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

凉州区 凉州 凉州区历史沿革 凉州区行政区划 凉州区地理环境 凉州区自然资源 凉州区政治体制 凉州区经济概况 凉州区人口民族 凉州区社会事业 凉州区交通运输 凉州区文化民俗 凉州区旅游名胜


凉州区,古称姑臧、休屠,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地处 甘肃省西北部, 河西走廊东端, 祁连山北麓, 武威市中部,平均海拔1632米。凉州区隶属于甘肃省 武威市,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 天祝藏族自治县和 古浪县,北与 永昌县和 民勤县相接。截止至2014年凉州区总面积5081平方千米,聚居着 汉、回、藏、满等25个民族,总人口102.25万(2012年)。 2018年全区辖37个镇,2个指挥部,8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凉州区属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10年已发现各类矿点100多处30多种,矿产资源品种主要有煤、陶土、 石英砂、萤石等。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凉州区退出贫困县。 详情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介绍

凉州区,古称姑臧、休屠,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地处 甘肃省西北部, 河西走廊东端, 祁连山北麓, 武威市中部,平均海拔1632米。凉州区隶属于甘肃省 武威市,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 天祝藏族自治县和 古浪县,北与 永昌县和 民勤县相接。

截止至2014年凉州区总面积5081平方千米,聚居着 汉、回、藏、满等25个民族,总人口102.25万(2012年)。 2018年全区辖37个镇,2个指挥部,8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凉州区属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10年已发现各类矿点100多处30多种,矿产资源品种主要有煤、陶土、 石英砂、萤石等。

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凉州区退出贫困县。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 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

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

北魏时期,凉州与邺城并称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

大周武则天时期,凉州、洛阳、扬州并称唐朝的三大经济中心。

西夏时期,凉州是西凉府治,西夏的陪都。

民国时期,凉州基本沿袭旧制,分别为甘凉道、督察区、专员分署所在地,辖 武威、 民勤、 永昌、 古浪、 永登等县。

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凉州连续发生了地震、水灾、旱灾、兵灾和瘟疫等天灾人祸。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85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2017年02月10日,根据省民政厅《关于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等11个乡撤乡改镇的批复》、市民政局《关于凉州区东河乡等11个乡撤乡改镇的通知》,撤销东河乡、吴家井乡、五和乡、长城乡,设立吴家井镇、五和镇、长城镇,东河乡撤乡改镇后更名为金河镇。以上4个乡撤乡改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7年初,凉州区辖31镇11乡、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8个城区街道办事处,445个村民委员会、38个居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驻东大街。

街道: 东大街街道、 西大街街道、 东关街街道、西关街街道、火车站街街道、地质新村街街道、荣华街街道

镇: 黄羊镇、 武南镇、 清源镇、 永昌镇、 双城镇、 丰乐镇、 松树镇、 高坝镇、 柏树镇、 金羊镇、 和平镇、 羊下坝镇、 中坝镇、 永丰镇、 古城镇、 张义镇、 发放镇、 西营镇、 四坝镇、 洪祥镇、 谢河镇、 五和镇、 长城镇、 吴家井镇、 金河镇

乡: 韩佐乡、 大柳乡、 金沙乡、 金塔乡、 下双乡、 九墩乡、 怀安乡、 金山乡、 清水乡、 新华乡、 康宁乡。

截止至2018年初,凉州区辖37个镇,2个指挥部,8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东大街。

凉州区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地处甘肃省西北部, 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 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 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凉州区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分祁连山山地、走廊平原绿洲和腾格里沙漠三种,海拔1440~3263米,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连褶皱系中的走廊过渡带。西南部是祁连山东段冷龙岭的前山地带,为走廊带的毛藏古凸起和 莲花山凸起,山势降为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主要山峰冬青顶、莲花山、天梯山、第五山,海拔2000~3200米;东北部是河西走廊平原地东段,为走廊带的凹陷,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按其成因和形态可分为冲积平原,冲积细土平原,海拔1500~2000米;东部是腾格里沙漠,海拔1500米以下。

凉州区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主要风向为西北风,静风率26%,年平均温度7.7℃,无霜期150天左右,日照时数2873.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9.0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百分比为67%;太阳辐射量为138.45千卡/平方厘米,属太阳辐射量高值区,昼夜温差平均7.9℃。气温以7月最高,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

2010年凉州区国土总面积5081平方千米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8.629亩,人均耕地1.88亩。区内土地包括:农用地20.635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35%,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4.16%、1.54%、2.81%、13.46%和0.38%;建设用地为3.415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未利用地为24.687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65%。

凉州区水资源分布于石羊河中上游地区,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80亿立方米/年(1993年~2003年)。区内地下水取水量为5.25亿立方米/年,其中90%为河渠入渗量、基岩裂隙水入渗量,1993年来,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为2.816亿立方米。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总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9.616亿立方米。

凉州区2010年发现各类矿点100多处30多种,矿产资源品种主要有煤、陶土、 石英砂、萤石、 硅石、花岗石、 地热水等。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5种, 石英石、石膏、 芒硝、花岗岩等非金属资源在西北占据优势。凉州区煤炭资源初步探明储藏量约8400万吨,其中设计可 开采储量约为1700万吨,年开采量均为30万吨左右,开采回采率为82%,实际回采率为70%,煤炭主要有 无烟煤和有烟煤。

2009年凉州区森林面积已达69.32万亩( 天然林6.37万亩,人工林62.95万亩),按林种分:农防林29.86万亩,水保林8.16万亩,防风固沙林18.1万亩,经济林1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1%。全区活立木蓄积达198万立方米。

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鞠毅

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 朱星海

区委副书记:王 峥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高加志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曾荣祖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孙立成

区委常委、黄羊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羊镇党委书记:陈德义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建平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生展

区委常委、副区长:范毅

区委常委、人武部长:阚延贵

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朱武林

2011年凉州区实现生产总值176.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2010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4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8.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1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2.9%。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26亿元,增长24.76%;第二产业产业完成投资61.97亿元,增长73.7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52.29亿元,增长48.1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67亿元,增长59.97%。

2011年凉州区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1.37亿元,同比增长50.67%。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54.5%。一般预算支出31.5亿元,同比增长28.2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2.4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2.89%。

2011年凉州区完成农业增加值39.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5.3%。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67.27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2.7%;肉类总产量达7.92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6.5%;蔬菜总产量达到126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5.83%。凉州区完成播种面积168.96万亩,建成优质瓜菜基地33.93万亩,新增特色林果业面积5.04万亩,粮经比由2010年的65:35调整到2011年的62:38,夏秋比由2010年的40:60调整到30:70。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34.1%提高到2011年的35.2%。

2011年凉州区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2.85亿元,较2010年增加1.7亿元,占到农业增加值的32.47%;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582元,较2010年增加2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全区大牲畜存栏37.64万头,其中,除了生猪年末存栏较2010年下降1.7%外,牛和羊年末存栏较2010年分别增长5.9%和1.6%,达35.66万头和89.3万只;牛、羊、猪出栏分别达12.02万头、44.01万只、82.6万头。

2011年凉州区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谷子、玉米、 高粱、洋芋、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葡萄、胡麻、油菜等,还有西瓜、白兰瓜、苹果、蔬菜、大麻、纤维亚麻、葵花籽、烟叶、发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多,品质优,久负盛名,远销省内外,部分产品还销往东南亚和独联体,尤其是无壳瓜子为世界所仅有。

2011年凉州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4.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0年增长2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0.66亿元,凉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4.43亿元,比2010年增长96.86%。亏损企业亏损额3077.9万元,较2010年下降59.84%,盈利企业盈利额28438.5万元,较2010年增长94.5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5360.6万元,比2010年增长264.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8.52%,比2010年提高16.74个百分点。凉州区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29亿元,增长14.5%;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9.92亿元,增长23%;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0.33亿元,增长9.2%;其它企业完成增加值4.18亿元,增长2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7.23亿元,增长26.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20.5%。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凉州区共实施各类项目252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9亿元,较2010年增长57.53%(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26亿元,同比增长58.7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4.03亿元,增长83.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99亿元,增长17.1%;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3.25亿元,增长9.96%。

贸易

2011年凉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9亿元,较2010年增长17.38%。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38.36亿元,增长16.14%;乡村实现零售额13.73亿元,增长21%。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80.13亿元,同比增长30.97%。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6.89亿元,增长29.1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3.24亿元,增长32.59%。住宿餐饮兴旺活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6.78亿元,同比增长28.72%。其中,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49亿元,增长15.0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5.3亿元,增长30.23%。

2011年凉州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达1180万美元,增长11.1%。

旅游

2011年凉州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6.9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25.1%。全区共投入旅游业建筑资金9200万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6亿元,较2010年增长43%。

金融

2011年凉州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4.82亿元,比年初增加45.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24亿元,比年初增加29.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6.33亿元,比年初增加30.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0.21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中长期贷款95.69亿元,比年初增加26.83亿元。

全区总人口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非农业人口23万人。凉州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全区有少数民族25个,人数较多的有汉族、回族、侗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

现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朝鲜族、藏族、彝族、 裕固族、 维吾尔族、侗族、 锡伯族、 布依族、 土族、 俄罗斯族、 达斡尔族等民族居住。

2011年凉州区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5项,组织实施星火科技项目22项,鉴定各类科技成果22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项。

2011年凉州区共有中小学校430所,比2010年减少18所,在校学生161717人,比2010年减少7373人。其中:职业中学8所,在校学生6488人,比2010年减少900人;普通中学76所,比2010年增加2所;小学345所,比2010年减少20所,特殊学校1所。其中,高中在校学生27794人,比2010年减少20人。有初级中学76所,比2010年增加2所,在校学生47134人,比年减少5212人;小学345所,比2010年减少20所,在校学生80186人,比2010年减少了1230人;幼儿园共222所,比2010年增加23所,在园幼儿30469人,比2010年增加73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99.4%,巩固率99.86%,毕业率99.33%。

2011年凉州区有医疗卫生单位790个,其中,县级县以上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47个,妇幼保健院2个。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共有床位数0.44万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233人,其中临床执业(助理)医师1989人;每千人有医师1.96人,每千人有床位4.37张。

2011年凉州区共有乡镇文化站38个,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达16万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率为98%,数字电视信号覆盖率为95%,数字有线电视入户率为36%。

2011年凉州区群众体育锻炼人数达30多万人,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8次,参与人数达1.8万人次。

2011年凉州区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察机构1个,环境监测和监察人员分别有12人和22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6个,工业污染企业废水达标率达到76.22%。城市空气质量全年平均达到二级标准。

2011年,凉州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1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3%。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4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252人。2011年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652套、82600平方米,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5205户、14331人、945.9万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8153户,其中,中央扩大农村危旧房改造4630户(含节能示范户300户),省级农村危旧房改造3523户。全区敬老院总数达到18所,集中供养对象768人。全区共保障各类城市低保对象12171户31021人,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2512户57146人,全年共发放各类城乡低保资金16237.7万元。

(截止2013年)312国道横贯全区三,在境内区段为177公里。以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凉州为中心,列入地县级管理的公路四通八达,共54条(段),里程总长1478公里。其中省道308线双双、双大段二级改建已竣工,省道211线民勤段建设中。全区有公路总里程2143公里。主要高速公路: 连霍高速公路、 定武高速公路、 金武高速公路、西武高速公路(拟建)、临武高速公路(拟建)。

武威有 武威站和 武威南站两个火车站。武威火车站位于武南镇,也是武威铁路分局的所在地;武威南站已建成为兰新复线国际列车编组站和干武电气化终点站。兰新、干武铁路和连霍高速G30线贯穿全境,是兰新线与包兰、包中线的交汇点。将逐步建成通往西宁、新疆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通往宁夏和秦皇岛的干武铁路二线。

主要铁路:兰新铁路、干武铁路、兰张高铁,拟建铁路:武威南至乌鲁木齐载重铁路、武威南煤炭集疏运基地至新疆准东煤田铁路专用线。

兰州中川机场距武威230公里,金昌机场距凉州60公里。凉州城郊有军用机场。

春节社火

关于社火队的形成,凉州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传,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 齐国开战, 楚庄王被围困在一座城里,突围不得。其时正逢春节,楚庄王苦思突围之策,终于计上心来,装扮成“春官老爷”,随从侍卫扮成执事跟班衙役, 御林军扮成鼓子匠,王后嫔妃及宫娥彩女等扮成蜡花女,武将文臣等扮成金刚或罗汉,后随各色臣民百姓,最后由御医压阵。楚庄王因此得以脱险。从此,楚庄王为纪念这次脱险,就在每年春节按照以上规矩闹起了社火,其本人也被尊奉为社火队的祖师爷。

元宵灯会

凉州的元宵灯会,此夜,凉州人都要出门游灯。如果遇到龙灯,则观灯者必从龙下钻过,说这样一来就沾了“ 龙光”。又据说龙是多子多孙的吉祥物,且“灯”又从“火”从“丁”,钻了龙灯,就可以人丁兴旺,日子红火。

四坝“滚鼓子”

滚鼓子是流传在凉州北乡一带尤其是四坝乡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每年正月闹社火时,乡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走乡串户进行表演,有时还要进行鼓子表演,叫做“会鼓子”。“会鼓子”的场面十分宏大壮观,每队鼓子都有一个领队指挥,几十队、甚至上百队鼓子汇在一起,由数十面大鼓配合掌握节奏,外加锣镲烘托气氛。

石碑滚灯

永昌镇石碑村闹滚灯,由来已久。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石碑村的滚灯具有地方特色。1957年,石碑滚灯曾在凉州轰动一时,并赴张掖专区参加调研,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之后,石碑滚灯便存留于人们的记忆之中。直到1997年农历正月十五,石碑人又立架起灯,重组滚灯班子。

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脱化于变文,因此二者较为相近。但变文主要吸收了印度佛经的结构形式,内容也以佛经故事为主,而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加以发展,使之更加民族化、地方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讲唱文学的一种。宝卷的脚本大多是木刻版和手抄本。

半台小戏

半台小戏是流传于凉州民间的一个戏曲品种,针对于“大戏”秦腔而言,它只是一种民间小曲戏,故称之为“半台戏”。作为一个剧种,半台戏以当地的民歌俚曲为基本声腔,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一方面大量吸收了山陕眉户的曲牌声腔,另一方面逐渐引进了兰州鼓子的行腔伴奏。

百塔寺

百塔寺,位于城南20千米的武南镇 白塔村刘家台庄。相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围环绕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2001年,白塔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5月31日,百塔寺重建工程正式开工,现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当中。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叫 大佛寺(与 莫高窟齐名)。位于武威市城南约40千米的 张义镇灯山村。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其中一大型洞窟残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大像1尊,高15米,宽10米,面水而立,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

文庙

文庙位于城东南隅,复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其规模壮伟宏耀,为“ 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由儒学、 孔庙、 文昌宫三部分组成,占地约25万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儒学部分的忠烈、节孝祠和孔庙、文昌宫两组建筑。

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又是甘肃河西走廊最大的博物馆。1983年成立武威县博物馆,收藏历代陶器、玉器、钱币、经卷、书画、碑刻等各种文物近4万多件,最著名的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西夏碑,晋至隋唐墓志铭及碑刻、汉简,大批汉、唐木雕和西夏文物等。馆内辟有7个文物陈列展室,通过历史文物、文字图片说明,简要地反映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凉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