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门内街道

广安门内街道 广安门内街道地理位置 广安门内街道历史沿革 广安门内街道行政区划 广安门内街道所获荣誉 广安门内街道名胜古迹


广安门内街道为 北京市 西城区辖街道,简称 广内街道,位于 北京市 西城区南部。 行政区域面积约2.43平方公里。办事处驻 感化胡同3号院12号楼人口总数73692人(2010年)。辖18个社区,是北京城区的老街道。2019年1月9日,广安门内街道凭借空竹入选2018—2020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位于 北京市 西城区南部。辖区东起宣武门至菜市口一线,西以广安门护城河为界,南起广安门内大街中轴线,北临宣武门西大街。 广内街道北京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是 蓟和 燕。 蓟为殷商时期自然形成的小国,是黄帝部落后裔所建。西周时成为周的封国。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国国都在蓟城,蓟城故地在今广安门一带。 广内街道辖区当在蓟城城内。 公元前7世纪,蓟国被燕...

详情

北京市市辖区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所有镇中心区

北京市市辖区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介绍

广安门内街道为 北京市 西城区辖街道,简称 广内街道,位于 北京市 西城区南部。 行政区域面积约2.43平方公里。办事处驻 感化胡同3号院12号楼人口总数73692人(2010年)。辖18个社区,是北京城区的老街道。

2019年1月9日,广安门内街道凭借空竹入选2018—2020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位于 北京市 西城区南部。辖区东起宣武门至菜市口一线,西以广安门护城河为界,南起广安门内大街中轴线,北临宣武门西大街。 广内街道

北京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是 蓟和 燕。
  蓟为殷商时期自然形成的小国,是黄帝部落后裔所建。西周时成为周的封国。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国国都在蓟城,蓟城故地在今广安门一带。 广内街道辖区当在蓟城城内。
  公元前7世纪,蓟国被燕国所灭。燕国在蓟城建都。今广内街道辖区当在燕都城域内。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蓟城成为 广阳郡治。
  汉初, 刘邦实行分封与郡县兼用的行政制度。高帝5年(公元前202年)封 卢绾为燕王,都蓟城。高帝12年(公元前190年)卢绾反,汉讨之,卢绾兵败逃往匈奴。刘邦封儿子刘建为燕王。公元前181年,刘建死,燕国改为燕郡。高后8年(公元前180年),封 吕通为燕王,同年高后死吕通被杀。文帝元年(公元前180年)封刘泽为燕王,都蓟城。元朔2年(公元前127年)燕王刘定国因罪自杀,国除,复置燕郡。元狩6年(公元前117年),武帝立子刘旦为燕王。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刘旦谋反自杀,国除,复置广阳郡,汉宣帝置 广阳国。新莽时期(公元9至20年)改为 广有郡,仍治蓟城。
  三国时,魏太和5年(公元231年),改燕郡为燕国,都蓟城。咸熙2年(公元265年)魏亡,国除。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晋武帝封其弟司马机为燕王。“八王之乱”时,国废为郡。
  前燕元玺元年(公元352年)至光寿元年(公元357年),蓟城曾为前燕的都城。
  前秦,蓟城为 幽州州治。
  隋开皇3年(公元583年),撤销郡制,改州、郡、县三级行政制为州县两级制。大业3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蓟城为 涿郡治。

唐,蓟城一直是幽州州治,蓟城又称 幽州城。
  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 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
   后唐时仍为幽州治。
  辽 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升幽州为 幽都府,立为 南京。南京城周长26公里,北城墙在今白云观北侧一线,东城墙在法源寺东侧烂漫胡同一线。南城墙在今白纸坊西街一线,西城墙在今白云观西侧广外甘石桥一线。城开八门,北为通天、拱辰,东为安东、迎春,南为开阳、丹凤,西为显西、青晋。今广内街道当在南京城的中心地带。拱辰、安东两城门在今广内街道辖区内。南京城内居民分为26坊。今广内街道区域当分属棠阴坊、时和坊、仙露坊。
  宋 宣和4年(公元1122年),金攻占燕京。次年,宋以增加岁币与交代税为代价,去的燕京,改制为燕山府路,燕山府。燕山府在今北京市西南部,大致相当于今宣武区菜市口以西地区。广内街道辖区当在燕山府中心地带。宣和7年(公元1125年),燕山府被金攻占。

金 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定位国都。金王朝于公元1151年动工扩建都城,1153年竣工。金中都仿照宋都城东京的规制,分为大城、皇城、宫城三重。最外面的大城,北城墙未动,东、西、南三面都从旧城向外扩展了3里,城周长达18.69公里。由于都城南扩,今广内街道处于金中都的北部。其皇城建在现牛街街道、广外街道、白纸坊街道的部分地段。城内居民区扩大为60多个坊。现广内辖区可确知方位的有棠阴坊、会仙坊、开远坊、仙露坊、金台坊。金在此建都共62年。 金宣宗 贞佑2年(公元1214年),迁都开封。
  公元1216年, 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改制为 燕京。
   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改燕京为中都,至元9年(公元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国都。元大都城在原金中都东北郊重建。至元4年(公元1267年),开始动工营建,至元13年(公元1276年)竣工。城分三重,最外面的为大城,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元在此建都97年。现广内街道辖区在大城外,称南城。

明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徐达攻占大都,改大都为 北平。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19年(公元1421年),明正式定都北京。明成祖朱棣,从永乐4年(公元1406年),开始营建城池,宫室。永乐17年(公元1419年),在重建南城墙时,将墙址南移2公里,即从今东西长安街一线移至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今广内街道境域当在城西南角外。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增建城南外垣,北京始有内、外城之分。北京城市的布局至此定型,面积约62平方公里。城分三重,城墙改为砖砌(现西便门小区东侧存有遗址),各城开有数量不等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称。城内居民共36坊分属东、西、南、北、中五城分辖,现广内街道区域处外城西北部属南城管辖,地域相当于当时宣北坊的大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明在此建都223年。
  清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定都北京。清沿用明代北京旧城,总体布局没有变化。在居民区划发面,清初,废除区域坊制,规定内城由八旗兵及家属居住,原住内城的汉族官吏、商民都迁居外城。外城原来的八坊改为东、西、南、北、中五城。设五城街道厅,分委司坊各官,管理民事。据清会典(九三二卷)载,康熙2年,复准。内城街道,令满汉御史,街道厅,步军翼尉管理,外城令街道厅,五城司坊官管理。当时外城西城的辖区在外城西城墙以东,宣武门外大街以西。现广内街道境域在外城西城辖区内。到了清朝后期,逐步允许汉民到内城居住,光绪末年,取消了内城八旗驻地制度,把内外城划分为10个区,分隶于内、外城巡警总厅。现广内街道地域当时属外右三区辖区,宣统3年(公元1911年)清亡。

1912年北洋政府上台执政,仍以北京为首都。1914年制定新省区,废府分道,改州为县,撤销顺天府。改制京兆地方。北京城内区划沿袭清末建制,在内外城各划分十个区。今广内街道境域属外右三区管辖,隶属宛平县。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改为北平,设立北平特别市,直隶中央。划全市城郊为十五个自治区。其中城外五个区,广内街道境域当时属外四区。外四区警察署在现广内街道境域内设派出所和分驻所14个,即第一分驻所(校场三条),第三分驻所(达子营),第五分驻所(善果寺),第一派出所(宣外大街中部),第二派出所(宣外西城根),第三派出所(校场五条南口),第四派出所(校场小六条),第五派出所(车子营),第十七派出所(王子坟南口),第十八派出所(乐培园南口),第十九派出所(槐柏树街),第二十派出所(营房),第一加设派出所(宣外大街南口),第三加设派出所(广安门)。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5月,行政院下令举办 保甲制。保甲制以互为单位,每户设户长,十户为一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保设保长。广内街道境域内当时设有9个保。依次为二、三、四、五、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保。

沿袭民国前期建制

民国后期,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接管北平市。城区行政区划基本还是日伪前的区划,外城仍分为五区,广内街道境域当时属外四区管辖。1947年以后,国民党北平市政府对行政区划有所调整,将外城五区划分为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区。今广内街道境域属第十一区。是时区域内分设九个保。二保,管辖后河沿、上斜街、金井胡同;三保,管辖校场三条、校场五条;四保,管辖校场大六条;五保,管辖诚实胡同、广安东里、广安西里;六保,管辖广内大街东段;十七保,管辖广内大街西段及北线阁、广义街;十八保,管辖范围不详;十九保,管辖三庙街、槐柏树街;二十保,管辖营房,西便门。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国民党政权,对北平实行军事管制。是时北平仍分为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五个区。今广内街道属第十一区管辖。1949年2月,取消保甲制,建立街政府,广内街道境域为第十一区街政府,驻地在今广内大街301号南枣义园。中国共产党北平市第十一区委员会和北平市第十一区人民政府的驻地今广内大街299号。同年10月,迁址到下斜街70号(现长椿街52号)。
  1949年7月,街政府与公安派出所合并,实行街政府与公安派出所合一的管理体制。广内区域共设置十个派出所:第一派出所(后改名为宣外大街派出所),驻宣武门外大街中段路西。第二派出所(后改名为上斜街派出所),驻西城根5号,后移至上斜街山西会馆。第三派出所(后改名为校场三条派出所),驻校场三条甲45号。第四派出所驻权盛里。第五派出所(后改名为广惠寺派出所),驻广惠寺夹道3号。第六派出所(后改名为广安门内大街东派出所),驻教子胡同北口外路南。第十七派出所(后改名为广安门内大街西派出所),驻王子坟南口外路南。第十八派出所,驻南枣义园。第十九派出所(后改名为善果寺派出所),驻槐柏树街西头路北。第二十派出所(后改名为营房派出所),驻营房宽街中段。
  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决议定都北平,即日起北平改为北京。1950年5月,北京市共划分为16个区,从第一区至第十六区,今广内街道属第八区管辖。1952年9月,北京市进行了第二次区划调整,全市由十六个区调整为十三个区,今广内街道属宣武区管辖。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颁发《城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宣武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广内地区设置四个街道办事处:校场三条街道办事处,驻芝麻街1号。广惠寺街道办事处,驻广惠寺内。下斜街街道办事处,驻长椿寺内。营房街道办事处,驻核桃园9号。
  1958年底,根据宣武区人民政府指示,广惠寺街道办事处与校场三条办事处合并为校场三条街道办事处。营房街道办事处与下斜街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下斜街街道办事处。但决定下达后,尚未实施。同年十二月宣武区人民政府又决定校场三条街道办事处与下斜街街道办事处合并,命名为广内街道办事处,驻广内大街299号。
  1959年初,根据上级指示,广内街道办事处开始筹建 人民公社,1960年4月正式成立广内街道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1969年成立广安门内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8年8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下发《关于基层单位不设立革命委员会的通知》,区下属8个街道革命委员会一律改为街道办事处。1990年,广内街道办事处改为宣武区人民政府广内街道办事处,广内街道党委改为中共宣武区委广内街道工作委员会。街道办事处驻广内大街299号,1993年-1994年,由于广内大街扩展拆迁,办事处部分科室在三庙街24号院和槐柏树南里8号楼地下室办公。
  1997年,办事处四个科室,民政科由广义里2号、综治办由广义里2号、文教科和计生办由胜利巷的临建房搬至槐柏树街南里8号楼1门地下室办公。
  2002年1月,广内街道工委、办事处办公地址由原广内大街299号迁至长椿街感化胡同3号院12号楼。
  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全市由十八个区调整为十六个区,今广内街道属西城区管辖。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2011年辖18个社区。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110102017:

~001 111西便门西里社区

~002 111 西便门东里社区

~003 111槐柏树街北社区

~004 111长椿街西社区

~005 111槐柏树街南里社区

~006 111 核桃园社区

~007 111 报国寺社区

~008 111 上斜街社区

~009 111宣武门西大街社区

~010 111 三庙街社区

~011 111 康乐里社区

~012 111 广安东里社区

~013 111大街东社区

~014 111 老墙根社区

~015 111长椿街社区

~016 111 西便门内社区

~017 111 长椿里社区

~018 111 校场社区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景点有 杨椒山祠、 报国寺、 宣南文化博物馆、 北京空竹博物馆、 宣武艺园、 长椿苑公园、滨河公园等。

周边商圈

广安门 地址:西城区

周边乡镇

广安门内街道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

广安门外街道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