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
蓬溪县 蓬山 四川省蓬溪县 蓬溪县历史沿革 蓬溪县行政区划 蓬溪县历史文化 蓬溪县地理环境 蓬溪县自然资源 蓬溪县人口民族 蓬溪县交通优势 蓬溪县政治建设 蓬溪县经济事业 蓬溪县社会发展 蓬溪县风景名胜 蓬溪县地方特产 蓬溪县著名人物 蓬溪县风土人情 蓬溪县荣誉称号
中国革命老区四川蓬溪县,隶属四川省 遂宁市,地处 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 船山区、射洪市、 大英、广安 武胜、 南充 嘉陵区、 西充以及 重庆市的 潼南区、 合川区等八县市区毗邻接壤。幅员面积1251平方公里。全县辖19乡镇及1个街道办。蓬溪县是 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建立第一个县级 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享有“梓东邹鲁”的美誉。蓬溪是汉代道家 严君平的隐居地,明代宰相 席书,清代宰相 张鹏翮、大诗人 张问陶祖籍地。著名旅游景点有 赤城湖、唐兴书院、 高峰山、 中国红海、白塔禅院、 旷继勋公园、 宝梵寺、 常乐寺、 高洞庙等。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2019年1月9日,蓬溪县凭借书法入选2018—2020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蓬溪县境,东晋永和十一年(335)始置巴兴县,其后几经易名,并与邻县分合,于唐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
详情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有19个镇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有1个街道
中国革命老区四川蓬溪县,隶属四川省 遂宁市,地处 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 船山区、射洪市、 大英、广安 武胜、 南充 嘉陵区、 西充以及 重庆市的 潼南区、 合川区等八县市区毗邻接壤。幅员面积1251平方公里。全县辖19乡镇及1个街道办。
蓬溪县是 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建立第一个县级 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享有“梓东邹鲁”的美誉。蓬溪是汉代道家 严君平的隐居地,明代宰相 席书,清代宰相 张鹏翮、大诗人 张问陶祖籍地。著名旅游景点有 赤城湖、唐兴书院、 高峰山、 中国红海、白塔禅院、 旷继勋公园、 宝梵寺、 常乐寺、 高洞庙等。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2019年1月9日,蓬溪县凭借书法入选2018—2020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蓬溪县境,东晋永和十一年(335)始置巴兴县,其后几经易名,并与邻县分合,于唐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蓬溪县,县名沿用至今。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蓬溪县……取邑内蓬溪为名”。《蓬溪县志》(道光版)称:“蓬溪县因水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亦称:“以县有蓬溪名”。故蓬溪县是以蓬溪(河)得名。
蓬溪县夏、商、周为蜀国地,秦为蜀郡地。
汉高祖六年(前201),分巴、蜀两郡置广汉郡,今蓬溪县境属广汉郡(郡治今 射洪县沱牌镇通泉坝)广汉(治今射洪县柳树镇)、郪(治今 三台县郪江乡)两县。
蓬溪风光 (40张) 西汉末年,今蓬溪县境,建置未变,隶属仍旧。
东汉刘秀政权恢复益州、广汉郡和广汉县名。东汉末年,割广汉县南置德阳县(治今遂宁市城区),今蓬溪县境分属广汉、德阳、郪三县。
三国蜀汉,建兴二年(224),分广汉郡置东广汉郡,今蓬溪县境分属东广汉郡广汉、德阳、郪三县。
西晋太康六年(285),废东广汉郡复置广汉郡。
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分广汉郡置德阳郡(郡治今遂宁斗城),今县境为德阳郡德阳县地。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 桓温平蜀,德阳郡更名遂宁郡,辖地未变。
东晋穆帝永和十一年(355),划郪县东部和广汉县濒涪、郪两江地区置巴兴县。县治设灵鹫山。今蓬溪县境内始置县治。
孝武帝(373~396),分广汉县置晋兴县(治所今潼南县玉溪镇)隶属遂宁郡。今蓬溪县境属遂宁郡巴兴、晋兴、德阳三县。
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遂宁郡分为东、西遂宁郡,今蓬溪县境仍隶属巴兴、德阳、晋兴三县。
萧梁时期(502—534),德阳县更名为小溪县,今县境隶属新州东遂宁郡巴兴、晋兴、小溪三县。
西魏恭帝二年(555),分东遂宁郡置怀化郡,改晋兴县为始兴县,小溪县为方义县。县境属合州怀化郡的始兴县和合州东宁遂郡的方义县属地。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于东遂宁郡置遂州,改东遂宁郡为石山郡,遂州、石山郡、方义县治所设遂宁市城区,县境为遂州石山郡的方义县和怀化郡的始兴县辖地。
隋开皇三年(583),撤郡留州,以州辖县、怀化郡、石山郡被省。
隋开皇十八年(598),始兴县更名为青石县,县境为遂州青石、方义县地。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遂州改遂宁郡,辖县未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行州统县制,遂宁郡更为遂州,太宗贞观元年,国分十道,以益州地置剑南道。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割方义县北境置唐兴县,县治蓬川(今鸣凤镇翔凤),县境为唐兴、青石县地。
武后长寿二年(693)唐兴县更名为武丰县。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武丰县复名唐兴县。
唐景龙二年(708),析唐兴县北部地区置唐安县,县治设赤城镇茶店子。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废唐安县,迁唐兴县治于唐安县治所赤城镇茶店子。
唐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蓬溪县。县名因治所临“蓬溪河”得名。遂州更名为遂宁郡。蓬溪县隶属剑南道遂宁郡。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长江县治迁徙凤凰川(今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今蓬溪县境属遂州蓬溪、长江两县。
五代和 北宋初年,四川先后为 前蜀(907—924), 后唐(925—933)和 后蜀(934—965)所据,县境建置如唐末。
北宋乾德三年(965)灭蜀后,改剑南道为西川路。
宋咸平四年(1001)原四川地区划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县属梓州路。
宋神宗熙宁元年(1073),省青石县(今潼南)入蓬溪县。翌年(1074),青石县又复置。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遂州更名为遂宁府。
南宋端平三年(1236),蒙军入川,遂宁府迁蓬溪县蓬溪寨。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长江县并入蓬溪县。县境隶属四川行中书省潼川府遂宁州。
明 洪武九年(1376),降遂宁州为遂宁县,蓬溪改属潼川州。次年,蓬溪县并入遂宁县。
明洪武十三年(1380),蓬溪县复置,并将青石县涪江左岸地区划归蓬溪县。
清 顺治十年(1653),遂宁县并入蓬溪县。
清顺治十七年(1660),遂宁县复置。
清 雍正八年(1730),建置调整,蓬溪隶属四川布政使 潼川府。
清嘉庆七年(1802),全川设5道,蓬溪隶属川北道潼川府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四川划为7道,蓬溪县仍属川北道。
民国3年,四川由7道改为5道,蓬溪属嘉陵道。
民国24年,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蓬溪隶属于驻遂宁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蓬溪解放。
1950年1月5日,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川北行署遂宁分区专员公署。
1952年9月,川东、川西、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遂宁分区改为遂宁专区,蓬溪隶属遂宁专区。
1958年,遂宁专区撤销,蓬溪县划归 绵阳专区。
1968年9月,绵阳专区更名为 绵阳地区。
1985年5月,遂宁市成立,蓬溪县隶属 遂宁市。
1997年12月28日,蓬溪县老三区十一个乡镇(含红江镇三个村)划出成立 大英县。
蓬溪县现辖19个乡镇1个街道、495个行政村、30个社区(其中城区9个)。县政府驻赤城镇。
镇: 赤城镇、 新会镇、 文井镇、槐花镇、 明月镇、 常乐镇、 天福镇、 红江镇、 宝梵镇、 大石镇、 吉祥镇、 鸣凤镇、 任隆镇、 三凤镇、 蓬南镇、 群利镇、 金桥镇。
乡:高升乡、 荷叶乡。
街道:普安街道
蓬溪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素有“五史之乡”、“孝子故里”、“中国洞经音乐发祥地”、“古壁画艺术之乡”、“大乐之乡”等美誉。蓬溪是“中国革命老区”,1929年6月29日,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四川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旷继勋将军在蓬溪率部起义,打响了大革命失败后武装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2009年9月,领导起义的 旷继勋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以6.29起义历史事件为依托打造的继勋公园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国防教育基地。蓬溪是“中国书法之乡”,“工诗文、善书法”之风历代传承,传统书法艺术十分繁荣,全县有以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教学部主任、书法篆刻创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兼职教授的 曾来德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7人,省、市书协会员200余人、民间书法家5000余人。蓬溪也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四川省文化先进县、省级平安县、四川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蓬溪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梵寺壁画、鹫峰寺白塔等众多人文遗址;有“蜀中西子”赤城湖,有号称“高峰奇观、天下双绝”的“天下第一”老子塑像和“八卦迷宫”;有唐代的禅院常乐寺、宋代的抗金要寨蓬溪寨和清代的奎阁。
蓬溪县地处 四川盆地中部偏东, 涪江中游,位于东经105°03′~105°59′和北纬30°22′~30°56′之间。东邻南充、 武胜、 合川,西连大英,南接遂宁、 潼南,北靠 射洪、 西充。幅员面积1251平方公里。
蓬溪县地势四周高中部低,北部高于南部,由北向南呈波状缓倾。最高点在任隆镇北坡,海拔565.8米,最低点在三凤镇荷叶乡细坝,海坝251.3米。涪江及其支流小潼河,蓬溪河( 芝溪)流经县南和县中部,致使北部高于南部。中部地势较低,平均海拔低于296米。县境四周处于嘉陵江、涪江分水岭及其支流源头地带,地势较高,平均海拔404米,低山的山脊构成与邻县分界线。
县内地势起伏,走向为东西展布,南北排列。北部平均海拔485米,南部平均海拔约380米,文井、罗戈一带海拔400米以上,至蓬溪河沿岸海拔至350米左右,再往南,地势复升,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到小潼河大石桥段,地势又下降至350米左右。
蓬溪地处四川中部的 嘉陵江与 涪江之间的丘陵区,境内水系发达,溪河较多,源短水急。蓬溪县溪河共有198条,长964.8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15条。 河网密度0.77公里/平方公里。水系呈平行状,格网状和树枝状,东南部蓬南镇境内的中和河、东保河和翻身乡、黄泥乡境内部分溪河流入嘉陵江属嘉陵江水系,其余镇乡河流流入涪江,属涪江水系。
蓬溪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温39.4℃、极端最低温-4.6℃,年平均降雨量929.5毫米,年均日照数1471.7小时,年均蒸发量990.3mm,相对湿度82%,≥10℃的活动积温5383.2℃。
全境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侏罗纪系紫色砂泥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砂石、页岩、粘土、盐卤等资源储量丰富,到2009年底,砂岩储量为1090450万吨,砂砾28704万吨,页岩3664083万吨,粘土岩1643万吨,盐卤60万吨。
蓬溪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植物110余种,脊椎动物74种,鱼类资源44种。
境内大小河流214条,总长1013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3立方米(不含径流)。
2009年末,蓬溪县总人口近80万人,常住人口77万人,县城区常住人口12万人;劳动力资源3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08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7.45‰、5.95‰和1.51‰。全县除汉族外,散居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等3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0.5%。
新城 (3张) 蓬溪周边与成都、绵阳、南充、重庆、广安等大、中城市毗邻,车程均在1个半小时内。 成南高速公路、 达成铁路、 绵遂高速公路、遂西高速、国道318线横贯全境。截至2012年蓬溪县已形成以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和国道318线为主轴,省道为骨架,县乡路为网络,江河、水库航道水运为补充的现代交通格局。
蓬溪火车站位于城南的鸣凤镇。改造后的 蓬溪站已经于2018年9月29日开通运营,拉近了蓬溪与周边城市的距离。
蓬溪县委书记: 张智勇
鸟瞰 (6张)
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5320万元,比上年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263013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35929万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426378万元,增长10.2%。全县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5%、84.9%和73.6%。在全县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8:48:32.2,第一产业比重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7、3.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10405万元,比上年增长8.4%,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1.1%,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年末全县累计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10392户,私营企业1898户。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3%,医疗保健类上涨0.3%,居住类上涨2.7%。
蓬溪县奎阁广场清代宰相张鹏翮塑像 (6张)
2016年全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各项惠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8489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农业产值(种植业)268782万元,增长5.23%;林业产值22310万元,增长5.58%;畜牧业产值274804万元,增长2.45%;渔业产值21564万元,增长4.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029万元,增长5.42%。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2193公顷,比上年增加44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62071公顷,增加275公顷,油料作物17502公顷,减少54公顷,蔬菜瓜果类9516公顷,增加302公顷,药材556公顷,减少1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48577吨,比上年增长0.8%;油料总产为48789吨,比上年增长0.5%。
全年肉类总产量52768吨,比上年下降1.9%。其中猪肉产量39222吨,下降3.6%;牛肉产量1492吨,增长9.3%;羊肉产量4722吨,增长4.1%。年末生猪存栏38.89万头,比上年减少1.7%,全年出栏生猪56.1万头,减少3.6%;出栏羊19.68万头,增长4.0%;出栏家禽388.17万只,增长2.4%。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91%。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户。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51078万元,增长23.6%,占GDP的比重达到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9%。规模以上工业(下同)总产值实现985611万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923264万元,比上年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75119万元,比上年增长0.6%;利税总额99985万元,比上年增长4.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3+3”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933693万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4.7%。其中:门业实现产值312843万元,纺织业实现产值168667万元,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44949万元,电子产业实现产值95212万元、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63894万元、生物产业实现产值48129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3个,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600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85411万元,比上年增长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7%;竣工面积21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3%。
201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3.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98296万元,增长13.2%;住宿业零售额14556万元,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95471万元,增长13.1%。从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5627万元,增长13.2%;乡村实现零售额272696万元,增长13.2%。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9.0%。其中,出口3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9.0%。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1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161.6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9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1亿元、增长11.1%,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052元,同比增加2063元,增长8.6%,增幅排全市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75元,同比增加1143元,增长9.5%,增幅位列全市第一,比全市高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98:1,较上年同期的1.99:1,缩小了0.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8平方公里,人口15.6万;城镇化率达44%;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3%;预计完成非税收入1700万元(含房管局),占目标任务的103%;已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到位14228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58.5%;建筑业总产值(含省外)完成3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预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亿元;县城区绿地率达31.85%、绿化覆盖率达37.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42平方米;路灯亮灯率达98%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蓬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简介
城市性质:为遂宁东北部以绿色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成都经济区东部以“书法文化”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
规划期限:2013至2015年、2016至2020年、2020至2030年。
人口及用地规模:2015年人口规模达18万人、用地规模达1530公顷; 2020年人口规模达22万人、用地规模达2090公顷; 2030年人口规模达30万人、用地规模达2850公顷。
空间结构:“以老城为依托,以318线和芝溪河为纽带,以南部新城为城市主中心,以城南工业区为产业集聚发展区,沿芝溪河河谷地带拥河发展的组团式布局结构”。概括为“一城三区多组团”。
城市功能分区:根据蓬溪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将蓬溪城市分为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南部产业片区三个功能片区。
城市开发边界的确定:按人均不超过100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确定蓬溪县城市终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8平方公里,并依照基本农田、风景区、生态园地、水源保护地等保护要求和工程地质、用地适宜性状况,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布局,根据对城市用地分析与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到规划期末蓬溪城市开发边界应为东至龙顶山、苏寨山一线,北到赤城湖,西临遂西高速,南抵鸣凤镇区,该四至区域内城市开发边界确定的可建设用地的范围为63.81平方公里,能满足城市长远发展对建设用地增加的控制要求。
2011年蓬溪县小学38所,在校学生3.49万人;普通中学校36所,在校学生2.41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净入学率达到96.6%。
2011年蓬溪县组织开展大型文体活动6次,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10余次,组织参与各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共计70余次,受益人数达30余万人。县图书馆外借室2011年共接待读者2.3万人次,阅览室接待读者1.3万人次,资料查询300余人次,新征订报纸13种,杂志36种,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阅读需求。
2011年蓬溪县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确定了体育后备人才150名,注册运动员41名。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蓬溪县庆元旦健身跑活动、第八届市旅发大会自行车骑游等活动,免费向群众开放体育场馆7.35万人次,丰富了群众体育生活。体育活动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在鸣凤、下东等乡镇新建了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中国红海”建成了两条全民健身路径。
2011年蓬溪县卫生机构597个(含村、单位、个体卫生室等),床位1611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2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9人;卫生防疫人员197人。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82‰。
高峰山在 文井镇高峰山村,海拔547米,在山顶可眺望60华里内的景物。山上有唐贞观二年(628年)建的 高峰寺,山腰尚存宋,元石彻寨垣残迹。罐金山:在文井镇白象村,海拔523米。顺天寨:在文井镇新林的顺天村,海拔520米。
赤城湖赤城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位于东经105°33′45″至105°45′00″,北纬30°45'00″至30°53′38″之间。赤城湖水库始建于1976年,集雨面积101.4平方公里,正常库容30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745万立方米,有效灌面5.2万亩。有3条干渠和12条支渠,总长140.12千米,贯穿8个乡镇。
中国·红海”彰显“自然之红”、“革命之红”、“文化之红”,让人置身于“红的海洋”,领悟“红运吉祥”。
红海的景观丰富多彩。“中国·红海”集旅游度假、运动体验、休闲娱乐、婚庆养生、生态宜居于一体,有红运广场、不言坡、定海神针、长寿谷、三亭三楼、光棍山、仙人山、三大宫祠、龙宝坊、诗碑长郎、自行车骑游车道儿童乐园、水上项目、梦圆山庄等景观20多处。
北南观山系分布于马桑溪之东的众山丘,东与西充,南充相邻。北南观山:在 新星乡北南观村,海拔500米。
马鞍山:在文井镇普光的五贤村,海拔543.5米。望城山:在 赤城镇附西的周家店村,海拔513.7米。在山顶可望见 赤城,故名。插 旗山:在赤城镇附西的 金仙寺村,海拔501.8米。1958年勘探石油曾在该山顶插旗作标记,故名。猫猫山:在赤城镇附北的白毛沟村,海拔450.4米。
金山寺山系分布于蓬溪县城周围的众山丘。金山寺山:海拔480米,山顶有明弘治年间(1488~1505)修建的金山寺,1957年失火,化为灰烬。石鱼山:位于县城 解放路赤城植物油厂后。明正德元年(1506),在山腰凿 石建祠得鱼化石,故名。有泉水从鱼化石隙溢出,其味甘洌,长年不断,有人凿井蓄泉供人饮用,人称鱼泉,故又名鱼泉山。 蓬莱山:与石鱼山相依,海拔385米,为县城东最高山。 赤城山:又名宝瓶山,为县城东街后山,海拔382米。印盒山:位于县城西门内,因形似印盒,故名,海拔350米。书案山:位于县城南,蓬溪中学建在其山麓,因山形如书案,故名,海拔365米。
四川省蓬溪县城区万和大酒店向北行50米之山上。为纪念四川省第一个县级政权机关-----四川省蓬溪苏维埃的建立者旷继勋烈士而修建。山中建有“旷继勋纪念馆”( 徐向前题字)。旷继勋公园是四川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园以来,已经成为四川人民的一重要的青少年儿童学习爱国知识的乐园。
常乐寺位于蓬溪县西22公里的黄龙山麓有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常乐寺,寺院名幽额有“黄龙吐瑞”四字。常乐寺的庙产富饶,给养、香火不仰于暮化。寺僧文化素质较高,常与县中文人交往谈古论今。寺境幽深,灵木古树达数百株,遮天蔽日,是旅游避暑的上上福地。寺址地处平坦,邻常乐镇百步,车马通达,极利游客及信众度瞰礼佛。寺内藏经楼是文人聚会场所。四壁丹青诗文,楼储名家宏篇,颇耐游客品题。2007年为四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启动国家级文物单位的申请工作。
蓬溪 姜糕首创于清朝同治年间。它选有去病健身久服无伤的食物药物,合制为糕。被西太后封为“御糕”。评曰“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
香蒸牛肉是四川蓬溪常乐镇的传统名产。民国二十年左右,常乐名厨师全理清、文仁堂加工卤牛肉,后经过不断探索,渐成独有风味的牛肉名小吃。
蓬溪 赤城湖是川中旅游名胜之一,湖中餐厅“余味鲜”是特级厨师邓中义先生创办,用湖中鲜鱼制作筵席,高、中、低档随客选用。
蓬溪县盛产红苕,蓬溪县达2亿多斤,有大量的加工成条粉。任隆镇称赞为“粉条之乡”。
蓬溪县茶叶生产早在文革年间就有生产,2011年,全镇新栽茶叶生产1000亩、补栽2000亩,全镇生产茶叶产值实现620.5万元。
蓬溪 熨斗糕始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该县夏其宣仿照甜熨斗糕,经过改加配料,精心制作而成,米浆中加入豆芽、豆瓣、肉粒、秘制调料等,用古代熨斗作为烤制的器具,所以称为熨斗糕。
席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明四川潼川州 遂宁县吉祥镇(今蓬溪县吉祥镇)人。明天顺五年(1461)生。明弘治元年(1488)中举,三年(1490)中进士,授任山东郯县知县,历任工部尚书、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死后赠太傅,谥文襄。他为官颇有建树,在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平定叛乱等方面政绩显著。力主改革,上表献新政十二事,嘉靖帝颇为赞许,诏令逐条执行,深得皇帝的器重,被“倚为重臣”。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清四川潼川州 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蓬溪县黑柏沟)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代名臣、治河专家、清代第一清官。
川中大乐为民间大型打击乐。原名“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20世纪初,四川的中江、 金堂、蓬溪、射洪、南充诸县十分兴盛。
川中大乐由两组组成:主乐组有脚盆鼓、大钹、大马锣、饶钵、钗子、苏钵、苏钗、铛铛、铙铙等。辅乐组演奏时,两组乐队重叠交替,阵容庞大,场面壮观,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曲牌有“云顶翻”、“凤点头”、“扑灯蛾”、“牵藤藤”等十多种。
彩莲船亦称“划旱船”、“花船”,大都在春节期间和大型文艺活动中表演。由幺姑、艄翁两人表演。随着锣鼓,艄翁随后划船上场,两人边歌边舞,配合默契,组成轻松欢乐的双人歌舞。
彩莲船的表演主要是模仿水上行船的动作。么姑的舞蹈动作可概括为四句话:“手腕摇,腿下颤,腰要勤,身拔高”,艄公的舞蹈动作如“划船步”、“吸腿划船”等,贯以川剧中矮子的身法,与么姑的行舟飘游相呼应。舞蹈形象地表演船在水上,时而平水泛舟,潇洒飘逸;时而破浪行船,起伏浮沉。舞蹈以悠荡开始,又以悠荡结束。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蓬溪芝溪畔张船山对联石刻 (3张) 车车灯又称“逗么妹”、“跑旱船”。主要在春节前后演出。表演者3人,1人饰么妹,1人饰小花脸,1人饰车夫或艄翁。也有7人表演的,除上述3人外,增加4个手执灯笼的“报子”(打场人)。灯班均由乡村表演技艺较高的老艺人领头,串联一些爱玩灯的人,临时组成“车车灯”队,春节期间四处玩灯,春节一过即行解散。
“车车灯”的表演,先由小花脸手执花折扇跑场,逗出坐“彩车”、戴墨镜,手舞彩巾的么妹(多为男扮),然后即兴编唱各种与节庆、农事、民俗有关谐趣之词,以幽默逗乐为主。么妹在车船内手把车沿,随唱词作出前后仰俯摇摆动作,面露娇羞忸怩状。车夫或艄翁按曲调节拍作推车划船状。
小花脸领唱后,其他人帮腔伴唱。每唱完一段后,在锣鼓声中走“转元宝”、“挽蚂蚁”、“筛莲花”等传统套路变换队形。其表演技巧概括为“么妹要稳,花脸要逗”八字,唱段有超腔、数腔两部分。唱词多属上下结构,句句押韵,以7字句居多,常附加衬字、嵌词,唱腔为微式调,曲调重复演唱。伴奏乐器有二胡、月琴、三月、四胡、锣、鼓、四面板等。
洞经音乐发源于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乾道四年(1168),在蓬溪县宝屏山(今 赤城山)玉虚坛撰成《 文昌大洞仙经》5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因谈演《 文昌大洞仙经》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已被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12月14日,蓬溪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