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
德昌县 德昌 德昌县历史沿革 德昌县行政区划 德昌县地理环境 德昌县自然资源 德昌县人口 德昌县政治 德昌县经济 德昌县交通运输 德昌县社会事业 德昌县历史文化 德昌县风景名胜 德昌县地方特产 德昌县荣誉称号
德昌县,隶属于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幅员面积2284平方千米。地处 安宁河谷地带, 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总面积2288平方千米。德昌建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蕴含着丰厚的“凤凰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红军红色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被誉为“中国金字塔”,有省级保护文物钟鼓楼、 字库塔,24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德昌县常住人口22.17万人 。2018年,德昌县下辖16个镇、3个乡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5.1亿元,其中:第一...
详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有16个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有2个街道
德昌县,隶属于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幅员面积2284平方千米。地处 安宁河谷地带, 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总面积2288平方千米。
德昌建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蕴含着丰厚的“凤凰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红军红色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被誉为“中国金字塔”,有省级保护文物钟鼓楼、 字库塔,24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德昌县常住人口22.17万人 。2018年,德昌县下辖16个镇、3个乡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3亿元,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2︰38.4︰36.4。
德昌古为邛都县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以邛地置越雟郡。今德昌为郡治邛都县地,属益州。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分州划县。德昌仍属邛都县地,隶益州越雟郡。
晋,仍置越雟郡,徙治会无县。太安二年(303年)郡改属宁州。咸康八年(342年)还属益州,德昌仍为邛都县地。
南北朝,宋刘裕时仍置越雟郡,还治邛都。齐萧道成时鄙视少数民族,贬称为越雟獠郡,县无载。梁萧衍时“尝开置雟州,寻复陷没”。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西宁州,领郡六。越雟郡领邛都、越雟二县,德昌隶邛都县地。后周时改西宁州为严州,郡县名称未变。 德昌县 (19张)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改严州为西宁州。十八年(598年)改称雟州。大业初(605年)复称越雟郡,德昌隶属县无更。
唐,武德(618年)复曰雟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寻改为中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以益州置剑南道,羁縻十六州。天宝元年(742年)“越雟郡依旧都督府”。至德二年(757)郡没于吐蕃,贞元十三年(797年)收复。咸通六年(865年)郡地为蒙诏所据,立城曰建昌府,德昌属建昌府地。
五代,后汉天福二年(948年),段思平建大理政权,改建昌府为建昌郡。
宋,太祖无力统治,将大渡河以南地区全部放弃。建昌地区“诸酋争强,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其裔浸强兼并诸酋,自主府主,“大理不能制”。
元,宪宗朝建昌归附,德昌一带为屈部、頳綖部所据。至元十二年(1275年)设置建昌、德平、定昌、会川四路,今德昌境内屈部改为昌州,隶定昌路。十三年(1276年)頳綖部改为德州,隶德平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罢德平、定昌二路,置德昌路,领昌州、德州、普济州、威龙州。
明初,沿袭旧制。洪武十五年(1382年年)三月改德昌路为德昌府,隶建昌卫,属云南布政使司。十月,建昌卫府俱改属四川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月鲁贴木儿乱,致“诸州皆废”。次年废建昌府,建昌卫指挥使司升置为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守御德昌千户所。
永乐二年(1404年)七月置昌州、普济州、威龙州长官司,隶建昌卫。
清初袭明制,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军为民称建昌卫。雍正六年(1728年)裁卫改置宁远府,德昌所仍存,隶宁远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裁德昌所设巡检司,属西昌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
民国二年(1913年)去府复县,德昌为西昌县分县。
民国三年(1914年)置建昌道,领县二十八。
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建昌道,各县直属四川省府,德昌仍属西昌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府划宁远府属地区为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改行区制,德昌为西昌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政治指导区,其中龙窝子(龙阿)、麻陇、八角厂、小板厂四政治指导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增设的煌尤政治指导区后划归德昌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建西康省,宁属八县划归西康省。同年七月,西康省府在西昌设立宁属屯垦委员会,代行省府职权掌理宁属行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一月成立德昌设治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一月德昌正式建县。
1950年03月26日,德昌解放,4月6日成立德昌县人民政府,德昌县属西康省西昌地区。
1955年10月,德昌县随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属四川省西昌地区。
1959年08月,撤德昌县,并入西昌县,设德昌区。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德昌县建制,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通知自11月1日起正式恢复德昌县。
1978年10月,随西昌地区并入 凉山彝族自治州。
截至2018年,德昌县下辖16个镇、3个乡。德昌县人民政府驻 德州镇惠民路66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513424100000 | 德州镇 |
513424101000 | 永郎镇 |
513424102000 | 乐跃镇 |
513424103000 | 麻栗镇 |
513424104000 | 阿月镇 |
513424105000 | 六所镇 |
513424106000 | 茨达镇 |
513424107000 | 小高镇 |
513424108000 | 王所镇 |
513424109000 | 巴洞镇 |
513424110000 | 宽裕镇 |
513424111000 | 锦川镇 |
513424112000 | 老碾镇 |
513424113000 | 黑龙潭镇 |
513424114000 | 铁炉镇 |
513424115000 | 热河镇 |
513424215000 | 大陆槽乡 |
513424217000 | 南山傈僳族乡 |
513424218000 | 金沙傈僳族乡 |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总面积2288平方千米。
德昌县地形复杂多样,以中山地貌为主,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
德昌县西临雅砻江、东连螺髻山,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总时数2356小时,年均气温17.7℃,年均相对湿度64.7%,年均PM2.5指数2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12000个/立方厘米,年均降水1074.4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优质天气330天以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德昌县境内有矿点矿化点近200个,矿种47种,经地质部门勘查过的矿点21个,矿种12种,特别是稀土、氧化物远景储量达200万吨。
德昌县林副产品种类繁多,有食用菌和染料、药用、芳香油、油料、园林花卉等类植物400余种。
德昌县已查明动植物药材上百种。常年收购中草药材30多种,以 龙胆草、僧母草、黄芩、 川楝子、茯苓、余甘子、金龟莲、 商陆为大宗。
截至2017年末,德昌县户籍人口21.5423万人,城镇人口51049人,乡村人口16.437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69022人,占总人口的32.0%;傈僳族人口为6975人,占总人口的3.2%。年末常住人口22.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24万人,城镇化率37.15%。全年出生人口3338人,人口出生率16.07‰,自然增长率7.29‰。
县委书记:瓦西亚夫
县长:高峰
常务副县长:李恳古
副县长:魏兆刚、陈明江、陈东、赖仕江、徐亚明、龚贵明
(截至2019年5月)
2018年,德昌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5.1亿元,同比增长(下同)5.9%,高于全州增速1.9%,高于去年同期增速4.1%,总量位居全州第6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0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3.8%,拉动GDP增长1.0%,总量位居全州第6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0位;第二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7.4%,拉动GDP增长2.8%,总量位居全州第7位,增速位居全州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6.0%,拉动GDP增长2.1%,总量位居全州第5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3位。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6.6%、47.0%、36.4%。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2︰38.4︰36.4。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49.4亿元(预计),同比增长6.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德昌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1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工业性投资18.4亿元,同比下降25.1%;工业技改投资8.9亿元,同比下降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0.4亿元,同比下降54.0%;第二产业完成18.4亿元,同比下降25.1%;第三产业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104.0%,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县完成投资额的62.7%,第三产业成为全县投资的主力军。
财税收支
2018年,德昌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5568亿元,同比增长10.8%。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9.693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八项支出12.0120亿元,同比增长6.5%。
人民生活
2018年,德昌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88元,同比增长9.55%,总量位居全州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1元,同比增长8.04%,总量位居全州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27元,同比增长9.26%,总量位居全州第2位。
2018年,德昌县完成农业产值32.9亿元,同比增长3.9%。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3.8%。
种植业
2018年,德昌县完成粮食总产量99729吨,同比增长0.9%。
林业
2017年,德昌县森林覆盖率68.4%。
畜牧业
2018年,德昌县肉类产量2.46万吨,同比增长1.5%。
渔业
2017年,德昌县水产品产量6192吨,增长1.5%。
生产条件
截至2017年末,德昌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181公顷,比上年增加18公顷,增长0.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303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7万千瓦,较上年增长5.3%;农村用电量为5320万千瓦小时,增长13.6%;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80吨,地膜覆盖面积11560公顷。
工业
2018年,德昌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7.4%。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6%,总量位居全州第7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变价增速11%,增速位居全州第1位,高于全州16.5%(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连续7个月保持全州增速第一。
建筑业
2018年,德昌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同比增长7.2%,总量位居全州第7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3位。
国内经济
2018年,德昌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6.0%。其中占比较大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它服务业的增速分别为4.5%、5.0%、5.6%、7.7%。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含州返石油、报刊、盐业等数据1.5亿元)实现32.2亿元,同比增长10.1%,总量位居全州第5位,增速位居全州第8位。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亿元,同比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1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7亿元,同比增长1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亿元,同比增长10.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7亿元,同比增长10.9%。
对外贸易
2017年,德昌县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2232万美元,同比增长8.0%。
邮电通信
2017年,德昌县邮电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增长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6亿元,增长9.0%。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6万户,增长6.7%;固定电话用户2.8万户,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移动电话用户19.6万户,增长0.5%。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73.0%,比上年提高2.5%。
旅游业
2018年,德昌县旅游总收入达14.9亿元,同比增长1.4%;旅游总人次达403.3万人次,同比增长11.3%。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德昌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897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各项贷款余额34.644亿元,比上年增长9.5%。
保险业
2017年,德昌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688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2468万元,比上年增长6.5%。
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公路和108国道纵贯德昌县。成昆高速铁路客运双线 德昌西站在建设中。
截至2015年,德昌县共有国道3条、省道3条、县道5条、乡道43条、村道72条、专用公路9条、社道164条:
一、国道公路:3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128.205千米;
1、京昆高速:起点为北京,终点为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2865千米。德昌县境内G5513424麻栗(K2288+953)—永郎(K2349+058)段公路线路里程为60.105千米;
2、国道G108线:起点为北京复兴门,终点为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3356千米。德昌县境内G108513424洼老(K2806+120)—蚕种场(K2874+215)段公路线路里程为68.10千米;
3、国道G245线:起点在四川省巴中市,终点在云南省金平县,德昌县境内与国道108线并线,未计算总里程。 德昌县交通 (2张)
二、省道公路:3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180.00千米;
1、省道S218线:越西—鱼乍(攀枝花):经过德昌县铁炉乡烂坝村、热河乡,德昌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为60.00千米;
2、省道S219线:拖乌(冕宁)—普威(米易):经过德昌县阿月镇、德昌(德州镇)、王所乡、巴洞乡、宽裕乡、茨达乡,德昌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为80.00千米;
3、省道S464线:乐跃(德昌)—罗家坪(布拖):乐跃(德昌)、螺髻山海口梁子,德昌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为40.00千米。
三、县道公路:5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97.225千米;
1、锦益路:XW01513424从锦川(K0+000)—火烧沟(K20+500)段德昌境内公路线路里程20.50千米;
2、西小路:XW13513424从德昌县城(K72+000)—乐跃镇沙坝村(K92+100)段德昌境内公路线路里程20.10千米;
3、永火路:XW16513424永郎煤焦站处(K0+000)—火车站货站处(K1+000)公路线路里程1.00千米;
4、德雅路:XW17513424从德昌大转弯处(K0+000)—雅砻江两河口处(K54+200)公路线路里程54.20千米;
5、香城大道:XW53513424从高速公路出口处(K0+000)—火车站铁路桥处(K1+425)公路线路里程1.425千米。
四、乡道:43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259.20千米;
五、村道:72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265.50千米;
六、专用公路:9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21.80千米;
七、社道:164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415.00千米;
德昌县境内至2015年底公路线路总里程为1366.93千米。
2017年,德昌县公路客运周转量9262万人千米,比上年增长9.5%;公路货运周转量82550万吨千米,增长6.3%。
截至2017年末,德昌县共有幼儿园35所,义务教育25所,高中阶段教育4所,基础教职工2447人。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营养餐实现全覆盖;实现城区学生占比59.9%、寄宿制学生占比54.7%;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建成“三通两平台”和“未来教室”10个;实施“全面改薄”、农村教师周转房、“十年行动计划”“一乡一园”“学生直饮水”工程等项目;高考本科硬上线率24.5%;学前儿童毛入园率98.6%,小学、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引进教师70人。
2017年,德昌县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改造和15个村广播“村村响”、1000户电视“户户通”项目;农村惠民电影放映1830场次;“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各类图书13700册,举办大型文艺演出8场。
2017年,德昌县男子篮球夺得州五运会冠军,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2个。
截至2017年末,德昌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81床,执业(助理)医师数383人。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试点,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医保基金实行年度总额付费,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四个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完善,县内就诊率达94.7%;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住人口签约率45.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9.6%。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7年,德昌县城镇登记失业率3.77%。
2017年,德昌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2026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20.3573万人,工伤保险10570人,失业保险7718人,生育保险4463人。
2017年,德昌县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建成村级日间照料中心2个,为400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
2017年,德昌县投入资金7000万元,年度减贫6户20人;巩固提升47个新村点基础设施,配齐3579户贫困户“六件套”。农民夜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参训16.5万人次;创建县级“四好村”32个、州级“四好村”30个、省级“四好村”14个;开展盐源县、木里县、美姑县15个贫困村对口帮扶工作。
2017年,德昌县对32户规上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各企业现有专职环保人员152人,32户规上企业全年外排水量32.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用水量51.5万立方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09立方米/万元;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3.9%。
德昌县傈僳族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两个自治乡,总人口6000多人。傈僳族能歌善舞,傈僳族女人善编织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傈僳族喜爱歌舞,无论婚、丧、庆典均要唱歌(对歌)跳舞。
德昌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并独具风格,傈僳族原生态歌舞、服饰、婚俗、阔时节、口弦、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民间文学等等,都是本县最具民族特色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昌县已成功申报了1个国家级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昌板鸭制作技艺
建昌板鸭制作技艺是德昌县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德昌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养鸭,至唐咸通六年(865年)蒙诏立建昌府,德昌属建昌府地后,其名曰“建昌鸭”。其后,农户饲养“建昌鸭”相沿成习,在安宁河两岸繁育,主要盛产地是现德昌县的麻栗、阿月、德州、王所等乡镇。“建昌板鸭”是用建昌鸭制作而成的,后经沈万三收集、整理成一整套的制作流程。明清时期建昌板鸭曾被列为贡品,其美名也流传于民间,其制作工艺由沈家代代相传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德昌县境内板鸭属宴席上品,建昌鸭主要产于安宁河沿岸,即麻栗、阿月、德州、王所等乡镇,建昌的板鸭最具特色。建昌板鸭是用放牧饲养3—4月龄的建昌鸭进行填肥1—2周,宰杀后的胴体用盐腌制,再加以天然辅料(青椒、磨菇、沙姜、花椒、胡椒等),腌制1—2天后,自然风干,再进行叠胚、整形即为成品。食用时浸泡、洗净、煮熟、斩块即食,也可蒸食。
野蜂养殖习俗
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是德昌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傈僳族是狩猎民族,捕猎野蜂是他们狩猎的一项技能,这种技能不知传了多少代,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四川省德昌县的傈僳族一直延续着捕养野蜂的习俗德昌县80%的傈僳人家都养有各种野蜂。
寻找野蜂,德昌傈僳人有一套奇特的方法。他们通常是捉上一、两只蚱蜢等昆虫,固定在一根细棍上当诱饵。然后用一根长头发,一端打上活结,另一端拴上白色的火草皮或鸡毛等显眼的分量很轻的东西,用作跟踪的参照物。他们拿着有昆虫的细棍在林间舞动,引来野蜂飞到棍上啃虫肉。捕蜂人瞅准时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拴有醒目标志物的头发丝,牢牢套在蜂腰上。蜂将肉啃成一个接近花生米大的肉团后,将其抱起往“家”飞,捕蜂人随即跟着飞跑。由于捕获了猎物,蜂的灵活度和飞行速度都慢了很多,捕蜂人就跟着白色的参照物追,看落在什么地方,就能找到野蜂窝的准确位置。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就是给野蜂拴个尾巴,跟着走,就能找到蜂窝。在野外用这招找野蜂,非常有效。
在条件极为困难的年代,傈僳族男人们曾靠捕养野蜂的技能添补家用,为家人填肚充饥,维系生命。野蜂养殖习俗是傈僳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腔
傈僳族高腔是德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德昌傈僳族高腔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其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极为自由,韵味浓厚,颇具感染力。广泛流传于四川南部傈僳族所在地区,尤其以德昌金沙乡和南山乡一带的花傈僳族中最为流行。傈僳族中的花傈僳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民族,妇女能歌善舞,有着悠久歌唱传统,德昌傈僳族高腔是傈僳族妇女最喜爱的歌唱形式。其少女以上年纪的妇女均喜唱歌,无拘无束,开口即歌,出口成诗,一唱百和,大凡生产劳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各种仪式均离不了唱歌。以歌唱作为自娱自乐、自我教育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情达意。因此,傈僳族民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歌谣。高腔即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傈僳族高腔民歌享有傈僳族“川剧”的美誉,有字清、腔纯、音高、大小腔互衬、刚柔相映等明显特征。它一般由一人演唱,与傈僳族葫芦笙以复调的形式出现在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现场,歌、葫芦笙、舞蹈为交织体的声音加上视觉上的肢体动作形成了傈僳族独特的艺术形式。
螺髻山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中部,地跨普格、德昌、西昌两县一市,总面积2240平方千米,其中风景名胜区1086平方千米。主峰位于德昌县境内,海拔4359米。景区具有古冰川公园、佛教文化渊源、生态旅游景观,被中外旅游专家赞誉为“中国最后的圣地”。螺髻山于2002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
老鹰沟 位于德昌县东北部麻栗乡。老鹰沟地貌多样,以原始森林、山地、陡崖、峡谷景观为主。 | |
凤凰嘴 位于德昌县城北端,安宁河边,远近闻名,为邛都(原西昌)知名景点“六名胜”之三的“凤浴寒潭”,凤凰嘴上有昌圣宫、字库塔。 | |
魁星阁 俗称钟鼓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上翔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38年),同治初年太平军经过时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三十一年(1905年)又遭火焚。宣统二年(1910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再次重修。该建筑为条石、青砖城楼式基座,占地142.8平方米,座高7.9米,四周起卷拱,通其往来。座上起建阁楼3层,二、三层逐级上收,为六角攒尖式青筒瓦屋面木结构建筑。早年阁内曾装塑有魁星神像,供文人学子祭拜。 | |
字库塔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六座字库塔,分别是:麻栗字库塔(1852年)、仓圣宫字库塔(1836年)、小高字库塔(1862年)、六所字库塔(1829年)、鱼洞寺字库塔(1885年)、茨达字库塔(1870年)。这些塔形字库均为砖石砌成的仿楼阁六角攒尖式建筑,多为三重檐。唯茨达字库塔为五重檐,建造尤为壮观精美。 | |
大石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所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约400米处,据考证为西汉至战国时期的邛都夷墓葬。因该墓葬是用大石围成墓室,上方用巨石排列盖顶,故名大石墓。该墓葬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 |
傈僳水寨 位于乐跃镇沙坝村。景点自然风光秀美、傈僳风情浓郁,有冲浪、药浴温泉等旅游项目,旅游配套设施完善。 |
德昌桑椹 桑椹历来具有食用及药用价值,很早就被作为水果和中药材广泛应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食之,润肌肤、乌须发、固精气”。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视桑椹为防病保健之佳品,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最佳保健果品”。而德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充足的阳光生产的桑椹品质更胜一筹。其内在品质表现为:营养丰富、绿色天然、防病保健等。 | |
德昌早蒜薹 地方名优农业特产品之一,以粗壮、脆嫩、色鲜、条长、香味浓、上市早、等特点闻名省内外。2002年四川省公布首批13个“特产之乡”,德昌县为“早蒜薹之乡”。2004年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德昌早蒜薹不用大棚、温室培育,完全采用纯天然、自然、传统的方式种植。蒜薹粗壮、脆嫩、色鲜、香味浓纯。每年元旦节前后即有小批量陆续上市,每年有上千万斤早蒜薹销往全国各地。 | |
建昌板鸭 外形饱满、体干皮亮、丰厚、紧密呈玫瑰红色、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不肥不腻。建昌板鸭拥有几百年的加工历史。据元、明历史记载,西昌原名建昌,以出产板鸭著称,故名建昌板鸭。《西昌县志》记载:“鸭古名鹜,雄者羽毛美,雌者次之,县人挨户饲养,用为筵宴上品,重为四五斤。其肉、肝及卵,气味之美,为他省之冠。虽著名之苏鸭、闽鸭,亦所不及所谓建鸭、建肝是也。鸭肝以西宁镇所产者为第一,每副重十二两;鸭肉若用盐腌之成为板鸭,则美不可言矣”。 |
2017年12月14日,德昌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