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

武功县 武功 武功县历史沿革 武功县行政区划 武功县地理环境 武功县自然资源 武功县人口 武功县经济 武功县交通运输 武功县社会事业 武功县风景名胜 武功县地方特产


武功县,隶属于 陕西省 咸阳市,位于 关中平原腹地,东接 兴平市,南临渭水与 西安市 周至县相望,西靠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宝鸡市 扶风县,北和 乾县接壤。距西安市87千米、咸阳市50千米,县域面积397.8平方千米。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国语·晋语》言:“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姬水就是今武功境内的漆水。后稷在今武功镇郑家坡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邦国“有邰国”,成为周民族的先祖。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西周,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其建立诸侯国,并封山、封水、封神。感泰伯禅让之恩,随将秦岭主峰最高峰命名为“太白(泰伯)”山;纪念其文治武功,将太白山次峰命名为“武功山”,将石头河命名为“武功水”。自周代以来,历朝历代将武功归属于长安都城的京畿之...

详情

武功县地名网_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资料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介绍

武功县,隶属于 陕西省 咸阳市,位于 关中平原腹地,东接 兴平市,南临渭水与 西安市 周至县相望,西靠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宝鸡市 扶风县,北和 乾县接壤。距西安市87千米、咸阳市50千米,县域面积397.8平方千米。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国语·晋语》言:“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姬水就是今武功境内的漆水。后稷在今武功镇郑家坡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邦国“有邰国”,成为周民族的先祖。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西周,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其建立诸侯国,并封山、封水、封神。感泰伯禅让之恩,随将秦岭主峰最高峰命名为“太白(泰伯)”山;纪念其文治武功,将太白山次峰命名为“武功山”,将石头河命名为“武功水”。自周代以来,历朝历代将武功归属于长安都城的京畿之地。

截至2018年,武功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 ,常住总人口为41.7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1.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88亿元,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6:47.4:37.44,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96元。

武功县域为炎帝后裔姜姓封地,称有邰国。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郿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商朝后期,古公亶父由豳南迁于“岐山之阳”(今岐山、扶风一带),有邰又成为周族活动的地域。

西周,周武王灭商,迁都于镐(今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境内),有邰区为周畿内地。

春秋,有邰被秦占有。

战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设郡县,邰地分为武功(今眉县和岐山南部、太白县东部及周至一带)、邰(今扶风南部和武功一带)、美阳(今扶风北部)三县,属内史。武功县治所在渭河南今周至、眉县之间。

秦末,项羽入关,分秦内史地和上郡为雍、翟、塞三国。武功、邰、美阳俱属雍国。

西汉初,武功、邰、美阳仍属内史。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右扶风。元始五年(5年),以武功为安汉公采邑;称汉光邑。 武功县 (5张)

王莽新朝天凤二年(15年),改作新光县,属光尉郡。

东汉永平八年(65年),复武功旧名,废邰县、周至,其地改属武功,县治所由渭河南迁至渭河北原邰县治所——邰城(今杨陵西南),仍属右扶风。

曹魏时(220年—255年),武功属扶风郡。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置始平郡(今兴平东南),领武功等四县。

东晋末,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武功、美阳均属夏之北秦州。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撤武功县,置武功郡,领美阳、漠西两县,属岐州。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废武功郡,复武功县,属扶风郡。治所由邰城迁至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属京兆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稷州,以武功等五县隶之。并在武功县东部与始平接壤处(今武功县长宁乡)设扶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稷州,武功改隶雍州。撤扶风县,其地并入武功。天授二年(691年),复置稷州,领武功等五县,属京兆府。大足元年(701年),废稷州,复置雍州。乾宁二年(895年),以奉天置乾州,领武功等四县,属京兆府。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隶凤翔府。长兴元年(930年)复属京兆府。

后晋置武功郡隶晋昌军路。后周改郡为县,隶永兴军路。

宋初,属京兆府仍隶永兴军路。政和八年(1118年),属醴州,隶环庆军路。

金天德三年(1151年),属乾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为武亭,仍属乾州。

元复武功县旧名,隶乾州,属奉元路。

明、 清沿袭旧制,属西安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属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省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成立,武功属其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9日,武功县解放,隶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9月,将武功县渭河南的三厂区,划归盩厔。

1950年5月,改属宝鸡专员公署。1956年6月,撤专署,归省直辖。1958年12月,武功、扶风、兴平三县合并为兴平县,直属省辖。1961年9月,武功县建制恢复,治所由武功镇迁至普集镇,隶属宝鸡专区。1971年10月属宝鸡市,1979年3月属宝鸡地区,1980年6月又属宝鸡市。1983年1月,以杨陵公社和杨陵镇设杨陵区。1983年10月,武功县改属咸阳市。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9日武功解放,废保、甲制,设区公署、乡人民政府。全县划分为9区,76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将渭河三厂区(共5乡)划归盩厔县。

1951年5月,将 杨陵区湋河以北的上营、新寨两个乡,大庄区的南、北庙底、毛家嘴、赵家崖、王家窖5个村和贞元区的麻西寨两堡划归 城关区。

1952年6月,将原71乡缩编为64乡。

1955年8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将第八区(魏公)的贾晁乡划归第一区(城关)。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杨陵、普集三镇,16乡合并为7乡。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将7个乡改为7个人民公社。同年11月,又将7个人民公社改设为5个人民公社,辖27个管理区。

1961年8月1日,武功县建制恢复,将原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辖244个生产大队。武功县治所迁普集镇。

1964年,将 扶风县五泉公社的官村、 周家村划归武功县杨陵公社。

1965年4月,设杨陵、普集、 小村三个镇。

1984年5月,撤销公社、大队建制,全县设三镇12乡,辖365个村民委员会(511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并改车站公社为北营乡;武功公社为武功镇;原车站公社的田家、桂家、东李家大、小堡和屈家划归普集镇;原薛固公社的仁村、成家、小村和 薛村归小村镇。

2001年11月,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撤消原 观音堂、薛固、北营三乡,分别并入大庄、小村、普集三镇。

201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武功县撤销南仁乡、代家乡、河道乡、普集街、分别并入普集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全县由8镇4乡合并为8镇。

截至2018年,武功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 。武功县人民政府驻普集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610431001000 普集街道
610431101000 苏坊镇
610431102000 武功镇
610431103000 游凤镇
610431104000 贞元镇
610431105000 长宁镇
610431106000 小村镇
610431107000 大庄镇

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东接兴平市,南临渭水与西安市周至县相望,西靠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宝鸡市扶风县,北和乾县接壤。介于北纬34°12′—34°26′,东经108°—108°26′之间,总面积397.8平方千米。距西安市87千米、咸阳市50千米。

武功县位于关中盆地西部,属渭河地貌,形成于中生代末朝,由于在燕山等新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多种应力作用下,造就了现今的不同地质结构和不同地貌类型。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成阶梯跌落,分为一、二、三道塬。归纳起来,全县有下更新世时期风积黄土台原和山前洪积扇平原;中更新世时期渭河、漆水河三级阶地;上更新世时期的渭河、漆水河二级阶地;全新世时期的渭河、漆水河谷一级阶地及河漫滩。除一级阶地之外,普遍都被上更新世风积黄土( 马兰黄土)所覆盖。整个地形走向西北高、东南低,成阶梯状向渭河倾斜。从北到南群众依次称之为头道原、二道原和三道原。

武功县属温暖带半湿润性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寒冷少雪,四季区别明显。

气温

武功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是从2月10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全年无霜期315天;稳定通过10℃的日平均气温是从4月5日开始至10月28日结束,历时206天;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4184℃,与全省2000~4900℃相比处于中间状态。

日照

武功县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94.9小时,年辐射总量114.86千卡,其中生理辐射57.43千卡,占年辐射总量的50%。光能利用率一般为2.45%,高产田块为5%,生产潜力较大。

降水

武功县地处关中偏西,年降水量633.7毫米,最小降水量97.97毫米,最大降水量327.1毫米。而且降水的季节性强,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每隔2—6年常出现一次干旱年份,9月份的连阴雨天气,几乎年年发生,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武功县过境河流主要有渭河、漆水河、漠浴河、湋河。渭河从武功县南部横穿而过,为武功县最大河流。境内流长20.7千米,年平均流量300立方米/秒,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6、7、8月为洪水期,最大流量达1100立方米/秒,10月至翌年4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65.5立方米/秒。其次是漆水河,流经武功县西部,由北向南,流长24千米,从游凤乡正北入境,经武功镇由大庄乡注入渭河。再次是漠浴河和湋河,流程短,水量小,干旱季节常出现干谷。

药材

有 生地、 红花、 蒲公英、 艾叶、 大蓟、 小蓟、 青蒿、 柴胡、同蒺力、山芋、山药、半夏、板蓝根、丹皮、白芍、荆芥、 薄荷、远志、防风、酸枣仁、透骨草、地丁草、薤白、车前草(籽)、白茅根、芦根、马鞭草、地骨皮、香附、杜仲、牵牛子等89种。

用材树

主要有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两类:乡土树种有楸、梓、柏、槐、榆、柳、香椿、臭椿、桐、杨、刺槐、苦楝、构、桑、皂角树等;引进树种有 法桐、 北京杨、 箭杆杨、 毛白杨、 五角枫等34种。

观赏植物

主要有 苏铁、雪杉、水杉、 无花果、玉兰、牡丹、 芍药、腊梅、月季、牵牛、凤仙、玫瑰、夹竹桃、美人蕉、 大丽花、文竹、仙人掌及各种菊花等。

杂草

主要有 苦菜、 苍耳、 大青叶、 洋金花、 茵陈蒿、 鸡眼草、 狗尾草、 虎尾草、 鹅不食、 王不留、 马唐、 青蒿、龙牙、稗子、 茜草、米蒿、 芦苇、荠菜、艾蒿、 鬼针草、胡枝子、旋复花、蓝花苜蓿、水芹菜、秃疮花、 灰条、枸杞、 虱子草、 蒺藜、 甘遂、 猪毛草、阿尔泰紫苑、 荆三棱、水苁蓉、细叶眼子菜、 莎草科、 紫花苜蓿、 草木犀、野葡萄蔓等。

草兔、 黄鼠狼、 蝙蝠、 小家鼠、 大家鼠、 田鼠、 黑线鼠 、 黑线姬鼠、 黄鼠、狼、 狐狸、 獾等。

截至2018年末,武功县公安户籍年末总户数12.95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4.0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5.98万人,农业人口28.09万人;男性22.56万人,女性21.51万人。常住总人口为41.74万人,出生率为10.51‰,死亡率为6.03‰;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8‰,城镇化率为38.11%。

2018年,武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1.2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1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6.95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2.88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96元。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6:47.4:37.44。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为86.86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1.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武功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7%。全县在库项目20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0%。

财税收支

2018年,武功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621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各项税收收入为1.5025亿元,同比增长33%;非税收入3595万元,同比增长-6.4%。地方财政支出达到24.798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5.635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584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8376亿元。

人民生活

2018年,武功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35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53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69元,增长9.2%。

2018年,武功县农业总产值完成36.11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业增加值23.07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同比增长3.4%。

种植业

2018年,武功县粮食总产量19.48万吨,同比增长1.67%。全年茶、桑、果总产7.66万吨,同比增长3.36%;蔬菜及食用菌总产17.73万吨,同比增长4.4%。

畜牧业

2018年,武功县肉类总产1.2万吨,同比下降0.9%;禽蛋总产0.96万吨,同比增长8.71%;奶类总产3.42万吨,同比下降6.17%。

工业

2018年,武功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7.42,同比增长6.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86亿元(含军工),增长6.2%。全社会累计用电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7%。其中工业用电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

建筑业

2018年,武功县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个数为8户,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41亿元。

国内贸易

2018年,武功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4亿元,增速11.9%。从行业类别看,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同比增长16.2%;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2.3%;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5.1%;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5.99亿元,增速20.7%。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完成零售总额16.34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3%。

房地产业

2018年,武功县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15.86%。私人建房投资增长10.8%。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武功县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8.23亿元,同比增长7.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3.34亿元,同比增长7.8%。

陇海铁路、连霍高速、西宝中线、西宝北线、107省道穿武功县境而过,距西北最大的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具有12小时之内通江达海、连通国际的交通保障能力。

2017年,武功县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5.4%。

公路

建国后,公路建设加快。1965年境内通车48.4千米,1979年增至97.57千米。到1990年,有各级分管的公路40条,长234.4千米,其中段管公路48.4千米;过境公路两条,43.7千米;南北主干道一条,17千米;县地方道路十条,103.5千米;专用公路三条,40.9千米;乡村沙石路25条,73千米;村间土路501.2千米。全县铺筑沥青路面93.89千米,56%的行政村路面都铺上了沥青或沙石。

铁路

陇海铁路武功段民国25年(1936)建成通车。东自兴平入境,经尼安村、罗古村、普集镇、张堡村入杨陵区南庄,长19千米。民国25年(1936)建张堡村漆水河铁桥一座,武功(今杨陵)火车站东、西闸口人行道两条。1952年新增仁村康家渭惠渠过水涵洞(40米)、上显村桥(60米)、张堡村漆水河铁桥(80米)、武功站东渭惠渠过水涵洞(60米)等4座。1970年建成复线,1987年6月至1988年12月实现电气化。

截至2017年末,武功县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135辆,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100辆。

截至2018年末,武功县在校学生36355人,其中小学学生在校学生24641人,普通中学在校人数11714人;专任教师人数3984人;幼儿园56所,普惠性幼儿园数量49所;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8.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12%;高考二本上线1604人,上线率44.08%。2018年,武功县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薄、5所幼儿园改扩建全面完成,实验二小进展顺利,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冬季清洁供暖实现全覆盖。

截至2018年末,武功县拥有卫生院1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技术人员2283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5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45.3%。

2018年,武功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9.455万人,其中缴费13.2994万人,共征缴养老保险费1636.435万元;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62486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0233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044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9804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2240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报销3625.39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医疗基金报销3124.8万元,居民医保基金报销500.5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6.9420万人,就诊总人数120.6477万人,总补偿2.5657亿元,其中住院人数70886人,住院补偿金额2.2673亿元,门诊人数113.5591万人,补偿金额2983.25万元。

2018年,武功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71户,57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3730户,11484人。

2018年,脱贫3848人、退出贫困村33个。先后对6856户贫困户进行了社会公益救助,发放资金234.22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608.3万元,累计发放贷款451户1233.4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民政保障资金6907.78万元;投资产业扶持资金2367万元,先后扶持贫困户新发展特色种植业1311亩,特色养殖业12389头(只),2669户贫困户与64个参与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建立了稳定利益联结关系。“万企帮万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约2.5亿元,受帮助贫困人数12832人。

武功县建县有2300多年的历史,武功 城隍庙、 郑家坡遗址、 报本寺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姜嫄墓、 苏武墓、武功关帝庙、 教稼台、 望仙宫等,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5处。县境内不仅地面文物丰富多彩,且馆藏文物也极为珍贵,计1800余种,其中一、二、三级国宝46件。

武功城隍庙历史悠久,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山门、献殿、正殿、寝殿皆面阔五楹,东、西陪殿均外接九间回廊,正、寝均为 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为五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正殿通脊,檐边、勾头、滴水全为琉璃构件,五彩闪烁,富丽堂皇,两侧歇山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特别是复建的牌楼,通高12米,宽11米,全琉璃屋面,堪称关中一绝。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门外,龙门村前,墓圹东向,背向凤岗,漆水自墓前蜿蜒而过,为“武功八景”之一。

教稼台为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遗迹,为“ 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中国八大名台之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 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历经沧桑,几度兴圮之后,于1987年恢复原貌,巍巍屹立在武功 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教稼立台漆水畔”为《 武功八景》之一。

苏武纪念馆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东临漆水,西依凤岗。

该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陪殿、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墓前竖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汉典属国苏公墓》、武功县令阮曙书《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及民国时期的《重修苏武墓门碑》等碑石。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稷祠坐落在武功镇城内的 稷山之巅,俗名上阁祠,始建于汉代,历史悠久,全国闻名。整个建筑布局依山而建,曲折凌空,叠翠参天,松涛阵阵,“上阁钟声闻九天”为《武功八景》之一。此处三面环山,登临远眺,武功旧城 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

小华山位于武功镇南门外西侧,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 张载讲学之“绿野亭”遗址,这里山水明丽,故名曰:“绿野亭”。小华山地势崎岖,层峦耸翠,古柏森蔚,回栏折槛。群众集资恢复,修建了“回廊折栏”和“飞檐八卦亭”。

隋炀帝陵位于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 乾隆陕西巡抚 毕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 陕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反贼宇文化及等弑于扬州后,初殡于 江都宫流珠堂,后葬 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高祖 李渊于武德五年(622年)八月,令其子 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 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

辣椒

亦称“秦椒”,属武功县特产,有辣味浓烈、皱纹均匀、角型修长、色泽鲜红,入汤不沉等特点。1989年,省政府确定武功县为辣椒种植基地县。

大蒜

建国前,境内种有生产蒜苗或早蒜薹的当地豁蒜及 蔡家坡紫皮豁蒜,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料。

土织布

土织布含棉量度100%,它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加工而成。

晒烟

武功 烟叶种植及烤制加工技术,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民国期间,上下塬均有种植,多以自食为主。其品种主要有“落地黄”、“黑大汉”等,古老的烟种“小兰花叶”偶有种植。

普集烧鸡

色亮、肉烂、味香、百食不厌,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旗花面

据传明孝宗的正宫娘娘不食,张榜招厨,烹煮鸡汤伴以鸡蛋饼,切成菱花状,佐以香料,鸡油上飘葱花,细面些许,后即食。具有薄、劲、光、稀、煎、汪、酸味出头等特点,风味独特。武功京官传至乡间,流传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