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

澄城县 澄城 澄城县历史沿革 澄城县行政区划 澄城县地理环境 澄城县自然资源 澄城县人口 澄城县经济 澄城县交通运输 澄城县社会事业 澄城县历史文化 澄城县风景名胜 澄城县著名人物 澄城县荣誉称号


澄城县,隶属于 陕西省 渭南市,位于陕西 关中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9°46′30″—110°05′50″、北纬34°55′45″— 35°27′05″之间,总面积1121平方千米。澄城县历史悠久,从北魏始建,县名县治沿用已有1540年。地势北高南低,四条河川将县境划分为“三梁一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截至2018年,澄城县下辖1个街道,9个镇。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常住人口39.322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05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5.35:27.91:46.74。人均生产总值21816元。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澄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详情


澄城县地名网_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资料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介绍

澄城县,隶属于 陕西省 渭南市,位于陕西 关中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9°46′30″—110°05′50″、北纬34°55′45″— 35°27′05″之间,总面积1121平方千米。

澄城县历史悠久,从北魏始建,县名县治沿用已有1540年。地势北高南低,四条河川将县境划分为“三梁一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

截至2018年,澄城县下辖1个街道,9个镇。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常住人口39.322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05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5.35:27.91:46.74。人均生产总值21816元。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澄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 元和郡县志》载:“徵、澄同音,后人误为澄”。民国《澄城附志》载:因澄、徵同音故名,或云因县城西沟有澄泉而得名。误为澄之说,似不可信。徵、澄同音亦无确据。据考,汉徵县故城在今蒲城避难堡,北魏澄城故城即今县址。今址西沟(县西河)有澄泉。澄城县名,从徙于今址始。县似因“西沟有澄泉”而得名。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建县,以县城 西河有澄泉而得名,县治始设今址。

周以前,处于传说中之雍州。(《 尚书·禹贡》)

春秋属晋,为北徵(今 蒲城县避难堡)、王官(今善化乡 居安村西)及郊地,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

战国初,属魏。秦、魏争夺,后归秦,隶重泉(今蒲城县地)。

秦(前221—前206年)置北徵县,属内史。

楚汉相争之际,属塞国,隶重泉。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汉灭塞国后,属河上郡。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属内史。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复设北徵县,后易名徵县,属左内史。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左 冯翊。

新莽改三辅为六尉郡,改徵为氾爱,归列尉大夫。

东汉,撤销氾爱,辖地并入合阳(一说并入重泉)。

三国曹魏(220—265年),属雍州 冯翊郡。

西晋(265—316年)归属同曹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设立澄城郡,辖澄城、五泉、三门三县(五泉、三门分别在今澄城县西部与南部。三县原均为合阳县地)。孝文帝十年(486年),郡内增设宫城(今合阳县地)、南五泉(今 大荔县朝邑镇)两县。太和十一年(487年),澄城郡改属华州。

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南五泉县改名 朝邑。废帝三年(554年),澄城郡属同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撤销五泉、三门两县,辖地并入澄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澄城郡。大业三年(607年),澄城县属冯翊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在长宁河南(今洛城村西)设 长宁县,贞观八年(634年)撤销。澄城县之隶属随道、州、郡名之更迭而相应变更。 贞观元年(627年)属关内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 京畿道; 天宝元年(742年)属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同州。 长庆四年(824年)将澄城县的抚道乡(今县西部)划归奉先县(今蒲城县)。

五代后梁 开平元年(907年),属河中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属同州。

北宋元丰末年(1085年),属永兴军路同州。

金皇统二年(1142年),属京兆府路。

元(1271—1368年),属陕西 行中书省,先后属 安西路、奉元路。

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陕西省等处 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清(1664—1911年),隶属陕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五至十七年(1926—1928年)因军阀混战,属无所依。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所大荔)。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澄城全境,属陕甘宁边区 黄龙分区。

1949年,归大荔分区。

1950年,大荔分区撤销,归渭南分区。

1956年10月,改由陕西省辖。

1958年12月,澄城县建制撤销,将 韦庄、醍醐、业善、寺前地区划归大荔县,其余并入蒲城县。

1961年9月恢复县制,划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复归澄城,属渭南专区。

周代有“新里”之名。《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名曰新里,秦取之”。

汉代有杜平乡。

唐代有长宁乡、抚道乡。

宋代,原17乡,后并为9乡。

金为6乡,名称同宋,辖64里。

元天顺六年(1333年)将64里并为56里。

明弘治五年(1492年),改设3乡:东南太平乡、东北甘泉乡、西北王官乡。56里并为40里。

清设东西南北4乡,仍辖40里。

民国初年,将4乡按方位改为5区。后又改为中东、东南、正西、西南、西北、东北6区。区以下沿用清时建制,辖40里。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设8区,共545村。区以下为村(镇)、闾、邻。5户为邻,25户为闾,百户以上为村(镇),村(镇)直属于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撤销区建制,设32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联保制,共设16联,198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并联为乡,设9乡,88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12日,在县北关则口建立了澄城县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全境解放,设10区93乡。次年将永丰划归蒲城县,全县为87乡,312行政村,722自然村。

1950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设6区52乡。

1955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7乡。

1957年,为便于耕作及行政管理,与黄龙、蒲城、合阳交换了一部分村庄。

1958年9月,撤销乡建制,成立了6个人民公社。12月,撤销澄城县建制。将醍醐公社(今寺前、醍醐、业善、韦庄4乡之区域)划归大荔县,其余地区划归蒲城县。

1961年9月,恢复澄城县建制,原划归大荔、蒲城之区域仍归澄城。同时将蒲城县的王村划归澄城,将寺庄、避难堡划归蒲城。全县设立17个人民公社,232个生产大队,1223个生产队。

1972年,城关公社改名城郊公社,同时增设城关镇。

1980年,城郊公社的城内、南关、北关3个大队划归城关镇。

1981年,增设石沟镇。尧头公社的东村、石沟、权家河3个大队和段庄坡大队的桥沟生产队划归石沟镇。

1984年4月,撤销尧头公社,石沟镇与尧头公社合并称尧头镇。7月,撤销冯原、韦庄公社,设立冯原、韦庄镇。其余公社更名为乡。到1988年全县18个乡镇,261个行政村,711个自然村,1475个村民小组。

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善化乡并入冯原镇,撤刘家洼乡并入王庄镇,撤罗家洼乡并入赵庄镇,撤雷家洼乡并入庄头乡。

2013年7月,澄城县安里乡、庄头乡实现撤乡设镇,澄城县辖10镇。

2015年5月,根据中共渭南市委办公室、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各县(市、区)镇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渭市办字〔2015〕2号)精神,经2015年4月23日县委第十次常委会研究同意,撤销县政府驻地镇城关镇建制,设立澄城县人民政府城关街道。

截至2018年,澄城县下辖1个街道,9个镇。澄城县人民政府驻宝塔路13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610525001000 城关街道办事处
610525101000 冯原镇
610525102000 王庄镇
610525103000 尧头镇
610525104000 赵庄镇
610525105000 交道镇
610525106000 寺前镇
610525107000 韦庄镇
610525108000 安里镇
610525109000 庄头镇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 渭北高原东北部,南与 大荔县毗连,北与 黄龙县接壤,东隔大浴河与 合阳县相望,西界洛河与 蒲城县为邻。介于北纬34°55′45″—35°27′05″,东经109°40′30″—110°05′50″之间,总面积1121平方千米。县城南距大荔县城50千米,北距黄龙县城67千米,东距合阳县城27千米,西南距蒲城县城50千米,南距行署渭南115千米,西南距省会西安186千米,东北距首都北京1530千米。

地层

澄城县地层划区属汾渭地区渭河小区东部。第四系前基岩出露在低中山区及一些河沟内,构成二级黄土原的基底。一级原则深埋在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以下。在岩性上可分为石灰岩及砂泥岩两大类,厚逾千米。第四系分布广泛,类形复杂,岩性、岩相及厚度差异甚大。

构造

澄城县地质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东东,倾向北西,倾角3—7°。断裂构造甚为发育,以近东西向逆断层和北东向正断层为主,还有北东东及北北西向两组共轭的X型裂隙。各种构造面的走向与力学性质,均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规律性明显。

澄城县属渭北黄土台原一部分,地貌以黄土原为主体。黄龙山横亘北部边界,洛河从西南流经,支沟流贯原体,并成为与东西邻县的天然分界。总体上,地形北高南低,海拔1285—470米,全县地貌可分低中山、山前洪积裙、黄土原及河谷四种类形。

低中山

黄龙山系中生界泥岩形成的构造,剥蚀低中山区,海拔1285—1221米(县境内),相对高差210—180米,山脉走向北东东,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山前发育有近东西同的逆冲断层,形成南坡陡,北坡缓,基岩裸露。在局部低洼处,有不厚的第四系堆积,暂时性洪流形成之沟谷,横剖面呈“v”字型,沟床纵剖面坡降大,由于岩性差异,常形成陡坎。
  壶梯山,与黄龙山以梁状斜坡相接,高出周围地面150—180米,成为屹立于洪积裙的孤丘。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故名。海拔1104.3米,顶部浑圆平坦,约10亩,四周均系斜坡形,东、西、北三面一般为40—50°,南坡65°,西北部有渭清公路。

山前洪积裙

分布于玉富庄—刘家洼—赵庄一线以北,呈扇裙状排列于黄龙山前,南北宽约5千米。裙面坡度上陡(3—5°)下缓(2—3°),由中更新统风、洪积黄土状土夹砂、砾石组成。其上覆有上更新黄土及全新统坡裙洪积层,下伏三迭系下、中统纸坊群砂泥岩。源于山区的河谷,呈箱状,宽40—50米,两壁陡立,深20—30米。古沟道部位,多为洼地,其中沉积的砂砾石层的厚度较大。

黄土原

原面平坦(1—2°),向南缓倾,海拔1100—470米,与山前洪积裙以洼地相衔接。受基底断裂的控制,原体地形的台阶状特征明显。不同高程台原面之间,存在有黄土陡坎,其位置与基底断裂相吻合。它们不独造成了地貌形态的差异,且控制了黄土状土下伏地层的分布与发育。海拔1100—570米。其地质构造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为黄土状土下伏基岩,分布于房家河—尧头—越家庄—西夏一线以北,至黄龙山前。其上部为数十米厚的上、中更新统黄土及黄土状土,厚度自北而南递增,下伏中、古生界砂泥岩;另一类为黄土状土下伏洪积物,分布于上界南黄土原的原面洼地内。其上覆上、中更新统冲、洪积物,厚数十至百余米。下伏下更新统冲、洪积物,厚数米至80余米。其下,第三系的厚度,受灰岩面起伏的控制,厚数米至数百米不等。

一级原位于韦庄—铁庄—西北坡—西观—西吴坡一线之东南,海拔570—470米。其上覆上、中更新统黄土及黄土状土,厚80米左右。下伏下更新统冲、湖积层,沉积厚度受基底断裂控制,多在150米以上。黄土原的周围,沟谷发育,使原面完整性受到破坏。一级原沟谷密度小,切割浅,原面较完整;二级原沟谷密度大,切割深,原口多被洛河近南北向支流切割成条状,宽3—10千米,西部近洛河处,支沟发育,切割强烈,沟间原面宽不到1千米。

河谷

洛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腹地,在其支沟县西河汇入处索村附近转而南行。索村以上河段,河谷不对称现象十分清楚,往往是河湾的凹岸峭壁陡立(坡度大于60°),对岸却谷坡宽缓,阶地发育。河谷纵剖面,宽数十米的峡谷段与数千米的成型河谷段相间出现。如狄家河—雷家河—孙家河—圪塔上、洞子崖—蒋家河、三眼桥—尧头等即是。因断裂构造和岩性差异,河床纵剖面上,常出现陡坎,形成“跌水”,头附近的石灰岩陡坎即是。索村以下,发育在松散沉积中的洛河段,阶地普遍发育良好。

洛河发育有1—3级阶地,纵向不连接,横向两岸不对称。各级阶地的相对高程分别为8—30、30—50、70—90米。一级阶地多为堆积阶地。堆积物的二元相结构明显。二三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基座为下更新统、上新统或基岩。在洛河河谷与黄土原的斜坡间,沿岸普遍分布有一级高出河水面110—140米的平台,其上无阶地堆积物,可能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

澄城县河谷支沟发育,较大者有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马村河、孔走河等。由东北向西南汇入洛河。河床大多切入基岩和上新统。沟底较宽,有跌水。沟坡较缓(25—40°),谷地曲折。有冲、洪积物组成的1—3级阶地,相对高程分别为5—8米、20—40米、60—70米,阶面宽窄不等,由数米至数百米。二三级阶地面一般较宽,沟底有地下水补给之常流水。在支沟的两侧还分布有不少干沟、冲沟,呈东北或西北向树枝状排列,切深数十米至百余米。

澄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燥,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时有春寒,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多雷阵雨、暴雨和阵性大风天气,间有伏旱;秋季凉爽湿润,气温下降快,多阴雨,十月以后,降水速减,天气晴好;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光照

澄城县太阳辐射量全年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35.44千卡。生理辐射量应为67.22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全年日照时数2547.0小时。

气温

澄城县年平均气温12.2℃。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5.4℃,最冷月为1月,月均气温-2.3℃,年较差27.7℃。全年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方法,冬季从10月25日至来年4月8日共166天;春季从4月9日至6月17日共70天;夏季从6月18日至8月16日共60天;秋季从8月17日至10月24日共69天。冬季最长,夏季最短。但习惯运用的是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降水

澄城县降水,几乎全受夏季季风影响,其特征是:冬干夏湿,降水变率大,多干旱灾害。
  地域分配全县年降水量478.4—551.4毫米,北部山区多,大浴河以南地区少。多雨区在黄龙山区,年降水量627.1毫米;尧头、城郊附近,年降水量550毫米左右;少雨区在大荔、蒲城、澄城交界处的韦庄附近,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比北部山区偏少238.5毫米。
  时间分配由于青藏高压的出现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使澄城县干湿季分明。冬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12月份降水最少,仅3.9毫米。4月降水量迅速增加。7月最多,为122.7毫米。全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月(7月和9月),两个相对少雨月(6月和3月)。

澄城县河流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主要有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孔走河和马村河5条河流。洛河属过境河流。总流域面积1010.1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90.84%。

洛河

位于县境西部边境,为白水、蒲城与澄城之界河。古称沮水,发源于定边县之涧口峪。由善化乡什二村西南入境,沿途流经西社、安里、尧头、交道5个乡(镇),于交道乡西固市出境。境内流长37.75千米,流域面积188.74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624.16万立方米,平均流量每秒24.64立方米。

大浴河

位于县境东部,为澄城与合阳之界河,下游毛家坡段与蒲城县接壤。发源于黄龙土石山区。水源有三:一出揣天峰东佛爷崖下南流,称史家河;一出罗圈山南,称曹家河;一出将军庙山南麓九泉,称寺庄后河。三源流程不长,汇流后由赵庄以北红石崖入境,经罗家洼、庄头、雷家洼、交道、醍醐乡及韦庄镇部分地域于韦庄镇毛家坡出境。总称大浴河,在蒲城县永丰乡曲里汇入洛河。境内流长59.65千米,流域面积237.44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1244.9万立方米,平均流量每秒0.89立方米,平均比降5.28‰,属常流河。

县西河

位于县城以西1.5千米处,发源于赵庄乡崖畔寨的东西两沟中,沿途左岸流经赵庄、罗家洼、庄头、城郊乡,右岸流经刘家洼、王庄、安里、尧头等乡镇,在索村汇入洛河。全长36.8千米,流域面积304.48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1911.83万立方米,平均流量每秒0.61立方米,平均比降11.94‰,属常流河。

长宁河

位于县境西北部,发源于黄龙山,水源有二:一出武帝山右西腿子,汇流麻林陂红罗谷水;一出旗山南石楼山,由冯原镇骆驼项入境,沿途流经王庄、西社、安里等乡,在安里乡刘家坡入洛河。境内流长20.4千米,流域面积126.9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786.38万立方米,平均流量每秒0.59立方米,平均比降14.21‰,属常流河。

孔走河

水源有二:一出堡村东,一出云门谷南,属县西北边界河流。流经冯原、善化两乡(镇),在善化乡什二村观音堂汇入洛河。全长21.25千米。流域面积53.01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284.24万立方米,平均流量每秒0.09立方米,平均比降22.08‰,属常流河。

马村河

位于县境西北部,发源于冯原镇郭家长宁村西南与吉安城南,沿途流经冯原、西社、善化三个地段,由西社乡史家河注入洛河,全长12.5千米。流域面积90.59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529.02万立方米,平均流量每秒0.17立方米,平均比降20.28‰,属常流河。

澄城县地处温暖带半干旱气候区,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由于冷热、干湿交替进行,特别是高温、高湿同期,引起土壤形成过程中石灰的淋溶与淀积,粘化作用及有机质的积累,形成了本县地带性土壤——褐土。据澄城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47个土种。

澄城县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虫害和地震等。干旱占灾害总次数的90%以上,洪涝次之。

澄城县境内自产水以洛河水系的五条支流为主,年径流量占全县总径流量88.45%。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014.62万立方米,不同代表年径流量:20%代表年为偏丰年,径流量为8240.3万立方米;50%代表年为平水年,径流量为5533.45万立方米;75%代表年为偏枯年,径流量为3909.5万立方米;95%代表年为枯水年,径流量为2105.12万立方米。

黄龙山南麓沟壑干旱缺水区:径流系数为0.14,年径流量为1776.81万立方米。

中部石堡川友谊水库引灌缺水区:径流系数为0.089,年径流量为3365.38万立方米。

尧头沟峁小型提灌区:径流系数为0.081,年径流量为282.363万立方米。

茨沟南台原抽黄提灌区:径流系数为0.062,年径流量为591.1万立方米。

澄城县野生植物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高大乔木零星分布各地。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57科73属221种。其中药用植物48种,饲草植物26种,纤维类、肥料类、淀粉类、染料类、编织类植物100多种。

澄城县大型食肉兽类和有蹄类比较贫乏,动物区系以啮齿类为主体。在动物地理区划中,属古北界华北区西部黄土高原亚区。常见野生脊椎动物有53种,其中兽类11种,鼠类7种,鸟类24种,爬行类11种。

澄城县的矿藏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境西南的尧头镇。 煤炭、 石灰石储量较丰,次为 硫铁矿、 硫酸亚铁、铝土页岩、坩土、 石膏、 土红及 铁矿。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总人口391355人,其中城镇人口124924人,乡村人口266431人。按性别分,男性199595人,女性191760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51%和49%。人口抽样数据评估,2017年度人口出生率达到9.93‰,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长率3.88‰。常住人口口径,年末常住人口393224人,其中城镇人口169283人,城镇化率43.1%。

2017年,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2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40.05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为25.35:27.91:46.74。人均生产总值21816元。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4.8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2.4%,比上年提高0.73%。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澄城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30亿元,增长2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15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1.49亿元),增长22.7%;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3.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跨区域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6.7%。

财税收支

2017年,澄城县财政总收入78818万元,同比增长15.5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606万元,同口径下降6.73%;财政支出289858万元,较上年增长20.86%。其中: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57307万元,同比增长12.53%。财政支出中农林水、社、卫和住房支出150305万元,同比增长10.06%。

人民生活

2017年,澄城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2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8元,同比增长9.1%。澄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2元,同比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3.24:1。

2017年,澄城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1.25亿元(现行价格),可比价增幅5.0%。其中:农业产值24.90亿元;林业产值0.48亿元;牧业产值14.24亿元。可比价增幅分别增长7.5%、14.7%、0.6%。

种植业

澄城县粮食播种面积64.4万亩,较上年下降0.92%。粮食总产量17.25万吨,较上年下降1.87%。其中:夏粮总产6.51万吨,增长2.77%;秋粮总产10.74万吨,下降4.49%;棉花总产493吨,下降91.93%;油料总产0.9005万吨,下降10.34%;苹果总产45.23万吨,增长10.73%。核桃产量976吨,增长23.54%,花椒产量3690吨,增长78.09%。园林水果产量53.71万吨,同比增长8.17%。

畜牧业

2017年,澄城县大牲畜出栏4464头,下降3.83%;生猪存栏563952头,下降2.5%,生猪出栏740378头,下降0.38%;羊出栏41691只,下降1.34%;家禽出栏73万只,增长2.82%;肉、蛋、奶总产量为66555吨,增长1.18%。

农业基础

2017年,澄城县耕地面积47896公顷。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5731万吨,增长1.2%。水利系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035亿元,已建成水库17座,总库容2382.01万立方米,水电站1座,泵站72处,水闸14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24处,机电井665眼。有效(农田)灌溉面积28.98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4.7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5.2千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9.69千公顷。堤防长度2.48千米。

工业

2017年,澄城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1.85亿元,较上年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9.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5.38亿元,同比增长22.12%。其中,重工业68.09亿元,增长24.85%;轻工业7.3亿元,增长1.41%。

建筑业

2017年,澄城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0682亿元,较上年增长17.5%。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28%。房屋施工面积19.7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55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17年,澄城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6亿元,较上年增长13.3%。按销售地域分:县城区零售额实现23.5亿元,较上年增长13.4%;乡村零售额实现15.66亿元,较上年增长11.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76亿元,较上年增长18.4%。

房地产业

2017年,澄城县资质内房地产开发投资14896万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1.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17万平方米。

邮电通信

2017年,澄城县邮政业完成业务收入3160.67万元,同比增长13.98%;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4960万元,同比增长5.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5131户,移动电话用户234118户,互联网宽带用户86538户。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各项存款余额1533022万元,较上年增长6.8%;其中:储蓄存款1222136万元,较上年增长7.87%。各项贷款余额553438万元,比上年增长9.90%。

京昆高速公路、 108国道、西侯铁路、西包铁路、 西延铁路穿澄城县境而过,108国道和202省道、106省道在境内交汇。

2017年,澄城县全社会货运量1211万吨,货运周转量218778万吨千米。客运量798.8万人,客运周转量16009.2万人千米,其中城市公交客运量137.2万人,客运周转量960.4万人千米;出租车客运量438.6万人,客运周转量1315.8万人千米,有线路客运客运量223万元,客运周转量13733万人千米。

2017年,澄城县申报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成功立项1项。申报市级科技项目7项,立项6项。全年专利申请数12件,全年登记科技成果3项,登记技术合同5项。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共有普通中学2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小学10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6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251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405人。普通中学学生1593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数1556人,小学在校学生数1729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05%。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剧院1个,剧团1个,社会文化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1个,其中图书藏量79065册,报刊藏量14863册。全年“四进零距”工程演出50余场,一元剧场演出225场。澄城县21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省级传承人11名,市级传承人50名,县级传承人157名。澄城县广播节目1套,电视节目3套。电视综合覆盖率86%,广播综合覆盖率90%。全年放映公益性电影2100场次。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拥有县级公立医院3个,卫生院18个,卫生室163个,民营医疗机构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59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36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92人。

2017年,澄城县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18个村,澄城县有体育场馆1个,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省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澄城县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67人。2017年元月份组织开展了2017年澄城县“庆元旦农行杯”第二十一届全民健身越野赛;4月2日举办了陕西澄城“龙首杯”踏春赏花健步走活动;4月19日—21日举办了澄城县“迎五一·陕药山林杯“乒乓球比赛;4月24日联合教科局共同举办了澄城县校园足球联赛;6月2日,举办了澄城县“美丽乡村”篮球赛冠军争夺战;6月25日,承办了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嘉华石油杯”篮球比赛,7月14日举办了澄城县第二届公园篮球联盟“总统慢跑鞋杯”篮球精英对抗赛;8月8日在长宏广场举办了“巨英健身杯健身操(舞)大赛”;9月8日举办了澄城县青年篮球协会成立暨第一届“圣火广告杯”篮球赛;10月6日举办了2017中国·澄城“创新杯”自行车挑战赛暨首届彩色跑比赛;5月22日,举办了“品澄城樱桃,为全运助力”为主题的澄城县第二届樱桃节全民健身活动展演;8月5日举办了2017澄城县“龙驰装饰杯”足球联赛。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非私营从业人员30448人,其中:在岗职工25249人。从业人员年工资总额174712.3万元,较上年增长9.67%。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8477.1万元,较上年增长6.19%。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6310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3080元。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018人(在职16619人,退休1039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3960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8236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039人(不含矿务局200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19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9161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49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09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336人。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共有民办养老机构9个,床位数825床。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323人,其中城市低保待遇814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人数550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289.402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医疗救助金1126.72万元。全年供养“五保户”共634人,累计发放供养金368.81万元。拨付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定点培训机构经费50.34万元,为220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807.73万元。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1人,在安置期间发放生活补助费5.4万元。全年下拨救灾资金394万元,发放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1262.72万元。发放高龄津贴2345.06万元,发放优抚费1783.9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843.44万元,发放孤儿生活补贴60.41万元,“三无”人员生活补贴8.19万元。烈士陵园清明节接待1万余人次进行祭扫活动。殡葬管理所全年火化尸体110具。办理结婚登记4512对,离婚登记895对。

2017年,澄城县城区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各1个,污水提升泵站1个。污水排放总量412.1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407.0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8.77%。生活垃圾清运量6146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60187吨,无公害化处理率97.93%。二氧化硫排放量343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025吨,烟(粉)尘排放量491吨,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吨,工业氨氮排放量3.4吨。2017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53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94天,占比54.96%,其中优质24天,良好170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天数159天,占比为45.14%,其中:轻度污染116天,中度污染32天,重度污染8天,严重污染3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

澄城县已有1500年的建县史,秦汉的宫殿遗址、隋唐的精进寺塔、明代乐楼等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驰誉中国水利史的战国时“龙首坝”工程经民国水利大师李仪祉等先贤改造后至今仍惠泽着澄城、大荔。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澄城有陕西省最大的现代化县级博物馆,馆内矗立的众多拴马桩石雕被美术理论家誉为“庄户人家的华表”、“地上兵马俑”。

澄城美景 (16张) 澄城县地处陕西渭北高原东部, 拴马桩石雕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造型之奇特,闻名中国。据统计,仅各式各样的拴马桩达2000多个,分布于各自然村的农户中,居中国之首。

亲邻寨遗址

亲邻寨遗址位于澄城县罗家洼乡亲邻村南,是澄城县现存数十处古寨中保存较完好、历史古老的一处堡寨。亲邻寨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堡寨的城墙用夯土筑成。亲邻寨以《古寨寒烟》列澄城八景之一。姚钦明有诗:“树杪跻攀石磴悬,手扶藜杖出风烟。山连沙漠迷遥岭,日上连峰景曙天。秋草征夫峰堠外,夕阳归鸟戍楼边。险成绝壁生悲感,为忆平章战伐年。”

壶梯山

壶梯山与 黄龙山斜坡相接,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拔地而起,突兀孤立,山高96米,山顶海拔1200米,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因澄城八景之一壶梯山樵子而远近闻名。

瑞云观

瑞云观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有着先有“瑞云观”后有澄城县之说。瑞云观位于遮路新石器遗址以西沟底,座北向南仅存三孔砖窑,其余建筑毁坏一空,墙上部分壁画还保留较好,有着历史考古价值。保留下来的遮路庵正月二十三古庙会延续不断。这里有无数泉眼,是县西河水的发源地之一。

居仙寺

位于亲邻村南“古城”西北半沟中。寺院呈王字形状,座北向南。传说是韩延寿(韩昌)所建。韩昌原是汉人,是宋王派往辽国的使者。辽王为达侵吞中原之目的,曾许给韩昌半壁江山,并封韩昌为元帅统兵百万犯宋。

蛾蟒庙

相传很早以前,有商州年老讨饭夫妇二人,路过车盖沟,拾到两个蛇卵,放在讨饭的笼内,过了一段时间,孵化出两只小蛇。夫妇二人舍不得丢弃,整天将其带在身边喂养,并为其起名“蠕蠕”、“蛾蛾”。老人死后,两蛇将其驮回,并落在车盖沟的对面的塬上,日夜守候,至死不忘前恩,阴灵向两岸村民托梦,要求为老人建墓修庙。十社村民感其诚意,集资建成雄伟的“蛾蟒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蛾蟒庙原来由十社共同祭祀,后来庙体年久破损,车盖一家独自翻修,因此庙地也就给了车盖村。

尧头窑遗址 (20张)

关则口长城故基

在赵庄乡关则口村西北,东西走向,依山岭修筑,东至咸和西庄,西至刘家洼乡翟尚村,绵延20华里,明显处长750米,高2.5米至4.5米,宽2米。

澄城古城遗址

元里古城在县城南15里之交道乡元里村。澄城县西北60里的善化乡居安村西600米处,有王官城遗址。遗址西靠玉泉观,南临小河,北边是小驴沟,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75米高出地面3—5米。县城西北40里长宁河南岸之洛城村西,有长宁县故城遗址。淤泥故城在县城西北65里之冯原镇孙堡村西北1500米处,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遗址高出地面140米,周围是断崖荒坡。从出土文物看,是战国时的古城遗址。

尧头窑遗址

尧头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四平方千米,整个遗址包括古遗址窑址,瓷片堆积层,古民居建筑群、古道、古树、作坊和高岭土等。

白意,字赤献,长润镇人,顺治五年举人,永宁州知州,礼部主事,四川主考,吏部稽勋司员外郎,署郎中。

党益,字友三,阳庄人,康熙三十二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

东荣甲,字欣木,韦庄镇人,嘉庆元年孝廉方正,刑部员外郎。

李荫棠,字芾南,业善镇人,咸丰九年进士,吏部主事。

石生玉,串业村人,宣化总兵,湖南、乌鲁木齐、固原提督。

民国

袁葆华,字春庭,袁家河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团总之一,陕西省、湖北省高等法院庭长。

白鸿仪,字弋人,县城东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陕西督军府参谋长。

张杰,字子英,北里庄人,国民联军驻陕第3师旅长、伊东游击纵队副司令、代司令,与日军作战,收复山西宝德县城,俘获日军队长增山岁隆。

耿庄,字端方,十甲沟人,国民联军驻陕第3师师长,少将,陕西省政协委员。

李占彪,安里人,台湾陆军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严信民,寺前镇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一、二、三、五届代表,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雷崇敏,韦庄镇西白村人,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铁道部基建总局总工程师,第一设计院总工程师。

杨布云,罗家洼乡杨家陇老庄人,包头市康复医院院长、社会福利院院长,1956年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丁本淳,醍醐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授少将军衔,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卓子,又名张清秀,交道乡南社人,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北京空军政治部顾问。

雷起云,又名雷鸣盛,醍醐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顾问,1961年授少将军衔。

雷振东,醍醐村人,陕西省商业厅厅长,陕西省农业银行副行长。

严佑民,寺前镇人,公安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杜竟明,原名成志杰,善化乡尖岨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袁多寿袁家河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编剧,编有秦腔《 游西湖》之《鬼怨》、《法门轶事》等,改编有秦腔《白蛇传》等。

王志文,王庄乡西洛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姚秦城,业善人,甘肃省地质局局长,轻工业部司长。

郑拓彬,刘家洼乡店头人,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耿敬业(即焦林义),交道乡自古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政委、南京警备区司令员。

李景荫,冯原镇徐卓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编者之一,《马列主义民族解放理论》主编。

郑欣淼,雷家洼乡北里庄人,原故宫研究院院长。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