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区

平安区 青海省平安县 平安 平安县 平安区历史沿革 平安区行政区划 平安区人口民族 平安区地理环境 平安区自然资源 平安区经济 平安区社会事业 平安区交通 平安区风景名胜 平安区著名人物


平安区是青海省 海东市的两个 市辖区之一,1979年置 平安县,以 平安驿得名,2015年2月改为平安区, 1979年至2013年期间是 海东地区的首府,2013年海东撤地建市后仍为海东市临时驻地。平安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中心腹地,地处东经101°49’’,北纬36°15',东临海东市 乐都区,西连 西宁市和 湟中县,南与 化隆县为邻,北隔 湟水与 互助县相望。截至2014年,辖3个镇、5个 民族乡,总面积769平方公里,总人口127515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17个少数民族。2013年,平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17亿元。平安区是 唐蕃古道和" 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 有 青藏高原“硒都”之称,是青海省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中心之一。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

详情

平安区地名网_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资料简介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介绍

平安区是青海省 海东市的两个 市辖区之一,1979年置 平安县,以 平安驿得名,2015年2月改为平安区, 1979年至2013年期间是 海东地区的首府,2013年海东撤地建市后仍为海东市临时驻地。

平安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中心腹地,地处东经101°49’’,北纬36°15',东临海东市 乐都区,西连 西宁市和 湟中县,南与 化隆县为邻,北隔 湟水与 互助县相望。

截至2014年,辖3个镇、5个 民族乡,总面积769平方公里,总人口127515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17个少数民族。2013年,平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17亿元。

平安区是 唐蕃古道和" 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 有 青藏高原“硒都”之称,是青海省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中心之一。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并发布公告,批准2017年度计划摘帽的平安区退出贫困县。

平安地区历史悠久,境内30余处 新石器时代晚期 马家窑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500年先民已在 湟水沿岸生息繁衍。

平安古为羌戎故地。继 两汉时汉人开始迁入平安地区后,魏、晋与隋唐时,先后又有 鲜卑、 吐蕃等族迁入。元、明时期,回族徙居,境内逐步形成以汉、回、藏、蒙古、土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军进据湟水流域,平安地区纳入汉朝版图。

西汉 神爵二年(前60年)在今平安镇附近置 安夷县,历经魏、晋两朝,北魏时撤废,今平安地区为 西都县辖地。

隋开皇元年(581年)属 湟水县辖。

唐至德二年(757年)至 大中五年(851年)为 吐蕃占据。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至 崇宁三年(1104年)为河湟吐蕃角厮罗地方政权辖地。

元属西宁州,明属西宁卫。元、明两朝在今平安镇设平戎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划归 湟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今平安辖区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1949年9月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600余人进驻平安镇南村。1949年9月5日,平安地区宣告解放。 解放初为湟中县第二区、第十区、第十一区辖地。

1958至1960年为红星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设西宁市平安区;1962年复归湟中县,设平安行政委员会。

1978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湟中县析置 平安县,设置 海东地区,以湟中县平安、小峡、洪水泉、石灰窑、三合、沙沟、古城7个人民公社成立平安县。

1979年3月,中共海东地区委员会和 海东地区行政公署正式设立,驻平安县平安镇。平安县隶属海东地区。

1979年5月12日,平安县正式成立。

201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 海东市。 海东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 乐都区(原 乐都县)海东大道10号,平安县不再具有海东行政中心地位,但仍作为临时驻地。 同年9月28日,海东市在平安县正式挂牌成立,海东地区行政公署成为历史。

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青海省调整海东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平安县,设立海东市平安区,以原平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安区的行政区域,平安区人民政府驻平安镇平安大道199号。

1996年底,平安县辖平安镇和小峡、三合、寺台、洪水泉、石灰窑、沙沟、巴藏沟、古城8个乡(其中沙沟、洪水泉、古城、石灰窑、巴藏沟5个乡为回族乡),111个行政村。平安县人民政府驻平安镇。

1999年末,平安县辖1个镇、8个乡(其中5个回族乡)。分别是:平安镇、石灰窑回族乡、三合乡、古城回族乡、小峡乡、寺台乡、沙沟回族乡、洪水泉回族乡、巴藏沟回族乡。

2001年3月19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小峡乡、三合乡,分别设立小峡镇和三合镇。调整后,平安县辖3个镇、6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分别是平安镇、小峡镇、三合镇、洪水泉回族乡、石灰窑回族乡、寺台乡、古城回族乡、沙沟回族乡、巴藏沟回族乡。

2001年末,平安县辖3个镇、1个乡、5个民族乡,5个社区、110个行政村。

截至2013年8月,平安县辖3个镇、5个 民族乡(均为回族乡),共111个行政村、7个社区。

平安县人民政府驻平安镇平安大道199号。

2013年,平安区有43410户,共127515人(男性64041人,女性63474人),比2012年增加1871人,其中男性增加834人,女性增加1037人。

截至2013年,平安区共有民族18个,其中 汉族91714人、 藏族5969人、 回族27530人、 土族1495人、 撒拉族178人、 蒙古族433人、 满族116人、 东乡族21人、 土家族19人、 苗族10人、 瑶族2人、 彝族2人、 朝鲜族2人、 保安族2人、 维吾尔族2人、 达斡尔族1人、 壮族18人、 白族1人。

平安区位于东经101°49’’北纬36°15',青海省东部。东靠 乐都区,西连 湟中县和西宁市,南与 化隆县为邻,北隔 湟水与 互助县相望。 辖区总面积769平方公里。 平安区(原平安县)地图

平安区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 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2066米至2300米之间。高山分布在辖区南部,自西向东横亘有阿伊山、泥旦山、顶帽山、青沙山、八宝山,海拔3100米至4166米。 境内12条沟岔水系沿高山北麓分别流出,汇入三条大沟,成为山峦起伏、山川相间的主要河谷地带。

平安区境内有东沟、六道沟、老虎沟、东叉沟、西又沟等12条沟岔,沟岔水系沿高山北麓分别流出,汇入祁家川沟、白沈沟和巴藏沟三条大沟。

平安区属 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日照28644小时,日均7.7小时。年总太阳辐射量变化在140.3—152.2千卡/平方厘米的范围内。年平均气温7.6℃,最热月平均气温19.2℃(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6℃(1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4.8℃;年极端高温为31.5℃(7月15日);年极端低温为一16.7℃(1月10日)。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年降雨量310.1毫米,年蒸发量1836.3毫米,为降雨量的8倍,无霜期218天。

截至2013年,平安县土地总面积769.15平方公里(合115.37万亩),有耕地面积313370亩,其中水浇地62016亩,浅山地186855亩,脑山地64499亩,人均耕地2.57亩。

截至2013年,平安县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石膏、 钙芒硝、铁、镍、磷、石灰石、 透辉石、 黑云母、高龄土、 花岗岩、煤、 砂金等18个矿种。

平安区野生动物主要有 野兔、 獾猪、蛇、鹿、麝、雉、猫头鹰、喜鹊、 布谷鸟、野鸽、兰马鸡、石鸡等,并养殖有美国 七彩山鸡、 珍珠鸡、 银狐、兰狐。植物资源有 蕨菜、发菜、蘑菇、枸杞、沙棘、小大黄及云杉、桦树、柏树等。

平安区水利资源较为丰富, 湟水河径流量14070万立方米;祁家川沟、白沈沟、巴藏沟三条沟岔的年均径流量8060.23万立方米,县域内6座小型水库有效库容870万立方米。

2015年,平安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 GDP)62.54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11.6%,增速高出海东市0.4个百分点,位列海东市第三,人均GDP继续保持全市第一。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1亿元、32.53亿元和25.91亿元,分别增长5.5%、14%和10%。三次产业比重为6.6∶52∶41.4。第一产业贡献率3.39%,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59.85%,拉动GDP增长6.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36.77%,拉动GDP增长4.26个百分点。

2015年,平安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77亿元,同比增长5.53%(可比价)。实现农业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5.52%。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0.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59万亩,同比增长1.69%。牛羊贩运育肥户达到2789户,大牲畜存栏1.72万头,牛存栏1.48万头,生猪存栏5万头,家禽存栏13.68万只,蛋鸡存栏12.33万只。

2015年,平安区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2.6亿元,增长110.1%,遥居全市第一;实现工业总产值85.1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4.96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0.5%;规模以下工业产值20.14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4.7%;实现工业增加值22.68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4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4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7.7%。工业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

2015年,平安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61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19.7%,同2014年比增长1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11.54%,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完成财政收入2.95亿元,同2014年比增长9.2%,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4亿元,增长13.1%。增速位列全市第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万元,比2014年增加2186元,增长10%,总量全市第一,增量全市第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2元,比2014年增加727元,增长9.5%,总量和增量均位居全市第二。

截至2008年底,平安县共有各类学校97所,其中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各1所,单设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78所。有幼儿园9所,其中民办7所。全县97所学校中,县城有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校1所、初中1所、小学3所;农村地区有91所,其中平安镇10所(九年一贯制3所、完小7所)、小峡镇11所(初中1所、完小6所、初小3所、教学点1个)、三合镇19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9所、初小7所)、洪水泉乡13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3所、初小5所、教学点3个)、石灰窑乡13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8所、初小3所)、古城乡10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6所、初小1所、教学点1个)、沙沟乡9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1所、完小3所、初小2所、教学点2个)、巴藏沟乡6所(九年一贯制1所、完小3所、初小1所、教学点1个)。

截至2008年底,在校小学生9414人,初中生5053人,高中生2788人,职校生1485人。教职工1506人,其中,专任教师1469人(中学554人,小学915人),有硕士7人,本科415人,大专856人,高级职称93人,中级职称103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小学99.4%、初中98.8%、高中90.4%。

2008年,平安县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平安二中、古城乡中心小学、洪水泉中心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和6所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购置了图书及实验器材。

2008年,平安县投资近200万元,共引进、示范、推广科技新项目7个,适宜技术4项,实施和应用各类新品种12项。

截至2008年底,平安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3个,实际开放床位175张,其中县级卫生机构134张,乡镇卫生院41张,平均每千人床位数1.56张。全系统现有在职职工2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207人。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39人,大专学历107人,中专学历42人,无学历19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3人,初级职称106人,未认定5人。全县有乡村医生132人,农村妇幼保健员111人。

2008年,平安县投资227.1万元建成了67所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45%。计划生育率达97.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8‰。

2008年,平安县投资2.2亿元,拓宽改造了古驿大道西营段、互助路,建成了石林园、平安门北侧休闲绿地、平西高速路口东侧绿地、平安大道西延道路,实施了万邦、福海、海兴、居易、晨云、宏达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城市绿化面积4.9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3.2%。新建住房面积2.5万平方米。

据2014年4月资料,平安县城镇人口6.76万人。 城镇化率达54%, 建成区绿化面积210公顷,公共绿化面积52公顷,人均绿化面积9平方米。城区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达152.6平方公里,老城区已形成“一环三横十三纵”的路网体系。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3平方米,其中:保障房5476套(廉租房2676套,公租房2650套,经济适用房100套,限价商品房50套),棚户区改造3970户,投资达11.7亿元。全县总播种面积30.49万亩,特色种植面积27.5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0.42%。

2008年,平安县全年为受灾农户发放救灾救助金62万元,救灾面粉37万公斤,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92.73万元,为五保户发放供养金39.2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193.49万元。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306个,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650人,登记失业率为3.6%。财政投入 社保基金达1289.49万元。"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减免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176.9万元、杂费149.4万元,补助住校生生活费和贫困生助学金95.2万元。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435万元,退耕还林草补助1347万元,粮食直补484.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0万元,农村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扶助补助34.8万元,贷款贴息60.5万元。全县全年建成了36套1535平方米的廉租房。完成了7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投入1470万元,在古城乡且尔甫村等20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全年共扶持贫困户2724户11442人。

县城距 西宁机场仅8公里,机场可降落大中型客机,已开通 北京、 广州、 西安、 乌鲁木齐、 拉萨、 上海、 成都、 郑州等航班。

兰新高速铁路、 兰青铁路穿越平安区境内。平安区是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运输基地,平安铁路货场一处,年吞吐量超过20万吨。兰新高铁设平安站,该站是设计小时最高发送旅客1200人的中型高铁客运站,是青海境内面积仅次于西宁站、与乐都站面积相等的高铁客运站,平安站将成为海东高铁新区的标志性建筑。

109国道横贯平安区东西,省道平临公路纵贯平安区南北,是通往青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

峡群寺森林公园

峡群寺森林公园是平安区唯一的 天然次生林林区,公园总面积3558公顷,是集森林与寺院为一体的3A 自然风景区。

峡群林场

峡群林场是平安区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区,林向整齐,具有成片的天然云杉、山杨纯林,少量的云桦混交林及人工青杨林。景区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办“六月六”花儿会。

平安门

平安区平安门休闲绿地建设工程位于平安县城泉水沟西、一七四专用铁路东、兰青路南、北侧。占地面积2.47公顷。

平安区境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处:清代建筑洪水泉清真寺,明代修建的寺台石窑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石家营(丙)遗址,三合(乙)遗址,青铜时代(古羌族文化一卡约文化)的文化遗存—三十里铺墓地,汉代墓葬—上滩墓地。古建筑四处:洪水泉清真寺、夏宗寺、上拱北、下拱北。

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2013年5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村,距西宁市30多公里,是青海省著名的古代 清真寺文物旅游景点。洪水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后经5次扩建,其中以清代乾隆年间扩修工程形成规模。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全寺由牌坊、山门、穆纳楼、大殿、净房等五部分组成。

平安驿

古驿平安是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南线重镇之一.。

夏宗寺

位于寺台乡瓦窑台村,始建于元朝。该寺与我省兴海县的赛宗寺、尖扎县的南宗寺、乐都县的羊宗寺同称为“安多四寺”。元代末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此落发皈依。该寺是历代高僧静修的圣地,历史上有多位僧人在此修行。夏宗寺原来的主要建筑有经堂寺、噶玛寺、汝贝多杰堂、八挂楼、笨康等,最兴盛时期建筑房屋有400多间,僧人40多人。夏宗寺峰峦叠嶂,松涛荡漾,幽谷深奥,溪水潺潺,景色奇秀,是一处极为迷人的旅游胜地。

上拱北

上拱北,又名“卧牛山拱北”,位于巴藏沟乡上马家村清泉水库北山顶,座北朝南,整个建筑由照壁、前院、后院组成。后院内建有面阔三间的硬山顶祭殿房一座,建于清代 乾隆年间。

下拱北

下拱北,又名“凤凰川拱北”,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问。位于上马家村北,此建筑前院已毁,后院保存完整。上拱北与下拱北整个建筑规模壮观,建造精美,布局严谨,砖雕、木雕构件尤多。

达赖故居

位于石灰窑乡红崖村, 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地。达赖故居一院四面房屋,均为木结构建筑,门窗、板壁和梁上装饰着雕楼精细的图案,古色古香,素雅大方。北面两层主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高大宏伟,气宇轩昂。1985年国家拨款维修,表明国家欢迎达赖回归的态度。。

祁贡哥星吉:男,蒙古族,生年无考,为蒙古奇涯温氏后裔,因巩固边地有功,明 洪武五年(1372年)封为土司,后世袭至民国20年(1931年),世居高羌(今三合镇三合村)。

王承恩:男,汉族,今小峡镇王家庄人,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承恩因袭祖上军职并立战功,提升为都督并加封为 太子太保,后人称“王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