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
黄陵县 黄陵县历史沿革 黄陵县行政区划 黄陵县地理环境 黄陵县自然资源 黄陵县人口 黄陵县政治 黄陵县经济 黄陵县交通运输 黄陵县社会事业 黄陵县历史文化 黄陵县风景名胜 黄陵县荣誉称号
黄陵县,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 黄帝陵所在地 ,隶属于 陕西省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北距革命圣地 延安124千米,南距古都 西安165千米。总面积2292平方千米。黄陵人文资源浓厚。中华民族始祖 轩辕黄帝陵寝位于县城北1千米的 桥山之巅,是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有“ 天下第一陵”之盛誉。黄陵县被命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和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2018年,黄陵县辖1个街道、5个镇 ,常住人口13.1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10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6.09:71.53:22.38,人均生产总值为11537元。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历史悠久。桥山出土的仰韶文...
详情黄陵县,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 黄帝陵所在地 ,隶属于 陕西省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北距革命圣地 延安124千米,南距古都 西安165千米。总面积2292平方千米。
黄陵人文资源浓厚。中华民族始祖 轩辕黄帝陵寝位于县城北1千米的 桥山之巅,是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有“ 天下第一陵”之盛誉。黄陵县被命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和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
2018年,黄陵县辖1个街道、5个镇 ,常住人口13.1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10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6.09:71.53:22.38,人均生产总值为11537元。
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历史悠久。桥山出土的仰韶文物表明:远在 新石器时期,黄陵的先民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
西周,称白翟地,为晋国辖地。
战国,周安王骄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分晋后属魏,魏置上郡。周显王扁四十二年(前327年),魏秦交战,魏败,纳上郡十五县于秦(含今黄陵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置上郡,在今境域内设阳周县(今黄陵县)。
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2年),西汉设翟(狄)道县,属左冯翊管辖。
新莽元年(9年),王莽建立新朝,更名为渔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称翟道县,旋即撤销,属北地郡管辖。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上郡、北地郡被匈奴占据,郡县俱废,时无建置。
后秦,姚苌在县东部故城(今田庄镇故城村)设中部县,在县城设中部郡,后废。
大夏龙升元年(407年),为赫连勃勃领地,以秦州刺史镇守杏城(今城区街道办南城村)。
北魏正平元年(451年),杏城设北雍州、中部郡、中部县,西部复设狄道县;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北雍州为北秦州,孝昌二年(526年)更北秦州为北华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华州为敷州,领中部、敷城二郡,中部县、狄道县县制未变。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狄道县县制撤销,辖地归中部,治所设杏城。
隋开皇元年(581年),因避文帝父杨忠名讳,中部县改称内部县;三年(583年)废中部郡,内部县县治仍设杏城,属敷州管辖。大业三年(607年)属上郡,县治移至下城。
唐武德二年(619年),县治设坊州(今黄陵县城),属关内道,治所置上城。天宝元年(742年),复称中部县;十二年(753年),分宜君县西北部(今腰坪川流域),设升平县。乾元元年(758年),复设坊州,治所设中部县。宝应元年(762年),升平县县制撤销,后又复设。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坊州属后梁,治所仍设中部县,中部、升平、坊州如旧。
宋,中部县属永兴军路,坊州治。
金,袭宋制。建炎二年(1128年),置京兆路、鄜延路,中部属鄜延路坊州辖。
元至元二年(1265年),坊州废,中部县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延安路鄜州辖。
明,仍称中部县,属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鄜州辖。建文四年(1402年),县治置隆坊,成化元年(1465年)迁桥山下城。
清,属延安府鄜州辖。雍正三年(1725年),府废,中部属陕西省西乾鄜道鄜州直隶州辖。
中华民国初,中部县属陕西省榆林道辖,道废后直属陕西省长公署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以马塔、北长墙、高松树一线为界,西为中共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所辖,东属国民党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因轩辕黄帝陵寝所在,经中华民国政务院批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县治设上城。
1948年3月,黄陵解放,5月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管辖。全国解放后,黄陵县隶属延安专区管辖,治所仍设上城,1953年冬移至下城。
1958年12月,黄陵、宜君合县,县治设下城,仍称黄陵县。1961年9月,黄陵、宜君二县分设,黄陵县治仍设下城。
1968年9月,黄陵县隶属延安地区管辖。
1997年,延安地区地改市后,黄陵县隶属延安市管辖。
黄陵政区划分渊源流长,变化较多。自秦设立阳周县始,历代或设县制、州制和郡制。自宋治平元年(1064年)至民国,政区划分先后使用乡里制和保甲制。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黄陵解放,5月后陆续建立县、区、乡人民政权。
1949年10月,全县辖北谷、桥山、太贤、双龙、城区5个区22个乡353个自然村。
1956年2月,桥山、太贤、城区3区和郗村、土桥等11个区辖乡撤销,北谷区的永乐、北谷、南谷3乡及阿党乡水围、湾儿2个村划归洛川县管辖,同时接收富县的新庄科、道德2乡,成立红旗乡(桥山)、城关镇。6月,上畛子移交陕西省劳改农场管理,接收宜君所辖的建庄、店头、仓村、腰坪4乡。全县辖隆坊、店头、双龙3个区,田庄、红旗、龙首、城关4个直属乡镇,太贤、隆坊、河寨、阿党、道德、段塬、仓村、店头、关村、建庄、双龙、森林12个区辖乡,91个行政村、社,372个自然村。
1958年10月,为适应“大跃进”的要求,隆坊、店头、双龙3区撤销,原4个直属乡镇和12个区辖乡调整为红旗、田庄、隆坊、太贤、道德、光芒、店头、双龙、建庄9个乡(即人民公社)。11月,9个乡调整为隆坊、店头、桥山3个乡人民公社。12月,黄陵、宜君两县合并,宜君县除焦坪公社的绝大部分划归铜川市辖外,其余划归黄陵。全县辖隆坊、店头、桥山、五里镇、棋盘、宜君、偏桥7个人民公社,37个管区,191个核算单位,617个小队,796个自然村。
1961年10月,黄陵、宜君二县分设,黄陵县辖隆坊、阿党、太贤、店头、仓村、建庄、双龙、桥山、龙首、侯庄、田庄11个人民公社,170个生产大队,365个生产小队。
1964年5月,成立城关镇人民公社,驻地设城关。桥山公社迁至康崖底村。
1984年9月,人民公社陆续改乡镇。至1985年末,全县辖桥山、隆坊、田庄、店头4镇,阿党、太贤、侯庄、康崖底(原桥山公社)、仓村、双龙、腰坪(原建庄公社)、龙首8乡,181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375个村民小组,337个自然村。县域内废弃古旧村庄193个。
1998年10月,阿党、双龙2乡改为镇建置,全县辖6镇6乡。
2001年12月,康崖底乡、龙首镇合并组建桥山镇,原桥山镇更名为城区街道,全县辖6镇4乡1个街道。
2011年6月,太贤乡、侯庄乡、腰坪乡建置撤销,同时成立阿党镇太贤社区、田庄镇侯庄社区、店头镇腰坪社区,全县辖6镇1乡3个建置镇社区和1个街道。2013年12月,3个社区撤销,所辖区域分别并入所属建置镇,全县辖6镇1乡1个街道。
2015年5月,仓村乡建置撤销,所辖区域并入隆坊镇;桥山镇、城区街道办建置撤销,合并组建桥山街道;全县辖店头、隆坊、田庄、阿党、双龙5个镇和桥山街道,192个行政村,305个自然村,386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
截至2018年,黄陵县辖1个街道、5个镇。黄陵县人民政府驻 桥山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632001000 | 桥山街道 |
610632101000 | 店头镇 |
610632102000 | 隆坊镇 |
610632103000 | 田庄镇 |
610632104000 | 阿党镇 |
610632105000 | 双龙镇 |
黄陵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延安市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以 洛河为界与 洛川县相望,南与 宜君县、 铜川市、 旬邑县三市县接壤,西和 甘肃省 正宁县为邻,北与 富县毗连,介于东经108°36′46″—109°27′13″,北纬35°20′27″—35°49′21″之间,东西最长距离85千米,南北最宽距离53千米,总面积为2292平方千米。县城与各地的距离:南距铜川市78千米,旬邑县城110千米,宜君县城33千米,距省城西安205千米;东距洛川县城35千米,西距甘肃正宁县城128千米;北距富县县城70千米,距延安市171千米。
地貌大势
黄陵县境内地貌以黄土原、沟壑、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主要河流有从北往南流的洛河和葫芦河,自西向东流的沮河和淤泥河,其流向与地势倾向基本一致。由于沮河横穿县境,使地面发生次级分异,沮河以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沮河以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西部子午岭作西北东南走向,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过去统称桥山山脉,海拔在1500—1600米左右,主峰高1687米。子午岭一部分被不同厚度的黄土覆盖,在一些较高山梁则基岩裸露,山形结构状似牛背,黄陵县境内为牛背的东劂,支梁向东延伸,达30—40千米,成为次一级的分水岭。
东部为黄土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100—1200米,原面平坦,多被沟谷分割成宽1—3千米或数百米的长条形原块。
地貌类型
黄陵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的有黄土原。黄土梁峁状丘陵,河谷阶地以及石质低山丘陵等。由小到大的黄土沟谷系列也发育典型。
一、黄土原
黄陵县东部以沮河谷地分开的南北二原,属广义的洛川原的一部分,是陕北保存较好的黄土原。原面平坦,坡度一般为0°—2°,边缘地带常坡度增大2°—6°。周围被沟谷环绕,边坡较陡。原边沟壑向原内溯源侵蚀迅速,不断从四周蚕食原面,使原边支离破碎,在平面上呈花瓣状,原面在逐渐缩小。
二、黄土梁峁状丘陵
主要分布于 店头镇以西的广大地区,西到子午岭石质低山丘陵的东界。地貌形态以梁为主,梁顶间或有大型的孤立峁,接近主分水岭部位;以宽梁长梁居多,宽梁顶坡缓,窄梁呈鱼脊形,坡达15°—30°。黄土梁峁承袭了下伏基岩古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四纪黄土堆积东部厚,愈向西愈薄。梁峁坡上面蚀、细沟、浅沟由于森林覆盖,流水侵蚀缓慢,水土流失微弱,梁峁边缘以下的冲沟、干沟深切,黄土壁立,崩塌普遍,河沟和干沟的滑坡、泻流地很盛行,其沟的纵剖面常有石跌水,有的河沟堆积了一、二级阶地,称为沟坪地。
三、河谷阶地
洛河、沮河以及一些较大的支流,普遍发育了两级冲积阶地。一级阶地高出河床5—10米,由砂砾石、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分布较广,保存完整,多分布于河流凸岸,呈微倾斜的盾状或长条形,黄陵县城(桥山镇)即位于沮河右岸的一级阶地上。二级阶地不如一级阶地面积大,沿河谷常呈断续分布,高出河床15—25米,在大河和主要支流交汇处,往往分布连片,有的地方为基座阶地。马山和印台山之间靠沮河的一片即为二级阶地。
四、石质低山丘陵
以子午岭为主的石质低山丘陵相对起伏,一般为数十米,最大一、二百米,是古剥蚀面的残余部分,第四纪以来间歇性上升较显著,不利于黄土堆积,因而形成黄土高原中的孤岛状石质低山丘陵。这一地貌区缺乏连续的黄土披覆,仅在平缓的山坡和谷地有黄土分布,且多系次生黄土,厚度不大,由于梢森茂密,现代侵蚀比较轻微。
五、黄土沟谷
黄陵县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沟谷地貌极为复杂,常见的侵蚀沟由小到大,有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等,构成一种具有成因关系的黄土沟谷系列。
地貌区划
黄陵县地貌分区较为明显,东部原面区,属洛川原的一部分;西部山地区,属黄土丘陵和土石山区;河谷川道区,属沮河河谷及其阶地。
一、东部原面区
东部原面,由于沮河切割,分为南北二原。北部原区包括隆坊、阿党、太贤和仓村四个乡(镇);南部原区包括田庄、侯庄两个乡(镇)。地势较平坦,坡度一般为0°—2°。四周由于现代沟谷溯源侵蚀活跃,致使原面支离破碎,并不断在缩小。
二、西部山区
主要包括双龙、腰坪、店头三个乡(镇),海拔1300—1600米,是黄陵县的水源涵养林区。本区西高东低,黄土堆积厚度呈愈向东愈厚,西部缺乏连续的黄土披覆。由基底古地貌以及现代流水侵蚀的影响,该区岭谷交织,山恋重迭,起伏不平。
三、河谷川道区
沮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形成东西走向的沮河川道,此外,还有洛河、葫芦河川道等。本区主要包括龙首、康崖底、桥山、阿党以及田庄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5%,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是三个地貌区中最低的一区。河谷川道主要由河流侵蚀冲积而成,谷深120—150米,河谷中普遍发育着两级冲积阶地。
四、各类地貌面积比例
山地占71.4%;川道河谷占4.1%;沟坡山台占13.8%,原面占10.7%。全县1千米以上的河沟共1621条,总长度5302千米,沟壑密度2.33千米/平方千米。
黄陵县地处内陆,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4℃,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7℃,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零下4.5℃;年平均降水量596.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037.2毫米,最少年降水量306.0毫米,5到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4%,7、8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2%,暴雨出现于5到9月份,7、8两个月出现暴雨的次数占全年暴雨出现次数的90%,连阴雨大多出现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于3到10月份,5到8月份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次数占全年出现次数的88%;年平均风速3米/秒,盛行风向为西北和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2528.4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688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791小时,5月份日照时数为一年之中最多,平均为240小时,9月份最少15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72天。
黄陵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其中危害最为严重是干旱,因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不匀,变率大,易发生春夏连旱和伏旱;其次是冰雹、暴雨和瞬时大风。
野生中草药: 茵陈、 槐米、三棵叶根、 连翘、 柏子仁、 桃仁、 枣仁、 薯芋、 倒卵叶五加、 黄精、 黄芹、 柴胡、地青皮、 商陆、 黄芪、 党参、 板兰根、 远志、牛黄豹、 丹皮、 生地、 茴草、 寄生、苍术、秦茄、 冬花、 大黄、 蒲公英、 牛子、 大黄、 知母、 甘草、 益母草、 马兜铃等。
灌木: 沙棘、 黄蔷薇、胡秃顶子、 虎榛子、卫芽、 山桃、 绣线菊、 文冠果、 荆条、 南蛇藤等。
草本植物:羊胡草、宾草、菅草、大油、羽毛、 白草、 狼尾草、 茵陈蒿、 飞燕草、 沙参、 苦参、 紫宛、 野棉花、 秦艽、 马唐等。
兽类: 大耳猬、 林猬、达吾尔鼠、西藏鼠、兔、崖杜鼠、 花鼠、达吾耳黄鼠、中华鼠分鼠、狼、狐、豹、黄 鼠鼬、 艾虎、 虎鼬、狗獾、 水獭、花面狸、 豹猫、 猞猁、野猪、小鹿、狍(羊鹿子)等。
鸟类:小斑沮鹈鹕、 普通鸬鹚、 苍鹭、绿头鸭、豆雁、大天鹅、普通秋沙鸭、赤麻鸭、 雀鹰、普通鸷、金啊、短趾啊、秃鹭工脚隼、灰脊隼、白尾、环颈(野鸡)、石鸡、金鸡、鹌鹑、小田鸡、 董鸡、黑水鸡、眚顶鸡、毛脚沙鸡、黑翅长脚、银鸥、 大杜鹃、中杜鹃、领角(猫头鹰)、毛脚鱼鹄、大鸨原鸽、 岩鸽、灰斑鸩、珠颈、斑鸩凤、头春鸡、环颈鸽、纵纹腹鹄、 雨燕、楼燕、兰翡翠、 戴胜、蚁(啄木鸟)、 大斑啄木鸟、绿啄木鸟、短趾沙百灵、小沙百灵、 蒙古百灵、 凤头百灵、 云雀、灰沙燕、家燕、树鹨、田鹨、山鸽、白鸽、灰鸽、黄头鸽、 黄鸽、红尾百劳、长尾灰百劳、北鸟、 灰鸟、 松鸦、红嘴兰鹊、灰喜鹊、 喜鹊、红嘴山鸦、鼻马鸦、寒鸦、 大嘴乌鸦、红胁兰尾鸡、兰点颏、赫红尾鸲、北红尾鸲、黑背燕尾鸲,黑猴右鸭、白腹、赤颈、斑、棕颈钩嘴鹛、锈脸钩嘴鹃、 棕头鸦雀、山嗓鹛、大苇莺、芦莺、稻田芦莺、小白喉莺、黄腹柳莺、棕眉柳莺、极北柳莺、暗绿柳莺、 白脸山雀、 黄腹山雀、 煤山雀、 燕雀、 金翅、红眉米雀、普遍米雀、北米雀、 灰头鹀、灰眉岩、三道眉革、 小鹀、 芦鹀。
黄陵县矿产资源以 煤为主,储量丰富,制陶和建筑原料也非常丰富, 稀散元素、放射性矿藏、水晶石矿床以及天然气,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勘探。
一、煤与稀散元素
据1983年12月《陕西省黄陵矿区总体规划设计汇报提纲》载:“已探明储量27.3亿吨,可采储量21.8亿吨”。据《黄陵国土资源》载:“已知进入黄陵矿区规划的煤田面积为508.2平方千米。其普查地质储量7.7985亿吨,详查地质储量24469亿吨;详查部分地质储量6.5013亿吨,精查部分地质储量7.7985亿吨。另有南川露天部分地质储量718.8万吨”。而进入矿区设计的有店头、建庄两个煤田区,其中店头区面积353.2平方千米;建庄区155平方千米,其面积占总煤田面积的58.82%。
二、陶瓷建筑原料
陶瓷原料:店头2—3号煤层间,有一层0.5—1.3米厚的灰白色泥岩,当地群众俗称煤矸石,一直为当地陶瓷工业所利用。
建筑原料:县境内已经探明的建筑原料有直罗、延安群砂岩及红砂,细密坚硬,呈厚状,是历来用于修楼房所必需的材料。在沮河流域和东部沟壑地带,蕴藏有不少石灰岩料礓石,是烧制石灰的原料,可供建筑用。
截至2018年末,黄陵县常住人口13.19万人,城镇化率62.5%,城镇人口82407人;总政策符合率100%,二孩政策符合率100%,出生率8.7‰,人口自然增长率4.9‰。
县委书记:孟中华
县长:高勇
副县长:张军、许斌、杨玉梅、惠建国、张海清、李海洋、张宏伟、王梓媛、宋金全
(截至2019年4月)
2018年,黄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41亿元,较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8亿元,较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2亿元,较上年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34.10亿元,较上年增长13.8%。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6.09:71.53:22.38,人均生产总值为11537元。完成非公有制增加值44.89亿元,占GDP比重为29.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共开工建设的项目174个,其中5000万以下项目147个,5000万以上项目2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29亿元,较上年增长9.5%,新增固定资产37.51亿元。
财税收支
2018年,黄陵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1.40亿元,较上年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20.37亿元,较上年增长28%。一般预算收入18.73亿元,较上年增长23%。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7.04亿元,较上年增长21%。
人民生活
2018年,黄陵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6元,较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42元,较上年增长8.1%。
2018年,黄陵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65652万元,较上年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151902万元,较上年增长2.8%;林业产值1817万元,较上年增长6.5%;牧业产值8577万元,较上年下降1.1%;渔业产值1190万元,较上年下降7.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66万元,较上年增长3.4%。全县耕地总面积143369亩,其中夏粮3389亩,秋粮113896亩,油料1193亩,蔬菜16997亩。
工业
2018年,黄陵县工业总产值196.89亿元,较上年增长4.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6.51亿元,较上年增长4.76%。全县工业增加值105.12亿,较上年增长1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18亿元,增长10.0%。全县工业产品有升有降。
建筑业
2018年,黄陵县建筑业总产值17258.1万元,建筑业增加值3.9亿元。
国内贸易
2018年,黄陵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9亿元,较上年增长11.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7.94亿元,较上年增长19.2%。
招商引资
截至2018年末,黄陵县46个招商引资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签约项目34个)累计到位资金32.41亿元,其中省际到位资金31.14亿元,占任务30亿元的103.8%。已建成运营项目27个,在建17个,未建2个。
邮电通信
2018年,黄陵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06.65万元,邮政代理金融类收入完成1433.69万元。全县拥有互联网用户1.85万户,较上年增长9.95%;移动电话14.04万部,较上年下降0.22%。
旅游业
2018年,黄陵县共接待游客813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旅游综合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22.5%。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黄陵县存款973677万元,年末贷款余额551082万元。
保险业
2018年,黄陵县保险费收入13123.9万元,较上年下降5.0%,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630万元,较上年下降6.96%;人寿保险费收入8493.9万元,较上年下降3.90%。支付各类赔付额2866.64万元,较上年下降1.49%,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2088.64万元,较上年下降19.67%;人身保险赔付额778万元,较上年增长150.97%。
黄陵县境内有以西包 210国道为主的9条主干公路,通车里程561.7千米。今西包公路经过县境东部,黄畛公路伸向西部林区,黄直公路经北塬直通富县,西延铁路经过洛河川道,秦七铁路贯通东西。192个行政村通油路,与主干公路联网。黄陵县西(安)铜(川)一级公路、黄(陵)延(安)一级公路建成通车。西(安)延(安)铁路横贯县境南北,秦(家川)店(头)运煤专用铁路直达黄陵矿区。 黄渠设有专用机场,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逐步形成立体网络。
2018年,黄陵县共有柏油以上等级公路行政村村数为105个,载货车348辆,其中危运159辆、普运189辆。出租车160辆,城区公交车22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22辆;全年累计发放2.89万班次,加班、包车75余次。全年共检查车辆3183余车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7辆,异地非法运营车辆8辆,行政警告96辆,行政处罚36辆。
2018年,黄陵县财政预算R&D(科技研究与开发)支出1100万元。促成技术合同两个,交易额76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8%;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1件,完成全年任务的110%。
截至2018年末,黄陵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所(其中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5所、幼儿园3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660名,其中幼儿园5677名,小学9057名,初中3624名,高中2134名,职教146名,特教22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9.6%、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8.06%。有专任教师共1636名(其中高中202名,初中355名,小学728名,学前306名,职教45名。)2018年,黄陵县中考、高考再传捷报。共有中考生1044名,均分达434.73分,较2017年均分高出11.44分,其中4名学生进入全市前十名。黄中高新合作班有考生168名,一本上线60名,上线率35.71%;二本上线138名,上线率82.14%;均超过本科线。黄中本部考生一本上线76名,二本线以上210名,三本以上619名。全年新建普惠性幼儿园4所,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共27所,占比87.1%。
2018年,黄陵县组织开展了2018年“龙乡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为群众义写义送春联8000余幅;戏曲公演2天,演出4场,观众8000万余人;成功举办了元宵节秧歌汇演,共有9支代表队1100余人参与演出,观众3万余人。组织业务骨干,精心编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艺扶贫演出,开展文化“五进”活动,共计演出20余场次,辅导文艺爱好者2000人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00余场;完成公益性数字电影放映2400场。以世界读书日、“科技之春”宣传月、“三秦书月书香黄陵”等活动为契机,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接待现场读者咨询700余人。共办理借书证370张,采购报纸17种,开展送书下乡活动5次,免费捐赠图书12000余册。配合全县各项中心工作更换宣传橱窗6期,展出反映黄陵县各项重大活动及各行各业工作动态的宣传图片1800余幅。
2018年,黄陵县先后配合相关单位举办了2018黄陵县首届乡村马拉松比赛,参加了比赛的群众达500余人。黄陵县庆“七一”信合杯职工篮球赛,共有20支党委组队参加了本次比赛。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日活动,来自不同行业的18支表演队参加,参与人数达500余人。2018年中国黄陵“轩辕杯”桥山山地户外公开赛暨世界华人姓氏跑等体育赛事,来自全国的25支专业代表队参赛,本届比赛将在大众组首创“世界华人姓氏跑”,参赛总规模7000人。组队参加第七届延安市运动会,获得3块金牌、2块银牌、5块铜牌,足球比赛获得团体第4名的骄人成绩。为全县2个行政村配发安装调试健身器材30余件,派出业务人员到乡镇村组对农民健身广场进行了选址和现场勘查。
2018年,黄陵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5%。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共完成门诊人次373728,住院人次16662,实现业务收入9806.92万元。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113499份,建档率78.55%,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累计113499人,建档率78.55%,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33718份,健康档案使用率33%。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及重大疫情的发生,乙类传染病185例,报告发病率139.66/10万,丙类传染病82例,报告发病率61.90/10万;未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对结核病门诊、病房及实验室设置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及宣传进校园活动35次。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共35次,共接受宣传18700人次数;至今接受救助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共计2000余元。全年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29家,针对检查时发现的违法违规情况,下发监督意见书227份,责令改正26户(次),查处非法行医案件4起,移送公安部门1起。公共场所实际监督279户,监督覆盖率100%。
2018年,黄陵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10人,完成任务1000人的10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
2018年,黄陵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94353人,其中:城镇居民21516人,农村居民72837人。对全县182户廉租住房租金补贴31.248万元。
2018年,黄陵县纳入城乡低保户916户,224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067.33万元,其中城镇267户,569人,发放低保金356.30万元;农村649户,1680人,发放低保金711.03万元。
2018年,黄陵县COD排放量为412.28吨,SO 2排放量为63.57吨。
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黄陵县的文化艺术,首推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广场表演的秧歌、社火狮舞、龙灯、芯子、彩船、竹马、跑驴,室内装饰的剪纸,服装上的刺绣;孩童的布玩具,建筑上的木雕和壁画等,大约自秦汉以来即已广泛流传,丰富多彩。但是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没有专门管理传统文化的行政部门,因而也没有给传统文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社火秧歌 社火和秧歌在黄陵县民间广泛流传,历史悠久,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集中在春节,常常是从正月初一闹到十五,元宵节是高潮。社火和秧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演出场地可大可小,表演队伍可多可少。将音乐、舞蹈、戏曲、说唱、体育、美术、杂耍融为一体。黄陵县习俗中,凡闹社火、秧歌,首场必须先到各个庙宇去“敬神”,然后才在村庄内广场上活动,谓之“打官场子”。此后每天轮流去各家各户活动,谓之“拜年”也称“串门子社火”或“串门子秧歌”。 | |
剪纸 剪纸在黄陵县历史悠久。黄陵剪纸,生动地体现了黄土高原劳动人民战天斗地、镇邪驱鬼、祈求吉详、人寿年丰的坚强意志和良好愿望,既有乡土气息、又有实用价值。剪纸的用途相当广泛,新春佳节或喜庆婚嫁,窗户贴上五颜六色的新窗花,床边炕头贴上花床围,衣箱家俱贴上“招财进宝”、“黄金万两”,室内顶棚(天花板)贴上“富贵不断头”的万字云子,墙壁贴上“大红公鸡”和“大鲤鱼”,显示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 |
面花 面花,是用小麦面粉为材料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也叫“礼馍”“花馒头”“贡儿”。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各家各户神案上供奉灶神、福禄寿三星、钟馗和月宫娘娘,还要在影族、坟墓前敬奉祖先,在棺椁前的供桌上追奉新逝亡灵,在婚礼的天地桌上诚奉天地神等。在许多地区,人的一生都与面花结缘。在黄陵县,孩子过满月、成丁礼,外婆都要送来精制的大花虎馍,希望孩子一生能够受到虎的保佑,能像虎一样虎虎有生气,身体结实强壮。黄陵面花于2008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布贴画 布贴画中包括贴画、布堆画、布摞画、拨画等,是民间工艺的一个品种。它以农家自制的粗布和纺织品为原料,以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花鸟禽兽为题材,南农家妇女巧手剪贴而成。用料简单,易于制作,文用美观,很早就流行于村镇妇女之间,与当地的群众生活极为密切。如农家妇女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头剪贴虎头、花卉及各种吉祥图案,缀纳在儿童衣帽和鞋子上;剪贴成“鱼戏莲”装饰在新婚男女的枕头上。黄陵布贴画构思大胆,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生动有趣,既是农舍、居室很有欣赏价值的装饰画,也是难得的民间艺术收藏品。 | |
熏画 熏画是从剪纸中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艺术门类,在民间普遍使用。旧时是人们装饰瓦瓮架、碗架的饰物,因此又叫做“板阴子”。其制作过程就叫“熏板荫”,是利用特别设计的花型和边饰,先剪成剪纸,再用其作版覆盖在所选用的板荫纸上,用松亮子、煤油灯,后来有人用沥青等点燃后,用其浓烟熏染制成与作版的剪纸成黑白对比的复制品。其特点就是可反复制作,不断加工,再在每两幅熏画的间隔以彩色纸条相叠压,形成可随意开启的吊帘。一般应用在农村为放置瓦盆、瓦罐、瓦瓮的称作“碗架板子”的搁架隔层上,既遮挡了灰尘,又装饰了家居,还方便了取用,是农村人因陋就简美化生活的典范。 | |
木雕 木雕工艺美术,在黄陵县流传年深时久,多见于明朝以来修建的庙宇、祠堂和戏楼等古建筑物,在群众的门框、窗扇、炊具碗架、祭祀桌案、棺板寿材上亦较多见。后民间工匠中会此种工艺的人越来越少,有濒临失传的可能。1979年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农村挖掘民间美术遗产时,发现仓村乡南河寨村年近80岁木雕艺人焦振卿木雕的《二十四孝》,12种24幅木雕作品,构图、造型、刀峰都很精美,非常罕见。《美术》杂志1982年第8期刊登焦振卿的木雕《二十四孝》中的照片,并作了简要介绍。 | |
戏剧(曲) 黄陵县戏剧(曲)艺术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末和清初。当时在陕西、甘肃一带兴起修庙宇祭神灵的风气,黄陵县境内凡有庙宇的地方都建有戏楼,凡“龙王庙”、“山神庙”、“娘娘庙”、“关帝庙”、“文庙”等每年定期有庙会,过庙会时必然要唱3天4夜大戏。这样年深月久,相约成俗,一直流传下来。每逢遇庙会唱戏时,周围数十里地的群众拖儿带女全家出动。既向神灵烧香献供,又看戏观光,以饱眼福。即使一些交通不便的小山村。也修建有各种名堂的小型庙宇,群众为了表示善心诚意,唱不起大戏时,也要设法唱上3天4夜“皮影戏”、“线胡戏”或“木偶戏”。 |
“ 轩辕黄帝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第1号古墓葬,号称“ 天下第一陵”。陵区三面环山,沮水绕流,形如八卦,气势非凡。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5800亩,共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属中国最大古柏群,形成了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长青、风景独特的 绿岛奇观。庙内“ 黄帝手植柏”为世界 柏树之冠,汉武帝“挂甲柏”为世界柏树之奇。
轩辕庙内碑廊中陈列的石碑,多为历代帝王“御制祝文”,均为稀世珍品,同时还有 孙中山、 蒋介石、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李鹏等名人手迹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等。随着黄帝陵庙前区和祭祀大殿两期竣工,一个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雄伟、庄严、古朴、肃穆”气势的黄帝陵展现炎黄子孙面前。
千佛寺石窟又称万佛寺、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黄陵县西四十千米处的双龙镇峪村西,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
此窟为单室窟,窟口处凿石为三开间雕石作仿木构窟檐,明间宽2.02米,通宽5.04米。檐柱为八角形,为宝装覆莲住础。柱头之间以阑额相连,施四铺斗拱,栌斗出单抄,令供上施替木,上承檐枋。平柱上有3处北宋 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游人题记。此窟窟檐为陕西石窟中保留完好的原物,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石窟平面呈“凸”形,坐西向东,窟口为方形,宽2.4米,深2.6米,有佛像60余尊。窟口左右有佛龛各一个,以二园柱与洞口隔成三间,成檐廊。上有二层斗拱。中间是入口,走廊两壁浮雕 观音菩萨像。石窟内高5.3米,宽9.3米,深12米。正中为佛龛,高3.38米,宽5.9米,深4.73米,内有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 释迦牟尼,两边站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和迦叶、阿难两弟子。窟项正中雕有 千手千眼观音一尊。窟内东西两壁雕有高2.8米的立佛九尊,其中东壁有姿态优美的赤足持碗雕像。后壁有五百罗汉和一百徒从脬雕像,场面宏大,并间以佛说法图、磐涅图。菩提树下悟道、普济众生等佛传故事。东南壁雕有佛像24尊,东北壁有16尊。窟北壁前侧为药师佛,高2.55米。药师佛左手持钵,右手施“疗病印”,旁为七级浮屠,塔下为两比丘,作昂首仰望状。 药师佛上方为相向驭风而行的飞天像。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