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峪村
柏峪村 柏峪村基本介绍 柏峪村地理环境 柏峪村历史文化 柏峪村抗战模范村 柏峪村古戏之乡 柏峪村民俗特色 柏峪村传统食品
柏峪村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北12公里处,在这里爨(川)底下、 灵水等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吸引着四方来客, 崇山峻岭之间还散落着桑峪、西胡林、杨家峪、马栏等,柏峪村与它们一起,构成了 璀璨夺目的京西古村落群。柏峪村为斋堂镇辖村。位于门头沟西北部,东南距川底下村4公里、西北距黄草梁7.5公里处,附近无村落,为斋堂镇最偏远的山村。聚落沿山谷呈矩形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村民151户,412人,均为汉族。明代修筑长城,随军家属在此定居,逐渐繁衍成村。因当地柏、榆树繁茂而称柏榆村,后以谐音改为现名。地处柏峪沟西北端黄草梁山麓狭长地带,海拔817米。土壤主要为山地淋溶褐土,植被以散生杨、桦、栎树及荆条灌丛为主。经济为农、林、牧、副多种经营。耕地 面积314.5亩,1997年产粮2.6万公斤。核桃、杏、梨、苹果等干鲜果品年产8000公斤,其中柏峪扁( 甜杏仁)为当地特产,远近驰名...
详情柏峪村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北12公里处,在这里爨(川)底下、 灵水等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吸引着四方来客, 崇山峻岭之间还散落着桑峪、西胡林、杨家峪、马栏等,柏峪村与它们一起,构成了 璀璨夺目的京西古村落群。
柏峪村为斋堂镇辖村。位于门头沟西北部,东南距川底下村4公里、西北距黄草梁7.5公里处,附近无村落,为斋堂镇最偏远的山村。聚落沿山谷呈矩形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村民151户,412人,均为汉族。明代修筑长城,随军家属在此定居,逐渐繁衍成村。因当地柏、榆树繁茂而称柏榆村,后以谐音改为现名。地处柏峪沟西北端黄草梁山麓狭长地带,海拔817米。土壤主要为山地淋溶褐土,植被以散生杨、桦、栎树及荆条灌丛为主。经济为农、林、牧、副多种经营。耕地 面积314.5亩,1997年产粮2.6万公斤。核桃、杏、梨、苹果等干鲜果品年产8000公斤,其中柏峪扁( 甜杏仁)为当地特产,远近驰名。1997年纯收入234万元,人均收入1153元。村内部分民居仍保留明清时代的建筑格局,多为小四合院。建有民俗展室,包括厅堂用品、生产工具、厨房用品和革命文物四个部分,通过实物展品,表现了柏峪村村民几百年来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抗日战争时期,柏峪村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柏峪村保存有 梆子戏、 蹦蹦戏、 秧歌戏三种古老的地方戏,其中秧歌戏是柏峪村最主要的地方戏剧种,在北京地区仅在该村还有保留,被称为“民间戏剧的活化石”。村北有明内长城,绵延数里,其间有敌楼7座,当地俗称“七座楼”。村北2.5公里处有元代关塞要冲天津关遗址。北至河北省怀来县麻黄峪,南通燕家台、斋堂,有公路连接109国道。
柏峪村地势宽广,山峰众多,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上衔黄草梁,下接古迹山庄——川底下。从川底下走来,迎客松舒枝展叶,喜迎游客。村北有一高峰,酷似梅花,在远处黄草梁的平台上延伸出来,那山石矗立,隐约可见。梅花岭下,悬崖绝壁层层叠叠,蔚为壮观。从此处登山上黄草梁,可谓天险!可对于乐于探险,进行登山训练的人确是很好的训练场地。梅花岭下有一仙女湖。从仙女湖向东,沿京西古道,前行半小时,到达隘口。隘口北为凤凰崖,一峰突起,两道石辟矗立,尤如凤凰站立。南边王家山,山峰巍峨,九条山梁分布其间,号称九龙朝一凤。凤凰崖南麓树木葱茏,一派江南风光。柏峪村周围的山,均为海拔1200米左右,西面黄草梁平台约1500米左右。凤凰崖北为象鼻山景区,由象鼻山、京西第一柱、石门、腊子口组成一组喀斯特地貌 。
柏峪是一个文物众多、历史悠久的地方。据民间传说,8000年前就有所谓柏峪原始人之说。战国时期秦灭燕,即派大将王翦,从大同经黄草梁下沿河。有文字可考的是元代,蒙古骑兵从黄草梁、天津关下沿河城。到明代,柏峪就成了军事重镇。现在的村民多为明代驻守长城的后代。
(1)黄草梁古道:从川底下川头的古道遗址,到柏峪上村头古道遗址,从天津关古道遗址到二道城子古道遗址,以及三叉口的古道重修摩崖石刻,其长约8公里多。这条古道是川底下和柏峪村过去辉煌的重要原因。
(2)古道摩崖石刻:从二道城子往北,进入黄草梁的大门之间,有一摩崖石刻,上书“时正德岁次已卯孟夏日守口千户李宫修”正德元年为1506年,可见这条道路的历史之长了。
(3)七座楼:柏峪村北有长达数里的内长城,明朝戚继光管理北方军务时沿城墙建敌楼七座,被当地人称为“七座楼”。(4)天津关遗址:处为交通要塞,南通燕家台,往北可达河北怀来麻黄峪。当年金兵和元兵都曾经该地攻入居庸关。因此出于战略目的明代曾设重兵把守此地。天津关址下方原有庙,庙前墙上嵌有“天津关塞”四字。1940年,庙宇被冲毁。天津关按史书上记载,当时与居庸关、紫荆关、龙泉关齐名,属保定府管。现存兵寨围墙一处,屯集粮草围墙一处,残碑一方,旗杆座一个,以及天津关附近的牛家村遗址的瓦块、残砖等。1963年整地出土一个大水缸,内有炭化小米半缸,水缸现存柏峪村内。在村北还有校场,墩台即炮台遗址。关址以南有一处明石窑,为当年修长城时砖窑遗址;还有一处石校场,为当年练兵之地。
(5)古砖窑遗址在柏峪村北,有大小近百个古窑,号称百窑,为明代烧长城城砖用的。在农业学大寨整地时还出土过砖和瓦。现存两个比较完整的砖窑,其他尚待发掘。
(6)二道城子遗址:依山而建,城墙尚存。站在二道城子台上,俯视天津关口,尽收眼底。
(7)千尺棱子娘娘庙遗址:在二道城子北山梁约200米,现有松树两棵、围墙一道。
(8)宛平县大队大队长刘玉昆烈士故居、墓(焦若愚题写墓碑)。
(9)各种民间器具、地契、以及长城上出土的石硫等100多件,已建成民俗展室和抗战展室。
抗日战争时期,柏峪村是抗日模范村,与日寇展开了惨烈的斗争。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宛平县县大队长刘玉昆就是柏峪人。他武艺高强,抬手能枪打飞鸟,到处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林子台伏击日本军官团之战,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为佳话;他身手矫健,在山路上行走如飞,一夜之间连打四座炮楼,使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无奈地在他家门前写下了这样一条标语,“哈哈,好你个能跑的刘大鼻子!”至今犹存。由焦若愚同志题碑的刘玉昆烈士墓已经被定为斋堂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抗日战争期间,柏峪村与爨底下村和黄岭西村的优秀儿女组成青史留名的黄岭西排,奋勇抗击日寇,当年柏峪村被日伪敌寇烧毁十余次,数十人英勇牺牲或遭敌寇杀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柏峪村的刘玉昆开始投身于抗日救亡事业。1938年担任柏峪村抗日救国会主任和巡防所所长。1939年春,宛平县(现门头沟区)游击队成立,巡防所的人员编入第三中队,刘玉昆任中队长,后任县游击大队大队长。1939年10月,他率领部队在房山长操村与前来扫荡的300日伪军遭遇,他沉着机智地指挥作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而后率领部队安全地转移。1940年秋的一天,他带领游击队袭击进犯柏峪台的日伪军,追击十几里,打得日伪军狼狈逃回斋堂据点。一次,他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和100余名民兵组成的运输队,拔掉燕家台村的日寇据点,把刚运来的几车军需物资全部缴获。1943年6月,他带领游击队在林子台村打伏击,打死打伤从沿河城去斋堂据点的日本军官兵30多名。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他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病。1943年冬,他率领游击队连续拨掉敌人楼岭和石河的两个据点后,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口吐鲜血,牺牲在柏峪村后的深山里。
柏峪村中,自古以来就有唱戏的习惯,村中大人小孩,均可唱上一口。文化大革命前,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在本村,一连唱五天五夜,歇人不歇场。从初六开始,走出去到别处唱。最红火时,曾在老北京大戏楼演出。现存剧种有梆子戏、秧歌戏和蹦蹦戏。传说,梆子戏是由山西传来,秧歌戏是由河南戍边移民带来。解放时,尚有剧目379个,现在由于村中人口锐减,再加上年轻人少,只有三十几个剧目了。但是那作派,那唱腔还都是一板一眼。这里有大礼堂,有道具、行头,乐器。游人们来了与老乡联欢,人少时来段清唱,人多时,演他一场,很有乐趣。
民俗众多,样样讲究这里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文化环境,有很多的特殊民风民俗。
写对联:腊月二十四开始,各家各户开始贴对联,一般都由村中的老者写成。这里的风俗,凡是有门的地方都要贴、包括猪窝羊圈。对联的字句都是随机而出,主要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祈祷。
贴窗花:贴对联同时,用大红纸剪成各种花卉、走兽,贴在窗户纸上。
唱大戏:从正月初一一直唱到十五。逢节必唱,属于村民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
照壁:家家户户都有照壁,在照壁上或题写大字或画上水墨画。
柏峪的传统食品一般是粗粮细做,加以当地蔬菜,过去的看家菜主要为酸菜和咸菜两种,这里的菜没有污染,水又洁净,因此,酸而不坏,恰到好处。当地的豆腐席、南瓜席、野味席,可谓世间少有。尤其是野味丸子、农家的南味扣肉、糗糕米饭、压饸烙更具特色。野味丸子:用整只的野兔或野鸡,去掉皮毛,传统的工艺是连骨头带肉用石块或锤斧之类工具砸成带小骨头碴的肉酱,再配上香油、葱花、姜面、味精和精盐、酱油等佐料,有时也添上一些鲜菜鲜蘑或时鲜菜叶等,最后撒上胡椒粉,就成了一道风味浓厚的山珍佳肴——野味丸子。当年村民们和士兵们,捉到了山鸡或野兔,手头没有合适的工具,只好以石块当工具来砸浆。据说,这种吃法能够使食用者强筋壮骨,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柏峪几代人在抗战年代之所以能出现行走山路如走平地,神出鬼没,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游击队长刘大鼻子(刘玉昆),这与他平时喜欢吃野味丸子大有关系。
农家南味扣肉:据村里的老年人说,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初页,参与柏峪建村的牛家和马家二姓人家是燕王明成祖朱棣从南方带来的随从,这道农家扣肉大菜就是由牛马二姓人家流传下来的。扣肉用料选用优质肥瘦各半的五花肉,先煮后蒸,在上碗入笼屉时,用特制干菜垫底和盖帽,扣肉是否好吃全在那特制的脱水干菜上。牛马二家人在柏峪落户后,选用当地的扁豆、雪里蕻叶子、芥菜叶或长豆角制干菜备用。加干菜蒸出来的扣肉,香气迷人,肥而不腻,入口即烂。可口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长吃不厌。
糗糕米饭:柏峪的糗糕米饭是一种类似于腊八粥的主食。用料为大黄米,配上芸豆、红枣、核桃仁、花生米、果脯等(包括葡萄干),用温火长时间焖制而成,食用时也可以加一条羹红白糖作为佐料,若摆上一盘柏峪特产的酸泡菜,会更加强食欲,别有风味。
柏峪压饸烙:压饸烙这一主食在民间广为流行,而柏峪村的压饸烙爽口好吃在京西一带声誉甚高。正宗的柏峪压饸烙用料为细白玉米面,再填加一部分榆皮面和洋芋根面,用温水和面,后两种面有粘性。据来此地吃过压饸烙的北京地质学院的一位教授说,柏峪的压饸烙之所以不同凡响,与众不同,有口皆碑,筋道、爽口,与柏峪村的深层矿泉水的水质好有很大关系。柏峪压饸烙的浇头不用肉类,传统的浇头讲究使用香菜、葱花、辣椒、豆腐细条做成的素汤来拌食,柏峪压饸烙口感佳,味道纯正,吃后能长时间不感到饿,增长力气。
周边村庄
柏峪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
柏峪台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零零七县道