却砚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主产于仁和区。1909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荣获金奖;2011年7月12日,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苴却砚 (5张)

中坝草莓

中坝草莓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中坝乡。中坝草莓果型好、颜色好、抗病力强、亩产量高、收获期长。

大田石榴

大田石榴主产于大田镇,果大皮薄,籽粒似珍珠。1993年,在北京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攀枝花芒果

攀枝花芒果主产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具纤维少、味甜、组织细密等特点。2009年,“攀枝花”牌商标成功申请国际注册,并获得GAP认证,取得欧洲市场准入证。

平地里颇彝族菜

平地里颇 彝族菜以高寒山菜、生态土猪、黑山羊为原材料制作而成,代表菜主要有彝家九大碗、烤全羊、坨坨肉等。

中坝牛肉宴

中坝牛肉宴是回民传统风味菜肴,属清真牛肉系列。代表菜主要有全牛宴、三巴汤、牛肉火锅等。

布德黄焖鸡

布德 黄焖鸡选用生长期在半年左右的土鸡制作而成。制作过程为:宰杀洗净砍成块状后,放入热锅,配以白酒,精盐,草果、八角、大蒜、干红辣椒,酱油等佐料,用猛火使其沸腾后,再用文火慢煮。

大黑山森林公园

大黑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由林海、石林、龙洞、舍身崖、观音崖、桃花园、乌拉天国、朱德智结草莽英雄雷云飞的原址等50余个景点组成。

宝鼎生态旅游区

宝鼎生态旅游区位于仁和区太平乡境内,离仁和30公里, 距市中心36公里,是以森林自然景观和亲近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宝兴山生态旅游区

宝兴山生态旅游区内有连续跌水瀑布群,有妖怪洞、蟒蛇、银洞等溶洞;有观音庵、如来庙、雷祖庙、龙王庙、太阳神庙、土祖庙、山神庙等大小7座庙宇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