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
剑川县 剑川 剑川县历史沿革 剑川县行政区划 剑川县地理环境 剑川县自然资源 剑川县人口 剑川县政治 剑川县经济发展 剑川县社会事业 剑川县当地特产 剑川县文化艺术 剑川县民风民俗 剑川县旅游景点 剑川县著名人物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县境东西横距58千米,南北纵长55千米,总面积231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87.78%。总人口17.46万人(2006年),有白、汉、彝、傈僳、回、纳西等民族,是州内主要白族聚居县。剑川县辖5个镇、3个乡。共有5个居委会、8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金华镇。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老君山、石宝山、金华山、盐路山、雪斑山等。矿藏有铜、铁、铅、锌、煤、盐岩。214国道、甸(南)六(库)公路、平(坡)甸(南)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石刻石钟寺石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山田沙门天王像、宝和寺,石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川县地图 (3张) 剑川西汉时为叶榆县地,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蜀汉属 云南郡;唐初属剑南道姚州都督府;南诏时为剑浪诏,异牟寻收复铁桥(今巨...
详情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县境东西横距58千米,南北纵长55千米,总面积231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87.78%。总人口17.46万人(2006年),有白、汉、彝、傈僳、回、纳西等民族,是州内主要白族聚居县。剑川县辖5个镇、3个乡。共有5个居委会、8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金华镇。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老君山、石宝山、金华山、盐路山、雪斑山等。矿藏有铜、铁、铅、锌、煤、盐岩。214国道、甸(南)六(库)公路、平(坡)甸(南)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石刻石钟寺石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山田沙门天王像、宝和寺,石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剑川县地图 (3张) 剑川西汉时为叶榆县地,属益州郡;
东汉属永昌郡;蜀汉属 云南郡;
唐初属剑南道姚州都督府;南诏时为剑浪诏,异牟寻收复铁桥(今巨甸)设剑川节度(治所在铁桥);
宋代大理国时属谋统府,设剑川节度又兼置义督贝佥;
元代剑川设义督千户,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罢义督千户改设剑川县,属鹤庆路;
明代剑川县升为剑川州,隶鹤庆府;
清代属丽江府,民国2年(1913年)改为剑川县,民国3年(1914年)划归腾越道,1944年又属丽江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北工委在剑川发动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县政府,成立剑川县人民武装政权;8月1日建立政务委员会,9月在剑川设立滇西北行政专员公署,10月1日正式建立剑川县人民政府。
1950年初,专署迁往鹤庆,3月又迁丽江,改称丽江行政专区,剑川县属丽江专区。
1956年8月,剑川划归 大理州,同时将兰坪县的富乐、新民等地划归剑川县。
1958年10月,剑川同洱源、邓川合并称剑川县。
1958年10月,剑川同洱源、邓川合并称剑川县,县城设在牛街区三营,
1961年9月,三县分并,并将原属剑川的乔后、源安邑等划归 洱源县,剑川恢复建制至今。
截止到2013年剑川县辖5个镇、3个乡:金华镇、甸南镇、沙溪镇、马登镇、老君山镇、羊岑乡、弥沙乡、象图乡;红旗林业局。
乡镇 | 居委会 行政村 | 政府驻地 | 人口 | 代码 | 邮编 | 面 积 | |
---|---|---|---|---|---|---|---|
金华镇 | 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城北 金龙、永丰、龙营、龙凤、文榜、桑岭、乐寿、新仁、邑平、金星、金和、梅园、三河、双河、庆华、清坪、向前、文华 | 剑阳街 | 4.70万 | 532931101 | 671300 | 305平方千米 | |
甸南镇 | 天马、发达、印合、桃源、狮河、回龙、海虹、永和、兴水、朱柳、西中、龙门、白腊、玉华、上关甸、白山母 | 天马 | 3.70万 | 532931103 | 671301 | 288平方千米 | |
沙溪镇 | 寺登、东南、华龙、北龙、四联、甸头、沙坪、石龙、长乐、鳌凤、灯塔、溪南、红星、联合 | 寺登街 | 2.30万 | 532931104 | 671302 | 292平方千米 | |
马登镇 | 马登、后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灯、玉龙、黄花、太平、新民、新华、东华 | 马登 | 2.05万 | 532931105 | 671306 | 312平方千米 | |
老君山镇 | 富乐、新生、杉树、美水、新和、富民、建基、官坪、官宅、启文 | 富乐 | 1.65万 | 532931106 | 671307 | 258平方千米 | |
羊岑乡 | 兴文、杨家、金坪、石登、中羊、新松、六联 | 兴文 | 1.20万 | 532931201 | 671305 | 350平方千米 | |
弥沙乡 | 大邑、弥新、东庄、西庄、文新、岩曲 | 下登 | 0.90万 | 532931202 | 671303 | 286平方千米 | |
象图乡 | 象图、江头、下登、丰登、沽泥盆 | 核桃树 | 0.56万人 | 532931203 | 671304 | 250平方千米 |
剑川县
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与兰坪、云龙接壤,北与丽江毗连。县境东西横距58公里,南北纵长55公里,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剑川地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大理、丽江之间,滇藏公路214国道纵贯县内。
剑川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老君山、石宝山、金华山、盐路山、雪斑山等,山区面积占87.78%。县城海拔2200米、县内最高点雪斑山主峰海拔4295.3米,最低处米子坪海拔1973米。县内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低悬殊2300多米,从垂直带看,具有多层性。
主要河流有金龙河、海尾河、白石江、弥沙河、象图河等。县内著名的坝子有金华坝、沙溪坝、马登上兰坝。
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蕴藏量21.96万千瓦,连接川滇两省和四地州的滇西北电网在剑川交汇。剑川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带区域,有铜、铁、煤、花岗石等矿藏资源,毗邻兰坪铅锌矿。烤烟、芸豆、松茸、地参、山嵛菜、药材等为可开发的特色生物资源。
剑川县常住总人口为17.00万人。8个乡镇的常住人口分布为:
乡镇 | 人口数(万人) | 乡镇 | 人口数(万人) |
金华镇 | 5.36 | 马登镇 | 1.98 |
甸南镇 | 3.17 | 老君山镇 | 1.68 |
沙溪镇 | 2.18 | 弥沙乡 | 0.85 |
羊岑乡 | 1.27 | 象图乡 | 0.51 |
剑川县普查实际登记家庭户41363户,家庭户人口为16.3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19人减少了0.24人。
剑川县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男性为8.59万人,占总人口的50.53%;女性为8.41万人,占总人口的49.47%。总人口性别比102.1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71上升0.43。
剑川县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46万人,占总人口的20.35%;15-64岁的人口为12.06万人,占总人口的70.9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8万人,占总人口的8.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8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08个百分点。
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汉族人口为0.94万人,占总人口的5.5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06万人,占总人口的94.47%。其中:白族14.98万人,占88.12%;彝族0.58万人,占3.41%;傈僳族0.22万人,占1.29%;回族0.12万人,占0.71%;纳西族0.11万人,占0.65%;普米族0.01万人,占0.06%;藏族0.01万人,占0.06%;苗族0.005万人,占0.03%;壮族0.004万人,占0.02%;傣族0.003万人,占0.01%。低于20人的少数民族有18个,人口为0.018万人,占总人口的0.1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0.15万人,增长18.2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0.26万人,增长1.65%。
剑川县普查实际登记的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54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137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7091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941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676人上升为65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359人上升为1373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56279人上升为709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71829人下降为59411人。剑川县普查实际登记15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33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8311人,文盲率由8.22%下降为3.14%,下降了5.08个百分点。
剑川县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20万人,占总人口的24.7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80万人,占总人口的75.29%。
县委书记: 聂金辉
2011年剑川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7亿元,增长14.2%,其中:一产3.66亿元,增长5.4%;二产8.01亿元,增长21.7%;三产4.4亿元,增长9.9%。完成财政总收入2.43亿元,增长46.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33.87%;财政支出7.8亿元,增长19.44%。
2013年剑川县实现生产总值23.32亿元,增长15.6%。完成财政总收入3.57亿元,增长18.8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亿元,增长34.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29亿元,增长20.4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81亿元,增长54.43%。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2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增长1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36.5亿元和13.99亿元,分别增长18.9%和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56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4612元,增长1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5‰。
2013年新种植泡核桃12万亩,建成蔬菜大棚500亩,种植中药材5万亩,马铃薯种薯1.5万亩,玛咖3500亩,香葱1500亩;新建4个肉牛冻精改良点、5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启动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全年财政支农资金达2.29亿元,增长3.1%,其中农民直补资金3636万元,增长13%。粮食总产86483吨,增长3.17%;收购烟叶9.75万担,烟农收入1.54亿元,增长14.6%。完成农业总产值10.66亿元,增长14.6%,畜牧业产值4.61亿元,增长10.6%。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共生产生铁13.99万吨,增长11.12%;镉1316吨,增长75%;水泥58.9万吨,增长52.59%;发电1.46亿度,增长33.28%。剑川有色金属冶炼厂年产5000吨粗铜和3万吨硫酸生产线建成投产。加大对鹏发公司年产10万吨电锌生产线的前期工作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制定了《剑川县探矿权管理办法》。编制了《剑川县工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剑川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通过了省级审查。编制了年产20万吨粗铜冶炼项目建议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尾气回收、制酸减排、烧结减煤、尾渣处理循环利用、净化污水、改造锅炉作为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重点,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管,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5%的目标得以实现。
2013年剑川县筹集园区发展资金1195万元,建成标准厂房1.6万平方米,收储工业用地728.72亩,引进7家企业入驻,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丹增公司年产20万吨硫酸、益云公司合金锌粉及烟气回收系统、双河煤矿矿井技改和方圆石雕石材加工等4个列入州级考核的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27.5%,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7个百分点。
2013年剑川县组建了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景风阁古建筑群和海门口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狮双绝”认证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石宝山歌会节被评定为“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剑川木雕”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在全州首家开展星级客栈评定工作,评定星级客栈19家。佳利酒店、方达酒店、沙溪兰林阁酒店、沙溪古镇服务中心、水阁潭玉水寨和墨斗山木雕文化产业园等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0.45万人次,增长44.9%。新建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2个,建成乡镇商贸中心1个、标准农家店15个。完成农产品出口33万美元。
2013年大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14复线二期路基工程、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全面完工,县城五纵五横交通网络基本建成。马象公路全线打通,剑鹤公路改扩建、国道214线剑川段改建工程列入了省、州计划。
2013年老君山水库年内竣工,总投资7395万元的配套输水工程开工建设,金华镇东片区安全人饮工程即将竣工,大干场水库扩建工程通过省水利厅技术审查,黑潓江沙溪段治理项目可研通过省级评审。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547件,解决了10500农村人口和5058名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投资4100万元,实施沟渠建设204.47公里、爱心水窖800口、山区半山区水窖400口。
2013年剑川县改造中低产田地16988亩。建成马登烟叶收购站。完成风电装机82兆瓦。县城供水改扩建、甸南中心集镇建设、马登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弥沙35千伏输变电工程、10千伏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象图海门电站全面开工。创建羊岑、马登两个省级“生态乡镇”和20个州级“生态村”。
2013年剑川一中、城区幼儿园晋升省一级三等完中和省一级三等示范幼儿园,民族中学申报省二级二等完中通过州级验收。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继续保持全州前列。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排除学校D级危房8054平方米,加固改造B、C级不安全校舍6000平方米。金华二小完成整合搬迁,金华一小整体搬迁和民族中学校舍建设项目全面开工。
2013年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申报二级甲等医院初评工作,实施中医院改扩建和疾控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农合参合率提高1.01个百分点,实现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实时结算,补偿住院门诊68.46万人次5319.53万元,分别增长4.36%和37.47%。全面完成2013年妇幼健康计划任务。
画毡
画毡是剑川白族特有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于上兰、马登、弥沙等地。其工艺过程是由画师用木笔蘸面糊在白羊毡上作画,然后放进盛有茜草等植物颜料的大锅内煮沸浸染,凉干后剥去面痂,稍加整修即可。画毡图画古朴大方,有鱼跃龙门、 麒麟送子、公鸡报晓等,还有花卉鸟兽等变形的白族民间图案。画毡是山区青年婚嫁的必备嫁妆,有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的寓意,因而备受喜爱。
兰花
剑川兰花栽培历史悠久,清雅素白、幽香宜人的 素心兰( 小雪素)、大雪素(大素心)为特产传统名花。新开发的剑川地产莲瓣兰花,以花姿优美典雅,花香幽远,花奇罕见而声名鹊起,连续几年在中国兰花博览会上获金奖,中国著名兰花专家吴应祥研究员为此专门题字“剑川兰花”,资鼓励。产于石宝山的莲瓣兰奇花“剑阳蝶”,副瓣蝶花明显,形如彩蝶,珍贵神奇,获国家注册证书。其他跻于全国名品兰花之列的还有青奇素、陈氏荷(大荷红莲瓣)、金华梅、玉蝶兰等。
松茸
松茸,为野生珍贵菌类。香味独特,鲜嫩可口,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及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具有强身益胃及防癌作用。剑川松茸形态好,品质优良,虫害少,出菇期长,有“蘑菇王”之称。
牛肝菌
牛肝菌味道鲜美,食而不厌,俗称美味牛肝菌。其富含氨基酸、优质蛋白质以及单糖、二糖和抗癌的多糖,是名贵的“山珍”。
白曲
白曲即白族民间歌谣。剑川是白族民间歌谣的主要发祥地,被称为“白曲之乡”。列为全国艺术家科重点科研项目的《白族民间歌谣集成》收编的479首歌谣中,剑川的作品占50%以上,以其数量多、质量高、品种全、流传广而著称于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山花林”,四句为一段,两段或若干段为一首。如《白月亮》:“白月亮呀白姐姐,白姐身穿漂白衣,白绣花鞋穿脚上,白羊皮斜坡。白米白面吃进肚,白讲白说白费气,白天人多难开口,白月下相会。”白曲常在田间地头及石宝山歌会等民族节日里演唱,龙头三弦伴奏。其内容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等。风格独特的有反意歌、谐音调、一字曲等。
本子曲
本子曲是流行于剑川的白族曲艺品种,其唱词亦为“山花体”,唱本有故事情节,长于抒情。现仍广泛流行的本子曲传统唱本有《鸿雁带书》、《出门调》、《月里桂花》等50多篇。《鸿雁带书》反映的是出门做木匠的丈夫久不还乡,妻盼夫归的情景。另一部反映木匠出门苦情的代表作是《出门调》,全篇分为被逼、离乡、冤情、妻怨、夫泪5个部分,共200多行。曲折反映白族社会生活的《黄氏女对金刚经》共2300多行,是迄今搜集到的最长的白族民间叙事长诗,已在日本出版。
剑川古乐
剑川古乐由4类曲种组成。一是古曲,有《浪淘沙》、《南清宫》等,其中一些古曲属早已失传的唐宋词谱,如《浪淘沙》即由吕洞宾所创。二是洞经音乐,有《嫦娥歌》、《醉杨妃》、《八卦腔》等30多首,其中《八卦腔》据考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所创的舞曲《紫微八卦舞》关系密切。过去,洞经会遍及剑川县各地,参加者都为会演奏乐器的文人学士及民间艺人。三是阿吒力佛腔,有《大佛腔》、《众等皈依》、《香赞》等100多首。在文化馆的配合下,中国音像大百科编辑部将剑川阿吒力佛腔收入《云南佛乐》(磁带三盒)正式出版,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四是道腔,有《长梵白鹤》、《集福迎祥》、《五召请》等40多首,其曲调自成一格,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大理州乃至全省,能较为全面掌握阿吒力佛腔、道腔及其科仪表演的仅有剑川的一些老艺人。
东山打歌
东山打歌流行于剑川东山,为自娱性的白族舞蹈,其动律在腿、脚,动作浑厚朴实,均为全脚掌着地,踏实沉重,一步一顿,踏地而歌,节奏鲜明,风格粗犷大方,富有原始古朴的韵味。剑川文化工作者根据东山打歌改编创作的白族歌舞《肖拉者》,代表白族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56个民族歌舞荟萃的“九州奇葩”晚会演出并获奖。尔后又改编为白族集体舞,在1996年在州庆四十周年时全州推广普及获成功,结束了白族没有集体舞的历史。
石宝山歌会
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宝山举行。被誉为“白族歌城”的石宝山万人对歌会,是白族风情的集中展现,所许的白曲已被收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
火把节
火把节传统的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族称火把节为“夫望吾”,意即六月狂欢节。火把节这天,家家户户六前竖小火把,每个村都要竖几柱大火把。火把顶端扎上“五谷丰登”彩色升斗,四周插上彩旗、花束,还有彩绳系上的一串串火把梨、花红、棠梨。五彩缤纷的大火把拔地而起,格外壮观。
绕海会
绕海会绕海会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剑湖边举行。这天,剑川坝子四乡八寨的白族群众都聚集到剑湖边,以村为单位,成群结队,开展绕海活动。一路上唱白曲,跳霸王鞭舞,还到本主庙里烧香磕头。活动时,常以某村为起点和终点,绕海一周方结束。
青姑娘节
青姑娘节每年正月十五日,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过传统“青姑娘”节。传说,青姑娘是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被迫做童养媳,遭受婆婆、丈夫的虐待,“挑水几担要计数,讨火迟回骂连声,身子打成破竹杆,胆战心又惊……”过着非人的生活。她发出怒吼:“墙上人影难成画,水底捞月白费神,万丈铁链缠住身,难锁我的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她只得跳进海尾河,以死来反抗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为了悼念青姑娘,白族妇女在每年正月十五日纷纷聚会,开展祭奠活动。晚上,她们抬着青姑娘的偶像,走遍村中的大小巷道,边走边唱叙述她悲惨遭遇的长诗《青姑娘》。
本主会
本主会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为主,是本地区的保护神。本主庙前建有戏台,本主庙内除供奉本主外,还供奉其夫人子女和待从等。他们的像常用松柏雕成、造型古朴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列为本主的神,大都是有功于民者。每年的本主诞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本主会,时间1至3天不等。本主会期间要举行迎本主的仪式,开展唱戏、耍牛、唱白曲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届时,还在家中宴请亲朋好友。
梨花会
梨花会梨花会是白族传统盛会,在每年梨花盛开时节举行。阳春三月,遍布在剑川坝子里、坡地上、河谷间的座座梨园都披上了洁白雅致的素装,棵棵梨树上缀满了耀眼的白花。梨园里荡漾着美的韵味,在春风里摇曳的梨树枝条,仿佛向人们频频招手。人们三五成群,或亲朋同聚,或举家共乐,纷纷到梨园里野餐,开展春游活动。
栽秧会
栽秧会栽秧会是上兰、沙溪等地的白族群众在栽秧会节举办的民俗活动。常在田间演唱具一格的栽秧调。田头上,专门聘请来年民间艺人在打击乐配合下高奏唢呐伴奏;田坝栽秧的群众一面高唱栽秧调,一面栽插,气氛热烈、活跃、充满了农家的欢乐。栽插结束时,在田间开展“打吉打挂”的习俗活动。常由一些人扮成县官司、府官、田公地母、师爷等角色,俗称“三班三房”,演唱吹吹腔。
沙溪、 宝相寺、 石宝山、 寺登街、 石钟山石窟、 海云居。
赵藩、 周钟岳、 张伯简、 杨益谦、 何可及、 杨栋朝、 张子斋、 苏峙鑫、 赵衍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