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

蒲城县 奉先 陕西蒲城 蒲城 蒲城县历史沿革 蒲城县行政区划 蒲城县地理环境 蒲城县自然资源 蒲城县人口 蒲城县经济 蒲城县交通运输 蒲城县社会事业 蒲城县历史文化 蒲城县风景名胜 蒲城县荣誉称号


蒲城县,隶属于 陕西省 渭南市,位于陕西 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临 大荔县、 澄城县;西接 富平县;北依 白水县、 铜川市;南靠 临渭区。介于东经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35°10′30″之间,东西长52.8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面积1583.58平方千米,为渭南面积第二大县。蒲城古称“重泉”、“南白水”,是陕西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时间的诞生地,陕西产粮第一大县,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 ,周边有 唐桥陵、 唐泰陵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还是国民革命军上将 杨虎城和“以尸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 王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之美誉。2018年,蒲城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 ,总人口77.831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0.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57亿元...

详情

蒲城县地名网_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资料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介绍

蒲城县,隶属于 陕西省 渭南市,位于陕西 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临 大荔县、 澄城县;西接 富平县;北依 白水县、 铜川市;南靠 临渭区。介于东经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35°10′30″之间,东西长52.8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面积1583.58平方千米,为渭南面积第二大县。

蒲城古称“重泉”、“南白水”,是陕西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时间的诞生地,陕西产粮第一大县,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 ,周边有 唐桥陵、 唐泰陵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还是国民革命军上将 杨虎城和“以尸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 王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之美誉。

2018年,蒲城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 ,总人口77.831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0.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5493元。

蒲城在西周末期宣王时(前827—前782年),属贾。北宋《太平寰宇记》载:“蒲城县有贾城。”《长安志》:“贾城在县西南十八里。”

春秋时,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向外扩张,占有陕西中部及东北部,蒲地即入晋版图。晋在今蒲城县西头乡设北徵邑。

战国时(前475—前221年),蒲城先属魏后隶秦。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室,魏文侯占据山西西部及陕西中、东部,蒲城属魏的河西地。魏襄王五年(前314年),秦夺得河西地区,蒲城又为秦地。

《史记·秦本纪》载:“简公六年(前409年),堑洛。城重泉。”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重泉县城始形成。《括地志》载:“重泉故城在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西汉(前206—8年),重泉县初隶河上郡。景帝(前156—前141年)时属左内史。武帝时(前140—前105年)更左右内史为三辅,重泉属左辅。太初元年(前104年),左辅更名“冯翊”,重泉即属左冯翊。新莽时(9—25年),重泉改为调泉县,属列尉大夫。

东汉(25—220年),复改为重泉,并徵入重泉,仍属左冯翊。

三国、魏、晋(220—420年),县名、隶属未变。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设南白水县。《太平寰宇记》载:“县治即今之蒲城县城,以在白水之南故名。”归白水郡管辖。不久郡址南移至今蒲城县西北。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年),郡治又徙回原址。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为蒲城县,“以县东故蒲城为称”(据《太平寰宇记》年)。清康熙《蒲城县志》载:以县东有蒲实村(今作蒲石)而得名。仍属白水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蒲城县改隶同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同州,复属冯翊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属同州。开元四年(716年)冬十月,葬睿宗于县城西北丰山,名“桥陵”,改蒲城县为奉先县,属京兆府。开元十七年(729年)升为赤县。天祐三年(906年)又属同州。

五代沿用奉先县名。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属同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属雍州(今凤翔县年)。后晋、后汉因之。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属京兆府。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改属同州。开宝四年(971年)复改为蒲城县,属陕西路同州。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华州(在今华县)。

金天会八年(1130年),蒲城为金统治,仍沿用蒲城县名,属京兆府华州管辖。

元中统元年(1260年)废蒲城县,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元初蒲城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奉元路同州,后属奉元路华州。

明(1368—1661年),蒲城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华州。

清(1616—1911年),初隶华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同州改府,蒲城县隶同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蒲城县初隶同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直属陕西省都督府民政司。三年(1914年)属陕西省将军府巡按司关中道。六年(1917年),属陕西省督军省长公署关中道。十六年(1927年),废督军设省政府。十九年(1930年)废关中道归省直接管辖。二十六年(1937年),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大荔)管辖。三十七年(1948年),属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蒲城)管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经中共黄龙地委批准,蒲城县政府在高广地区之牛家原(今属铜川市高楼河乡年)成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21日蒲城解放,即进行接收建政工作。由于国民党军队反扑,县政府于3月16日撤至白水县史官镇仓圣庙。同月,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通知,蒲城县政府改称“蒲城县人民政府”。4月28日,县人民政府迁回县城,5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0年5月,大荔专署撤销,蒲城县属陕西省人民政府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6年10月,改由省直辖。

1958年12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为蒲城县后直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

1961年8月,三县恢复原建置后,蒲城县属陕西省人民政府渭南地区专员公署管辖。

“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8年6月成立蒲城县革命委员会,属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80年11月,撤销蒲城县革命委员会,恢复蒲城县人民政府,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至今。

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蒲城县东陈镇、平路庙乡并入孙镇,撤东杨乡、贾曲乡并入城关镇,撤原任乡并入荆姚镇,撤大孔乡、三合乡、坡头镇合并设桥陵镇,撤上王乡设上王镇,撤翔村乡设立翔村镇,撤椿林乡设椿林镇,撤龙池乡设龙池镇。现蒲城县辖2个街道办事处、16个镇: 城关街道办事处、紫荆街道办事处, 罕井镇、 孙镇、 兴镇、 党睦镇、 高阳镇、 永丰镇、 荆姚镇、 苏坊镇、 龙阳镇、 桥陵镇、 洛滨镇、 陈庄镇、 翔村镇、 龙池镇、 椿林镇、 上王镇。共有7个居委会、359个行政村。

2015年1月实行镇村综合改革,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撤销翔村镇和上王镇,合并设立尧山镇;撤销合并85个行政村。至2015年末,蒲城县辖城关街道办事处和尧山镇、兴镇、桥陵镇、苏坊镇、荆姚镇、党睦镇、陈庄镇、龙阳镇、龙池镇、孙镇、椿林镇、永丰镇、洛滨镇、罕井镇、高阳镇等16个镇(办),275个行政村、14个社区、248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8年,蒲城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蒲城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610526001000 奉先街道
610526002000 紫荆街道
610526101000 罕井镇
610526102000 孙镇
610526103000 兴镇
610526104000 党睦镇
610526105000 高阳镇
610526106000 永丰镇
610526107000 荆姚镇
610526108000 苏坊镇
610526109000 龙阳镇
610526112000 洛滨镇
610526113000 陈庄镇
610526114000 桥陵镇
610526116000 尧山镇
610526117000 椿林镇
610526118000 龙池镇

蒲城县地处陕西省中部东侧,渭南市中部,东邻澄城县和大荔县,南接临渭区,西依富平县,西北与铜川市印台区接壤,北与白水县毗邻。介于东经109°20′17″—109°54′48″,北纬34°44′50″—35°10′30″之间,东西最大距离5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9千米,总面积1583.58平方千米。

蒲城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以台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北原山地、中部台原、洪积扇裙、东部河谷四种类型。

蒲城县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3.7℃,最冷月1月份-1.4℃,极端最低气温-16.7℃;最热月7月份26.7℃,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日照时数2228.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19.9毫米,极端最大雨量876.1毫米,最少雨量271.8毫米。2016年度气候综合评价: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严重偏少,光照不足。暖冬现象明显,6—8月灾害天气次数明显增多,雾霾污染、旱情严重。气候属于一般年份。年平均气温15.6℃,较历年平均气温13.7℃偏高1.9℃;年极端最高气温37.6℃,出现在6月29日和8月13日两天,年极端最低气温-11.7℃,出现在1月24日。年总降水量420.8毫米,较历年平均降水量519.9毫米偏少99.1毫米,日最大降水量72.1毫米,出现在7月19日。年日照时数2191.9小时,较历年平均值2228.9小时偏少3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9%。

蒲城县境内有洛河及其支流白水河和大峪河。洛河境内长70千米,流域面积1354.26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7.3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62.4立方米/秒,最小年平均流量1.27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54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33立方米/秒。白水河和大峪河境内长分别为15千米和13千米。地表多年平均径流量8.26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0.3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4.01亿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2.53亿立方米,年平均可开采储量1.54亿立方米。2016年开采地下水8197万立方米,全县用水总量2.82亿立方米。

截至2016年末,蒲城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57981.0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2356.44公顷,园地面积26671.65公顷,林地面积3481.70公顷,草地面积7275.5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255.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623.3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49.15公顷。其他用地2367.57公顷。

蒲城县已探明的矿产有煤、石灰石、硫铁矿、铝土矿、白云岩、粘土矿、高岭土、芒硝、地热水、腐植酸煤等10余种,以煤、石灰石为主,总储量分别为2.5亿吨和504亿立方米。

蒲城县常见植物300多种,其中人工栽培利用的约160种。野生植物中,可作药材的70余种。动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百余种。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总人口77.83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789人,其中男4482人,女4307人,人口出生率11.1‰,人口自然增长率4.4‰。

2018年,蒲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0.6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4.5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82.73亿元,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25493元,比上年增长5.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1.3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7.9%,比上年提升1.8%。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蒲城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4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7.55%。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7%。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2.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文化产业投资下降9%。

财税收支

2018年,蒲城县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卤阳湖)6.1836亿元,比上年增长8.27%。地方财政支出(不含卤阳湖)47.4398亿元,增长13.14%。

人民生活

2018年,蒲城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0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43元,比上年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2%。

2018年,蒲城县农业总产值59.00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45.3738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5448万元,增长12%;牧业产值7.4592亿元,增长1.2%;渔业产值1897万元,增长12.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358亿元,增长9.9%。

种植业

2018年,蒲城县粮食播种面积131.9161万亩,比上年上涨0.02%。其中,夏粮87.8353万亩,上涨0.64%;秋粮44.0808万亩,下降1.23%。粮食总产量37.775万吨,上涨1.87%。其中,夏粮23.715万吨,下降0.81%;秋粮14.0699万吨,上涨6.86%。

畜牧业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猪存栏12.0261万头,同比下降1.09%;牛存栏16826头,同比增长1.40%;羊存栏50140只,同比下降0.35%;活家禽330.35万只,同比增长8.53%。猪出栏14.4956万头,同比下降0.36%;牛出栏6537头,同比增长8.95%;羊出栏35592只,同比下降3.53%;活家禽出栏90.93万只,同比增长15.94%。肉和奶产量分别为14634吨、38889吨,同比分别减少3.78%、增长1.68%;蛋产量26575吨,同比增长6.31%。

工业

2018年,蒲城县实现工业增加值61.8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国有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61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4.21亿元,增长2.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5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初步统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8.98亿元,比上年下降4.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07亿元。

建筑业

2018年,蒲城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75亿元,同比增长12.5%。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6.74亿元,同比增长10.3%。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29.64亿元,同比增长1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07245平方米,同比增长0.7%。

国内贸易

2018年,蒲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0777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10万元,增长13.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54823万元,增长13.5%;餐饮收入17564万元,增长7.7%。

招商引资

2018年,蒲城县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53个,项目总投资274.36亿元。在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1.14亿元,较上年增长27.27%,其中新开工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39.93亿元,续建项目37个,实际到位资金41.21亿元。

房地产业

2018年,蒲城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0676万元,较上年增长208.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3.6862万平方米,增长47.2%;商品房销售面积5.1194万平方米,增长15.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3639万平方米,下降74.1%。

旅游业

2018年,蒲城县共接待游客783.9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3亿元,增长31.1%。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0.4119亿元,增长7.2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4.7974亿元,增长9.2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9.2596亿元,增长1.59%,其中短期贷款44.7196亿元,增长8.0%,中长期贷款113.6657亿元,下降3.6%。

蒲城县基本形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西禹高速与渭蒲高速公路及省道渭清路与国道108(原西澄路)为“双十字”主骨架,以“两纵两横两辐射”主干县道为次骨架,城乡相连、乡村互通、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蒲城县境内有各级公路2801.027千米,其中:国道主干线西禹公高速公路53千米,渭蒲高速公路21千米,在建韦罗高速9.7千米,拟建黄渭高速公路(白水至蒲城段)蒲城段21千米;108国道59.3千米,省道2条(罕正公路18.27千米、渭清公路50.18千米)68.45千米;各级农村公路1051条,2568.577千米,其中县道9条,241.449千米,乡道41条,320.586千米,专用公路2条,8.314千米,新建专用线2条,17.374千米,村道999条,1980.854千米,农村公路路网密度161千米/百平方千米,全县农村公路路面铺装里程1701.76千米、铺装率67.2%,其中,通村公路1324.86千米。

2018年,蒲城县年货运量3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货物周转量31718万吨千米,增长4%。客运量625万人,下降2%;旅客周转量37400万人千米,下降5%。

2018年,蒲城县受理专利申请量176件,其中发明专利113件,实用新型专利57件,外观设计专利6件;专利授权量89件,其中授权发明57件,实用新型27件,外观设计5件。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拥有普通中小学118所,在校学生76437人。其中: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30136人;小学93所,在校学生46301人;幼儿园173所,在校人数2696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0%;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97.83%。2018年全县本科上线6780人。其中,一批本科上线1083人,比去年增加9人,二批本科上线2200人,比去年增加90人,三批本科上线3497人,比去年减少32人。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5个,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70场。文化站17个,其中包括5个文体中心。农家书屋275个,已实现全覆盖。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县剧团送戏下乡243场。全县实现文化产业产值1.2189亿元,同比增长20.23%。

2018年,蒲城县共完成26个村级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5个扶贫安置点,2个健康促进县观摩点,发放安装器材87万元。组织举办大型赛事15余项,200余场次,30天。组织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蒲城县干部职工运动会,涉及乒乓球、羽毛球、越野赛等十一个比赛项目,有67支代表队2000余名运动员参加。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拥有卫生机构459所,拥有床位3914张,卫生技术人员44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08人,注册护师、护士1611人。年末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4.4416万人,参合率达97.55%。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35500人,参加失业保险2889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6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9.3759万人。

截至2018年末,蒲城县共有民办收养性机构7所,共有床位1300张,收养800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715户、1699人,人均月保障标准294元;纳入农村低保2818户、8455人,人均月保障标准一档333元、二档250元、三档167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所,五保对象927人,其中集中供养63人。

2018年,蒲城县水利系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59亿元。有效(农田)灌溉面积66.16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5.5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74千公顷。建成水库9座,总库容1728.06立方米。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达到27507万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20551万立方米,工业供水3787万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319万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1694万立方米,生态环境供水156万立方米。

2018年,蒲城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起,较上年下降85.7%;死亡3人,下降62.5%;受伤0人,下降100%;经济损伤400万元,下降23.1%。

蒲城县历史悠久,境内文物荟萃,城外桥、景、光、惠、泰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为墓,彼此烘托,尤以 桥陵石刻最为精美,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之冠,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 南寺唐塔,北寺宋塔,遥相呼应,明清考院、六龙壁、 勿幕图书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保护完好。县博物馆内,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境内仅省级以上重点文物单位就有12处,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蒲城历史上文化昌盛,王鼎、井勿幕、李仪祉、杨虎城等先贤志士均出生于此。

蒲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旧、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汉、晋、魏、唐、宋遗址;有唐、宋、金代寺塔和明、清古建筑;有王鼎、林则徐、杨虎城纪念馆和永丰烈士陵园;更有著名的唐代4座帝王陵和唐让帝惠陵等20余座陪葬墓群,以唐睿宗李旦桥陵为最著名。自然景观资源有尧山风景旅游区、龙首坝黑峡谷风景旅游区、张家山风景旅游区、常乐风景旅游区、山西村古城堡。

五陵闲云 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唐睿宗 桥陵、唐玄宗 泰陵、唐宪宗 景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县,史称“ 五陵闲云”。其中,桥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夜影 双塔之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 舍利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砖砌单壁中空,高约39米,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 崇寿寺旧址内,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
杨虎城纪念馆 原址系杨虎城将军宅院,1983年对外开放,分东、西两院。馆内藏有杨虎城和母亲孙一莲生前生活用品,以及杨母六十大寿时,亲朋及 邵力子、 马鸿逵、 蒋介石等人赠送的寿屏,现为重要爱国教育基地。
王鼎纪念馆 清代著名爱国名相 王鼎故居,1997年对外开放,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
六龙壁 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高约6米,长约17米,为琉璃花砖精砌而成。虽历经风雨洗礼,略显破败,可依然生动而富灵气。六龙壁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 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为风格别致的四进院落式古典建筑群,馆内“蒲城碑林”名碑荟萃。

2013年8月28日,蒲城县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