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
同仁, 同仁历史沿革, 同仁行政区划, 同仁地理环境, 同仁自然资源, 同仁人口, 同仁经济, 同仁社会事业, 同仁交通运输, 同仁历史文化, 同仁荣誉称号
同仁,青海省 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 贵德县南接 泽库县,北与 循化县、 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约181公里。辖3镇、8乡 ,共72个行政村、6个社区, 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同仁市常住人口为101519人。同仁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藏文化的源生地、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西部唯一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旅游景点主要有隆务古城、保安古镇、郭么日古堡、隆务寺、吾屯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曲库乎温泉、旺加寺、扎毛麻什当蝴蝶滩、麦秀森林公园、双朋西丹霞风貌、根敦群培故居、朱仲禄故居等;区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达34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达41处,热贡艺术、藏乡六月会、土族於...
详情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有3个镇
同仁,青海省 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 贵德县南接 泽库县,北与 循化县、 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约181公里。辖3镇、8乡 ,共72个行政村、6个社区, 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同仁市常住人口为101519人。
同仁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藏文化的源生地、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西部唯一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旅游景点主要有隆务古城、保安古镇、郭么日古堡、隆务寺、吾屯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曲库乎温泉、旺加寺、扎毛麻什当蝴蝶滩、麦秀森林公园、双朋西丹霞风貌、根敦群培故居、朱仲禄故居等;区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达34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达41处,热贡艺术、藏乡六月会、土族於菟舞、热贡藏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刻板印刷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苯教法舞、保安社火、佛教音乐等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2019年,同仁市生产总值358484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423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87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8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217万元。
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先零羌进入大小榆谷,同仁县境成为先零羌的居牧地。
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年)今同仁地区归属汉。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在今化隆县群科镇设廓州总管府,其辖区达今同仁县地区。
唐景龙三年(709年),唐划九曲之地予与吐蕃,今同仁县境遂属吐蕃所辖。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夏五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兵攻吐蕃,拔洪济、大莫门等城,悉收九曲之地。天宝十三年(754年)七月置洮阳、浇河两郡,今同仁县境属浇河郡辖地,还在保安铁城山置振武军、在曲库乎一带置曜武军。
会昌二年(842年),萨迦绛曲智布在都乎乡曲玛村建当格乙麻寺。
咸通七年(866年)十月,拓拔怀光入廓州杀论恐热,吐蕃对青海东南部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宋元符二年,河南大首领边厮波结等以河南讲朱、一公、错凿和丹巴四城降姜牛戏宋,今同仁县境归宋辖。
金天元九讲享习年(1131年),金兵攻占河州等地,今同仁协放几县境归属金统治历九十年。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成吉思汗所部攻占河湟地区,设治河州,今同仁县境归属蒙古汗国。
明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明朝相继攻克河州、西宁、循化、贵德等地,河州以西藏族诸部悉数归降明朝。是年,正式创建隆务寺。
民国十三年(1924年),隆务地区回族群众集资修建隆务清真寺。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14日,同仁县正式成立。
1949年9月22日,同仁县人民政府成料棕协乃立。
2006年8月,撤销牙浪乡,并入隆务镇。调整后,同仁县辖2个镇、9个乡:隆务镇、保安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年都乎乡、多哇乡、瓜什则乡、加吾乡。县政府驻隆务镇。
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设立县级同仁市,其隶属关系、管辖范围、政府驻地均不变。同仁县撤县设市后,黄南州行政区划由原来的四县变为一市三县 。
截至2020年,同仁市辖3镇8乡 ,其中3个纯牧业乡:隆务镇、保安镇、多哇镇、 兰采乡、 双朋西乡、 扎毛乡、 黄乃亥乡、 曲库乎乡、 年都乎乡、 瓜什则乡、加吾乡 ,共72个行政村、6个社区、362个生产合作社。 市人民政府驻隆务镇。
同仁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州东北部,地处东径101°38′至102°27′,北纬35°01′至35°47′之间,东西宽75千米, 南北长85千米,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西与贵德县接壤店凳泪担,南临泽库县,北连尖扎县和循化县。全市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39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450.9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8%。
同仁市
隆务河纵贯同仁市全境南北,形成东西部山区和中部河谷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河谷川地、低山丘陵、中高山脑山、高山4个区域。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境内最高(尕玛日岗)海拔4971米,最低海拔(麻巴峡口)2160米,相对高差2811米。
同仁市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凉温、冷温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地区差异显著,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日照连钻企强,降水变率大,雨热同季,有冷温季和干湿季之分。
同仁市年均气温5.2℃,年均降水量125.1毫米,无霜期约67天—152天,属凉温半干旱地区。
同仁市有大小河流11条,其中最大的隆务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沿隆务河已建成梯级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1.7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500万千瓦时。1996年建成110千伏安输电线路工程,地方小水电与西宁大电网联网。
据国土资源局统计,同仁市总面积3195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492.80公顷,园地面积29.24公顷,林地53063.48公顷,草地242821.0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84.2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82.8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53.44公顷,其他土地9173.00公顷。全市基本农田面积7828公顷,保护率达83%。
同仁市草场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地渗凶477.0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1.1%,草地可利用面积450.98万亩,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4.54%。从草地质量综合评定来看,同仁市天然草地质量较好,其中Ⅱ等草地面积最大,占全市天然草地总面积的48.66%,Ⅲ等草地居第二位,占33.62%,Ⅰ等草地位居第三,占13.96%,劣等草地面积较小。平均亩产鲜草207.27公斤,其中夏秋草地平均亩产草210.40公斤,冬春草地平均亩产草204.27公斤。
同仁市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广、品位高,是青海省10个资源开发重点县之一。金、银、铜、铅、钼、锡、石灰石矿、石英矿等均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已开发利用的有铅锌矿、石英矿、金铜矿。
截至2018年,同仁市总户数2.2万户、总人口9.4万人,其中藏族6.3万人,占总人口数72.52%,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土、回、撒拉、保安等多民族聚居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同仁市常住人口为101519人。
截至“十二五”末(2015年底),同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27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3.28亿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1.69%;完成工业增加值1.0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99倍,年均增长24.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9341万元,较“十一五”末增加7002万元,增长3.95倍,年均增长31.88%;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8.03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1.46亿元,增长1.74倍,年均增长22.3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38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6.68亿元,增长2.93倍,年均增长3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47亿元,年均增长12.42%;城镇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20元、7205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0417元、3710元,年均增长11.37%、15.56%。
2017年,同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9.07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5.69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18.98亿元,增长2.7%。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89亿元,同口径增长19.4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9.19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12亿元,同比增长27.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82.00元,同比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72.00元,同比增长9%。
2019年一季度,同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总价)43190.67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万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33万元,同比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40954.67万元,同比增长1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9元,同比增长10.4%。
2019年,同仁市生产总值358484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423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87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8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217万元。
截至2020年5月,同仁市涉及教育、住建、水利等领域总投资30.72亿元的61项重大项目及时开复工。扎毛灌区、浪加水库、隆务河防洪综合治理、北区市政道路、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57项新续建项目全面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增速30%。
2018年,同仁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1.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4万亩,油料作物2.1万亩,其他作物2.9万亩。在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深入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开展牦牛“一年一胎”和藏羊“两年三胎”,试验母畜受胎率达85%以上,产羔率在89%以上。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9.86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87万头(只),奶类产量4238吨,肉类产量1239吨。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流转土地163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736栋(其中光伏温棚300栋)。今年上半年,实现全县农林牧业总产值18435.54万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10260.31万元,同比增长4.82%。
截至2019年6月,同仁市各类牲畜存栏38.9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3.68万头(只),奶类产量1850吨,肉类产量974吨。一季度,同仁市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1576万元,同比增长12.56%;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1057.78万元,同比增长12.54%。
2019年一季度,同仁市各类建设项目163项,总投资50.6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6项,总投资35.2亿元。新建项目97项,总投资15.45亿元。截至目前,集中开复工续建项目66项,新建项目10项。一季度实现工业企业现价产值735.41万元,同比增长70.35%。
2019年上半年,同仁市工业实现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641万元和859.64万元,同比增长19.48%和28.8%。
截至2020年5月,同仁市涉及教育、住建、水利等领域总投资30.72亿元的61项重大项目及时开复工,扎毛灌区、浪加水库、隆务河防洪综合治理、北区市政道路、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57项新续建项目全面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增速30%。
截至2019年1月,同仁市拥有文化企业188家(其中热贡文化企业103家),可参观的景区景点70余处,各类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达24980余人,2018年全县文化产业收入 7.5亿元,旅游收入12亿元。
截至2020年5月,同仁市文化产业经营收入为2.36亿元,同比增长13%;旅游人数1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5.58亿元。
2015年至2018年,同仁市共投入1.8759亿元实施校安工程、改薄工程、标准化建设、初中校舍改造等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薄弱化学校仪器装备项目资金1378.2万元和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1372万元,配备了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电脑、触摸电视、电子白板及录播教室设备等,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计算机教室、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截至2018年,同仁市5所学校的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有效解决了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50所学校粉刷、校园硬化开工建设,10所学校图书室项目已全部完成。轮岗交流校长、教师45人,三年累计培训教师3400余人次。
2019年一季度,同仁市扎实推进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加强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巩固提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成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在全市推行“村办公助”的学前教育模式。全力推进“控辍保学”清零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9%。
2018年,同仁市鼓励民间投资兴建有规模以上画院18家,培养文创产品开发企业30家。联合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开设热贡艺术专业,以产学研的培养模式,培训各类热贡艺术人才2686人,扶持文化旅游龙头企业4家,建成各类非遗传习中心26个。2017年以来在国内外举办参加各类宣传推介活动49场次,在全国各地开设了200多家热贡艺术窗口。
2019年9月30日,同仁市人民医院挂牌,总建筑面积2485平方米(共6层),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内科、儿科、中医科、计免科、妇幼保健科、公卫科、功能科等10个科室,有医师14人,护士7人,药剂师2人,影像技师1人,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特定蛋白仪等设备,核定床位25张,开放床位36张,承担着全县近4万群众的医疗、保健、免疫预防、社会防疫、卫生监督等工作,年门诊接诊能力可达9000人次。
截至2019年12月,同仁市有多哇镇卫生院(东维村卫生室)、加吾乡卫生院(俄毛村、吉仓村、满仓村卫生室)、曲库乎乡卫生院(木合沙村、多哇村卫生室)、隆务镇卫生院(措玉村卫生室、隆务庄村卫生室)等医疗及研究机构。
2020年1至5月,同仁市城镇新增就业1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4人;举办线上高校毕业生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培训102人;组织引导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31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26.64万元。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 县 。
同仁市境内交通十分便利,阿赛公路贯通全境,同仁市至循化县、甘肃省夏河县为三级公路。
同仁市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自明清以来,逐步形成以隆务寺为中心的政教合一体制,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其特点之一。同仁地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古老原始文化保存较好。
同仁市是“ 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隆务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藏乡民间“六月会”和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光彩夺目。 保安社火、佛教音乐等6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热贡马术”和“苯教法舞”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2018年7月11日,同仁入选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2020年10月,获评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1月18日,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2月,入选青海省2016—2020年全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拟表扬名单。
2021年12月,被国家民委评选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