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

南郑区 南郑县 南郑 南郑区建制沿革 南郑区行政区划 南郑区地理环境 南郑区自然资源 南郑区人口民族 南郑区政治体制 南郑区经济概况 南郑区交通运输 南郑区社会事业 南郑区旅游风景 南郑区著名人物 南郑区获得荣誉


南郑区,隶属于 陕西省 汉中市,因郑人南奔而得名 ,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 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 汉江,南依 巴山。区境东与陕西省 城固县、 西乡县毗连,南部与四川省 通江县、 南江县、 旺苍县接壤,西部与陕西省 宁强县、 勉县为邻,北与陕西省 汉台区隔江相望,区域面积2809.0363平方公里。境内气候分属北亚热带和 暖温带,尤以 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 南郑是汉中“双百”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汉中市经济发达重区,境内有世界级天坑群。 南郑区也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大区,境内的景点有 南湖、 红寺湖、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汉山广场等。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名称来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逐渐为大家所认同...

详情

南郑区地名网_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资料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介绍

南郑区,隶属于 陕西省 汉中市,因郑人南奔而得名 ,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 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 汉江,南依 巴山。区境东与陕西省 城固县、 西乡县毗连,南部与四川省 通江县、 南江县、 旺苍县接壤,西部与陕西省 宁强县、 勉县为邻,北与陕西省 汉台区隔江相望,区域面积2809.0363平方公里。境内气候分属北亚热带和 暖温带,尤以 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 南郑是汉中“双百”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汉中市经济发达重区,境内有世界级天坑群。 南郑区也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大区,境内的景点有 南湖、 红寺湖、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汉山广场等。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名称来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南郑区 (21张) 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 夏、 商两代属 梁州,为 褒国所有。

西周时,合并于雍州,南郑为 周代古邑。

进入 春秋后,为诸侯国争夺地盘时期。公元前750年,褒国被 庸国所灭,南郑为庸国所有。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联合 巴国、 秦国击败 庸国,南郑进入 秦、巴、 楚三国反复争夺之盛期。南郑先属秦,后入蜀。

公元前475年战国始,秦取蜀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南郑地名始著。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附蜀。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伐蜀,夺回南郑。周显王时(前368年),南郑被蜀占据。秦孝公元年(前361年),汉中(时不含南郑)被 楚国占据,与秦地接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南郑复秦。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楚丹阳之战,秦夺楚汉中地六百里与秦的南郑地区合并,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台区境内)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县之一。  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建筑南郑城以后,历为汉中郡、道、府、县所在地,为陕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

汉末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近30年。

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 梁州及汉中郡治所。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未变。

隋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撤销汉川,保留梁州郡,辖南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废梁州复置汉川郡,南郑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

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

南宋时,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辖兴元府,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同时也是抗金的前线。

元朝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正式划归陕西。

明朝时,南郑为汉中府治。

清朝南郑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十七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直属陕西省辖。

1949年12月6日,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

1954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

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

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

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

2015年全区辖2个街道,20个镇、288个行政村,共有2856个村民小组,区政府驻地汉山街道西大街24号。

南郑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 汉中盆地西南部。地处东经106°30′~107°22′,北纬32°24′~33°07′之间。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南部与四川省 通江县、 南江县、 旺苍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北与汉台区隔江相望。区界总长度436.04公里 。区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长79公里 。

南郑区地处扬子准地台北缘,龙门——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汉南米仓台拱区,其构造分为米汉台凸、宁镇台凹、汉中新断凹三区。在陕西地貌分区中,属陕南秦巴山地的组成部分。境内横亘东西的米仓山构成地貌骨架,汉江环绕东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域内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区(汉中平原组成部分)、低山丘陵区(大巴山低山丘陵组成部分)、中山区(米仓山至大巴山构造剥蚀中山区组成部分)。三种地貌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8%、22.5%、65.7%。地貌多样性特征明显。山体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丘陵区一般海拔800~1000米;平原区一般海拔500~800米。最高点在南部碑坝镇与四川省交界的铁船山,海拔2468米;最低处为圣水镇东部的汉江河滩,海拔484米。

南郑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以下明显特征:(1)地处海陆气候分界处,在地理区划上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夏热多雨,秋多阴雨,冬季多雾寡照。

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经常有冷气流进入,天气多阴,干旱少雨,有时寒潮侵袭,但气温不至过低;春季天气多变,乍寒乍暖,有时出现干旱;夏季东南风频繁,湿热气流进入,雨热同季、多雷雨、伴狂风,也有干旱发生;秋季北方冷气团与南方暖气团相遇,往往阴雨连绵,伴有暴雨,有时也出现干旱。受地形影响,气温、降水垂直差异显著,表现为:米仓山北坡气温由北向南递减;降水由北向南递增。灾害性天气如暴雨、低温、连阴雨、干旱频繁,山区、丘陵局部夏秋伴有强风、冰雹。

南郑区境内河流密布,水量丰盈。水资源总量2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51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径流量4139立方米,分别高于全省人均1460立方米、全国人均2560立方米183%和62%,但地表水时空分布变化大,丰枯悬殊;地下水资源年平均补给量为6.084亿立方米,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氟化物偏低,适宜工农业和人畜用水。至2015年底,有水库58座,总库容7912.9万立方米,集灌溉、发电、旅游、养殖于一体,收到良好效益。

至2015年,南郑区境内共勘查探明矿产24种,矿地139处,主要分布在南部米仓山、北部梁山两大山系,以碑坝最为集中。矿产资源中,金属类8种,包括铁、铜、铅、锌、钴、金、银、黄铁,主要分布在碑坝镇、福成镇、红庙镇喜神等地;非金属类16种,包括大理岩、黄玉、页岩、白云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玄武岩、磷、石灰石、高岭土、砖瓦粘土、大理石、花岗岩、水晶、煤、矿泉水,分布在浅山丘陵地区。在诸矿藏中,铅锌矿、磁铁矿、铜矿、金银矿,以及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岩、白云岩、高岭土等,在汉中市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分布在上、下梁山的石灰石储量1.26亿吨;分布于碑坝、福成铅锌矿5.49亿吨、硅矿储量约1000万吨、铁矿882万吨、铜矿1.54万吨、黄玉矿石600万立方米。境内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754亿元,已初步开采14种,其余尚待开发利用。

南郑区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0条,总长度413.61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5条,总长度935.95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6公里。河流分属 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以 米仓山主脊为界,除汉江过境外,北面的濂水河、冷水河、漾家河流入汉江,属汉江水系,流域面积1669.7平方公里;南面的西流河、碑坝河、后河、白玉河、长潭河、焦家河属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145.93平方公里。在诸河流中,以汉江、濂水河、冷水河为主干流。濂有 水河、冷水河支流众多,呈树枝状分布,流域面积占全县一半以上。河流年径流深835.14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3.52亿立方米。通常情况下,年内分布以7~10月最高,占全年的53.7%,易造成江河沿岸洪涝灾害;5、6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16%,造成部分区域夏季水稻插秧时节用水困难。2015年6月25~28日,全区普降大到暴雨,河流普遍涨水,冷水河、 碑坝河、喜神河等河流出现超保证流量洪峰; 冷水河三华石洪峰流量1840立方米/秒,碑坝河洪峰流量1200立方米/秒,法镇河洪峰流量550立方米/秒, 濂水河新集段洪峰流量520立方米/秒;强降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南郑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衍。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区系复杂,温带、亚热带植物均有。其中:(1)人工栽培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红薯、油菜、烟叶、花生等;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番茄、黄瓜、苦瓜、茄子、山药、芋子、魔芋、芦笋、瓜类等35种;水生植物主要有莲藕、茭白、荸荠、慈菇、芡实(鸡头米)、菱角等。(2)森林资源丰富。据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截至2009年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林业用地313.23万亩,其中有林地265.6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76.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94%,林木绿化率68.43%。野生植物以乔灌木、中药材、花、草为主。已知乔木55科164种,灌木29科42种,竹类9种。主要有油松、巴山松、马尾松、栎类、桦类、漆类,杉、柏、椿、竹等,还有油桐、油茶、油橄榄、茶叶、桑、花椒、棕榈、楠竹等亚热带树种;果类主要有核桃、板栗、柿子、石榴、猕猴桃、桃、李、杏、梨、枇杷、樱桃、柑、桔、大枣等;药用树种主要有杜仲、厚朴、樟类。(3)珍稀植物共17科20种。主要有苏铁、银杏、水杉、珙桐、红豆杉,秦岭冷杉、粗榧、榉树、长序榆、香连树、鹅掌楸、厚朴、水青、香樟、楠木、红豆、喜树、水曲柳、香果树、红春树;古树名木2007年命名39株(已死亡7株),013年命名33株,现存古树名木65株,涉及14科14种,主要包括银杏、桂花、柏树、香樟、红豆杉、黄连木等,树龄在千年以上7株(最具影响力的为圣水汉桂、协税张坪侧柏)。(4)药用植物600余种,已开发利用169种,大宗药材有杜仲、天麻、黄柏、枣皮、五倍子、附子、党参、元胡、栀子、细辛、金银花等,其中党参、天麻、何首乌、附子等分布广,出产多。(5)草地植物56科600余种,可用作饲草者500余种。

据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境内已发现兽类5目11科22种,鸟类12目28科81种,两栖爬行类5目8科14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雕、林麝、朱鹮(游荡)4种;Ⅱ级保护的28种,主要有猕猴、黑熊、大灵猫、小灵猫、鬣羚、鸳鸯、雀鹰、斑头鸺鹠、红腹角雉、斑羚、豺、金猫、黄羊、苍鹰、秃鹫、燕隼、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普通雕鸮、长耳鸮、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中华虎凤蝶等;属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狼、猪獾、花面狸、小麂、豹猫、白鹭、画眉、秦岭腹蛇、秦巴北鲵等29种;一般保护的动物有麻雀、野兔、野猪、狐狸、黄鼠狼、竹鼠、杜鹃等51种。家畜家禽主要有猪、牛、驴、羊、兔、犬、猫、鸡、鸭、鹅、鸽、鹌鹑等。境内水生动物主要有鱼、虾、鳖、蟹、蚌、田螺等30余种,其中人工养殖鱼类有鲤、鲢、鳙、草、鲂、鳊、鲫、黄鳝和甲鱼等10余种。同时,在大巴山河流中有大鲵、齐口裂腹鱼、水貂、水獭等名贵水生动物,其中大鲵、水獭属国家Ⅱ级保护水生动物,齐口裂腹鱼、山溪鲵属陕西省Ⅱ级保护水生动物。

区内居住1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99.9%。此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黎族、侗族、维吾尔族、土族、仡佬族、畲族、藏族、佤族、拉祜族、仫佬族等17个少数民族共627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有圣水镇、汉山街道办、大河坎镇、新集镇、梁山镇等,其中圣水镇五爱村聚居回民138人。

全区户籍人口192967户,总人口565324人,比上年减少2565人,下降0.45%。其中,男性292749人,占51.8%;女性272575人,占48.2%;男女性别比为107.4:100。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55465人,占总人口27.5%;乡村人口409859人,占总人口72.5%。全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1.25人。其中,人口较稠密的有汉山街道办事处、大河坎镇、梁山镇,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179人、1137人、702人;人口密度较小的有黎坪镇、福成镇、碑坝镇,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1人、27人、29人。

区委领导

区委书记: 李宏杰 区委副书记: 李志刚

区委副书记: 白晓辉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宽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剑歌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徐姮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张军

区委常委、统战部长: 苏智刚

区委常委: 郭继翔

区人大领导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咏梅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俊英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康汉文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徐华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汪贵宝

区政府领导

区长: 曹俊强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李宏伟

区委常委、副区长: 张长弓

副区长: 夏绍铭、丁涛、何宝鹏、李兴会 、苏有军 、郭晓清、王军

区政协领导

区政协主席: 郑汉生 、 齐鸿济 、何丽

资料来源:南郑人民政府官网2017年12月14日信息

2016年,南郑区实现生产总值(简称 GDP)174.07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8.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4.06 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96.81 亿元,增长 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20 亿元,增长 8.7%;从结构上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8%,55.7%,30.5%。同 2015 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0.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2.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3 个百分点。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85.90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49.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6550 元,增长 5.2%。

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192.4亿元、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3亿元、增长2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6.96亿元,同口径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93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7元、增长8.8%。培育“四上企业”62户,超额完成任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9.6亿元,居全市第二位。

2016年,南郑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4.33 亿元,增长 4.4%。其中:农业产值 23.91 亿元,增长 9.5%;畜牧业产值 15.72 亿元,下降 2.7%;林业产值 1.68 亿元,增长 6.2%;渔业产值 1.11亿元,增长 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91 亿元,增长 1.8%。实施的“猪药茶菜烟”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 28.87 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65.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49.86 万亩,比上年减少 0.21 万亩;油料种植面积 24.24 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 8.83万亩,比上年增加 0.18 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 15.16 万亩,比上年增加 0.53 万亩;茶叶年末实有面积 17.53 万亩,比上年增加 0.39 万亩;园林水果年末实有面积 2.42 万亩,比上年增加 0.10 万亩。2016 年末全区共认定区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 42 个,按注册级别分:省级 3 个,市级 13 个,区级 26 个。其中当年新认定市级园区 2 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 71608 亩,占全区常用耕地面积 15.7%。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 222家,其中当年新发展 27 家。

工业

2016年,南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7.55亿元,增长13.7%。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属企业 9.83 亿元,增长 1.4%;省属企业 47.98 亿元,下降 18.4%;区属企业 129.74 亿元,增长34.5%。

实现工业增加值 81.38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79.57 亿元,同比增长 7.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 1.81 亿元,同比增长 3.2%。截至 2016 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67 户,全年实现产品销售率 89.9%,同比增长 0.6 个百分点。其中 64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 35.62 亿元,同比增长 4.0%,其中:利润总额 3.79 亿元,增长 54.7%;应交增值税 7.25 亿元,增长 9.9%;营业税金及附加 24.58 亿元,下降 2.5%。

2016 年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 14.91 万吨标煤,下降 4.9%。其中:电力消费 62165 万千瓦时,下降 2.8%;煤消耗 6.73 万吨,下降 12.5%。

投资建筑

2016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4.78 亿元,增长 36.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3.63 亿元,增长 36.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 9.24 亿元,增长 38.5%;第二产业投资 14.74 亿元,增长 7.6%;第三产业投资 79.64 亿元,增长 43.9%。总投资项目中当年新开工项目 99 个,完成投资 75.11 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26.45 亿元,增长 27.6%。其中,住宅投资 14.7 亿元,增长 0.87%;办公楼投资 0.28 亿元,增长 250.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5.7 亿元,增长 43.0%。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 216.6 万平方米,增长12.2%;竣工面积 26.4 万平方米,增长 44.6%;商品房销售面积 32.2 万平方米,增长 27.7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 11.03亿元,增长 25.4%。

截至 2016 年末,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9 户,实现总产值 7.50 亿元,增长 2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82.27 万平方米,增长 26.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50.53 万平方米,增长 151.3%。

贸易

201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83 亿元,增长 14.5%。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6.41 亿元,增长 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8.42 亿元,增长 16.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 29.75 亿元,同比增长 13.7%;餐饮零售额 5.08亿元,增长 19.1%。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10.67 亿元,同比增长 26.3%。全年实现贸易进出口额 4663 万美元 ,同比增长 20%。

金融

201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 31.62 亿元,下降 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21 亿元,同口径增长 8.6%。财政支出 31.11 亿元,增长 6.1%- 10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86.42 亿元,比年初净增加 21.32 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46.48亿元,比年初净增加 17.85 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69.84 亿元,比年初净增加 12.65 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 13449 万元,增长 4.2%。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 9556 万元,增长 5.3%;财产险保费收入 3893 万元,增长 1.5%。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 8057 万元,增长22.0%,其中:人寿险给付支出 6266 万元,增长 26.7%;财产险赔款支出 1791 万元,增长 7.9%。

截至到2016年末,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3.71 亿元,增长2.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1%。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290.61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83 公里(西汉高速 41.2 公里、十天高速 2.8 公里、宝汉高速 39 公里),国道 47 公里,县道 333.23 公里,乡道 343.84 公里,专用公路 94.17 公里,村道 1389.37 公里。2016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机动车辆 7.58万辆。全年旅客周转量 16303.19 万人公里,下降 0.24%;货物周转量 42804.05 万吨公里,增长 5.4%。

邮政业务总量 7560.67 万元,增长 16.4%;电信业务总量 68998.45 万元,增长 6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 4.16 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 34.87万户,互联网用户 6.70 万户,分别较上年增长-7.6%,5.8%和 13.4%,有线电视入户 5.12 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 26.8%,较上年下降 2.4 个百分点。

2016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 230 所。其中, 普通中学31 所(普通高中 4 所,普通初中 27 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7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 126 所。普通初中招生5389人,在校生16132人,毕业 5576 人;普通高中招生 4289人,在校生 12594 人,毕业 3839 人;小学招生5026人,在校生 28812 人,毕业 4961 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1271 人,在校生 3766 人,毕业 1208 人;学前教育在校生14254 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 99.7%。全县 4438 人参加高考,上线 4311 人。其中一本1174 人,二本 963 人,三本733人,专科 1441 人,上线率97.0%。与2015年相比,一本以上上线人数增加 42 人,二本以上增加 109 人,有10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6 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 30 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1588 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 2090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709 人,注册护士 696 人,药师(士)145- 11 -人,技师(士)124 人。全年向省市申报科技项目 15 个,其中:省级项目 12 个;市级项目 3 个。实施完成“5311 工程”项目 13 个,其中:创业服务平台项目 1 个,工业项目 3 个,农业项目 5 个,文化、卫生和教育项目 4 个。

2016年全年南郑区申请专利 134 件,专利授权 74 件;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 720 万元;完成科技研发投入(R&D)8170 万元。

2016年,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4 元,增长 8.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 -25649 元,增长 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910元,增长 8.4%。2016 年全区城乡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305688 人、14034 人、24851 人和 20565 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42 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70522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 39805 人。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 45.59 万人,参合率 99.99%。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机构 11 个,共有床位 1080 张。供养农村五保对象 2182 人,其中:集中供养 479 人,分散供养1703 人。救助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1709 人次。全年纳入城市低保 2714 户,4531 人,支出 2344 万元;纳入农村低保6434 户,11651 人,支出 2992 万元。

2016年,南郑区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 4596 吨,较上年减少 74 吨,下降1.6%;氨氮排放量 700 吨,较上年减少 20 吨,下降 2.8%;二氧化硫排放量 1520 吨,比上年减少 1102 吨,下降 42.0%;氮氧化物排放量 811 吨,比上年减少 349 吨,下降 30.1%。全区主要污染物减排率为 10.07%。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97.0%,比上年提高了 0.6 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88.0%,与去年持平。2016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 3.71%。2016 年,大河坎片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 270 天,空气质量优良率 73.8%;周家坪片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 285 天,空气质量优良率77.9%。全区土地总面积 280903.63 公顷,森林覆盖率 65.45%。

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南郑区圣水镇,背依灵泉山,面对汉江,距汉中市10公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嘉靖时(1552—1566)。因有青、白、黄、乌、黑五泉环绕佛殿,取“五龙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南郑人民为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革命斗争做出了伟大贡献,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建立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在陕南唯一的纪念馆。

龙岗寺遗址

龙岗寺遗址(又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位于南郑区梁山镇,距中心城区约3.5公里。遗址由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汉代墓葬群、龙岗寺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五部分组成,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红寺湖

红寺湖景区距离南郑区中心16公里,景区面积1560多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40多万平方米,林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有鸳鸯、白鹭、锦鸡等2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和松、杉、枫、楠竹、茶树、油茶等近20余种名贵植物,为陕西省十大自然生态游泳景区。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郑区元坝镇境内,该公园属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龙门大巴山隆起褶断带地貌,深切河谷。该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和田园风光景观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为一体。

南湖风景区

南湖风景区位于南郑区大汉山脚下省道211穿过景区。始建于1954年,1981年被命名为“南湖公园”,1995年更名为南湖风景区。它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自然风景区。景区面积4.65平方公里,水面1109亩,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汉中近效的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

何挺颖(1905~1929) 周家坪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程德章(1910~1933) 殷家坝乡人,字子文。中国共产党烈士。

赵华轩(1905~1934) 黄官镇人。中国共产党烈士。

2019年5月18日,南郑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