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

市中区 市中区历史沿革 市中区行政区划 市中区地理环境 市中区自然资源 市中区人口民族 市中区经济概况 市中区社会事业 市中区交通 市中区旅游 市中区特产 市中区历史名人


市中区隶属于四川省 乐山市,位于 四川乐山市盆地西南部,为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地。古称嘉州。2010年,辖10个乡,15个镇,7个街道,252个行政村、61个社区,2010年,户籍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万人,非农人口32.8万人;常住人口6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万人,城镇化率67.94%。总面积837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2.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12.6%。秦代以前为古蜀国地,秦代属蜀郡。汉武帝于今乐山置南安县,属犍为郡。两晋沿袭旧制。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南安县先后隶属于犍为郡、青州、眉州。<...

详情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介绍

市中区隶属于四川省 乐山市,位于 四川乐山市盆地西南部,为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地。古称嘉州。2010年,辖10个乡,15个镇,7个街道,252个行政村、61个社区,2010年,户籍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万人,非农人口32.8万人;常住人口6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万人,城镇化率67.94%。总面积837平方公里。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2.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12.6%。

秦代以前为古蜀国地,秦代属蜀郡。

汉武帝于今乐山置南安县,属犍为郡。两晋沿袭旧制。

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南安县先后隶属于犍为郡、青州、眉州。

北周置 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在乐山设置平羌郡平羌县管理僚人,今市中区为南安县、平羌县地。

隋朝开皇初改嘉州复曰眉州,大业初改曰眉山郡。原南安县改名 龙游县,传说是隋朝军队从成都乘船向乐山进军、追击陈国败兵时,岷江中有游龙导航,帮助隋朝军队统一天下,因此改南安为龙游。中央政府在乐山增设夹江、峨眉两县。今市中区为平羌县、龙游县地。

唐高祖废眉山郡复曰嘉州,元宗时又改曰犍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嘉州。市中区属州治龙游县、平羌县地。五代前后蜀如唐旧。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改龙游县为嘉祥县。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又改嘉祥县为龙游县。

明洪武八年(1375年),撤销龙游县入嘉定州为州治。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乐山县,因境内至乐山而得名。1912年裁县入府。

1913年1月恢复道制,裁嘉定府,2月置乐山县。

1949年12月16日, 乐山城解放,20日成立县人民政府。

1978年5月25日,撤销乐山县,设立乐山市(县级)。

1985年2月21日撤地建市,6月17日,撤销乐山市(县级),建立乐山市市中区

1996年,辖4个街道9镇8乡:张公桥街道、泊水街街道、上河街街道、篦子街街道、通江镇、安谷镇、苏稽镇、水口镇、土主镇、白马镇、茅桥镇、青平镇、牟子镇、平兴乡、杨湾乡、童家乡、剑峰乡、凌云乡、九峰乡、棉竹乡、悦来乡。区政府驻县街。

2000年,市中区辖4个街道、9个镇、17个乡: 张公桥街道、 泊水街道、 上河街道、 篦子街道、 通江镇、牟子镇、土主镇、白马镇、茅桥镇、青平镇、苏稽镇、 水口镇、安谷镇、悦来乡、棉竹乡、关庙乡、童家乡、石龙乡、剑峰乡、全福乡、凌云乡、九峰乡、迎阳乡、九龙乡、普仁乡、平兴乡、杨湾乡、临江乡、罗汉乡、车子乡。

2004年,市中区辖4个街道(张公桥、泊水街、上河街、篦子街)、16个镇(苏稽、安谷、土主、通江、水口、牟子、茅桥、青平、白马、棉竹、车子、 临江、九峰、罗汉、全福、童家)、10个乡(杨湾、悦来、剑峰、凌云、平兴、普仁、石龙、九龙、迎阳、关庙)。

2009年11月18日,正式撤销通江镇、篦子街街道,设立通江、柏杨、肖坝、大佛4个街道。

2011年,市中区辖7个街道、15个镇、10个乡,252个行政村、71个社区。

2012年,市中区辖7个街道、15个镇、10个乡:张公桥街道、泊水街道、上河街道、肖坝街道、通江街道、 柏杨街道、大佛街道, 苏稽镇、 安谷镇、 土主镇、 水口镇、 牟子镇、 茅桥镇、 青平镇、 白马镇、 棉竹镇、 车子镇、 临江镇、 九峰镇、 罗汉镇、 全福镇、 童家镇、 杨湾乡、 悦来乡、 剑峰乡、 凌云乡、 平兴乡、 普仁乡、 石龙乡、 九龙乡、 迎阳乡、 关庙乡。 区政府位于乐山市县街116号。

乐山市市中区位于 四川盆地西南部,面积约82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31′56″~103°59′25″、北纬29°28′00″~29°45′45″之间。东临 井研,北靠 夹江,西接 峨眉、 沙湾,南界五通。

市中区地处 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其中 青平镇地形为丘陵地区,属浅丘,海拨359.8—471米之间。罗汉镇地势北高南低,沿大渡河呈阶梯形带状分布,海拔最高513.7米,最低372.4米,境内以平坝为主。

市中区内水系主要为岷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岷江、 青衣江、 大渡河,其次为支流水系马边河、沐川河、峨眉河、茫溪河等。

区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并具有自北而南、由东往西随地势升高其降水量增加的特征。降雨量集中于夏、秋二季,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7~9月份多大雨、暴雨。

2014年,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25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开发潜力大。其中,探明岩盐资源总量105亿吨,年开采量230万吨,是全国卤(井)盐的主产地之一;马边磷矿储量居全国八大磷矿第4位,探明资源量8.03亿吨;探明煤资源量2.3亿吨,另外经普查犍为、井研一带新探获煤炭资源量约3.2亿吨。

市中区境内有“三江七河”,水资源十分丰富,水产业是市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年平均产水量113.7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741.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55亿立方米。

2010年,乐山市中区,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3万人,非农人口26.7万人。常住人口6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万人,城镇化率67.94%。

2011年, 乐山市市中区共有20个民族成份, 汉族、 彝族、 回族、 苗族是世居民族。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生产总值完成131.6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47.2:4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8元。

201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80平方公里,粮食总产12.162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46.66平方公里,产量86.6万吨,产值8.66亿元;水果面积35平方公里,产量6.6万吨,产值2.28亿元;茶叶面积18.06平方公里,实现产量0.122吨,综合产值0.799亿元;花卉面积约6.66平方公里,花卉在地产值4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值达0.6亿元以上,全年花卉(苗木)销售产值1亿元。

截止2013年底,全区各类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9万亩,水产品产量达2.9万吨,其中着力打造的“青白童”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已达2.4万亩,年产水产品1.9万吨,主要有嘉州江团、南方大口鲶、黄颡等15各品种,为农民持续增收和水产品稳定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49.84亿元,增长11.2%,工业化率57.3%,高于全省13.2个百分点;工业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3亿元,增长13.4%;利润总额68.57亿元,增长5.2%;利税总额120.11亿元,增长0.8%。实现销售产值1589.3亿元,增长15.6%;其中,重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01.1亿元,轻工业实现产值388.2亿元,轻重工业比为24.4:75.6。

乐山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4张)

乐山市中区作为乐山规划建设的商务经济区,四个城市新区正加快推进。其中,青江新区以成绵乐城际铁路乐山站前广场为中心,是乐山未来的中央商务区和城市新中心,规划控制面积为10平方公里。

市中区积极推进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免费开放区文化馆和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打造 棉竹镇、白马镇2个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装修改造完成苏稽镇、茅桥镇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年建成村级文化室78个,其中新建25个,改建52个。新建社区书屋21个,实现市中区全覆盖。“送文化下乡”活动10场。打造12个乡镇特色艺术团体。新建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5个,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724场次。

2010年来,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促进了市中区教育事业的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13年3月,全区配备学生用计算机2112台,教师备课用计算机500台。全区40所学校共建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316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覆盖率达100%。

市中区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基础设施完备,水陆交通便捷,拥有乐山港和500吨大件码头,可直达长江沿岸各大港口,距成昆铁路二类口岸30公里;125公里的成乐高速公路直通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绵乐城际铁路已建成通车。市中区地处乐山市打造“增长极、次枢纽、南中心、目的地”的中心,正在实施的以“两航、四铁、八高速”为重点的全市“千亿交通工程”线路均在区境内交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市中区通达市域内各县(市、区)的“半小时核心圈”、“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可通达重庆市和周边市州,4小时通达西南其他省会城市。

2015年1月,市中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04.683公里,其中县道105.684公里,乡道88.049公里,村道399.107公里,专用道路11.843公里,通村水泥路率达100%,共建波形护栏80公里,开通农村公路客运线路8条,建设招呼站97个,所有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已通客运班车。

成乐高速公路、 乐汉高速公路( 乐峨高速公路)、 乐雅高速公路、 乐自高速公路、 乐宜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市中区距 成昆铁路 乐山北站约40公里的距离。

成绵乐客运专线已经开通,从区内的 乐山火车站即可乘坐 城际列车前往成都、 绵阳等地。

连乐铁路将从该地经过,连接着 成都港和 成昆铁路。

乐山机场即将动工建设。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城区设有售票处。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 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 大渡河、 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 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 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 乐山大佛景区属于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乌木博物馆

四川乐山乌木珍品文化博览苑是一座以乌木雕刻艺术为主要内容,集乌木雕刻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览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乐山市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乐山大佛、 峨眉山绿色旅游通道上,距乐山市中心 18 公里,距峨眉山19公里,是乐山市市中区重点民营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乐山市政府为建设“中国第一山”的重点旅游配套项目之一。

乐山市天工开物水晶博物馆

乐山市天工开物水晶博物馆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占地面积3400平米,于2014年竣工,是以天然水晶结合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四川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主体建筑分为三层,陈列了4000多件展品。展馆以现代科技展示传统文化与水晶文化。

金鹰山庄

“ 金鹰山庄”位于地处乐山市北大门,市中区乐夹路89号,山庄占地数百余亩,系丘陵 山湾地势,气候温和湿润,寒暖适宜。

平羌小三峡

乐山市中区与眉山青神县之交岷江段有峡,名平羌三峡。杜甫诗云:“ 外江三峡且相接”,所指就是平羌三峡,宋代称湖襄峡,明代始称平羌三峡,分别称为“上峡、中峡、下峡”。 嘉州小三峡。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区与 眉山市 青神县交界处。

脆红李,脆红李是 剑峰特产,是国内可与美国黑李布郎李媲美的李系,远销 北京、 上海、 广州、 香港、 澳门、 海南等全国各大城市,目前全区已形成脆红李规模种植,有25个专业果场,6片基地,面积多达5000余亩,另尚有百万余株果苗,脆红李易栽好管,亩产6000—10000斤。

嘉州荔枝是国家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嘉州荔枝产于 乐山市,因乐山市 隋唐时期为 嘉州而得名。嘉州荔枝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据传 唐朝曾快马护送京城,供贵妃享用。 明代被列为朝廷贡品,荔枝成熟季节,官府便派人在荔枝湾设立公案,监守采摘,指定专人送往宫廷,乐山市市中区 荔枝湾的荔枝被称为“官荔枝”。

(以上来源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