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区

五通桥区 五通桥 五通桥区历史沿革 五通桥区行政区划 五通桥区人口民族 五通桥区地理环境 五通桥区自然资源 五通桥区经济概况 五通桥区社会事业 五通桥区交通概况 五通桥区风土人情 五通桥区旅游


五通桥区隶属于四川省 乐山市,位于 四川省西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103°56′,北纬29°17′-29°31′。北邻乐山、成都,东接自贡、内江、顺 岷江而下,可达宜宾、泸州、重庆和长江三峡,西接攀枝花、西昌,距乐山城区20公里。五通桥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四川省化工基地,轻工部十大原料基地之一。 同时,五通桥区也是农家乐的发源地。2004年行政区划大调整后,五通桥区总面积474平方公里,辖11个镇1个乡。五通桥历史悠久,有建制的历史已有23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属蜀国辖地。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十四年,置 南安县,十五年,设 蜀郡,区境隶蜀郡南安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开发“西南夷”分割蜀郡、 广汉郡,设置 犍为郡,区境隶犍为郡南安县。 详情


五通桥区地名网_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资料简介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介绍

五通桥区隶属于四川省 乐山市,位于 四川省西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103°56′,北纬29°17′-29°31′。北邻乐山、成都,东接自贡、内江、顺 岷江而下,可达宜宾、泸州、重庆和长江三峡,西接攀枝花、西昌,距乐山城区20公里。五通桥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四川省化工基地,轻工部十大原料基地之一。 同时,五通桥区也是农家乐的发源地。

2004年行政区划大调整后,五通桥区总面积474平方公里,辖11个镇1个乡。

五通桥历史悠久,有建制的历史已有230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属蜀国辖地。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十四年,置 南安县,十五年,设 蜀郡,区境隶蜀郡南安县。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开发“西南夷”分割蜀郡、 广汉郡,设置 犍为郡,区境隶犍为郡南安县。

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废犍为郡,置 戎州,领郡辖县。

西魏时,五通桥区境隶戎州 六同郡 僰道县。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公元563年),郡县变更频繁,隶属关系交错,区境被戎州、 嘉州、 陵州分割,隶于嘉州 平羌郡 平羌县、戎州 沉犀郡 武阳县、陵州怀仁郡蒲亭县 。

隋 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于今 金山镇设平羌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平羌县迁出,废为大牢镇;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升为大牢县,仍治今金山镇。

隋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分犍为县地,于今 牛华镇 (一说 冠英镇 )置 玉津县,以江有碧玉得名玉津。

唐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分大牢县地置旭川县, 荣州治所迁到大牢县。永徽二年 (公元651年),荣州治所从大牢县迁旭川县。

唐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大牢县改应灵县。

北宋 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废玉津县为玉津镇入 犍为县。

元 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废应灵县入犍为县。

五通桥区 (5张) 历经隋、唐、 五代、北宋、南宋,直至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方结束了近700年的“分治”局面,区境完全隶属四川行中书省 嘉定府路犍为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省改道,以道统县,区境隶上川南道犍为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川政统一,四川划分为18个督察区,区境调整为第四区(五通片)、第五区(西坝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2月,五通桥区境隶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山军事管制委员会,并受 犍为县领导。

1950年8月,区境五通片为犍为县第八区,西坝区为第九区。1951年8月,建立五通桥工作委员会,10月,以犍为县第八区建制成立 五通桥市,隶川南行政区 乐山专区。1952年8月,犍为县第九区(西坝片)划归五通桥市管辖,为五通桥市第六区。1959年3月,撤销五通桥市,并入 乐山县,为乐山县五通桥区。

1962年7月,恢复五通桥市建制,直隶乐山专区。1964年5月,改五通桥市为五通桥区,为乐山专区直辖区。

1978年5月,五通桥区与乐山县合并,成立乐山市(县级),为乐山地区乐山市五通桥区。

1985年5月,撤销乐山地区,成立省辖乐山市,五通桥区为县级区,隶属乐山市。

2014年,五通桥区辖11个镇( 竹根镇、 牛华镇、 金粟镇、 金山镇、 桥沟镇、 石麟镇、 冠英镇、 杨柳镇、 辉山镇、 蔡金镇、 西坝镇),1个乡( 新云乡),区人民政府驻竹根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10229人,其中: 竹根镇57431人、 牛华镇40457人、 杨柳镇19141人、 桥沟镇19525人、 金粟镇22516人、 金山镇25935人、 辉山镇13582人、 西坝镇23753人、冠英镇35632人、 蔡金镇15144人、 石麟镇25510人、 新云乡11603人。

五通桥区有彝族、藏族、 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 傈僳族、满族、 纳西族、 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分布。

五通桥区地处四川省 乐山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103°56′,北纬29°17′—29°31′,全区总面积474平方公里。区城距乐山城区20公里。

五通桥区地貌主要为平坝、浅丘陵和低山。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部向中部倾斜。岷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将区境分割为河东、河西两大片,平均海拔533米。

五通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7.3℃,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3度,年日照1119.7小时。无霜期334.5天,年降雨量1399.6毫米,适于农作物生长。

五通桥区水资源丰富,岷江、茫溪河等5条河流横贯全区,自产水量和上游境外来水共842亿立方米。

岷江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茫溪河

茫溪河古称拥斯茫水、四望溪,系岷江左岸一级支流。上游分东西二源,清光绪版本《 井研县志》称东源殷家河为茫溪河正源,1989年版本《井研县水利电力志》称西源研溪河为茫溪河正源。现从《岷江志》,并称东西二源。

截至2014年,五通桥区煤总储量约7800万吨,年产煤约80万吨。页岩储量为2.4亿吨,主要有白泥瓷土、 红粘土、灰软粘土等。五通桥区境内盐化资源丰富,盐卤资源储量达6.9亿吨。年产工业盐、食用盐50万吨,烧碱6万吨、液气2万吨、纯碱8万吨。

截至2014年,五通桥区 丘陵地区313平方公里,平原地区103平方公里,低山地区58平方公里。全区土地面积69.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94万亩。

2010年,五通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7亿元, 同比2009年增长17.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8.5亿元、63.38亿元、14.89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2.3%、20.6%、11.6%;人均GDP 27172元,同比2009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25.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57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32.9%;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52元,同比2009年增加17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8元,同比2009年增加763元。

2010年,五通桥区农业总产值完成15.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8.2%。粮食总产9.67万吨,新增土地流转1500亩,新增设施农业800亩,新技术推广26.7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特色花木面积达2.5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猪示范场24个。农业基础设施新增有效灌面3100亩、节水灌面2550亩,新建微型水利和供水工程889处,实施土地整理5.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农民技能培训7160人,新增转移输出4200人。

2010年,五通桥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230亿元、202.7亿元、38.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37.7%、36.38%、92.16%;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5%,拉动经济增长12.8个百分点。五通桥区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名列第15位,在68个丘陵县(市、区)中名列第2位。

2010年,五通桥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6.7亿元、47.3亿元,增长28%、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1.4%。旅行社分社、营业网点建成5家,全年接待游客138.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5亿元,同比2009年分别增长17%、32%。“万村千乡”农家店建成49户,商务酒店建成2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1.13亿元。

截止2013年末,五通桥区共有公办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310人;小学22所(其中村小5所),在校生8372人(其中村小在校生166人);初中11所,在校生460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生1970人(其中小学阶段1183人,初中阶段7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9%,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3960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684人;广播电视大学分校1所,在籍在册学生385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镇(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2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56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4089人)。全区共有在职教职工1817人(含离岗待退37人),退休教职工1789人。在编在岗教师1741人,其中高级职称162人,中级职称743人,初级职称836人。

2010年,五通桥区根石家文化博览园开工建设,五通桥书画院顺利筹建,建成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成功举办五通桥区第二届运动会和第二十三届文化艺术节。

截至2010年,五通桥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5家,其中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疾控机构1家,计生附属医院1家,镇(乡)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183家,个体诊所68 家,民营医院9家,企事业单位举办医务所(室)6家,开放病床1343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4.0张;全系统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511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19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人。

2010年,五通桥区民生支出8.2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3.9%。93个民生项目全面完成。城镇就业新增66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参保19.7万人、26.5万人,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和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发放城镇低保2683万元、农村低保91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550万元,免除、资助学生各类费用1800万元。保障性住房开工955套、建成80套。扶贫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749人。

五通桥区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区内有国道30公里、省道104线10.6公里、县道67.7公里、乡道223.1公里、村道756公里,路网总里程达1087公里,全区已有水泥路47条,313公里,公路密度为229.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于全市首位,业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

乐宜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 成渝环线高速公路的重点路段,该高速路西接成乐高速公路(成都—乐山)和 乐汉高速公路,东连内宜高速(内江—宜宾),并与在建的宜水高速(宜宾—云南水富),规划建设的乐雅高速(乐山—雅安)、宜泸高速(宜宾—泸州)相连。

五通桥区水上运输以岷江为主, 岷江由北向南贯穿五通桥,上接乐山市中区,下通宜宾至重庆等地,是乐山市水路大件运输和出口物资的重要通道之一。全区水路通航里程达75公里,其中四级以上通航里程35公里。现建有年吞吐能力30万吨的五通港桥沟码头,拥有两个500吨级泊位,1450平方堆场。

著名画家 丰子恺曾赞五通桥曰:“且喜蜀中风景好,桥滩春色似杭州。”这里有着全国“游泳之乡”的称号,也是全国赛艇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暮春时节,茫溪河、涌澌江上三五龙舟竞渡,鼓点声传遍沿河两岸,便是龙舟会开幕的前奏。五月是赛龙舟的好时节,一到阴历五月初五龙舟会,五通桥城内满是人流,沿河菩提山、茫溪山上、楼房上甚至河畔挨挨挤挤的黄桷树上都有围观者。

五通桥龙舟盛会由来已久,据史记载,清 顺治年间,五通桥就盛行举办端午龙舟会。乾隆年间,开始了端午龙舟竞赛和抢鸭子活动,沿习成俗,从不间断。咸丰年间整治河道后,龙舟会一年胜一年,附近水路码头均有龙舟前来参加,有的年份多达百只以上,几十里外的乡民也像赶庙会似的邀约亲朋好友前来观看。《 犍为县志》有“五月端午节,五通桥尤竞行龙船会,仕女游江,舟多如鲫,其盛况冠于治域及沿江各场”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龙舟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1979年恢复了“文革”期间曾停办的龙舟会,以后每年或隔三、四年即举办一次。每到端午,水上彩船林立,金鼓齐鸣,龙舟竞逐。入夜,焰火腾空,龙舟喷火,彩龙游弋。正是“水上风光五通美,龙舟竞赛闹端午”。这一民俗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地人,也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

苦笋

苦竹是五通桥的一种生态特色产品。在五通桥,种植苦竹形象地被农民称为“懒庄稼”。随着苦竹面积的增多,苦笋产量的逐年增加,为了解决销售问题,该区利用“天府农业信息网”工作平台,发布苦笋供销信息,吸引外地商贩前来洽谈购买事宜,把苦笋销往了成都、德阳、绵阳等大中城市。

五通桥毛霉 “豆腐乳”

五通桥民间雅称“豆腐鱼”。五通桥豆腐乳的规模化生产始于清代 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德昌园酱园就是其中最大的豆腐乳制造作坊,得益于五通桥五通桥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产生的“中国五通桥毛霉”,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和反复试捡,对用料上和制作工艺上都有极大的改进。五通桥豆腐乳香味浓郁、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朱德、 徐悲鸿、 张大千、 丰子恺、 冯玉祥、 刘伯承等人都赞不绝口。2011年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西坝米酒

西坝米酒始于东汉时期,以西坝境内出土的东汉崖墓文物中的酿酒器皿和乐俑得以印证。其酿制方法一直流传于民间。到了宋代,曾经和 赵匡胤比剑论道于华山的陈老祖,隐居西坝圆通寺。

五通桥景区位于乐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水乡古镇。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桥分为四望关,青龙嘴、竹根滩三部分。五通桥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绿水环绕,玲珑秀丽,民俗独特。清代诗人 李嗣源称赞“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称。五通桥融山、水、树、镇为一体,水多桥也多,镇内各种风格的桥把3片陆地连结起来,荡舟河上,穿行桥下,可领略小镇风光。五通桥的另一景观是这里的黄桷树(榕树),几百株苍劲雄伟,枝繁叶茂,童童如盖,树沿着河,街沿着树,形成了五通桥独特的风光。五通桥还是全国七大“游泳之乡”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训练场,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

杨宗祠

杨宗祠位于 冠英镇岷江西岸约500米的民居群中,始建于清代乾隆12年,因杨始人中进士而建立。该祠西北向东南,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风水极佳。据传,此地为中国密教第六代祖师柳本尊的修炼所在地,方志云:“天池院有观音化柳本尊,门前有一进,曾剜一眼舍于井中,俗人目盲,取水洗立即愈”。

道士观

五通桥桥沟镇老龙坝的道士观和西坝镇的燃灯寺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站在老龙山上极目远眺,浩浩荡荡的岷江和幽幽静静的沫溪河交汇于此,从此入口,宽阔的江面被收拢在不足1/10的峡谷之中,如进入无底的布袋,巨大的水流交织在一起,冲向老龙头,又被龙头收回,形成一个个巨大无比的漩涡。当地人说:每遇山水暴发,此处水声如雷。如天龙吞天水一般,气势如洪。当年从上游砍伐下来的木料也在此汇集,故在此也曾住着一支大渡河水运局的队伍,专门疏通,船工号子声声不绝于耳。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位于乐山五通桥区菩提山上,馆名匾额为 胡耀邦所书,馆内还陈列有 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里绿树环绕,清新优美,还可鸟瞰整个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