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

湄潭县 贵州湄潭 湄潭 湄潭县建制沿革 湄潭县行政区划 湄潭县地理环境 湄潭县自然资源 湄潭县人口民族 湄潭县经济 湄潭县社会 湄潭县旅游


湄潭县,隶属于贵州省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县城距 遵义市区58公里,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3街道12镇、132个村(居、社区)。地域呈南北狭长,东西宽25.5公里,南北长96.5公里,平均海拔972.7米, 森林覆盖率达60.08%。属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湄潭县是“贵州茶业第一县”,所产“ 湄潭翠芽”、“ 遵义红”、“贵州针”、“ 湄江翠片”等品牌茶叶享誉中国。土地肥沃,山川秀丽、生态良好,被誉为“ 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云贵小江南”。 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2016年,湄潭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8年6月,同意申报撤销湄潭县,设立市辖湄潭区。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湄潭县等14县(区)退出贫困县。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

详情

湄潭县地名网_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资料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介绍

湄潭县,隶属于贵州省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县城距 遵义市区58公里,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3街道12镇、132个村(居、社区)。地域呈南北狭长,东西宽25.5公里,南北长96.5公里,平均海拔972.7米, 森林覆盖率达60.08%。属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9℃。

湄潭县是“贵州茶业第一县”,所产“ 湄潭翠芽”、“ 遵义红”、“贵州针”、“ 湄江翠片”等品牌茶叶享誉中国。土地肥沃,山川秀丽、生态良好,被誉为“ 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云贵小江南”。 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2016年,湄潭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8年6月,同意申报撤销湄潭县,设立市辖湄潭区。

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湄潭县等14县(区)退出贫困县。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俯瞰湄潭全景 (3张) 据《康熙湄潭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平建县,以关外四牌地置湄潭县,卜治于苦竹坝而城之”,“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 玉屏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招慰置义泉县,以带山泉为名,隶明阳郡。大业十二年(616年)新置牢州,州治设于义泉县,领二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废 牢州,置义州,治所仍设于义泉,领义泉等五县。武德四年(621年),义州改称智州。至 贞观五年(631年),智州领属义泉等九县,贞观十一年(637年),智州复称牢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牢州,义泉拔隶夷州。 天宝元年(742年)夷州改称义泉郡,移治于义泉,称夷州义泉郡。 乾元元年(758年),该郡复称夷州,州治复迁绥阳(今凤冈绥阳场)。此后,义泉不复为州郡治所,义泉县隶属夷州。

五代十国时期, 黔州都督府所领五县为楚蜀相争,夷州及其所领之义泉等五县,实行土官自治。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夷州因土官任朗政入朝归附,朝廷令其为“羁縻夷州”。大观二年(1108年),夷州废,次年以地置承州,统领义泉等五县。

元代,置锡 乐平等处、容山蛮夷长官司,属播州军民 安抚司。

明洪武初年,置容山长官司,属播州 宣慰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定播州之乱, 改土归流,分播州为二,以茶山关、渡上关、大小板角关、苦竹关、青龙关为界,关外属黔,设平越军民府,领 黄平及余庆、 瓮安、湄潭、 安化四县。湄潭县正式成立,黄家桂首任知县。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湄潭县归入清廷,仍隶平越军民府。康熙二十年(1681年),湄潭隶属贵州省分守贵东道平越军民府。次年,道废。二十六年(1687年),改称平越府。嘉庆三年(1798年),改为 平越直隶州,直至清末,湄潭县皆为其属县之一。惟同治元年至七年(1862年至1868年),为镇压号军之便,将湄潭暂隶 遵义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建置后,湄潭县属贵州 黔中道。九年(1920年),废道后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贵州省第六 行政督察区,次年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 遵义专区。1958年12月,凤冈县、 余庆县并入,1961年8月复将凤冈县、余庆县分出归属遵义市。

2018年6月,中共遵义市五届五次全会同意申报撤销湄潭县,设立市辖湄潭区。

湄潭城区夜景 (2张) 2000年,湄潭县辖9个镇、6个乡。2003年,湄潭县辖9个镇、6个乡,120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9个镇为湄江镇、永兴镇、复兴镇、马山镇、鱼泉镇、黄家坝镇、高台镇、茅坪镇、兴隆镇。6个乡为西河乡、洗马乡、新南乡、石莲乡、抄乐乡、天城乡。

2012年,省政府(黔府函[2012]167号)批复同意撤销湄江镇,设立湄江街道、茶城街道;将湄潭经济开发区涉及的黄家坝镇官堰村、合同村和宝台村、民建村的部分村组,湄江镇鸡场村,鱼泉镇新石村的部分村组从原辖镇划出,设立桃花江街道。

2013年12月31日,湄潭县包括新南(黔府函[2012]168号)、石莲(黔府函[2012]169号)抄乐、天城、洗马、西河(黔府函[2013]245号)、6个乡撤乡设镇工作全部结束,全县9镇6乡变为3个街道、14个镇。分别为 湄江街道、茶城街道、桃花江街道、 永兴镇、 复兴镇、 马山镇、 鱼泉镇、 黄家坝镇、 高台镇、 茅坪镇、 兴隆镇、西河镇、 洗马镇、 新南镇、 石莲镇、抄乐镇、天城镇。

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303号批准同意撤销黄家坝镇、鱼泉镇、湄江街道、茶城街道、桃花江街道建制,设置新的黄家坝街道、鱼泉街道、湄江街道 。行政区划调整后,湄潭县辖湄江街道、黄家坝街道、鱼泉街道、永兴镇、复兴镇、石莲镇、高台镇、西河镇、茅坪镇、新南镇、天城镇、抄乐镇、兴隆镇、洗马镇、马山镇,共3个街道、12个镇 。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东与 凤冈县毗邻,西与遵义市的 播州区、汇川区隔江相望,南与余庆、 瓮安县接壤,北与正安、绥阳临界。东经107°15′36″~107°41′08″,北纬27°20′18″~28°12′30",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地域南北狭长,东西最大距离25.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6.5公里,县城距遵义市区58公里, 遵义机场35公里、省会贵阳188余公里。

湄潭县地处云贵高原至湖南丘陵的过渡地带,全县平均海拔972.7米,县城区平均海拔910米,最高峰位于北部西河乡取笋坎,海拔1562米;最低处位于南部石莲乡芦塘河与 乌江汇合处,海拔461米。湄潭地处川黔 南北向构造带、北北东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带。县境地层构造跨越5个界8个系,其中 寒武系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52%,其次是奥陶系处。境内 地质断层交错,折皱细密,构造复杂,地貌多样。按地层岩性分类,岩溶地貌占三分之二。由于长期侵蚀,县内地貌又演化变形为多种微地貌形态,可谓峰丛沟谷交错,坝地丘陵相镶,自然景观独特。

湄潭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干燥寒冷,春秋两季为冬季和夏季交替过渡季节;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9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8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7.8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4摄氏度,无明显热害和冷冻无霜期,年无霜期平均284天,年日照时数1163小时。年总辐射量3488兆焦耳/平方米,为中国太阳辐射最低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37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夏季最多占41.2%;冬季最少仅占6.1%。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 冰雹等。

湄潭县人民政府地图

湄潭县风光 (18张) 湄潭县的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有干流( 乌江)1条,一级支流4条,二级支流9条,三级支流13条,四级支流5条。河流总长513.3公里,包括溪流在内的河系总长786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28公里。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2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8条。

境内河川径流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年内径流变化大,均不能通航。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42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2.22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2600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少年径流量的两倍,5~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6.4%。

潭县矿产资源贫乏,已探明的矿种有关12种,但蕴藏量不丰富,品位低,矿点分散。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铁矿、原煤、 石灰岩、电石岩、磷矾矿、 重晶石、高岭土等。其中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新南、天城和复兴等乡镇,多与煤矿伴生;储量693万吨,品级为一级。其中储量最大的是 新南乡凉井村,已开采多年,主要是供应黄家坝化肥厂,用于生产普钙。原煤本县煤矿资源贫乏,探明储量672万吨,矿点分散,有50多个。煤层厚度0~25米,发热量800~4500大卡/公斤。储量较大的有凉井、茅坝、德隆、杨家坪、天合等矿点。

全县的土地面积为185913.17公顷。共有耕地31.026万公顷;林地面积10186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79%,其中有林地86858.63公顷,森林覆盖率46.72%;园地4594公顷(其中茶园4200公顷),牧草地18083.81公顷;水域2318.39公顷。

全县共有用材乔木30科60种;木本粮食林木2科4种;经济林木9科16种;水果林木4科14种;竹类12种;木本花5科10种;主要灌木23科47种;主要藤木植物10科14种;古老原始树种1科1种;厥类植物6种;主要草本及其它植物33科82种。较珍贵的树种有银杏、黄杉、马挂木等,但分布稀少。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木、杉木、柳杉、香樟、枫树、白杨;有野生中药材558种,其中植物药529种,动物药18种,矿物药7种,菌类药材4种。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杜仲、黄柏、银花、白芍、吴芋、泡参等。

2000年,湄潭县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411613人。2003年年末总人口47.5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万人;非农业人口5.05万人。

2012年,湄潭县符合政策生育率97.65%;人口出生率7.6‰,同比下降0.4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64‰,同比下降0.62个千分点。

湄潭县境内有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 纳西族、瑶族、藏族、 景颇族、布朗族、 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等民族分布。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4.64亿元,同比增长12.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93亿元,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71亿元,同比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02亿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36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37元,同比增长9.8%;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3.94亿元,同比增长7.0%,贷款余额完成137.75亿元,同比增长25.5%;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6.2%。

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反馈贵州省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的函》,文件指出,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湄潭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

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湄潭县等14县(区)退出贫困县。

湄潭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米业、茶叶、畜牧、烤烟、油菜是全县的五大优势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农业产业结构是以优质稻、茶叶、油菜、烤烟、辣椒、畜牧养殖等六大优势产业为主,以蔬菜、经果林、中药材、薯类作物种植为辅。

2005年,湄潭县的农业增加值为7902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46323公顷,粮食总产量249533吨。其中夏粮38201吨,秋粮211332吨。水稻种植面积232365亩,产量119782吨。

2012年,粮食总产量19.43万吨,增长13.9%;茶叶产量2.5万吨,增长76.4%,实现产值16.6亿元,实现综合收入30亿元;收购烟叶15.2万担,担均价1040元;种植蔬菜17.7万亩,其中辣椒10万亩。完成“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编制;启动桃花江精品水果、洗马优质蔬菜、核桃坝现代茶旅一体化和鹅公坝农业科技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

2016年,湄潭县农业增加值从9.83亿元预计增加到27.6亿元,茶园从28.5万亩增加到60万亩,投产茶园从16.5万亩增加到48万亩,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5万吨,产值从9.13亿元增加到35亿元,综合收入从13.7亿元增加到87亿元 。

湄潭的主要工业有能源、酿酒、烟叶复烤、茶叶加工、植物油、面粉、饲料、制糖、印刷、农机、化肥、化工、 水泥等。已初步形成烟草复烤、酿造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化工、能源交通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2005年,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贵州省乡镇企业(湄潭)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贵州省茶叶科技示范园区”、“贵州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2009年成功升级为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8.76平方公里,成为遵义市七大重点园区之一;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一类工业园区。

2012年,湄潭县的 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3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9.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18.4%。全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9家,新增小微型企业190家,5家小微型企业升级为规模企业。民营企业1651户,个体工商户12753户,较2011年分别增加429户和2640户;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5.4亿元,同比增长28.6%。

2013年,湄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42.28亿元。

2016年,湄潭县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2亿元,是2011年的3.2倍;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经开区规划面积18.7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6平方公里,完成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入园企业从62家增加到15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7家、市级8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5家 。

湄潭县局境 (2张) 2012年,湄潭县有各类卫生机构21个,医疗病床618张, 卫生技术人员665人。 新农合参合率95%以上;新农保参保人数23万人以上,城居保参保人数3200人以上,综合参保率97%以上。参合农民享受门诊补偿169402人次、补偿金额556.9万元;享受住院补偿46339人次、补偿金额9758.1万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工作获国务院表彰,参保率达98%。完成县医院迁建一期主体工程和118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2016年,湄潭县卫生项目实现总投资2.8亿元,完成县医院一期工程并顺利搬迁,民营家礼医院建成投用,县医院和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机构床位数从931张增加到1813张,医护人员从985人增加到1827人 。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2年,湄潭县有中小学212所,在校学生8630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考录取率分别提高9.4和4.6个百分点。新增教师编制642人,公开招聘、招转各类教师327人。投资1.26亿元,完成5个乡镇公办幼儿园新建、浙大小学续建、湄江中学扩建、职高迁建、特教学校迁建、协育中学扩建等工程。

湄潭交通便利,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已形成互相联结的公路交通网络。 杭瑞高速326国道和204省道交汇县城,是黔北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县已形成“二横、二纵、二连线”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100%的乡镇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县城到达最远的乡镇所在地仅需1.5小时。

2016年年底,建成“两横两纵四联线”公路网,杭瑞、道安高速建成通车,覆盖10个镇(街道),里程132公里,完成投资130亿元;实施国省道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96个,里程640公里,完成投资9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砼)路、村村通客运”目标 。

全县开通数字电视,乡镇实现与县城联网,家庭电视普及率91.5%,县城有远程教育C级站,15个乡镇接收站,5个村级接收站,25个播放点。有各类 文化事业机构17个,公共图书店23个,藏书11.2万册。全县有体育馆、游泳池各一个,全县达到国家锻炼标准人数6.42万人,曾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湄潭县名列其中。

景区景点

湄潭县形成“一海”、“一城”、“一馆”、“一壶”、“一泉”、“一山”、“一河”、“一镇”、“一村”的“九个一”旅游格局(一海指中国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一城指中国茶城,一馆指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一壶指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一泉指国际温泉度假城,一山指 龙泉山森林公园,一河指湄江滨河景区,一镇指仙谷山旅游风情小镇,一村指核桃坝茶产业村)。2013年累计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