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

盐源县 盐源 盐源县历史沿革 盐源县行政区划 盐源县地理环境 盐源县自然资源 盐源县人口民族 盐源县交通 盐源县经济概况 盐源县社会事业 盐源县风景名胜 盐源县地区特产 盐源县历史文化


盐源县隶属于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 四川省青藏高原东南缘, 雅砻江下游西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2′09″-102°03′44″,北纬27°06′31-28°16′31″之间。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县、米易相望,南接盐边县,西连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县山水相连。截止2012年,盐源县幅员面积8398.6平方公里,人口35.6万人。盐源县隶属四川省,县内蕴藏着盐、铁、金等41种矿产资源;生息着黑顶鹤、熊、 獐子等多种珍稀动物;盛产苹果、 金边瓜子等名优特产,是西南地区的苹果生产基地。2010年盐源县完成生产总值49.71亿元,较2009年增长19.6%。商周及战国之时,为西南夷笮人游牧之地。西汉元鼎六年(111年)正式置定笮县、大笮县,隶属 越郡。蜀汉 建兴三年(225年) 诸葛亮南征后...

详情

盐源县地名网_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资料简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介绍

盐源县隶属于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 四川省青藏高原东南缘, 雅砻江下游西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2′09″-102°03′44″,北纬27°06′31-28°16′31″之间。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县、米易相望,南接盐边县,西连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县山水相连。截止2012年,盐源县幅员面积8398.6平方公里,人口35.6万人。

盐源县隶属四川省,县内蕴藏着盐、铁、金等41种矿产资源;生息着黑顶鹤、熊、 獐子等多种珍稀动物;盛产苹果、 金边瓜子等名优特产,是西南地区的苹果生产基地。

2010年盐源县完成生产总值49.71亿元,较2009年增长19.6%。

商周及战国之时,为西南夷笮人游牧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111年)正式置定笮县、大笮县,隶属 越郡。

蜀汉 建兴三年(225年) 诸葛亮南征后,大笮县并入定笮县。

晋及南北朝仍置定笮县。

北周天和五年,改定笮县为定笮镇,隶属 严州。

隋代,定笮镇仍置。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 昆明县,隶属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昆明县。至 德元年昆明、昌明二县为吐蕃所占据。

唐观元十六年,唐收复昆明县,昌明县废治。

咸通六年后,南诏占据昆明县,改设为香城郡。

大理时期,香城郡废治,为部落如库部所据,隶属善巨郡。

元至元十四年,如库部内附,立盐井管民千户,至元十年增设金州。至元十七年改盐井管民千户为闰盐州,以俪俪部设普东州,隶属德平路。至元二十七年,立柏兴府,合并普乐、闰盐为州。改金州为金县,并隶柏兴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柏兴府改隶云南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兴府为柏兴州。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废柏兴州,改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领辖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

清初仍置盐井卫。清 雍正六年(1728年)盐井卫改置盐源县,并将盐源原辖阿所拉地划设盐边厅,隶属宁远府。盐源县瓜别设别安抚司。

民国元年(1912年),(仍设盐源县,并将盐中(西昌市佑君镇)划属盐源县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盐源县隶属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盐源 (5张)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隶属宁属屯垦委员会。

1950年盐源隶属西昌专区。

1952年盐源县城由卫城迁治盐井。

1964年改为 盐源彝族自治县。

1978年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州,复名盐源县。

盐源县城 (6张) 截止2012年,盐源县辖8个镇、25个乡、1个 民族乡: 盐井镇、 卫城镇、 梅雨镇、 白乌镇、 树河镇、 黄草镇、 平川镇、 泸沽湖镇、双河乡、 干海乡、 下海乡、棉垭乡、 甘塘乡、马鹿乡、 藤桥乡、 田湾乡、 德石乡、大河乡、 盐塘乡、巫木乡、 大草乡、 博大乡、 金河乡、 右所乡、 巴折乡、 阿萨乡、 长柏乡、 桃子乡、 盖租乡、 前所乡、 沃底乡、大坡蒙古族乡、 洼里乡、 梅子坪乡。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南缘, 雅砻江下游西岸。地理坐标:东经100°42′09″—102°03′44″,北纬27°06′31″—28°16′31″。隶属 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 德昌县、米易相望,南接 盐边县,西连云南省 宁蒗县,北与 木里藏族自治县、 冕宁县山水相连。

盐源县境内地形以四周高山峡谷,中部丘陵盆地为总特征。一般海拔在2300米至2800米,最高海拔4393米,最低海拔1200米。

盐源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01天,年均气温12.1℃,最高温度30.7℃,最低温度零下11.3℃。县境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855.2毫米。

截止2012年,盐源县幅员面积8398.6平方公里,其中盆地面积1049平方公里,拥有耕地82万亩,已利用耕地仅52万亩,尚有30万亩荒地可待开发。

盐源县境内蕴藏着盐、铁、煤、金、铜等41种矿产资源。

盐源县境内生息着黑顶鹤、熊、 獐子等多种珍稀动物。

盐源县所产珍贵药材种类丰富,有 贝母、 大黄、 五味子、 当归、 南星、 丹皮、 丹参、山楂、乌梅等上百科名贵药材,可入药的植物1400多种;有动物药材熊胆、麝香,水獭、羌活鱼等13种。

2012年盐源县约35.6万人。民族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盐源县城东距西昌市153公里,北距 木里县城103公里,西距 泸沽湖118公里。

盐源有五条公路通道,一条水运通道。五条公路通道是:307线(西昌市——盐源县——泸沽湖);两盐路(盐源县——盐边县);盐宁路(盐源县——云南宁蒗县);盐树路(盐源县——二滩库区);盐木路(盐源县——木里县)。一条水运通道是二滩库区雅砻江水运航道(至 攀枝花市)。县内已形成通乡公路网,盐源县 公路通车里程1650公里。

2010年盐源县完成生产总值49.71亿元,较2009年增长19.6%,总量位居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五,增速位居全州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1.11亿元,较2009年增长37.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亿元,较2009年增长17.1%。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86亿元,较2009年增长18.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较2009年增长27.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92元,较2009年增加669元,较2009年增长19.0%。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7元,较2009年增加1267元,增长9.8%。

2010年盐源县新种植苹果1.28万亩,全年苹果产量达到5.6亿斤,实现产值2.5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3.3万亩马铃薯基地实现产量6.18亿斤,实现产值1.14亿元;种植辣椒6.8万亩,产量达1.16亿斤,实现产值1.3亿元;畜牧业产值实现7.74亿元;合同种烟7.33万亩,完成计划内烟叶收购22.42万担,实现产值1.3亿元。

盐源县 (3张) 2010年盐源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现价),同比增长63.5%,“规上”企业增加至36户,入驻润盐工业集中区9户。

2010年盐源县水电产业已建电站16座8.22万千瓦,在建电站9座20.12万千瓦,拟建电站19座18.38万千瓦。矿冶、煤炭、建材、农产品加工项目获得重大进展,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平川铁矿完成135万吨原矿生产任务,实现工业总产值11.06亿元,40万吨选厂建成投产,后备矿山勘探项目扎实推进。卫城三块石70万吨铁选厂建成投产。八达硅厂新上一台6300千伏安电热炉投入运行。30万吨还原铁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干塘煤矿技改完成投产5000余万元。金冠100万吨水泥厂工程量已完成95%以上,完成投产3亿元,预计2010年4月试产。金河蕨箕坪100万吨石灰石项目已投产。

2010年盐源县共接待游客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6亿元。

2008年盐源县干海、双河、下海、白乌、大河通乡油路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泸亚路续建工程已完成路基工程;盐米路工程进展迅速,路基工程完工;竹巴公路,桃子乡、茅坪子村、藤桥村、芭蕉湾村、德壁村、桃子村、三家村9条通村公路全部完工。实施7600亩中低田土改造,完成棉桠苦竹坝和双河五台山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9070亩。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746万元,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工174处,枧槽沟水库和梅雨大堰等21个病险塘库堰险险加固进展顺利,加固堤防13.5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500亩,新增节水灌面2000亩。

2008年盐源县政府投入1200万元新建盐井小学、民族小学教学楼,民族中学学生宿舍楼和幼儿园综合楼,完成民族中学学生宿舍楼、盐井小学和民族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 拨款150万元完成了12所村级小学改造工程。装备了14所中学、72所完小、142所村小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招考了138名新教师和152名“特岗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2008年盐源县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4%,全年3.8万余人次受益。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完成盐塘、甘塘、金河、长柏4个乡卫生院业务用房新建、改扩建工程。医护队伍得到加强,招聘了20名医护人员充实医疗卫生单位。盐源县人口出生率为12.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19%,综合避孕率85.24%。

盐源县完成桃子草麂、博大马道子等村“三房改造”完工,项目覆盖1100户5000余人;花碉、宝清等7个重点贫困村的新村建设任务完工,项目覆盖1242户4600余人;康复村房屋改造、饮水工程、村道建设、产业扶贫、学校医院建设项目完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盐源县 3.8万余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3000余名绝对 盐源县民风 (14张) 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二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实施医疗资助救助4.9万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00余万元。三是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划拨救灾资金199万元,及时开展救灾救援,确保盐源县 34个乡镇247个村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四是加快住房建设步伐。启动了科技培训中心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实施了中小企业发展局等7个单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建设经济适用房436套3.91万平方米、政策廉租住房72套3600平方米,解决县城508户2286人的住房困难。

草 海

15000亩 草海,是镶嵌在泸沽湖东面的翡翠。37种水生植物,42种珍禽异鸟,再加之11种鱼、虾、贝、螺、蛙,构成罕见的生物 大观园。

走婚桥

生活在“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这座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的木桥,长达300余米,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黑喇嘛寺

建在草海旁的黑喇嘛寺,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本波教派”(黑教)宗教场所。是泸沽湖唯一的黑教寺庙。寺庙按律举行的法事活动,成为摩梭人盛大的节日。

扎窝洛码头

草海摩梭部落村寨。地处草海边沿深水区。村内有大型摩梭歌舞场所,湖边有餐饮住宿场馆和水路码头。

洛洼堡

摩梭洛洼部落村寨临湖的半岛山包。建有望海亭一座。登上洛洼堡,左看“草海”绿波翠,右看“亮海”碧浪连天,泸沽湖秀色尽收眼底。

博凹湾

洛洼半岛至博凹半岛之间的湖湾,是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

博凹半岛情侣树

博凹半岛的山坡上,有两棵青松长至半中时陡地左弯右横,两树相连,交织一起,形如拱门,构成天地灵气的奇观。

转山古道

鸟觉山属后龙山脉,茂林中隐藏着摩梭人“转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后龙山脊,可经博凹湖湾,到洛洼摩梭部落村寨。“鸟觉—洛洼”转山古道,是游山看水的黄金线路。 泸沽湖 (5张)

后龙山

后龙山是楔入泸沽湖心的一个 长岛,逶迤长达4公里。后龙是摩梭神话传说中的男山神,他与格姆女神是一至至爱情侣。

洼垮湖湾

泸沽湖地域开阔,横面的女神山,秀美的 安娜俄岛,还有十里沙岸,都在湖湾画图中,此处的码头景象十分特别,数十条色彩鲜亮的游船,不是停靠岸边,而是随意漂浮在水中。经过湖湾的沿湖公路通往云南丽江。

安娜俄岛

达祖湖湾中的安娜俄岛,是泸沽湖的一颗珍珠。小岛林木葱笼,岛岸怪石玲珑。沿曲径登上岛颠,前年,大半个泸沽湖尽收眼底;后观,巍巍女神山高耸云间。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从达祖纳西村后的转山古道,经柏香林,可到顶端女神庙、女神洞。

泸源崖

泸沽湖总容积在19.53亿立方米,超过 云南滇池。湖水补给除雨量和四川泉水外,主要在于泸沽湖自身的地下水。泸源崖就是泸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

金边白瓜子出自一种俗名为“砍皮瓜”的南瓜,瓜子洁白,皮的边缘有一圈独特的金边、粒大饱满,营养丰富,是榨油的原料,每年产量在100万公斤以上。

盐源县是花椒盛产地之一,品种有正路和大红袍。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盐源花椒具有纯香和麻味足的特点,是川菜必备的佐料,盐源县 种植花椒8.5万余亩,年产商品椒150万公斤。盐源花椒以其上乘的质量,在许多大中城市占有一席之地。沿雅砻江一带,因气候适应,种植了九叶青花椒,面积约上万亩,色、香、味均不亚于金阳青花椒。

盐的传说

在盐源,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即“摩梭(即纳日人)牧羊女”发现 盐井的传说,认为盐源县城白盐井的盐水是古时当地 摩梭人的一位牧羊女发现的。据说这位牧羊女在放牧羊群时,看到羊群经常争饮盐井流出的带有咸味的水,才知道羊喜欢喝盐水,而这种盐味也是人的饮食所必需的。于是,她就把这个盐井的地点告诉了汉人,从此汉人就来开采这座盐井制盐了。当地摩梭人责怪牧羊女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汉人,引诱汉人来到盐井地区,将会排挤当地摩梭人,因此便杀死了这个摩梭牧羊女。后来,创办盐井的汉人为这个摩梭牧羊女建庙塑像供奉,纪念她发现盐井的功劳。所以盐源县的中心就叫“盐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