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
湟中县 Huangzhong County 湟中 湟中县建制沿革 湟中县行政区划 湟中县地理环境 湟中县自然资源 湟中县人口民族 湟中县交通 湟中县经济 湟中县社会事业 湟中县历史文化 湟中县名胜古迹 湟中县著名人物
湟中县是青海省 西宁市下辖县,位于 青海省东部,县城 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县境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 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湟中县辖2镇、24乡, 总人口437835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 藏族、 回族、 土族、 撒拉族、 蒙古族等。2011年,湟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4.4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7%。 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湟中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公布,湟中县获组织创新奖。秦汉以前,湟中属“羌戎之地”。西汉武帝时,汉军进据湟水流域,在今西宁设西平亭,湟中从此列入中央政权版图。此后,汉在今湟源县设临羌县,归金城君辖,...
详情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有10个镇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有1个街道
湟中县是青海省 西宁市下辖县,位于 青海省东部,县城 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县境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 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
截至2010年,湟中县辖2镇、24乡, 总人口437835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 藏族、 回族、 土族、 撒拉族、 蒙古族等。
2011年,湟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4.4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7%。 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湟中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公布,湟中县获组织创新奖。
秦汉以前,湟中属“羌戎之地”。
西汉武帝时,汉军进据湟水流域,在今西宁设西平亭,湟中从此列入中央政权版图。此后,汉在今湟源县设临羌县,归金城君辖,湟中属临羌县。
东汉末年,在青海省东北 湟中县美景 (16张) 部设置西平郡,改西平亭为西都县以为郡治,今湟中大部分地区归属西都县辖。
魏晋时期,临羌县移治今湟中多巴镇,此后很长时期湟中地区为西都、临羌两县辖地。
东晋和 南北朝时期,湟中和青海东北部地区一样,先后在前凉、后凉、南凉、西秦和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下。
隋时,湟中属今乐都县地的湟水县辖。
唐代在今西宁设置鄯城县,湟中归鄯城县辖。唐朝末年,湟水流域被吐蕃占领。
宋初,湟水流域属吐蕃角厮罗政权管辖,后湟中为宋西宁州地,在今鲁沙尔镇徐家寨村一带设置倚郭县。不久,西宁州先后被金、夏占领,湟中地区归 金和 西夏西宁州辖。
南宋末西宁州归元,湟中地属元朝。
明时,湟中地属西宁卫, 明以后,汉族、回族大量移居境内,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汉、回、藏等多民族共居的地区。
清时地属西宁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西宁县县城迁至鲁沙尔,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始称湟中县并沿用至今。
新中国建立后,湟中为省直属县。
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属西宁市。
1961年8月,复为省直属县。
1978年,划归 海东地区。
1979年,划属海东地区。
2000年1月,属西宁管辖。
截至2010年,湟中县辖2镇( 鲁沙尔镇、 多巴镇)、24乡( 丹麻乡、 田家寨乡、 什张家乡、 群加藏族乡、 土门关乡、 升平乡、 总寨乡、 上新庄乡、 马场藏族乡、 西堡乡、 大源乡、 甘河滩乡、 坡家乡、 汉东回族乡、 大才回族乡、 维新乡、 共和乡、 盘道乡、 拦隆口乡、 拉沙乡、 上五庄回族乡、 四营乡、 李家山乡、 海子沟乡), 共418个行政村、2450个合作社。
湟中县位于 青海省东部,县城 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县境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 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 湟中县地图
湟中县为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属青藏高原凉温半干旱地区,境内三面环山,祁连山余脉娘娘山雄踞西北,拉脊山脉绵亘西南。境内沟谷错纵、山川相间,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势南、西、北高而东南略低,海拔2225—4488米。
湟中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降水量509.8毫米,年蒸发量900—1000毫米,平均无霜期170天,日照时数2453小时。
湟水由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大南川、西纳川、云谷川等十四条河流呈扇形从南、西、北三面山区汇集湟水。
截至2011年,湟中县土地总面积403.28万亩,其中 耕地面积104.88万亩,园地449.3亩,林业用地42.22万亩,牧草地144.8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9.57万亩(农村居民点13.93万亩),交通用地2.12万亩,水域面积4.64万亩,未利用土地74.77万亩。
截至2011年,湟中县境内主要有丹麻彩玉、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矿泉水、砂石、粘土、地热、花岗岩、三岔( 金、 铜、 镍)等10多种矿产资源。探明 石灰石储量1.22亿吨,其中门旦峡矿区9888.32万吨,上峡门矿区2281.73万吨; 白云岩储量1982.3万吨,其中,门旦峡矿区储量1482.3万吨,小石门矿区储量500万吨;硅石储量841.22万吨;升平镁质 粘土矿2893.75万吨;甘河滩矿区红粘土岩储量837.37万吨。
2011年,湟中县水资源总量7.334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89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6.3%。
2011年,湟中县工程蓄水能力4680万立方米,调蓄能力不到可利用水资源的20%。全县年总用水量1.6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328.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2189.6万立方米,农业用水10691万立方米(包括生态用水和林业用水),农村人畜 饮水1080.73万立方米。
2011年,湟中县现有各类水利工程600余项,建筑39640座,其中9个万亩灌区有干、支渠174条、1203公里,斗、毛渠406条772.9公里。
截至2011年,湟中县林区内分布有 云杉、 桦树、 落叶松、 青杨、 沙棘、 柠条、 金露梅、银露梅等140多种植物资源(其中有 党参、 大黄、 冬虫夏草、 柴胡、 红景天等20多种药用植物)和 白唇鹿、 马鹿、 马麝、 猞猁、 赤狐、兰马鸡、 雪鸡、 荒漠猫等20多种野生动物资源。
截至2010年,湟中县总人口437835人,占西宁市总人口19.82%。城镇人口73792人,乡村人口364043人,城镇化率16.85%。湟中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 藏族、 回族、 土族、 撒拉族、 蒙古族等。
湟中县境内, 青藏铁路、 109国道、西湟一级公路、西久公路穿境而过,西塔高速公路直达县城,22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截至2008年,湟中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03公里,其中,县道508公里、乡道584公里、村道702公里,建成农村公路桥梁213座。
2011年,湟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45亿元,比2010年增长(增长基础均为2010年,下同)18.7%,超计划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6.9%, 第二产业增加值99.69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13.11亿元、增长5.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00万元、增长24%,超计划7个百分点。
2011年,湟中县全年完成农业项目投资4.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9%。在拦隆口、共和等乡镇新建蔬菜温棚3000栋,建成蔬菜生产基地6个;新建妙乐、荣盛等养殖基地15个,改造提升圣亚、春源、文元等养殖基地17个,完成畜棚建设75000平方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各类渠道307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人饮工程解决了25个村、2.97万人、2.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
2011年,湟中县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6%,粮食总产量达到13.47万吨,油料产量分别达到4.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2.55万亩,总产量达到28.14万吨,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8万吨、2440吨、6.59万吨、487吨。新培育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50家,建成蔬菜保鲜库3座、蔬菜配送中心2处,城市直销点6个。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94元,增长23.3%,净增1113元。
2011年,湟中县县属工业完成投资7.2亿元,比2010年增长17.3%;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重点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进一步扩大,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6.26亿元,增长38.8%,工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74.4%,其中,县属工业产值22.84亿元,增长15.1%。
2011年,湟中县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31项,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31.2%,拉动经济增长2.35个百分点,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6.2个百分点、市分解任务1.2个百分点;落实各类项目专项资金8.51亿元,贷款1.05亿元,引进及自筹资金16.83亿元。
2011年,湟中县全年接待游客24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9亿元,分别增长11.1%和22.2%。
2011年,湟中县客运量、货运量分别达到2478万人(次)和620万吨,增长40%和29%。
2011年,湟中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亿元,增长16.3%。
2011年,湟中县坚持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投资2.32亿元,实施教育事业项目39项,改造校舍面积17.7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2倍多。
2011年,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完成机构改革岗位设置;拦隆口、上五庄卫生院业务用房建成,县医院医技楼项目主体封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
2011年,湟中县建成5个乡镇文化站,26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628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农村奖励性住房建成,72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42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扶持贫困户1.01万户。
2011年,湟中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转移农村劳动力15.3万人次,实现劳务性收入8.06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新农保参保率达到79%。
2011年,湟中县发放各类民政救助金2.47亿元,相继建成县级福利中心及鲁沙尔、李家山2所敬老院。
2010年,青海省湟中县申报的“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入选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9。
灯影戏,皮影戏剧种,俗称“影子”。唱灯影戏叫“唱影子”,看灯影叫“看影子”,灯影戏唱腔也叫“影子腔”。灯影戏的人物形象,道具(如车、马、刀、枪、桌椅等)是用加工的黄牛皮革雕制而成。人物脸谱神态各异,服装花纹细腻,色彩鲜明,对比清晰。它是由演员操纵皮影表演,透过灯光投影于银幕,让观众看影像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
湟中县景点主要有: 塔尔寺, 群加国家级森林公园、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5张) 上五庄水峡、大源南朔山、上 新庄药水滩、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等。
湟中县著名人物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 宗喀巴,最早的共产党员 寇从善,社会知名人士 窦仁山、马兴泰,清代举人杨兴霖、 李焕章,武术名家 赵成章,名艺人甘世霖、血日尼玛、罗藏丹珠、兽医名家韩宝仁,农民书法家莫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